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殿是什么佛戴帽子
① 释迦摩尼佛头上的帽子是怎么回事
阿弥陀佛
那个不是帽子,叫肉髻,那是佛三十二相中的,顶成肉髻相
净空法师---第三十二是“顶成肉髻相”。我们看到佛像,这个佛像前面顶上有一块红色的,那就叫肉髻,也叫“无间顶相”。《楞严经》里面说得很清楚,有很多有神通的人,想飞在佛的顶上,看看佛的头顶,看不到,它放光。它放光,你看不到佛的头顶,所以叫“无间顶相”。
② 请问诸位佛友,有的高僧头冠两边悬挂两条写着“南无阿弥陀佛”的布带是有什么含义和典故这种冠叫什么
不清楚,不过这是木偶戏里面的帽子,应该是艺术加工过,不是佛教原先有的。
③ 头戴帽子手里没拿东西是哪尊佛
你说佛像头上戴着帽子应该指的是发髻,在汉川佛教里手里没拿东西的佛像只有如来佛。
第一张图片是如来佛:
如果你想立堂口千万别搞错了,不要相信卖佛像的话,否则请回家也供不长久。
④ 唐僧的帽子上的几尊佛是什么佛
那个叫“五佛冠”,只有住持方丈或主法的高僧才可以佩戴。
五佛分别是:中央毗卢遮那佛即释迦牟尼法身大日如来佛祖,两旁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
⑤ 菩萨受众人尊重爱戴,她戴的帽子是什么
菩萨戴的帽子叫:毗卢帽,又称天冠,上有五方五佛,如天冠米勒,地藏菩萨等。
放焰口时主座和尚所戴的一种绣有毗卢佛像的帽子,泛指僧帽。毗卢帽有多重性质,也称为”莲花帽“,”莲花法师帽“等,老版《西游记》唐僧曾经戴过这种帽子。
放焰口,一种佛教仪式,为一种根据救拨焰口恶鬼陀罗尼经而举行的施食恶鬼的法事。
(5)弥陀殿是什么佛戴帽子扩展阅读:
基本解释
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是协助佛传播佛法,救助众生的人物。
菩萨在古印度佛教中为男子形象,流传到中国后,随着菩萨信仰的深入人心及其对世人而言所具有的深切的人情味,便逐渐转为温柔慈祥的女性形象。佛教雕塑中,菩萨多以古代印度和中国的贵族的服饰装扮,显得格外华丽而优雅。
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未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都称之为菩萨。
后来这个名称更加扩大化、世俗化,人们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众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称作菩萨。菩萨的任务是将所有轮回中的众生度化成佛。
寺庙中供的菩萨像,主要的是文殊师利Manjusrikumārabhūta 、普贤、千手观音Samantabhadra 、观世音Avalokite'svara 、地藏 Ksitigarbha 。
菩萨是修学大乘道的通称,从初学,久学到最后身菩萨,浅深万类。但一般人总是想到观音、弥勒、文殊等大菩萨,这才不敢自称菩萨。初发心菩萨,虽还没有大功德,可是已经是一切“众生之上首”;不但为凡夫,而且为二乘圣贤所尊敬。
⑥ 寺庙里各个殿供奉哪些佛
寺庙里的殿堂都住着哪些神佛
走进寺院,通过山门从南向北朝里走,环绕东西两侧兜一兜,整座寺院便一览无余了。
山门殿左右两侧有两尊金刚像,高大雄伟,头戴宝冠,忿眉怒目,龇牙裂嘴,手执金刚杵,共同把守山门,显示出佛门的威武森严,使人顿起惶恐、敬仰之心。
寺院各殿及佛像介绍
寺院殿堂的设置及所塑佛像,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宗派都各有差异,但大多具备以下相同之处。
山门殿 寺庙的大门沿称为山门。山门一般有三道门,象征佛教“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山门内,两侧龛中各有一尊执金刚杵护持佛法的天神,名叫金刚力士。据《大宝积经》说,金刚力士原为法意太子,他皈依佛法后,成为佛的五百名随从侍卫的首领。因为他普闻一切诸佛秘要秘迹之事,又称密迹金刚。金刚力士只有一位,为了符合中国人讲对称的习惯,后来添上一位,成了两位。
有的寺院,在殿内两侧还塑有伽蓝神或对寺院有特殊功德的地方名人。
天王殿殿堂两边塑着身材魁梧高大的“四大天王”。他们的形象,在各个时代、各地寺院所塑的不完全一致。但普遍的形象为:南方增长天王,青脸,持青光宝剑;东方持国天王,白脸,抱碧玉琵琶;西方广目天王,红脸,握混元珠伞;北方多闻天王,黄脸,托黄金宝塔。
殿堂正中一直塑的是弥勒佛,因此也有把天王殿叫作弥勒殿的;弥勒佛头戴宝冠,身披璎络,手结成佛印,跌坐于莲台之上。但是许多寺院,特别是净土宗和禅宗寺院,塑的不是弥勒佛的本来面目,而是他的化身枣五代时的布袋和尚。他手持念珠,翘腿而坐,胸腹袒露,笑容满面,给人以和蔼可亲之感。
弥勒佛背后,多设龛供奉护法韦驮像,正对大雄殿。
大雄殿或称大殿,即寺院的正殿,殿中塑像各寺院略有差异。
中间:有的塑“一佛二弟子”,中为释迦牟尼说法坐像,左右分别为迦叶、阿难尊者侍立像。有的塑“横三世佛”,中为婆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为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有的塑“纵三世佛”,中为现在的释迦牟尼佛、左为过去的迦叶佛、有为未来的弥勒佛;
两侧:多塑十八罗汉,壁间也有塑五百罗汉的。
