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用毛線織小小的香囊袋兒
『壹』 端午節掛蛋袋怎麼做 端午節蛋袋怎麼鉤
端午節有很多種風俗習慣,掛蛋袋就是其中比較特別的一個習俗,很多地方都會流行這一習俗,所以在端午節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掛蛋袋,尤其是小孩子。掛蛋袋大多都是用毛線編織而成的,樣式多種多樣,顏色也比較豐富。那麼端午節掛蛋袋怎麼做呢?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
端午節掛蛋袋怎麼做
1、將毛線剪成8至10根、長度80厘米左右的短線,再剪一根長繩,用來作為掛脖用,長度依個人喜好掛到胸前多高位置;
2、將每根毛線對折,掛在長繩上,在線對折的地方系個大約1cm的結;
3、然後,在相距前一個結1厘米處,將第一股繩的其中一根和相鄰一股繩的其中一根打結,以此類推,最後,將最後一股剩下的那根線跟第一股剩下的那根線打結這樣就成了環狀。
4、以此類推,視鴨蛋袋的大小,打五六層左右的結,最後下面剩5cm左右線;
5、最後,線尾用一根短毛線扎緊,如果是細繩的話可以直接打個結就可以了,這樣一個鏤空的蛋袋就做好了。
7、拉開袋口,放人鴨蛋,大功告成。
端午節掛蛋袋的由來
傳說很久以前,天上有個瘟神,每到端午節都要溜到下界害人。受害者多為小孩,輕則發燒厭食,重則卧床不起。母親們紛紛到女媧廟里燒香磕頭,祈求消災降福。女媧找瘟神論理:「今後不準許你傷害我的嫡親孩兒。」瘟神自知不是女媧的對手,便問道:「不知娘娘下界有幾個嫡親孩兒?」女媧一笑:「每年端午節,我讓我的嫡親孩兒在胸前掛上一隻蛋兜,不許你胡來。」
從此,端午節掛蛋的習俗逐漸流傳開來。每到這天,母親們便將鹹蛋煮熟掛在孩子胸前,祈求平安。後來,掛蛋習俗發展為相互送蛋,為送蛋送福氣之意。民間還有結婚、生小孩、滿月送「紅喜蛋」,上岳母家送皮鹹蛋等習俗,都是圖個吉祥圓滿。
端午節掛什麼東西
掛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
掛五彩繩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端午節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掛葫蘆葫蘆有「福祿」之意,有收集福氣的作用。葫蘆本為藤本植物,藤蔓綿延則寓意萬代綿長。由於葫蘆的形狀與太極陰陽極為貼近,可以收納不吉之氣,易進不易出,因此在端午節,民間有用葫蘆去病化煞的習慣,可將桃木八卦葫蘆掛在家中或戴在身上,能起到避邪驅瘟、帶來好運的作用。
『貳』 如何製作香包
准備材料:布、剪刀、針、線、香料、棉花、穗子、珠子
步驟:
1、准備一塊長方形的布。
『叄』 香囊袋的製作方法
一、香囊袋的縫制
①選用純棉材料縫製成小布袋;②混合並剪碎葯材草料的配方,置入香囊之中;③攪動均勻,線繩扎緊布袋口。
二、驅蚊防蟲香囊
原材料:艾葉、白芷、菖蒲、薄荷、金銀花、藿香、紫蘇葉、丁香各10克
夏秋時節蚊蟲肆虐,孩童在被蚊蟲叮咬之後因為免疫力低,因此極易患病,滅蚊葯可能刺激小孩,不如動手做個驅蚊防蟲香囊,讓孩子戴在身上。
本方原材料可清熱解毒、抗菌消炎,內含揮發油,可抑制、殺滅細菌、病毒。讓小孩戴上此香囊,可防止蚊蟲靠近。
三、除濕防病香囊
原材料艾絨30g,黃柏 、桂花 各15克
艾絨即艾葉加工碾碎後的成品,具固陽祛濕功效,民間常見艾灸,可用以治療風濕。
黃柏性寒味苦,可清熱除濕、瀉火解毒、退熱除蒸。
桂花可散寒破結、化痰止咳,可祛風濕。香味濃郁,可令人精神抖擻。
『肆』 怎麼綉香袋或者香囊
香袋簡單製作推薦:取冰片、樟腦各3
克,良姜15克,桂皮30克,將這4種中葯混合搗碎,將備用製作香袋的布縫成小袋後,裝入准備好的用葯即可。經過一段時間後如果香袋內的氣味可能減弱,提神功效也會降低,
『伍』 香囊袋製作方法
中草葯材的治療作用比較廣泛,能夠抑制病菌、抗病毒、抑制免疫分子和退燒,十分是流感持續發高燒,中草葯材退燒作用更為明顯而且安全系數,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中草葯材特有的功效,就是調節免疫功能。那麼,經典中草葯材香囊配方有哪些?
