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線怎麼做好吃的
㈠ 碾饌兒怎麼做好吃
碾饌兒的做法
(1)將籽粒飽滿的青稞穗摘來,裝入毛線口袋裡反復甩拌,去掉耙麥芒、皮殼。
(2)放入大鍋中爆炒,炒成能吃的「青籽兒」,再放到筐籮里,揉搓篩簸,吹去灰塵及薄皮殼兒,放入石磨上推碾,磨兩遍,變成青綠色粉條狀食品,這就是寧夏的「碾饌兒」。
(3)食用時,加鹽、醋、油、辣湯等調味品,就食酸菜,拌以蒜瓣。
㈡ 翻糖毛線小鹿蛋糕的做法步驟圖,怎麼做好吃
主料
糖粉100g
黃油250g
方法/步驟
1
不知道大家對翻糖熟不熟悉,做翻糖蛋糕要用到兩種翻糖,一種是干佩斯,塑型用,一種是翻糖膏,做糖皮,也就是蓋在蛋糕上的那層皮.
先拿了塊干佩斯做糖花試試.把小塊干佩斯揉軟,擀成薄片,再用切模切出花瓣,之後再手工調整造型這就是我第一次的兩朵花,干佩斯太硬,不柔韌,花瓣支楞著,花邊還有裂紋.
2
這可怎麼是好,這么硬的面,難道就廢了?頭疼.想了想,往干佩斯里和了點白油,(油脂,防粘用的)再試,是不是好些了? 面柔韌了很多,花邊也沒有裂.不過按我的要求,花瓣還是不夠生動.
3
做幾個小花試試
4
穿上衣服看看,暫時木有頭
5
上頭.頭大概壓出眼窩和鼻子的輪廓.由於我是在鐵絲上補的翻糖,所以手腳很難弄均勻現在看得出是什麼造型了吧~~
原先的想法是女孩坐著拉小提琴,可是可是,我之前不是說翻糖在製作過程中很軟嗎,而幹得又很快,一旦幹了就完全不能修改.這不,胳膊咔崩斷了,只好砍了胳膊,改垂手狀.恩,還加了帽子和頭發畫了眼睛.人偶基本完成
做女孩身邊的花枝
上面是第一天,第二天開始烤蛋糕.沒錯這個蛋糕我整整做了兩天因為翻糖很重,威風和海綿蛋糕都容易被壓垮.所以一般都用重油蛋糕胚.只有做了才知道....黃油...糖....不要命也不要錢
多烤兩個杯子蛋糕的作用是這個,先模擬一下
白油,糖粉和蛋清做成蛋白糖霜,抹在蛋糕外面.粘糖皮用的,非常牢
擀糖皮.這次不是干佩斯,是翻糖膏.延展性非常好.包蛋糕胚專用
蛋糕包好後,激動人心的時刻來啦.來來來,快把我的娃娃放上去.
好吧,沒有人看,也要放成品啊..
