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毛線織品 » 毛線小耙子怎麼做

毛線小耙子怎麼做

發布時間: 2022-11-06 15:30:54

Ⅰ 糖醋大格扎怎麼做

糖醋大格扎的做法

1.將大格扎切小三角塊兒。

2.熱鍋涼油,炸制大格扎,至金黃色撈出。

3.另起一鍋,放少量水,放入糖熬化,加入一點點鹽,最後放入醋,糖醋鹽的比例是3:2:1。調勻後放入炸好的大格扎,顛翻均勻,出鍋,可以享用美食了。

Ⅱ 山東耙子肉怎麼做

山東名吃把子肉、甏肉乾飯配方及製作工藝
特點:肉肥不膩,醇香濃郁,多滋多味。

特色:製法古樸,一罐多味,香醇不膩,原汁原味。

傳統型把子肉使用製作方法(濟南渝加漁豆花庄經理郭鳳娟提供:將帶皮五花肉切成厚0.8厘米的塊,焯水撈出,在肥肉與瘦肉相連處用牙簽串起來(可防止五花肉鹵熟後鬆散)放入沙鍋中,每500克帶皮五花肉塊加水1千克,高粱酒25克,散裝釀造醬油30克(根據色澤調整醬油和鹽的用量,以醬紅色、微咸為准,多放醬油則少放或不放鹽)薑片、大蔥段各40克,八角、桂皮、香葉各10克,白芷、砂仁、干辣椒各5克,花椒15克,小火鹵至筷子能夠輕松扎透即成。

另附:精品改良型把子肉配方及製作:

主料:五花肉15千克。

輔料:四喜丸子(只重50克)100個。

雞蛋角(只重60克)60個。

海帶結(只重100克)100個。

豆筋(每根100克)120根。

蘭花干(每塊70克)70塊

素雞片(片重60克)180片。

調料:特製精良鹵湯80千克,

A料(京蔥、鹽各500克,生薑200克,料酒600克),

B料(糖色750克、清水800克),干辣椒節160克。

特製精良鹵湯配方及製作:將老雞、老鴨、豬肘各2隻,豬棒骨6千克,加清水80千克大火燒開,轉小火熬制4小時,投入香料包(八角80克,小茴香30克,香葉35克,花椒30克,大紅棗500克,白鬍椒粒20克,肉豆蔻、草豆蔻、砂仁、甘草、白芷、沙姜、粉草、桂皮、當歸各25克,草果20克,丁香、陳皮各15克,千里香50克)小火小火熬制2時,加入白糖120克(白糖要提前放入湯中調味,調節湯中香料的苦味,掩蓋干黃醬的特珠味)、冰糖500克、雞精500克,雞粉250克、鹽(根據湯的鹹度添加)、味川神廚味增香膏200克,醬油350,花雕酒500克、老抽50克調味上色,待湯微開時徐徐加入六必居干黃醬2袋調勻即可。


操作要領:

1.熬制濃湯一定要注意火候,掌握好各種香料的比例。

2.干黃醬最好先用攪碎機攪成糊狀,用濃湯稀釋後蒸制1.5小時,用小火炒香後再徐徐加入湯中,以避免糊底。

製作方法:

(1)五花肉切長方形,入沸水中焯水撈出置於盆中。放入B料並加入A料腌制3-5小時,以祛除腥味並上色。

(2)先取不銹鋼桶一隻,放入鹵湯40千克,加入80克干辣椒節燒開,將五花肉撈出控干水分,放入秘制鹵湯中,用文火煨制1.5---2小時,

(3)同時另取不銹鋼桶一隻,放入鹵湯40千克,加入80克干辣椒節燒開,放蘭花干、海帶結、素雞片、豆筋,中火煨制1小時,再放入四喜丸子、雞蛋角、麵筋肋同煮1小時。

(4)售賣時將五花肉及所有輔料撈出,置於盛器中,舀入鹵肉湯汁(也可下置微火加熱),根據顧客需要選配即可。

Ⅲ 南瓜燈怎麼做

工具准備

南瓜燈專業製作工具(國外的超市尤其在節日季節都有賣的,國外學校有時也賣) 一般包含:小刀,小鋸,小鏟,小耙子,小勺子等等。

如果沒有的話可用如下替代品:

小刀:可穿進南瓜內側即可;

