怎麼用毛線編織動物頭飾
『壹』 自製玩具 自好不好用
因地制宜創造自製玩具 1.收集廢舊物,變廢為寶. 紙類 可利用普通紙、包裝紙、掛歷紙等製成拼圖、頭飾、交通工具、花瓶、傢具等. 線類 用毛線、絨線等編織小動物、包、頭套、花等. 布類 可製作小布書、多用袋、娃娃、服飾、沙袋等. 橡膠、塑料製品 用舊輪胎、籃球、乒乓球、唱片、塑料包裝盒等可製成鞦韆、話筒、小飛機、小汽車等. 瓶罐 用塑料飲料瓶、葯瓶、易拉罐、食品罐等製作餐具、茶具及「娃娃家」的用品. 瓶蓋 各種大小不一的瓶蓋可製成轉盤、撥浪鼓、棋、積木等. 吸管、雪糕棒 可製作木房子、運動器械、桌面玩具等. 利用技巧: *家長在平時留心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丟棄的廢物,將其消毒,進行簡單的歸類,放置於一個大紙盒中,如需要可隨時取得. *製作的玩具,不宜脫離孩子的認知及生活范圍.孩子很早就在用感官去看、去聽、去說,去認識周圍世界,所以自製玩具的內容要選擇兒童經常看到的且喜愛的物體.如車輛、動物、房子、娃娃等,這樣就能調動孩子動手動腦的積極性,使之主動加入製作玩具的活動. 2.利用自然物,就地取材. 植物類 農作物、蔬菜、水果及其他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 動物類 動物身體的某一部分或殘留物,如貝殼、羽毛、蛋殼、骨骼、珊瑚等. 其他類 沙、石、冰、雪等. 利用思路: *從材料自身的特點出發,考慮自製玩具的可能性—— 體積:體表的外形像什麼?怎樣巧妙利用? 容積:內部是否有容積?怎樣利用? 截面:其橫截面、縱截面的形狀和內層結構是否可以利用? 累加性:多個物體從不同角度累加或重疊組合後是否可以利用? *從所需製作的玩具出發,考慮利用材料的可能性. 利用技巧: 1.根據材料的性質選用合適的輔助材料、工具及特殊的技法.如水果、蔬菜製作中可用 大頭針、牙簽連接、鑲嵌;而玉米皮、秸稈製作中就需要用繩、線,貝殼、蛋殼、石子要用 水、彩色筆幫助組合造型;而玉米皮、長葉草、柳條等只有用編結技法才能充分表現其特色. 2.製作中保持自然素材自身原有的特色.如大松果殼表面呈魚鱗狀,製作時,便可以利用其作魚身、鳥身、插入松針作小刺蝟等,都比較生動形象. 3.製作後的玩具應該美觀安全,並盡可能保持材料原有生命力.有些自製物存在不安全因素,在製作中要排除.有些自然物是個生命體,製作成玩具後要設法保存其生命力
『貳』 幼兒園優秀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會選擇相同顏色的面團,運用搓、捏的方法製作親親一家人。
2.能自主創意增添五官、手臂。
3.感受一家人親親熱熱在一起的快樂。
活動准備:
每人一份彩色面團,每組一份輔助材料(活動眼睛、嘴巴、吸管等),每人一塊泥工板,範例,幼兒姓名標牌。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朗誦兒歌:親親一家人。(我的家真溫暖,有爸爸,有媽媽,我們是親親一家人。)
2.我的家裡有誰?
二、出示範例:親親一家人
1.這一家人有誰?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2.這可愛的玩偶是用什麼材料做出來的?
3.一家人有什麼地方是一樣的?(穿的衣服顏色一樣)什麼地方不一樣?(個子高矮不一樣)
三、探索如何製作親親一家人
(一)師幼探索需要的材料
彩色麵粉、輔助材料(紙片、活動眼睛、吸管等)。
(二)師幼共同嘗試捏彩色麵粉
1.先將面團分成三個大小不一的面團。
2.將面團搓長,並在中間捏出身形。
3.給一家人增添眼睛、嘴巴和手臂。
(三)用兒歌的形式鞏固製作步驟
先把面團分一分,然後搓長捏一捏,添上眼睛和嘴巴,再加兩條小手臂。
(四)介紹入手—份的製作材料
四、幼兒製作
1.教師引導幼兒捏出大小不一的人。
2.鼓勵幼兒創意增添五官、手臂。
3.完成後在自己的作品上插上姓名標牌。
五、評價、欣賞幼兒作品
幼兒園小班手工活動:小火車
材料准備:紙盒、塑料圓盒、樂百氏瓶、一次性餐盒、筷子、硬紙板、彩色紙、線繩、動物卡等。
製作過程:
1.將兩個大小不同的方形紙盒上下粘連。小盒子上挖一個直徑與樂百氏瓶頸一樣的洞,將樂百氏瓶插入孔中做煙囪。再將大盒子前面挖一個洞,插入塑料圓盒。用2根筷子連接4個車輪(用圓形塑料盒製成)。
2.將3個一次性餐盒剪成車廂狀,上面貼上數字。在車身上穿孔,用一次性筷子連接車輪。最後用線繩連接火車頭、車廂。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幼兒玩小班手工活動:塑料瓶高跟鞋
材料准備:彩色皺紋紙、報紙、廢舊礦泉水瓶、剪刀、膠棒。
製作過程:
1、用剪刀將瓶子中間部分剪下一個長方形。
2、用皺紋紙做兩個小蝴蝶結。
3、在蝴蝶結上抹上膠。
4、將蝴蝶結粘在瓶子的前面。
5、用報紙捲成一個圓柱形做鞋跟。
6、用皺紋紙將鞋跟包好。
7、把鞋跟粘在瓶子的後底部。
8、高跟鞋就做好了。
9、漂亮的高根鞋還可以改裝成手機托。
幼兒園小班手工活動:紙偶的製作
材料及工具:
舊圖畫書、硬紙板、剪刀、刻刀、膠水。
單個紙偶的製作方法:
將舊圖畫書上各種形態可愛、色彩鮮艷的圖案粘貼在硬紙板上,然後按圖案輪廓剪下來,並在圖案底部留一條硬紙板(圖一),將所留硬紙板的A、B兩頭在圖案後粘合,以能輕松套入幼兒手指為宜。
玩法:讓幼兒將紙偶套在手指上,根據紙偶內容進行語言描述。本玩法比較適合小、中班幼兒。
帶操作底板的紙偶製作方法:
1.將舊圖畫書上各種形態可愛,色彩鮮艷的圖案粘貼在硬紙板上,沿輪廓剪時要在圖案底部留一個橢圓形「插舌」(圖二)。
2.將一張大硬紙板三折後粘貼成三角架作為操作底板(底座狹一些),斜面上事先用刻刀刻些「插口」,以便於「插舌」插入(圖三)。
玩法:將圖案插舌插入操作底板的插口中,隨意組合「畫面」進行有趣的情境性語言表述活動。可以讓幾個幼兒合作操作、講述。紙偶的數量可根據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來靈活組合。本玩法比較適合中、大班幼兒。
幼兒園小班手工活動:奶牛車
材料准備:牛奶盒、少量毛線與彩繩、各種紡織品邊角料、一次性木筷三根、紐扣玩具若干。
製作方法:
1.在牛奶盒底部開洞,將木筷插入並裝上紐扣作車輪。
2.在牛奶盒後部上方開洞,裝上用毛線編織的牛尾巴。
3.將綵帶插入牛奶盒口,裝飾奶牛。
建議玩法:
1.可組織幼兒開展拖拉奶牛車的比賽。
2.為提高幼兒運動興趣,可讓幼兒邊拉奶牛車邊念兒歌:奶牛車,嘀嘀嘀/來來回回送奶忙/白白牛奶真香甜/寶寶喝了身體棒!
