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帽子类别 » 蓥华祖师戴的什么帽子

蓥华祖师戴的什么帽子

发布时间: 2022-08-02 18:12:56

1. 青城山庙叫什么名字

青城山的普照寺。
总结两点:一、普照寺是求子很灵验的寺庙,据说只要投币到观音大师的莲花座中,就可以生子。
二是这座寺庙来了不少明星,我在寺庙的画册中看到了谢霆锋、瞿颖等,香港明星较多。车子停在山下,也没有门票就可以上去,山并不高,但是古树参天,里边比我想象要大得多。

普照寺早期叫“金花庙”,供奉的是蓥华祖师,是由一座家族弃祠改建而成的贫穷小庙,“无食以养僧,无房以妥神”。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穷庙子,却在干隆三十年以后,突然大兴土木,广置田产,到道光二十九年前后,经百余年间的连续扩建,普照寺一跃成为川西四大丛林之一,远近闻名。

2. 蓥华镇的佛缘

小镇的兴起,说起来与佛教密切相关。明天顺初年(1457—1464年),明本祖师(蓥华祖师)修道于蓥华山,远近佛教信徒慕名而来,云集于此。人气旺了,竹溪河与石亭江合流处的两岸便纷纷出现了经营香蜡、纸钱和饮食的 店铺。渐渐的,河两岸形成了街市,居民们沿河而居,一条石板路顺河而行,俗称“和尚街”,现 在已改名为华美路。
因为有佛教的渊源,蓥华镇从来都氤氲着着浓厚的礼佛气息。镇后有白云山,是所谓朝拜四十八堂的起始点。过去佛教徒朝山进香,都借道金后寺、白果庵、白云庵、悟云庵、钟鼎庵、中云庵、猫猫树、一斗米、铁瓦殿……最后抵达蓥华祖师骨陵之所顶角殿(高山寺)。就算到了现代,也还有不少佛家名胜:海会堂、老蓥华寺、大王庙、钟鼎寺……
宗教兴盛的地方,多少会有些文化底蕴。在蓥华雪门寺,流传着二程停骖讲学的故事。
据说宋代大儒程颢、程颐兄弟游蓥华山,到了雪门寺,偶然遇到酱翁、篾叟两位老者,两位光看名字知道是村夫野氓,但他们居然精通高深莫测的《易经》;而作为一代大儒的程氏兄弟也并不以貌取人,当即拜二老学《易》。可以看出当时蓥华一带学风之盛,藏龙卧虎啊

3. 有关宝藏的传说

地下陵寝的宝藏:

秘鲁政府近年宣布:对古印加奇姻王国首都废墟的地下国王陵墓加以严格保护,不允许人们随便破坏它,并且在严密防卫下,由两位经验丰富的秘鲁考古学家花费几年时间在此地 挖掘。他们在寻找什么呢?

在16世纪下叶,一位名叫古特尼茨的西班牙商人探险来到此地,他由一位印第安部落头人引路,穿过错综复杂、九曲十折的地下迷宫,来到这座地下的国王陵寝,瞬间,这位青年商人被金光灿烂的黄金珠宝照耀得不知所措,这座陵寝内摆设满珍奇珠宝;

其中包括一些镶有翡翠眼睛并用黄金铸造的鱼,印第安头人平静地告诉面前这位惊恐万分的西班牙人,只要他协助建设当地的公共工程,这些黄金便全归他了。无须犹豫,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古特尼茨拼命点头,于是,他如愿以偿以一个巨富的姿态返回西班牙。

至于古特尼茨捞得多少黄金可能永久成为未知数,但根据1576年的西班牙税收记录 记载,古特尼茨不仅向国王密报了这处“小鱼”宝藏,而且慷慨地奉献了900磅黄金为税金,可见,他得到了多少财富。

然而,在他之后的无数探宝者却没有这种运气,但总有人提供了激动人心的线索:在当地废墟下面,隐藏有一处“大鱼”宝藏,里面摆满更多陪葬的黄金物品。

此说真真假假,为陵寝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迷雾,而揭开这层迷雾,则有待于那两位秘鲁考古学家的运气了。

