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活動毛線可以變什麼武器
❶ 孫悟空是如何用紅毛變成武器
孫悟空有三根救命毫毛,當孫悟空輕輕一吹,就會變成武器。
在小說《西遊記》中,當孫悟空遇到麻煩時,經常會利用身上的毫毛變化成葫蘆、麻雀、小妖或者猴子、老鷹,以幫助他脫離困境。是觀音菩薩額外贈送的,並且在取經路上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觀音菩薩送給孫悟空的這三根毫毛被稱為三根救命毫毛。換句話說,這三根毫毛是在緊急情況下救孫悟空命用的,不會被輕易使用。根據原著描寫,這三根毫毛本質上並不是猴毛,而是觀音菩薩楊柳枝上的三片葉子變化而成。
❷ 請選擇大班年齡階段,設計一則以立體幾何為內容的正式數學教育活動教案
一、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活動中,發現孩子對電線桿、飲料罐等類似圓柱體的東西頗感興趣,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但是幼兒對圓柱體的認識是模糊的,常常把它稱做棒。因此,在大班幼兒已經認識了各種平面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我進行了認識圓柱體的教學活動。
二、活動目標
1、 通過操作、比較認識圓柱體的特徵(像柱子一樣,圓圓的,直直的,上下圓面一樣大)。
2、 提供多種操作材料,讓幼兒進行實際操作,並用語言表達操作結果,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和判斷能力,加深幼兒對圓柱體的認識。
3、 培養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
三、活動准備
易拉罐 一次性杯子 毛線 綵帶 橡皮泥 鉛筆 白紙等
四、過程活動
(一)、組織教學
1、 教師:(出示罐子和杯子)看看它們長的一樣嗎?我要把它們放在地上滾一滾,用手輕輕一推,它們滾動的軌跡怎樣的?
2、 幼兒嘗試,發現軌跡。
在你們的椅子下面也放著兩樣和張老師手上形狀相似的物品。請你們拿出來也和老師一樣,放在地上滾一滾,看看你們滾動的軌跡是怎樣的?
3、小結:一個直著往前滾,一個繞著圓圈滾。(並在黑板上畫出兩種軌跡的方向)
(二)、引出概念「圓柱體」,在操作中感知圓柱體的具體特徵。
1、 請幼兒找出兩個物體的不同之處:請你們把直著滾的放在左邊的桌子上,把繞著圓圈滾的放在右邊的桌子上。再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為什麼這邊的東西都是直著往前滾的?而另一邊卻都是繞著圓圈滾的?它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2、 幼兒結論:杯子的一個圓面大一個圓面小,而罐子的兩個圓面是一樣大的
3、 通過測量,引出圓柱體的具體特徵:你們憑什麼說罐子的上下兩個圓面是一樣大的?今天剛好帶來了繩子,我來測量一下。(教師測量)你們真棒,說的一點兒都沒有錯。杯子的圓面一大一小,而罐子的圓面是一樣大的。要不我再到小朋友直著往前滾的地方隨機抽取一個來檢測,看看結果還是不是一樣的。(教師邊演示邊和幼兒一起說)
4、 數學裡面,這種象柱子一樣,圓圓的、直直的,上面圓面和下面圓面一樣大的形狀就叫做圓柱體
5、 判斷圓柱體與非圓柱體。
1)出示小鼓:這是圓柱體嗎?為什麼?
2)出示圓面一樣大而中間凹進去的實物:這是圓柱體嗎?為什麼?
6、 提供材料讓幼兒在眾多的物體中,尋找圓柱體:
1) 老師的桌上有很多的材料,我提供了毛線、綵帶、橡皮泥、紙和筆。請你利用自己的方法進行測量並將是圓柱體的物品找出來放在籮筐中。
2) 教師每組抽樣檢驗,小結:這是誰測量出來的?你是用什麼材料測量的?測量的結果是什麼?所以,它是圓柱體。
(三)、自製手拉車,並在游戲中結束活動
教師:圓柱體還可以變成好玩的手拉車呢,看!我用繩子一穿。手拉車就完成了。繩子一拉它就跟著我們走了。哦,出發嘍!
