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線怎麼弄中國結
① 怎麼用一根繩子打中國結
1、首先需要准備一根長達40厘米的紅色繩子,繩子的大小粗細,如圖所示。然後需要將紅繩進行左右對折,將它弄成一個十字的形狀,十字的樣子如下圖所示。
② 自製中國結怎樣做
③ 中國結怎樣結啊
中國結的編制,大致分為基本結、變化結及組合結三大類,其編結技術,除需熟練各種基本結的編結技巧外,均具共通的編結原理,並可歸納為基本技法與組合技法。基本技法乃是以單線條、雙線條或多線條來編結,運用線頭並行或線頭分離的變化,做出多彩多姿的結或結組;而組合技法是利用線頭延展、耳翼延展及耳翼勾連的方法,靈活的將各種結組合起來,完成一組組變化萬千的結飾。
學習中國結藝的最後階段是自行設計作品階段。設計一組美觀大方的結飾時,最重要的是先確定其用途和功能,再決定其大小和形狀,同時考慮顏色的搭配和配飾的適當運用。飾品的應用講究細膩精緻、古樸優雅的風格。只要將飾口隨心所欲地和結組靈活運用,把自己的藝術美感和濃濃情思融注其中,便能充分表現出中國傳統藝術之美。
中國結編織步驟
結形、顏色與飾物要搭配得當,大小相宜。
線的兩端可繞膠帶或使它硬直,開始時與線的間隔可留寬些。
線路較復雜時,可用珠針固定,鉤針、鑷子可輔助抽拉。
認清線路位置,如有錯誤,應立即調整。
靈活運用中國結式的意義及典故,配加小配飾。抽形
先將結心拉緊,以防變形;再調整耳翼大小、形狀。
用鉤針或鑷子調整線路,注意結形美觀、搭配。
認清方向先抽哪個線頭和保留幾個結耳。修整
以顏色相同的細線,將易鬆散部位縫牢。
鑲上相配的小珠子,以增添結飾的美觀。
可以在結的尾端,編一個簡單的小結,也可穿上珠子或飾物。
線頭的處理要隱蔽,以免破壞美感。
簡易中國結的編織方法
心靈手巧能促進幼兒思維的快速發展,激發他們強烈的探索慾望,同時更有利於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和創造能力。引導幼兒嘗試編織中國結的活動,主要是受到了我們幼兒園濃厚的「民間藝術」教育大環境的影響。我們澧溪幼兒園在九十年代就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先以《民間游戲》為抓手,組織、鼓勵、引導幼兒學做民間游戲,這種游戲隨意性強,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不僅使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到了身心的愉悅,而且增強了自信,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在此基礎上我們幼兒園又以我國豐富的民間傳統文化作為契機,以「民間藝術」為切入點,從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通過讓幼兒參與實踐,了解我國五千年多元燦爛的民族文化,從而激發幼兒愛祖國的良好情感。
一、在欣賞「中國結」的基礎上,組織收集和創編活動。
為了讓幼兒了解中國結,我先組織幼兒一起去尋找、收集,使幼兒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認識它,從而感知「中國結」的歷史淵源。許多幼兒把自己喜歡的中國結拿到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欣賞、展示、交流時,幼兒之間的談話內容開始豐富多彩,有的幼兒說:「我的中國結上有魚,我很喜歡。」有的幼兒說:「我的中國結上有一個喜字!」……在幼兒的感染下,家長們也加入到我們的民間藝術活動中來,如:幫助我們收集編織的材料:土織花帶、各色包裝帶、絨線等等。在這一系列活動的過程中不僅使幼兒初步了解了一些民間藝術,也使幼兒得到美的情緒體驗和享受。