(3)蓥华祖师戴的什么帽子扩展阅读:

相关《宝藏》栏目

浙江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宝藏》作为浙江电视台的重点栏目,于2002年开播,是浙江省内最早的一档专业的收藏专题类栏目.以古玩艺术品为载体,以文化为中心,以电视媒体和网络为沟通桥梁,立足于艺术品的收藏投资市场,从人文的角度看收藏。

通过8年多来的栏目制作与运行,我们的栏目品牌已经成熟,不但拥有了一大批固定的高收入精英型的收视群体,而且还拥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合作专家团。栏目忠实观众持续增长、热线电话应接不暇,收视率持续稳定在频道前列,特别节目收视率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4. 真实或者虚假的神话宝藏传说 《书中或者电视电影里面的都可以》

早在1702年,西班牙历史上着名的“黄金船队”就在大西洋维哥湾被英国人击沉,从而留下探宝史上一大遗案。被称为“沉睡海底的黄金船队”。

在古代,有一个以南美秘鲁为心的印加帝国,十分强盛,京城内所有的宫殿和神殿都是 用大量金银装饰而成,金碧辉煌,灿烂无比。后虽有殖民者和探险队搜寻,却一直没找到。被成为“黄金城”。

1952年,有人在靠近约旦河西岸死海附近的一个洞穴里,发现了一个铜卷轴。它上面用希腊语和希伯莱语描述了64处宝藏的藏宝地点。考古学家根据这一铜卷轴上的名册评估,宝物价值将超过10亿英镑。被成为“死海铜卷轴”。

基德船长是17世纪一个声名狼藉的大海盗,据称他曾将价值成百上千万英镑的财宝埋在了世界各个地方。1701年,他被英国官员判处绞刑。随后,他藏在加迪诺岛的财宝就被英国官员找到,数量相当于今天的200万英镑。到了20世纪,4幅据称属于基德的藏宝图被发现,但并没有带来任何发现,专家怀疑这些藏宝图是伪造的。

此外,许多书和电影都有宝藏为主题的,比如 所罗门王的宝藏、国家宝藏、圣杯宝藏等等。

希望对LZ有帮助。

5. 成都有趣的地名的来历

你好,我乐意为你解答此题:

  • 蓥华寺街:相传彭县蓥华山有一个学佛的人,心极慈悲,乘驴行而不施鞭策。成正果后,善男信女为他立庙,号“蓥华祖师”。成都亦立了庙,在东较场附近。清末,该庙被军队占为兵营,哥老会众又在外东三官堂街购地新建一庙,石柱为楹,以为奉祀。成城中学创办时,租其正殿为礼堂,至今如故,这就是现在的成都第十九中学。

  • 报恩寺街:即宋公桥街,又名茗粥街。明朝初年的大文学家宋濂(字潜溪),曾经教过太子和诸王读书,他是宰相李善长的亲家。后因李善长出了祸事,宋受株连,判为死罪,后得到马皇后的解教,谪贬四川夔州,不久遂死,蜀王是他的学生,将宋濂的尸体迎来成都,葬于静居寺侧,并改静居寺为报恩寺(又称潜溪祠)祭祀宋潦,以表学生报答师恩的诚意。清代,为华阳县的书院。号潜溪书院。有小桥,称宋公桥。桥头有不少慈善人家施茶,施稀饭,故人们又称之为茗粥街.