背后:有的塑阿弥陀佛,他左手下垂,接引众生,右手当胸,掌托莲台。有的塑“弥陀三圣”,中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若另设殿堂则叫弥陀殿)。有的塑观音菩萨,通常为“海岛观音”。她手持杨枝净瓶,立于普陀洛伽山海之间;两边还塑有善财童子和龙女;其后壁塑《普门品》中观音菩萨救八难的景象(若另设殿堂则叫观音殿)。有的塑“三大士”,中为骑吼狮的观音菩萨、左为骑青狮的文殊菩萨、有为骑白象的普贤菩萨(若另设殿堂则叫三大士殿)。
说法堂、藏经楼一般都是堂楼结合,具有两种功能的宏伟建筑。下面是说法堂,堂中设有高大的法座,法座的板屏上画着勇猛的狮子,因狮子吼象征佛说法。法堂左右设钟鼓,以备法师说法时叩击。
上面是藏经楼,庋藏着佛教经、律、论三藏典籍及其它法宝、法器,此楼除了特许“阅藏”者外,一般僧人是不得随意上去的。
有的寺院规模很大,除了上述殿堂及所塑佛像外,还有以下设置:
五百罗汉堂 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五百罗汉堂”分别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四川新都宝光寺、云南昆明筇竹寺、湖北武汉归元寺、江苏苏州戒幢律寺。其中宝光寺罗汉堂规模最大,塑像共五百七十七尊。计有:“三身佛”和孔雀明王佛,大梵天和帝释天,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大菩萨,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禅宗天竺的二十八祖师和中国的二十祖师,济公和尚。 戒坛殿佛教丛林为求戒者传授戒法的大殿,正面塑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中“持律第一”的优波离尊者,因此又叫“优波离殿”。殿中有一座木制或石砌的长方形戒坛,高约三尺,宽约两丈,深约一丈六尺。周围的宪内供奉许多护戒神像,如诸天龙神、四大天王、金刚力士、伽蓝土地等等。坛上设有传戒“十师”的座位。除了传戒时受戒者能登坛,平时是不开放的。
七佛殿 塑过去庄严劫的后三佛和现在贤劫的前四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毗卢殿 有的塑“三身佛”,中为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左为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右为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有的塑“五方佛”,正中为毗卢遮那佛、左一为南方宝生佛、左二为东方阿 佛、右一为西方阿弥陀佛、右二为北方不空成就佛。
华严殿 塑“华严三圣”,中为毗卢遮那佛、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
圆觉殿 塑“十二圆觉”,即将成佛的十二位大菩萨:文殊、普贤、普眼、金刚藏、弥勒、清净慧、威德自在、辩音、净诸业障、普觉、圆觉和贤善首菩萨。
伽蓝殿 塑为释迦牟尼佛施造祗园精舍的三位伽蓝菩萨:中为波斯匿王、左为抵陀太子、有为给孤独长者。
寿佛殿 塑唐僖宗时被封为“无量寿佛”的全真和尚,两旁为手执金刚圈的地、水、火、风“四大金刚”。
祖师殿 各寺院所塑本宗列祖。禅宗的祖师殿,中为初祖菩提达摩、左为六祖慧能、右为九祖百丈怀海或与本寺宗派关系最密切的祖师。
香积殿 塑监斋菩萨,即洪山大圣或紧那罗王。
此外,有的寺院还设千佛殿、燃灯殿、药师殿、准提殿、文殊殿、普贤殿、观音殿、地藏殿或维摩殿等。
⑦ 带着像地藏王的帽子的帽子然后左手拿宝珠之类的圆圆的东西,右手摆着像念阿弥陀佛时的手势的菩萨或佛是
就是地藏菩萨
宝珠地藏,左手持宝珠,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度饿鬼道
(一)檀陀地藏,“檀陀”是一种人头幢,其形象为左手持人头幢,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助地狱道众生。
(二)宝珠地藏,左手持宝珠,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度饿鬼道。
(三)宝印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结如意宝印,专门济度畜生道。
(四)持地地藏,左手持金刚幢,右手结施无畏印,专门济度阿修罗道。
(五)除盖障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结与愿印,为人除掉八苦之盖障,专门济度人道。所谓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为苦谛所摄。
(六)日光地藏,左手持如意珠,右手结说法印,照天人之五衰(天人将死时现五种衰相)而除其苦恼,专门济度天道。
⑧ 头上戴着一个化佛冠是什么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头顶上化佛,含义如下
问:观音菩萨头顶上的化佛和大势至头顶上的宝瓶是什么意思?
李炳南老居士答:化佛表悲,宝瓶表智,二圣立于阿弥陀佛的两边,就是悲智双运,普度众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