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牛仔知识 » 印度为什么不能穿牛仔裤祈祷

印度为什么不能穿牛仔裤祈祷

发布时间: 2022-09-03 05:07:57

① 印度高官称穿牛仔裤的女人不敢娶,你怎么看

日前,印度一位政客因宣称外国游客应该避免穿裙子而又一次引起了众怒。上周末印度发生了一些骚乱,起原因是印度文化部部长马赫什·夏尔马在机场发放的旅游手册上给出了一些建议,要求游客在印度不要穿着裙子或晚礼服,也不要晚上在小城镇里独自外出。


可悲的是,他不是第一个这么建议妇女保护自己、避免被强奸的人,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一次又一次,印度政府部门部长、政客、及其他颇有影响的组织领导人都一直在告诫妇女们不要穿着牛仔裤、短裙、裙子和短裤。

妇女们也被告诫不要在天黑以后出门,不要和男人们约会、交朋友,甚至不要使用手机。自从2012年12月德里一名23岁大学生在公交车上惨遭轮奸杀害以来,印度和整个世界都在监督有影响力的人物和舆论家,看看他们在针对女性暴力到底是何态度。

总结:本次争议言论的发表者辛格也在女性问题方面有“前科”。全印度进步妇女协会负责人克里希南称,2013年,印度孟买一名女记者惨遭轮奸,当时作为该市警局局长的辛格在案发后将印度日趋增多的性侵事件归咎于伤风败俗的“滥交文化”。

② 印度女生为何很少穿牛仔裤

印度人的传统是有名的,最近我又听说印度还有更传统的,那就是印度的不少大学竟然禁止女生穿牛仔裤,理由是穿牛仔裤会招引性骚扰,有必要加以防范。 在印度,偶尔会看到这样一副场景,一群男生在下课后对某个女生评头论足、指指点点,你千万不要以为这个女生是什么怪物或生活不检点,而是因为这个女生穿着紧身的牛仔裤。印度人认为,女生穿着太性感是发生性骚扰的最主要原因。 所以,无论是在印度还是在国外留学的印度女生,她们总是习惯于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她们可能打心里觉得,穿着太暴露,就像是过早地失去了贞操一样,是见不得人的。并且,印度人先天地以为穿着暴露的女生是放荡的,不检点的,所以才会去性骚扰她们。所以,即使有女生想穿牛仔裤,她们因为担心性骚扰也不敢穿。 也许有人会问,印度女生很少穿牛仔裤,那她们穿迷你裙和热裤吗?当然不。可能,印度女性崇尚的人含蓄的美,就像我们曾经以含蓄为美一样。

③ 去印度的寺庙参观,为什么身上绝不要穿以牛皮制成的东西

对于印度,我们很多人都会直直地摇头,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三个字就其实就可以概括,印度就是脏乱差,但是这些印象是非常片面的,而印度的历史是很悠久的,旅游资源非常的丰富,并且文化历史遗迹众多,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游玩的地方。

其实有些人会认为印度寺庙的做法有些太过于严厉了。但是,你再去玩一个地方旅游,你一定要先去了解当地的习俗和信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当地人接触。

④ 印度的习俗

印度生活习俗

--------------------------------------------------------------------------------

服饰:印度男子的传统服装,下身是托蒂,实际上是以块缠在腰上的宽幅的白棉布,也有麻制或丝制的,长度一般为3.6至4.5米,缠在腰间,垂至膝盖或垂至脚面,有的还带滚边。上身穿较肥大、长至膝盖的“古尔达”上衣。头巾的色泽各异,缠法也不同。拉贾斯坦人的头巾和锡克人的头巾很有名,有时人们还在头巾上插上羽毛。

在印度农村,男子一般不穿上衣,只在肩上搭一条汗巾,或用一块布为主上身,一端搭在肩上,人们叫它“恰达”。

印度妇女的民族服装是“纱丽”。纱丽通常用一块长6米左右、宽1.1至1.3米的布料做成。纱丽的穿法是从腰部缠起,最后披盖在肩上或蒙在头上。纱丽一般分棉布、丝绸、纱和尼龙几种。