中國結編織方法千變萬化,各種繞線過程環環相扣,很多編織的技能技巧不適合幼兒的活動,那麼幼兒學編「中國結」應該從何入手?怎樣才能有效的把傳統的中國結融入到幼兒的活動之中?我查閱了大量的有關資料,並在許多教師的幫助下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從幼兒的認知能力、動作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出發,在傳統中國結的基礎上,自創了一些適合幼兒編織的中國結,同時制定了一系列中國結的編織活動方案。
二、鼓勵幼兒嘗試編織活動,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雖然自創中國結的編織方法簡單,但也需要循序漸進、從易到難。我把學習編織中國結的活動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首先讓幼兒學習順著一個方向進行繞線(可以是從左到右,也可以是從右到左。方法有幼兒自己選擇,教師不加干涉),由於幼兒手指肌肉發育不完善,雙手協調能力差,所以當我引導幼兒進行活動時,針對年齡特點採用幾個主題活動:如:給小動物穿毛衣、顏色寶寶找朋友等,幫助幼兒掌握繞線的方法,逐步克服幼兒生理和心理的障礙,使他們在做做玩玩中學會編織的第一步——繞線。
2、第二階段:做手鏈。在繞線的基礎上學習打結。(傳統的手鏈編織由魚鱗結、玉米結等,這些編織比較繁瑣,不易於幼兒學習,所以我創編了簡易打結法)為了幫助幼兒掌握打結的方法,我編了一首打結的兒歌:兩個小朋友,一起手拉手,兩手抱一抱,變成好朋友。最後在完成打結的絲線上穿上各種自己喜歡的珠子,一個漂亮的手鏈完成了。把做好地各種手鏈放在表演區里供大家表演,這樣更激發起幼兒再次製作的興趣,使更多的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3、第三階段:學做簡易中國結——雲雀結。在繞線、打結的基礎上學習雲雀結。首先雲雀結的編織方法並不難,只要巧妙地把繞線和打結有機的融為一體即可,但是在這其中有一個前後編織順序的問題,容易搞錯。於是我先把它的編織過程化為簡單的順口溜:小弟弟爬山坡,先從前面爬過去鑽進小山洞,再從後面爬過來鑽進小山洞。這樣幼兒比較容易掌握這種編織方法,而且前後順序不容易弄錯。其次教師要提供豐富的模板(註:開始製作的模板用塑料的,以後再用紙板的),讓幼兒在各種圖形上面進行練習,然後把編織好的圖形進行不同的組合和裝飾,這樣一個一個漂亮的中國結就完成了。最後把它們掛在走廊或活動室內供大家欣賞,在大家的稱贊中幼兒獲得了無比的滿足感和成功感,做中國結的興趣也越來越濃。
我一直堅信: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開始。勇於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在實踐創編「中國結」的整個活動中,我懂得了什麼才是幼兒最需要的?學會了從幼兒的角度去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從很大程度上實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編結的用具與材料的注意事項
工具
在編較復雜的結時,可以在一個紙盒上利用圖釘來固定線路。一般來說,普通形式的肩頭圖釘就很合用,長頭圖釘可能反而使手指不易在釘之間穿梭往來。一根線要從別的線下穿過時,也可以利用鑷子和鉤針來輔助。結飾編好後,為固定結形,可用針線在關處稍微釘幾針。另外,為了修多餘的線,一把小巧的剪刀是必須的。
材料
編制結飾時,最主要的材料當然 是線,線的種類很多,包括絲、棉、麻、尼龍、混紡等等,都可用來編結,究採用那一種線,得看要編那一種結,以及結要做何用途而定。一般來講,編結的線紋路愈簡單愈好,一條紋路復雜的線,雖然未編以前看來很美觀,但是取來編中國結,在一般情況下,不但結的紋式盡被吞沒 ,而線的本身具有的美感也會因結子線條的干擾而失色。
線的硬度要適中,如果太硬,不但在編結時操作不便,結形也不易把握; 如果太軟,編出的結形不挺拔,輸廓不顯著,稜角不突出,但是扇子 、風玲等具有動感的器物下面的結子,則宜採用質地較軟的線,使結與 器物能合而為一,在搖曳中具有動態的韻律美。
