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毛線支氣管肺炎
❶ 小葉性肺炎名詞解釋
支氣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兒童尤其是嬰幼兒常見的感染性疾病,是兒童住院的最常見原因,2歲以內兒童多發。支氣管肺炎又稱小葉性肺炎,肺炎多發生於冬春寒冷季節及氣候驟變時,但夏季並不例外,甚至有些華南地區反而在夏天發病較多。支氣管肺炎最常由細菌、病毒或黴菌及肺炎支原體等病原引起,也可由病毒、細菌「混合感染」。病毒性肺炎以間質受累為主,細菌性肺炎以肺實質損害為主。肺組織炎症使呼吸膜增厚及下呼吸道阻塞而導致通氣與換氣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和氣促。主要體征有呼吸增快、口周及指、趾端發紺,以及肺部中、細濕啰音。
❷ 小孩支氣管炎肺炎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小兒易患支氣管肺炎疾病的原因,是由於小兒在免疫力低下的時候,防範意識比較薄弱,不注意衛生,密切接觸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群,這樣致病源就非常容易侵襲小兒呼吸系統,所誘發支氣管肺炎疾病。
什麼是小兒支氣管肺炎?
支氣管肺炎是小兒時期特別常見的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支氣管肺炎又稱之為小葉性肺炎,小兒在日常的生活當中,一定要保持營養均衡攝入,多做戶外體育鍛煉,一定要保持身體衛生,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群,小兒一定要遠離,這樣就能夠有效地降低支氣管肺炎發病幾率。小兒患有支氣管肺炎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避免病程時間延長,是可以預防出現並發症的。
❸ 支氣管肺炎
三天一個療程如果沒有燒就可以不掛了
但紅疹是什麼原因還是要查清楚
支氣管肺炎不是三天就能好的 即使不掛水還是要注意堅持給吃頭孢,例如頭孢克洛 再堅持吃至少5天
拉肚子的話可能和掛水有關 給寶寶吃點胡蘿卜面湯 如果拉的次數多的給點必奇止泄
❹ 什麼是小兒支氣管炎,有哪些調養方法
小兒支氣管炎系指支氣管發生炎症,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的病變主要發生在肺部的細小支氣管,也就是毛細支氣管,所以病名為「毛細支氣管炎」,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並發症,也可能由細菌感染所致,是小兒常見的一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兒支氣管炎,病名為「毛細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的病原主要為呼吸道合胞病毒,可佔80%或更多;其它依次為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少數病例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感染病毒後,細小的毛細支氣管充血,水腫,粘液分泌增多,加上壞死的粘膜上皮細胞脫落而堵塞管腔,導致明顯的肺氣腫和肺不張。炎平常可累及肺泡,肺泡壁和肺間質,故可以認為它是肺炎的一種特殊類型。
毛細支氣管炎,不同於一般的氣管炎或支氣管炎,臨床症狀像肺炎,但以喘憋為主,此病多發生在2.5歲以下的小兒,80%在1歲以內,多數是6個月以下的小兒。 典型的毛細支氣管炎常發生在上呼吸道感染2日~3日後,出現持續性乾咳和發熱,體溫以中,低度發熱為見,發作喘憋為其特點,病情以喘憋發生後的2日3日較嚴重,喘憋發作時呼吸明顯增快,達每分鍾60次~80次以上,並伴有呼氣延長和呼和浩特氣性喉喘嗚;重症患兒明顯表現出鼻煸和「三凹征」(即吸氣時出現鎖骨上窩,胸骨上窩及上腹部凹陷),臉色蒼白,口周發青,或出現紫紺,患兒常煩躁不安,呻吟不止;病情更重的患兒可合並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大部分病例治療後均可緩解,極少發生死亡。