印度的服装与当地气候有关,夏天气温可以高过40°C,冬天也在20°C以上,因此服装要求透气、清爽。现在,城市中的居民,服装一大部分西化,男的也穿衬衣、裤子,平常也多西装革履。女的仍以穿纱丽的为多,也有不少改穿牛仔裤的。然而,各地区的民族还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许多穆斯林男人喜欢戴一顶波斯羔羊皮的土耳其帽。锡克族的妇女通常穿着遮到膝盖的长衫和一种叫做沙尔沃一麦卡兹的宽大的裙子。

印度人喜欢佩戴各种各样的首饰,名目繁多,如发饰、耳饰、额饰、鼻饰、项链、脑饰、腕镯、上腕饰、指环等,大多为金、银或宝石制品。有些地方的人甚至把首饰看得懂于衣装。根据传统的风俗,印度男子把首饰赠与女子被视为应尽的义务,女子把戴首饰视为生活的重要内容,但寡妇不能带任何首饰。头饰是一种用小链子和小钩子固定于头顶与额部的制品。鼻饰多为金银制品,它是已婚女子的装饰标志。颈饰中的项链被当作避邪之物而在婚礼中有新郎给新娘带上,只要不离婚,妻子要将这根链子戴一辈子,印度农村至今仍有此俗。

饮食:印度人的饮食由于民族和历史文化的影响,南北差异很大。北方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烹饪通常是莫卧儿式的,特点是由许多肉、谷物和面包。南方多素食,特点是米饭和辛辣咖喱。所有印度菜肴中,唯一共同点是喜欢辣味。

印度人的正餐常以汤菜开始,通常是稀薄咖喱,其余菜肴一般全部同事送来,不是分几道上菜。正餐之外都由辅佐食物,最普通的事凝奶或酸奶、咖喱拌青菜、凝奶拌蔬菜、蔬菜泥和酸辣酱。餐后食品通常有果仁冰淇淋、用米做得布丁、用玫瑰水提味的奶油奶酩球、加糖水的煎饼、用奶酩和牛奶做成的唐和鲜水果等。饭后印度人常招待客人一种用槟榔子、熟石灰和香料做成的包在槟榔叶中的雕制品,以帮助消化。

“敦都里鸡”和“奶油羊肉”是印度的名菜。“奶油羊肉”的做法是在羊肉中加进几乎等量的酸奶。过去这道菜只有皇室才能亨用,现在则较普遍。“敦都里鸡”是在拨了毛的鸡上涂上香料,然后置于黄泥炉子上边,用文火慢烤。出炉子香味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吃甜食是印度人的一种嗜好。印度的甜食多达几十种,一种甜食,不同的地区做法也不相同。用酸牛奶制作的“拉耶达”和“谢利更德”深受人们的欢迎。甜食一般是用面粉、牛奶、奶酪、巴旦杏、核桃、小豆蔻和番红花等制成。

印度教徒最忌在同一食盘用菜,素食者多。一般来说,等级越高,荤食者越少;等级较低者,才吃荤(羊肉)。

印度的饮料多种多样。在南方,人们喜欢喝浓咖啡,在北方,人们喜欢喝茶。两种饮料总是同牛奶和糖一起端上来,如果你在茶中不要放牛奶和糖,应要“清茶”。印度其他的饮料随地方和季节而异,新鲜果汗是印度人普遍喜欢的。

印度人用餐通常不使用餐具。在北方,人们用右手的指尖吃东西,把食物拿到第二指关节以上是不礼貌的。在南方,人们用整只右手搅拌米饭和咖喱,并把它们揉成团状,然后食用。印度人用手进食,但不能用手触及公共菜盘或为自己从总取食,否则,将为同餐的人所厌恶。就餐时常有一个公用的盛水器供水,喝水时不能用嘴唇接触盛水器,而要对谁嘴往里倒。餐后印度人通常给客人端一碗热水放在桌子上,供客人洗手。

⑤ 在印度脱裤子表示什么

表示对兰彻一种折服的态度,就像片中开头新生被迫要想学长表示服从一样,只是这次是发自内心的敬佩。还有第一次见院长的那场戏,兰彻给院长提了一个让他很尴尬的问题,事后管理员小弟毫米也是脱裤子表示敬佩。