談到線的粗細,首先要看飾物的大小和質感。形大質粗的東西,宜配粗線; 雅緻小巧的物件,則宜配以較細的線。 假如編一件不為合器物而純為藝術欣賞的獨立作品,譬如壁飾等一類室內裝飾品,則用線比較自由,不同質地的線,就可以編出不同的風格的作品來。
選線也要注意色彩,為古玉一類古雅物件編裝飾結,線直選擇較為含蓄的色調,諸如咖啡或墨綠; 然而為一些形制單調、色彩深沈的物件編配 裝飾結時,若在結中夾配少許色調醒目的細線,譬如金、銀或者亮紅, 立刻會使整個物件栩栩如生,璀璨痔目。 除了用線以外,一件結飾往往還包括鑲嵌在結佇面的圓珠、管珠,做墜 子用的各種玉石、金銀、陶瓷、琺琅等飾物,如果選配得宜,就如紅花綠葉,相得益彰了。
各色各類的線能夠編出許多形態與韻致各異的結。心佇想編什麼結,就得挑合適的線,如果顏色與質地不適宜,編出的結可能效果大打折扣。同時,一件結飾要講求整體美,不僅用線要得當,結子的線紋要平整,結形要勻稱 ,還有結子與飾物的關系也要多 用心,兩者的大小、質地、顏色 及形狀都應該能夠配合並相輔相 成才好。 用太硬的線編結,轉折操作較不方便; 用太軟的線又不能編出結形挺拔、輸廓明顯的結。但是在扇子、風玲等具有動感的器物下面編的結子,則宜採用質地較軟的線,使結與器物能合而為一,搖曳生姿。
④ 中國結的編織法
編
初學者應先准備兩條練習線,4號白色、粉紅色斜紋線各120厘米,線頭合並、打結,連接成甲、乙兩端不同顏色;按圖解將基本結練熟,記住易錯的地方,再開始用新線做正式結體,可保持作品干凈、美觀。
一般分為二種編結方式:徒手式編結,平擺式編結。除了盤長結與大型變化結,大部分的基本結皆可按圖解順序以徒手方式學習。因盤長結徒手式編結過程比較復雜,為達到學習效果,初學者需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先學平擺式盤長結,待熟悉編與抽的要領後再學徒手編結,就可以順利進行了。以理論作基礎的編結觀念能使您躋身行家之列。盤長結的編結難度較高、復雜、延展范圍廣,並且可照自己的構想,設計各種樣式的盤長變化結,所以盤長結系列的造
型均是專家學者所鍾愛的對象。以往在展覽會展示大型、復雜的變化組合結,對沒有長期研究環境的業余愛好者,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深奧技術,這是因為過去尚未有人將中國結的構成因素做系統的理論分析,致使實際編結技法缺少理論基礎,眾人皆難看清盤長結延展的關鍵因素。
抽
抽即調整。穿繞完畢,檢查核對是否有錯誤地方。結體編完會有多餘的剩線,呈鬆散狀,需要進行抽的步驟把多餘剩線抽到尾端,整個結體才會顯現。但是結形的標准需靠個人的審美觀衡量,如有人喜歡把結耳拉大,有人卻覺得這樣反而會失去主體的分量,有人在結耳處做各種弧度的變化。但有三項可定標准:
1.結體的松緊度要平均,四邊必須等寬才能對稱,以尺測量即可。
2.每個回轉線的距離相等,橫直對稱,每個結縫間隙就會整齊,可用鉤針尾端調整。
3.正面的結縫要與背面的結縫對齊,將結體對著光看,可從結縫看到光線。
藝盤長結為例,盤長結「抽」的過程至少要做三次:
第一次,先把扣住珠針的結耳全部放開,把鬆散的空間移至結耳處,在保持整齊的形狀下,將外緣結耳呈放射狀拉開,使結體慢慢縮小,直到形成預定尺寸為止,但不是「緊」,以各線空間的距離約半條線的寬度為標准。
第二次,結體的窄間移到結耳,所以結耳顯得更長,幾乎與鄰耳糾纏起來,本次抽線是將這些結耳多餘長度全部移到尾端。
第三次,整個結體形成,但是還需要調整,如兩邊結耳不對稱、結體空隙不平均等。酢漿草結、如意結和大部分組合結是抽與編的步驟交叉進行,不是全部編好再抽線,所以有的作品不能單獨進行編的步驟,必須編、抽交叉進行。
修