五、反思
數學,是一門邏輯學很強的學科,但它又無時無刻的在我們的身邊發生:一片樹葉、五個好朋友、馬路邊的廣告牌是方形的、小朋友的鉛筆很多都是圓柱體的……既然它如此貼近我們,我們為何就不能讓孩子主動去發現、去探索其中能自己解答的奧秘呢?因此,我設計了《認識圓柱體》這活動。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圓柱體,但對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兒的意識是模糊的,並且很難聯繫到社會中去。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杯子和罐子之間的比較,讓孩子在自由擴展的玩當中尋找其中的特殊性,從而來認識圓柱體的具體特徵。因此,孩子會比較感興趣。我們班孩子由於多種客觀原因,因此,差異性比較大。能力較強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好,回答問題完整,並且善於觀察。而能力較弱的孩子卻相差比較大。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到這種情況。在活動中我採用了強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強的孩子帶著相對較差的孩子一起活動,引導他們去相互學習。我的這個活動也是培養幼兒的觀察力,使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判斷圓柱體的外形特徵,並學會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圓柱體。最後,孩子們在愉快地「手拉車」游戲中結束活動。新《綱要》提出:創設寬松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索活動,感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悅。經過各位專家的指點和不斷的試教修改反思。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已經幸福的感受到了。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教師帶班時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很難有跳出來思考的時間。觀摩卻給了我們更客觀、更冷靜地了解我們的工作環境,甚至了解自己的機會。今天作為一名學習者的我,覺得自己擁有這樣的機會而感到慶幸。慶幸的是有那麼多的名師和同盟姐妹給我指點彌經,望各位多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❸ 大班拼讀 ba bo bi bu教案
本周主題:露一手 一、周工作重點 1、生活衛生習慣 (1)學習正確的坐姿及看書的姿勢。 (2)教育幼兒多飲水,養成良好的進餐、睡眠習慣。 (3)培養幼兒有秩序的安靜就寢。 2、環境創設 (1)根據主題增添主題內容。 (2)在自然角飼養金魚、烏龜等小動物,培養幼兒的愛心。 3、家長工作 (1)配合老師讓幼兒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請家長填寫「9月份主題活動幼兒評價表」。 (3)家長配合班級工作,豐富活動區的材料。 二、周工作目標 (1)體驗、回憶各種快樂活動,能積極參與,大膽的講述。 (2)召開幼兒秋季運動會。 認讀單韻母u及四聲 教學目標 1、知道學習漢語拼音能幫助識字和閱讀,學習普通話要學好漢語拼音。a 、o 、e、i。 2、出示a 、o 、e、i四音效卡片打亂順序讓幼兒認讀。 二、基本部分 學單韻母及其四聲1、出示「一隻烏鴉在樹上做窩。」烏鴉的「烏」就是u示範發音,讓學生聽音,看口形。發u音,嘴唇攏圓,只留一個小孔,舌頭向後縮,舌根抬起,發音口形不變。