印度文化在世界上曾经产生过巨大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印度文化具有十分鲜明而又强烈的宗教性、多样性和包容性。印度文化没有很大的扩张性,但也抵制任何外来文化的入侵。

印度早期虽然有许多国王将佛教作为国教,后来被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和突厥王公所统治,近二百年来又被信仰基督教的英国作为殖民地,但每个统治者走后,印度又恢复印度教传统。伊斯兰文化对印度进行了几百年冲击,同化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两片土地,没有能撼动印度主体文化。

印度是个宗教国家,历史上曾先后产生并流行多种宗教,对其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也拥有广泛的信徒。多种宗教在印度的长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浓郁的宗教性。

宗教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也都是在宗教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宗教也融入印度的文化之中,其民族语言、文学、艺术、音乐、舞蹈、雕刻等等更是以宗教为中心。

在印度文化体系中不难看出其他文化成分如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特点。形成印度文化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历史上的外族入侵,二是和平方式的文化交流。

此外,印度有数以百计的民族和众多的部落,这些民族和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因此,印度文化就是在不断吸收异族文化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呈现出举世罕见的多样性。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印度对所有的外来文化均采取兼容并蓄的方式,所以,印度所有的不同类型的地域文化、语言文化和宗教文化里,既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各种不同的外来文化成分,又与外来文化融为一体。

(5)印度为什么不能穿牛仔裤祈祷扩展阅读

印度饮食文化

印度人口约12.1亿,占世界第二位。印度属于多民族国家,而且还受到中国及西洋文化的影响,根据地区和宗教饮食种类繁多。

例如:北印度受到莫卧儿帝国的影响吃肉类,但是南印度却坚持传统的素食主义。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差距渐渐缩小,但是印度有很多为素食主义者准备的菜单,而且饭店也分为素食主义者(Vegetarian)饭店和非素食主义者(non Vegetarian)饭店,部分饭店还把座位分开。

贫困阶层的人们不仅是因为过教原因,而是由于经济原因吃素食的较多。印度人互相尊重对方的宗教情感并避免吃牛肉或猪肉,所以鸡肉料理和羊肉料理非常发达。

提到印度饮食就会想起咖哩,但是像我国的咖哩哪儿都没有。印度的做法与我国大不相同,他们在肉或素菜中只选择一种做咖哩。

例如:Mutton Curry是将调料放入切好的羊肉里做的传统肉类料理,不放任何蔬菜,只放放各种调料做得稠一点,将这些作为菜肴吃饭或吃烤肉,即做为主食的菜肴吃得有点稠的料理叫做咖哩。

⑥ 我想了解印度这个国家的名族风俗(习俗)!跪求 有心人 提供详细答案啊!!!高分求答案!

一、大便以后用水冲洗屁股,而不用手纸

印度的居民一般厕所都有冲洗设备,普通百姓大便时则手拿一口杯水,习俗规定用左手洗屁股,所以到商店挑食品不得用左手。这其实是一个好习惯。其好处首先痔疮的发病率大大减低;其次可以大量节约纸张,对保护地球资源、绿色工程的保护和发展,都极为有利。光这一项,就能节约大量木材。但旅居在印度的侨胞,认为有伤大雅,大都还不习惯,至今保持着自己的民族习惯,仍然用手纸。

而我却采用了这个方法,用纸反而在心理上感到不卫生,不习惯了。

二、树叶当饭盆

印度人在集体用餐时,吃饭用的饭盆常常是树叶做成的。这种盆儿由几片很大的整片树叶相拼叠而成,内外两层,树叶和树叶之间用比火柴棍还小的小枝条“缝”起来,叶盆呈圆形,周围还有一个翘起来的边缘,所以其模样和金属饭盆一样,而且所有叶盆的形状和大小一致,显然是由一个模子压制出来的。开始我以为用这玩意儿会不大卫生,而且老担心它会漏,因此不大乐意用。但后来我完全改变了这种想法,因为我发现它有明显的优点:首先,仅由几片树叶制成,而热带地区大叶片多着呢!所以取材极容易,造价很低。

其次,这种餐具很轻,且不怕摔碰,搬运方便,很适合集体和野外用餐。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饭后处理容易,不用洗,一扔了事,而且很容易被大自然消化,基本不存在污染问题。至于卫生方面,其实,根本不用担心,本地人常常用这种叶盆吃饭并不闹肚子,外国人(包括笔者)用了之后也没什么问题,所以大可以放心享用这种独具风情的树叶快餐盆!