縱然是簡單的作品也須經過「修」的過程才能將完整的結體發揮應有的功能,譬如一個以盤長結打好的玉佩,會留下兩個線尾,必須以項鏈頭接上兩個線尾或做調繩結,使結體可供穿戴,此即飾的過程。 修,並非一定在編、抽過程之後才進行,製作…—個作品,編、抽、修經常是合並交叉製作,並無規定何者先、何者後的順序;若「籌」的過程沒有事先規劃好,容易把步驟搞錯,造成拆結重做的後果。 在設計一個作品時,原來計算起來總長度應可完成,可是實際編制卻因忘了算入掛耳的長度,致使長度差20厘米,會有前功盡棄的心情。此時當可採用接線技巧,繼續編結未完部分,等抽好作品會剩更長線尾,再將其剪斷即可,這也是「修」的方法。結子做好以後,為了使結形更為堅固,美觀,常須做修飾的功夫,做穗子:線頭如果正好在結子的下端,要作成一條穗子,要先打簡單的結以為收束,又分雙線、單線。①如果是單線,可打八字結作結束②如果足雙線可打鈕扣結、雙聯、平方、藻井作結束制穗子的方法:①如果線足屬於絞繩或瓣繩,可直接將線解開鬆散作成穗子即可。②先作一個鈕扣結,然後在結中再藏些線段即成。包線法:在毛線四周安置若干線段,然後再用另一線捆綁,打成死結即成。以保持其盡善盡美的結形。常用的修飾法有四種:①藏線頭。②做穗子。③鑲珠子。④繞五環。⑤暗縫等。藏線頭:線頭如要藏得大衣無縫,無跡叮尋,最好的辦法,足打個鈕扣結、挺長結或閉錦結。其作法如卜: ①鈕扣結的線尾呵九接剪掉。②盤長結像個小口袋,用發夾將一條線頭穿過這個小[]袋,然後寸·剪掉。 ③閉錦結刖線頭繞結心。
縫
除了少數結形牢固的結子,有一些「中國結」的結構不甚堅牢,做好後過不了多久就松動了,它的結形也因而變形,因此其實用性就相對減低了。雖說結子是個小飾品,然而它卻精巧無比,一個較為復雜的結飾,要花上一番心血來編織。為了使它保持長久而結形不變,就要在做好後,馬上在其較容易松動處用線縫牢,如此結子不但不會變形且可保持較為長久。如果是用來做項鏈的裝飾,也較能負荷墜子的重量。
定形
經過編、抽、飾的過程,一件以自己雙手、精神、藝術修養所產生的作品已經大功告成,當陶醉之時,切記整個結體還是經不起別人的觸摸,此時若不即刻進行定形處理,會隨時發生變形,所以只要認為結體是在最佳情況,就要馬上進行「定形處理」。
方法:
找個空間將不用的報紙平放在地板上(報紙是為防止噴漆和原料沾到器物),再將白紙(沒有印刷的紙)放上,把調整好的理想作品翻到「背面」(要噴漆的面),放在白紙上面,取透明噴漆並搖動,使之均勻,距作品5—10厘米,噴在作品上面,讓漆液滲入線體,對容易變形、鬆散的部位多噴一些,但不能太多,否則會滲到結體正面(可先在旁邊以不用的線頭試噴)。噴好的作品好像沾到水一樣,顏色會變深,但會慢慢恢復,待約2—3小時,作品會慢
慢硬化,經4—5小時即可正常使用。 處理完畢的 結體,不特別注意是看不出來的。但是一經「定形處理」,外形就不再改變,所以一定要在結體最佳的形狀下,進行定形處理。 綜上所述,編、抽、修三個過程沒有固定何者在先、何者在後,應視整體組合的特性安排製作順序。若沒按製作順序或遺漏一個環節,將會被迫把做好的結體拆掉重編;所以不妨在「籌」的過程中多花一些精力、時間,細心設計、安排,以達到最有效率的製作過程。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⑤ 中國結的編織方法
編 初學者應先准備兩條練習線,4號白色、粉紅色斜紋線各120厘米,線頭合並、打結,連接成甲、乙兩端不同顏色;按圖解將基本結練熟,記住易錯的地方,再開始用新線做正式結體,可保持作品干凈、美觀。 一般分為二種編結方式:徒手式編結,平擺式編結。除了盤長結與大型變化結,大部分的基本結皆可按圖解順序以徒手方式學習。因盤長結徒手式編結過程比較復雜,為達到學習效果,初學者需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先學平擺式盤長結,待熟悉編與抽的要領後再學徒手編結,就可以順利進行了。以理論作基礎的編結觀念能使您躋身行家之列。盤長結的編結難度較高、復雜、延展范圍廣,並且可照自己的構想,設計各種樣式的盤長變化結,所以盤長結系列的造 型均是專家學者所鍾愛的對象。以往在展覽會展示大型、復雜的變化組合結,對沒有長期研究環境的業余愛好者,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深奧技術,這是因為過去尚未有人將中國結的構成因素做系統的理論分析,致使實際編結技法缺少理論基礎,眾人皆難看清盤長結延展的關鍵因素。 