小兒發病後應及時送醫院治療,由於毛細支氣管炎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故發病早期一般不需用抗生素治療。如發病後期懷疑繼發細菌感染時可用抗生素治療,治療以對症治療為主,可概括為「鎮靜止咳」,此外,良好的護理也很重要,尤其注意不要打擾患兒,使之安靜休息,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重症患兒可配合霧化吸入,並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也可用中葯治療。
毛細支氣管炎的愈後多數是良好的,病程一般為5天~9天。但應注意的是,患過毛細氣管炎的小兒日後容易患哮喘,通過全國小兒哮喘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對嬰幼兒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的追蹤隨訪,發現其中有20%~40%的患兒以後發展為小兒哮喘,因此,要積極防治毛細支氣管炎,以減少哮喘的發生。
毛細支氣管炎有時可造成流行,70年代在我國南方農村曾先後發生過3次在流行,80年代在山西運城地區,90年代在北京,天津地區流行,70年代初在南方流行時,對本病尚缺乏認識,當時病名不一,病原不明,後經衛生部組織全國協作對流行進行監測和研究,方定名為「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為了確定其病原,醫學科研人員經過多年研究,終於在1997年成功地分離到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的病原一呼吸道合胞病毒,並鑒定出流行的病原為呼吸道合胞病毒A亞型,這對今後製作有效疫苗,預防毛細地支氣管為的流行提出了重要依據。
(一)年齡多見於1歲以下的小兒,尤以6個月以下嬰兒多見。
(二)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冬春季較多見。
(三)起病較急,有感冒前期症狀,如咳嗽、噴嚏,1~2天後咳嗽加重,出現發作性呼吸困難、喘憋、面色蒼白、口唇發紺、三凹征,肺部體征早期喘鳴音為主,繼之出現濕音。症狀嚴重時可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缺氧性腦病以及水和電解質紊亂。一般體溫不超過38.5℃,病程1~2 周。
(四)血白細胞多正常或輕度增加。血氣分析可見低氧血症以及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降低或升高。胸部x線片以肺紋理增粗、雙肺透亮度增強或有小片陰影和肺不張。有條件可做呼吸道分泌物病毒快速診斷以明確病毒種類。
出現頻繁而較深的乾咳,以後漸有支氣管分泌物。嬰幼兒不會咯痰,多經咽部吞下。症狀輕者無明顯病容,重者發熱38~39℃,偶達40℃,多2~3日即退。感覺疲勞,影響睡眠食慾,甚至發生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症狀。年長兒再訴頭痛及胸痛。咳嗽一般延續7~10天,有時遷延2~3周,或反復發作。如不經適當治療可引起肺炎,白細胞正常或稍低,升高者可能有繼發細菌感染。
身體健壯的小兒少見並發症,但在營養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先天性呼吸道畸形、慢性鼻咽炎、佝僂病等兒中,不但易患支氣管炎,且易並發肺炎、中耳炎、喉炎及副鼻竇炎。
疾病原因
多由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根據流行病學的調查,主要為鼻病毒、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及風疹病毒等。較常見的細菌為肺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桿菌、沙門氏菌屬和白喉桿菌等。此外氣溫突變,空氣污濁、小兒呼吸道解剖及生理特點、過敏因素以及免疫功能低下,均為本病誘因。 [1]