  • 康庄街:旧名康公庙街。元末,战乱中,省城残破极重。明太祖朱元璋封其第十三子为蜀王,先遣一姓康的太监来成都修造藩府,积土垫地,烧砖筑城,耗财甚多,太祖误认为他吞蚀公款,处以死刑。等到诸藩就国之后,各个藩府年年都在闹培修费。唯独成都没有这项报销,并且雨再大也不受水淹。这才发觉康太监修的蜀王府,奠基的工夫用得深,钱虽花在看不见的地方,却可一劳水逸。于是,特为康太监建祠,以示昭雪。这个掌故据说庙内有碑文记载,我不曾见过,通志似亦未有记载。民国时庙毁,街名也因之而易

6. 普照寺的传奇故事

普照寺早期叫“金花庙”,供奉的是蓥华祖师,是由一座家族弃祠改建而成的贫穷小庙,“无食以养僧,无房以妥神”。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穷庙子,却在干隆三十年以后,突然大兴土木,广置田产,到道光二十九年前后,经百余年间的连续扩建,普照寺一跃成为川西四大丛林之一,远近闻名。据估算,这段时间普照寺修建费用在万两金银以上,而普照寺碑文载:未受捐施,不假募助。那么,这巨大的耗资从何而来呢?这便是令后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普照寺突然兴旺之谜。
成都民间曾经流传过一首民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这首民谣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历史之谜。传说明末张献忠起义,推翻了明朝在四川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农民政权“大西国”。后来清兵入关,四川境内发生连年混战,张献忠不得不退出成都,“大西国”被吴三桂灭亡。民谣就是说的张献忠兵败退出成都时,把“大西国”的金银财宝秘藏起来,为了将来能找到所藏之宝,不至于因年代久远而迷失,便设计了石牛和石鼓作藏宝记号,谁发现了石牛石鼓,就有可能找到“大西国”的神秘宝藏。
因此,围绕藏宝之谜,就有许多传说和猜想。有说财宝埋在锦江河底的,也有说宝藏随船沉入岷江的,也有认为张献忠的财宝埋在青城山的,等等。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成都还掀起过寻宝热,甚至有人还拿出了藏宝图,一时间许多人跃跃欲试,要成立寻宝机构。其实寻找张献忠宝藏已非一日之事,也话自大西国灭亡以后,民间就有人开始寻宝,在抗日战争期间,成都就成立过锦江淘银公司,在九眼桥下大张旗鼓地淘银,经过一年多努力,果然在河底淘出一只石牛,一只石鼓,着实让人们兴奋不已,证明民谣传说不假。但继续淘下去,却见不到宝藏影子。淘银行动不了了之。
要弄清张献忠藏宝的秘密,首先要知道张献忠究竟有没有可藏之宝。传说大西国成立之初,张献忠把他在战争中获得的奇珍异宝,特别是明成都皇室成员宝库中的金银财宝,在皇城举办斗宝大会,24间房子摆满奇珍异宝、金器银锭。其目的一方面为了展示皇亲国戚、富绅劣商的奢靡;另一方面炫耀他的富有。但这却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待到大西国灭亡,谁都想得到这笔财宝。据传大西军兵败成都时,十余艘大船从新津出发,沿岷江顺流而下,在彭山境内就被清军预先埋设的铁链拦住。大西国押运船只的兵将眼看敌不住清军的围攻,于是凿沉船只,弃船登岸逃走。清军早就知道张献忠有大量金银想要从成都运走,以为截获了运宝船队,欣喜若狂地登上还未完全沉没的一些大船,才发现船中装载着石块。