實用價值:
1.適合托班和小班幼兒開展走、跑等基本動作訓練。
2.激發幼兒參與鍛煉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背景:
農歷2月18日是花神廟會,這幾天張析雄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時談到了去廟會玩的事,小朋友都圍過來聽。有的還七嘴八舌的說什麼叫廟會?廟會里有什麼?有沒有好吃的東西?有沒有幼兒園的大型玩具?你們家是誰帶你去逛廟會的,小朋友在角色游戲時就和教師提出:「老師,我們來玩逛廟會的游戲吧!我覺得廟會這個話題對孩子還是有吸引力的,由此我們邀請家長帶著孩子一同去逛廟會也生成了系列活動。
活動目標:
1.廟會是我們的一種傳統習俗也是我們家鄉的一種節日。
2.體驗和教師、朋友、家人一同逛廟會的樂趣。
3.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話,並感受大家一起談話的愉悅。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准備:
1.向幼兒介紹什麼是廟會。
2.提出參觀前的注意事項。
3.與家長聯系集合時間,出發地點。
活動過程:
1.參觀前對幼兒進行啟發性的談話,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同時向幼兒交待參觀時的注意事項。
師:今天老師要和你們的爸爸、媽媽帶你們去逛廟會!你們想一想,廟會會在什麼地方開,廟會里都有一些什麼?
幼:廟會在公園里召開。
幼:廟會在五台山體育館開。
幼:廟會在南湖廣場召開,哪裡經常搞活動。
師:那、你們想一想廟會是什麼樣子的?都有一些什麼?
幼:有人唱歌、有人跳舞。
幼:廟會還有許多的東西賣。
幼:你們來看呀這里有豬、牛、羊買。
生成:原來小朋友對家禽類的動物也比較感興趣,教師隨機組織了幼兒進行了討論。
1.豬、牛、羊它們有一個大的名字叫什麼?
2.豬、牛、羊廟會怎麼有的賣?人們為什麼要賣它們?
3.教師、家長,幼兒一起隨機討論。
4.繼續逛廟會。
生成:走在路上孫意小朋友發現了許多的鐮刀、鋤頭、釘耙、鐵鏟,小朋友都圍了過來,楊一凡媽媽說:「這是農具,是農民伯伯種田的,小朋友們
又紛紛談論起來,因此我們生成——農具。
1.請家長介紹農具。
2.示範操作使用農具。
師:小朋友這是什麼?
幼:鐮刀、鋤頭、釘耙、鐵鏟。
師:你們知道怎樣使用,請你們試一試。
家:示範操作使用農具。
生成:當孫意的爸爸拿著各種農具進行示範操作時,許多小朋友對農具都產生了興趣,家長給幼兒都賣了一件農具,幼兒拿著這些農具興高采烈地到田野里進行操作,於是我們生成了《美麗的田野》的親子活動。
教師反思:
在這個活動進行之中,將教育有機地融入到幼兒的日常生活當中,在逛廟會時教師的問題巧妙地引出幼兒家長們積極討論話題,讓幼兒在自然狀態下進行參考交流,使他們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慾望,並且了解到了許多我們教育教學中學不到的知識,通過這次逛廟會的活動調動了師生互動,家長與教師互動,家長與幼兒互動,生生互動,頗具教育價值。
小網路: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是中國民間宗教及歲時風俗,一般在農歷新年、元宵節、二月二龍抬頭等節日舉行。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辨認水果蘋果、香蕉、橘子,:辨認不同品種的蘋果。知道同一類水果不同品種的區分特點
2、嘗試把相似的東西放在一起,用觀察和感官感覺進行分類。
3、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准備:
1、教師的准備:一籃干凈,優質的香蕉,橘子,蘋果,一籃干凈,水果刀。優質的紅香蕉,紅富士,嘎啦果。果盤若干。調查幼兒中是否有對香蕉,蘋果,橘子過敏的小朋友。《摘水果》音樂
2、幼兒的准備:有初步的延遲滿足的能力。
活動過程:
一、背景音樂《摘水果》,出示水果籃,引起幼兒興趣,導入活動。
1、幼兒在呈半正方形坐好,師:「小朋友,看看張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麼禮物。」出示水果籃:「哇,是水果籃啊,裡面還有很多的水果啊!「
2、「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水果呢?有蘋果、香蕉、橘子」。(引導幼兒一起說)
二、「請吃水果」----認識水果的主要特徵。
1、師:「這么多的水果,大家都知道這是什麼水果嗎?」幼兒回答,老師及時給予反饋和評價,如:「小華說的很清楚,用句子很完整,也說對了這個水果的名稱」
2、師:「小朋友,他們三者有什麼不同嗎?是不是顏色不同啊,還有呢?誰來補充?」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認識出蘋果,香蕉,橘子的理由。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感官和不同角度的觀察方法如「用眼睛看一看」,「用鼻子聞一聞」,「用小手摸一摸」,「用嘴巴嘗一嘗」等。
3、師:「好,我們把蘋果切開,看看裡面是什麼顏色的呢?」切開蘋果兩半,引導幼兒觀察:「蘋果的裡面還是紅色的嗎?」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事物。進一步引導幼兒深入思考,從不同側面思考。並引導幼兒歸納這些理由,如顏色,形狀,氣味,大小,水分,口感等等。
4、師「我們既然會認識了蘋果,香蕉,橘子,是不是可以用我們的方法去認識不同的蘋果呢,比如說紅富士,嘎啦,蛇果。」老師拿出另一籃水果。
5、出示紅香蕉,師:「知道這是什麼蘋果嗎?它外面是什麼顏色的?它裡面是什麼顏色的?他是什麼形狀呢?」老師可以將紅香蕉切開,請小朋友們嘗嘗。讓小朋友們聞聞,引導小朋友們觀察,並用自己的感官收集信息。(外面紅色的,裡面黃色透亮,很香,上寬下窄,有點扁)
用相同的方法引導小朋友認識紅富士,嘎啦果。
三、「挑水果」---交代要求,幼兒操作。
1、師:「現在有一籃子的蘋果,可是老師不知道他們各自的名字的,請小朋友們幫老師按他們各自的名字分開好嗎?老師首先各自拿出一個,然後小朋友們吧名字一樣的放在一起,好嗎?」引導小朋友們合作,辨認分類各種蘋果。在辨認中引導小朋友討論,如把A蘋果放在紅富士一起的理由。背景音樂《摘水果》,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音樂中進行操作。緩解幼兒因為缺乏教師很有規律的組織造成的焦慮和躁動。
2、幼兒操作完後,師引導大家檢查有沒有小朋友把蘋果放錯了。並選一些小朋友說說這樣放的理由。
3、師:「小朋友真棒,幫老師分開了這么多的蘋果,那我們一起回去吃蘋果好嗎?可是小朋友們都知道這些蘋果的名字嗎?」引導小朋友認識蘋果的名稱。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
1.充分理解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
2.大膽想像並勇敢講述
3.體會作品中關心他人、友好相處的情感主題。
4.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像並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5.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活動准備 】
1.組織幼兒玩滑梯,讓幼兒體會滑滑梯的樂趣。
2.掛圖一幅。
3.錄音故事。
【活動過程 】
一、通過談話,啟發幼兒回憶自己玩滑滑梯時的情景,及內心感受。
二、教師富有感情地講述童話,引導幼兒欣賞作品。
幼兒思考回答:小動物的滑梯是誰做的?小象沒有滑梯不能玩,怎麼辦?
三、藉助直觀教具,老師有表情的朗讀,引導幼兒邊完整欣賞,邊思考:
小動物們為什麼要做大滑板送給小象玩?如果你是小動物,你會想什麼辦法讓小象也玩得高興?
