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服为什么不用牛仔面料
㈠ 军装风格服饰问题
党卫军是纳粹德国的特务和军事组织,它以残酷的手段迫害和屠杀犹太人、战俘、进步人士和和平居民,并直接参加了法西斯的侵略战争,对人类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因此1946年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判其为犯罪组织。自然服饰就会被打压
新一代军服被称为99式军服,它是总后勤部于1993年开始立项研制的。1999年9月,中央军委研究确定了新一代军服中的夏季常服方案,99式由此获名驻港部队1997年穿着的军服,外界称其为97式,为新一代军服的试穿方案,是1995年经中央军委批准为驻港部队特制的。考虑到香港地区气候温暖,驻港部队的试穿军服主要为春秋和夏季服装,只涉及整个新一代军服方案中的一部分。在驻港部队试穿后,总后军需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又对其款式、用料和色彩做了一些调整和改进。
99式军服分为礼服、常服、作训服、工作服4个系列。
其中礼服分为夏季礼服和冬季礼服;
常服分为夏季常服、春秋常服和冬季常服;
新式迷彩作训服,采用了含有高新技术的新面料,在保待了防近红外侦视功能的基础上,增添了良好的阻燃功能;
工作服分为普通工作和特种工作服两类。前者穿着范围涉及医务人员、科研人员、装甲兵、机械修理工等岗位人员,后者是为空军飞行员、地勤人员,海军舰艇出海人员等特制的工作服,具有防微波、防静电、防辐射、防油污等特殊功能。
考虑到军兵种区分、男女军人区分及内衣、鞋帽、服饰等细部差异,整个99式军服包括数百个品种,是一个浩繁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其中一些具体品种目前仍在多套方案中斟酌,尚未最后定型。
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军费预算不可能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中央军委和总部决定,新一代军服采取逐步换装的办法下发全军。这次制作下发全军夏季常服,即没有申请专项经费。
在面世之前,99式军服中的大部分我们仍无法见到“庐山真貌”。经记者请求,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的同志为我们介绍了一点细节:
99式新军服采用的基本面料叫做“特种变形化纤仿毛系列织物”,是总后军需科研人员数年攻关取得的最新高科技产品,成果荣获1998年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由于新军服面料以化纤为主,研究人员对冬季服装的配套问题做了特别研究,只要穿着者身上有一层内衣为纯棉品质,在遇火时即不会被化纤熔化物烧伤。
几十年一贯制的“黄胶鞋”将有较大改观,采用橡胶发泡工艺的新作训鞋鞋底变软变厚,采用中底结构使其抗菌防臭,鞋帮阻燃、防水、透气,穿着舒适程度有点像老牌“回力球鞋”。此外,士兵将配发特种革制皮鞋。
作战军靴漂亮、轻巧,鞋底极坚,试验者着靴从2米高处跳下将缀满铁钉的钉板踏平,毫发无损。
漂亮多样的服饰将把军服点缀得更加美观。军服右脑缀有姓名牌、军种胸标,左脑可佩戴年度、级别资历章和功勋章,还增加了绶带、臂章等服饰标志。据说有专家建议,为了让军中的荣誉部队有表达荣誉感和自豪感的机会,除特殊情况外,可以考虑总部只规定臂章的外形和主色,具体内容图案由各部队自行设计。
夏季常服:
今夏军中最亮丽的风景
“五一”后全军官兵将穿着首批下发的99式军服——夏季常服。
许多官兵在穿着87式夏常服时感到,这身军服在春秋季穿挺合适,一到炎夏穿起来太热,有点“名不符实”。而87式短袖衬衣和扎领带穿的长袖衬衣,倒是夏季最常穿的“常服”。
这个概念在新一代军服中就不会产生疑问了:新颁的99式短袖、长袖衬衣,被准确定名为夏季常服。它包括军官夹克式短袖衬衣、士兵束腰式短袖衬衣、官兵通用的长袖衬衣及与其配穿的薄料军裤;颜色按军种区分,陆军为浅棕绿,海军为漂白色,空军为浅蔚蓝。
