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帽子类别 » 皇帝的帽子五颜六色什么意思

皇帝的帽子五颜六色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2-08-29 17:48:51

1. 五颜六色什么意思

五颜六色的意思是: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一、拼音

五颜六色[ wǔ yán liù sè ]

二、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释义:

每个人踩踏的祥云,颜色非常多,形状也不一样。

三、例句

1、花园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色彩缤纷,真是美极了。

2、公园里的人,人来人往衣服五颜六色,使人应接不暇。

(1)皇帝的帽子五颜六色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一、近义词:

五色缤纷[ wǔ sè bīn fēn ]

释义:形容色彩纷繁艳丽。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3回:“连日把书房改做了帐房,铺设得五色缤纷。”

翻译:连忙用几天把书房改成了帐房,铺设的色彩纷繁艳丽。

二、反义词:

暗淡无光[ àn dàn wú guāng ]

释义:暗淡:不明亮,昏暗。形容失去光彩。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头上戴一个黯淡无光的亮蓝顶儿”

翻译:头上戴着一顶失去光彩的亮蓝色帽子。

2. 皇帝上朝头上戴的冕旒,有什么来历

在古装影视剧中我们常能看到皇帝头上戴着挂有许多珠帘的帽子,其实这个帽子有个正式的名字,叫做“冕旒”。属于礼冠的一种,但却是最高规格的。而且那东西很重。

因为戴上这东西,走路太急,旒串就会前后摆动打脸;如果行姿七扭八歪,垂珠就会在帝王眼前左右乱晃;而如果坐在那里,不挺胸抬头,重心不稳,冕旒也会滑落。所以久而久之,就迫使佩戴者养成挺胸抬头,沉着冷静,器宇轩昂的风度。

这顶冠冕上下都充满了学问。冕板代表着天圆地方。十二串玉旒,代表皇帝的最高地位。玉旒遮面,提醒皇帝有些事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时由于玉旒一晃动起来便容易杂乱交错,所以也提醒着皇帝要保持庄重威严。塞耳提醒皇帝不可轻信谗言且该装聋时装聋。帝王之道、为君哲学在冠冕上充分体现了出来。

3. 中国古代戴帽有什么讲究,古代皇帝帽子到底是什么样的

中国古代对戴帽十分重视。帽子在古代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装饰品,大多时候是用来显示身份、地位、修养,甚至学识的。所以不同的身份所带的帽子是不同的。

“冠”的本义是指帽子。古人把戴帽子看作十分郑重的事,男子成年时要“行冠礼”,二十岁左右开始正式戴帽子,表示已经成人。

帝王的冠冕是拥有最高权力者才可以戴的帽子,叫做冕旒。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12根,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寻常人是不能佩戴的,否则就是杀头灭族的重罪,这是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只有皇帝一个人才可以戴。

4. 古代帝王的帽子,各个朝代大有不同,那清朝帝王的帽子象征了什么

清朝皇帝的皇冠称之为“朝冠”,来自于女真蒙古族传统贵族冠帽(造型来自于女真族蒙古族人民常带的斗笠),后经美化改造,美化造型来自于清朝的前身后金政权皇宫崇政殿(今沈阳故宫崇政殿),象征着后金王权。

清朝和后金皇帝朝冠,分冬、夏、春秋三套。冬朝冠内为圆顶,上扎赤色缨7层长5寸。中立9龙镂空金顶7层,每层镶4分大东珠不等,共19颗。外环檐镶黑色貂熊皮毛,檐下为明黄缎搂海带。春秋朝冠与冬朝冠略同,为外檐改用黑尼。夏朝冠内以长白山青藤为框外裹白绫做斗笠状,上以金丝锦扎赤色缨15层长7寸,顶与冬朝冠同。为前后檐首有别,前檐为镂雕小金佛一尊外镶东珠莲座与八宝佛光,后檐为金制胥弥座上设金制神火文镶大东珠15颗,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其实说白了就是个豪华斗笠,