再來個背面
這些是用到的工具
㈢ 娃娃怎麼做好吃
娃娃菜的家庭做法
材料:
娃娃菜3棵、大蒜3粒左右、榨菜絲,紅辣椒,小蔥
調料:
油(5湯匙)、醬油(3湯匙)、雞粉(1/2湯匙)、鹽(1/3湯匙)、麻油(1/2湯匙)、雞湯(4大匙)
做法如下:
1、蒜頭拍扁去衣,剁成蓉狀;
2、娃娃菜洗凈瀝干水,排放至碟中。
3、燒熱鍋內5湯匙油,以小火爆香蒜蓉,注入2杯清雞湯,加入2湯匙醬油、1/2湯匙雞粉、1/3湯匙鹽和1/2湯匙麻油調勻,熄火盛入碗內,湯汁備用。
4、裝在碟中的娃娃菜上,灑上一層炒香的蒜蓉和湯汁。
5、燒開鍋內的水,放入娃娃菜大火隔水清蒸15分鍾。
6、在往燒好的娃娃菜上,淋入1湯匙醬油調味
7、放入切好的榨菜絲,灑入辣椒圈,蔥花便可上桌。
--------------------------------------------------
蒜蓉娃娃菜
材料:
娃娃菜3棵、大蒜10粒左右、高湯4大匙(沒有的話用高湯精之類兌水代替)、鹽適量、油適量
做法:
1、將娃娃菜一剖為四,洗凈瀝干,蒜去皮切末
2、鍋中放適量水和1匙鹽,水開後放入娃娃菜焯熟
3、撈出娃娃菜瀝干擺盤待用
4、鍋中放適量油(可以多放一些,剩油可以留做炒菜用,很香),油燒至5成熱時將蒜末放入
5、轉小火,待蒜末炸至金黃時撈出
6、將炸香的蒜末放在娃娃菜上
7、鍋中留少量底油,倒入高湯,加鹽調味,加入濕澱粉勾芡,將芡汁澆在娃娃菜上即可
㈣ 米線的做法和配料
家常雞絲米線的做法
原料:米線、木耳、油菜、雞腿、薑片、辣椒、鹽、雞精、高湯(粉)
家常雞絲米線所需原料,其中的胡蘿卜丁三思之後沒有使用,因為之前吃過的米線當中好像沒有胡蘿卜丁。
家常雞絲米線的做法:
1.木耳發水泡好,撕成大小合適的小塊,冼凈備用,雞腿冼凈,肉切細丁備用。
2.將木耳、雞肉丁、薑片、辣椒段、鹽、雞精、高湯(粉)、辣椒油(很重要,沒有辣椒油的米線吃起來不夠味。)裝入煲鍋,加清水煲湯,湯沸後中火30分鍾。
3.煲湯的同時,用其他的鍋,清水燒開,關火,加入米線,攪拌均勻後,加蓋燜10~30分鍾,撈出並浸入涼水中。
提示:不同的米線泡開的時間也不同,最好在泡米線時經常看一下,如果米線泡至用筷子可以稍用力夾斷時即為適宜,太硬太軟都不好。
4.等湯煲好以後,將泡好的米線撈出瀝干水,與油菜一並加入到湯中,小火一分鍾即可出鍋了。
說到這里就完了,有一點要注意,就是在做這道家常米線時,煲湯時一定要多加水,同時高湯和雞精的量也可以適當多一些,還有辣椒油,這樣的米線,做出來才好吃。
㈤ 怎樣做面條才好吃
油潑面:食材:麵粉500克、鹽1小勺,食用油適量、配料:青菜1把、辣椒面適量、蔥花適量、豆芽適量。
做法:1、麵粉里加入鹽,鹽多了不容易拉開(加鹽的目的是為了面吃起來更加筋道)。
2、一邊加水,一邊用筷子攪拌,將麵粉攪拌成絮狀,揉成面團,做拉條子的面不能太硬,不然拉不開,也不可太軟,否則煮出的面不精,基本要比平時做餃子的面團硬一點兒,揉成光滑面團,蓋保鮮膜醒面1小時,中間多揉幾次更勁道。
4、醒面的時候准備配菜,青菜洗凈,豆芽洗凈,辣椒面,蔥花備好。
5、取出面團揉上勁,這樣面就和好了,然後在案板上擀成1公分左右厚面餅,用刀切成窄的長條。
6、取一個搓成長條,每一根長條,均勻的抹油,取一個大一點兒的盤子或者盆子,底部倒一些食用油,搓成的長條一圈一圈盤在盤子里。
7、盤好的面條蓋上蓋子,繼續餳發半個小時以上,然後依次取出其中一根,捏住面條一端,兩手腕均勻受力,將面條象纏毛線一樣,左繞一下,右繞一下,將面條拉長。