贝雷帽,是我军在大檐帽之外新设计的便捷军帽,此次也一并下发佩戴。它是用上等细羊毛针织而成,散热性能好;上缀麦织刺绣军种帽徽,与质地非常协调。以往戴大檐帽舟车出行多有不便,戴贝雷帽就会方便多了。颜色区分,陆军为棕绿,海军为藏青,空军为蔚蓝,与各军种军服主体颜色一致。
99式军服是在总结了87式军服的优长和不足的基础上设计研制的。过去人们反映87式短袖炎夏穿着闷热不爽、不够挺括,长袖衬衣单薄易皱,作为外观制服不够在重。有的部队用一些非制式的材料自制短袖衬衣,材料颜色不统一,造成夏季着装混乱。这些问题,在新式夏季常服中就不会再出现了。
概括起来,新式夏季常服有如下优点:
更舒适了——
短袖衬衣面料采用两种颜色的粗涤丝稀疏编织,纤维空隙大,涤丝沾了汗水不膨胀,保证了面料的透气性,使汗气容易排出;又因为两种颜色间隔构成做形图案,使面料看起来不那么疏松。
长袖衬衣的面料,是以粗涤丝为经纬,涤丝外裹以纯棉纤维,加工时利用两种纤维收缩率的差异,使棉纤维把涤丝紧紧裹在里头,摸上去手感如棉似麻,贴身穿舒适感和纯棉衬衣差不多。
新式军服中采用了涤纶防静电技术,达到了防静电工作服的标准,脱衣时麻人、起火花、嘎嘎响的现象再也不会有了。
夏季常服设计上均采用了“开关领”,严肃场合配扎领带穿着比较庄重,一般场合穿着可以解开第一个纽扣“解放脖子”。
更合身了——
在号型设计上,新军服吸取了87式的成功之处,仍设5号5型:号码保持不变,型码取消了87式瘦小的1型,原87式2型为99式1型,其余依次类推。针对女军人因年龄变化胸围、臀围差异大的特点,又特别在号、型标准之外将女军官夹克式短袖区分为A、B两体,B体为偏胖体。
今年3月,为总结型号适体规律,检验穿着效果,总后在南京军区驻闽某部进行了99式夏季常服试穿,目的是保证每一位军人都有一套合身的新式军服。
更美观了——
87式军服穿久了会褪色,因为以前是在面料织成后才染色,色牢度低。制作99式军服时,采用了原液染色的新工艺,即直接在液态的涤纶原料里加入染料,抽丝后纤维本身就带了颜色,织出面料色彩真实,不易褪色。
新服装面料均采用性能优良的新涤丝,保证服装挺括不起皱。记者把衬衣面料在手里握成一团,松手后面料反弹迅速,几乎看不出折痕。
因为夏季服装只有一层薄面料,穿起来不容易“有型”。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人员在设计时注重了服装的立体感,想办法突出其外形轮廓。如,衣服前门襟采用外翻边,兜盖上折了明裥,所有走明线的部位都是双线缝制,显出了军服的粗犷感,也增加了牢固度。长、短袖衬衣都是束腰式,可凸显穿着者腰身的挺拔,扎进裤内穿也不显得腰部褶子多。
细心的人会注意到,99式夏季常服的兜盖上沿不是水平的,而是外侧略为翘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的胸部外侧比中部略低一些,如果兜盖是水平的,穿起来胸前会显出一条下弯的弧线,显得人很不精神。99式军服在这一细节上的处理,使得衬衣穿起来平稳而有庄严感。
据悉,总后首长曾对99式军服的研制提出“出精品,上档次”的要求。为此,军需研究所为每件军服制定了近乎苛刻的制作标准,仅一件衬衣就需80多道制作工序,甚至连什么地方用哪种缝制设备都规定好了;按一般民品的经验制作,根本无法达标。为了保证质量,总后军需部门采取竞争性招标的办法,考察确定了数个定点制作厂家。
在总后军需研究所,有一间特别的陈列室,琳琅满目地陈列着数百种世界主要国家的军服。据专家介绍,在设计99式军服时,设计人员曾广泛考察、研究了外军军服的设计风格和技巧,借鉴了一些优秀外军军服的长处。如,贝雷帽的设计就采用了世界多数国家军队的通用样式,此前我军参加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人员,已有佩戴“蓝帽子”的经历;在有的陆军特种部队,也试戴过一种黑色贝雷帽;此举也是在军服上与国际接轨。老一代中国军人,仍记得我军早期军服质朴威严的苏联风味,而自87式军服以后,年轻一代军人又领略到一种洒脱干练的西式风格。但归根结底,在这种解放观念、拥抱八面来风的“拿来主义”和中国特色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终于绽放出了新世纪中国军服的亮丽之花!
