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帽子类别 » 清代老年农妇戴什么样的帽子

清代老年农妇戴什么样的帽子

发布时间: 2022-08-26 20:53:30

❶ 我国农民戴的帽子具体叫什么帽子

农民的帽子有很多种,北方农民一般是草帽,用小麦的秸秆做成的!南方一般是斗笠,是用竹子做的。产地到处都是

❷ 清朝宫中宫女.格格.妃子.皇后头上的戴的是帽子还是用头发包成的

清初妇女发式及妆饰还各自保留本民族的特点,以后逐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髻上的装饰物,不用金银,而多用珠翠,这是崇祯年间的特点。中期崇尚高髻,如模仿满族宫女的发式,是将头发均分成两把,谓“叉子头”,在脑后垂下的一绺发尾,修剪成两个尖角,称“燕尾”。此后又流行平头,谓之“平三套”或“苏州撅”。此髻老少皆宜,一改高髻风俗。头发装饰亦有特色,“冠子”即是一例,老年妇女多好之。还有“一字头”豪华奢侈,高如牌楼,皇室偏爱的大拉翅即是其中最着名的一支。

高髻:清代高髻都以假发掺和衬垫梳理而成,如康熙、干隆年间流行的牡丹头、荷花头、钵盂头即属此类。其样式豪华,高高耸立达七寸余,犹如盛开的牡丹、荷花。脑后梳理成扁平的三层盘状,并以簪或钗相固定,髻后作燕尾状,钵盂头则形如覆盂,因此类髻发梳理繁杂,故待到清末剪发风盛行时,就逐渐趋于淘汰了。

大拉翅:又名“旗髻”,是清代满族女子最具特色的、集发式造型与妆饰于一体的着名发式。其梳理方式特别繁复,是受汉族妇女“如意头”影响而演变而成的,为清宫廷贵妇所钟爱。

冠子、纂:清代老年妇女多在髻上加罩一硬纸和黑色绸缎制成的饰物,绣以吉祥纹样、寿字等,用簪扦于髻上。中年妇女则多戴用鬃麻编成、再裱以绸缎的“纂”,然后饰以鲜花等,更显其秀美与华丽之色。纂的形状象一只鞋帮,仅有二壁,以后又演变为不直接用纂,谓之“真纂”,实际就是在头上盘一元髻而已。

❸ 清朝人戴的帽子

清朝人带的小圆帽子叫瓜皮帽也叫六合同一帽。


清代的瓜皮帽是沿袭明代的六合一统帽而来,又名小帽、便帽、秋帽。


特点:瓜棱形圆顶,下有帽檐,红绒结顶,有的内衬帽胎。帽胎有软硬两种,硬胎用马尾、藤竹丝编成。帽檐用锦,顶后垂有红缦。清中期还在帽上用捻金线施绣,加缀珠玉。瓜皮帽的款式也有微小变化,帽顶尖的叫做“盔衬”,毛皮做帽檐的叫做“困秋”,中浅而缺的叫做“兔窝”,胎软而能折叠的名“军机六折”。到清末,帽顶结子收小如豆大,结色用蓝,帽檐作多层重叠,有的重叠至七八层之多。


样式:

清代瓜皮帽的质料春冬用{缎,夏秋则多用实地纱,颜色以黑色见多,夹里用红,富者用红片金或石青锦缎缘其边。讲究点的人,也有在颜色和纹饰上与身上的袍褂配套穿的,正如当时《竹枝词》所云:“瓜皮小帽趁时新,金锦镶边窄又匀。”这种小帽式样很多,到清朝初年,在款式上虽然仍以六瓣合缝为之,但有平顶、尖顶、硬胎、软胎之别。