四、請幼兒邊看教具,邊聽故事錄音,鼓勵幼兒說說喜歡故事裡的誰,為什麼。
【活動延伸 】
投放動物頭飾,引導幼兒進行表演。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當今的孩子被當做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我們幼兒園位於城郊結合的地方,大部分的幼兒是爺爺奶奶帶的,他們只一味的嬌慣孩子,不加強對孩子身體的'鍛煉。導致天氣稍微一變化就會有很多幼兒容易生病。結合我園的情況特製定這次主題。關鍵詞:中班體育、武術、國粹、太極、素質
一、活動主題:
國粹-武術
二、活動背景:
有一天早晨,我剛到幼兒園就接到一個電話,是家長打來給孩子請假的,問其原因是生病了。我們幼兒園位於城郊結合的地方,大部分的幼兒是爺爺奶奶帶的,他們只一味的嬌慣孩子,不加強對孩子身體的鍛煉。導致天氣稍微一變化就會有很多幼兒容易生病。結合我們幼兒園的特殊狀況,抓住這個機會特製定了這次主題:國粹-武術。通過對武術的學習,增加幼兒的身體素質,遠離疾病。
三、活動內容:
《太極你不急》
四、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對武術太極的學習,增強幼兒身體素質。
2、幼兒在活動中初步學習簡單的太極拳套路,及推掌、收掌等動作。
3、通過活動讓幼兒對中華武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學習慾望。
五、活動准備:
1、幼兒已學會馬步;掌握太極順口溜。
2、背景音樂兩段,幼兒打太極視屏一段。
3、班級區角中已布置有太極動作分解圖。
4、幼兒已掌握"切西瓜"游戲的玩法。
六、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視頻,了解太極。
1、請幼兒欣賞視頻-太極。
師:小朋友,你們剛才看到了什麼?
(通過觀看視頻讓幼兒對中華武術產生濃厚的興趣。)老師小結:在這段視頻里我們小朋友看到的是:我們中華武術"太極拳",你們想學嗎?那我們就一起出去玩個游戲吧。(在音樂聲中,孩子跟著老師做走、跑、跳等基本動作到達活動場地。)
(二)、游戲"切西瓜":
幼兒圍成圓站好,師發出口令"一個大西瓜",幼兒就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師發出口令"一個西瓜切兩半",幼兒分開拉成兩個圓圈,以此類推。
(三)、師幼共同學習太極拳:
1、播放音樂,教師進行太極拳表演。
師:老師今天打的這套太極拳和一個水果有關,誰能告訴我是哪種水果呢?(西瓜)
3、幼兒一邊說順口溜一邊練習太極動作。
一個西瓜圓又圓(雙手在胸前作太極抱球動作)一刀下去成兩半(一隻手作扶西瓜狀,另一隻手作刀狀綿綿地向下劈)你一半來(雙手左捋)他一半(右捋)給你你不要(雙掌略蓄勁向左前推)給他他不收(雙掌略蓄勁向右前推)那我怎麼辦(雙掌微快回收)。
4、教師分解動作,幼兒進一步學習:
教師分句教幼兒說順口溜邊分步教幼兒打太極拳。
(幼兒練習時教師提醒幼兒馬步要穩,呼吸要自然)
(四)、播放音樂,師幼共同練習:
在音樂聲中,教師和幼兒一起說順口溜打太極拳。
(五)、放鬆活動:
幼兒一邊說順口溜,一邊做放鬆活動。
(123抖一抖,抖抖手臂,抖抖腿,抖呀抖呀抖呀抖;345拍一拍,拍拍手臂,拍拍腿,拍呀拍呀拍呀拍;567敲一敲,敲敲手臂,敲敲腿,敲呀敲呀敲呀敲。)
七、活動簡析:
整個活動幼兒的積極性很高,通過觀看視頻增加幼兒對學習太極的慾望。在教學中我採用先動後靜的方法,開始我充分的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而在學習太極動作時讓孩子用正確的呼吸方法調整狀態,使自己盡快的投入到太極動作的學習中。然而自編的順口溜給本是緩慢、枯燥的太極動作增加了一定的趣味性,也更加吸引幼兒,使幼兒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鼓勵幼兒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述對故事的理解和想法。
2.體驗、感受故事中的情感,知道朋友之間要相互謙讓,不以大欺小。
活動准備:
PPT、相關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了解擁抱,體驗相互擁抱的快樂。
1.師:"老師想和小朋友們擁抱一下,誰願意?誰知道擁抱是什麼意思?
2、解釋擁抱3、師小結:和誰擁抱就表示願意和誰做好朋友。讓我們聽著音樂和好朋友抱一抱。
4.提問:你和誰擁抱的?擁抱在一起的時候,你的心裡有什麼感覺?"師:"今天也是森林城的擁抱節,大熊也來了,大熊在擁抱節里過的怎樣呢?讓我們一起聽聽故事--大熊的擁抱節
二、欣賞PPT《大熊的擁抱節》。
1.傾聽故事內容,了解大熊為什麼傷心。
師:"故事裡大熊遇到了誰?他們擁抱了嗎?為什麼?他們是怎麼說的?"
2.復述故事第一段,引導幼兒理解、表達故事中小動物的動作、語言。
三、引導幼兒講述故事第二段,並嘗試說出大熊的想法。
1.傾聽故事第二段(悲傷背景音樂)師:"大熊為什麼難過呢?難過的時候他會怎麼想?怎麼做呢?(先和旁邊的好朋友交流一下)師:"如果是你做錯了事,你心裡會怎麼想?會怎麼做呢?"2.師:"做了錯事,除了道歉,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事情讓別人喜歡你呢?"(老師引導幼兒自由講述)四、引導幼兒復述第三段故事內容。
師:"大熊和你們的想法一樣,道歉了以後小動物會怎麼做呢?聽一聽故事看看和你想的一樣不一樣?"師:"大熊的眼淚越來越多,比剛才沒有人跟他擁抱的時候還要多,那是為什麼呢?"師:"你有沒有和朋友發生過不愉快的事情呢?是怎麼互相原諒的?朋友原諒你了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五、跟老師一起完整復述故事。
師:"這是一個讓人聽了很感動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講講這個故事。"六、在《快樂擁抱節》的音樂聲中自然結束。
師:"你們喜歡大熊嗎?為什麼?如果你是大熊你覺得以後怎麼做會讓更多的小動物成為你的好朋友?"師:"相信有了你們的建議,大熊一定會有更多的好朋友,那你們願意成為大熊的好朋友嗎?讓我們也來給大熊一個擁抱吧!"附故事:
大熊的擁抱節第一段:
今天是森林城的擁抱節,和誰擁抱就表示願意和誰做朋友。一大早,大熊就出門了,他遠遠的看見小山羊慢悠悠地走過來了,他連忙張開雙臂走上去:"小山羊,今天是擁抱節,我們擁抱一下好嗎?"小山羊轉身就走,"哼,才不理你呢!你老是揪我的胡須。"大熊往前走,他看見小兔一蹦一跳地走過來,他連忙張開雙臂走上去:"小兔,今天是擁抱節,我們擁抱一下好嗎?"小兔子轉身就走,"哼,才不理你呢!你上次把我的蘿卜全都拔光了。"大熊繼續往前走,他看見紅狐狸大搖大擺的走過來,他連忙張開雙臂走上去:"紅狐狸,今天是擁抱節,我們擁抱一下好嗎?"紅狐狸轉身就走,"哼,才不理你呢!你仗著力氣大,老是欺負小動物。"第二段:
大熊繼續往前走,沒有一個朋友願意和大熊擁抱,大熊獃獃地坐在大樹邊,眼淚一滴又一滴地落在泥土裡。天黑了,大熊晚飯也沒有吃,他躺在床上,這時候大熊心裡好難過。
第三段:
聽,咚咚,是誰在敲門呀?大熊打開們一看,他驚呆了,小動物們全來了,他們在門外排著長長的隊伍,微笑著看著大熊,一個接著一個跟大熊擁抱,也不知道是怎麼了,大熊的眼淚越來越多,比剛才沒有人跟他擁抱的時候還要多,大熊真的感動了,他在心裡對自己說,"我以後要做一個不一樣的大熊,讓小動物都喜歡我。"月光的銀光輕輕地灑在森林城,灑在擁抱著的小動物們身上,這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擁抱節!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會用「誰和誰是好朋友」的句式仿編詩歌,感受仿編詩歌帶來的快樂;學會用完整地句式把話說完。
2、大膽想像,嘗試為生活中各種常見的事、物找關聯。
3、能遵守游戲規則,體驗競賽游戲的快樂。
活動准備:
1、活動前熟悉詩歌《好朋友》(自編)
2、課件(神奇的果樹)、大卡片28張、活動場地。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嗎?和好朋友打個招呼吧!你們還學會了一首兒歌,名字就叫《好朋友》,我們一起來有感情地朗誦一遍吧!