三、不吃牛肉,但喝牛奶

印度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产奶大国,牛奶在印度人的饮食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每天早晨和傍晚,到国营奶站打奶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大家庭一打就是几升。很多印度人的早餐就是一杯茶,再加几块饼干。而印度人喝茶一般是要加牛奶和糖的。

在德里的菜市场,还能买到雪白的奶豆腐,吃起来有很浓的奶香味。印度人特别喜欢吃甜食,印度餐最传统的甜食也是用两种奶酪和糖制成的。

四、侧头表同意

在印度的一些邦(如西孟加拉邦)里,人们表示赞同或应允时,不是点头,而是将头向右边侧一侧。外国人起初常常误会。有的书上说印度人(包括孟加拉国人)用摇头表示同意。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因为侧头和摇头毕竟是不同的动作。印度人侧头表示同意时,有时动作幅度很大,连整个上半身都侧向了右边,这就跟摇头有更明显的区别了。

五、用右手付款

印度人买东西付款时只用右手递钱,对方找零钱时也只用右手,绝不用左手。有人告诉我,一个当地人若用左手付钱,那是很不礼貌的。我用了很长时间才在某种程度上培养了只用右手递钱的习惯。之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有时候忘了这一规矩使了左手。但大概因为我是“老外”吧,我还没遇上对方在我用左手付钱时生气的。

其实,不只是付钱

六、“巨无霸”是羊肉的

由于宗教的原因,印度的素食者特别多。请印度人吃饭,先要搞清楚对方是不是素食者,否则会很尴尬。严格的素食者,是连鸡蛋也不吃的,但牛奶一般都喝。有些虔诚的印度教徒,吃饭前还要做祷告。有一次,我们请印度朋友来家吃饭,大家落座后,突然发现一位朋友闭上了眼睛,嘴里好像还在默念着什么,片刻之后,才睁开眼睛开吃。

时有这个讲究,在一些较为正式的场合递送其他东西(特别是礼品之类),若不用双手而只用一只手时,也应该用右手。

七、饮用的是生水

因为这里气候炎热,又普遍喜吃咖哩(印度咖哩世界第一)、生洋葱等,此类食物具有良好的杀菌能力。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他们喝生水的习惯。就是到了大饭店、大宾馆,首先给客人也是杯生水。一般人,尤其西方人听来感到是太不讲卫生了。但印度人民却像茹毛饮血时代的人类一样,适应了环境,加上常吃咖哩、洋葱等,可以有很强的抵抗力。如果人类锻炼到这样的地步,该为地球节约多少能源啊!

印度生活习俗

服饰:印度男子的传统服装,下身是托蒂,实际上是以块缠在腰上的宽幅的白棉布,也有麻制或丝制的,长度一般为3.6至4.5米,缠在腰间,垂至膝盖或垂至脚面,有的还带滚边。上身穿较肥大、长至膝盖的“古尔达”上衣。头巾的色泽各异,缠法也不同。拉贾斯坦人的头巾和锡克人的头巾很有名,有时人们还在头巾上插上羽毛。

在印度农村,男子一般不穿上衣,只在肩上搭一条汗巾,或用一块布为主上身,一端搭在肩上,人们叫它“恰达”。

印度妇女的民族服装是“纱丽”。纱丽通常用一块长6米左右、宽1.1至1.3米的布料做成。纱丽的穿法是从腰部缠起,最后披盖在肩上或蒙在头上。纱丽一般分棉布、丝绸、纱和尼龙几种。