小鋸:很窄很細長的那種,也就有半支鉛筆的粗細(專業的工具里有此東西,非常方便切割圖案的轉彎處)沒有也可以用小刀代替;

勺子:代替專業工具中的小耙子,用來刮內瓤;

筆紙:記號筆或者鉛筆都可以,以及白紙;

蠟燭,一般的蠟燭就可以,過長,可以切斷,但最好還是准備有座或者是有托的蠟燭,比較好固定在南瓜內,例如平底的香熏蠟燭,或者是又大又粗的大杯蠟燭,燃燒時間比較久.至於蠟燭是否含香料,可依據個人喜歡。[3]

操作步驟

切割頂蓋

最重要的就是南瓜的蓋子,一個沒有蓋子的南瓜燈不算是完整的南瓜燈哦!尤其當你發現,一切完工時,蓋子竟然會掉進南瓜里,那可太抑鬱了。

先拿記號筆或者鉛筆在頂端(即有把兒的一端)畫出蓋子的形狀,圓型是傳統而且比較之後一系列的操作.(方型,五角型,菱形都可以)面積不要過大,剛好可以拿小工具刀或者勺子將自己的手伸進去,剛剛好。用小刀按照痕跡的外沿傾斜插入將其整個取出,

重點技巧:下到刀時,一定要保持刀尖和南瓜有一定的斜度。手握刀把,刀尖
朝下,刀刃順著線路痕跡,刀把朝南瓜的外側傾斜30度以內就OK(斜度不要過大,切割時會很費力),由此切出來的蓋子,因為是上面大,下面小,很容易拿出
來。全部完成時,又可以很容易就把蓋子放回到南瓜上,保持其完整性,而蓋子不會下陷,或掉入南瓜腔內。(如果垂直切割南瓜蓋很容易掉進南瓜中,同學曾經實
踐證實這一誤區)如果你切出來的南瓜蓋是這個形狀,上面小,下面大,估計……您是很難拔出這個南瓜蓋了……

掏空 打薄

用特製的勺子或日用勺子也可,將瓜籽和瓜瓤小心掏出來。選定您准備進行雕刻的地方,將那塊瓜皮刮薄至1英寸厚(刮薄內瓤是為了方便雕刻,切記:過於薄,在雕刻時,南瓜雕刻處非常容易破裂)。

您也可以,簡單的把整個南瓜內瓤刮出來就可以了,完成這里,如果南瓜瓤到處都是,就可以把南瓜拿去洗洗(瓜子可以炒炒吃)。

重點: 這一步驟,重點是在南瓜內腔 底側,通常這里會有芥蒂組織,一定要弄平,以方便最後放置蠟燭在裡面.可以先試放蠟燭,是否可以安置不倒。[3]

雕刻圖案

方法一:

粘貼紙臉譜:在選定處,粘上或者釘上事先准備好的紙臉譜。使用圖釘時,注意釘在臉譜的虛線處,這樣可以避免瓜面上出現小洞洞。

沿虛線描刻

沿紙臉譜的虛線邊,用小錐或圖釘在南瓜皮上描出臉譜。完成之後,撕下紙臉譜。

觀看效果

最後用小錐子點對點地再修正一番。畢加索都望塵莫及![3]

方法二:

簡單描邊法:找到選好要雕刻圖案的一面,拿鉛筆或者是記號筆,劃出想要的圖案,簡單而有創意,是最好啦。

用小刀穿進圖案外沿,(保證在結束時,沒有筆跡在南瓜上)上下拔插小刀或者小鋸,要有耐心,不要急於求成,累了就休息一下,不一會兒,就把要挖空的地方取出來啦。[3]

收尾工作

把南瓜擦乾凈,把蠟燭放好,點著,完工!

