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帽子类别 » 宋代戏曲役服帽子上的字念什么

宋代戏曲役服帽子上的字念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8-25 03:34:25

‘壹’ 《清平乐》里男性会戴各种帽子,这在宋朝有什么讲究

在宋朝的时候帽子也分很多种,而且不同身份的人戴不同的帽子,宋朝人在上朝的时候都会穿官服,颜色都比较单一,头上都会戴着一顶乌黑色的乌纱帽,两边会有长长的两个耳朵,那帽子代表的就是官员,所以大家在说丢了乌纱帽的时候,也就是说会把自己的官位丢了,那么并不是从宋朝时才兴起的,而是在明朝的时候就开始了,但是到宋朝的时候,把乌纱帽旁边的双翅变成了硬质的,这样也是防止大臣们在上朝的时候交头接耳,也是为了约束朝臣们在朝中上朝时候的行为。

清平乐里面的服装道具基本上都是按照历史上的记载来设定的,不管是辐射还是颜色,都非常接近于历史,所以这部剧播出之后受到了网友们的一致好评,一部好的电视剧就应该力求与还原历史。

‘贰’ 翎 这个字怎么读


líng
〈名〉
(1)
(形声。从羽,令声。本义:翎毛,鸟翅和尾上的长羽毛)
(2)
同本义 [plume]。亦泛指鸟羽
何当有翅翎,飞去堕尔前!――杜甫《彭衙行》
(3)
如:翎篁(指羽毛。借指毛发);翎羽(指鸟羽);翎鬣(上冲的羽毛)
(4)
翎子 [feather]。如:翎枝(犹翎子);翎顶(清代官帽上的翎子和顶子的并称);翎管(清代官吏礼帽上用来固定翎子的管子)
翎毛
língmáo
(1)
[plume; quill; tail feather]∶羽毛
(2)
[a type of classical Chinese painting featuring birds and animals]∶指以鸟兽为题材的中国画,也指画中的鸟兽
翎子
língzi
(1)
[peacock feathers;worn at the back of a mandain's hat in old China]∶清代官吏礼帽上装饰的表示品级的孔雀翎
(2)
[long pheasant tail feathers worn on warriors' helmets in Chinese operas]∶戏曲中武将帽子上所插的雉尾

líng ㄌㄧㄥˊ
鸟翅和尾上的长而硬的羽毛:雁~。野鸡~。孔雀~。~毛。~扇。~子。
郑码:ODYY,U:7FCE,GBK:F4E1
笔画数:11,部首:羽,笔顺编号:34454541541
plume;tail feather;
篆体:翎
五笔码:wycn

‘叁’ 古代的“凤冠”、“霞帔”是什么样的

凤冠霞帔是一整套的一个词语,这在中国的古代只有皇家的公主或者是王侯家的郡主或者是富商家的女儿出嫁时才可以穿的礼服,这种服饰就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或者财富。当然了,我们在红楼梦,部电视剧也就可以看到那些贵族里的女子以及夫人受到朝廷的分封,比如封为一品诰命夫人,二品诰命夫人的时候,也可以佩戴凤冠霞帔。

首先说一说凤冠霞帔里的凤冠,我们都知道凤凰这个动物是万鸟之王,通常他的伴侣只能够和真龙天子相配,所以说在古代只有皇后公主才有资格佩戴凤冠。而平时的人家,出嫁女儿迎娶媳妇都不允许佩戴,如果违反规定就会引来杀身之祸。

说白了凤冠是一个佩戴在头顶上插在发髻上所戴的礼冠,一般这点你怪他都有丰富的装饰品,十分的斑斓多彩,里面镶嵌着很多珠宝名贵的饰品,远远望去闪闪发亮。

而且在这种头饰的中间一定要是凤凰,他们的口中有着珍珠,正面上一般有三个方位是展开翅膀,在大罐的底座啊左右方向上还有三面博鬓,展开以后这个头饰就显得特别有立体感。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凤冠霞帔里面的霞帔,其中的这个帔本来就是长袍,或者是类似于我们现在大领子的毛衣,它的左右两边都有开衩,像水莲花的袖子一样,类似于华贵又奔放的那种休闲服饰。这一开始这种衣服他是在戏曲里经常出现,戏剧也分为九种颜色,而且还分为男帔女帔,颜色就有了大红色大蓝色黄色紫色粉色等等颜色,但是我们都知道古代,能在婚宴以及各个庆典中的代表颜色只有红色。