5. 皇帝的帽子有什么寓意 啊。

1.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顶有延,前有旒,故曰“冕旒”。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见《周礼.夏官.弁师》。
2.专指皇冠。借指皇帝、帝位。南朝 梁 沉约 《劝农访民所疾苦诏》:“冕旒属念,无忘夙兴。” 唐 韩愈 《江陵途中寄三学士》诗:“昨者京师至,嗣皇传冕旒。” 明 沉鲸 《双珠记·奏议颁赦》:“若奏若启,达羣意于冕旒。” 胡适 《<镜花缘>的引论》四:“他( 武则天 )能使一班文人政客拜倒在他的冕旒之下。”

6. 君王带的帽子有什么讲究和皇后带的有什么区别

古代君王戴的帽子不仅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同时还可以遮盖表情,在样式和作用上很皇后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领导夫人的帽子除了象征着富贵和装饰作用外基本上就没啥特别的了,但是在领导的帽子前面还悬挂着冕旒,作用就是可以完美地遮盖表情。有了它不管是领导生气、愤怒、高兴或者是认怂就全都变成了内心表情包,大臣们是看不出来的。

7. 古代帝王的帽子,各个朝代大有不同,那清朝帝王的帽子象征了什么

清代冠服中保留的民族特色与狩猎民族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内涵。如帝后朝袍上的马蹄袖、披肩领和皇后两肩所饰被称为“缘”的半月形装饰,分别象征着马蹄、弓和马鞍的形象,将满族骑射征战“马上得天下”的辉煌历史充分表现了出来。尤其是满族传统服装的箭袖,入关后虽然失去实际作用,但箭袖却作为满族的行礼动作(即满语中的“放哇哈”)得以保留。箭袖又称马蹄袖,平时挽起成马蹄形,一遇到行礼之时,敏捷地将“袖头”翻下来,然后或行半礼或行全礼。这种礼节在清朝定都北京以后,已不限于满族,汉族也以此为礼,以示注重守礼。因此马蹄袖以遮手可御寒,挽起放下可行礼,既具有实用功能,又有很好的装饰效果,而被人们誉为“反映清代历史的象形文字”。清代帝王服饰正是这样,把传统特色与本民族元素完美的融合,而除了在服装的方寸之间,满、汉两种文化也得以在更广阔的天地和平共处。
大约在商朝,开始出现冠服制度。到了汉代,衣冠制度又被重新制定,通过冠帽就可以区分出一个人的身份和等级。汉代主要的冠帽有:冕冠、通天冠、长冠、进贤冠、武冠和法冠等等。不同身份、不同场合所戴冠帽有严格规定,帝王在参加祭祀大典的时候要戴冕冠;在朝会和宴会上,帝王一般戴通天冠;长冠是参加祭祀时官员所戴的冠帽。武冠是各级武职人员在朝会时所戴的礼冠;进贤冠专门为文官和儒士所佩戴。
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在举行祭祀等大典时所戴的大礼冠。外黑色,里朱色。冕顶有长方板,称为延,后高前低,略向前倾。延之前端缀有数串小圆玉,谓之旒。冕加在发髻上,要横插一长笄(簪),以别住冕。笄的两端绕颔下系一小丝带,谓之纮;又各用一条名叫枕的丝绳挂下一个绵丸,谓之纩,纩下端饰玉,谓之珎。因两珎正当左右两耳,故又名充耳、塞耳。旒、松、纩都是冕的部件。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说前后各有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历代之制大略相同。南北朝以后,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用以专称皇帝的礼冠。《淮南子.主术训》:“古之王者,冕而前旒。”高诱注:“冕,王者冠也。”唐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1)皇帝冬朝冠:冠体为圆顶呈斜坡状,冠周围有一道上仰的檐边。冬用薰貂制作,十一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用黑狐毛皮制作,冠体上缀朱纬,长出冠檐,顶上加金缕丝镂空金云龙嵌东珠宝顶,宝顶分为三层,底层为底座,有正龙四条,间饰东珠四颗,第二、三层各有升龙四条,各饰东珠四颗;每层间各贯东珠一颗;共饰东珠十五颗。顶部再嵌大东珠一颗,梁二,在顶左右,檐下两旁垂带交于项下。
