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毛線的筆怎麼做
㈠ 利用PS圖層樣式及畫筆製作針織毛線字
效果圖的重點是文字紋理及邊緣部分的製作。紋理部分作者直接使用相關的圖案素材;描邊部分需要自己設置相應的畫筆,然後用描邊路徑做出絨毛效果。後期再調整細節即可。
教程最終效果
<點小圖查看大圖>
1、新建1280*1024px大小的文檔,我們選擇漸變工具。
2、打開木板背景素材,拉入畫布中,改模式為疊加。
<點小圖查看大圖>
㈡ 如何編織筆套
你去網上找「鞭炮結」,那是中國結的一種結法,編的時候把筆芯插在中間編就可以了,我初中的時候也編過的
㈢ 毛線編織筆簡套簡單
網上有一些視頻可以搜尋一下,不過,我之前是去買毛線的阿姨那裡學的,手把手的教還能在織錯了及時改過來的。
㈣ 毛線編織圍巾教程
毛線編織圍巾教程步驟如下:
所需材料:集貿、商場或網上購買來的線、兩根粗毛線簽。
所需時間:14-20小時。
1、首先打一個活結,然後將活結套在針上,拉緊。
㈤ 怎麼做簡易的雞毛筆
1、挑選粗、大、結實、中空的雞毛 2、用尖而快的刀子在雞毛的跟部切出一個斜口,必須漏有中空的羽芯 3、用溫水將做好的雞毛筆浸泡10—20分鍾,軟化雞毛筆的端頭及中空的羽芯 4、蘸水的時候用食指及中指輕輕擠壓雞毛筆中段,讓中空的羽芯蘸飽水.
http://ke..com/view/314630.htm
㈥ 細毛線可以織什麼小東西
毛線可以織的東西有很多,除了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毛衣、圍巾、帽子等,還可以織拖鞋、抱枕、玩偶、收納筐、工藝品等,只要你能想到的物品,說不定毛線都能織出來。平時不用的毛線可以做成一些小玩意,比如我們衣服上的小毛球。
㈦ 毛線雙層網針法怎麼織
工具:(1)需要的毛線;
(2)毛線針;
織毛線雙層網的步驟是:
1、提前准備好用線,例如:斯玲家的70毛30貂,建議用量為:26支、4股,織毛衣的針也需提前准備好,例如:樺木多彩,針的細度推薦使用:2.75或3.25;
這樣就解決了毛線雙層網針法怎麼織的問題。
㈧ 求書法家王淵華的竹片筆製作方法
筆是重要的書寫工具,其涵義古今大不相同。在古代,「筆」指的是毛筆,即用獸毛禽羽等為材料製作的筆。毛筆出現很早,經過歷代技術積累,到唐宋時毛筆製作已達到很高的水平。了解毛筆的製作,也是從一個側面了解我國古代的文化。筆的製作可追溯久遠。新石器時代彩陶上的花紋,考古學家認為就是用「筆」塗染的,不過,當時的筆是什麼樣子,還缺乏實物考證。經過長期的發展,到春秋戰國時,筆在各地都有製作和應用。因為國土分割,筆的稱謂很不相同,楚國稱為「聿」,吳國叫做「不律」,燕國叫做「弗」,而秦國稱之為「筆」,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才將其統一稱做「筆」。古代筆多用竹子和動物毛製成,一般難以保存。迄今發現最早的實物,是湖南長沙左家公山楚墓中出土的一套書寫工具,其中有毛筆(附筆管)、竹片、青銅刀、小竹筒(盛墨用)。毛筆套在一支小竹管內,筆桿長18.5厘米,直徑0.4厘米,細如織毛線的竹針。據觀察,當時的筆毛採用的是上好的兔箭毛,長 2.5厘米。其毛筆的製法與現今毛筆製法不同,筆毛沒有塞入筆桿內,而是圍在筆桿的一端,用細絲線纏住,外面再髹漆,以固定筆毛。1975年,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3支秦筆,筆桿由竹子製成,筆桿下端掏空,用以藏納筆毫,便於系扎。文物專家認為,這是制筆歷史上的一大進步。自此以後,這種式樣的筆便逐漸成為我國古代毛筆的定製。歷史上,優質毛筆多出自南方,這可能與產竹子和當地環境有關。浙江的湖州和安徽的宣州,都是名筆產地。