Ⅳ 蝦耙子怎樣做才好吃

皮皮蝦10個。

調料:料酒25克,精鹽適量,白糖30克,味精5克,花生油100克,香油25克,大料2克,蔥段75克,薑片50克,清湯適量。

1將小龍蝦沖洗,剪去蝦須、蝦腿,由頭部蝦槍處剪一小口,取出沙包,再將蝦背剪開,抽出沙腺;

2炒勺上火,放入花生油,燒熱,投入大料、蔥段、薑片煸炒,放入大蝦煸炒出蝦油,烹入料酒,加入精鹽、白糖、清湯燒開,蓋上蓋,用微火燜烤透,再將勺移正火,收汁微濃時放入味精,淋入香油即成。

主料:小龍蝦500克。

調料:精鹽1.5克、青蒜5克、味精2克、雞湯100克、白糖20克、蔥末7.5克、熟豬油50克、薑末7.5克、芝麻油30克、紹酒15克。

1將新鮮對蝦用涼水洗凈,剪去蝦腿、蝦須和蝦尾,由頭部開一個小口取出沙包,再將蝦背劃開,抽出沙線,切成3段(小蝦可切成 2段)。青蒜去根洗凈消毒,切成3.3厘米長的段;

2將熟豬油倒入炒鍋內,置於旺火上燒到五六成熱,下入薑末、蔥末和對蝦段,煸炒幾下,加入紹酒、精鹽、白糖、雞湯、芝麻油、味精。待湯燒開後,蓋上蓋,移到微火上燜約5分鍾,再改用旺火燜,當湯汁已濃時,撒上青蒜段即成。


注意事項

1、大蝦下勺,用勺顛炒數下,然後用手勺輕按蝦頭,擠出蝦腦,成菜始紅潤油亮。

2、掌握火候,熟透為止,不可燜得時間過長,防止蝦肉質柴湯老。

  • 主料:小龍蝦1500克左右 。

    調料:大蒜頭(這個用量比較大,最好用獨蒜,3斤的蝦配10顆左右,每顆一切為四);各種香料八角(大料)、小茴香、桂皮、白蔻、丁香、香葉等;生薑和大蔥,3斤蝦生薑需要約1兩,切大塊或厚片,大蔥白2段,斜切改刀;辣椒選用四川產燈籠椒比較好,用量依個人口味而定;花椒宜選用四川大紅袍品種,味道上佳,用量依個人口味而定;其他佐料,啤酒(3斤蝦需2瓶啤酒)、白糖、白醋、老抽醬油、料酒、食用油、濃縮雞湯料。

    1鍋上火,燒熱,入油,燒至八分熱,倒入生薑、蒜頭、辣椒、花椒,炒出香味。這個菜之所以叫做油燜,也是其特色,用油量比較大,3斤蝦約耗油半斤左右;

    2將蝦入鍋,大火翻炒,依次烹入白醋和料酒,然後下老抽醬油少許著色,放胡椒粉適量翻炒;

    3蝦微變色後,將所有準備好的香料投入,繼續翻炒,將香料與蝦炒勻。然後放入白糖適量,最後將濃縮雞湯料投入炒勻;

    4倒啤酒,將蝦略沒即可,火打到中小火狀態,蓋上鍋蓋,燜十五分鍾左右。注意隔五分鍾左右翻一次鍋,使之入味均勻;

    5湯汁快乾時,拿掉鍋蓋,繼續翻炒片刻,待湯汁收干,投入蔥白或香菜即可裝盆。

    材料:基圍蝦、蛋清、麵粉、蒜泥、花椒、蔥花、孜然粉。

    1基圍蝦去頭剝殼,抽出蝦線;

    2將洗凈的蝦仁里打上兩個蛋清,撒上些麵粉,攪拌均勻;

    3放小半鍋油,將蝦子放入油中3分鍾左右;

    4撒上蒜泥、花椒、蔥花、孜然粉,就可以開吃了;

Ⅳ 做煎餅果子的工具有哪些

需要破壁機,過篩網做黃豆面和綠豆面,煎餅果子具體做法如下:

主料:綠豆50g、雞蛋150g、香腸50g、玉米澱粉30g、黃豆30g、中粉100g

輔料:油適量、鹽適量、醬料適量、香蔥適量、黑芝麻適量、香菜適量、蝦皮適量

步驟:

1、將黃豆和去皮綠豆放進破壁機杯里。

Ⅵ 農村耙子作用和巧能

在泗洪縣金鎖鎮的一戶農家,記者看到一把用竹子製作的耙子,當地人稱之為「小耙子」。這把耙子看上去有些老舊,固定用的釘子和鐵絲都已經生銹了,把柄是用布條捆綁在耙頭上去的。主人說,這把耙子現在很少派上用場,但是家人總捨不得丟棄,靜靜地靠在自家屋裡的牆壁上,看到它,總能想起過去的歲月。

