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扣高帽子怎么教育
Ⅰ 两岁三个月的宝宝脾气倔强,怎么办
我家宝宝现在两岁5个月了,跟你家宝宝一样。我觉得可能是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这样吧,越来越有自我观念了。不过我发现正面引导挺管用的,就是不管干什么,先给他扣一顶“高帽子”,完了以后大家都表扬他。他就会觉得特自豪。估计以后会好一点。
Ⅱ "戴高帽子"的心理学意义所在,对班主任工作有什么启示
心理学研究表明,正强化(奖励)的行为出现的频率如果提高,负强化(惩罚)的行为出现的次数会明显减少。每个人天生都有一种被外界认同的强烈愿望,学生更是如此。所以,班主任工作应该少抓小辫子,多戴高帽子,以达到让学生消除自卑,建立自信,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目的。
Ⅲ 谈谈“戴高帽子”的心理学意义所在,对班主任工作有什么启示
帽子有多高,人的眼界因仰望而被“引伸”有多远……
所谓“志存高远”,就是因为高远处有顶自己心灵中羡慕并想得到的帽子。
在教育心理学中,这种作法被称为期待效应。也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年轻的塞浦路斯国王,同时他也是一位手艺精湛的雕刻家。一次,他为雕刻一个美女石像倾注了全部心血,把她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最后自己竟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她。为此,他日思夜想,茶饭不思,最后感动了宙斯(天神的领袖),把这个石像变成了真正的美女,满足了皮格马利翁的愿望。
这个故事虽然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但是却说明了一个心理学的原理:期望可以使被期望者向期望目标转化。这个原理常被应用于教育活动。教师较高的期望引起学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人们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的典故,称这种现象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教育实践有这样的实例:美国哈佛大学的着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训练笨鼠为聪明鼠”的实验。1968年他和雅各布森(A. L. Jacobson)教授把这个实验扩展到人的身上。他们带着一个实验小组走进一所普通的小学,对校长和教师说明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潜力”的测验。在6个年级的18个班里随机地抽取了部分学生,然后把名单提供给任课老师,并郑重地告诉他们,名单中的这些学生是学校中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并嘱托教师在不告诉学生本人的情况下注意长期观察。8个月后,当他们回到该小学时,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不但在学习成绩和智力表现上有明显进步,而且在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自此,这一现象被称为“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期待效应”是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其理论价值正在得到老师们的重视。特级教师毕竟有独到之处--用“准备100顶高帽子”随时赠戴的方法把赏识教育演绎得生动活泼、具体形象。佩服!
Ⅳ 优秀学生骄傲怎么办
首先解决第一个。
他懂得家里困难,所以故意捣乱,这正好说明了这个孩子很懂事。是可以通过沟通来达到教育目的的孩子。所以,你可以通过和他说明利害来让他自己从内心里觉得上学才是根本的解决贫困的方法。
如果这个孩子足够懂事,他没准会努力的学习,努力的让自己变得优秀。因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只有学历是不够的。只有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才有可能让自己摆脱贫穷。贫穷,才更要有志气。
但是,上面说的都是理论上的内容,如果那个孩子比较倔强,而且不太容易听进去意见。那么,您可能就要辛苦一点,不仅要从各个方面言明利害,还要态度温和些,而不是强势的“劝说”。
而且,这个孩子辍学无非也只能做体力活,是挣不到多少钱的。所以,如果您能够帮助这个孩子申请到助学金或者助学贷款之类的,我相信会更有说服力。
另外一个。
可以看出,这个孩子从小优秀惯了,在众人的夸赞之中长大。这样娇惯的孩子需要别人认可他和他的成绩。最受不了别人的严厉批评了。但是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没办法,谁也不能没有过错、没有缺点啊。
这就需要换一个方式了。批评还是批评,但是换一个方式,就会让人容易接受。
比如,您可以先称赞一番他的成绩。要发自内心的。让他明白你是认可他的。这样在进行谈话就容易多了。
如果他的数学考试成绩很好,但是他今天数学课上面说话了。你就在找他谈话的时候可以说,XXX,你这次的数学成绩真的很不错,老师也看到了你平时的努力,你在数学课上一向很认真,下课也积极的问老师题。你一直是老师心目中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不过,(温柔地),你今天怎么了?下次有什么问题可以等到老师讲完课再问吗?
