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鸡是什么帽子
A. 大眼鸡鱼是否有毒为什么去皮
是没有毒的,就是木棉鱼,又名大眼鲷是南方的一种海鱼,因为体色殷红如木棉花而得名。大眼鲷有几个种类,常见的是短鳍大眼鲷和长尾大眼鲷台湾叫做喜之刺,香港叫做木棉鱼。
鱼肉富含优质蛋白
鱼眼营养价值
鱼鳞含胆碱增强记忆力
鱼骨确实补钙效
鱼唇 主要胶原蛋白鱼鳔古代"海洋参"称
B. 这是什么鱼,有鳞吗,怎么吃
大眼鲷大眼鲷属的一种。又称大目鱼,大目莲。体稍延长,侧扁;头中等大;吻颇短;眼大;口大,向上倾斜;下颌稍长于上颌,向前方突出;牙细小,圆锥形;前鳃盖偶角处有一个带锯齿缘的强大棘;体被栉鳞,细小而粗糙,坚固不易脱落;侧线完全;背鳍鳍棘向后逐渐增长;背鳍鳍条部与臀鳍同型;胸鳍短小,腹鳍长大,鳍膜间有黑色斑点;尾鳍上下叶向后呈丝状延长。中文学名 大眼鲷拉丁学名 Priacanthus tayenus界 动物界门 脊索动物门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纲 硬骨鱼纲亚 纲 幅鳍亚纲目 鲈形目亚 目 鲈亚目科 大眼鲷科分布区域 西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海域
C. 广东人经常吃的大眼鸡鱼学名叫什么
广东人常吃的大眼鸡鱼学名叫做大眼鲷。大眼鲷科大眼鲷属的一种鱼类。又称大目鱼,大目莲。
该鱼的体态特征为:体稍延长,侧扁;头中等大;吻颇短;眼大;口大,向上倾斜;下颌稍长于上颌,向前方突出;牙细小,圆锥形;前鳃盖偶角处有一个带锯齿缘的强大棘;体被栉鳞,细小而粗糙,坚固不易脱落;侧线完全;背鳍鳍棘向后逐渐增长;背鳍鳍条部与臀鳍同型;胸鳍短小,腹鳍长大,鳍膜间有黑色斑点;尾鳍上下叶向后呈丝状延长。
D. 大眼鸡是船吗
你好,确实是指一种船,广东香港商人结成商船队到天津经商。他们的商船,船头油成红色,上面画有大眼鸡,被称做“大眼鸡”。七十和八十年代, 香港首次独立参加一九七零年三月在大阪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展馆由新闻处设计展览组设计,构思源自香港的“大眼鸡”渔船,以数片大船帆结合现代化结构,融会中西文化特色。
希望能够帮到你。
E. 大眼鸡鱼是深海鱼吗
是深海鱼。
大眼鲷,又称大棘大眼鲷,中国称短尾大眼鲷,俗名红目鲢、红严公,为大眼鲷属的一个种。本鱼分布于红海、印度洋到太平洋区水深60-250米海域的底层。
本鱼体略高,侧扁,呈长卵圆形;体最高处位于背鳍第VI棘附近。眼特大,瞳孔大半位于体中线下方。吻短。口裂大,近乎垂直;下颌突出,颌骨、锄骨和腭骨均具齿。前鳃骨后缘及下缘具锯齿并具有一枚后向之长强棘。
头及体部皆被有粗糙坚实不易脱落之栉鳞;侧线完全,侧线鳞孔数72至82枚。体背侧呈鲜红色,腹侧则为银白色。其明显特征为前鳃盖骨后下方及鳃盖骨后方有一硬棘突出,且背鳍、腹鳍及臀鳍上散布着一些鲜黄色斑点,有些排列成行,有些则否。
背鳍单一,具硬棘10枚,软条12至14枚;臀鳍与背鳍几相对,具硬棘3枚,软条13至14枚;背鳍及臀鳍后端圆形;胸鳍短小;腹鳍中长,短于头长;尾鳍截形,上下略突。体长可达30公分。体重在80-150克左右,最大可达500克。
分布
大眼鲷为暖水性底层鱼类,分布于西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海域。菲律宾、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日本和我国沿海。
白天栖息在珊瑚礁下的洞穴,身上偶会出现斑驳的暗纹。夜间则成群到水层中间觅食,以较大型的浮游生物如蟹的幼苗、小鱼或是头足类为食。此时体色大多有银色条纹。冬季到初春繁殖。
F. 海鱼大眼鸡的学名 海鱼的一种
木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