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帽子类别 » 京剧的帽子怎么描述

京剧的帽子怎么描述

发布时间: 2022-08-22 06:18:51

㈠ 京剧丑角服饰有什么特点

剧中各类人物都有特定的帽式。“皇帽”,又称“王帽”、“唐帽”、“堂帽”。帽为圆形,前低后高,背后有朝天翅一对,黑地饰以龙纹,顶端有黄色大绒球两个,并有许多珠子。左右各挂黄色大穗,称为“流苏”。为皇帝专用的礼帽。 封侯者戴侯帽,它的两旁有宽翅,翅的边上垂着穗子,握有兵权的,顶端加戟头,称为台顶。 “汾阳帽”俗称文阳,与相貂略同,金地龙纹,缀有绒球珠子,两旁为金色如意翅,用于权势显赫的宰辅。纱帽帽形微圆,前低后高,左右加翅;由于翅的形状不同,又有“方纱”、“圆纱”、“尖纱”之别。一般说品位较高的文官,纱帽的两侧插长方形帽翅;品位次之的插长圆形帽翅;品位低的戴“尖纱”或“圆纱”,含有贬义,多为奸臣丑角所戴用。

㈡ 京剧的盔头分为哪几种

京剧的盔头,分为盔、帽、巾、冠四类,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位等特点,在式样、色彩、纹饰上进行区分。男角色除头盔外,还有水发、发髻、蓬头、孩儿发等。女角色的发式有大头、旗头、古装头,三种皆贴片子,无年代地域之区分,梳大头只以所戴之点翠、水钻、银泡首饰(头面)的不同,区别人物的身份年龄。

㈢ 京剧白蛇传里的法海角色头戴什么帽子

京剧各行角色头上戴的,总称“头盔”,包括帽、盔、巾、冠四类。单以帽 来说,又可分许多名目,常见的有天官帽、乌纱帽、罗帽、毡帽等。天官帽两层平顶金底,左右加如意翅,装满珠玉缄球点缀,是大臣中位居 极品的名相戴的,如《逍谣津》中的曹操。
乌纱帽黑色,上下两层,前矮后高,左右加翅。 由于帽翅的式样不同,又 分“方纱” “尖纱”、“圆纱”。“方纱”的翅是尖形,一般用在正派生角方面, 所以又称“忠纱”。《群英会》中的鲁肃和《贩马记》中的赵宠戴的就是“忠 纱”。
“尖纱”的翅是方形,一般用在奸诈的净角方面,所以又称“奸纱”。如 《一捧雪》中的严世蕃戴的便是。 “圆纱”的翅是圆形,是给小宫中的坏人用的, 如《刺汤》中的汤勤。罗帽帽面分素与花,帽胎分软与硬。
毡帽是京剧中老百姓戴的。如《三娘教子》中的薛保戴的便是。