在历史上真正穿上霞帔这件衣服脱下的皇后是明朝的一位,当时皇后穿在里面的霞帔,而是绕过脖子披挂在胸前,而且下端一定要最有珍珠或者是玉石。

而且按照中华大地的礼仪,在婚庆上一定要给人感觉一定要显得更高大上些,所以他们的霞帔在用色上会更亮丽,而且图文和图案也很张扬,。

‘肆’ 戏曲头饰简介

1、笄;

古时用以贯发或者固定弁,冕的。在《仪礼·士冠礼》中记载:“皮弁笄,爵弁笄。”郑玄注:“笄,今之簪。”古代妇女经常使用笄来固定发髻。

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时候就用笄将头发绾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礼。《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郑玄注:“笄,女之礼,犹冠男也。”《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2、簪;

由笄发展而的,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可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擿,簪股,将头部做成可搔头的簪子,所以俗称为搔头。《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簪。《后汉书·舆服志》有:“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擿,长一尺,为簪珥。”的记载。

3、钗;

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五代五缟《中华古今注·钗子》:“钗子,盖古笄之遗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为之,敬王以玳瑁为之,始皇又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钗与簪是有区别的,发簪作成一股,而发钗一般作成两股。

4、华胜;

即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释名·释首饰》:“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着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唐颜师古注;“胜,妇人之首饰也,汉代谓之华胜。”

5、步摇;

古代妇女附在簪钗上的一种首饰。《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题……”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曰:“汉之步摇黄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来形容杨贵妃。

6、篦;

一种比梳子密的梳头工具。亦指用篦梳头剔除发垢。唐李贺《秦宫》诗:“鸾篦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王琦汇解:“篦,所以去发垢,以竹为之,鸾篦必鸾形象之也。”中国自古便注重礼仪,人们对自己的仪容装饰十分重视,梳篦在古时是人手必备之物。

尤其是妇女,几乎梳不离身,时间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风气。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显降低,其质料及装饰视用途而别。宋朝以后,梳子的形状趋于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时期的梳篦样式,基本保持宋制。

7、花钿;

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玉》:“凡玉器琢余碎,取入钿花用。”钟广言注:“钿花:用贵重物品做成花朵状的装饰品,如金钿,螺钿,宝钿,翠钿,玉钿等。”

(4)宋代戏曲役服帽子上的字念什么扩展阅读:

人类使用头饰的时间是很早的,而且都和装饰有关。中国汉字中的“美”字,其实就是一个戴着头饰的人。其头饰也许是一个羊头,有两只角;也许是两根长长的翎毛,因而有人说“美”字“像头上戴羽毛装饰物的舞人之形”。

其实,这种情形在古代民族和现代少数民族中都经常可以见到。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戴头饰的历史,而且都以不同的形式流传到现代。

我国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县是佤族聚居区。就在这里的勐董河下游两岸陡峭的崖壁上,保存着我国最古老的崖壁画之一沧源崖画。沧源崖画共发现十个画点,清晰可辨的人物图像七百余个。

其中,凡是形体较为高大的人物图像几乎都有头饰(有的还有尾饰),而且头饰非常突出,有的头饰的长度甚至超过人体本身的长度。沧源崖画中的头饰,多为牛角、鹿角、牛尾、鹿尾、虎尾、鸟羽等物,尤以牛角头饰为多。

这种情形,和某些古籍中对云南少数民族的记载是完全一致的。《云南志》说;“望苴子蛮……衣短甲,兜上插牦牛尾,驰突如飞,其妇人亦如此。”《宋史·蛮夷四》说:“使者衣虎皮颤裘,以虎尾插首为饰。”