家庭護理
支氣管炎是兒童常見呼吸道疾病,患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冬春季節達高峰。當患支氣管炎時,小兒常常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咳嗽、食慾減退或伴嘔吐、腹瀉等,較小兒童還可能有喘憋、喘息等毛細支氣管炎表現。盡管有少數患兒可能發展成為支氣管肺炎,但大多數患兒病情較輕,以在家用葯治療和護理為主,家長應遵醫囑給患兒按時間用葯並做好家庭護理:
一、 保暖:溫度變化,尤其是寒冷的刺激可降低支氣管粘膜局部的抵抗力,加重支氣管炎病情,因此,家長要隨氣溫變化及時給患兒增減衣物,尤其是睡眠時要給患兒蓋好被子,使體溫保持在36.5℃以上。
二、 多喂水:小兒支氣管炎時有不同程度的發熱,水分蒸發較大,應注意給患兒多喂水。可用糖水或糖鹽水補充,也可用米湯、蛋湯補給。飲食以半流質為主,以增加體內水分,滿足機體需要。
三、 營養充分:小兒患支氣管炎時營養物質消耗較大,加之發熱及細菌毒素影響胃腸功能,消化吸收不良,因而患兒體內營養缺乏是不容忽視的。對此,家長對患兒要採取少量多餐的方法,給予清淡、營養充分、均衡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質或流質飲食,如稀飯、煮透的面條、雞蛋羹、新鮮蔬菜、水果汁等。
四、 翻身拍背:患兒咳嗽、咳痰時,表明支氣管內分泌物增多,為促進分泌物順利排出,可用霧化吸入劑幫助祛痰,每日2-3次,每次5-20分鍾。如果是嬰幼兒,除拍背外,還應幫助翻身,每1-2小時一次,使患兒保持半卧位,有利痰液排出。
五、 退熱;小兒支氣管炎時多為中低熱,如果體溫在38.5℃以下,一般無需給予退熱葯,主要針對病因治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體溫高,較大兒童可予物理降溫,即用冷毛巾頭部濕敷或用溫水擦澡,但幼兒不宜採用此方法,必要時應用葯物降溫。
六、 保持家庭良好環境:患兒所處居室要溫暖,通風和採光良好,並且空氣中要有一定濕度,防止過分乾燥。如果家中有吸煙者最好戒煙或去室外吸煙,防止煙害對患兒的不利影響。
臨床診斷
(一)臨床表現
1.初起有發燒、惡寒、頭痛、咽乾等。
2.主要症狀為咳嗽、咳痰。
(二)主要類型
1.急性支氣管炎初期為乾咳,痰量逐漸增多,漸成粘液膿性
小兒支氣管炎
小兒支氣管炎
痰。
2.慢性支氣管炎以持續性咳嗽為主,多月不愈,早晚加重,尤以夜間為明顯。痰量或多或少,以咳出為快。症,狀在夏季較輕,冬季易出現急性發作,使病情加重。反復發作者,體質多瘦弱。可並發肺不張、肺氣腫、支氣管擴張等。
(三)理化檢測
1.早期呼吸音可變粗,雙側可聽到水泡音。
2.X線檢查:急性者可無特殊發現。慢性者可有相應慢性炎症改變。
鑒別診斷
(一)病情較輕者,須與上呼吸道感染作鑒別。
(二)支氣管異物:當有呼吸道阻塞伴感染時,其呼吸道症狀與急性氣管炎相似,應注意詢問有無呼吸道異物吸入史,經治療後,療效不好,遷延不愈,反復發作。胸部X線檢查表現有肺不張、肺氣腫等梗阻現象。
(三)肺門支氣管淋巴結結核:根據結核接觸史,結核菌素試驗及胸部X線檢查。
(四)毛細支氣管炎:多見於6個月以下嬰兒,有明顯的急性發作
小兒支氣管炎
小兒支氣管炎
性喘憋及呼吸困難。體溫不高,喘憋發作時肺部羅音不明顯,緩解後可聽到細濕羅音。
(五)支氣管肺炎:急性支氣管炎症狀較重時,應與支氣管肺炎作鑒別。
治療方法
控制感染
急性支氣管炎如為細菌感染,可選用下列抗菌葯物:復方新諾明0.05/kg/日分二次口服、青黴素3-5萬U/ mg/日分2次肌注,麥地黴素、紅黴素30-50mg/kg/日分3-4次口服。
如無明確細菌感染情況或混合感染可用或加用病毒唑10-15 mg/kg/日分2次肌注,或5 mg/kg/日分2次作霧化吸入,亦可試用a-干擾素20萬U/日肌注。
對症治療
1.止咳祛痰:若痰粘稠不易吸出,可用霧化吸入及選用10%氯化銨合劑、必嗽平、小兒強力痰靈(2-4歲1-2片,5-8歲2-3片)。。頻繁乾咳影響睡眠及休息,可服少量鎮咳葯物,如異丙嗪及氯丙嗪0.5-1mg/kg/次,每日2-3次,應注意避免用葯過量及時間過長,影響纖毛的生理性活力,使分泌物不易排出。