抽 抽即調整。穿繞完畢,檢查核對是否有錯誤地方。結體編完會有多餘的剩線,呈鬆散狀,需要進行抽的步驟把多餘剩線抽到尾端,整個結體才會顯現。但是結形的標准需靠個人的審美觀衡量,如有人喜歡把結耳拉大,有人卻覺得這樣反而會失去主體的分量,有人在結耳處做各種弧度的變化。但有三項可定標准: 1.結體的松緊度要平均,四邊必須等寬才能對稱,以尺測量即可。 2.每個回轉線的距離相等,橫直對稱,每個結縫間隙就會整齊,可用鉤針尾端調整。 3.正面的結縫要與背面的結縫對齊,將結體對著光看,可從結縫看到光線。 藝盤長結為例,盤長結「抽」的過程至少要做三次: 第一次,先把扣住珠針的結耳全部放開,把鬆散的空間移至結耳處,在保持整齊的形狀下,將外緣結耳呈放射狀拉開,使結體慢慢縮小,直到形成預定尺寸為止,但不是「緊」,以各線空間的距離約半條線的寬度為標准。 第二次,結體的窄間移到結耳,所以結耳顯得更長,幾乎與鄰耳糾纏起來,本次抽線是將這些結耳多餘長度全部移到尾端。 第三次,整個結體形成,但是還需要調整,如兩邊結耳不對稱、結體空隙不平均等。酢漿草結、如意結和大部分組合結是抽與編的步驟交叉進行,不是全部編好再抽線,所以有的作品不能單獨進行編的步驟,必須編、抽交叉進行。 修 縱然是簡單的作品也須經過「修」的過程才能將完整的結體發揮應有的功能,譬如一個以盤長結打好的玉佩,會留下兩個線尾,必須以項鏈頭接上兩個線尾或做調繩結,使結體可供穿戴,此即飾的過程。 修,並非一定在編、抽過程之後才進行,製作…—個作品,編、抽、修經常是合並交叉製作,並無規定何者先、何者後的順序;若「籌」的過程沒有事先規劃好,容易把步驟搞錯,造成拆結重做的後果。 在設計一個作品時,原來計算起來總長度應可完成,可是實際編制卻因忘了算入掛耳的長度,致使長度差20厘米,會有前功盡棄的心情。此時當可採用接線技巧,繼續編結未完部分,等抽好作品會剩更長線尾,再將其剪斷即可,這也是「修」的方法。結子做好以後,為了使結形更為堅固,美觀,常須做修飾的功夫,做穗子:線頭如果正好在結子的下端,要作成一條穗子,要先打簡單的結以為收束,又分雙線、單線。①如果是單線,可打八字結作結束②如果足雙線可打鈕扣結、雙聯、平方、藻井作結束制穗子的方法:①如果線足屬於絞繩或瓣繩,可直接將線解開鬆散作成穗子即可。②先作一個鈕扣結,然後在結中再藏些線段即成。包線法:在毛線四周安置若干線段,然後再用另一線捆綁,打成死結即成。以保持其盡善盡美的結形。常用的修飾法有四種:①藏線頭。②做穗子。③鑲珠子。④繞五環。⑤暗縫等。藏線頭:線頭如要藏得大衣無縫,無跡叮尋,最好的辦法,足打個鈕扣結、挺長結或閉錦結。其作法如卜: ①鈕扣結的線尾呵九接剪掉。②盤長結像個小口袋,用發夾將一條線頭穿過這個小[]袋,然後寸·剪掉。 ③閉錦結刖線頭繞結心。 縫 除了少數結形牢固的結子,有一些「中國結」的結構不甚堅牢,做好後過不了多久就松動了,它的結形也因而變形,因此其實用性就相對減低了。雖說結子是個小飾品,然而它卻精巧無比,一個較為復雜的結飾,要花上一番心血來編織。為了使它保持長久而結形不變,就要在做好後,馬上在其較容易松動處用線縫牢,如此結子不但不會變形且可保持較為長久。如果是用來做項鏈的裝飾,也較能負荷墜子的重量。 定形 經過編、抽、飾的過程,一
⑥ 我在家自己有編中國結,請問下邊的穗穗怎麼弄啊
第一種方法:,可以直接用編好的中國結下邊的余線抽穗,方法是:先將繩剪成做穗需要的長度,然後找到一根可以直接抽穗(找到頭即可,不急於抽穗),關鍵是找到另外一根可以抽穗的頭。另外一根繩要從緊挨著結的根部將中間的細線剪斷,這樣就可以抽穗了。小巧門:抽好的穗最好噴一點發膠,或者用稀釋乳膠沾以下,防止穗起毛。
第二種方法:用編好的中國結餘下的繩將做穗的繩系住,在編一個套箍或者紐扣結放在外面。這樣做的穗很好看。
第三種方法:就是市面上賣的中國結上面的穗的樣子。用一小截套管(各種材料都行)把穗穿到裡面對折,外面用金線繞線固定(其實什麼顏色到可以)。最後把中國結與穗連在一起,繩頭藏在套管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