此外,明清时期编纂的多种志书,对基诺族、景颇族等,都有“首戴骨圈,插鸡毛,缠红藤”之类的记载。历史上我国少数民族的头饰于此可见一斑。



‘伍’ 戏曲里的人戴的帽子

第一问:帽翅。
第二问:竖着插得是翎子,多用于小生,比如周瑜。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0%A1%C9%FA%F4%E1%D7%D3&in=6914&cl=2&cm=1&sc=0&lm=-1&pn=14&rn=1&di=16716057390&ln=722&fr=&ic=0&s=0&se=1

‘陆’ 皇帝平时戴的小圆帽子中间写的字念什么

是古写的寿[shòu]

从后从灸从之。引伸为长久。下面是各种寿字的写法,其中第四个就是皇帝帽子上的字

‘柒’ “翎”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翎”字的拼音是:líng,意思是为翅和尾上的长而硬的羽毛

‘捌’ 宋朝衙役身上写有什么字

应该是没有字。
清明上河图上面就有衙役。
《宋史·舆服志》:“凡朝服谓之具服,公服从省,今谓之常服。宋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在款式上,宋代公服与唐代稍有一些区别,如虽然同用圆领,而宋代公服多用宽袖。宋元丰年间更定服制,公服只用三种颜色,四品以上用紫,六品以上用绯,九品以上用绿,取消了青色。
衙役的地位低于吏员。吏员尽管没有品级,但好赖还是官方人员,而衙役根本没有官方身份,只属于为衙门服役性质。这些人负责衙门的站堂、缉捕、拘提、催差、征粮、解押等事务。以清代州县衙门为例,胥役分为四班,即皂、捕、快、壮班(也有学者称分为三班衙役,不包括捕班,或捕快合一)。各班均有班头,或称头役,统领本班。衙役也有定额编制。如清代大兴县衙役定额为:门子2人,皂隶16人,马夫12人,禁卒8人,轿夫与伞扇夫7人,灯夫4人,库卒4人,仓夫4人,民壮50人。但实际上的衙役数量,都大大超过了编制。一般来说,一名正式衙役,手下往往有三四名“白役”。通常,小县有衙役数百人,大县有上千人甚至数千人。据清代曾任四川巴县知县的刘衡记载,他到巴县上任时,衙役竟有7000人之多。许多人以为古代官衙机构简练,实际上往往是不计算吏员和衙役造成的误解。一个数万人口的县,有数百名吏员,上千名衙役,怎么也不能说成是“小政府”。
衙役的身份分两种:民壮、库丁、斗级、铺兵为良民,皂、快、捕、仵、禁卒、门子为贱民。这些贱民同倡优奴婢同列,其中捕役社会地位最低,几乎被看作准罪犯。贱民衙役包括子孙都不能参加科举(限制三代),也不准捐纳买官,为士绅所不齿,有些家庭严禁子孙从事衙役。各种衙役在清朝可以得到三至十二两年薪,平均每天薪水在两文左右,相当于一顿饭钱。所以,一干吃不上饭的闲人无赖,往往去当衙役。况且衙役根本不靠薪水生活,他们的主要收入来自陋规。多数衙役的规费,属于书吏和衙役分享。只要派差,就能得到规费或贿赂(例如,一桩杀人案,从勘查现场到审结案件,各种规费可达数万钱)。一般州县也认为,衙役办差向当事人收取的车费驴费鞋袜费和饭费茶水钱都属于“正常收费”,只是不准借机勒索敲诈。捕役由于发案不规律,没有案件时就没有额外收入,所以主要从娼妓户和宰牲户收取陋规。这样以来,小地方的捕役,缺乏规费来源而生活像乞丐,但大城市的捕役,则规费花样繁多而十分滋润。有的衙役,这种陋规收入一年甚至有数千上万两银子的进项。