❺ 毛支炎和肺炎哪個嚴重
毛細支氣管炎是肺炎的一種,是按照得病情況來知曉嚴重性的,還有不同的人體差異,不過個人認為肺炎更容易惡化。
肺炎分類:病理分類:大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間質性肺炎、毛細支氣管炎。
病因分類: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肺炎、螺旋體立克次體肺炎、吸入性肺炎、原蟲性肺炎。
病程分類:急性肺炎(病程1個月之內)、遷延性肺炎(1~3個月)、慢性肺炎(病程>3個月)。
病情分類:輕症肺炎(以呼吸系統症狀為主,病情輕)。重症肺炎(有嚴重並發症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腦病、膿氣胸、中毒性腸麻痹等,超高熱或體溫不升;有嚴重伴發病如伴發免疫功能缺陷、Ⅱ~Ⅲ度營養不良、嚴重佝僂病、先天性心臟病合並心功能不全)。
肺炎的發病率很高,約占人群的12%。預計我國每年有250萬社區獲得性肺炎(CAP)患者,超過12萬人死於社區獲得性肺炎。醫院獲得性肺炎是我國最常見的醫院感染類型,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也居第2~3位,全球范圍內醫院獲得性肺炎的發病率為0.5%~5.0%,在我國醫院獲得性肺炎總體發病率為2.33%,不同人群的醫院獲得性肺炎發病率差異也很大,老年、ICU和機械通氣病人的發病率分別為普通住院病人的5倍、13倍和43倍。而且因社會入口老齡化、免疫受損宿主增加、病原體變遷、病原學診斷困難、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導致細菌耐葯性增加等因素,近年來肺炎的發病率有增加的趨勢。
毛細支氣管炎的病變主要發生在肺部的細小支氣管,也就是毛細支氣管,所以病名為毛細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的病原主要為呼吸道合胞病毒,可佔80%或更多;其它依次為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少數病例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感染病毒後,細小的毛細支氣管充血,水腫,粘液分泌增多,加上壞死的粘膜上皮細胞脫落而堵塞管腔,導致明顯的肺氣腫和肺不張。炎平黨政軍可累及肺泡,肺泡壁和肺間質,故可以認為它是肺炎的一種特殊類型。
毛細支氣管炎是小兒常見的一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它不同於一般的氣管炎或支氣管炎,臨床症狀像肺炎,但以喘憋為主,此病多發生在2歲以下的小兒,80%在1歲以內,多數是6個月以下的小兒。
典型的毛細支氣管炎常發生在上呼吸道感染2日-3日時,出現持續性乾咳和發熱,體溫以中、低度發熱為多見,發作喘憋為其特點,病情以喘憋發生後的2日3日較嚴重,喘憋發作時呼吸明顯增快,可達每分鍾60次-80次以上,並伴有呼氣延長和呼氣性哮鳴音;重症患兒明顯表現出鼻煸動和三凹征(即吸氣時出現鎖骨上窩,胸骨上窩及上腹部凹陷),臉色蒼白,口周發青,或出現紫紺,患兒常煩躁不安,哭鬧不止;病情更重的患兒可合並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大部分病例治療後均可緩解,極少發生死亡。
希望以上的建議可以幫助到你,要是你還有疑問,你可以在醫本呼吸上問問兒科專家醫生的建議,畢竟專家醫生的經驗更加豐富,也更加權威,最近他們還有義診,建議可以試試,反正也是免費的哦
❻ 支氣管炎和肺炎的區別
