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用牙簽和毛線做發飾
『壹』 怎麼用牙簽做手工步驟
用手指甲輕輕的將牙簽弄成有弧度的『可以成功,我經常做』,再用丙烯顏料上色,然後抓一小把用繩子紮起來,將弄彎的牙簽粘上膠水,插在一小把的牙簽的縫里並在外面粘一圈,然後一朵花就好啦,不過可能會有點扎手哦~
『貳』 怎樣用牙簽做手工
可以拿一張質地比較硬的紙
把牙簽粘在上面
至於要什麼樣子的圖
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看你能粘出什麼圖來
我以前有做過類似的
只不過不是牙簽
但是差不多
道理是一樣的
『叄』 diy發飾怎麼做
發飾的種類是不是很多,讓你挑的眼花繚亂呢?其實自己製作發飾會更加好看。那麼怎麼製作呢?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介紹diy發飾的方法,和一些簡單的款式,一起看看吧。

三、廢物利用
家中是不是有很多不要的毛衣或者不要的T恤,以T恤為例,我們剪出自己比較喜歡的部分,然後將布料的周圍縫好,如果你就喜歡這種「淳樸」的感覺就不要另外處理了。然後將T恤纏繞到頭上就好了,手巧的女生還能自己做一些小裝飾。
毛線也是很好的材料,將毛衣剪出一條,然後將毛線的周圍鎖好邊。選擇好看的絲帶或者其它的繩子系在毛線的尾端,然後系在頭上就可以了,是不是非常簡單呢。所以diy發飾非常容易製作,款式也非常特別。嘗試一下吧!
【原創,未經允許謝絕轉載!】
『肆』 如何用牙簽支一條圍巾。
若有 2根 長的牙簽 和較細的毛線:
用最簡單的「來回平針」針法,
一 起針:
第一步:左右手各握1根 牙簽,
第二步:1)打個6cm長的活結,套在左牙簽上,
2)將短的那頭線置於牙簽的外側,長的那頭在內側;
第三步:1)將右針頭往下插進 「 左牙簽「 的線圈裡,
2)右手握長的線從 」 右牙簽下繞到右牙簽 「上,
3)然後將線從線圈中挑出、這樣就起好了第1針,
重復2)3)就起好了第2針,如此反復起「30針」成品圍巾寬約20cm左右。
三 織圍巾
第一行:第1針 邊針不織;(目的是保持圍巾二邊平直)
第2針 織「下針」 見下附圖)
以後每針、每行全部都織「下針」;如此循環織到160- 180 cm長,就可收尾了,
四,收尾:
1) 第1針和第2針並在一起織一針,
2) 把合並的這針跟第3針合並在一起織成一針,
3) 再把跟第3針合並的這一針跟第4針合並織一針,以此類推
直到最後1針,將線保留3公分長後剪斷,然後將線頭用針尖挑進邊上的辮子中
『伍』 如何用牙簽製作簡單的工藝品
牙簽工藝品製作方法,眾所周知,牙簽屬於硬質線材的立體構成,基本的有,框架構造,壘積構造,網架構造,拉伸構造,線織面等。
准備工具:尺子、避尺刀、紙巾、乳白膠、502膠水、小刷子、木質漆一瓶。
首先你把紙巾上面用小刷子刷上乳白膠,然後黏貼上牙簽用尺子標齊了,製作成一個牙簽版。注意乳白膠的用量多了的話整根牙簽都會沾上膠的影響質感。也影響美觀程度。
牙簽版製作成了也就意味著別墅的牆做完了,做兩個牙簽版,然後把多餘的紙巾撕掉,把兩個牙簽版對齊,(上下放著)然後用尺子壓住牙簽版。