衙役的地位低于吏员。吏员尽管没有品级,但好赖还是官方人员,而衙役根本没有官方身份,只属于为衙门服役性质。老百姓尊敬一点则把他们称为公差。这些人负责衙门的站堂、缉捕、拘提、催差、征粮、解押等事务。以清代州县衙门为例,胥役分为四班,即皂、捕、快、壮班(也有学者称分为三班衙役,不包括捕班,或捕快合一)。各班均有班头,或称头役,统领本班。《水浒传》中的武松,就在阳谷县担任这种班头。四班之外,还有零星杂役,包括门子、禁卒、仵作、库丁、仓夫、斗级(收粮掌斗)、轿夫、伞扇夫、鸣锣夫、吹鼓手、灯夫、更夫、伙夫、马夫、铺兵(邮驿)等等。
衙役也有定额编制。如清代大兴县衙役定额为:门子2人,皂隶16人,马夫12人,禁卒8人,轿夫与伞扇夫7人,灯夫4人,库卒4人,仓夫4人,民壮50人。但实际上的衙役数量,都大大超过了编制。一般来说,一名正式衙役,手下往往有三四名“白役”。通常,小县有衙役数百人,大县有上千人甚至数千人。据清代曾任四川巴县知县的刘衡记载,他到巴县上任时,衙役竟有7000人之多。许多人以为古代官衙机构简练,实际上往往是不计算吏员和衙役造成的误解。一个数万人口的县,有数百名吏员,上千名衙役,怎么也不能说成是“小政府”。
衙役数量之所以悬殊,在于衙役的执行职能。古代官员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动手的事全交给衙役。皂班的职责是前驱护卫和仪仗,知县升堂办案时执行刑讯拷笞。快班又分为马快和步快,职责是巡夜、传唤、逮捕,问案时到庭供长官驱使,派出到乡下催征赋税。捕役的职责是侦查案件,缉捕盗贼,也同快班一道巡夜,押运官银时充当护卫。壮班的职责是守卫粮仓金库和监狱,护送官银或罪囚,也充当杂差。门子掌管仪门(衙门中正门与正堂之间的门,正官升堂办公,须关闭仪门),叫升堂,喊人犯,掌管发令竹签。其余零散衙役的职掌各如其名。《水浒传》中的正面人物朱仝、雷横,反面角色董超、薛霸,都是衙役。
《宋史》 志第一百六 舆服五——————
凡朝服谓之具服,公服从省,今谓之常服。宋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其制,曲领大袖,下施横襕,束以革带,幞头,乌皮靴。自王公至一命之士,通服之。
士庶人车服之制。太宗太平兴国七年,诏曰:“士庶之间,车服之制,至于丧葬,各有等差。近年以来,颇成逾僭。宣令翰林学士承旨李昉详定以闻。”昉奏:“今后富商大贾乘马,漆素鞍者勿禁。近年品官绿袍及举子白襕下皆服紫色,亦请禁之。其私第便服,许紫皂衣、白袍。旧制,庶人服白,今请流外官及贡举人、庶人通许服皂。工商、庶人家乘檐子,或用四人、八人,请禁断,听乘车;兜子,舁不得过二人。”并从之。端拱二年,诏县镇场务诸色公人并庶人、商贾、伎术、不系官伶人,只许服皂、白衣,铁、角带,不得服紫。文武升朝官及诸司副使、禁军指挥使、厢军都虞候之家子弟,不拘此限。幞头巾子,自今高不过二寸五分。妇人假髻并宜禁断,仍不得作高髻及高冠。其销金、泥金、真珠装缀衣服,除命妇许服外,余人并禁。至道元年,复许庶人服紫。