2、師幼共同朗誦並表演詩歌《好朋友》。
二、用完整的句式嘗試給大樹找朋友。
1、兒歌里講到誰和樹是好朋友呀?小鳥和樹是好朋友,其實你們知道嗎?樹還想找很多很多的朋友呢。
2、幼兒完整講述誰和樹是好朋友並說出理由。(幼兒說對一個,而且理由充分,樹上的果子其中一個就會就會變出一種顏色,如果我們幫它找到十個好朋友,十個果子全部變成五顏六色的樣子,就會成為一棵神奇而美麗的樹)。
3、小朋友們的本領真大,幫樹找到了那麼多的朋友,使它成為了一棵神奇的樹。神奇的果樹對我們說:謝謝小朋友們!我們怎麼說啊?(不用謝,因為我們是——好朋友)
三、游戲:《誰和誰是好朋友》。
1、交待游戲名稱
接下來我們再來玩一個游戲好嗎?這個游戲也叫「誰和誰是好朋友」。怎麼來做呢?我要從中間把小朋友分成兩隊(師將幼兒分成兩隊分別坐在兩邊)。
2、請兩隊為自己隊起名
3、清點各隊人數。(請每隊的排頭、排尾及其他隊員點數並報告人數。)
4、出示卡片,介紹游戲規則。
(1)出示卡片
接下來我們要用這些卡片來做游戲,看看老師都請來了誰和我們一起作游戲好嗎?(三朵花、三個太陽、三棵樹、三個小女孩、三輛小汽車、三盒牛奶、三隻小鳥、三個池塘、三部電話機。)
(2)師交待游戲規則,並示範如何游戲。
兩隊輪流競答;在這些卡片中找出一對好朋友,並能說出理由,而且要把話說完整,就能得到兩張卡片,放在排頭處;最後數一數哪隊得到的卡片多,哪隊就獲勝;師簡要示範一次。
5、游戲《誰和誰是好朋友》。
6、幼兒自己評判兩隊的比賽情況。
四、教師小結:在我們的幼兒園里,還有很多事物也可能成為好朋友,讓我們再去找一找,也把它們編在詩歌里吧。現在請兩隊小朋友起立,各找一個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出去做找朋友的游戲吧!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會沿針孔輪廓撕蘑菇傘,掌握撕的技能。
2、激發幼兒相互合作,幫助的情感。
3、發展幼兒的操作能力。
活動准備:
1、大背景圖一幅(圖下防有兔媽媽和小兔勞動的場面,圖上防畫有烏雲雨點。)
2、兩張半幅圖(一張是陰天,一張是晴天,可覆蓋大背景圖的上方。)
3、帶有蘑菇傘針孔輪廓的大紙一張,帶有蘑菇傘針孔輪廓的幼兒操作紙若干、漿糊、抹布每組一份。
活動過程:
(一)音樂做律動進教室,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出示大背景圖(晴天覆蓋烏雲和雨點)
1、提問:(1)圖上有誰?他們在干什麼?
2、天氣怎麼樣?
提問:(1)呀!一會天氣要怎麼啦?
(2)小兔們淋了雨會怎麼樣?
(3)那我們可以用什麼辦法能使小兔們淋不到雨呢?
3、 教師小結幼兒的辦法,那我們一起來做傘送給小兔們,好不好?
(三)教師講解示範撕傘的方法。
(1)教師著重示範講解撕傘。
(2)傘撕好了,那怎樣送給小兔呢(啟發幼兒說出傘應送到小兔的頭上方)?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教師提出作業的要求(提醒幼兒操作時注意衛生)。
(2)幼兒操作,教師注意個別指導。
(3)教師表揚鼓勵相互謙讓、幫助的幼兒。
(五)活動評價。
(1)小朋友們看,哪一把傘最好看?為什麼?(幼兒評價,教師給予肯定,並提出建議和希望)
(2)剛才呀!小兔們得到了我們小朋友的幫助,他們非常高興,還說要謝謝我們小朋友呢!那平時別人有了困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對,不管是誰得到了別人的幫助都會很高興的,你們願意幫助別人嗎?
『叄』 可以用紙類、線類、布類、橡膠塑料製品製作哪些玩具
橡膠製品:用舊輪胎、籃球、乒乓球、唱片、塑料包裝盒等可製成鞦韆、話筒、小飛機、小汽車等。
紙類:可利用普通紙、包裝紙、掛歷紙等製成拼圖、頭飾、交通工具、花瓶、傢具等。線類用毛線、絨線等編織小動物、包、頭套、花等。
布類可以製作小布書、多用袋、娃娃、服飾、沙袋等。根據材料的特性選用合適的輔助材料、工具及特殊的技法,如水果、蔬菜製作可用大頭針、牙簽連接、鑲嵌,而玉米皮、秸稈製作中就需要用到繩、線,貝殼、蛋殼、石子要用水、彩色筆幫助組合造型。
『肆』 冰墩墩頭飾怎麼做
用白色冰絲毛線編織它的身體部分,呈現一種亮晶晶、遠看就像冰的狀態。衛振英透露,最難的環節還是還原「冰墩墩」冰雪運動頭盔上的彩色光環,「這個裝飾物我反復思考、嘗試了三四天,才最終呈現出來。」她用軟塑料剪成需要的弧形框架,再在上面貼上彩色染毛線段,視覺上達到炫光流轉的感覺。一次次的嘗試中,作廢的塑料有不少,足見對細節的考究。
另一個吉祥物「雪容融」以燈籠為原型進行設計創作,用織布剪好形狀,塗上金漆,為「雪容融」加上金色頭飾,面部的「雪塊」是打完底稿,剪成紙樣再依樣編織,凸顯了吉祥物的可愛。
距離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冬奧的氛圍也越來越濃。即便去年腰椎摔傷,膝關節出了問題正在接受治療,卻干勁十足,「這些娃娃代我歡送出征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選手們,祝他們取得好成績!
『伍』 講故事帶的動物頭飾,小狗,小羊,大象怎麼做
前幾個月,同學送我一隻小狗。我很喜歡它。放學回家後都先要和它親密一番,由愛它如心肝,給它起名為:小白 小白是一隻小矮腳狗,身子胖胖,四腳矮矮,全身長滿了白色的毛,毛茸茸的極為可愛:一雙烏亮的大眼睛,水汪汪的。一條尾巴總像一桿小旗似的左右搖著。小白很可愛,也很逗人。說起它逗人的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有一次,我和爸媽去外婆家玩。我把小白也帶去了。那時是夏天,天氣是又悶又熱,夜晚也如此。在外婆家每人都搬了張椅子來院里乘涼。我把小白放在地上。這是,外婆家裡傳來了幾聲嘰叫,原來是老鼠在作怪。我一看小白,卻見它扒在地上,眼睛瞪得大大的。我剛想叫它起來。這是,老鼠飛快的逃了出來。只見小白大聲一叫,跑上去,「呼」一聲撲了上去,眼看就要抓住老鼠了,可是狗畢竟不是貓。這一撲並沒有抓到老鼠。把它氣得汪汪直叫。更猛烈的向老鼠追去,一直追到陰溝邊。小白用力一撞,老鼠「咚」地掉進了陰溝,而小白也因用力過猛,掉進了進陰溝。大家驚慌失錯。把小白撈了起來,我用清水洗掉它身上的污垢,用「啤酒香波」揉在它身上,對它說:「你看你做的好事,以後不要做。『狗拿耗子』這種傻事。」小白抬起前爪,好象在說:「小主人,我以後一定改!」這就是小白,我的好朋友!