印度的服装与当地气候有关,夏天气温可以高过40°c,冬天也在20°c以上,因此服装要求透气、清爽。现在,城市中的居民,服装一大部分西化,男的也穿衬衣、裤子,平常也多西装革履。女的仍以穿纱丽的为多,也有不少改穿牛仔裤的。然而,各地区的民族还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许多穆斯林男人喜欢戴一顶波斯羔羊皮的土耳其帽。锡克族的妇女通常穿着遮到膝盖的长衫和一种叫做沙尔沃一麦卡兹的宽大的裙子。

印度人喜欢佩戴各种各样的首饰,名目繁多,如发饰、耳饰、额饰、鼻饰、项链、脑饰、腕镯、上腕饰、指环等,大多为金、银或宝石制品。有些地方的人甚至把首饰看得懂于衣装。根据传统的风俗,印度男子把首饰赠与女子被视为应尽的义务,女子把戴首饰视为生活的重要内容,但寡妇不能带任何首饰。头饰是一种用小链子和小钩子固定于头顶与额部的制品。鼻饰多为金银制品,它是已婚女子的装饰标志。颈饰中的项链被当作避邪之物而在婚礼中有新郎给新娘带上,只要不离婚,妻子要将这根链子戴一辈子,印度农村至今仍有此俗。

饮食:印度人的饮食由于民族和历史文化的影响,南北差异很大。北方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烹饪通常是莫卧儿式的,特点是由许多肉、谷物和面包。南方多素食,特点是米饭和辛辣咖喱。所有印度菜肴中,唯一共同点是喜欢辣味。

印度人的正餐常以汤菜开始,通常是稀薄咖喱,其余菜肴一般全部同事送来,不是分几道上菜。正餐之外都由辅佐食物,最普通的事凝奶或酸奶、咖喱拌青菜、凝奶拌蔬菜、蔬菜泥和酸辣酱。餐后食品通常有果仁冰淇淋、用米做得布丁、用玫瑰水提味的奶油奶酩球、加糖水的煎饼、用奶酩和牛奶做成的唐和鲜水果等。饭后印度人常招待客人一种用槟榔子、熟石灰和香料做成的包在槟榔叶中的雕制品,以帮助消化。

“敦都里鸡”和“奶油羊肉”是印度的名菜。“奶油羊肉”的做法是在羊肉中加进几乎等量的酸奶。过去这道菜只有皇室才能亨用,现在则较普遍。“敦都里鸡”是在拨了毛的鸡上涂上香料,然后置于黄泥炉子上边,用文火慢烤。出炉子香味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吃甜食是印度人的一种嗜好。印度的甜食多达几十种,一种甜食,不同的地区做法也不相同。用酸牛奶制作的“拉耶达”和“谢利更德”深受人们的欢迎。甜食一般是用面粉、牛奶、奶酪、巴旦杏、核桃、小豆蔻和番红花等制成。

印度教徒最忌在同一食盘用菜,素食者多。一般来说,等级越高,荤食者越少;等级较低者,才吃荤(羊肉)。

印度的饮料多种多样。在南方,人们喜欢喝浓咖啡,在北方,人们喜欢喝茶。两种饮料总是同牛奶和糖一起端上来,如果你在茶中不要放牛奶和糖,应要“清茶”。印度其他的饮料随地方和季节而异,新鲜果汗是印度人普遍喜欢的。

印度人用餐通常不使用餐具。在北方,人们用右手的指尖吃东西,把食物拿到第二指关节以上是不礼貌的。在南方,人们用整只右手搅拌米饭和咖喱,并把它们揉成团状,然后食用。印度人用手进食,但不能用手触及公共菜盘或为自己从总取食,否则,将为同餐的人所厌恶。就餐时常有一个公用的盛水器供水,喝水时不能用嘴唇接触盛水器,而要对谁嘴往里倒。餐后印度人通常给客人端一碗热水放在桌子上,供客人洗手。

