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帽子类别 » 古代女人帽子两边长长的叫什么

古代女人帽子两边长长的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8-05 14:11:19

❶ 古代后妃戴的帽子,旧时妇女出嫁时的礼帽,叫( )冠

古代帝王的礼冠和礼冠前后的玉串,叫冕旒,也用作皇帝的代称冕(corona)。
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在举行祭祀等大典时所戴的大礼冠。外黑色,里朱色。冕顶有长方板,称为延,后高前低,略向前倾。延之前端缀有数串小圆玉,谓之旒。冕加在发髻上,要横插一长笄(簪),以别住冕。笄的两端绕颔下系一小丝带,谓之纮;又各用一条名叫枕的丝绳挂下一个绵丸,谓之纩,纩下端饰玉,谓之珎。因两珎正当左右两耳,故又名充耳、塞耳。旒、松、纩都是冕的部件。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说前后各有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历代之制大略相同。南北朝以后,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用以专称皇帝的礼冠。

皇后是凤冠。但不是皇后妃嫔戴的那种有凤龙图案的冠。而是彩冠,即花冠等(女子的一种冠饰),上头有假花或其他吉祥图案。肯定有。但凤龙图饰的,只能是贵族富家。戴冠,所受重量可不轻,虽然如此,依旧很是讨女子喜欢。到了明代,更是流行,而新娘戴的冠也被称为“凤冠”。

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头冠叫凤冠,服饰叫霞帔,以示荣耀。也指古代贵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妇的装束。
凤冠: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冠。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

❷ 明朝官员帽子两边的东西叫什么

叫做 (翅)

❸ 古人官帽左右那两根东东是什么有什么含义吗

你指的是官帽左右两个翅
长翅帽的发明人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他坐上龙椅后很不放心当年一起闯天下的同僚。尤其讨厌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头接耳,评论朝政。一天,赵匡胤上早朝,在听取某个大臣奏章时,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很不礼貌。赵匡胤心里有点恼火,但不露声色。退朝后,他想出个办法,传旨属官在幞头纱帽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后越来越长)。这种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一般场合是不戴的。因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极不方便。官员只能面对面交谈,要并排坐着谈就困难了。从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难排列在一起交头接耳,影响朝堂严肃性了。

❹ 清末老太太戴的帽子叫什么名字

抹额,妇女束在额前的巾饰,也称额带、头箍、发箍等,多饰以刺绣或珠玉。汉朝即已出现,明清时代比较盛行。其功能有三:一束发,二装饰,三防寒。起源于防寒,盛行于审美。

在古代,男女都用抹额。比如唐朝李贺描写武士的诗《画角东城》有云:“水花沾抹额,旗鼓夜迎潮。”宋朝军队中教官用红绣抹额,招箭班用紫绣抹额。直到清朝,男子剃发蓄辫,不必再用抹额。

明清时期的妇女不分尊卑、不论主仆,额间常系有抹额,尤其是北方更为普遍。这个时期抹额的形制有多种:用布条围勒于额;用彩锦缝制成菱形扎于额;用纱罗裁制成条状,虚掩在眉间;用黑色丝帛贯以珠宝,悬挂在额头;以丝绳编织成网状,使用时绕额一周系于脑后。

冬天所用的抹额另有特点,通常以绒、毛皮等厚实的材料制作;有的用绸缎纳以丝绵,外表饰以彩绣;富贵人家的妇女还缀上珠翠宝玉,两端则装金属搭扣,用时围勒于额,绾结于脑后。

抹额的长度一般在40-50厘米之间,最宽处11厘米,最窄处2.5厘米。其造型也有多种:等宽或者中间宽两端窄的梭形;两边上翘的波浪形;中间细长,两边稍宽并逐渐变尖的哑铃型;中间窄两边宽的八字形。

清朝抹额上绣有多种图案,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比如绣蝙蝠表示有福气,绣凤凰表示吉祥如意,绣牡丹表示花开富贵。还有很多装饰了福、禄、寿、喜等吉祥文字。

❺ 宋代官员佩戴官帽,帽子两边为什么会有长长的两根翅膀

宋朝的官员之所以佩戴官帽有翅膀,是因为这个翅膀可以防止大臣们窃窃私语,让他们之间不串通,从而不会祸乱朝政。

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会看到,在一些大臣还有皇帝上朝的时候,他们都会佩戴管帽,管帽又被称为乌纱帽,是通体黑色的,然后两边有翅膀的一个帽子。这样的帽子在古代可以说是自己官位的一个象征,如果有了这样的帽子,就可以说明这一个人是在朝廷有官职的。

当时的宋太祖是有比较大的权利欲望,他看到大臣不顾他在下面窃窃私语,当然是觉得面子挂不住,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帽子。官员们戴上了这样的帽子,既可以保证了宋太祖的颜面,又保证了朝廷的纪律。

❻ 古代女子戴在头上的斗笠还有一块纱巾叫什么

帷帽。原属胡装,最开始的样式叫幂蓠,一般用皂纱(黑纱)制成,四周有一宽檐,檐下制有下垂的丝网或薄绢,其长到颈部,以作掩面,至隋唐把四周的垂网改短,亦称“浅露”。

据说昭君出塞戴帷帽,亦名昭君帽,据记载帷帽为晋代所创,汉代并没有帷帽,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已经指出,但阎立本所创的昭君出塞影响很大,因而历代也错称为昭君帽,一直延续至今。