順口溜:嘴巴突出u u u(領讀,集體讀,指名學生讀。)3、記字形:圖上哪個地方像u字?(這只鳥窩像u形。)還像什麼?(像只茶杯u u u) 4、u的四聲。出示:ū ú ǔ ùū 第一頂帽子平平的,誰會念?ūū ū 火車嗚嗚叫。 ú 第二頂帽子上山坡,誰會念?ú ú ú 沒有就是「無」。 ǔ 第三頂帽子轉個彎,誰會念?ǔ ǔ ǔ 一二三四五。 ù 第四頂帽子下山坡,誰會念?ù ù ù 我們愛公物。、打亂順序讀的四聲。指導看書,讀書。 1、指導看書。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在書上什麼地方?翻開課本,找到2、邊看圖邊讀課文。集體反復練讀2-3遍a 、o 、e、i、u。 2、看教師的口形發音,說說你是怎麼知道是發這個音的。 3、引讀順口溜。 4、抽讀a 、o 、e、i帶調的卡片。 二、基本部分 書寫單韻母u及四聲。 1、讓小朋友觀察單韻母u在四線格中的位置。 2、老師范寫,並講解書寫要領: u一筆寫成,住在二樓提醒注意寫字時坐與執筆姿勢。 知道學習漢語拼音能幫助識字和閱讀,學習普通話要學好漢語拼音。1、卡通數字數的大卡片以及相應圖片。魔術口袋,各色數量的塑料小膠棒、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各色數字小卡片幼兒人手一套。自製數字箱個。感知並認識數字認識數字①學習二等分。 教師出示教具「分數圓片」,從中頂出綠色和紅色的圓片,把紅色圓片拼成完整的圓形與綠色圓片疊在一起進行比較。兩個圓片一樣大。再將紅色的圓片沿控制線分開,比較分成的兩份的大小。 小結:一個圓片可以分成同樣大的兩個部分,就是圖形二等分。 ②了解整體大於部分。 請幼兒將二等分之後的每一份紅色圓片和綠色圓片進行比較、區別大小,告訴幼兒沒有分的綠色圓片是整體,等分後的每一份紅色圓片是部分。 小結:整體比等分後的每一份大,反過來,等分後的每一份比整體小,也就是整體大於部分,部分小於整體。 3、分組活動。 第一組:切西瓜、蛋糕、西紅柿,進一步感知物體的二等分現象。 第二組:把毛線、吸管、塑料繩等剪成一樣長的2段,感受長度的二等分。 第三組:二等分長方形、正方形、菱形、等邊三角形,探索不同形狀的二等分。 第四組:請幼兒打開《操作冊》第11頁,做「分蛋糕」的活動,嘗試將小櫻子和小柚子的蛋糕二等分。 第五組:擺一擺。操作學具「分數圓片」,把「分數圓片」和對應的數字卡片擺在一起。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語言:神奇的小火車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中事物的神奇變化。 2能主動關注周圍事物的變化過程。 1圖片。 2區角中設置若乾果樹生長、動物生長的圖片。 3幼兒收集有關動植物變化過程的資料。發現小火車的神奇。 出示背景圖「小火車」,猜猜這是一列怎樣的火車。 教師將角色「小桃核」插入火車,變出一隻「桃子」。 原來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車,它會變魔術。還有許多乘客想上火車,他們上車前和下車後相比會有哪些變化呢?讓我們來聽聽故事「神奇的小火車」。 二基本部分看看小火車會變什麼。 完整欣賞故事一遍。誰是小火車的第一位乘客?它有什麼變化?為什麼小桃核下車後會變成大桃子呢?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嗎? 接著誰又上車了?它發生了什麼變化?下車的雞蛋為什麼會變成毛茸茸、濕漉漉的小雞呢? 小青蟲們上了車,它們又變成了什麼? 重點幫助幼兒理解青蟲變成蝴蝶的過程 小男孩上了車,走下一位大鬍子叔叔,他是誰呢? 原來大鬍子叔叔是小男孩變的,他喜歡這樣變嗎?那可怎麼辦呢? 這真是一輛神奇的小火車,它能讓許多「乘客」上車後發生變化。 在我們周圍許多東西都在變,有的變化很快、很明顯,而有的東西是漸漸地變化的。 讓他們坐上小火車。 鳴……鳴!藍色的神奇小火車又開動起來了。你想讓誰坐上小火車?小火車會把它變成什麼呢? 