用避尺刀斜著45°切,切完後把兩個45°的角對上,這樣牆角就做出來了,這樣看著美觀。
想做的更簡單,可以用衛生紙。
先算出你要做多大的牙簽房,比如房子周圍的牆全場18厘米,就斯下來18厘米的衛生紙然後往上面貼牙簽,一個挨著一個的貼,貼好18厘米後就把頭和尾接起來,在內部用牙簽橫著放,這樣牆的四周就做出來了。
或者不用紙你把牙簽橫著鋪成一個版,然後刷上乳白膠、在在乳白膠上豎著在鋪上一排牙簽。
『陸』 怎麼用牙簽和線做蠟燭
點燃蠟燭上的棉芯,瞬間的高溫使得蠟燭融化(蠟燭的主要成分是高級烷烴,加熱會融化為液態的「油」),然後蠟油通過毛細現象浸滿棉芯,蠟燭油燃燒的溫度不是很高,低於棉芯的著火點,所以靠近蠟燭油的棉芯不會燃燒(末端就會燒掉),然後蠟燭不斷融化,源源不斷地產生的新蠟燭油會補充上去,直到蠟燭燒完。
牙簽因為結構非常緊密(木纖維),不像棉芯那樣有細微的空隙使蠟燭油通過毛細現象向上補充,牙簽就會燒完,不像蠟燭一樣有平衡的過程。所以做不成蠟燭,
『柒』 毛線可以做什麼簡單手工
毛線可以做很多掛飾類的簡單手工
第一種,規則形狀類。
需要的原料大致為毛線、常規的膠水、碗或其它容器、牙簽若干個以及固定用的泡沫板。
①在容器裡面倒入一些膠水,把毛線放在膠水裡使其充分吸收,大概放置十分鍾即可。
②定型過程。在泡沫板上用牙簽把掛飾的輪廓插出來,比如五角星則用牙簽插出一個五角星形狀即可。
『捌』 苗族服飾中的頭飾
苗族服飾中的頭飾
苗族服飾是我國所有民族服飾中最為華麗的服飾,既是中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歷史文化的瑰寶。下面來跟我認識以下苗族服飾中的頭飾吧!
巾
已婚女子和老婦人將頭發盤纏於頭頂,戴上無底或半邊底的覆額縮褶帽,外扎紫色手帕,便裝無更多頭飾。
丹寨縣揚武、排調、金鍾、長青、龍塘等地苗族婦女未婚者挽高錐髻於頭頂,戴無底帽,已婚者挽平髻於頭頂,搭方帕或蠟染巾。雷山桃江、掌雷,丹寨黨早、羊巫、加配,台江反排等地苗族婦女多用茶油或菜油將頭發浸濕,挽成高髻於頭頂。用毛線等物將頭發拴成一格一格狀,頭戴銀梳或木梳。
台江的台拱、施洞,劍河柳川、革東等地苗族婦女頭飾與其他地區的無大異。
苗族婦女比較重視耳飾,絕大多數都佩戴耳環、耳墜、耳柱等飾物。耳環有實心銀耳環和空心銀耳環兩種。此外,還有耳墜、泡花耳環等。耳墜多附在耳環上,多為瓜子形飾物。耳柱是苗族婦女中最常見的.耳飾,有如縫紉機的梭心卷線器,一頭大、一頭小,用線將耳柱與耳朵拴在一起。
頭帕
苗族喜愛頭帕有其豐富的社會現實基礎和心理基礎。苗族非常重視一個人的頭部,認為頭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包頭帕是一種服飾方式,也是一門傳統藝術。其諺語有「姑娘樣子好,花花頭帕少不了」、「選郎沒有巧,頭帕要包好」之說。
銀飾
流行於黔東南和湘西苗族地區。有銀冠、銀珈、項圈、披肩、項鏈、牙簽、髻簪、耳環、手鐲、戒指等。項圈由小到大多達七圈為一套,重二千餘克。
造型或呈四棱突起,繞如螺旋,或偏圓,平面上鏨出各種花紋圖案。項圈是苗家姑娘戀愛、結婚必備之物。牙簽一般由數根薄而透明的牙簽和四到八條銀鏈、小銀鈴組成,每條銀鏈又由數十個直徑不超過2毫米的小銀環連綴而成。