自从张献忠的宝藏随着大西国的灭亡消失以后,宝藏之谜就困扰着一代又一代关注这件事的每一个人。特别是成都和新津都先后发现数量不小的大西国“大顺通宝”钱币和银锭,更使寻宝人相信张献忠那24间大屋展示过的财宝就藏在成都或成都周边,其中关于青城山藏宝之事,更有许多奇闻和谜案。
普照寺暴富
普照寺是坐落在青城山大观镇境内的着名佛教寺院,最早建寺的年代已无从考察,只知原寺明末毁于兵燹。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873年)都江堰贡生高履和曾在《普照寺源流记》中说:“寺历数朝,世有传人,明末火于献。”明确指出普照寺是被张献忠焚毁的。清代康熙年间开始恢复,是一座仅占地半亩的简易小庙。干隆中期,约在1776年左右,普照寺开始扩建。道光年间,方丈鉴山在未向社会各界民众化缘的情况下,突然大兴土木,修成占地400亩,殿宇五重,与二十四诸天暗合的24个天井,与黄道貌岸然周天同数的365间堂舍的宏伟大寺院。如果没有数万银子是很难建成的。按正规渠道的说法,是因为有神相助。清同治年间(1868年)任灌县知县的钱璋在《重建普照寺并建藏经楼记并赞》的文章中说:“道光庚子,接代鉴山主方丈事,念累世之祖劬思懋建,真功德精诚所结,可格苍穹,即于是冬天示神奇,山裂石出,不劳雕琢,不烦辇运,自致良材以显名胜。灵峰于是因旧基而重新之,不加募助,添修广厦数十楹。”一下子修起几十幢房子,都是“天示神奇”,石头自己裂开,不雕刻、不搬运,自己就到工地上了,而且凭空就造成了一座大寺院,这绝对是不可能的。而民间流传的另一种说法是当时普照寺有一个叫果时的小和尚,到与普照寺相邻的雪山寺割猪草时,发现一处地方青草长得十分茂盛,而且今天割了第二天又很快长出来。此事被方丈知道了,心知有异,不事声张,暗地组织寺内各尚挖掘,却挖出一窖金银!这才有了普照寺大兴土木的资金来源。
张献忠青峰山采石之谜
张献忠在明崇祯十六年(1627)攻克武昌后建大西政权。崇祯十七年(1628)第二次进川攻克成都,并定都成都,于1646年战死西充。大西政权在四川共计只有18年时间。在大西国灭亡的前几年,张献忠最为倚重的义子张可旺率兵进驻灌县,并在民间搜罗了300石匠到大观镇境内的青峰山采石。青峰山是青城山的一支支脉,位于大观镇境内,普照寺就建在青峰山麓。奇怪的是,张可旺监督数百石匠采石,却并未运出山,也未在山中修建任何建筑物或用铺路。采石半年,却连300石匠也未见走出山来,消失在青峰山中。合理的解释是,张可旺可能奉张献忠密令,在青峰山以采石为掩护,秘密挖掘山洞或修建地宫,用来藏宝,因为根据时局的发展,大西国政权已岌岌可危,转移财宝是情理之中的事。大概张献忠也料到如果清军灭掉了大西国,再要复辟是十分困难的事,作长期打算,必须埋藏财宝,以便将来之需。开采出的石材或者用来修了地宫,或者砌了山洞,也有可能掩藏在某处山坳。而采石的工匠,则全部杀害灭口。
张献忠青峰山采石之谜虽然无人破解,但有几件事却与藏宝联系起来。
其一,普照寺修建的石料传言是神仙之力,山裂石出,就如清道貌岸然光灌县钱璋文中所言。但极有可能是普照寺僧人偶然发现了张献忠开采的石料。
其二,普照寺不但发现了石料,也发现了张献忠所藏之宝的一部分。