七年,禁民间服销金及钹遮那缬。八年,诏:“内庭自中宫以下,并不得销金、贴金、间金、戭金、圈金、解金、剔金、陷金、明金、泥金、楞金、背影金、盘金、织金、金线捻丝,装着衣服,并不得以金为饰。其外庭臣庶家,悉皆禁断。臣民旧有者,限一月许回易。为真像前供养物,应寺观装功德用金箔,须具殿位真像显合增修创造数,经官司陈状勘会,诣实闻奏,方给公凭,诣三司收买。其明金装假果、花枝、乐身之类,应金为装彩物,降诏前已有者,更不毁坏,自余悉禁。违者,犯人及工匠皆坐。”是年,又禁民间服皂班缬衣。
仁宗天圣三年,诏:“在京士庶不得衣黑褐地白花衣服并蓝、黄、紫地撮晕花样,妇女不得将白色、褐色毛段并淡褐色匹帛制造衣服,令开封府限十日断绝;妇女出入乘骑,在路披毛褐以御风尘者,不在禁限。”七年,诏士庶、僧道无得以朱漆饰床榻。九年,禁京城造朱红器皿。
景祐元年,诏禁锦背、绣背、遍地密花透背采段,其稀花团窠、斜窠杂花不相连者非。二年,诏:市肆造作缕金为妇人首饰等物者禁。三年,“臣庶之家,毋得采捕鹿胎制造冠子。又屋宇非邸店、楼阁临街市之处,毋得为四铺作闹斗八;非品官毋得起门屋;非宫室、寺观毋得彩绘栋宇及朱黝漆梁柱窗牖、雕镂柱础。凡器用毋得表里朱漆、金漆,下毋得衬朱。非三品以上官及宗室、戚里之家,毋得用金棱器,其用银者毋得涂金。玳瑁酒食器,非宫禁毋得用。纯金器若经赐者,听用之。凡命妇许以金为首饰,及为小儿钤鋜、钗篸、钅川缠、珥环之属;仍毋得为牙鱼、飞鱼、奇巧飞动若龙形者。非命妇之家,毋得以真珠装缀首饰、衣服,及项珠、缨络、耳坠、头{须巾}、抹子之类。凡帐幔、缴壁、承尘、柱衣、额道、项帕、覆旌、床裙,毋得用纯锦遍绣。宗室戚里茶檐、食合,毋得以绯红盖覆。豪贵之族所乘坐车,毋得用朱漆及五彩装绘,若用黝而间以五彩者听。民间毋得乘檐子,及以银骨朵、水罐引喝随行。”
庆历八年,诏禁士庶效契丹服及乘骑鞍辔、妇人衣铜绿兔褐之类。皇祐元年,诏妇人冠高毋得逾四寸,广毋得逾尺,梳长毋得逾四寸,仍禁以角为之。先是,宫中尚白角冠梳,人争仿之,至谓之内样。冠名曰垂肩等肩,至有长三尺者;梳长亦逾尺。议者以为服妖,遂禁止之。嘉祐七年,初,皇亲与内臣所衣紫,皆再入为黝色。后士庶浸相效,言者以为奇邪之服,于是禁天下衣黑紫服者。
神宗熙宁九年,禁朝服紫色近黑者;民庶止令乘犊车,听以黑饰,间五彩为饰,不许呵引及前列仪物。哲宗绍圣二年,侍御史翟思言:“京城士人与豪右大姓,出入率以轿自载,四人舁之,甚者饰以棕盖,彻去帘蔽,翼其左右,旁午于通衢,甚为僭拟,乞行止绝。”从之。
徽宗大观元年,郭天信乞中外并罢翡翠装饰,帝曰:“先王之政,仁及草木禽兽,今取其羽毛,用于不急,伤生害性,非先王惠养万物之意。宜令有司立法禁之。”政和二年,诏后苑造缬帛。盖自元丰初,置为行军之号,又为卫士之衣,以辨奸诈,遂禁止民间打造。令开封府申严其禁,客旅不许兴贩缬板。
七年,臣僚上言:“辇毂之下,奔竞侈靡,有未革者。居室服用以壮丽相夸,珠玑金玉以奇巧相胜,不独贵近,比比纷纷,日益滋甚。臣尝考之,申令法禁虽具,其罚尚轻,有司玩习,以至于此。如民庶之家不得乘轿,今京城内暖轿,非命官至富民、娼优、下贱,遂以为常。窃见近日有赴内禁乘以至皇城门者,奉祀乘至宫庙者,坦然无所畏避。臣妄以为僭礼犯分,禁亦不可以缓。”于是诏,非品官不得乘暖轿。先是,权发遣提举淮南东路学事丁瓘言:“衣服之制,尤不可缓。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臣恐礼官所议,止正大典,未遑及此。伏愿明诏有司,严立法度,酌古便今,以义起礼。俾闾阎之卑,不得与尊者同荣;倡优之贱,不得与贵者并丽。此法一正,名分自明,革浇偷以归忠厚,岂曰小补之哉。”是岁,又诏敢为契丹服若毡笠、钓墩之类者,以违御笔论。钓墩,今亦谓之袜袴,妇人之服也。