支氣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又稱小葉肺炎,為小兒最常見的肺炎。發展中國家小兒肺炎的支氣管肺炎X線表現圖發病率明顯高於發達國家,病死率和玹死亡率更高於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相似,小兒肺炎是威脅我國兒童健康的嚴重疾病,無論是發病率還是病死率均居首位。在我國,肺炎占兒科住院患者24.5%~65.2%;5歲以下兒童每年105萬死亡病例中,死於肺炎者佔30萬為此年齡組兒童第一位死因。根據國內16個單位的兒科統計,22504例肺炎住院病例中支氣管肺炎佔93.7%,多見於嬰幼兒。肺炎多發生於冬春季節及氣候驟變時,有些華南地區反而在夏天發病較多。室內居住擁擠、通風不良、空氣污濁、致病性微生物較多,容易發生肺炎。支氣管肺炎可由細菌或病毒引起。按病理形態的改變分為一般支氣管肺炎和間質性支氣管肺炎兩類。前者多由細菌所致,後者則以病毒為主。臨床常籠統地診斷為支氣管肺炎肺炎——病證名。出《麻疹活人全書》。為內、兒科常見病之一。又名肺閉喘咳、肺風
痰喘。以發熱、咳嗽、痰多、喘憋等為特徵。古代與現代所說的肺炎尚不一致,但說明這種熱性病是麻疹最易出現的合並症。治療宜疏風宣閉、祛痰平喘、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用麻杏石甘湯加銀花、連翹、黃芩、板藍根、魚腥草等。重症用三黃石膏湯加減。熱極傷陰,心煩氣短,可加用生脈散,或沙參麥冬湯加減。如肺炎病灶經治後久久不易吸收,可配合在背部拔火罐。本病發病急、變化快、合並症多,應注意鑒別診斷,並採取中西醫結合療法。
肺炎由肺炎雙球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細菌引起。
細菌性肺炎採用適當的抗生素治療後,七至十天之內,多可治癒。
病毒性肺炎的病情稍輕,葯物治療無功效,但病情持續很少超過七天。
醫學上對肺炎進行了分類:
分類方法的依據是病原體種類、病程和病理形態學等幾方面:
1、病理形態學的分類:將肺炎分成大葉肺炎、支氣管肺炎、間質肺炎及毛細支氣管炎等。
2、根據病原體種類:包括細菌性肺炎,常見細菌有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嗜血流感桿菌等。病毒性肺炎,常見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另外還有真菌性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肺炎等。
3、根據病程分類:分為急性肺炎、遷延性肺炎及慢性肺炎,一般遷延性肺炎病程長達1~3月,超過3個月則為慢性肺炎。
小兒肺炎有一定年齡特點,通常嬰兒易患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氣管肺炎、毛細支氣管炎,而學齡兒由於抵抗力增強,已具有使病變局限的能力,因此主要患大葉性肺炎、支原體肺炎。
葡萄球菌性肺炎葡萄球菌性肺炎盡管來勢兇猛,但有些病情並不嚴重,個別病程較為緩慢,有時形成慢性肺炎或慢性肺膿腫。臨床症狀與肺炎球菌性肺炎的臨床症狀(見上文)相似。葡萄球菌性肺炎的特點是容易引起反復寒戰,組織壞死伴膿腫形成和肺囊腫(大多見於嬰幼兒);病情急且有明顯衰竭。膿胸較常見。金黃色葡萄球菌主要存在於胸廓切開後的膿胸或胸壁外傷後血胸使用引流的膿胸中。
葡萄球菌性肺炎的診斷
病人咳出痰液中發現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可懷疑本病,確定診斷要從血液培養,膿胸的膿液或氣管或胸腔抽出物中發現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與肺炎球菌不同,較易培養,因此假陰性不多見。最常見的X線異常為支氣管肺炎伴或不伴膿腫形成或胸腔積液;大葉性實變不多見。肺氣囊強烈提示為葡萄球菌感染。栓塞性葡萄球菌性肺炎的特徵是在不相鄰的部位有多發性浸潤,浸潤易形成空洞,這些現象表示病因來源於血管內(如右側心內膜炎或膿毒性血栓性靜脈炎)。
衣原體肺炎