(2)皇帝夏朝冠:冠形作圆锥形,下檐外敞呈双层喇叭状。用玉草(玉草产于东北,满族叫德勒苏草,进关以后,视此草为发祥之物)或藤丝、竹丝做成,外裱以罗,在两层喇叭口上镶石青色织金边饰;以红纱或红织金为里,外层缀朱纬,内层安帽圈,圈上缀带。冠前缀金累丝镂空金佛,金佛周围饰东珠十五颗,冠后缀金累丝镂空舍林,有东珠七颗。冠顶部再加金累丝镂空云龙,嵌大东珠宝顶,宝顶形式与冬朝冠相同。
(3)皇帝吉服冠:冠形似朝冠,冬用海龙、薰貂、紫貂,上缀朱纬,冠顶满花金座,上衔大珍珠一颗。满花金座有的是镶嵌宝石的。夏吉服冠也用玉草或藤丝、竹丝编织,红纱绸裱里,石青织金缎或织金绸、纱缘边。上缀朱纬,顶满花金座上嵌大珍珠一颗。
(4)皇帝常服冠:冬为有折檐的圆形帽,满缀红缨、红绒结顶。用皮或青绒制作。夏常服冠形同夏朝服冠,以玉草或藤、竹丝编织,红纱、绸里,石青织金缘边。上缀朱纬、红绒结顶。
(5)皇帝行服冠:冬行服冠形如冬常服冠,用黑狐、黑羔皮或青绒为之,满缀红缨、红绒结顶。夏行服冠形同夏常服冠。
(6)皇帝雨冠:冬季冠形为高顶式,前有深檐。夏季为平顶式,前檐展敞。按不同季节表用明黄色毡、油绸或羽缎制作,月白缎里。
(7)翎子:翎子分花翎、蓝翎、染蓝翎,花翎为贵,花翎即孔雀翎,又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三眼最贵。花翎原有例戴、赐戴之分。例戴如宗室贝子戴三眼花翎,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戴双眼花翎。镇国将军、辅国将军,戴单眼花翎。品宦例戴花翎的有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直省将军内大臣、各城参赞办事领队大臣、散秩大臣、武备院卿、上驷院卿、头、二、三、四等侍卫及前锋营、火器营、护军营、銮仪卫等满员五品以上、统领、参领、前锋侍卫、诸王府长史、散骑郎、二等护卫均戴单眼花翎,翎根缀蓝翎,插入用翠玉、白玉、碧玉、碧玺、珐琅、瓷等质材制成的翎管内,缀于冠后。双眼和三眼翎,就是拿两个和三个孔雀尾羽后梢的彩色翎斑垂直排列,连接而成。蓝翎是用鹖羽制成,蓝色无翎斑,故名蓝翎。染蓝翎是用靛蓝染天鹅毛而成。在明代都督江彬等就已在白红笠上植染蓝翎为饰,贵者三英、初者二英、最次者一英,已于前述。清代花翎以三翎为贵,但康熙时,因某皇子想戴花翎,康熙帝曾特赐五眼花翎;后福文襄公立大功,曾获四眼花翎,属于特例。皇室子弟年十二能赐射箭者,也给花翎,但无冠顶,名“空花翎”。清末汉人中李鸿章曾获戴三眼花翎,赐云龙补服。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获赏戴双眼花翎。当时汉人获封爵赐戴花翎及文臣兼提督巡抚衔者都得赏赐,这在清前期是很少有的。即宗室亲郡王为大臣者,也必奉旨恩赏才能戴花翎,如未奉旨擅自戴用者,要交宗人府议处。
皇帝朝冠分为冬朝冠和夏朝冠两种:冬朝冠冠体为圆顶呈斜坡状,冠周围有一道上仰的檐边。用薰貂或黑狐毛皮制作;夏朝冠形作圆锥状,下檐外敞呈双层喇叭状。用玉草或藤丝、竹丝作成,外面裱以罗,以红纱或红织金为里,在两层喇叭口上镶织金边饰;内层安帽圈,圈上缀带。冠前缀“镂空金佛”。
皇帝朝冠,冬用薰貂,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黑狐。上缀朱纬。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龙四,馀东珠如其数,上衔大珍珠一。夏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缘石青片金二层,里用红片金或红纱。上缀朱纬,前缀金佛,饰东珠十五。后缀舍林,饰东珠七,顶如冬制。
吉服冠,冬用海龙、薰貂、紫貂惟其时。上缀朱纬。顶满花金座,上衔大珍珠一。夏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红纱绸里,石青片金缘。上缀朱纬。顶如冬吉服冠。
常服冠,红绒结顶,不加梁,馀如吉服冠。
行冠,冬用黑狐或黑羊皮、青绒,馀俱如常服冠。夏织藤竹丝为之,红纱里缘。上缀朱牦。顶及梁皆黄色,前缀珍珠一。
雨冠之制二:冬顶崇,前檐深;夏顶平,前檐敞。皆明黄色,月白缎里。毡及油绸、羽缎惟其时。