㈣ 什么是京剧行头,有什么讲究

行头,是金、元时起对戏具的统称。《扬州画舫录》称“戏具谓之行头,行头分为衣、盔、杂、把四箱”。
衣箱,分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大衣箱包括各种长短袍服,如蟒袍、官衣、开氅、帔、褶(音学)子、八卦衣、坎肩、斗篷、青衣、宫装、旗袍、云肩、饭单、袈裟等,还要兼管玉带、朝珠、扇子、牙笏、手帕、腰巾和喜神(彩娃)。二衣箱包括各种武装人员的装束,如箭衣、马褂、大靠、茶衣、腰包、抱衣、打衣、制度衣、大铠、猴衣以及扣带、鸾带、丝绦等。三衣箱即演员所穿内衣、厚底靴、朝方、彩鞋、旗鞋、云履、福字履、彩裤、胖袄、僧鞋、薄底靴、大袜、青袍、龙套衣及塑形用品。
盔头箱,主要是盔、帽、冠、巾四种。如帅盔、霸王盔、夫子盔、蝴蝶盔,纱帽、毡帽、罗帽、风帽,凤冠、如意冠、九龙冠,扎巾、软夫子巾、文生巾、高方巾、员外巾。此外还有演员头上所戴的网子、水纱、雉尾翎、狐尾、甩发、髻发、耳毛、发髻和各式各色的髯口,如黑、黪、白、红、紫色的满、三绺、扎、八字髯、一字髯等。
杂箱,指彩匣子、水锅和梳头桌。彩匣子是为男角色面部化妆、抹彩、勾脸、卸妆、洗脸所用。梳头桌是专为旦角梳理大头、古装头、抹彩、贴片子、插戴银泡子、翠泡子、钻泡子和绢花等饰物所设。
把箱,即旗把箱。从刀、枪、剑、戟等各种兵器到桌椅、板凳、帐幔和山、城、墓、碑等景片;从文房四宝、印信、茶酒器皿、令旗令箭、马鞭、车、船、风、火旗到圣旨、香案、旗、锣、伞、报和剧中特定道具,如家法、手铐、铜锤、棋盘、笛箫等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道具。
一套完整的行头,在演出时均有一定的使用章程和规范,如衣箱上的十蟒十靠都必须按上五色和下五色,即红、黄、绿、白、黑、蓝、紫、粉、古铜、秋香十色的顺序摆放;后场桌上的道具必须根据戏码的变换而变换。以保证演员穿、扎、戴、挂、拿,有条不紊地进行

㈤ 唱京剧的演员 头上戴的是什么

京剧演员头上戴的是盔头(帽子),由于制作质料的不同,戴帽子人的身分、地位、行当、年龄不一样,所以帽子的样式与名称也就不一样了。

帽子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乌纱幅,简称为纱帽。纱帽是古代官员戴的一种帽子。这种纱帽的正式名称叫幞头(音伏头),俗称为纱帽。纱帽的帽身背后下端,左右对称平插一对帽翅,像左右平伸的两支脚,叫纱帽翅。纱帽翅的正式名称叫作“展”,俗称帽翅。

纱帽翅有好几种,一种叫相纱。最典型的是包公(包拯)戴的帽子,一般是宰相戴的帽子,所以叫相纱。两旁的翅子有一尺多长,一寸来宽,翅的尾巴略为向上翅起,实际就是两根黑漆的平板。

(5)京剧的帽子怎么描述扩展阅读

京剧是国粹之一,其服饰也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在众多中华戏剧表演艺术中,京剧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也是在对外戏剧交流与介绍工作中最能表现中华传统艺术精华的戏剧品种。京剧服饰分为大衣、二衣、三衣和云肩四大类。

大衣是京剧服装内部分工的行当之一,它的存在是为演员创造角色服务。从技术职能来 讲是管、拌、扎、勒,所谓的服装的管理保养,在演出中负责演员的服侍的装扮、特殊人物的扎勒,大衣在管理上有很强技能操作以及服饰的名称识别和塑造不同人物着装类型。

㈥ 京剧中刀马旦的帽子叫什么名字

京剧中的刀马旦帽子称为盔头,一般的刀马旦戴的叫七星额子。插雉尾翎。如果是非正规军,还要在盔上挂狐狸尾。譬如传统京剧《穆柯寨》中的穆桂英,《银空山》中的代战公主,都是梳大头,戴线尾子。头戴七星额子,插翎挂尾,身穿女靠。