其三,李定国是张献忠最忠诚的部下,主管粮草后勤,是张献忠的财务和后勤部长。而李定国的部下--后来到普照寺任住持的心莲和尚专程到尚未修复的普照寺开创基业,并从他开始普照寺才一步步走向辉煌。心莲和尚到普照寺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到青峰山护宝,奉张定国之命保护大西国藏宝;另一种可能是他知晓藏宝的秘密,到青峰山伺机取宝。
古今中外,不断进行着藏宝与寻宝的游戏。藏宝者大都是高智商的人,他们不但要选择藏宝之地,更要设计藏宝的方法,而疑阵、设机关,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总要经过万千思虑,做到不留痕迹,万无一失。让寻宝人耗尽毕生精力也猜不透藏宝人布下的迷魂阵。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心莲和尚之谜
普照寺挖出财宝可能与张献忠藏宝的另一条值得怀疑的线索有关,就是普照寺的开山祖师心莲和尚。张献忠被杀,而他的部将李定国却率部转战南北,拥戴朱明王朝一个宗室子弟,打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分别地两湖两广活动了10多年,最后才在清军的围剿下,出境到了缅甸的桂所,坚持反清斗争。 而就在这时,心莲和尚突然来到了青峰山,把殷姓弃祠改建成了蓥华庙。据传,心莲和尚曾在成都昭觉寺参学,数年后认国此处不合其理想,便前往名盛一时的报恩寺挂单,不想到达汉州时,报恩寺遭遇火灾,只剩一片瓦砾。丧气之余,心莲和尚在道旁树下休息,恍惚中,见一个高颧突骨、碧眼赤须的人牵了一匹红鬃大马过来,拍着他的肩头说:“报恩寺遭劫,蓥华祖师应运迁居,师父何不追随而去?”心莲和尚赶紧双手合十为礼,求指明路。那人让心莲和尚同骑红马,瞬间来到一个地方,只见有破屋数间,蓥华祖师正盘腿坐在屋中。心莲和尚正欲上前拜识,忽然一声炸雷,大雨倾盆而至,把心莲和尚浇醒了。雷电惊梦,冷雨浇头,心莲和尚全然不顾,努力地追索、回忆梦境。后来竟按梦境寻觅到了青峰山开创了蓥华庙。
此说有伪托之嫌,更何况,当时的殷姓弃祠极其破败,根本没有发展光大的可能,无法吸引心莲和尚。又有传说,心莲和尚是被青峰山的“金莲宝地”格局所迷,才于此不计艰难破败地开山立庙,弘法妙门。此说也太玄太缥缈、不可信。惟有一个解释合情合理,那就是心莲和尚是张定国的部将,受张定国之遣,从缅甸桂所秘密潜到青峰山看护张献忠的藏宝。如果这个假设成立,普照寺后来的诸多谜团便迎刃而解,不攻自破。
作为一个“护宝人”,心莲和尚以蓥华庙为掩护,恪守着自己的职责,他的使命可能就是看护好藏宝,以便日后张定国攻入境内时,起出藏宝以资助和响应。然而出乎心莲和尚意料的是,没过几年在三桂便奉清廷旨意,率大军剿平了桂所、大西军彻底灰飞烟灭。心莲和尚万念俱灰,最后在绝望和贫困中死去,但他临死前肯定向弟子讲明了他作为大西军将领、随“八大王”张献忠和李定国转战南北的不凡身世和经历。但不知为什么,心莲和尚没有向弟子说明藏宝之事,这可能与他心死如灯灭有关,想把藏宝作为一个谜永远烂在自己肚子里,或者他想:今后弟子们能不能发现和利用这笔藏宝,就看他们的缘分吧,佛门不是讲究缘分吗?所以直到心莲和尚死后许多年,普照寺的和尚才在无意间发掘出财宝。但是开山祖师是大西军将领的秘密却不宜张扬,只在各代住持和方丈之间秘密流传。