鼓勵幼兒講講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漸變過程,如:月亮圓缺,花兒開放、種子發芽等。 鼓勵幼兒今後在生活中仔細尋找事物的變化,獲得更多的表現。1、有感情地、富有童趣地,用輕松有彈性的聲音演唱《讀書郎》,表現讀書郎活潑天真的形象。 2、培養自身勤奮學習的精神,明確學習目的。 多媒體課件,黑板,打擊樂器等。 掌握本課較密集的節奏正確唱好下滑音、倚音和襯詞。培養自身勤奮學習的精神,明確學習目的。 、導入。 1、師:同學們,每天清晨,我們背著書包,迎著朝陽,來到美麗的校園里上學,學知識,同學們,你們讀書是為了什麼? 2、師:今天我們少年兒童幸福地生活在祖國的懷抱里,但是在舊社會,孩子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樣了。 3、師:他們穿的破爛,經常吃不飽,他們用短小的鉛筆寫字,買不起紙,甚至在地上書寫。 4、師:他們讀書是為了什麼呢? 5、師:舊社會的孩子讀書是為了什麼? 、學唱歌曲。 1、師:他們真有志氣,今天,我們就來唱唱讀書郎。 2、生學唱"小嘛小兒郎","進學堂"。 3、師范唱第一段歌詞,生隨琴唱第一段歌詞4、學生跟琴唱第二段歌詞。 、師:是的,雖然小兒郎的生活很苦,但是他仍然熱愛讀書,他仍樂觀開朗,仍然對未來,對自己滿懷理想!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情緒、什麼聲音演唱這首歌? 6、師:讓我們完整地唱這首歌曲,唱出小兒郎的活潑向上的精神。 生完整地跟琴唱歌曲《讀書郎》。 跟著音樂伴奏唱《讀書郎》。 五、展示與拓展。 1師:我們學了歌曲《讀書郎》,下面請大家尋找夥伴結成小組,根據自己的感受自練自演自唱《讀書郎》。 2學生按小組展示:a小組邊唱邊動作表演,b小組邊唱邊用打擊樂器伴奏。3師:現在我們這些讀書郎可真幸福哦,我們讀書郎的歌聲也更歡了! 引導幼兒用畫表現自己在節日中看到的、接觸到的或感受最深的事和物 2、引導幼兒合理地布置畫面,初步學習處理遠近的關系和畫法 ? 3、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表現能力教師範例、幼兒繪畫用品重難點:合理布置畫面,處理好遠近的關系1、小朋友,這幾天國慶節過得真快樂,今天老師請小朋友把快樂的國慶節中經歷的事情畫在紙上,讓大家知道你是怎麼過節的2、和好朋友講講你在節日里做了些什麼事(參加什麼活動?看到了什麼?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幼兒作畫 1、把自己的事畫出來,畫得時候要注意畫面內容的安排,近處的東西畫大點,畫在下面;遠處的東西畫小點,畫在紙的上邊2、教師示範,幼兒觀察 3、幼兒安靜作畫,教師指導 4、教師提醒幼兒注意處理遠近關系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相互欣賞:請幼兒自我評價或相互評價。 1、能夠發現站在低處與站在高處看到的不同景象。2、親身體驗用比較的方式觀察事物的有趣。1、人手一份紙和筆。2、事先選擇適合觀察比較的場地。如:操場上(地面低處)和二樓露天走廊(高處),兩處地方必須能夠看到同一個地方的景物。??3.、先有一定觀察的基礎,學會針對一定的目標進行觀察。能針對一樣物體進行觀察,體驗站在高處和低處的不同感受。?活動過程一、在教室里提出觀察要求二、走到操場看一看。1、你看到了什麼?2、???引導每個幼兒在操場上選擇一樣物體作為觀察對象,如:大樹、小花、籃球桿、地面上的一個小圓點、積木、樓房等。3.?、仔細觀察自己選定的這個物體,看一看它的大小、高矮長短、粗細等?三、爬到高處看一看。1、讓幼兒來到二樓露天走廊上觀察看到的景物等。2、你看到了什麼?感覺有什麼不同?(比在下面時看到的東西更多了,看得更遠了)3、繼續認准剛才在操場上觀察的物體進行觀察比較,有什麼不同?4、??剛才站在地上看的時候,那棵樹顯得很高,現在看上去就像在我們腳下,是這棵樹變矮了嗎?地面上的一個小圓點,在二樓上看還清楚嗎?積木還是那麼大嗎?