回答者:coolalazhuzhu -
㈡ 大神,只有美军将牛仔用于军服吗
你能不能先告诉我,美军哪里将牛仔用于军服了?
㈢ 什么面料的裤子耐磨
1、腈纶纤维,腈纶纤维由聚丙烯腈组成,纤维的性能极似羊毛,弹性较好,伸长百分之20时回弹率仍可保持百分之65,蓬松卷曲而柔软,是较为耐磨的面料;
2、化纤面料,化纤面料是很耐磨的,可是要是纯粹的化纤也会有很多其他缺点,如怕火星,不透气不吸汗等。对于耐磨面料,用军服来举例最具代表性,如美国陆军作战服的面料构成就是百分之50尼龙棉,这种组合能做到最优化的耐磨、透气、耐火功效;
3、斜纹布,厚实的斜纹布是耐磨布料的代表,比如大多数工作服,牛仔服就是采用的斜纹布。但是斜纹布很厚,在天热的气候里很难以接受,于是就发明了带横竖加强织纹的防刮布,这种轻薄结实的布料首先便用于军服。
㈣ 做军装什么料子适合
昨天,全军开始更换04式军装,该种面料的军装洗后不用熨烫,穿起来仍然挺括。
据了解,04式军装冬常装面料采用仿毛加厚哔叽,这种料子是一种化纤仿毛植物,把涤纶纤维做成五页形的,其手感很好,甚至手感比毛料衣服还要好一些。这种面料不仅可以水洗,还可以用洗衣机洗。洗完了以后不变形,而且洗完了挂起来,干了以后不用熨烫,穿起来以后仍然很挺。这样就符合战士的使用环境。
http://www.xiran.com.cn/news/hylt/2007/4/07411922493285.html
㈤ 军训时的军服都是什么面料做的
军服是涤纶面料做的。常见工作服和老式迷彩服用的是棉涤纶或者棉麻,可以保证较高的舒适度也不容易起毛,缺点就是刮裂了开口不注意很容易扩大;比较好的一些用的是斜纹布,耐刮蹭性能比较好

(5)军服为什么不用牛仔面料扩展阅读:
涤纶面料是日常生活中用的非常多的一种化纤服装面料。其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因此,适合做外套服装、各类箱包和帐篷等户外用品。
特点:
1、涤纶织物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因此,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
2、涤纶织物吸湿性较差,夏季穿着有闷热感,同时冬季易带静电、影响舒适性。不过洗后极易干燥,且湿强几乎不下降,不变形,有良好的洗可穿性能。
3、涤纶是合纤织物中耐热性最好的面料,具有热塑性,可制做百褶裙,褶裥持久。
4、涤纶织物的耐光性较好,除比腈纶差外,其耐晒能力胜过天然纤维织物。尤其是在玻璃后面的耐晒能力很好,几乎与腈纶不相上下。
5、涤纶织物耐各种化学品性能良好。酸、碱对其破坏程度都不大,同时不怕霉菌,不怕虫蛀。
参考链接:网络-涤纶面料
㈥ 99式军装 军官的夏常裤是什么布料
1997年7月,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兵车隆隆开过深圳河,接管香港防务。
当全世界的目光都为我驻港部队的堂堂威仪所吸引时,内地官兵惊异而眼热地发现:驻港部队的战友们换上了新式军服!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这将是我们的新一代军服吗?”“我们什么时候能穿上呀?”