『陸』 幼兒園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名稱:
真好玩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紙的種類以及各種紙張的作用。
2、讓幼兒在利用報紙的游戲中,感受紙的特性,體驗玩紙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投擲、跳躍、奔跑等綜合能力和創造力。
4、引導幼兒進行嘗試與創新廢舊報紙的多種游戲,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活動重點:
廢舊報紙該怎樣玩出新花樣,教師該怎麼引導幼兒想出各種各樣的新奇玩法是整個活動的重難點。
活動准備:
電腦課件;魔術箱(裝有各種紙張);報紙若干;紙球、紙棒、塑料筐、門洞若干;音樂磁帶;數碼相機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教師與幼兒一起跳韻律操,做准備活動。
今天,老師帶小朋友去一個美麗的城堡,你們想不想去啊?
「可是城堡的主人想先讓我們小朋友為他表演個節目,現在我們就一起為他跳個舞好不好!」
2、利用課件,請小朋友們觀察城堡里都住著誰。
「剛才看了小朋友這么優美的'舞蹈,也許城堡的主人該為我們開門了,我們一起敲敲門吧。」
提問:城堡里都有住著誰?它們為什麼會住在一起?(全都是紙製品)
二、基本部分:
1、請小朋友們說一說自己都見過什麼紙?
2、出示「魔術箱」
(裡面裝有各種紙:皺紋紙、吹塑紙、卡紙、素描紙、宣紙、水彩畫紙、包裝紙、復寫紙、掛歷紙、相片紙、衛生紙、面巾紙、報紙等)請小朋友們把手伸入箱中摸一摸,猜猜裡面是什麼紙?這些紙有什麼用?
(教師利用實物展台示範一兩種紙的用途)
3、出示報紙:集體游戲《魔毯變變變》
「最後一位出場的是『報紙先生』,報紙有什麼用呢?」
「現在『報紙先生』還想跟小朋友們做游戲」
請幼兒把手中的報紙平放在地上,然後站立在報紙中間,播放音樂,跟老師一起做動作,音樂停,誰若跳出報紙外即算輸。
然後請剩下的小朋友把地上的報紙對折後站在報紙中間,播放音樂,繼續表演,音樂停,看誰還在報紙中間。報紙越折越小,難度越來越大,看誰能成為最後的優勝者。
4、請小朋友想想:報紙除了鋪在地上做《魔毯變變變》,還能做什麼其他的游戲呢?先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的辦法。
引導幼兒想出其他的游戲玩法,鼓勵幼兒創新出新的玩法。
5、請幼兒展示自己的玩法,教師示範幼兒未發現的玩法:
(1)、「頂一頂」:把報紙折疊放在頭上、肩上——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
(2)、「貼紙跑」:把報紙放在胸前奔跑,盡量不讓報紙脫落——發展幼兒的奔跑靈活性。
6、利用紙球、紙棒進行游戲。
「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報紙變一變,比如改變形狀,能跟我們做什麼游戲呢?」
(1)、引導幼兒將報紙製作成紙球游戲一:紙球投准——讓幼兒將手中的紙球拋到對面的盒子中,看誰能夠投准。
(2)、引導幼兒將報紙製作成紙棒游戲二:打紙球——讓幼兒利用紙棒將紙球打到門洞中。
三、結束部分:
1、放鬆整理游戲:
《假如我是一張紙》
(1)、教師拿一張報紙左右搖動、折疊等,請幼兒根據紙的變化,用肢體模仿表現出來。
(2)、教師把報紙揉成一團,請全體幼兒變成「一張大紙」,一起模仿紙張變成紙團的樣子。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跑的技能。
2、探索在快跑中不與他人碰撞的策略。
3、體驗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准備:
小雞﹑雞媽媽和老鷹頭飾,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雞媽媽真能幹,看我生下了哪個蛋寶寶!(生蛋後,幼兒蹲下)。
2、雞媽媽:我的寶寶快出殼吧。你們長多大了?快快讓媽媽看一看。
幼兒做伸頭。肩。臂。腰和腿的動作。
3、聽音樂做小雞操。(放磁帶小小蛋兒把門開)
二、基本部分
1、雞媽媽要帶小雞去捉蟲,捉到蟲子送到媽媽這兒來。
(提醒幼兒一次捉一條。)
2、雞媽媽:雞寶寶再去捉一條蟲子,送給小鳥吃。
3、雞媽媽:我們再捉一條蟲子送給小鴨吃。
4、如果遇到老鷹,趕快跑到媽媽這兒來。
(提醒幼兒快跑時前後擺臂。)
5、鼓勵幼兒探索在快跑中不碰撞的好辦法。
6、和大家一起分享小蟲子。
(鼓勵幼兒將捉到的蟲子送給客人吃。)
三、結束部分
放鬆整理。(放大公雞音樂,雞寶寶洗澡)
幼兒園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繞8字花,並嘗試美麗的菊花。
2、在編織活動中體驗製作成功的樂趣。
二、活動准備:
鉛絲、皺紙、各色絲帶、雙面膠等
三、重難點:
掌握8字繞的技能
四、活動過程:
1、上次我們去上海大學參觀了菊花展,你們覺得菊花漂亮嗎?漂亮在哪裡?
2、幼兒交流各自的意見
3、教師小結:菊花顏色多,形狀比一樣,所以看上去很美很漂亮。
4、那今天你們想不想做彩色的菊花?
二、幼兒嘗試製作菊花
1、教師出示各種材料請幼兒看看說說 、幼兒嘗試製作,教師指導
2、幼兒交流
請個別幼兒演示:「你是怎樣做的?」
(2)教師結合示意圖講解操作重點。
關鍵點:毛線在大拇指和食指上繞「8」字花。
(3)幼兒再次動手製作
五 、作品展示 活動講評
1、作品展示交流,誰做的菊花漂亮?為什麼?
2、教師提議,我們把我們做好的彩色花裝在花瓶里,大家一起來欣賞。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名稱:
《我想幫忙》
活動目標:
1、能看懂畫面的主要內容,並嘗試講述畫面中的故事。
2、能用完整的話說出河馬幫助了誰?怎麼幫的?
3、幫助幼兒感受與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
重、難點:
幫助幼兒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
能看懂畫面的主要內容,並嘗試用完整的話說出河馬幫助了誰及所用的方法。
活動准備:
課件、動物頭飾、字卡「幫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神秘地說)告訴大家一個秘密:老師發現了一群小動物們之間的故事,你們想知道嗎?可是,小動物們說要想知道它們的秘密必須靠小朋友自己,要用自己的小眼睛認真觀察,動腦筋思考,還要大膽回答出問題才行呢!大家能做到嗎?就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二、展示《我想幫忙》課件,引導幼兒看圖說話,並認讀詞語:幫忙。
1、出示圖片1,引導幼兒說說畫面中的小動物們都在干什麼。
(師:好多可愛的小動物啊!快瞧瞧它們都是誰,在干什麼呢?)
2、出示圖片2,猜猜「河馬會怎麼幫忙呢?」
(師:河馬邊打哈欠邊想:小動物們都在忙,我也想去幫幫忙,可是,我怎麼幫忙呢?)
3、出示圖片3——6,引導幼兒認真觀察,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用自己的話講述畫面內容。
(圖片3:狐狸想吃小兔,小兔落水,河馬用嘴含住小兔,幫助了小兔。
圖片4:小雞做游戲時不小心掉進水裡,河馬用嘴馬接住小雞,幫助了小雞。
圖片5:河馬看見小羊們在吵架,走過去給它們講道理,還趴下身子陪它們一起玩兒。
圖片6:小動物們開心地圍著河馬,向它道謝,說:「河馬你真棒!謝謝你的幫忙,我們今天玩兒得真開心。」河馬也高興地說:「我也很高興能幫忙!」)
4、認讀詞語:幫忙。
1、師:(出示字卡)剛才我們看了河馬愛幫忙的小故事,現在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幫忙」這兩個字寶寶吧!
2、游戲《幫字寶寶找朋友》
師:兩個字寶寶好朋友玩兒捉迷藏,一個字寶寶藏了起來,現在,剩下的這個字寶寶想請咱們來幫忙,誰能幫它找找好朋友?
三、引導幼兒情境講述,進一步理解畫面內容。
出示幻燈7,啟發提問:(要求幼兒用完整的語言來表達。)
1、想一想,河馬都幫助了誰?它是怎麼幫的?(河馬幫助了小兔,它用嘴含住了小兔。)
2、說一說,你要是這個愛幫忙的河馬,你會怎麼幫小動物們呢?