耙子的主人姓喬,他說,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之前,耙子在農村是家家必備。常用的耙子有兩種,一種是鐵耙子,一種是竹耙子。

耙子是一種傳統的農具,歸攏土地或散開穀物、收拾柴草或平整土地都會用到這種農具,耙子的把柄長,裝有木、竹或鐵制的齒。耙子,包括耙體、柄頭和把柄。製作耙子有講究,把柄頭部設有圓管,該圓管中心位於耙體對稱中心線上,其下端與耙體的接合部呈圓環形,安裝一根合適順手的木柄,一把完整的耙子就算大功告成了。

喬老漢說,像他家這樣的竹耙子在農村用處較多,家家戶戶用得最多的也是竹耙子。它的製作方法很煩瑣,首先要用比較粗的竹子,把它鋸成長約60-70厘米,然後用刀劈開,劈成寬約1厘米的竹條,厚度0.5厘米左右,然後用火烤,使之尖部彎曲、冷卻,就會固定為秤鉤狀的耙齒。再用柳條在底部將十來根加工好的耙齒整齊地編制在一起,加上個兩米長左右的把柄,竹耙子就可以使用了。竹耙子通常是用於清理麥草、稻草秸稈以及樹木落葉等,當地人稱之為「擼草」。因為過去農村老百姓大都用上述秸稈樹葉作為燃料生火做飯,以前家家戶戶房前屋後都會有小草垛,那都是竹耙子「擼」來的。

和竹耙子材質不同的鐵耙子,耙齒較短,一般都在8到10厘米左右。鐵耙子通常都是用於農田之中,在土地被牛耕過之後,不平整的地方就需要用鐵耙子進行梳理、耙平。鐵耙還有一個重要用途,就是把落在農田裡的麥根、玉米桿以及黃豆根等農作物的秸稈清理干凈,便於下一季的莊稼播種。

喬老漢說,記得他10多歲的時候,每到夏天收麥時節,他都會扛著耙子,帶上布兜,到已經收割完了的麥地,用耙子去「擼」沒有收割干凈的麥子。有時一上午連麥草和少許的麥穗也可以「擼」到幾布兜,再用耙桿子挑回家在曬場上用木棒捶打,有時能捶打下來好幾斤麥粒。

每到秋冬季節,屋前屋後的樹木開始落葉,他都會跟著母親用耙子把地面上的樹葉「擼」起來堆放在一起,一個冬天就可以摞起一大堆。農忙過後,還會到屋後面的河堤上去掃樹葉,母親帶上耙子,背上背架子或者大背筐,把河堤上的洋槐樹葉、柳樹葉子、碎樹枝用耙子「擼」成堆。天氣好的時候,落葉較輕,可以多「擼」一些;雨雪較多的日子,樹葉子是濕透的,背起來很沉。母親每次都是背著大袋子,他背著小袋子,裝得太多就背不動了。

竹耙子還有一個重要的用途是曬糧食,在打麥場上使用。在麥草集中起來後,滿場都是被碾出來的麥子和從麥穗上脫下來的麥糠。父親在搭草垛,母親圍著場四周清掃濺遠的麥粒,而他則拉著耙子,把這些帶有麥糠的麥子推成堆,然後順風揚場。在小麥被揚干凈的月亮形的糧食堆子上,再用耙子「擼」去各類殘渣,剩下全是胖乎乎的麥粒。

喬老漢說,小時候,夏收一結束,父母們還有繁重的農活去忙碌,他和姐姐就一直擔當著曬糧食的事情。上午,太陽懶洋洋地繞過樹梢,他們就把場上用塑料布或席子覆蓋的糧食堆掀開,把堆放在一起的糧食一簸箕一簸箕攤開。然後再用耙子耙開,在太陽下曬。

到了夏糧秋糧收獲的季節,院子里或場上都曬著麥子、水稻、玉米、黃豆等穀物。到了晚上,堆積如山的收成,要用一張張葦席或塑料布蓋起來防止露水。第二天,再把一小丘一小丘的麥子、水稻或玉米黃豆,用耙子耙開、耙平,直到最後他拉著耙子,在曬場上劃出若干個像火車軌道一樣的同心圓來,腦袋已曬得發燙,腳板上被麥子烙得像針扎的一般,全身經絡血脈,融會貫通時,坐在場邊樹陰下乘涼,愜意無比。