7. "蓥"是什么意思

蓥的意思是:琢磨使光滑;金器。

一、蓥的拼音:yíng,yìng

二、蓥的释义:

(1) 蓥【yíng】

亦作“莹”,琢磨使光滑。

(2) 蓥【yìng】

金器

三、蓥的部首:艹

四、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五、造字法:形声

六、蓥的字形

整个景区集"雄、奇、刚、秀"于一身,奇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蓥华山壮阔奇妙的气象景观--"五绝"(看日出、观云瀑、赏佛光、品圣灯、逛花山)、"四海"(云海、雾海、林海、花海)。

远古的地质成因形成了雄奇险峻的峰林断崖地貌,历史的变迁留下了许多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远古的地质成因形成了雄奇险峻的峰林断崖地貌。

8. 蓥华镇的相关资料

入蓥华山风景区,宜住蓥华镇,除看禅院庙宇听佛教晨钟暮鼓之处,还可翻看史册志书。蓥华镇朝看日出山岭,夜看月色江波,远有白云出岫、近有高桥如船。优美的自然景色吸引了 古往今来的人们,宋代大儒程颢、程颐兄弟雪门寺停骖讲学即是例子。
雪门寺在高景观内凤栖山下。
蓥华镇石门村还有古溶洞石门洞,在石岩半山腰处,其状如门。石门村原有大坪,榆树成荫,需几人合围。野塘很多,荷叶田田,万山深处的石门洞宁静安详,恍如世外桃源。? 蓥华镇逢集也是一处佳景。逢集之日,乡民从四面八方山间水侧汇聚小镇,带来各类野菜药物,竹背打杵竹编器物摆满集上。下高桥,进场镇,一路看过去,山外人看不到的野菜如老虎蕨、棉花蕨、翟耳根、鹿耳韭、石窖菜、剌龙包等等随处可见。药材如天麻、淮山药、灵仙根、红毛三七、五倍子、血通、朱灵、山慈姑等也不鲜见。还有山外人津津乐道的山腊肉 也从竹背里拿出来,当街卖售。
镇外江水潺缓,镇内乡俗俚语,在集市上随便找一处干净酒馆喝一杯酒,或在江边桥头泡一 碗蓥华茶,古镇涉远的气息迎面而来,让人渐渐醉入黄梁。
蓥华山区因明末师而佛教之盛蔚为壮观。镇后有白云山,是所谓朝拜四十八堂的起始点。白云庵修建于明成化年间,是痒生陈延嘏舍山场修建的,明代什邡贡士周满喜其环境清凼,曾赋诗:“旷寂白云寺,云闲寺亦深。入窗疑有脚,出岫证无心。茶啜普贤味,松分罗汉荫。讵知欣妙想,还可涤尘襟。”现 在白云庵已颓,仅存古殿两重,两廊房舍,白描“西游记” 二、三十幅。过去佛教徒朝山进香,即沿这条古道,即:金后寺、白果庵、白云庵、悟云庵、钟鼎庵、中云庵、猫猫树、一斗米、铁瓦殿……最后抵达蓥华祖师骨陵之所顶角殿(高山 寺)。
若想寻觅当年佛教活动盛况,可去海会堂、老蓥华寺、大王庙、钟鼎寺等寺宇。由猪嘴山穿筒车坡(镇北),循石级而上入海会堂。海会堂面对大江,远望青山,蓥华磅礴,气势尽收眼底。海会堂四重殿,依山而上,路径回环,有山道通老蓥华寺(天公禅院)。老蓥华寺为蓥华祖师庙,《什邡县志.人物》称其为“江南句容江氏子,出家后,道行精进,以入新蓥华修持,而成正果。”老蓥华寺原名“蓥华精舍”,是明本师所建,此外明本还主持修建了新蓥华寺等多处寺庙。蓥华祖师是明万历皇帝朱翊均所追封、清干隆皇帝还追谥他为 “惠帝”。明本修道于天宫禅院,死后弟弟持其顶首藏新蓥华高山寺,每年六月朝蓥华已成 一方习俗,蓥华山亦成为友邻瞻仰的宗教圣地。

9. 成都的传说故事和风俗

1、龟化城

传说一: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

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当时镇守成都的张仪、司马错着手修筑成都城墙。传说张仪筑城时屡筑屡垮,后来“有大龟浮于江”,张仪根据巫师的指点,沿着龟爬行的路线筑城,果然成功,所以成都又叫龟城。出自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三“秦惠王二十七年,使张仪筑成都城,屡颓。忽有大龟浮于江,至东子城东南隅而毙。仪以问巫。巫曰:‘依龟筑之。’便就。故名‘龟化城’”。

传法二:张仪修筑成都城墙时,最初是按照秦咸阳城来修的,但屡筑屡垮,后来有大龟浮于江中,张仪受到乌龟龟背上的图案的启示重修设计成都的城墙,后来就没有垮过了。

龟在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中一直是吉祥,长寿的象征,是四灵之一,四神中的玄武也有龟的形象。虽然被某地网痞曲解了意思,不过反而暴露出某地部分网友集体性的无知,当然,故意的曲解也和个人素质挂钩。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是你们所不能及的。——出自《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一·鳞介部三·龟~4272~ 《华阳国志》