8、拉條子的同時燒上一鍋水,面拉好了水也開了,下面進去,中間點兩次涼水,然後下青菜,豆芽,大火,滾開,用筷子攪一下,再煮1—2分鍾,熟了撈出。
9、面條撈入碗中加上辣椒面,蔥花,燒熱油潑在辣椒面上,呲啦一聲,聞見一股香味,吃的時候加鹽再倒上一些醬油和醋。攪拌一下就可以吃了,很香很勁道哦。
㈥ 毛線可以捆粽子吃嗎
不---可---以。
1、首先這種問題不應該來網路知道問,要去問醫生或者具有認證資格營養師。
2、現在很多器具都分食品級和非食品級,其目的就是將器具材料對人體的為害降到最低,比如食品級塑料和304不銹鋼,雖然現在304鋼炒的過分,但是食品級材料的使用是將許多不確定的有害因素也避免的。
3、不要講以前或者幾十年前怎樣怎樣 ,對於食品安全的重視是時代和科技進步的體現,以前的可用材料沒有這么多,或者過常年經驗積累證明材料無毒的。而且以前信息傳播速度慢,即使出現中毒,普通人知道的也少。
4、、——————1)毛線絕對不是食品級的材料,不能用於包粽子。 ——————2)目前大多毛線都是由工業化學顏料染色,即使是天然染料也是有毒的,在煮粽子時開水會使染料溶解在水裡
3)染料多含重金屬,化學合成材料,對人體有毒,沒見毛衣的洗滌說明上都標明是「非直接接觸皮膚」產品么。 -———— 4)包粽子捆綁用的長久以來一直用的是馬蓮繩,這個是沒問題的,再或者去買食品用棉繩,就是熟食店、熏醬用的那種食品用棉繩。
5、為什麼我說這么多,是因為我小的時候有一次媽媽就是用毛線綁的粽子,大人們身體耐受力強,而且吃的不多,僅僅是拉了肚子,我那時候小,9歲左右,上吐下瀉,整個人都脫水了。從此以後,到現在20多年了,我每年端午能吃上半個粽子都是老婆逼著吃的,不然看到就討厭。 奉勸題主不要圖漂亮,也不要圖節省,為了避免潛在的風險,這不叫浪費,是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負責。
㈦ 炒拉條怎麼做好吃
炒拉條是一道地方美食,以拉條子為主要食材,配上豬肉,蒜台,小豆芽等輔料製作而成,口感勁道,色香味俱全,不愛吃麵食的朋友,也能吃兩盤,味道特別棒。
這道麵食的做法還是比較簡單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一下,學會了中午飯就不用發愁了,越吃越過癮,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這道麵食的詳細做法,下面請看我們的操作。
1.准備拉條500克左右,放入盤中備用。
2.洗凈的蒜苔一小把,切成3厘米長的段,洋蔥半個切成洋蔥絲,和蒜苔放在一起,紅椒半個切成細絲,一起放入盆中,用來配色,去皮的豬瘦肉一小塊,切成薄片,放入小盆中備用。
3.炒鍋燒熱,添入食用油滑鍋,再添入少許涼油,熱鍋涼油食材不容易粘鍋,然後倒入肉片,快速翻炒幾下。
4.炒至肉片變色,加入蚝油3克,翻炒化開,再倒入切好的配菜,快速翻炒片刻。
5.加入老抽2克調色,翻炒30秒左右,倒入拉條,開小火繼續翻炒15秒。
6.起鍋開始調味,加入雞粉2克,胡椒粉1克,孜然粉2克,辣椒面2克,加入生抽5克,快速顛鍋翻炒幾下,化開所有的調料。
7.淋入少許明油,快速翻炒20秒,就可以關火起鍋裝盤了。
8.好了,到這里,這道香辣筋道的家常炒拉條就做好了,有空了就在家試試吧。
下面是所用到的食材調料
食材:拉條,蒜苔,紅椒,五花肉,洋蔥
調料:蚝油,雞粉,胡椒粉,孜然粉,辣椒面,生抽