四、嘗試表演,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
師:小動物們都很喜歡和愛幫忙的河馬一起玩兒,我們現在就來表演一下河馬幫助別人的故事吧!
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在生活中要學會與別人友好相處、互相幫助,多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情。
『柒』 如何自製玩具
因地制宜創造自製玩具 1.收集廢舊物,變廢為寶。 紙類 可利用普通紙、包裝紙、掛歷紙等製成拼圖、頭飾、交通工具、花瓶、傢具等。 線類 用毛線、絨線等編織小動物、包、頭套、花等。 布類 可製作小布書、多用袋、娃娃、服飾、沙袋等。 橡膠、塑料製品 用舊輪胎、籃球、乒乓球、唱片、塑料包裝盒等可製成鞦韆、話筒、小飛機、小汽車等。 瓶罐 用塑料飲料瓶、葯瓶、易拉罐、食品罐等製作餐具、茶具及「娃娃家」的用品。 瓶蓋 各種大小不一的瓶蓋可製成轉盤、撥浪鼓、棋、積木等。 吸管、雪糕棒 可製作木房子、運動器械、桌面玩具等。 利用技巧: *家長在平時留心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丟棄的廢物,將其消毒,進行簡單的歸類,放置於一個大紙盒中,如需要可隨時取得。 *製作的玩具,不宜脫離孩子的認知及生活范圍。孩子很早就在用感官去看、去聽、去說,去認識周圍世界,所以自製玩具的內容要選擇兒童經常看到的且喜愛的物體。如車輛、動物、房子、娃娃等,這樣就能調動孩子動手動腦的積極性,使之主動加入製作玩具的活動。 2.利用自然物,就地取材。 植物類 農作物、蔬菜、水果及其他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 動物類 動物身體的某一部分或殘留物,如貝殼、羽毛、蛋殼、骨骼、珊瑚等。 其他類 沙、石、冰、雪等。 利用思路: *從材料自身的特點出發,考慮自製玩具的可能性—— 體積:體表的外形像什麼?怎樣巧妙利用? 容積:內部是否有容積?怎樣利用? 截面:其橫截面、縱截面的形狀和內層結構是否可以利用? 累加性:多個物體從不同角度累加或重疊組合後是否可以利用? *從所需製作的玩具出發,考慮利用材料的可能性。 利用技巧: 1.根據材料的性質選用合適的輔助材料、工具及特殊的技法。如水果、蔬菜製作中可用 大頭針、牙簽連接、鑲嵌;而玉米皮、秸稈製作中就需要用繩、線,貝殼、蛋殼、石子要用 水、彩色筆幫助組合造型;而玉米皮、長葉草、柳條等只有用編結技法才能充分表現其特色。 2.製作中保持自然素材自身原有的特色。如大松果殼表面呈魚鱗狀,製作時,便可以利用其作魚身、鳥身、插入松針作小刺蝟等,都比較生動形象。 3.製作後的玩具應該美觀安全,並盡可能保持材料原有生命力。有些自製物存在不安全因素,在製作中要排除。有些自然物是個生命體,製作成玩具後要設法保存其生命力
『捌』 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准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已有的數經驗進行記錄,嘗試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感知統計的方法。
2、嘗試與同伴合作,體驗合作帶來的成功、喜悅,初步積累每個人都是不可缺少的一種意識。
活動過程:
一:讓我們試試吧
請幼兒自由地說說班裡有些什麼東西,如:桌子、椅子、玩具、鋼琴等。
我的行動:「看看我們教室里有些什麼東西?數數每樣東西有多少?把它記在紙上。」
孩子們接受了老師的任務,三人一組,欣然而去。在探索中的表現各不相同。教師用數碼相機將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表現記錄下來。
我的觀察:(一)一組內的兩個人在爭著要記錄,而筆只有一支,發生了矛盾。
我的思考:幼兒同伴間合作的機會少,發生這種情況是由於幼兒的年齡特點造成的。孩子們可能認為記錄者是最能乾的,所以有爭強好勝的表現。給孩子一點時間和動力,可能會解決孩子的矛盾。
我的行動:「你們要快一點了,別的組已經記下很多東西了。」
我的觀察:(二)一組內的三個小朋友在一起交談,而後其中的一個去數椅子有幾張,一個去數小朋友的圖畫有幾幅,數完了告訴記錄的小朋友,等他記完後再去數其他的東西。
我的思考:顯然這一組幼兒的能力是很強的,最起碼其中一個「指揮者」的能力是很強的。三個人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任務,每個人都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二:原來可以這樣記錄
第一次的嘗試結束了,孩子們意猶未盡,每個組都將自己的記錄展示在黑板上,每組的記錄各具特色。
我的觀察:
(1)將所要記錄的物體畫下來,並將該物體的數量寫在它的旁邊。每個物體之間用方框隔開,看上去一目瞭然。
(2)將所要記錄的物體畫下來,沒有寫數字,排列較亂。
(3)選取一些物體的小標記,貼在紙上,然後在它的旁邊寫上數字。
我的思考:孩子們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每個幼兒原有經驗的不同導致各組的記錄方式,表達方式也不相同,關鍵是讓幼兒知道自己記錄的東西應該讓別人一看就明白是什麼?有多少?
我的行動: 看看哪一組記的你一看就明白是什麼?有多少?
我的觀察:孩子對孩子說:「我看看記的東西都擠在一起,看不清,我就用方框把它們隔開,別人一下子就能看清了。」「 我不會畫鋼琴,所以就在小籮筐中找到了鋼琴的標記貼在紙上,人家一看就知道是鋼琴。」
我的行動:為什麼有的小組記得又快又好?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剛才他們是怎麼做的?
我將數碼相機拍到的情況在電腦中展示給大家看,並請被拍到的幼兒說說自己在做什麼,自己組的另外兩個人在干什麼?
三:讓我們再試一次吧
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每個孩子都想重新再探索、記錄一次。教師再給孩子一次機會,讓他們還是找原來的三人一組再記錄一次。
我的觀察:有的組還在按照自己的記錄方式繼續工作;有的組能借鑒別人的方法也畫一個框將物體與物體隔開;有的組記錄時有意識地將物體與物體空開一點;有較多的幼兒去小籮筐中找標記貼在紙上,他們知道這樣記錄的效果又快又好。在第二次的嘗試中,孩子們互相學習,互相合作,彼此之間少了矛盾,多了默契。
我的思考:幼兒學習的能力是不容低估的,每個幼兒的學習速度也是不同的,一部分幼兒能一下子就學習到別人好的方法,並將別人的東西最終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孩子相對來說學習速度慢一點,他們不能一次性地接受別人的經驗。但我相信,在第三次、第四次的記錄中,他們也會成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知道自己事情自己做,並認真做好每件事。
2 了解書包的結構和功能。
3 嘗試根據書包功能擺放學慣用品和其他必用品,學習整理書包。
4 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 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並珍惜這份友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說出書包的外形,書包的結構和功能
難點;能分類擺放書包中的物品
活動准備
自帶書包一個;內裝數書;本;鉛筆盒;水瓶;紙巾等
頭飾如干個。
活動過程
游戲「擁抱」導入;出示小動物頭飾,(老師引導;今天,小兔.小貓和小鴨要去上學,熊貓老師說:「明天誰第一個到幼兒園,老師就給它一個大大的擁抱。」)
1進入故事情節,請幼兒扮演四隻小動物,故事內容是小兔和小貓雖然走路快,但不愛收拾書包,而小鴨養雖然走路慢,但養成愛收拾書包的好習慣,小鴨第一個到,得到老師的擁抱,很高興。沒得到的老師也鼓勵它們,教育它們,養成收拾書包的好習慣。
2小朋友們自由談話,老師引導。(提問;誰做得對、學誰、為什麼?)、
3.分組(六人一組)圍坐,觀察介紹自己書包的外形和內部結構
3.集體交流,選出幾種類型的書包,讓幼兒觀察,說出書包的外形和結構。功能(提問;如果班裡有相同書包怎麼識別?)