8. 五颜六色是什么意思

五颜六色是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下面我整理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五颜六色的意思

五颜六色的意思是: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意思是每个人踩踏的祥云,颜色非常多,形状也不一样。

五颜六色的反义词

1、一清二白

意思:比喻十分清白。亦比喻非常清楚。

出处:现代·茅盾《劫后拾遗》四:“你还不相信我吗?我在这里混了这半年,素来一清二白。”

2、黯淡无光

意思:形容失去光彩。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头上戴一个黯淡无光的亮蓝顶儿。”释义:头上戴着一个已经失去光彩的蓝帽子。

用五颜六色怎么造句

1.各民族代表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走进人民大会堂。

2.花园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色彩缤纷,真是美极了。

3.海滩上铺满了五颜六色的卵石,非常漂亮。

4.人们看见五颜六色的花在夜空中绽放时,个个笑逐颜开。

5.五颜六色的烟火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

6.蓝天碧水,倒映着五颜六色的森林,这是一幅多美的风景啊。

7.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看上去十分赏心悦目。

8.生活总会是五颜六色的,做不到尽善尽美。

9.春天我们的院子里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

10.那一片草甸,到了春天,绿茵茵的草丛中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真是美得无可比拟。

9. “五颜六色”是什么意思

五颜六色的意思是: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一、拼音

五颜六色[ wǔ yán liù sè ]

二、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释义:

每个人踩踏的祥云,颜色非常多,形状也不一样。

例句

1、花园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色彩缤纷,真是美极了。

2、公园里的人,人来人往衣服五颜六色,使人应接不暇。


近义词:

五色缤纷[ wǔ sè bīn fēn ]

释义:形容色彩纷繁艳丽。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3回:“连日把书房改做了帐房,铺设得五色缤纷。”

翻译:连忙用几天把书房改成了帐房,铺设的色彩纷繁艳丽。

反义词:

暗淡无光[ àn dàn wú guāng ]

释义:暗淡:不明亮,昏暗。形容失去光彩。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头上戴一个黯淡无光的亮蓝顶儿”

翻译:头上戴着一顶失去光彩的亮蓝色帽子。

热点内容
女警戴帽子的头发怎么扎 发布:2023-08-31 22:03:00 浏览:4202
草的绿色染在裤子上怎么办 发布:2023-08-31 22:01:09 浏览:5269
毛衣喇叭裙怎么加针 发布:2023-08-31 21:54:08 浏览:3883
抚顺买男装哪里好 发布:2023-08-31 21:53:12 浏览:4350
钩针钩毛线帽怎么做视频 发布:2023-08-31 21:48:20 浏览:3566
福建人的帽子怎么做 发布:2023-08-31 21:33:56 浏览:3571
男生红色卫衣怎么搭裤子 发布:2023-08-31 21:32:02 浏览:4518
条纹衬衣配什么颜色的领带好看 发布:2023-08-31 21:26:07 浏览:4145
穿带帽子的大衣怎么扎头发 发布:2023-08-31 21:09:32 浏览:3461
男装牌匾什么颜色字最亮 发布:2023-08-31 21:03:10 浏览: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