衣原體(Chlamydia)是一種比細菌小但比病毒大的生物,具有兩相生活環。即具有感染性的原體(elementarybody,EB)和無感染性的始體(initialbody,亦稱網狀體reticulatebody,RB)。EB顆粒呈球形,小而緻密,直徑0.2¬0.4μm,普通光學顯微鏡下勉強可見;EB是發育成熟了的衣原體,主要存在細胞外。RB是衣原體在宿主細胞內發育周期的幼稚階段,是繁殖型,不具感染性。衣原體是專性細胞內寄生的、近似細菌與病毒的病原體,屬於衣原體目(Chlamydiales)、衣原體科(Chlamydiaceae,僅有一個科)、衣原體屬(Chlamydia),有四個種(即:C.pecorum,C.psittaci,C.trachomatis,C.pneumoniae)。其特點如下:①具有脫氧核糖核酸和RNA兩種核酸,二分裂增殖,有核糖體和近似細胞壁的膜;②細胞內寄生,完全依賴宿主細胞供應能量(因缺乏ATP酶);③其生活周期分為細胞外期(即具有感染性的原始小體)和細胞內期(即增殖性的網狀小體)兩個時期;④用Giemsa或熒光抗體染色可在細胞核附近原漿查見衣原體包涵體;⑤衣原體基因組的Mr為660×106,比除支原體外的任何原核生物都小。對人類有致病力的衣原體為:鸚鵡熱衣原體,沙眼衣原體和近年來發現的肺炎衣原體等三種;⑥除可作塗片檢查,補體結合試驗及微量免疫熒光試驗等檢測方法外,還可直接作細胞培養分離衣原體;⑦四環素族,紅黴素治療效果好,喹諾酮及其他抗菌葯物也有一定效果。
❼ 我小孩一歲了,以前得過毛細支氣管炎,現在又開始流鼻涕加咳嗽了有痰,不知道是不是毛細支氣管炎又發了
你好。小寶貝有喘嗎?有出現憋氣嗎?如果都沒有的話,還是考慮支氣管肺炎而不考慮毛線支氣管炎。肺炎的話,還是需要輸液治療的。但建議你還是去醫院查個血常規、照個胸片,確診過後該抗感染治療就治療哈。
❽ 支氣管炎和肺炎是怎麼判斷
肺炎和支氣管炎是兩種容易混淆的疾病。肺炎通常是等革蘭陰性桿菌、病毒、真菌、需氧菌等感染引起的,症狀表現為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等。支氣管炎是病毒和細菌的反復感染引起的,症狀表現為咳嗽、咳痰、氣喘、反復呼吸道感染等,包括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
肺炎的臨床症狀。肺炎的一般症狀包括發熱、食慾下降、情緒煩躁等,體溫升高,最高可達到40℃。呼吸系統症狀表現為咳嗽,多為刺激性乾咳,患者喉嚨可出現痰鳴音。小兒患者的口周、指甲會出現輕度發紺,呼吸表淺增快,鼻翼會煽動。如果合並胸腔積液,叩診時會聽到實音。循環系統症狀表現為心功能不全,如果患者有面色蒼白、四肢水腫、尿少的症狀,要考慮是充血性心力衰竭。
支氣管炎的臨床症狀。急性支氣管炎在發病初期有鼻塞、流鼻涕、咽喉疼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全身症狀比較輕,表現為低熱、畏寒、乏力等。早期患者的痰量並不多,但是痰液不容易咳出來,可轉變為膿性黏液。患者吸入冷空氣時可劇烈咳嗽,早上起床時尤其明顯。慢性支氣管炎的症狀表現為咳嗽、咳痰、氣喘和反復感染等。如果合並呼吸道感染,可出現氣喘症狀。
❾ 小兒支氣管和毛細血管肺炎的食物禁忌和食物治療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以嗜酸粒細胞、肥大細菌反應為主的氣道慢性炎症。近年來通過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兒科患病率以1-6歲較高,學齡期後逐漸下降,初發年齡3歲以內者佔84.8%。誘發支氣管哮喘發作的原因除一些理化因素外,小兒最常見的是呼吸道感染,其中主要是病毒感染 飲食宜進 1.清淡飲食。可選擇豬瘦肉、雞蛋、豆類等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 2.含維生素豐富的蔬菜和水果。如新鮮大白菜、小白菜、蘿卜、西紅柿、山葯、蓮子、橘子、蛋黃、奶油等,以修復因哮喘而受到損害的肺泡及提高病兒的抗病力。 3.食療方: (1)生薑5克,粳米50克,加水煮粥食; (2)核桃仁1-2片,生薑1-2片,一起細嚼慢咽。每日早、晚各1次; (3)生薑汁適量,南杏仁15克,核桃仁30克,共搗爛,加蜂蜜適量燉服。 飲食禁忌 1.海腥食物。如海蝦、蟹、帶魚、黃魚及無鱗魚等,很可能是哮喘的重要過敏源。哮喘患兒對這類食物應忌食。 2.過甜食物。過甜食物可使人體濕熱蘊積而成痰,哮喘患兒自身就多痰,再食過甜食物,會使痰液聚積而加重病情。過甜食物包括糖、甜飲料、蜂蜜等,應忌食。 3.辛辣食物。如辣椒、辣醬、韭菜、大蔥等。這類食物可助火生痰,並使症狀加重,應忌食。 4.冷飲。中醫認為,哮喘與食用生冷食物有關。冷飲會引起脾胃運化失調,應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