每個零件又編、鏨、刻出各種圖案,常見的有鸞鳳交頸、雙鳳朝陽、並蒂桃等,以祝願幸福吉祥;鯉魚跳龍門、梅花滿場等表達好願;針筒、猴子喜桃、獅子滾綉球等,則表現生活情趣;一副牙簽要同時具備形美、色明、聲脆、實用等優點。
銀梳
流行於黔東南苗族地區。苗語稱「耶尼宋」、「依尼」。用銀和木製的梳子。長約16厘米,梳面有三隻鳥
的圖案,亦有與之相稱的其它圖案。梳背有十一朵銀花,吊一個小銀鏈,懸有喇叭狀的銀筒,稍一擺動,便叮當有聲。梳子的兩條副角有銀鏈連著一顆長長的銀針,銀針插在發簪的左右側。
銀鐲
苗語稱「尼秋把」。是姑娘戴於腕間的銀飾品。出自民間銀匠之手。在苗族,常用通常將銀子抽條做成。較講究者飾以花紋圖案。
銀項
苗語稱「謝垛尼」。姑娘戴於頸脖的銀飾品。出自民間銀匠之手。將銀子抽成長條做成,或抽成銀絲,由多根銀絲穿織圖案。
【拓展】
一、服飾
花垣苗族男子的服飾為頭纏布帕,雅酉一帶為花帕,其餘地區為青帕,帕長1—3米長,戴多層「人字形」。身穿對襟衣,袖長而小,褲筒短而大,包青色裹腳。衣料多為自織「家機衣」顏煞費苦心有花格、全青、全藍等到,花格衣最具有特色。苗族婦女衣較為復雜,頭帕顏色與男子相似,但包法一同,多為拆疊式,由前額向後腦延伸,下小上大,成扁圓形,似古代官婦發髻。雅酉一帶婦女喜包花帕,包法又有區別,層層相疊,如峨冠秋菊。婦女衣服一律滿襟,腰大而長,袖大而短,無衣領。褲短而大,腰系圍裙,胸前、袖口、圍裙、褲腳習慣滾邊,綉花或排紗,並加欄桿於其間,五光十色,焯爍眩目。
夏天,青年男女喜戴羊毛斗笠,腳穿麻板鞋。首飾是苗族婦女喜愛之物,種類繁多,造型美觀,有金飾、銀飾、恫飾、玉飾之分,以銀飾最為普遍。銀飾有銀帽、銀盆、鳳冠、耳環、項圈、手鐲、戒指、牙鑒、扣絆、銀花、銀牌、披肩之別,以耳環、項圈、手鐲、戒指為常戴之物。各種銀飾又有不同造型,項圈就有輪圈、扁圈、盤圖等。
耳環有瓜子耳環、石榴耳環、梅花針耳環、圓圈耳環、龍頭耳環、粑粑耳環等。苗族婦女每當出嫁、串親、做客、趕集、節日赴會等均佩戴銀飾。解放後,苗族服飾逐漸改變,現除吉衛、補拙、雅西、排碧、排料、董馬庫等鄉鎮穿苗裝者居多外,其餘鄉鎮男女青年衣著,與漢族無甚區別。
二、飲食
解放前,花垣苗族以大米、包穀為主食,輔以紅苕、大麥、小麥、小米、馬豆等雜糧,一般日食兩餐,五荒六月或災年,貧苦人家常以糠菜充飢。解放後,人民生活有所改善,70年代後期,吃的均以大米為主,其他雜糧逐步轉作為食品工業原料或牲畜飼料。苗族萊餚除自產的新鮮蔬菜外,最具特色的是腌制酸辣食品,如酸菜、酸湯、酸辣子、醬辣子等,均為苗家常菜。苗家歷來好客,來了客人總要以酒肉相待,酒有糯米酒、包穀酒,肉有豬、牛、羊、魚,雞,鴨等。苗鄉平時買魚肉不方便,為避免客人到後臨時張羅不周,因而,一般人家均用特殊方法腌制酸魚、酸肉、臘肉待貴客。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肉食豐富,隨時可買,腌制酸魚者少,酸肉已無人腌制,招待客人的酒菜與漢族無甚差別。
;『玖』 怎麼用牙簽給自己做一個發釵
首先要有一個貴重金屬做的牙簽,其次要有良好加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