在等待中想象着,在想象中传说着,一个大喜的日子终于来临—— 20O0年“五一”,全军官兵将穿着新一代军服中的第一批——夏季常服。
新一代军服闪亮登场
新一代军服被称为99式军服,它是总后勤部于1993年开始立项研制的。1999年9月,中央军委研究确定了新一代军服中的夏季常服方案,99式由此获名驻港部队1997年穿着的军服,外界称其为97式,为新一代军服的试穿方案,是1995年经中央军委批准为驻港部队特制的。考虑到香港地区气候温暖,驻港部队的试穿军服主要为春秋和夏季服装,只涉及整个新一代军服方案中的一部分。在驻港部队试穿后,总后军需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又对其款式、用料和色彩做了一些调整和改进。
99式军服分为礼服、常服、作训服、工作服4个系列。
其中礼服分为夏季礼服和冬季礼服;
常服分为夏季常服、春秋常服和冬季常服;
新式迷彩作训服,采用了含有高新技术的新面料,在保待了防近红外侦视功能的基础上,增添了良好的阻燃功能;
工作服分为普通工作和特种工作服两类。前者穿着范围涉及医务人员、科研人员、装甲兵、机械修理工等岗位人员,后者是为空军飞行员、地勤人员,海军舰艇出海人员等特制的工作服,具有防微波、防静电、防辐射、防油污等特殊功能。
考虑到军兵种区分、男女军人区分及内衣、鞋帽、服饰等细部差异,整个99式军服包括数百个品种,是一个浩繁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其中一些具体品种目前仍在多套方案中斟酌,尚未最后定型。
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军费预算不可能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中央军委和总部决定,新一代军服采取逐步换装的办法下发全军。这次制作下发全军夏季常服,即没有申请专项经费。
在面世之前,99式军服中的大部分我们仍无法见到“庐山真貌”。经记者请求,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的同志为我们介绍了一点细节:
99式新军服采用的基本面料叫做“特种变形化纤仿毛系列织物”,是总后军需科研人员数年攻关取得的最新高科技产品,成果荣获1998年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由于新军服面料以化纤为主,研究人员对冬季服装的配套问题做了特别研究,只要穿着者身上有一层内衣为纯棉品质,在遇火时即不会被化纤熔化物烧伤。
几十年一贯制的“黄胶鞋”将有较大改观,采用橡胶发泡工艺的新作训鞋鞋底变软变厚,采用中底结构使其抗菌防臭,鞋帮阻燃、防水、透气,穿着舒适程度有点像老牌“回力球鞋”。此外,士兵将配发特种革制皮鞋。
作战军靴漂亮、轻巧,鞋底极坚,试验者着靴从2米高处跳下将缀满铁钉的钉板踏平,毫发无损。
漂亮多样的服饰将把军服点缀得更加美观。军服右脑缀有姓名牌、军种胸标,左脑可佩戴年度、级别资历章和功勋章,还增加了绶带、臂章等服饰标志。据说有专家建议,为了让军中的荣誉部队有表达荣誉感和自豪感的机会,除特殊情况外,可以考虑总部只规定臂章的外形和主色,具体内容图案由各部队自行设计。
夏季常服:
今夏军中最亮丽的风景
“五一”后全军官兵将穿着首批下发的99式军服——夏季常服。
许多官兵在穿着87式夏常服时感到,这身军服在春秋季穿挺合适,一到炎夏穿起来太热,有点“名不符实”。而87式短袖衬衣和扎领带穿的长袖衬衣,倒是夏季最常穿的“常服”。
这个概念在新一代军服中就不会产生疑问了:新颁的99式短袖、长袖衬衣,被准确定名为夏季常服。它包括军官夹克式短袖衬衣、士兵束腰式短袖衬衣、官兵通用的长袖衬衣及与其配穿的薄料军裤;颜色按军种区分,陆军为浅棕绿,海军为漂白色,空军为浅蔚蓝。
贝雷帽,是我军在大檐帽之外新设计的便捷军帽,此次也一并下发佩戴。它是用上等细羊毛针织而成,散热性能好;上缀麦织刺绣军种帽徽,与质地非常协调。以往戴大檐帽舟车出行多有不便,戴贝雷帽就会方便多了。颜色区分,陆军为棕绿,海军为藏青,空军为蔚蓝,与各军种军服主体颜色一致。