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先後在湖州任太守,他們不僅能書善畫,還經常與制筆工匠一起磋商、改進制筆工藝。宣州紫毫筆用兔毛製成,以筆鋒堅挺耐用著稱。宣筆到唐代聲譽日隆,詩人白居易曾作《紫毫詩》贊美宣筆說:「紫毫筆,尖如錐兮利如刀,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飲泉生紫毫,宣州之人采為筆,千萬毫中揀一毫……每年宣城進貢時,紫毫之價如金貴。」生動描述了宣筆製作之精,身價唐代時,毛筆的製作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特別是由於當時紙張的普遍使用,筆從剛硬的短鋒筍式筆,演變成柔軟的長鋒毛筆。這類毛筆的誕生又影響到書法之風的變革,唐宋時期書法家輩出,風格紛呈,實與毛筆的改進大有關系。可以說,毛筆的進步,推動了中國書法和繪畫的發展。毛筆形體雖小,但製作非常講究。製作需經選料、浸皮、發酵、采毛、水盆、分毫、熟毫、膠頭、裝管、剔修、刻管等數十道工序。制筆首在選料,選料要求嚴格,以狼毫為例,其標准以冬季捕獲的北方黃鼠狼尾為最佳。它具有粗細均勻,鋒嫩毛長,彈性適中的優點,是高檔狼毫筆的用料。取得的各種獸皮還要經過浸泡、發酵之後才能選取。水盆工要在水盆中「千萬毫中揀一毫」,淘選出中意的毛料,經過分類,配成毫片並泡製成熟毫。將熟好的毫片,再紮成筆頭,如筍尖式、細腰葫蘆式、玉蘭蕊式等,裝置筆管後,還需再進行剔修,剔除掉有礙於書寫的雜毫,從而使每支毛筆達到行家們稱之為「四德」的標准。所謂「四德」見明朝屠隆《考 餘事》記載:「制筆之法,以尖、齊、圓、健為四德。」尖,鋒穎尖利而不開叉,有尖不禿;齊,鋒毛齊整,頂鋒飽滿渾厚;圓,豐碩圓潤,運轉如意,得心應手;健,健勁耐用,固而不敗,富有彈性。「四德」缺一不能,「四德」俱備,才能成為一支好筆。筆桿的質料、輕重、粗細、長短,對於筆的使用影響極大,也是用以裝飾的主要部位。制桿要經過選材、刻字、漆畫、鑲嵌、加箍、掛繩等多道工序。歷史上制筆工匠選來制桿的材料很多,有玉、石、竹、木、牙、骨、瓷、金、銀、琺琅等。而挺直輕便的竹桿,一直是筆桿的主流。毛筆在我國古代文化傳播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直到20世紀初,西方的原珠筆和鋼筆傳人中國,由於這些筆書寫攜帶方便,在一般使用中便逐漸取代了毛筆的地位。然而,毛筆並沒有就此消失,在書法、國畫、正式的題詞中,仍舊大有用武之地。
㈨ 織的筆順
織的筆順:撇折、撇折、提、豎、橫折、橫、撇、點。
相關組詞:
織布:織造棉布。
遊人如織:形容遊人多得像織布的線一樣,密密麻麻。
織補:(動)仿照織布的方式把衣服上破的地方補好。
織品:紡織用品的簡稱。
㈩ 毛線怎麼織
學習織毛線就要從頭開始學起,備好毛線和織毛線的棒針後,就來學習起毛線的頭,起毛線的頭很簡單,就用手纏著一個活套後套在棒針上,開始織的時候先用兩根棒針來織,起邊的針數夠後在用四根棒針來織。
工具/原料
毛線和棒針
方法/步驟
1/6 分步閱讀
學習織毛線就要准備毛線和棒針。開始要將毛線起頭,將毛線套個活扣後套在一根棒針上。
2/6
用毛線起頭有單頭,就是用手套上毛線後打卷套住一根棒針上,有起雙頭的,就是用織的方法來起頭。
3/6
起雙頭的毛線,就要用兩根棒針,將毛線打個活扣後套在一根棒針上,在用另一根棒針來織
4/6
織好的一針在套在一根棒針上,用正和反針來織,這樣織的針數多了
5/6
在學習起頭織毛線的時候,要注意用雙手,右手帶線和左手配合來織。
6/6
在學習帶線的時候,不要太緊了,要用小指來控制線,這樣才能用棒針來織毛線,毛線頭起好了就可以織了。
注意事項
學習織毛線就是為了織毛衣或毛褲做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