中葯香囊一般採用清香名貴中葯材做為調味品,比如丁香花、蜜蠟、艾草葉、佩蘭、肉桂粉、益智仁、小茴香、菖蒲石、赤芍、香香薄荷、藿香等,有芬芳、滅蟲、避瘟、預防傳染病的功效,香囊深厚的葯香在口鼻附近就可造成濃度值較高的的小地理環境。香囊中的葯物並沒有馬上幹掉病毒和細菌的作用,僅僅葯物釋放出來持續的清香味兒,刺激人體呼吸道黏膜導致了新陳代謝型丙種球蛋白A,這類抗原體對病毒和細菌有很強的殺死作用,使這類厭氧顆粒污泥在呼吸系統黏膜不能存活,因而具備預防傳染病的作用.
操作方法:香囊佩掛在脖子上,或用曲別針固定不變於衣裳,香袋間隔鼻孔越近的則預期效果越佳,布袋中草葯材末每10天拆卸一次,以保持葯效。孕婦慎重應用。
可避免甲型H1N1流感的中草葯材香囊配方
避免甲型H1N1流感可做一個香囊,製成後可以掛在脖子上或放進上衣外套包裝袋中,它所具備的作用就是馬上在頭部附近造成一個平台式的氣體室內空間設計,充滿了香囊釋放出來的復合型香氣。
香囊原料:八角茴香、藿香、甘草、艾草葉、肉桂粉、赤芍等
香囊做法:在香囊中八角茴香需求量最多,為120克左右,其他幾味中草葯材的需求量可以在5克-20克正中間。把所有葯物搗爛後放入縫起來的布袋中,如果是掛在家裡,可以做一個大些的,倘若隨身攜帶,就把搗爛的中草葯材混合好,分成中份放進布袋中。
防流感祖傳秘方(以下好幾個祖傳秘方分別單獨運用,粉碎後碾碎細面,每一次買葯3~5克,最好15天換一次葯。):
1、樟腦、樟腦(並並不是樟腦球啊!)各3克,紅豆蔻15克,八角茴香30克。2、羌活、赤芍各10克,赤芍20克,樟腦3克。3、山柰、雄黃各10克,樟腦3克,丁香花50克。4、板藍根沖劑、夏枯草、野菊花、桑樹葉、金銀花茶、藿香、香香薄荷各20克。(這一有治鼻塞和鼻炎的附加功效)5、赤芍、丁香花、佩蘭、艾葉草、甘松、菖蒲、樟腦、羌活、檀香、薏苡仁、茴香、肉桂粉各10克6、零陵香2錢、檀香1錢、丁香花皮、辛夷花各5錢、茴香1錢,樟腦、血竭小量。(這一價格相對貴些,且是一個香囊的使用量,別的祖傳秘方皆可搞好好幾個香囊。註:此方孕婦不適合)
『陸』 香包的做法,做一個屬於自己的香包
一說到香包,我們可以想到將香包放在身上不僅可以發出芬香氣味,而且也可以當作一種裝飾品,搭配在我們的服裝上或者是背包上等等地方。所以,送朋友的話,也可以試試送香包給朋友,是一份精緻實用的禮物,那我們也可以通過自己來製作香包送給朋友,或者是送給自己的。那下面就是小兔為大家介紹的香包的做法了。

香包的簡介
香包又叫容臭、香袋、香囊、香纓、佩幃,今人稱荷包、耍貨子、絀絀。它是古代漢族勞動婦女創造的一種民間刺綉工藝品。是以男耕女織為標志的古代漢族農耕文化的產物,是越千年而余緒未泯的漢族傳統文化的遺存和再生。
香包最早稱容臭,屈原《離騷》中有"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當時的香料是辟芷、秋蘭。在明朝仍有容臭的稱呼。中國傳統的香囊多用綢布製成,內裝雄黃、熏草、艾葉等香料。一說香包可以避邪,端午節時多會配掛香包。
香包製作方法:
工具/原料
單面絨布;留香緩釋劑;剪刀,針線
方法/步驟
1.准備好材料,不用的口罩、碎布、艾草。
2.把口罩對折,圖案朝上。
3.然後縫合兩邊,然後是很簡單的,翻過來。
4.這個時候我們就做好了一個小口袋。
5.大家都懂,接下來把艾草裝進去就好了。
5.這時候香包已經完成了大半,接下來就是封口裝飾什麼的了,我選擇了用小帶子把口紮起來。
6.帶子可以自己製作也可以用買來的絲帶,買來的絲帶一條。
7.口紮好,這樣香包的雛形也有了。
8.然後縫上小花、珠子、還有多餘的一片小布條,香包完成。
注意事項
小花也是可以自己用布條做的。
好了,以上就是小兔為大家簡單介紹的香包的做法,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經掌握到其中的一二了呢?如果我們可以通過動手來製作香包的話,不僅可以讓朋友覺得這份禮物,真的是禮輕情意重,而且送自己製作的香包的話,也是獨一無二的禮物,也是一種特色,代表自己的不一樣。所以大家不妨試試,自己來製作一個屬於自己的香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