如果你有不同的做法和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感謝大家的觀看,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幫忙點贊和轉發,敬請關注第一名廚,我們下期再見。
642閱讀
搜索
河南炒孜然拉條的做法
蘭州炒拉條的做法步驟
第一美食阿飛炒拉條
河南夏邑炒拉條的做法
蘭州炒拉條做法大全
新疆拉條子詳細教程
㈧ 銀川美食特色
銀川是我國回回民族最為集中的聚居地之一,銀川的飲食也就以回族的飲食習慣為主,是中國清真飲食的代表,回族飲食便是在保持傳統清真飲食的基礎之上,較多地、有選擇的和中華飲食文明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回族飲食文化豐富多彩,講究調料的運用,在吸收中華飲食文明的同時,較多地保留其民族特點,現已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飲食體系。銀川的回族飲食,兼具中原傳統和穆斯林的雙重風味,是回族和中華文明融合的結果,這里有著正宗的清真食品和清真菜餚,同時還許多獨特回族風味小吃,其品種之多,味道之精美,都充分顯示出了回族人民的聰明才智。美味一:羊肉、枸杞嫩芽特點:羊肉枸杞芽是把羊肉切片後,用精鹽和花椒水入味,加上蛋清、水澱粉等用熱油滑散,再把枸杞的嫩芽用涼水去掉苦味,然後將二者加上調味料爆炒,最後撒上枸杞即可,三色相間,口味獨特。 美味二:糖醋黃河鯉魚 此菜色澤明亮,造型優美,外焦里嫩,是「塞上江南」的美味佳品。其製法是:先將黃河鯉魚去鱗,剖腹,去內臟,洗凈;然後在魚背上切成斜形刀紋,再裹黃糊,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撈起裝盤,澆以事先烹制的糖醋調汁即成。 美味三:香酥雞 銀川地方風味小吃,特點是香酥脆嫩。製法:先把煮熟的母雞去骨不去皮,將雞肉撕成長條形,拌以鹽、香油、味精,另用3個蛋清,加澱粉、白面各半,攪勻;將泡沫糊的一半倒人抹有清油的平盤中,然後投入雞肉條,用剩餘的一半泡沫糊將雞肉條包起。包好的雞肉條放進7成熱的油鍋中炸至白黃色撈出,切2刀3條,再橫切、碼盤,蘸椒鹽食用。 美味四:丁香肘子丁香肘子又稱燎毛肘子,是銀川的特色風味食品。其味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軟爛適口,味道醇厚,是銀川市同福居大酒家的一道傳統名菜。製作方法是:肘子先經燎毛、刮洗後,皮凈質潔,然後經白煮、上色、改刀、定碗、籠蒸、澆汁。每道工序的操作十分精細,加上選料講究,調料中的丁香濃郁襲人,風味獨特,深受顧客歡迎。 美味五:回族碾饌兒製法:(1)將籽粒飽滿的青稞穗摘來,裝入毛線口袋裡反復甩拌,去掉耙麥芒、皮殼。(2)放入大鍋中爆炒,炒成能吃的「青籽兒」,再放到筐籮里,揉搓篩簸,吹去灰塵及薄皮殼兒,放入石磨上推碾,磨兩遍,變成青綠色粉條狀食品,這就是寧夏回民的「碾饌兒」。(3)食用時,加鹽、醋、油、辣湯等調味品,就食酸菜,拌以蒜瓣。特點:翠綠松軟,清香好吃。有的回族群眾磨下的碾饌兒吃不完,曬干冬天吃。用開水浸泡,稍帶酸味、味道很美。而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葡萄糖和其它維生素。寧夏回民還用干「碾饌兒」醫治痢疾和消化不良等疾病。 美味六:清蒸羊羔肉 寧夏羊羔肉細嫩鮮美,沒有膻味。