㈦ 京剧演员们带的“帽子”是有什么材料做的

主要是盔、帽、冠、巾四种。如帅盔、霸王盔、夫子盔、蝴蝶盔,纱帽、毡帽、罗帽、风帽,凤冠、如意冠、九龙冠,扎巾、软夫子巾、文生巾、高方巾、员外巾。此外还有演员头上所戴的网子、水纱、雉尾翎、狐尾、甩发、髻发、耳毛、发髻和各式各色的髯口,如黑、黪、白、红、紫色的满、三绺、扎、八字髯、一字髯等。
冠,为帝王所戴的平天冠,九龙冠,后妃所戴的凤冠,皇子或少年中显赫人物所戴的紫金冠;帽,有软硬之分,也有贫贱之别。有帝王所戴的皇帽,也有穷苦人所戴的毡帽。有官僚所戴的纱帽(亦有忠纱、奸纱、圆纱、相纱之分),也有鞑帽、侯帽、僧帽、皂隶帽、罗帽。罗帽为家院(佣人)和武戏中的武士所戴,又有软罗帽和带绒球的硬罗帽之分,太监所戴的称太监帽,李逵和武丑中朱光祖等所戴的称蛐蛐帽。

盔,有元帅所戴的帅盔,及赵云所戴的夫子盔,马超所戴的倒缨盔,项羽所戴的霸王盔,高宠所戴的扎巾盔,典韦所戴的虎头盔,孙悟空所戴的钻天盔,扈三娘所戴的蝴蝶盔,中军专用的中军盔,山大王所戴的草王盔等。

巾,多为便帽,如陈伯愚所戴的员外巾,赵高所戴的相巾,梁山伯和祝英台所戴的文生巾,诸葛亮所戴的道巾和陈宫所戴的高方巾,以及许仙专用的许仙巾,林冲所戴的将巾,唯有关羽所戴的夫子巾,黄忠、窦尔敦、史文恭所打的扎巾可在官场中使用。

除以上四种外,还有观音菩萨所戴的观音兜,诸葛亮(借风)所戴的九龙箍,鲁智深所戴的月牙箍,岳云所戴的叫垛子头,乔玄所戴的相貂,杨继业所戴的金大蹬,铫期所戴的金貂,杨洪所戴的沙锅浅,丑婆所戴的彩旦箍,虞姬所戴的渔婆罩等,也属冠帽盔巾四类,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此外,在冠帽盔巾之中还可以随人物和剧情的需要加配一些配件,如异族人可加雉翎狐尾,有的可加飘带,绸条,面牌,茨菰叶,铲头等。
早年间,多为各戏班自制,所用这些盔头都是设计制作者和演员为突出人物及表演而进行的创作,多以硬纸板为胎,外罩漆,再以掐丝、点翠等技法装饰。
说到盔头的制作,不得不提一下张连城老先生。
张连城(1919--1989)北京南苑人,他十四岁进北京“锦华号”盔头铺,跟随和蓬春(1875--1956)老先生做学徒。和老先生去世后,张连城先后去沈阳、天津、上海等地学习盔头制作技艺。他的作品融南北为一体,集诸家之大成,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中期北京盔头制作业的领军人物。他不仅为当时的名角制作一些常用的盔头,还为梅兰芳、金少山、马连良、谭富英、李少春等名角创编的新戏角色做过新型盔头。

张月兰,1943年生于北京。她高中毕业后到“北京盔头戏具生产合作社”工作,在其父张连城指导下学艺,后调到技术科室任技术员,除研制新型盔头外,还参与百种盔头效果图绘制工作,为戏曲盔头制作留下珍贵的资料。后来,她研制京剧脸谱的小盔头,其中有:大额子、夫子盔、王帽、贼盔、倒缨盔,文阳、大罗帽、扎巾等,她把盔头做成半立体式,使此项技术更贴近人们日常生活,成为便于携带的旅游品,把盔头制作技艺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北京戏曲盔头制作借鉴吸收了我国传统绘画、雕塑、书法、刺绣等艺术,使作品色彩艳丽、鲜明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随着戏曲的缓慢发展,盔头道具的需求量也随之减少,由于它的做工复杂,生产周期长,制作成本较高,常常入不敷出。因此,保护这项面临濒危状态的技艺,迫在眉睫。

㈧ 京剧头饰有哪些

京剧头饰是女性人物在头上戴的各式漂亮的装饰品,主要分三类:



1.点翠头面:点翠头面是用翠鸟的羽毛剪成一小块一小块之后贴在金属的底板上制成的,是头面中最高级的一种,据说现在为保护翠鸟已不准再制了,如果用颜色相近的绸子为材料代替制作,因为没有天然羽毛呈现的光泽,效果差很多。戴点翠的女性在剧中的地位也是很高的,至少她的父亲或丈夫是朝廷高官;宫中的后妃在不戴冠的时候也戴点翠头面。

拓展资料: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干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业的成功引发了文化消费欲望的高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戏曲声腔昆山腔的兴起,纷纷蓄养家班,角色斗艺,并卖力为干隆下江南收集声色歌舞,不惜重金包装徽剧色艺,客观上为徽剧进京创造了条件。

雄霸明清商界500余年的徽州商帮以盐商出名,黄山歙县的盐商尤其出名,富甲一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戏曲声腔昆山腔的兴起,江南江北文人士大夫和富商巨贾纷纷蓄养家庭戏班。已经在外地商界崭露头角的徽商也纷纷效仿。长期为某个徽州商人所养所用的戏曲班社就被外人称为“徽班”。

徽商广蓄家班,安徽沿江一带,包括古徽州的地方戏也开始兴盛。他们唱昆腔,由于语言的差异而不“谐吴音”,不经意间唱出了一点“。尤以诞生在安徽安庆市怀宁县的石牌调最着名。徽州艺人带着乡音下扬州,得到了徽商们的亲情惠顾和重金扶持。他们或出没于码头街肆,或为徽商富贾所容留。技艺得到发展,乡音也渐占上风。

值得一提的是,歙县大盐商江春,是一位品味极高的戏曲鉴赏家,他酷爱戏曲,家中常常“曲剧三四部,同日分亭馆宴客,客至以数百计”。他把各种名角聚在一起,又让不同声腔同台互补,使异军突起的徽班具有了博采众长的开放格局。“乱弹”乱唱,红火异常。

这时最叫彩的是来自安庆的戏曲艺人,清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就这样写道:安庆色艺最优,盖于本地乱弹,故本地乱弹间有聘之入班者。徽商在商界进一步站稳了脚跟,他们和戏曲艺术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而涌现出大批戏曲家的“徽班”,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㈨ 京剧服饰问题,头上带的专称为什么

好像叫京剧头面吧 我去搜了 可以找到

㈩ 京剧头饰的象征意义

内容如下:

1,盔头:是指京剧中人物所戴的各种各样的帽子。根据任务地位、性格、身份的不同,盔头分为冠、盔、帽、巾四大类。

冠:多为帝王、贵族的礼帽。

盔:为武职将帅所戴。

帽:用途最广,包括君臣百姓正式场合的礼帽和日常生活中的便帽。

巾:各类人物家常便服时所戴。

2,头面:旦角头上各种化妆饰物的总称。分为软、硬两种。

软头面:线帘、网子、发垫、发簪、大发、水纱。

硬头面:点翠头面、水钻头面、银锭头面。

艺术特点:

智化 白玉堂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

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

热点内容
女警戴帽子的头发怎么扎 发布:2023-08-31 22:03:00 浏览:4217
草的绿色染在裤子上怎么办 发布:2023-08-31 22:01:09 浏览:5289
毛衣喇叭裙怎么加针 发布:2023-08-31 21:54:08 浏览:3901
抚顺买男装哪里好 发布:2023-08-31 21:53:12 浏览:4366
钩针钩毛线帽怎么做视频 发布:2023-08-31 21:48:20 浏览:3582
福建人的帽子怎么做 发布:2023-08-31 21:33:56 浏览:3586
男生红色卫衣怎么搭裤子 发布:2023-08-31 21:32:02 浏览:4539
条纹衬衣配什么颜色的领带好看 发布:2023-08-31 21:26:07 浏览:4161
穿带帽子的大衣怎么扎头发 发布:2023-08-31 21:09:32 浏览:3477
男装牌匾什么颜色字最亮 发布:2023-08-31 21:03:10 浏览: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