平顶大都做成硬胎,内用硬纸板为衬并絮以棉花。尖顶大都为软胎,取其便利,不戴时可折之藏入衣袋之中,日之“军机六折”。帽子又有“结子”,俗称“算盘结”,都用红色或黑色丝绒线编成,有丧则用黑色或白色。结子的大小也随时而变,一度崇尚樱桃般的小结,转而又流行大结。清末有以珊瑚、水晶、料珠等代替结子的,其结子小如豆粒.又重蓝色,戴时喜将帽子偏倾于前而半覆于额前。至宣统时,帽檐有重叠多至七八道者。

为区别帽子的反正,还要在帽缘正中靠下的地方,另缀一明显的“标志”,如四方形装饰物,此为“帽正”或“帽准”。帽正的质料取决于戴帽人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贵族或有钱的人,可用珍珠、美玉、玛瑙、翡翠、珊瑚、猫眼等各种名贵的宝石做帽正,更有用碧霞珠宝以炫其富贵与显赫者。一般人也可用烧篮、料器(玻璃)、小银片……等为帽正。当时的年轻人特别是那些八旗的纨绔子弟,为求美观,往往还要在帽疙瘩上挂一缕一尺多长用红丝绳做成的红穗子,称做“红缦”。

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开菊宴双美激新郎聆听言一心攻旧业”中,作者写安公子回到家里,就是换上“一顶片金边沿鬼子栏杆的宝蓝满平金的帽头儿,脑袋后头搭拉着大长的红穗子”。可见这种帽子的式样在当时还是比较盛行和普遍的。

❹ 老年人戴什么帽子好看

老人戴帽子比较注重实用,要求帽子轻便、柔软、舒适和耐用。至于样式,颜色、质料,则要和老年人自身的职业,文化程度相适应,有时,还要和衣着相匹配。个人所处的地理环境,当地的风俗习惯等,也是老年人选择帽子应该顾及到的。

  冬天戴帽子主要是为了御寒,所以选用软胎大众式(也叫“六瓣”)、劳动式(即圆顶帽)、棉绒帽,罗宋帽为好;颜色以灰、蓝等深色为宜。在关内,一般(如北京地,区)不用戴皮帽。但在关外,高寒酷冷地区的冬天,皮帽就成为人们外出的亲密伙伴,如果能戴一顶狐皮软帽,自会觉得头身皆暖,精神愉悦。另外,有些老年人还喜欢选用前进帽(鸭舌帽)、解放帽、法国帽(博士帽)、压发帽(睡帽)等;农村老年人中也有习惯戴灰鼠毡帽头的;少数民族的帽子更是各式各样。总之,男性老年人的帽子品种较多,可根据民族、地区、职业、身体条件和个人爱好选用。

❺ 70多岁的老太太戴什么样的帽子

哇哈哈,可问对人了
我家的姥姥在香港,经常戴帽子
哇,可多了``

因为我姥姥是卷头发而且有擦口红
所以戴帽子特别时髦喔

戴那种很大的帽沿,然后有花的编织帽不错``
冬天就戴毛绒帽
因为没有图片我难以说明

总之老人卷发配帽子感觉好时髦的``呵`

❻ 清朝人带的小圆帽子叫什么

叫瓜皮帽。

瓜皮帽是形成于明朝,流行于明、清、民国三代的一种首服。又称六合一统帽、六合帽、六合巾、小帽、西瓜帽、瓜壳帽、瓜拉冠、秋帽、困秋等,因其由六块黑缎子或绒布等连缀制成,底边镶一条一寸多宽的小檐,形状如半个西瓜皮故而得名。

由明人清后,大部分汉族男子的首服都随着“男从女不从”的政令而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时,只有瓜皮帽不仅得到延续,而且愈发流行。


(6)清代老年农妇戴什么样的帽子扩展阅读:

文化特征

明代瓜皮帽的帽顶虽没有严格的标识等级的作用,然而帽珠、帽准材质的好坏同样也反映着佩戴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为了区别身份,一些无阶级地位的富商巨贾往往在瓜皮帽的装饰材质上选择贵重的帽正、帽珠作为身份的标志。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明代中晚期,服饰的奢靡之风也随之产生,相关的服饰法度亦被打破,到了明朝晚期,上下层之间在穿戴上的鸿沟被打破,很多无官位商贾也开始用上等官员才可使用的贵重玉石做为帽正。