نصرالدين·大马

少保印度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国土,形成了多民族,多宗教,多习俗的现状。宗教活动的影响在民间遗留下许多特殊的崇拜,如对蛇、猴子、老鼠、牛的崇拜等等,因此动物有着很高的地位。牛是最大的神,在大街上到处可以看到被打扮得很漂亮的牛,它们自由地在开着汽车、摩托车的街道上悠闲地散步,走累了可以躺在路边睡一下,可以随便吃路边的食物。大象在印度也是神,印度的好多神都是象头人身。印度的宗教有很多,基本上每个宗教都有一种动物作为神,所以印度供食用的动物一般只有鸡。

印度女性传统服装大致分为三种:一是最漂亮和正式的沙丽(sari),要15岁之后才能穿。先在里面穿上胸衣和衬裙,然后再把沙丽,一整块很长的纱巾围在身上,围沙丽的手法在我们这些外行人看来是繁复之极。

婚俗:在印度,婚姻习俗与热门的宗教信仰有很大的关系。正统的印度教徒认为婚姻是一种圣礼,是每个人必须履行的人生职责。印度教徒女子婚前必须保持童贞,任何谣言、丑闻都可能使它成为嫁不出去的姑娘。为了防止女孩在通晓人事后发生婚前性关系,印度教徒从古代起就流行童婚。根据印度习俗,一个24岁的新郎应娶一个8岁的幼女,30岁的男子应娶一个12岁的少女。

从1929年起,印度政府即通过了禁止童婚法,但因为它与印度教徒早婚的传统习俗相违背,至今仍有不少人阳奉阴违。

这些幼小的女孩结婚后仍跟父母回到娘家,到了十一二岁才道夫家去,未来命运全在夫家。印度教徒从古至今十分重视婚嫁,教徒相信生辰八字,所以定婚前要先看星相和八字是否相符。青年男女的婚姻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妆习俗目前在印度还非常盛行。姑娘出嫁,女方要拿出丰厚的嫁妆。如果女方不能满足男方提出的要求,男方就会拒绝结婚。结婚前几天,新娘要用姜黄香科涂擦全身,使皮肤柔嫩,呈金黄色。在举行婚礼的头天晚上,新娘要用茉莉花和玫瑰花泡过的水洗澡。头发要梳成一条长辫子,发辫上插着香气扑鼻的茉莉花和金盏花。婚礼一般是早晨或傍晚在女方家举行,有的在寺庙或俱乐部里举行。婚礼当天,新浪在亲戚朋友的陪同下去新娘家迎亲。当迎亲队伍到达新娘家时,新娘的父亲和亲友要急步上前,向新浪献上珠宝、两套丝绸衣服、美酒和用酥油、酸奶、蜂蜜及唐做成的甜食。婚礼开始前,新浪和新娘在各自的亲属陪同下,走上婚礼台。婚礼台煤有机碳和新郎新娘的座位。婚礼一般从点燃圣火开始。婚礼仪式有繁有简,但是握手仪式、戴圣线仪式和绕走圣火仪式是不可少的。握手仪式是新娘的父亲把女儿的手放在新浪的手上,表示他已把女儿交给了新郎。戴圣线仪式标志着新娘已经出嫁,出嫁的妇女要终身戴着它。嗣后,新娘紧随着新郎从左边开始绕圣火走3圈。所谓圣火,是用7种木柴燃气的火堆,代表崇高的宗教。走完3圈后,他们向双方的父母和场的长辈行触足礼,婚礼随即结束。

锡克人的婚礼简朴,多为集体婚礼,要求新郎新娘们一齐唱诵锡克教圣经中的圣歌,然后新郎新娘更按照锡克教风俗,把彼此的头巾系在一起,围绕锡克教圣经转4圈,婚礼即告结束。

丧葬:印度人的殡葬,主要有3种方式:印度教盛行火葬和水葬,伊斯兰教圣行土葬,拜火教盛行天葬。

印度教徒的火葬,通常选择在圣河河畔举行。将遗体安放在柴堆上(富人、名人和达官贵人用檀香木),然后浇上酥油,然后由祭司诵读经文,由儿子或男性亲属点火焚烧。这葬的亲友向火中抛撒鲜花,向亲人表达最后的祝愿。遗体火化后,骨灰撒入江河。如果将骨灰撒入印度教的圣何-恒河中便是对死者的最高礼仪。