對面樓房還是那麼高嗎?5、仔細想一想為什麼會有不一樣的感覺?6、讓幼兒畫站在高處時與站在低處時所看到的同一個物體的不同情況。(一張A4紙對折一邊畫站在高處時所看到的物體,一邊畫站在低處時看到的物體)7、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四、比一比、說一說。1、你喜歡站在高處看,還是喜歡站在低處看?2、讓幼兒分組,分別闡述自己站在高處和低處看到的不同景物。?? 1、?? 2、讓幼兒知道十月一日是國慶節,初步了解國慶節來歷?? 3、引導幼兒感受國慶節的氣氛、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感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表達對祖國的了解和感情。 在教室內與幼兒一同布置慶國慶的喜慶場面。讓幼兒知道十月一日是國慶節感受國慶節的氣氛、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感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表達對祖國的了解和感情。 以談話的形式請幼兒們談談這段時間電視上播放的節目內容,依次導入主題活動。 2、幼兒通過探索操作,發現光照在玩具上出現影子的變化,發展觀察能力,產生對實驗的興趣。 二、語言區DD開心一刻 活動准備:提供與主題相關的掛圖、幼兒閱讀材料 指導要點 1、看圖編、講故事,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2、利用同一幅畫面編出有變化的不同的故事結尾
❹ 大班語言珍愛自己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及反思:我長大了
【活動背景】
我班幼兒雖是園里大哥哥大姐姐,但自我中心還是很強,只懂得被愛而不懂關愛別人,這不利於幼兒良好個性心理的形成。根據幼兒好玩、好游戲的心理特點以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我組織設計了這節語言活動課。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自己長大了,是幼兒園里的大哥哥大姐姐,要增強責任感。
2、關心幼兒園內其他弟弟妹妹的安全,製作交通、安全標記。
3、帶領弟弟妹妹學習交通、安全標記。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並學會製作交通標志
教學難點:學會關心、幫助別人
【活動准備】
1、各種交通、安全標示圖片。
2、做標示的各種廢舊材料:一次性紙盤子、毛線、掛歷紙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我長大了
1、引導幼兒園知道自己長大了,明年就要上小學了,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願望。
2、引導幼兒知道自己已經是幼兒園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了,要為小弟弟小妹妹們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引導幼兒知道關心小弟弟小妹妹的安全,為他們做一些安全標志。
二、製作交通標志
1、認識一些簡單的交通安全標記,如:禁止通行、禁止觸摸、上下樓梯靠右行、安全出口、地面滑請小心、電、火等標志。
2、在幼兒園內什麼地方不安全:如上下樓梯、地面上有水時、電門、廚房,外面什麼地方不安全?
3、做哪些安全標記?用什麼材料做?
4、分組做標記,標記的後面寫上相應漢字(教師幫助寫)。
5、一起整理做好的標記,共同欣賞和評價。教師帶領幼兒在園內貼安全標記。
三、延伸教育
平時在幼兒園里看到小弟弟小妹妹時,告訴他們如何識別這些標記,哪裡存在著危險?應該如何避免?家裡不安全的地方有哪裡?你還可以製作什麼樣的標志?