好天的時候,收獲的糧食曬上兩三天就能曬幹了。若遇到雨水天氣,約莫一個禮拜,甚至半個月時間,才能把糧食曬干。糧食曬干後才可以歸倉了。麥子被曬出水分的氣息,用耙子耙過時還留著泥土的芳香。喬先生說,30多年過去了,他一直感覺耙子就像一把巨大的梳子,在梳理從糧食中間溜過的光陰。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還屬於『大集體』生活,農民們都是靠掙工分吃飯,生產隊是大家一起幹活,一起收工,大人們都是干體力活,像耙子這類小型輕快的農具,大都是青少年或老年人使用。」喬老漢回憶說,在他讀小學的時候,每年都有麥忙假和秋忙假,就是在每年收小麥和收水稻季節,都會放假15天,回家幫生產隊幹活。「我們小學生就是扛著耙子去撿拾麥穗、『擼草』,大家把撿拾到的麥穗集中起來,統一送到生產隊的曬場上去。麥草『擼』起來聚在一起,也是送到生產隊的大草垛上。」喬老漢說,那時候的生產隊,就是一個自然村莊幾百號村民共同的家。因為那時候生產物料缺乏,年年歉收,大家盡管出了不少力,也很難填飽肚子。

耙子,曾經是很多農民相伴相隨的農具,如今看到它,總能勾起人們的鄉愁。生活是一條長河,無論走得多遠,鄉村都是人們不時回望的源頭。如今,耙子雖已遠去,但是與它有關的記憶不會老去,有時還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用耙子「擼草」所凝結的艱辛,萌生了一份長久的溫情和感動。耙子,雖然漸行漸遠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它曾經存在的影子,依然存活於人們的心間,成了一份抹不掉的鄉愁。喬先生說,他家珍藏著耙子,其實就是為了回味過去煙火濃醇的鄉村生活。

Ⅶ 煎餅果子耙子怎麼用

1、用法:

抓住耙子把,從內往外朝同一個方向畫圓。

具體操作如下:舀一勺麵糊放在煎餅鏊子中間用煎餅果子耙子從中心麵糊往下刮一下,然後開始從外往內(畫圓)朝同一個方向攤開,攤均勻(要快,)。

2、煎餅果子簡介:

煎餅餜子是天津著名的小吃。天津人把其作為早點,東北地區也稱之為雞蛋灌餅。由綠豆面薄餅,雞蛋,還有餜子(油條)或者薄脆的「餜篦兒」組成,配以面醬,蔥末,辣椒醬(可選)作為佐料。

3、煎餅果子製作過程:

(1)將一大勺麵糊倒在圓形的加熱鐵板上。

(2)用一個T字形的小鏟子將麵糊均勻的攤呈圓形。

(3)取雞蛋一個,對著鐵板敲一下打碎,將裡面的蛋黃蛋清倒在基本成型的面餅上。

(4)用T字形小鏟子將雞蛋塗勻。

(5)問顧客要蔥花否,要的話取蔥花三克,均勻灑在面餅上。

(6)用鏟子將面餅翻過來。

(7)用小刷子抹上甜面醬。

(8)問顧客要辣醬否,酌量添加。

(9)視乎顧客要求,取果子兩片或油條兩根,切斷或折疊,放在面餅中央。

(10)將面餅四周疊起,包好,放入塑料袋內。

4、煎餅果子圖片:

Ⅷ 金絲掛毯的製作

金絲掛毯的原料主要包括:金絲,棉線,和優質羊毛線。它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在織毯的過程中用金絲紡織一部分圖案。這種金絲是用18K黃金輾壓成金鉑,然後加工成金線纏繞在棉線上形成的;其次是工藝的不同,它採用盤金的編織方法,而不是普通的8字扣。
主要有上經線的織架,鑷子、耙子、剪刀、砍刀等等。
在這里我們主要說說織架的結構。因為編織掛毯時的經線靠織架來固定,而隨後的主要工序也是在架子上完成的。大型織架可以固定在開花板和地面之間,小型織架比較適合編織面積小的毯子,可以固定在牆上。織架一般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上樑、絞椽、側柱、底梁。
除了織架以外,還要用到其它附助工具,它們分別是:織經棍,贊棒,絞棒通常編織一幅掛毯要通過以下幾個主要步驟來完成畫圖樣,染線,上經線,過底線,打底子,織活,盤金,平毯。
先找一張實物大小的白紙,先將掛毯圖樣的主體部分畫出來。最後再畫其它的裝飾部分。要求線條清晰流暢,注意不要來回描畫。然後找一張半透明的方格紙鋪在畫好的圖樣上進行描拓,這時您會發現,描畫出的圖案不再是單一的線條,而是由各種不同形狀的符號來代替。有小叉子,短斜線,或小圓圈等等不同的形狀。這樣做是為什麼呢?原來圖案設計者在畫圖時就會對掛毯圖案上所需要的顏色進行設計,然後在畫圖時標注出來。而各種不同的顏色往往會用不同的符號標注出來。例如小叉子代表金絲,短斜線代表紅色,小圓圈代表棕色等等。
染色之前要准備黃色和紅色的染料,以及純鹼。 首先,將清水在爐子上加熱,當水溫達到60度-80攝氏度之間的時候,先把黃色染料投入水中進行攪拌,在這里選用的是一種用來染毛線的普通染料,在市場上即可買到。待染料在水中完全融解之後,再把等量紅色染料投入水中,充分融化之後,再放入純鹼,它的作用是為了固定顏色。最後將准備好的毛線放入水中,不斷攪拌,讓棉線能均勻地染上顏色。染料、純鹼和水的比例是1:1:100,毛線在水中染10分鍾左右就可以了。 將染好顏色的毛線從熱水中撈出,瀝干水份,放入另外一個盛有清水的盆中地行漂洗,這樣做的目地是為了洗掉毛線上的浮色,避免織好的毯子出現掉色現象。所以第一次漂洗之後還要進行第二次漂洗,直到盆里的水顏色變淺為止,最後再晾乾就可以使用了。 染好的線要放在紡車上纏成線團,這樣更方便使用。纏線團的時候,有時是二股線有時是三股線,以編織掛毯的密度為標准。 編織掛毯就像織布一樣,主要由經線和緯線交疊而成。所不同的是,掛毯的編織要比織布簡單一些,經線和緯線只以最基本的橫豎形式進行交錯。然後用各種毛線以不同的編結方式織在經線上,再用緯線固定起來,所以,上經線的步驟在編織掛毯時就顯得很重要了。
:織毯用的經線用的是市面上買回來的棉線。上經線之前要調整底梁的水平。調整的方法是用搬手擰底梁兩邊的螺絲,我們會看到底梁隨著搬手的擰動,位置發生了改變。這時要一邊調整一邊觀察水平尺上的指針,直到水平尺上的指釷指向中間的位置時,就可以將兩邊的螺絲擰緊了。 上經線時由一站一坐兩個人配合完成。先拿出一根鐵棍,把棉線系在鐵棍的一頭,它又被叫做支經棍。把系好棉線的鐵棍繞過上樑和底梁之後再緊挨著底梁放置平穩,再將棉線由上樑的前方拉下來,在支經棍上繞一圈,然後再把線從上樑的後面拉下來,繞過底梁在支經棍上纏繞第二圈。 接下來就一直重復這兩個動作,直到上夠97根經線為止。為了方便操作,可以用可以每隔一段距離用顏色鮮艷的線做一個標記,以免編織時出現混亂。另外,要拿尺子量一下,每10對經線在靠近底梁附近時的尺寸為2寸,而在靠近上樑部分就應該是2寸2分,這種安排是為了在編織過程中能保持掛毯幅面不至於出現越織越窄的情況,全部經線上好之後,在最邊緣部分打幾個結。 還要把織經棍上的經線分出前後兩個部分。具體方法是:用一隻手指壓住一根經線,然後另一隻手挑起與它相鄰的另一根經線,後面的經線重復壓線挑線的動作。分出一部分之後,把前後經之間用一根木棍隔開,再進行下一部分的操作,直到最後將所有的經線全部分成前後兩部分為止。 接下來找出兩根棉線,把它們分別系在底梁後面用不到的棉線上,另一端做成一個繩套,然後讓兩個繩套分別套在贊棒的兩端。為了讓贊棒更加穩定,左右兩邊分別用小木塊夾在贊棒與木棍之間。贊棒的材質一般選用竹竿,長度為1米。 拿起一根棉線,一頭系在贊棒上,再將線搭在左手手背上,右手穿入贊棒和木棍之後將線交到左手,將棉線從後面拉回來在贊棒上打個結,然後再重復同樣的動作,直到把前經中的每一根經線都用棉線連接到贊棒上為止,這也被稱為贊經。這種方法能有效地將每一對經線細分開,並且通過推動絞棒改變前後經的位置,實現前後經的交叉。織毯時贊棒都是成對出現。可以根據所織毯子的幅寬來確定使用的數量,一般情況下,幅寬在一米以上的毯子要用到二對以上的贊棒,今天我們織的掛毯的幅寬很小,所以只用一對贊棒就可以了。 調整底樑上的螺絲,使經線綳緊,是為了讓上樑與底梁的距離拉大綳緊經線,能更好的保持織成品的細密程。