印度拜火教徒盛行天葬。教徒死后,起尸体便被裹上白布,安放在建于山丘上的无声平台上,让鹰鹫等鸟类啄吃,剩下部分经过一段时间自然腐烂风化,变成碎块,由管理无声他的神职人员推入下的神井之中。

印度教徒一生要举行16种仪式。这16种仪式是:

受胎礼:这是未来人生的开端礼。由于性的特殊性,这种仪式的范围极少,往往以神秘的方式举行。他们认为举行受胎礼能使胎儿体壮纯洁。25岁的男青年和年满16岁的姑娘,在婚后4-16天中,举行受胎礼,礼毕方可同房。

盼子礼:盼之仪式在怀孕后的第四个月里举行,如今,生第一胎的妇女常在受孕后的第三个月里举行。举行盼子礼时,男女双方要对神灵起誓,表示要从即日起决不做使胎儿堕落之事。当天夜晚,丈夫要把榕树皮汗注入妻子的右鼻孔,预防流严。同时,在孕妇的怀里放一个盛满圣水的小罐子,然后丈夫把手轻轻地放在跳动着的胎心上,心中默默祈祷,祝望妻子生一个漂亮健康的男孩。

梳洗礼:孕妇在怀孕后第四、第六或第八个月里举行梳洗礼。举行梳洗礼时,要把孕妇的头发往上梳,以此避邪镇魔。同时丈夫要严格按照祭司的指点,为妻子精心梳洗,此时孕妇的心情要显得格外轻松愉快。

诞生礼:在新生儿诞生之后,未剪断脐带之前举行,其目的是防止婴儿受邪中魔。举行诞生礼时,生父用手摩裟新生儿,亲切凝视,反复亲吻,同时轻声诵读祝福语。然后,还要让新生儿品尝蜜和盛在金匙里面的酥油,同时伴诵密咒。剪断脐带后,要马上给母子俩冲洗全身,且不可盆浴。

命名礼:婴儿出生后第四天或第十二天,由父亲举行命名礼。父亲不再时,应有叔伯主持。

浴光礼:婴儿诞生后未举行浴光礼之前,不许见太阳。《摩奴法典》规定,新生儿诞生后第四个月,举行浴光礼后才能把婴儿抱出房间,让他享受大自然的美,呼吸新鲜的空气。

食饭礼:6个月或8个月的孩子,可以举行食饭礼仪。举行食饭礼仪时,给孩子喂牛奶粥或用酥油、蜂蜜拌的稀饭。

剃法礼:举行剃法礼时,除头顶留一撮儿头发外,其余胎毛全部剃光,这样可以保佑孩子长命百岁。剃下的头发切不可随地乱扔,要用面团包起来扔进川流不息的恒河或其他河流,或者埋入地下。剃完头发后,要在头上抹酸牛奶或黄油,片刻之后用水冲洗。

穿耳礼:为了给孩子去病除灭,在孩子长到3至5岁时举行穿耳仪式。届时由首饰匠或理发师在孩子的耳垂上穿个洞,戴上耳环,赏赐甜食。

入门礼:入门礼仅限于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以佩带圣线为标志,未婚青年要贴身佩带一条三股的圣线,结婚后增加至五股。传授一切咒文中最神圣的婆毗陀利赞歌,是入门礼的主要内容。

入学礼:孩子一般到7-8岁举行入学礼。入学礼必须有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老师或祭司主持。他们在孩子的手掌上划与印度教的符号或神名,或者祖父的字母。从此他就能入学受教育,攻读经典,学习教规了。

居家礼:学生在教师家学完印度教的基本经典《梨俱吠陀》、《夜柔吠陀》和《挲摩吠陀》后,征得教师的同意,举行居家礼。举行居家礼时,圣父或教父向学生赠送圣典,以示祝贺。

婚礼:婚礼在人的一生中被视为大礼。举行婚礼时,新娘的父亲或保护人受托圣水罐,口诵密咒,同时把新娘的手放在新郎的手掌上,举行握手式。随后新郎带领新娘朝东北方向走7步,或者围绕祭火走3圈,就算正式结为夫妻。