【教學反思】
通過讓幼兒認識、製作安全標志,讓幼兒感受到通過自己小小的付出,能給別人帶來安全、溫馨的環境,增強了責任感。在製作標志的過程中通過共同欣賞和評價,進一步理解了安全標志的含義,在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也享受到了相互合作的樂趣。
不足之處:在活動結尾應增加與小弟弟小妹妹互動環節,通過「身教」來加深對安全標志的認識,同時感受到關愛他人的快樂。
❺ 大班有趣的線條數學教案
有趣的線條教案
一、活動背景:
幼兒時期是想像發展的黃金時期,幼兒喜歡想像,善於想像,抓住最佳時期充分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將使幼兒終身受益,對培養創造性人才很有意義。為此,我結合我園的研究課題「創設適合農村幼兒的學習環境」,充分挖掘和利用環境中的教育因素,利用幼兒熟悉的事物——毛線來作教材、教具,利用毛線形象各異、變化多端的造型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想像,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效率,設計了這則語言活動「有趣的線條」。
二、活動實錄:
活動目標:
1、 對線條圖展開想像,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想像能力。
2、 要求幼兒完整、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繼續學習創編故事。
活動准備:
1、線條圖兩張(如圖),各種顏色的毛線繩人手一份。
2、視屏轉換儀一台。
活動過程:
一、看線條圖談話。
1、出示粘在紙上的線條圖,激發幼兒想像。
師:昨天,老師在織絨線時,發現絨線可以甩成許多圖案。你們看,圖上的線條多有趣呀,好象是這樣,又象是那樣。小朋友,你覺得它像什麼呢?」(請個別幼兒進行表達。)
幼:像筆架、像心電圖、像英文字母……
師:(作出肯定)真有點像!小朋友真會動腦筋。
2、轉動線條圖,變換線條的方位,激發幼兒新的想像。
師:(轉動手裡的圖案,使幼兒從不同角度觀察、想像)橫著看線條像什麼?豎著看線條像什麼?倒過來看線條像什麼?」
幼:橫看線條像山峰、波浪……豎看線條像小路、蛇……
師:真的很像。如果你能用上形容詞來說「像什麼樣的山峰、像什麼樣的波浪……就更好了!
幼:橫看線條像起伏的山峰、涌動的波浪……豎看線條像彎曲的小路、行進的蛇、上升的煙、側面的人臉……倒看線條像駱駝的背、奶牛的乳頭……
師:說得真好!
(評析:我們用筆畫一條彎曲的線,大人看了會說「這是一條曲線」,而小孩子看了會說「這是一條蛇」,這就是孩子的想像力在閃光。教師通過出示線條圖、轉動線條圖,與幼兒一起討論「象什麼」,一方面激發了幼兒對玩線條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幼兒的想像,為以下活動的開展作鋪墊。)
二、引導幼兒操縱絨線形成線條圖,進行想像的發散。
師:教師操縱繩子形成一個線條圖。甩動繩子後松開手,讓繩子自然落地形成線條圖。
引導幼兒採用多種甩繩的方法,如抓住繩子的一頭甩動,或抓住繩子的中間甩動,或將繩子向上拋,或轉圈甩動繩子等,形成差異較大的線條圖,以促使想像的發散。
師:(讓幼兒展開想像)小朋友們看,線條圖現在又像什麼呀?
幼:橫看像一棵茂盛的樹、像漂亮的蘑菇房、像一頂廚師帽……倒過來看像老爺爺的鼻子和鬍子……豎著看像一隻肥肥的耳朵……
三、分散玩線條游戲。
1、全體幼兒參與,每人拿一根毛線繩操縱,形成線條圖,要求邊玩邊想像。
師:我們每人拿一根絨線,用不同的方法甩動,讓毛線繩落在桌子上,然後左看看,右看看,想一想它像什麼。
❻ 毛線可以干什麼有創意的事情
可以把把一切你喜歡的東西做成毛線版呀!