至於調整底梁的幅度,可以通過用手抓彈經線,測試松緊程度的方式來完成。 查看是否有漏掉的經線,如果沒有問題的話,就將兩根贊棒上的經線從中間分開,然後拿一根線繩分別系在上面,線繩的另一端分別套在絞棒的兩個凹槽內,再將絞棒固定要絞椽上,調整好線繩的長度。絞椽是織架上的一個橫梁,而絞棒是織毯工人用來轉換前後經的助力工具,工人通過推拉絞棒來更換前後經,從而完成後續的工作。 過托底線、打底子: 在距離底梁15厘米的地方過一根棉線,它被稱為托底線,整幅作品將以這條線為開始,先向上織出一條2厘米的邊,在此基礎上就開始織毛活了。這根棉線的兩端分別綁在支架的兩根測柱上,兩邊系緊之後,用水平尺量一下,調整兩邊的高度,直到平衡為止。第一根線過完之後,推動絞棒,讓前後經位置交叉,然後再過第二根托底線,並且用專門的耙子砸實,最後再過第三根托底線。然後用尺子量一下,看整幅經線寬度是否與設計尺寸相同。 過完托底線之後,看看三條底線與經線交錯在一起,形成的間距,會發現有大有小,如果在這種狀態下就開始織毯,直接的後果就是織縫不均勻,成品鬆散不緻密,所以就要用鑷子把每個與托底線相交的經線之間的空隙調整均勻,讓它們大小一致,每個空隙 的大小保持在0.3厘米就可以了。
接下來還要在托底線的上方用棉線織一個邊。主要起到回固的作用,當然也是為了美觀。從經線的中間開始,用棉線在每根經線上打兩個結,方向為一正一反,織完第一行之後要用水平尺找水平,然後再織第二行,一直織到大約1.5厘米寬為止。
這些工作都作好之後,將剛才畫好的圖紙固定在織架上,就可以進行編織了。
織活主要是將毛線或絲線固定在事先准備好的經線上的過程,有比較獨特的固定方法,叫做「8字扣」。我們先從掛毯的底部開始編織。編織的時候要注意看好圖紙,防止顏色出現誤差。
首先將圖紙的中心位置與織架上經線的中心位置相對應,然後找到相同顏色的毛線,在與之對應的位置上開始編織。
編織的手法如下:先按照圖紙找好一對經線,先挑起後經,然後將線頭從前經繞過來,這樣,就形成了一個「8」字形的纏繞,就是前面提到的「8字扣」。編完之後,把這個扣壓到底線上,再用砍刀將線砍斷,留出3厘米的長度,如果用絲線的話就留得稍微短一些,按照圖紙上標明的顏色將這一行全部編織完成,然後過一道棉線,用手指先把棉線壓下去,再用耙子把它們砸實。注意,要用力均勻,直到棉線與經線緊密交叉在一起。用這種方法就可以將毛線固定在經線上了。
然後推動膠棒,將前、後經調換位置,再過一次線,過完線之後,再用剪刀把織好的活修剪整齊。此後所有織毛活的部分都採用這種方法進行編織,這種織活的方法具有牢固耐磨的優點,並且方法簡單,比較容易掌握。經過五六天的時間之後,掛毯底部的圖案已經呈現出來了,下面就要編織海水部分了。在這一部分,我們將採用金絲掛毯比較獨特的盤金工藝進行編織。
按照圖紙上面標明盤金絲的位置,在織出的毯子上找到相對應的位置,然後拿起來金絲繞過選好的經線,這里的一對經線是原始成對經線組合而成的,就是一對經線的後經和相鄰一對經線的前經合在一起組成的。拿起其中的一股金絲從這對經線後面繞過去,接下來,再拿起另一股金絲按照同樣的方法纏繞。到第二行的時候方向與此相反,用的是同樣的方法。在這里要注意的是,盤完一道金絲換行時,不需要像織毛活那樣過線。而是直接盤第二道金絲,這就是盤金。
盤金部分織好之後,其它部分的編織仍然採用織毛的方法來操作,只是需要注意,每織完一道活進行修剪時,不要剪斷金絲。之後不要忘了紡織側邊,方法是用棉線在每根經線上纏繞兩次,纏繞的方向相反,這樣,既可以鎖住織在經線上的毛線,同時又起到美觀的作用,每織完一道活都要重復相同的動作。就這樣大約一個月之後,這塊毯子的紡織工作就到尾聲了,這時,整幅掛毯的圖案已經完全呈現在我們面前。在最後編織結束時,還要用棉線織出一道1-2厘米的邊,起固定和美觀的作用。編織方法與剛開始打底子時相同,所不同的是先打底然後再過托底線。
掛毯織好之後,用扳手將底梁調松,用剪子將毯子上下兩邊的棉線剪開,預留大約5-8厘米的長度,做為掛毯的裝飾穗.
織完一塊毯之後,要進行後續的加工。將織好的掛毯平放在案頭,用剪刀將毛線部分剪齊。修剪時要注意根據不同的情況更換剪刀。大面積修剪時用大剪刀,修剪細部時就要換成小剪刀了。在修剪金絲圖案部分的時候,要著重將輪廓處毛線修剪整齊,以保持輪廓清晰。一般修剪後的長度保持在1.5厘米左右。
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紡織金絲掛毯的工藝,就會發現,要想順利地織好一塊毯子,還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經線的上下兩個部分並不是直上直下,一般來講上面略寬於下面;其次,過線時不能綳太緊,只需用手指按下去就可以,然後用耙子砸實;第三,織活時從整幅掛毯的中間向兩邊織起,便於對照圖紙,經免織錯;第四,平毯 時要保證各個部位修剪的長度相同,避免產生凹凸不平的情況,影響掛毯的美觀。