4.整理書包:上學應帶些什麼?這些物品該放書包哪層比較合適?
5游戲:背書包上學。(比比誰是第一)
6評價游戲,(提問;誰做得很好?誰還要繼續加油?)
7音樂(我愛小書包)。
教學反思
總體來講,幼兒在這次教學活動中的表現是,積極.主動的。不足點是,由於幼兒個別差異,有幾個小朋友沒有達到教學目的,以後反復鞏固訓練。
小網路:書包,是指用布、皮革等製成的袋子。學生用來攜帶課本、文具用品。根據消費者品位的改變,書包發展出了一種更能減輕學生負擔的書包——箱包。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漢字「汁、什、計、葉」。
2、初步理解字型與字義。
3、提高幼兒動手能力,提高幼兒想像力和理解力。
4、學慣用語言記錄自己的發現。
5、理解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漢字「汁、什、計、葉」。
難點:理解字義。
活動准備
拼板每人一份、字卡每人一份、星星磁貼紅色黃色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准備部分:
把本班幼兒分成兩組比賽,一組是紅星寶寶隊,一組是黃星寶寶隊,告訴幼兒比賽規則,畫出兩個樓梯,請認真,紀律好的那一組送星寶寶回到星媽媽的懷抱,那一隊先送到哪一隊就有禮物。用這個方式來提高幼兒的積極性和控制幼兒的課堂紀律。
二、基本部分:
1、用提問的方式,引出本課的主體字「十」,並書空:如,「昨天貝貝哥哥過生日,你們看看他過的是幾歲生日啊?」出示字卡「十」。
2、「我們看看他請了哪些朋友來過生日啊?」讓幼兒看黑板的板書,從板書上加紅點的'字找出本節課的需要的偏旁部首「三點水旁、單人旁、言字旁和口字旁」。
3、在找出這些偏旁部首後,請幼兒打開拼板,從拼板中快速找出這幾個部首放在拼板的左邊。通過讓幼兒自己快速的找,加深幼兒對這幾個偏旁部首的認識。
4、用故事引入本課兒歌,學習本課的漢字。如:「十滴水把濃汁做」貝貝請了很多朋友來過生日,每個來的朋友,貝貝都請他喝他自己用蘋果加了十滴水榨出來的蘋果汁。說到這里提問「貝貝請他的朋友都和了什麼啊?」並提示幼兒加了水的,在這里引出三點水旁,把三點水旁放到十字的左邊,在這過程中講解字型,字義,並讓幼兒通過組詞和造句來加深對字的認識。
5、逆拆漢字,從剛剛學的最後一個漢字逆拆回去「葉、計、什、汁」在逆拆的過程中反復講解字型,如:十來了「口字旁變成什麼字?」請幼兒自己動手拼擺漢字,加深幼兒對字的認識
6、讀兒歌,讓幼兒看到這兒歌就能想到這個漢字,在不記得這個漢字怎麼讀的時候,可以用兒歌帶出漢字。先集體讀再分組讀。
7、閃讀字卡,加深對這節課所學漢字的認識
8、互動游戲「字寶寶字寶寶跳跳跳」,每人一份字卡,教師拿大的做字媽媽,幼兒拿小的做字寶寶,一起喊出「字寶寶字寶寶跳跳跳」時老師出示字卡,幼兒要馬上跟著拿出相應的字寶寶,大聲讀出該生字,並跳到字媽媽的身邊。鞏固本節課所學的漢字
三、結束部分:
點評,給於表現比較好的組獎勵,並請幼兒檢查好拼板,下課。
教學反思
這節課基本上能按照備課時的思路走下去,在和幼兒的互動中也能根據當時幼兒的情況來調整教學。本節課有80%的幼兒都能掌握了這四個漢字,雖然開始我有設計的比賽環節來控制課堂紀律,但在過程中沒有充分運用起來,使得這個比賽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幼兒在紀律上比較亂。要是我在上,我不會側重在認字上,也會兼顧課堂常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樂於探索線,體驗線帶來的樂趣。
2、能找出各種線的差異,並根據線的特徵進行分類。
3、認識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線,初步了解線的作用。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5、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准備
1、用各種線製作一幅范畫。(畫面有小房子,花、草等)
2、分組材料:各種各樣的線(毛線、電線、藝術線、棉線、尼龍線等)
3、樂器:二胡、吉他各一把。
4、課件
活動過程
導語:"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幅神奇的畫,小朋友想不想看?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我數一、二、三,你們再睜開眼睛,好嗎?"
一、展示範畫,認識范畫中的各種線
師:小朋友,請仔細觀察這幅畫,它和我們平時的畫有什不同?這上面的線你認識嗎?它們都用來做什麼?
二、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線
1、鼓勵幼兒大膽發言,講講自己在生活中知道的線。
師:小朋友,除了這幅畫上的線,你還知道我們生活中的哪些線?都有什麼作用呢?
2、請幼兒分組自由操作,探索發現。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線,請小朋友們分組,自由地去觀察探索,可以拉一拉、摸一摸、比一比,看一看它們有什麼不同?有什麼作用?
3、幼兒交流自己的探索發現
師:小朋友,你們能告訴老師,你發現了什麼樣的線?你覺得有什麼用途?(同伴之間可相互補充)
4、師利用課件並結合實物,小結各種線的名稱、特點和用途毛線:色澤鮮艷、柔軟,可以織成毛衣。電線:導電、輸入圖像、聲音等等、包括:電纜線、閉路線、耳機線等等。藝術線:用來編織各種工藝品、藝術品的線,如:中國結。棉線:用來織布、縫衣服等等樂器線:可彈撥出動聽的聲音。如:二胡、吉他、古箏(師隨機演奏一首二胡和吉他的曲子,請幼兒欣賞)尼龍線:做袋子用的手提繩、魚線、捆綁線等等
三、為線分類
1、師:"今天,各種各樣的線都集中在一起了,線的大家族真的很大,族長說,這么多的孩子太多了,又擠又吵,趕快給我們分分家吧!小朋友,我們來幫幫他吧,把這些線分分類,相同特徵的放在一起,看看能分成幾類,好嗎?"
2、幼兒分組為線分類,師巡視指導。
3、每組推出一名代表,交流自己分類的方法,師小結。
四、結束部分
1、師: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的線,我們還沒有
全部認識呢。請小朋友回家後,繼續和爸爸媽媽尋找發現生活中的線,看看誰了解的線的線的知識最多,好嗎?
2、玩繩
師:小朋友,老師手裡有兩根很粗很長的線,又叫繩子,這根繩子是用很多很多的棉線組成,現在我們一起玩繩吧。
師領幼兒到戶外玩繩,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線的連接」是我在「做中學」的思想指導下預設的一個科學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讓他們充分討論與實踐並在探究中獲得快樂與成長。通過這一活動,孩子們不僅能用打結的方法將線進行連接,感知將幾根線兩端任意兩兩打結後出現的有趣現象,體驗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而且能夠想出各種辦法記錄出實驗結果,基本完成了預定的目標。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我注意貫徹「做中學」的思想,引導孩子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並且互相交流使得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
雖是簡簡單單的一些線,卻也折射出了孩子們思維創新的n次方!在整個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意外的情況。我能做的就是和孩子們「玩」在一起!共同去面對臨時出現的問題,也就是有一個良好的教態。孩子們出現的不同狀況也給了我一個全新的挑戰,當然在一些細微之處也值得我去深深地去思考,作為一名年輕教師,不僅是要在教學上不斷改進,同時我更希望與孩子們像朋友一樣共同成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慣用正確、適當的方式表達對他人的關心。
2、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發展連貫性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聽說交往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學慣用正確、適當的方式表達對他人的關心。
活動難點: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發展連貫性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聽說交往能力。
活動准備:
幼兒用書不快樂、快樂的老爺爺各一
活動過程:
一、師生共同玩游戲:聽數抱團,引出活動主題。
(1)老師:現在我們來玩一個「聽教抱團」的游戲吧。(玩法:老師念到數字幾,就有幾個幼兒抱成團。)
(2)幼兒在老師的指令下開始做游戲。
(3)老師:剛才你們在做游戲的時候,心情怎麼樣啊?