2、蓥华寺

相传彭县蓥华山有一个学佛的人,心极慈悲,乘驴行而不施鞭策。成正果后,善男信女为他立庙,号“蓥华祖师”。成都亦立了庙,在东较场附近。清末,该庙被军队占为兵营,哥老会众又在外东三官堂街购地新建一庙,石柱为楹,以为奉祀。成城中学创办时,租其殿为礼堂,至今如故,这就是现在的成都第十九中学。——出自《什邡县志.人物》

3、花牌坊


相传明朝朱元璋为振邦兴国开科取士罗织人才。居住在成都市西门一条街上的秀才花如春上县、府应考,均名落孙山,便灰心丧气。一日他在茶铺吃闲茶,见一叫化婆伸手行乞,心生怜悯之心,遂将身上仅有的五文钱送与她买馒头。

叫化婆随即谢过他,说,你是将相之才,可要努力考取功名。花如春受到叫化婆的激励,便重拾书卷,日夜攻读。

一天夜里,他读书困倦在几案上趴着睡着了,梦中见叫化婆点化他,到了京考,花如春一看试卷,试题果在《春秋》范围内,便提笔挥就一篇恤民安国的锦绣政论类文章,深得主考官大悦,呈上朱元璋,钦点花如春状元,并批示花如春打马游街,以显示皇恩浩荡。

花如春在省亲期间,深入百姓之中,了解百姓疾苦,上奏减轻赋税徭役,劝导农耕惜民等治国安邦之策,深得朱元璋嘉许并施行之,取得非凡效绩。于花如春功劳赫然,成都府尹上奏朱元璋修建一花姓牌坊,彰显花如春。朱元璋准奏,因而得名。——出自《毕节县志》

4、风俗:

打草鞋:或许在某些景区,你能看到一些老婆婆。她们在路边摆上一个小篓子,篓子里装着打好的草鞋,手里拿着一个半成品,也不叫谁买,就自顾自的坐着,等待客人主动上门。

老成都时代,买草鞋的繁多。自古粮仓之都的成都,谷草麦草秧草席草甚多,打草鞋,盖草房、编草帽、捆货物、编草席的原料是不缺少的。往往天没亮,就端着个凳子坐在家里的小院坝中,男人们出去种田,女人就留在家里打草鞋。特别是在乡场上,人们就地取材,直接就手用草编织鞋子,传承了许多打草鞋的手艺,甚至开起了专门的铺子。男士的、女士的、各种码子,他们心里都清楚的很。

代客冒饭:除开上面的修竹器的,补水桶的,打草鞋的......老成都的服务可谓是细致入微,卖水人、磨刀匠、拾瓦匠,你以为你能想到的就是所有,其实还有很多服务让人拍手叫好,比如说这个“代客冒饭”。

这可以说是很多成都人都没听过的新奇玩意儿。馆子不收取任何费用,把顾客带来的冷饭用汤冒热,方便他们就餐。若是顾客带了钱,就买他们几份小菜来下饭。

这种生意通常是为那些缺乏生计的成都贪民,其中裹藏的人情味才是真正暖人肺腑。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产业,而“代客冒饭”在当今的成都,可是见也见不到,早已销声匿迹了。

5、蓉城

蓉城是四川的成都,成都又名锦官城,锦城,蓉城。因为后蜀皇帝偏爱芙蓉花,命令老百姓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所以成都又称为了“蓉城.一说“龟画芙蓉”,即初建城时,地基不稳,屡建屡塌,后来出现一神龟,引路建成此城,而神龟指引的路线就是一朵芙蓉花,蓉城乃由此而生。