Ⅸ 怎麼自製挖蛤蜊的工具

挖蛤蜊不外乎就是從海灘沙子中用工具或者徒手把蛤蜊挖出來,由於蛤蜊在沙子下面,不好判斷哪塊沙子下面有蛤蜊,所以就衍生了好鄰居們各顯其能的挖蛤蜊的方法。現在介紹幾個好鄰居們挖蛤蜊的方法:
一,徒手挖。就是直接用手翻沙子來尋找蛤蜊,一般蛤蜊就在5-15公分沙子下面,很好挖。危害,徒手容易碰到硬物把手劃傷。
二,用工具挖。用來挖蛤蜊的工具五花八門,感覺用的順手就成。工具分為五齒小耙子(集上有賣,那是農民管理莊稼的工具);小樓鏟子;小鏟子;舀飯勺子;小鐵杴;炒菜用的鏟子等,當然還有我用的9齒大耙子。還有幾乎是專業的「前耙後網」的工具。
三,挖蛤蜊的位置。根據我挖蛤蜊的經歷,大一點的蛤蜊在滿潮線20-50米處居多。
四,挖的方法。我感覺每次攆著退潮挖,蛤蜊比較多。一般情況下,大多數用小工具挖的好鄰居都在無水的沙子里挖,挖的時候按照5-15公分的深度依次翻沙子,感覺到工具碰到蛤蜊有點磕絆的時候仔細看是否是蛤蜊就行了。
我用的「9齒釘耙」是在淺海水裡挖的,方法就和農村用耙子翻地一樣,注意每翻一耙就要仔細看看藉助海水沖刷出蛤蜊沒有。
五,盛蛤蜊用小桶。蛤蜊挖出後要放在盛著水的小桶里,要帶著海水回家,因為蛤蜊殼內部有沙子,需要帶海水讓蛤蜊吐完沙子才能上鍋做著吃。一般一晚上就吐干凈了。
這是我積累的一點挖蛤蜊的小經驗,希望好鄰居們把更好的挖蛤蜊的經驗傳授給大家。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3935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4985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3618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4086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3311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3311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4230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3882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3196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3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