99式军服是在总结了87式军服的优长和不足的基础上设计研制的。过去人们反映87式短袖炎夏穿着闷热不爽、不够挺括,长袖衬衣单薄易皱,作为外观制服不够在重。有的部队用一些非制式的材料自制短袖衬衣,材料颜色不统一,造成夏季着装混乱。这些问题,在新式夏季常服中就不会再出现了。
概括起来,新式夏季常服有如下优点:
更舒适了——
短袖衬衣面料采用两种颜色的粗涤丝稀疏编织,纤维空隙大,涤丝沾了汗水不膨胀,保证了面料的透气性,使汗气容易排出;又因为两种颜色间隔构成做形图案,使面料看起来不那么疏松。
长袖衬衣的面料,是以粗涤丝为经纬,涤丝外裹以纯棉纤维,加工时利用两种纤维收缩率的差异,使棉纤维把涤丝紧紧裹在里头,摸上去手感如棉似麻,贴身穿舒适感和纯棉衬衣差不多。
新式军服中采用了涤纶防静电技术,达到了防静电工作服的标准,脱衣时麻人、起火花、嘎嘎响的现象再也不会有了。
夏季常服设计上均采用了“开关领”,严肃场合配扎领带穿着比较庄重,一般场合穿着可以解开第一个纽扣“解放脖子”。
更合身了——
在号型设计上,新军服吸取了87式的成功之处,仍设5号5型:号码保持不变,型码取消了87式瘦小的1型,原87式2型为99式1型,其余依次类推。针对女军人因年龄变化胸围、臀围差异大的特点,又特别在号、型标准之外将女军官夹克式短袖区分为A、B两体,B体为偏胖体。
今年3月,为总结型号适体规律,检验穿着效果,总后在南京军区驻闽某部进行了99式夏季常服试穿,目的是保证每一位军人都有一套合身的新式军服。
更美观了——
87式军服穿久了会褪色,因为以前是在面料织成后才染色,色牢度低。制作99式军服时,采用了原液染色的新工艺,即直接在液态的涤纶原料里加入染料,抽丝后纤维本身就带了颜色,织出面料色彩真实,不易褪色。
新服装面料均采用性能优良的新涤丝,保证服装挺括不起皱。记者把衬衣面料在手里握成一团,松手后面料反弹迅速,几乎看不出折痕。
因为夏季服装只有一层薄面料,穿起来不容易“有型”。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人员在设计时注重了服装的立体感,想办法突出其外形轮廓。如,衣服前门襟采用外翻边,兜盖上折了明裥,所有走明线的部位都是双线缝制,显出了军服的粗犷感,也增加了牢固度。长、短袖衬衣都是束腰式,可凸显穿着者腰身的挺拔,扎进裤内穿也不显得腰部褶子多。
细心的人会注意到,99式夏季常服的兜盖上沿不是水平的,而是外侧略为翘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的胸部外侧比中部略低一些,如果兜盖是水平的,穿起来胸前会显出一条下弯的弧线,显得人很不精神。99式军服在这一细节上的处理,使得衬衣穿起来平稳而有庄严感。
据悉,总后首长曾对99式军服的研制提出“出精品,上档次”的要求。为此,军需研究所为每件军服制定了近乎苛刻的制作标准,仅一件衬衣就需80多道制作工序,甚至连什么地方用哪种缝制设备都规定好了;按一般民品的经验制作,根本无法达标。为了保证质量,总后军需部门采取竞争性招标的办法,考察确定了数个定点制作厂家。
在总后军需研究所,有一间特别的陈列室,琳琅满目地陈列着数百种世界主要国家的军服。据专家介绍,在设计99式军服时,设计人员曾广泛考察、研究了外军军服的设计风格和技巧,借鉴了一些优秀外军军服的长处。如,贝雷帽的设计就采用了世界多数国家军队的通用样式,此前我军参加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人员,已有佩戴“蓝帽子”的经历;在有的陆军特种部队,也试戴过一种黑色贝雷帽;此举也是在军服上与国际接轨。老一代中国军人,仍记得我军早期军服质朴威严的苏联风味,而自87式军服以后,年轻一代军人又领略到一种洒脱干练的西式风格。但归根结底,在这种解放观念、拥抱八面来风的“拿来主义”和中国特色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终于绽放出了新世纪中国军服的亮丽之花!
“换了多次装,这次最漂亮!”