(幼兒回答)
二、老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學習關心他人的方法。
(1)出示圖片1,讓幼兒觀察圖片中的內容。
老師:咦?這個老爺爺怎麼了?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幼兒回答)
老師 小結:老爺爺很難過,因為他在嘆氣,眉頭擰在了一起,頭發也亂七八糟的,看起來心情很不好。
老師:小朋友們生氣時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也來表演看看吧。
(2)出示圖片2,討論老爺爺變得快樂的原因。
老師:你們剛才在回答問題時,一切都發生了變化,老爺爺露出了笑臉。真奇怪,在這一分鍾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使老爺爺變得快樂起來了呢?幼兒思考後回答。
(3)出示圖片3,引導幼兒學習關心他人的方法。
老師:做了什麼事讓老爺爺快樂起來了呢?
(幼兒討論後回答)
老師:做了一件關心別人的有意義的事,小朋友們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別人快樂起來嗎?
(幼兒自由回答)
老師 小結:我們可以幫老爺爺捶捶背,捏捏肩膀,給老爺爺唱歌,陪老爺爺說說話等。
(4)讓幼兒自由選擇周圍的同伴,針對如何讓大家快樂起來開展討論。
捶背、捏肩膀、親一親、說一句贊美小朋友的話、拉拉同伴的小手、說一句鼓勵別人的話、跳舞、唱歌、畫畫等等。
三、結合幼兒用書,做「一分鍾快樂」游戲。
(1)老師:大家看看幼兒用書,書上的小朋友是怎樣讓別人快樂起來的呢?如果給你一分鍾,你准備怎麼讓別人快樂起來呢?
(2)幼兒思考後回答。"來;自。屈;老師;教。案;老師:剛才你們想了這么多的好方法,現在就請你們用這些辦法使你的同伴快樂起來吧!
(3)幼兒嘗試用各自的方法讓同伴和老師在一分鍾內快樂起來。
四、老師帶領幼兒共同跳舞結束本活動。
(1)老師:剛才小朋友們都嘗試了在一分鍾內讓老師和同伴快樂起來。在別人快樂的同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2)幼兒回答。
老師 小結:對,當我們幫助別人、付出愛心的同時,我們自己也會感到快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單只有快樂的時候,也有傷心、難過的時候,所以我們要學會盡量讓自己忘記煩惱,只把快樂留在心裡。現在老師放音樂,大家跟著音樂快樂起來吧!
(老師放音樂,大家一起跳舞。)
活動反思:
通過本節活動,讓我感受到孩子們的純真愛心是無限度的,在本次活動中的優點是時間把握的很好,能控制整個活動的情節發展,孩子的積極性特別高,對於老師的提問發揮的很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目的:
1.通過在游戲中對人和物的猜想,讓幼兒學會認識人物要從他的特徵開始。
過程:
一、規則:
1、由游戲主持者確定一個物件或一個人,告訴參與者它所屬的范圍,由參與者提問。
2、參與者可以提問關於這件物品或者個人的特徵的問題,但只能以"……是不是……"的句式發問。主持這只能回答"是"或"不是"。
3、參與者對物或人的直接提問次數不得超過五次,一旦超過了這個限制,則著論的游戲結束,進入下一輪。
4、猜對者可作為下一輪游戲的主持者。
二、老師示範當主持者: "我想到的是一個水果。"(幼兒問特徵)"你問的是它的果肉還是果皮?"……"是的/不是"……(幼兒直接對人或物發問時) 不是,已經直接問過一次了(教師要注意提醒幼兒還有幾次可以直接提問的次數,以此培養幼兒養成邏輯思維的習慣。)……猜對了。(以此類推。)
三、兩人或多人一組,分批開展游戲, 老師觀察指導。
注意:
1、游戲規則闡述時,教師可舉例說明。
2、當幼兒想不出問題時,教師可給於提示,如:物品可以從大小、顏色等方面 發問;人可以從性別、年齡等角度提問。若幼兒還是無法繼續提問,則教師可以直截了當的舉例自問自答一個問題。
3、主持者想到的人貨物要貼近生活的,參與者熟知的。
4、當幼兒遇到阻礙時,教師要對前面發問過的問題進行總結,幫助幼兒簡單的推理思維。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綜合活動的語言活動,本次活動採用的形式是本著幼兒在前,教師在後,幼兒觀察想像在前,教師指導在後。我希望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觀察去了解每個同伴的特徵,根據這些特徵去猜測出自己的同伴。從而提高幼兒的觀察和推理能力。
1、富有創意的題材
本節活動題材選擇新穎且貼近生活,孩子們朝夕相處在一起同伴之間都會互相地觀察,但是孩子之間的觀察和成人對幼兒的觀察又是不一樣的。孩子們對於彼此了解有多少呢?通過這次活動就可以得到體現。這是都是幼兒日積月累的經驗,因此這節課不但檢測到幼兒的平時觀察能力,而且形式還特別的新穎。
2、競賽形式開展,內容豐富多樣
在整個活動中,我先以游戲做為導入,提高了幼兒的參與熱情。採取游戲的形式,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並且在活動中我們是採用比賽的形式進行,形式很新穎,富有挑戰性。而且在題目的設置上我採用了從各個方面進行,如從聲音、外貌特徵、習慣、著裝等等。採用不同的形式才使活動不是那麼的單一,而且當因為壞習慣幼兒猜測出來時候,我們還採用集體糾正,提醒幼兒這樣的行為是不正確的。
3、幼兒興致高、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性
活動結束後,孩子們和我似乎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我覺得本次活動無論是從活動目標、活動過程、還是活動活動結果都與我設想的要好很多,孩子們的參與性很高,活動中對幼兒的引導很放開,譬如:題目自己自由選擇,該給予幼兒充分表達想像的機會,在整個過程幼兒始終處於主導地位,孩子的主體性得到了明顯體現。由於這節也是一節開放式的活動對老師的隨機應變能力要求很高,要求教師在平時要善於抓住孩子的每個細節,了解每位幼兒的特點,這次活動無論對於教師和幼兒都是一次挑戰。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溫馨、柔美的意境。
2、能用恰當的語言續編部分故事情節。
3、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准備:
1、梨、小提琴獨奏曲《夢幻曲》的磁帶,故事掛圖《梨子小提琴》。
2、幼兒用書第2冊第16—17頁。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梨,引發幼兒興趣。請幼兒觀察梨,想像半個梨向什麼。
2、請幼兒欣賞配樂故事,並說出自己的感受。
(1)欣賞故事,配合播放小提琴獨奏曲《夢幻曲》,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根據需要可設計以下問題:說一說故事中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動物們不再追來打去了?
(2)再次隨音樂欣賞故事,體會故事和音樂帶來的意境。
3、教師播放背景音樂,幼兒講述並仿編故事。
(1)請幼兒兩人一組,分別講述故事。
(2)請幼兒仿編其他動物聽到音樂後的表現等情節,講給同伴聽
活動反思:
這是一堂選自《建構式幼兒園課程》中的一堂以語言為主的整合課程。《梨子小提琴》是趙冰波先生的一篇優秀的美文,我們的課堂設計沒按原來語言課的基本程序,而是加進了音樂律動的環節,讓幼兒在課堂上能夠與教師充分的互動起來。本堂課的主要內容是感受舒緩、溫馨、柔美的意境,整個課堂氣氛上下來覺得很輕松,比較活潑,與孩子們的互動較好!原本為了活躍課堂氣氛以及加深幼兒對小提琴演奏的印象,我們設計了課堂中真人表演的環節,但由於表演者受傷而取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內容: 認識中秋節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了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了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活動重、難點 :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 活動准備:
1.月餅圖片。
2.民間故事《常娥奔月》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播放月餅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3.了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 問:你是怎麼過中秋節的? 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麼?
4.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A.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見到的月餅? ——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B、月餅為什麼是圓的呢?
C、老師小結。
D、分享月餅。
5.聽故事《常娥奔月》。
三、結束部分
品嘗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