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叶子帽子是什么
⑴ 植物的冠帽是什么意思
就是树冠冠幅,树冠顶部的帽子状部分
⑵ 一张叶子就可以做帽子,如下图的帽子,这种树的树名叫什么
柚木(学名:Tectona grandisL.F.),又称胭脂树、紫柚木、血树等, 是一种落叶或半落叶大乔木,树高达40-50米,胸径2-2.5米,干通直。树皮褐色或灰色,枝四棱形,被星状毛。叶对生,极大,卵形或椭圆形,背面密被灰黄色星状毛。圆锥花序阔大,秋季开花,花白色,芳香。柚木是热带树种,要求较高的温度,垂直分布多见于海拔高700-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可入药,也是制造高档家具地板、室内外装饰的材料。柚木号称是缅甸的国宝,所以价格相当的昂贵。柚木材质本身纹理线条优美,含有金丝所以又称金丝柚木。
http://ke..com/view/41934.htm
⑶ 云南带宽帽子的是什么族
傣族
中国傣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民族语言为傣语(泰语),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傣族人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因此有“水的民族”的美称。傣族按分布地区有傣泐、傣那、傣雅、傣绷、傣端等自称。西双版纳等地自称“傣泐”,德宏等地自称“傣那”,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称“傣雅”,瑞丽、陇川、耿马边境一线的自称“傣绷”,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汉族称傣泐为水傣,傣那为旱傣,傣雅为花腰傣。早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经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汉晋时期称为“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唐宋文献则称为“金齿”“黑齿”“银齿”“绣脚”“绣面”“茫蛮”“白衣”等。元明时期仍称为“金齿”“白衣”。“白衣”又写作“百夷”“白夷"“伯夷”,有的误作“_夷”,以致与白族混淆。清以来称为“摆夷”。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傣族。
⑷ 常在旅游的地儿看见人们戴着一种用某种植物叶子编成的帽子,很凉快,是啥植物的叶子
应该是宽叶芦苇.那种叶子有些地方也用来包棕子.
⑸ 树叶帽子怎么编织
1、起4针,至一排下针,把针目从左边滑过来,线从后面拉过来织,共10排。针目放2根针上,一变2,一针正常织,从侧边织一针,完成后共8针。
⑹ 云南帽子上有穗球和绑腿的是哪个民族
德昂族。德昂族主要居住中国与缅甸交界地区,中国一侧在云南德宏、保山、临沧等地,缅甸一侧在掸邦、克钦邦等地,与傣族、景颇族、佤族等民族杂错而居。其服饰的帽子上用穗球,男子打绑腿。
⑺ 树叶帽子完整版编织步骤是什么
具体织法如下:
1、准备好毛线和毛线针,起针70针。分配在3根针上面。
⑻ 云南昭通有一种用叶子包着的东西是什么怎么吃据说只有昭通才有,注明不是粽子,其他地方都没有这个东
香竹饭
香竹饭具有浓郁的傣族风味,每年11月至次年2月间做出的饭最好。此时竹子内有一层香气扑鼻的香膜,所以叫香竹。傣族人先将香竹的竹节作底砍下,然后将泡过的糯米放进竹筒,用芭蕉叶塞住竹筒口,用水浸泡15分钟,放进火灰里焐着或在炭火上烤,待竹筒口冒出蒸汽达10多分钟后,再取出来,吃的时候用木锤敲打,使饭变得又软又香,吃起来芳香柔糯,别有风味。小知识:在版纳的饭店里吃糯米的时候,要先洗手,因为糯米要用手捏,捏的时间越长,口感越好。当地人说,吃糯米的时候,要边摸头边捏,那样才会越吃越香,说是这样说,可没人这样去做,其实只需在捏的时候加上一点油,就会更香。
⑼ 云南“帽子米线”为啥叫“帽子”
所谓“帽子”,昆明叫“罩帽”,即决定一碗米线味道的主料,如焖肉、肥肠、鸡肉、炸酱等,因这些调节口味的主料都是事先采用秘制配料炒制或烧纸出来,米线出品时直接将它们舀一勺放在整碗米线的上方,形似给米线戴了一顶“帽子”,故名“帽子米线”。
带鲜汤的是帽子鲜汤米线,不带汤的则是帽子卤米线。
“云南小吃十八怪,帽子米线把帽戴”说的就是云南帽子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