羊羔肉最好選用胸叉、上脊骨部位,剁成長方形條,用清涼水洗凈,擺在碗內,放上生薑、大蔥、大蒜;再放上幾粒生花椒,上籠蒸30分鍾左右;然後扣至湯盤內上桌,配以醋、蒜汁、鹽等調料佐食。 美味七:炒糊餑 炒糊餑是一道地方著名小吃,流行於吳忠、靈武、銀川等地。「糊餑」系一種用烙餅切成餅條的俗稱,又稱「糊餑子」。原料:麵粉、鹼、羊肉、豆腐、干辣椒、蔥、蒜、蒜苗、精鹽、味精、蔥姜水、花椒水、醋、醬油、植物油。製法:麵粉加鹼和成較硬的面團,稍餳後揉勻,再擀成薄餅,放入餅鍋中烙至半熟,取出後切成長條。燜炒時,炒勺里放適量植物油,先將羊肉絲煸炒至肉色變白,再依次放進豆腐條、干辣椒片等料和幾勺羊肉湯。燒開後,將切好的餅條抖散放進勺內,蓋上蓋子。燜至餅條熟透,再撒上蒜苗終一即成。特點:肉嫩餅爽,微咸稍辣。 美味八:燕面揉揉 燕面揉揉是一道民間小吃,開始時僅在固原地區行,現在寧夏各地都有製作和供應。燕面即莜麥面(固原人習慣將莜麥稱為燕麥),且成品吃時口感柔韌有筋,故名。現多用於冷盤上桌。原料:莜麥、熟韭菜、熟菠菜、蒜苗、精鹽、油潑辣椒、油潑蒜泥、醋、熟植物油。製法:莜麥用開水漿過後,再放在鍋里炒至六七成熟,然後磨成細粉。製作時,將磨好的面用開水和成燙面面團,揉勻後分成劑子,放在床子里擠壓成細條直接落在籠屜里,然後用旺火蒸熟即成。吃時,可拌人熟韭菜、熟菠菜、蒜苗絲等配料。特點:色澤白亮,條細不斷,口感柔韌,配料講究。銀川鄰近的沙湖盛產鯉、鰱、鱅、鯇、鯽魚,以及北方罕見的武昌魚等,在沙湖的餐館里,專門設有沙湖魚宴。每有嘉賓,這些餐館便以剛剛出水、重達二、三十斤的鱅魚上席,令人既飽口福、又飽眼福。
㈨ 羊拐彎的做法怎麼做好吃
羊拐彎是另一種美食,這是一個非常形象的叫法,其實它就是煮羊蹄。見過羊的人都知道,羊一般瘦而小,羊蹄就更乾巴,靠近蹄部和小腿骨,就是薄薄一層皮。羊拐彎特指蹄骨和小腿骨兩部分,這兩部分以關節連接,煮熟後以關節為折彎處,蹄骨的皮因煮熟緊縮而自然打彎,所以人稱羊拐彎。
羊拐彎的做法更簡單,就是普通的燉肉做法,小火慢燉,直到皮緊香出,關節處彎拐得像鐮刀一樣。羊拐彎肉少,但筋道有嚼勁,羊膻味突出,人們吃羊拐彎吃得其實就是這個味兒,那麼點兒乾巴瘦皮總共啃不了兩口,但羊皮的緊致和骨膠的香味讓人慾罷不能。
順便一說,羊拐彎吃剩下的小腿骨中間細兩頭大,過去人們剪羊毛搓毛線就是利用這段小腿骨當吊錘,女人們把線頭拴在小腿骨上,撥拉一轉,毛線在快速旋轉中擰成一股。人們把這塊骨頭稱為撥吊,經久耐磨,那時渾源幾乎家家都有這樣一個紡線工具
㈩ 若用毛線綁粽子,在煮粽子的時候會發生什麼
端午節吃粽子是一個傳統的習俗,但是在包粽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用毛線,否則的話會發生一些不想看到的結果。一位網友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面分享了他用毛線包粽子的趣事,本來以為用花花綠綠的毛線包出來的粽子會很好看,可是卻沒有想到當粽子被煮熟了以後,他就傻眼了。由於他使用的是紅色毛線,所以在粽子煮好了以後,他發現鍋里的水都變成了紅色的,而且在剝開了粽子以後發現粽子也被染成了紅色。
在以往我們包粽子都會使用竹筍的葉子,而綁粽子的線也同樣是竹筍的葉子,只不過是被撕成了一小條一小條的葉子。現如今也可以選擇用麻繩來捆綁這樣的麻繩,越煮越結實,而且不會產生有害物質。總的來說有很多材料都可以用來綁粽子,所以說沒有必要為了追求新穎就使用毛線來綁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