4月10日,空军新军服发放试点现场会在北京西郊的空军指挥学院举行。全空军部队的军需官来此观摩取经,以便能在“五一”前把新军服发到每个官兵手中。
记者在大门警卫室登记时,见几个警卫战士正操着熨斗笨拙地熨烫着新发的军服,连空气里都弥漫着新军装的气息。
活动定在下午举行。但从中午开始,一队队男女学员就迫不及待地穿上新军服在校园里拍照留影。春日艳阳高照,早来一步的解放军画报摄影记者车夫,正指挥着几位“军装模特”在花前柳下拍特写。桃花,迎春花,新军服,映着男兵女兵年轻的面庞,让人真切地感到军人特有的俊美和潇洒。
下午4时,现场会开始。在学院礼堂,研究生队的军官学员们为首长和观摩团演示了领取新军服的过程。每个人依次通过咨询、发放、试穿、调号4个服务台,在几分钟内就穿上了合体的新军服,流水作业,服务高效。
随后,在体育馆大厅,由男女军官、士兵和学员组成的10个军人方队,展示了新军装着穿配套的全部样式。望着这支威武雄壮、英姿飒爽的队伍,记者恍惚置身于现代的秦兵马俑方阵。
为了照顾新闻单位,会后方队又拉到操场,在阳光下变换队形由摄影记者们狂拍了半个小时。
“人靠衣裳马靠鞍”,军人最喜新军服。说到新军服,每个受访费都兴奋不已。
一位肩佩一道杠的列兵说:“刚当兵就赶上穿新军装,我们太幸运了!”
一位女学员开玩笑道:“这回上街,回头率恐怕得翻一番了!”
一位中校军官说:“三点红,85式,87式,99式,军装越来越漂亮,兵当得越来越自豪!”
㈦ 军服的军服材质
图片和正文内容无关~内容由于比较难搜集,来源于贴吧博主的简介~
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
西周是青铜台铸发达时期,铠甲已经向金属材料发展。西周初年开始实行“国人”当兵的制度。《周礼.春 官.司服》详细记载了周天子、诸侯的各种冕服,其中的韦弁服是为“兵事之服”。西周军队中还没有武官,天子及诸侯就是军队的统帅,他们出征所穿韦弁服,就 是专用戎服。帅与兵的戎服区别只在与兵的裳要比帅的短些(以便于奔跑);衣裳简陋些,衣料粗些。西周武士身着的“练甲”大多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 畴。
东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 年)
春秋战国除大量使用皮甲胄外,也使用青铜铠甲。战国后期,出现 了铁制铠甲。春秋战国时期的戎服开始采用深衣。深衣是一种上衣与下裳连成一体的衣服。黄河流域的不少诸侯国已经开始创建骑兵,骑兵的出现必然要改变服装, 于是紧身窄袖、长裤皮靴的胡服便成为了戎服。
战国皮甲,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上施彩绘;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组成;甲片的编缀方法,横向均左片压 右片,纵向均为下排压上排;胄也是用十八片甲片编缀起来的。另外,铁甲出现于战国中期,它的前身为青铜甲,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兽面壮胸甲。战国时期的铁甲通 常以铁片制成鱼鳞或柳叶形状的甲片,经过穿组联缀而成。
秦(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
秦代的戎服,上自将军下至士卒形制全部相同,一律上穿深衣,下穿小口裤,士卒腿上裹有行缠, 足穿靴或履。
兵的首饰有四类。一类为帻,有两种,一种为骑兵,一种为军吏的。第二类是冠,为骑兵所戴。第三类为帽。第四类是发髻。靴履也有四种,根据形象 定名为高统靴、方口翘头履、方口齐头履、方口尖头履。靴和履都用带缚于脚背和足踝。戎服一般都束腰。腰带用皮革做成。带用带勾系接。这种铠甲为临阵指挥的 将官所穿。胸前、背后未缀甲片,皆绘几何形彩色花纹,似以一种质地坚硬的织锦制成,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后绘上图案。