比如我很喜歡《夏目友人帳》里的這只旅兔:
於是就用毛線做了一隻:
覺得要把想像的東西變實物或把2D變3D,用毛線真的是很便捷又有趣的方式呢。
❼ 《毛線可以變什麼》這個活動是怎樣體現幼兒語言教育實施原則的
毛線可以變什麼?這個活動怎樣體現幼兒園教育實施原則?這個題從毛線的多重性和變化性體現了教育幼兒在認知語言上的變化。
❽ 暴力語言會變成武器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信陽與媒體開始的時候。
❾ 教案 黑色魔術棒 大班語言課
【活動目標】1、理解故事內容,對貝貝新衣裳的製作過程有一定的了解。2、感受付出才有收獲,體驗勞動的艱辛和所得來之不易,懂得感恩。【活動准備】ppt課件。【活動過程】一、導入話題。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穿了一雙新鞋子你們猜猜是誰給我買的了?為什麼?師:今天呀我們這里也來了一位小朋友快過年了他想要一件新衣裳,你們幫他想想他是怎麼能獲得一件新衣裳了?師:那我們就一起來聽聽看貝貝是怎麼獲得他的新衣裳的好嗎?二、出示圖片完整講述故事。師:出示第一張幻燈片講述故事內容從前有一個叫貝貝的小男孩,他有一隻小羊羔,每天他小心謹慎的養著他。師:出示幻燈片講述故事內容至布織好了。師:布織好了貝貝接著會請誰幫忙了?師:講述故事至結尾。三、教師提問:師:貝貝的新衣裳有了嗎?貝貝的新衣裳是怎麼來的?師:誰忙貝貝梳理了羊毛?奶奶怎麼說?師:外婆又是怎麼說的?貝貝又是怎麼做的?師:媽媽怎麼說?裁縫師傅又是怎麼說的?師:除了要感謝小羊還應該感謝誰了?為什麼?師:幫助幼兒梳理製作衣服的步驟。師:你們喜歡貝貝嗎?為什麼?總結:貝貝通過自己的勞動換來了別人的幫助,使自己擁有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我們應該向貝貝學習。四、體驗勞動的快樂。師:請幼兒給小羊工廠編織羊墊,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新年禮物。師:派送新年禮物。
附故事:貝貝的新衣裳從前,有一個叫貝貝的孩子有了一隻羊羔,他小心謹慎地養著它。小羊長高了,貝貝長高了。小羊的羊毛越來越長了,但貝貝的外套越來越短了。要過年了,貝貝想要一件新衣裳。一天,貝貝拿了一把剪刀,把小羊身上的羊毛剪下來,接著他爸羊毛拿到他奶奶那兒,說:「奶奶,請為我梳理好這些羊毛!」「好的,我的乖乖。」他的奶奶說,「但你要為我拔干凈蘿卜地里的雜草。」於是貝貝為奶奶拔干凈蘿卜地里的雜草,奶奶也為他梳理好了羊毛。接著,貝貝到外婆那兒,說:「親愛的外婆,請把我的這些羊毛紡成線。」「我很樂意,我的乖乖.。」他的外婆說,「但在我紡線的時候,你要照管好我的奶牛。」於是貝貝去照看奶牛,外婆為他紡線。接著,貝貝到一個當油漆匠的鄰居那兒,請求為他的毛線染上顏色。「你真是惡傻孩子。」油漆匠笑了,「我的油漆怎麼能為你的毛線染色呢?你劃船到商店去,買一包染料,自己就可以把毛線染上顏色了,請為我捎一瓶松節油來吧!」於是貝貝劃船到商店去,先為油漆匠買了一瓶松節油,又為自己買了一大包藍色的染料。他把毛線全染成了顏色。接著,他到母親那兒去,說:「好媽媽,請把這些毛線為我織成布。」「我很樂意,」他母親說,「但你要為我照看好你的小妹妹。」於是貝貝很負責的小心照看小妹妹,他母親就把毛線織成布。接著,貝貝到裁縫師傅那兒去,說:「裁縫師傅,請用這塊布為我做一件衣裳。」「我很樂意為你做衣服,不過你得為我把木頭劈成柴,堆好,還要喂好豬。」於是,貝貝劈好柴,又餵了豬。一連做了三天,裁縫師傅把貝貝的衣裳做好了。新年到了,貝貝穿上了他的新衣裳,到他的小羊面前說:「非常感謝你,我的小羊!」「咩——咩——」小羊的叫聲,甜得像笑聲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