唐代永徽年间妇女戴起了“帷帽”。式样为一种高顶宽檐笠帽,在帽檐一周带上薄而透的面纱。十分有趣的是现代闽南的惠安女头上的笠帽及装束都与那时的相似得很,真是令人叫绝。西方妇女对带帽罩面纱的习俗也有了认同。

唐彩绘釉陶戴笠帽骑马女俑,带的就是帷帽。唐彩绘釉陶戴笠帽(帷帽)骑马女骑俑圆脸、阔眉、朱唇,头戴紧裹髻发的帷帽,帷帽之上加一顶时髦的笠帽,乳白色上衣外套带花边的黄色半袖,下着淡黄色条纹长裙,足穿尖头鞋,骑在一匹红斑纹黄马上,勒缰前视,神情悠然,高贵文雅。

窄袖袍服和间裙都是受胡风影响产生的装束,尤其便于骑马出行等活动,而帷帽是唐初非常流行的出行装备。可以说这尊戴笠帽骑马女俑是初唐时期仕女出行的真实写照。

唐朝时一个宽容、开放、自由的时代,妇女摆脱了立交的羁绊,可以经常外出,抛头露面,到郊外踏青游玩。听戏、看球、逛庙会,尽情玩耍,而且穿着、婚姻、表达感情都甚少受限制。

唐代,尤其是中唐以后,妇女出门已经不再坐在轿子里,而是很神气地骑在马上,扬鞭策马,在街市奔驰穿行,享受自由的快乐。考古发掘中出土的众多骑马女俑形象正是唐代女性自由生活的真实写照。

❼ 为什么古代官员的帽子两边都有很长的翅膀

其实关于古代官员头上的乌纱帽两边有两个小翅膀这种装饰风格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但是在唐朝时期,乌纱帽两边的这对长翅的长度并不是很长。而具有很长长度的乌纱帽,最早的形成时期是我国北宋时期。

而后来到了明朝以后,对于这种帽子的要求就没有宋朝那么严了,相对来说把帽子上的小翅膀的长度又缩短了一些,而到了清朝,对于乌纱帽旁边两个小翅膀的要求,就已经取消掉了。

❽ 古代官帽的两根长翅,连皇帝都戴,有何妙用

对一些喜欢看古装剧的人来说,他们或许会发现在中国那么多朝代的古装剧中,宋朝的古装剧是最特别的。之所以说宋朝的古装剧最特别就在于宋朝时期古装剧穿的衣服跟其他朝代穿的古装剧衣服是有很大不同的。因为在宋朝时期,不管是官员的官帽,还是皇帝的官帽都有着两条长长的翅膀。有些好奇的人可能会问,这两条长长的翅膀有什么用呢?其实这两条长长的翅膀是可以规范朝廷官员在上朝时的纪律。

三、综述

宋朝时期出现的长翅帽,目的是为了整顿大臣上朝时的纪律。

❾ 金兀术等金朝服饰帽两边长长的毛毛专业名词叫什么

单田芳的评书中是这么说的:“胸前倒挂狐狸尾!”

❿ 宋朝官员帽子两边的东西叫什么

这种帽子叫做长翅帽,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后越来越长)。这种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一般场合是不戴的。

长翅帽的发明人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他坐上龙椅后很不放心当年一起闯天下的同僚。尤其讨厌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头接耳,评论朝政。一天,赵匡胤上早朝,在听取某个大臣奏章时,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很不礼貌。赵匡胤心里有点恼火,但不露声色。

退朝后,他想出个办法,传旨属官在幞头纱帽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后越来越长)。

(10)古代女人帽子两边长长的叫什么扩展阅读:

管帽的起源是在晋朝,当时发明出来的管帽,并不只是官员才能配戴,平民百姓皆可佩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管帽就成了朝廷官员才能带的帽子。

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

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在《明史.舆服志》上载:“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称。

而自明世宗开始,乌纱帽的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

热点内容
女警戴帽子的头发怎么扎 发布:2023-08-31 22:03:00 浏览:4264
草的绿色染在裤子上怎么办 发布:2023-08-31 22:01:09 浏览:5332
毛衣喇叭裙怎么加针 发布:2023-08-31 21:54:08 浏览:3943
抚顺买男装哪里好 发布:2023-08-31 21:53:12 浏览:4409
钩针钩毛线帽怎么做视频 发布:2023-08-31 21:48:20 浏览:3624
福建人的帽子怎么做 发布:2023-08-31 21:33:56 浏览:3629
男生红色卫衣怎么搭裤子 发布:2023-08-31 21:32:02 浏览:4582
条纹衬衣配什么颜色的领带好看 发布:2023-08-31 21:26:07 浏览:4206
穿带帽子的大衣怎么扎头发 发布:2023-08-31 21:09:32 浏览:3521
男装牌匾什么颜色字最亮 发布:2023-08-31 21:03:10 浏览:3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