甲衣的形状,前胸下摆呈尖角形,后背下 摆呈平直形,周围留有宽边,也用织锦或皮革制成,上有几何形花纹。胸部以下,背部中央和后腰等处,都缀有小型甲片。全身共有甲片一百六十片,甲片形状为四 方形,每边宽大处理厘米。甲片的固定方法,用皮条或牛筋穿组,呈“V”字形并钉有铆钉。另在两肩装有类似皮革制作的披膊,胸背及肩部等处还露出彩带结头。
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
汉代的戎服在整体上有多方面与秦代相似,军队中不分尊卑都上穿禅衣,下穿裤。禅衣为深衣,又称沙毂禅衣(即有绉纹的单衣)。汉代军人的冠饰基本上是平巾帻外罩武冠。
东汉时期,武吏还有在平巾帻外加沙冠的习惯。汉代戎服外一般束两条腰带,一条为皮制,一条为绢制。武士主要穿靴履,以履为主,有圆头平底、月牙形头 等样式。
汉代是我国武官制度初步形成的时期。春秋以后,军队规模日益扩大,军、兵种和战略战术也不断复杂,于是出现了一些专门的军事家,形成了实际上的专职武官。
区别官兵身份的不仅是服饰,还有军服上的徽识。军服上标出徽识在先秦时代已有制度。汉代的徽识,主要有章、幡和负羽三种。章的级别较低,主要为士 卒所佩带,章上一般要注明佩带者的身份、姓名和所属部队,以便作战牺牲后识别。幡为武官所佩带,为右肩上斜披着帛做成的类似披肩的饰物。负羽则军官和士卒 都可使用。骑兵在汉末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主要归功于马鞍、马镫的发明。
魏晋时期(公元220年至公元420年)
魏晋时期的戎服主要是战袍和裤褶服。袍长及膝 下,宽袖。褶短至两胯,紧身小袖,袍、褶一般都是交直领,但也有盘圆领。裤则为大口裤。东晋与西晋相比较裤脚更大,很像今天的女裙裤。
冠饰主要有武冠、鹖 冠、却敌冠、樊哙冠、帻、幅布和帢等。军人一般都穿圆头靴,靴尖不起翘。铠甲和戎服外均束带。左侧为铁制筒袖铠,是一种胸背相连、短袖,用鱼鳞性甲片编缀 而成,筒袖铠的外形与西汉的铁铠很相似,从头上套穿,这种筒袖铠坚硬无比。胄基本沿袭东汉的形制,胄顶高高地竖有缨饰。
右侧为魏晋时期的戎服,主要是袍和 裤褶服。袍长及膝下,宽袖。褶短至两胯,紧身小袖,袍、褶一般都为交直领,右衽,但也有圆领。

元(公元1279年至1368年)
元朝之所以能东征西讨,依靠的是一支强大的军队,蒙古主力军全部是骑兵,组织严密、装备精良,而且还配有火器,尤为突出的是甲 胄。甲身全部用网甲制成,外表用铜铁丝缀满甲片,内层用牛皮为衬,制作十分精巧。
元代的戎服在建国之初无论将帅士兵,只有本民族的服饰——质孙服。蒙古式 戎服的冠是帽和笠。蒙古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政权,争取汉族上层人士、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支持,在各方面都遵行汉法。
定都北京后,朝廷制定百官的礼服、公 服,大都采用汉制。公服与宋代相同,武士的戎服是唐宋形成的式样。平时一般都穿靴。元代铠甲有柳叶甲、有铁罗圈甲等。铁罗圈甲内层用牛皮制成,外层为铁网 甲,甲片相连如鱼鳞,箭不能穿透,制作极为精巧。
另外还有皮甲、布面甲等。戎服只有一种本民族的服饰,即质孙服,样式为紧身窄袖的袍服,有交领和方领、长 和短两种,长的至膝下,短的仅及膝。
还有一种辫线袄与质孙服完全相同,只是下摆宽大、折有密裥,另在腰部缝以辫线制成的宽阔围腰,有的还钉有钮扣,俗称 “辫线袄子”,或称“腰线袄子”。这种服装也是元代的蒙古戎服,军队的将校和宫廷的侍卫、武士都可服用。
明(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
明代的甲胄绝大多数是用钢铁制造的,技术十分先进,种类繁多。明代的武官制度是历史 上最完备的,而军戎服饰的等级差别也最明显。武官九品以上有四种官服:朝服、公服、常服和赐服。除常服使用较普遍外,其余三种都属于宫廷服饰,不属戎服范围。