隐居礼:《摩奴法典》规定:“家长看到自己皮皱发苍,子孙绕膝时,要退隐山林间。”在山林隐居期间,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地诵读吠陀,忍受一切,对一切有生命的五类要表示同情。

脱俗礼:度过隐居期的教徒,为了得到最后解脱,要举行脱俗礼。举行脱俗礼后,要孤身无伴,视孤独为取得幸福的唯一途径。

葬礼:葬礼是教徒一生中最后的一种仪式。葬礼一般由死者的儿子和亲属举行。黄昏时举行葬礼的好时辰,宗教圣地、恒河岸边或亚穆纳和毗是举行焚尸礼的好地方。

⑦ 三傻大闹宝莱坞脱裤子表示敬意,为什么印度有脱裤子表示敬意的,这是什么意思是习俗还是别的

这不是印度的习俗,只是影片里的一种恶搞手段。就是大学老生想出的恶搞新生的手段而已。

《三傻大闹宝莱坞》虽然是一部高分印度喜剧片,即便其中充满了异域色彩,但是其内核与中国现在的教育制度是相似的,所以才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法汗在出生之时就被自己的父亲认定以后会成为一名工程师,因此考入了皇家工程学院。舍友拉朱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学校的新生欢迎传统是,入学第一天,新生必须穿着内裤,向高年级学长表示敬意,其实就是恶整新生。

但是兰彻却不想参与这种恶俗的活动,用通电的勺子把学长教训了一顿。皇家工程学院的院长外号病毒,有着争强好胜的性格,生活极度自律,相应的则是极度的教条主义,行事刻板不知变通。

在新生入学的演讲上,他说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想要成功,就要时刻有着竞争的意识。然后病毒拿出一只太空笔,炫耀自己的成功。兰彻在他演讲完之后提问“如果其他笔在太空无法使用,宇航员为什么不用铅笔。”


(7)印度为什么不能穿牛仔裤祈祷扩展阅读

《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以兰彻为故事主线,讲述的确实他周围这些人的改变,可以说每个人物都塑造的十分饱满。

法汗从出生开始就被父亲认定是一位工程师,但是他却真心热爱摄影,展现的是父权与自我的冲突。他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总结出,成为一名工程师就意味着成功,这样的情节或多或少都会在我们的家庭中出现。

电影并没有把这份冲突激烈化,而是用父子之间的一段对话来作为化解,这一点也很符合儒家文化中的孝道。拉朱展现的是自我的突破,他背负着家庭的重担,恐惧让他只能用求神拜佛这种方式来化解心理压力。

他仅仅是一个大学生,尚未踏足社会,没有能力也没有办法去解决家庭的问题。在这样情况下,将问题推卸给神佛虽然是一种逃避的态度,但是却无法指责。电影里面改变最大的其实是校长病毒,在孙女诞生的时候,生命的奇迹让他放弃了自己的偏见,他的价值观也是在此时开始转变。

⑧ 印度人的禁忌

睡觉时,不能头朝北,脚朝南;晚上忌说蛇;节日活着喜庆的日子里忌烙饼。

热点内容
女警戴帽子的头发怎么扎 发布:2023-08-31 22:03:00 浏览:5032
草的绿色染在裤子上怎么办 发布:2023-08-31 22:01:09 浏览:6069
毛衣喇叭裙怎么加针 发布:2023-08-31 21:54:08 浏览:4692
抚顺买男装哪里好 发布:2023-08-31 21:53:12 浏览:5140
钩针钩毛线帽怎么做视频 发布:2023-08-31 21:48:20 浏览:4346
福建人的帽子怎么做 发布:2023-08-31 21:33:56 浏览:4363
男生红色卫衣怎么搭裤子 发布:2023-08-31 21:32:02 浏览:5328
条纹衬衣配什么颜色的领带好看 发布:2023-08-31 21:26:07 浏览:4933
穿带帽子的大衣怎么扎头发 发布:2023-08-31 21:09:32 浏览:4267
男装牌匾什么颜色字最亮 发布:2023-08-31 21:03:10 浏览:4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