可能这位同学就会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可能他本来虽然成绩很好,但是人品方面不是很突出。这一下,你给他扣一个品学兼优的高帽子。他就会觉得,啊,原来我在老师的心目中是这样的印象啊。于是他就会向着这个方向发展,让你注意到他确实是这样的学生。
这个方法的好处是,老师和同学不用怒目而视,可以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不过,这需要老师的耐心。所以,千万不要在气头上使用这个方法,可能会适得其反。
这只是一个和学生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其他的不记得了。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看一下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那里面讲了很多这方面的沟通技巧和处世方法。
Ⅳ 如何教育小孩
顽皮的孩子该怎样教育—儿童行为习惯教育 大壮妈妈越来越害怕幼儿园放假了。因为5岁的儿子非常喜欢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大壮的社交能力强了,可是游戏结束,玩具满地都是,沙发巾、床单都抹上了黑灰,玻璃雕花的水杯少了……有一次名贵香水被倒在水里,香水瓶里又灌满了自来水。孩子们在楼房里又蹦又跳,楼下邻居都要上楼抗议。 怎么应付顽皮的小客人?本来一个孩子就孤单,总不能不让孩子交朋友吧?还是专家给了一些建议。 1.首先要有宽容、理解的心。 学龄前的小孩,由于认知能力发展的限制,往往把别人的家当作自己的家看待。他们的控制力比较差,只顾玩得高兴,为所欲为,加上孩子天性好奇,这捅捅那动动,把玩具摔了、拆了都不稀奇。此外,一群孩子在一起,相互模仿,彼此比赛,比单个孩子要淘气得多。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平时和小朋友能自由地玩的时间实在太少。一旦拥有机会,必然格外放肆。但是从考虑培养孩子的同伴交往能力出发,家长们千万不能因噎废食,不让孩子邀请小客人。 2.不要指桑骂槐。 有的父母不好意思直接说小客人,就“杀鸡给猴看”,责骂自己的孩子不乖。可是,学龄前的孩子通常听不出父母的弦外之音,自尊心大为受损,快乐荡然无存。而其他的小客人也根本意识不到是自己不乖。 3.不要当众责罚孩子。 孩子也有自尊心。即使是自己的孩子带头调皮,父母也不要当众责罚,在孩子的朋友面前,给孩子留点尊严。等小客人走了,再和孩子讲道理,该罚则罚。通常这么做,孩子反而更能听进去。 4.对事不对人。 不要指责孩子的品质不好,告诉孩子,“妈妈不喜欢你们把玩具乱扔,你们玩过了,一定要把玩具收拾好!”让孩子搞清楚,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才最有帮助。 5.及早树立规范。 孩子在幼儿园就规矩得多。家里虽然比幼儿园自由,家长也要和孩子们先讲好规矩,要明白每一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规矩。比如,家里有地毯,一进门就要换上干净的鞋子等等。住楼房,就不能乱蹦乱跳等等。这对自己的孩子也是教育,否则有一天他就是别人家里的顽皮客人。 6.和孩子商量,让孩子自己也提办法。 和孩子讨论一下,孩子也会有自己的看法。这样会提高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孩子感到受尊重,对自己提出的办法,孩子会积极帮助实施。 7.提前防范,并时刻注意安全。 家里有孩子,平时就要把一些危险、贵重物品,比如热水瓶、药瓶、水果刀、纪念品、首饰等等,都要收好,易碎物品也要收起来。煤气要关紧。该锁好的抽屉也要锁好。床底下、地板尽量擦干净。 专家指出,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不能把孩子们自己留在家里,哪怕是一小会儿,要对所有孩子的安全负责。
Ⅵ 孩子在家乖巧听话,出门却很淘气,家长要怎么引导呢
小区里有一个出名的小捣蛋,一个五岁的小男孩,经常在小区的广场上玩,可是这个孩子看起来异常的兴奋,平时,不好好走路,总是又蹦又跳,也许父母看到孩子这样会非常开心。可是孩子玩上没多大一会儿,就开始捣乱了。
4、给孩子制定一些小规则。
比如在外面不能够席地而坐,或者躺在地上。这些行为看起来丑态百出,在经过花园或者公园的时候,看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也应该让孩子去了解,让孩子不要去学习这样的坏习惯,又比如,坐公交车的时候不要大声的通话。这样会影响其他人的正常生活,在医院或者参观展厅之类的,更要做到安静,不要大声吵闹。
想让孩子尽早的在外面看起来懂礼貌,就应该教会孩子在外面应该如何去做,除了一些应该培养的礼仪之外,父母也应该在一些小问题上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将果皮纸屑丢到垃圾桶里,乘车时将垃圾装在袋子里,下车之后自行处理,从小事做起,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在外面呈现出一种文明的现象。
Ⅶ 五岁的小男孩爱捣蛋、不听大人的话,该用什么方式来教导他呢
男孩子都比较调皮,但是不能硬着来教育他。发现孩子的长处,耐心的诱导他。他总有长处的,男孩子如果越是说他不好,不对,那么他就故意越调皮,其实他是为了引起你对他的关注,应该多关注他,正确引导。比如他要在什么地方乱写乱画,你可以告诉他说,“宝贝你画的真棒,如果你画在纸上的话肯定更棒,更漂亮,这样妈妈还可以拿到阿姨家让阿姨看看我的宝贝画的有多好。”说的通俗一些就是孩子喜欢戴高帽子,而且现在不是提倡赏识教育嘛,你可以试试我的建议,因为我家也有个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