穿常服时要戴乌纱帽,常服和赐服虽也不属于戎服范围,但常服作为武官的品级制度经常要穿戴。明代军人在穿戎服时,即可戴盔甲,又可戴巾、帽、冠。帽为 红笠军帽。冠有忠静冠、小冠等。明代军士服饰有一种胖袄,其制:“长齐膝,窄袖,内实以棉花”,颜色所为红,所以又称“红胖袄”。
骑士多穿对襟,以便乘 马。作战用兜鍪,多用铜铁制造,很少用皮革。将官所穿铠甲,也以铜铁为之,甲片的形状,多为“山”字纹,制作精密,穿着轻便。兵士则穿锁字甲,在腰部以 下,还配有铁网裙和网裤,足穿铁网靴。明代的下级军人一般只能穿履,而不能穿靴。
清(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1年)
作战时只穿戎服或绵甲,根本不穿铠甲。盔在清代重新改称胄,胄分官胄、随侍胄、兵胄几种。清代中后期铠甲废弃不用后,戎服成了军队的唯一服饰。戎服都是满族衣裳。
清代的武官有朝服、蟒服、补服、行袍等几种服饰。补服如明代的常服,以胸背上的补子区分文武官的品级。行袍为武 官的戎服,其形制与蟒服相同。官服的冠饰与袍服一样,文武相同。
士兵的戎服要简单的多,上身穿对襟无领上袖短袍,下身穿中长宽口裤,上衣外面一般还要罩一 件马褂。士兵的冠饰有暖帽、凉帽、头巾和毡帽等几种。
清军的军官一般穿靴,士兵穿双梁鞋或如意头鞋。清代的腰带有朝带、吉服带、常服带、行带等几种。清代 中后期,由于久无战事,天下太平,统治集团上层日益骄奢淫逸起来,再加上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封建意识作崇,居然坚持“骑术乃满洲之根本”的愚蠢政策,放 弃对现代科学技术和兵器的研制,使国防力量迅速衰弱。
新军军服虽然仍然参杂很多旧色戎服,但无疑是中国近代军服的开始。旧式戎服从历史舞台上完全消失,则是在满清皇朝被推翻以后。清代一般 的盔帽,无论是用铁或用皮革制品,都在表面髹漆。
盔帽前后左右各有一梁,额前正中突出一块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盘,盔盘中间竖有一 根插缨枪、雕翎或獭尾用的铁或铜管。后垂石青等色的丝绸护领,护颈及护耳,上绣有纹样,并缀以铜或铁泡钉。
铠甲分甲衣和围裳。甲衣肩上装有护肩,护肩下有 护腋;另在胸前和背后个佩一块金属的护心镜,镜下前襟的接缝处另佩一块梯形护腹,名叫“前挡”。腰间左侧佩“左挡”,右侧不佩挡,留作佩弓箭囊等用。围裳 分为左、右两幅,穿时用带系于腰间。在两幅围裳之间正中处,覆有质料相同的虎头蔽膝。
㈧ 我军军服的面料是什么材质的
07式军官礼服,采用高支纱毛涤贡比棉,质感细腻,挺括性好。春秋常服,采用毛涤混纺哔叽,风格粗犷,抗邹保型。夏常服,采用涤棉粘混纺面料,透气性好,穿着舒适,挺括美观。毛衣,采用防虫防缩纯毛毛纱,可外穿,可水洗。军官常服大衣,将官采用羊绒大衣呢,轻薄柔软;校、尉官采用毛涤混纺马裤呢,防风保暖。作训服、作训大衣:采用耐磨斜纹布,结实耐穿。雪地伪装服采用100d左右加厚尼龙面料,轻量耐久透气
㈨ 二战时期很多军服都是呢料的,呢是什么面料,夏天穿透气吗
透气,这是一种很好性能的布料,但一般很贵,二战时的中国就买不起,所以没有大批装备,后期老美赠给中国很多呢料,这才成建制的装备。
㈩ 牛仔裤面料是什么成分比较耐磨
一般说来,当然是化纤面料最耐磨了,可是要是纯粹的化纤也会有很多其他缺点,如怕火星,不透气不吸汗等等。对于耐磨面料,用军服来举例最具代表性,如美国陆军作战服的面料构成就是50%尼龙+50%棉,这种组合能做到最优化的耐磨、透气、耐火功效。当然除了面料本身的材质构成以外,面料的纺织方式也很重要,普遍来说,厚实的斜纹布就是耐磨布料的代表,比如大多数工作服,牛仔服(最早就是来自于矿工服)就是采用的斜纹布。但是斜纹布很厚,在天热的气候里很让人难受,于是人们就发明了带横竖加强织纹的防刮布,这种轻薄结实的布料首先便用于军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