而另一方面,受到大商贾服饰风格的影响,官员士人一般在居家、会客等非正式场合开始戴瓜皮帽,甚至是皇亲贵胄在皇宫之中也常戴瓜皮帽。如明代笔记《松下杂抄》载:“皇子戴玄青给纱六瓣有顶圆帽,名日‘瓜拉帽’。

❼ 老太太适合戴什么样的帽子

可以去淘宝网淘一个很便宜的
一般深一点的颜色都可以的样式很多的比如套桶是你到淘宝一艘就有了

❽ 清末老太太戴的帽子叫什么名字

抹额,妇女束在额前的巾饰,也称额带、头箍、发箍等,多饰以刺绣或珠玉。汉朝即已出现,明清时代比较盛行。其功能有三:一束发,二装饰,三防寒。起源于防寒,盛行于审美。

在古代,男女都用抹额。比如唐朝李贺描写武士的诗《画角东城》有云:“水花沾抹额,旗鼓夜迎潮。”宋朝军队中教官用红绣抹额,招箭班用紫绣抹额。直到清朝,男子剃发蓄辫,不必再用抹额。

明清时期的妇女不分尊卑、不论主仆,额间常系有抹额,尤其是北方更为普遍。这个时期抹额的形制有多种:用布条围勒于额;用彩锦缝制成菱形扎于额;用纱罗裁制成条状,虚掩在眉间;用黑色丝帛贯以珠宝,悬挂在额头;以丝绳编织成网状,使用时绕额一周系于脑后。

冬天所用的抹额另有特点,通常以绒、毛皮等厚实的材料制作;有的用绸缎纳以丝绵,外表饰以彩绣;富贵人家的妇女还缀上珠翠宝玉,两端则装金属搭扣,用时围勒于额,绾结于脑后。

抹额的长度一般在40-50厘米之间,最宽处11厘米,最窄处2.5厘米。其造型也有多种:等宽或者中间宽两端窄的梭形;两边上翘的波浪形;中间细长,两边稍宽并逐渐变尖的哑铃型;中间窄两边宽的八字形。

清朝抹额上绣有多种图案,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比如绣蝙蝠表示有福气,绣凤凰表示吉祥如意,绣牡丹表示花开富贵。还有很多装饰了福、禄、寿、喜等吉祥文字。

❾ 清朝年间百姓女人戴的帽子帽扣是什么做的

清朝人带的小圆帽子叫瓜皮帽也叫六合同一帽。 清代的瓜皮帽是沿袭明代的六合一统帽而来,又名小帽、便帽、秋帽。 特点:瓜棱形圆顶,下有帽檐,红绒结顶,有的内衬帽胎。帽胎有软硬两种,硬胎用马尾、藤竹丝编成。帽檐用锦,顶后垂有红缦。清中...

热点内容
女警戴帽子的头发怎么扎 发布:2023-08-31 22:03:00 浏览:4209
草的绿色染在裤子上怎么办 发布:2023-08-31 22:01:09 浏览:5279
毛衣喇叭裙怎么加针 发布:2023-08-31 21:54:08 浏览:3893
抚顺买男装哪里好 发布:2023-08-31 21:53:12 浏览:4357
钩针钩毛线帽怎么做视频 发布:2023-08-31 21:48:20 浏览:3574
福建人的帽子怎么做 发布:2023-08-31 21:33:56 浏览:3578
男生红色卫衣怎么搭裤子 发布:2023-08-31 21:32:02 浏览:4528
条纹衬衣配什么颜色的领带好看 发布:2023-08-31 21:26:07 浏览:4153
穿带帽子的大衣怎么扎头发 发布:2023-08-31 21:09:32 浏览:3468
男装牌匾什么颜色字最亮 发布:2023-08-31 21:03:10 浏览: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