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戴什么帽子
❶ 历史上朱元璋的样貌真的很丑吗
明太祖朱元璋是个名人。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然而,每个人都知道的不仅仅是他睿智的神武,还有他明显的特征——丑陋的外表。朱元璋的脸不仅很长,下巴也向外突出。他整张脸看起来都是弯弯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鞋拔子脸”。
然而,当我们来到紫禁城的历史博物馆时,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一个大厅里有皇帝的画像。而且这些画像都是宫廷画师画的,应该是最正宗的。从这里收藏的画像可以看出,朱元璋并不像人们印象中的“脸像穿鞋用具”,而是朝气蓬勃,不仅不丑,而且长得好看。
那么朱元璋到底长什么样呢?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议。
有人认为,清人故意画丑画像,丑化开国皇帝,表达对他的不满;还有人认为朱元璋长得丑,故宫藏着的所谓他的“真实写照”,其实是宫廷画师为了讨好他而故意画的。
❷ 各个朝代的官帽
1、秦朝的官帽高度较低,但很讲究簪的花纹,显示了身份地位。
(2)朱元璋戴什么帽子扩展阅读:
帽子是古代“头衣”的一种,并且是最古老的一种“头衣”,官帽是官吏的制帽,与“便帽”相对。各朝代的官帽形象均有所不同,但均是一个官僚体制的外化。
东晋官帽
东晋成帝咸和九年时,成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黑纱制成的帽子,叫“乌纱帽”。 后来,南朝宋明帝时,有一位叫刘休仁的,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扎边的帽子,亦称做“乌纱帽”。当时,帽子的形状也不固定,有的卷成荷叶形,有的像高高的屋宇,有的还伸出两个黑纱“耳朵”。
唐代官帽
据《中华古今注》记载,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书说:“自古以来,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这说明唐朝时候,乌纱帽仍然是作为“常服”的帽子。
明代官帽
乌纱帽成为官员专用的帽子并作为官员的代称,则是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规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乌纱帽成为只有当官的才能戴的帽子,平民百姓就不能问津了。乌纱帽的产生时间有几种说法,有人说是唐朝,有人说是宋朝。
乌纱帽起初是用藤编织,以草茎为里,纱为表,再涂上漆。后来官员用乌纱帽时,由于纱经过涂漆后坚固而又轻便,于是去掉藤里不用,又在纱帽上“平施两脚,以铁为之”,也就是帽子两侧伸出两只帽翅,这两只帽翅从宋太祖时开始加上,目的是防止官员们上朝站班时互相交头接耳。如果交头接耳,两只帽翅相触,很可能会把帽子碰掉,皇帝就很容易发现。
清代官帽
到了清朝,乌纱帽虽然不再用,可是“乌纱帽”仍成了人们口头上称呼官员的代名词了。
清朝官帽又可以分为朝冠和吉服冠:朝冠,顾名思义是上朝时戴的,顶子分为三层,上为尖型宝石,中为球型宝珠,下为金属底座,用所饰的珍珠(东珠)的数目来加区别。
亲王冠顶装饰有10颗东珠,亲王的世子冠顶装饰有9颗东珠,郡王的冠顶装饰有8颗东珠,贝勒冠顶装饰有7颗东珠,贝子的冠顶装饰有6颗东珠,镇国公冠顶装饰有5颗东珠,辅国公,不入八分公以及民公冠顶均装饰有4颗东珠。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3颗,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2颗,一品官冠顶装饰有东珠1颗。一品以下不能镶嵌东珠,改为其他小宝石。
参考资料:网络-古代官帽
❸ 刘宋发明的乌纱帽,为何到明朝时才成为官员的标配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在多数人的眼里,“头戴乌纱帽,身穿盘领袍,腰挂玉带,足蹬皂靴”,这就是封建时代官僚阶级的标配。
因此,古代官员佩戴的乌纱帽,它自然是寓意着其与众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自夏开启了“家天下”以来,历代统治者为了加强封建专制、君主专制,都喜用服饰来对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进行划分,借助允许统治阶级使用某些服饰,而禁止被统治阶级使用某些服饰,继而加强被统治阶级的服从心态。如西周,朝廷不允许百姓带冠冕,所谓“士冠,庶人巾”;西汉,朝廷不允许商人穿丝制的衣服,也不允许百姓穿有颜色的衣服(西汉末年,允许百姓穿青绿色的衣服);唐代,朝廷不允许百姓穿黄、紫色的衣服。
而乌纱帽亦是如此,在明代,只有官僚阶级才能佩戴乌纱帽,《明史》载:“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自洪武三年,乌纱帽是为官僚阶级的专利,普通百姓不得佩戴乌纱帽,只能是佩戴四方平定巾(《明史》载:“洪武三年,庶人初戴四带巾,改四方平定巾”)。自此,终明一朝,若是见有人头戴乌纱帽,那必是官僚无疑。
朱元璋
到了明代,随着汉人重新掌权,而朱元璋又热衷于恢复汉人“冠冕”制度,及加强君主专制,因此“乌纱帽”顺其自然的就被朱元璋定为了官员专属的帽子。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规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自此乌纱帽正式成为官员的标配。
当然,明代的乌纱帽,完全有别于唐宋的乌纱帽。首先,它的样式被规范:“以藤丝或麻编成帽胎,涂上漆后,外裹黑纱”,其以藤丝或麻为材料,并涂以漆,待漆胶硬之后,帽固定成形,再外裹黑纱,同时其形制与唐宋的乌纱帽相仿,前有半圆的顶,后脑部分有后山高起,两旁有展角。
而对于乌纱帽的品级之分,《明史》载:“凡职官,一品、二品用杂色文绮、绫罗、彩绣,帽顶、帽珠用玉;三品至五品用杂色文绮、绫罗,帽顶用金,帽珠除玉外,随所用;六品至九品用杂色文绮、绫罗,帽顶用银,帽珠玛瑙、水晶、香木”,明代,一品、二品官员的乌纱帽,其帽顶、帽珠可用玉装饰;三品至五品官员,其帽顶用金装饰,帽珠除玉外,皆可用;六品至九品,帽顶只能用银装饰,而帽珠则只能用玛瑙、水晶,或香木装饰。
此外,需注意的是,明代的官帽可不只有乌纱帽,它只是明代官员上班常戴的官帽。在这之外,还有梁冠、幞头等官帽,其中梁冠是文武百官在国家重大祭祀典礼,及正月初一进朝贺年、冬至、皇帝生日、圣旨开读,进呈奏表等重大节日,所戴的官帽;幞头是文武百官在重大的朝廷集会、奏事、谢恩时所戴的。
❹ 请问明代男的戴在头上的帽子叫什么名字
明朝男的戴的那个叫方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