一说“芙蓉护城”,即五代后蜀主孟昶为保护城墙,命人在成都土城上遍植芙蓉,每当九月芙蓉盛开,远远望去如锦如绣,满城生辉,名之曰芙蓉城。

最为人们接受,流传最广的版本是这个:从唐时起,每年的农历二月,成都都有盛大的花市举行。相传农历二月十五日是百花的生日,称为“花朝”。成都花市便于花朝前后举行,以“花朝”为花市的正期。每到二月,成都都会成为花的海洋。百花齐聚花城,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把整座古都打扮得妖娆富丽。

这样的花容盛事的确令人眼花缭乱。这时候,五代后蜀国蜀王妃花蕊夫人从百花丛中回过身来,她从百花之中发现了芙蓉。芙蓉如天上彩云滚滚而来,这情景让花蕊夫人惊喜不已。她喜欢上了这种美丽的花,这花让她感到很开心。然而花开总是短暂的,美丽也会很快逝去,在成都阴湿的天气里,花蕊夫人常常很忧郁。

秋天来到了,花蕊夫人为排遣心中的寂寞,带着随从去踏青。走到农家小院前,她惊奇地发现,在这霜气袭人的秋天,即使坚毅的菊花也已凋零,却有这样一丛丛一树树的繁花在开放。她想起来这就是花朝时看到的芙蓉,花蕊夫人的脸上荡漾出从未有过的喜悦。
身边的随从把这一切看到眼里,回去报告给蜀王孟昶,孟昶大喜,遂命百姓在城苑上下遍植芙蓉树。

于是待到来年花开时节,成都便四十里芙蓉如锦绣,从此也落得了芙蓉城的美誉。
后来,后蜀国灭亡了,花蕊夫人被宋朝皇帝赵国胤掠入了后宫。花蕊夫人常常思念着孟昶,偷偷珍藏着他的画像,以述思念之情。赵国胤知道后,逼迫她交出画像。但是花蕊夫人坚决不从,赵国胤一怒之下便杀了她。后人敬仰花蕊夫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尊她为芙蓉花神,称芙蓉花为“爱情花”。

成都人对芙蓉花的喜爱,多少与这个古老的传说有关。他们屏弃“龟画芙蓉”和“芙蓉护城”说,而津津乐道于花蕊夫人的传说,足以说明成都人追求忠贞爱情的浪漫情怀

(9)蓥华祖师戴的什么帽子扩展阅读:

成都的历史沿革: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公元前367年)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截至2018年,已有2385年历史;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

早期为百濮地,据《华阳国志》载: "越嶲郡会无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史记 · 楚世家》说:“(楚武王)于是始开濮地面有之,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

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成者毕也、终也,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最后的都邑。

公元前316年,秦国先后兼并蜀国、巴国,并设置蜀郡于成都。秦张仪、司马错筑太城(府南城),次年,张仪在太城以西筑少城(府西城)。

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沿用至今着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并造石人作测量都江堰水则,是中国最早水尺。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地方官办学堂“文翁石室”。

秦末、汉初,成都取代关中而称“天府”。

10. 如何供奉文曲星

买张文曲星的画像挂好,摆张桌子上面摆上水果即可

热点内容
女警戴帽子的头发怎么扎 发布:2023-08-31 22:03:00 浏览:4272
草的绿色染在裤子上怎么办 发布:2023-08-31 22:01:09 浏览:5341
毛衣喇叭裙怎么加针 发布:2023-08-31 21:54:08 浏览:3950
抚顺买男装哪里好 发布:2023-08-31 21:53:12 浏览:4416
钩针钩毛线帽怎么做视频 发布:2023-08-31 21:48:20 浏览:3630
福建人的帽子怎么做 发布:2023-08-31 21:33:56 浏览:3636
男生红色卫衣怎么搭裤子 发布:2023-08-31 21:32:02 浏览:4591
条纹衬衣配什么颜色的领带好看 发布:2023-08-31 21:26:07 浏览:4213
穿带帽子的大衣怎么扎头发 发布:2023-08-31 21:09:32 浏览:3528
男装牌匾什么颜色字最亮 发布:2023-08-31 21:03:10 浏览: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