中兴,士大夫之服,大抵因东都之旧,而其后稍变焉。一曰深衣,二曰紫衫,三曰凉衫,四曰帽衫,五曰襕衫。淳熙中,朱熹又定祭祀、冠婚之服,特颁行之。凡士大夫家祭祀、冠婚,则具盛服。有官者幞头、带、靴、笏,进士则幞头、襕衫、带,处士则幞头、皂衫、带,无官者通用帽子、衫、带;又不能具,则或深衣,或凉衫。有官者亦通用帽子以下,但不为盛服。妇人则假髻、大衣、长裙。女子在室者冠子、背子。众妾则假紒、背子。
冠礼,三加冠服,初加,缁布冠、深衣、大带、纳履;再加,帽子、皂衫、革带、系鞋;三加,幞头、公服、革带、纳靴。其品官嫡庶子初加,折上巾、公服;再加,二梁冠、朝服;三加,平冕服,若以巾帽、折上巾为三加者,听之。深衣用白细布,度用指尺,衣全四幅,其长过胁,下属于裳。裳交解十二幅,上属于衣,其长及踝。圆袂方领,曲裾黑缘。大带、缁冠、幅巾、黑履。士大夫家冠昏、祭祀、宴居、交际服之。
紫衫。本军校服。中兴,士大夫服之,以便戎事。绍兴九年,诏公卿、长吏服用冠带,然迄不行。二十六年,再申严禁,毋得以戎服临民,自是紫衫遂废。士大夫皆服凉衫,以为便服矣。
凉衫。其制如紫衫,亦曰白衫。乾道初,礼部侍郎王严奏:“窃见近日士大夫皆服凉衫,甚非美观,而以交际、居官、临民,纯素可憎,有似凶服。陛下方奉两宫,所宜革之。且紫衫之设以从戎,故为之禁,而人情趋简便,靡而至此。文武并用。本不偏废,朝章之外,宜有便衣,仍存紫衫,未害大体。”于是禁服白衫,除乘马道涂许服外,余不得服。若便服,许用紫衫。自后,凉衫祗用为凶服矣。
帽衫。帽以乌纱、衫以皂罗为之,角带,系鞋。东都时,士大夫交际常服之。南渡后,一变为紫衫,再变为凉衫,自是服帽衫少矣。惟士大夫家冠昏、祭祀犹服焉。若国子生,常服之。

‘玖’ 古代衙役帽子上的字念什么

这是“寿”字
在古代,很多织物和瓷器上都有这个“寿”字,是一种美术异体字,作用是保佑祈福

可以参见一些书法作品“百寿图”,里面有

热点内容
女警戴帽子的头发怎么扎 发布:2023-08-31 22:03:00 浏览:4212
草的绿色染在裤子上怎么办 发布:2023-08-31 22:01:09 浏览:5282
毛衣喇叭裙怎么加针 发布:2023-08-31 21:54:08 浏览:3896
抚顺买男装哪里好 发布:2023-08-31 21:53:12 浏览:4360
钩针钩毛线帽怎么做视频 发布:2023-08-31 21:48:20 浏览:3577
福建人的帽子怎么做 发布:2023-08-31 21:33:56 浏览:3581
男生红色卫衣怎么搭裤子 发布:2023-08-31 21:32:02 浏览:4531
条纹衬衣配什么颜色的领带好看 发布:2023-08-31 21:26:07 浏览:4156
穿带帽子的大衣怎么扎头发 发布:2023-08-31 21:09:32 浏览:3471
男装牌匾什么颜色字最亮 发布:2023-08-31 21:03:10 浏览:3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