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帽子类别 » 发丧帽子怎么戴

发丧帽子怎么戴

发布时间: 2022-09-01 08:16:53

Ⅰ 第六代子孙在丧礼上戴什么颜色的帽子

黑色显得肃穆庄重,是对故去人的怀念与尊重.表达亲朋的悲伤心情其实只要穿深色的、严肃的、庄重的就可以了。 裙子到无所谓,只不过没袖的不太好。可以戴一副黑色或深色的长筒手套;实在不行就披一件薄点的黑色或深色的披肩吧!

Ⅱ 老人故去出殡时儿子戴帽子是怎么回事去时戴还是回来时戴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25

Ⅲ 送老人出殡时能带太阳帽不

各地的风俗不一样,正常是不要戴,这样会让人感觉不礼貌,如果太晒,可以拿个雨伞

Ⅳ 什么是丧事收头

什么是丧事收头?丧事收头是指过去 死者家属为丑孝家 收头有两种 一般把布斜批在肩膀上,帽子戴在头上 不过给这些布 帽子还有一种是给现金 孝家要跪下 当然啦 这些东西是亲戚 或者好友给 丧事忙完还要答谢她们 其事就是来往帐 丧事叫收头。收头一般是出殡走那会,以前是在坟上。后代收头,媳妇娘家挂孝,闺女婆家挂孝。一根布条绑在重孝帽子上。对收头这类事我不懂,四弟媳是结婚不到半年的新媳妇。在不结婚之前是不能参与收头这类事的,所以四弟媳和我同样对这种事没经历过。大嫂说:“咱和姐姐家虽是亲戚,但也是街坊……”没等大嫂说完,二嫂抢着说:“对呀,咱们是街坊,得去吊唁哭丧,咱就不打扮了,得穿白褂子去哭。”我一听,是一百个不同意,大姑姐的婆婆我都没见过,还得跟着哭娘。因是当地的风俗,不管是大娘、婶子、姑、姨、妗子,只要和母亲同辈份的人去世,来吊唁的人都要哭娘,更何况我娘还健在。还没等我提出反对意见,四弟媳找了个不同意的借口:“我的个子大,借不到白褂子。”四弟媳找的借口很恰当,这大正月的我们还穿着棉衣,把老太太们夏天穿的白大襟褂,紧紧巴巴的套在棉袄外。个子小的还行,可四弟媳一米七的个子就很难借到能套上的白褂子了。可这事难不倒二嫂,她说:“后天才发丧,明天我在村里给你们去借,你们也不用这么紧张,拿上条大白毛巾,到时候捂住脸跟着哼哼就行。”听二嫂这么一说,觉着是没退路了。到了晚上,我大姑姐的本家侄子来串门,来找丈夫聊天。听说我们吊唁哭丧,他就和我闹起来了:“后天我就在灵棚里等着看三婶哭娘。”我一听知道坏了,这人是丈夫发小,虽然三十多岁的人了,平常就好耍个活宝与我开玩笑,这回他非出我的洋相不可。我就想打退堂鼓:“后天我不向学校请假了,我要去给学生上课。”这时四弟开导我:“你们去咱姐姐家不管是收头还是吊唁,都是去给咱姐姐撑面子,证明娘家人尊重她,没人计较你哭不哭。”四弟不愧是知识分子,说出话来有分量,我听了心里也轻松多了。

正月十九起床开门一看,树上挂满了雪,才知道昨夜下过雪。公爹已把盛花祭的食盒放到了天井里,看着食盒中花祭的品类:用油炸过的鲤鱼翘着头,就像金色的鲤鱼跃龙门的样子;再看那脱去羽衣的公鸡,虽把它的腿盘起来了,但样子就像要飞;用水萝卜雕刻的鲜花栩栩如生。我真佩服那做花祭的师傅,说他是艺术家一点都不为过。天井里挂着雪的树,像是梨花盛开,要和花祭媲美。

吃过早饭后,公爹吩咐我们,拿上给姐姐顶孝用的孝布先走着,他随花祭随后就到。我们就各自把收头钱用白纸包起来,等到姐姐家交到礼柜上。
到了姐姐的胡同口,我们套上了白褂子。我拿出白手巾准备捂脸。等到了姐姐家的大门口,看到孝子们都在那里趴着,那位活宝发小真的就在灵棚里跪着,而且唯独他,直挺挺的跪着,右手拄着恩杖(丧俗,包着缠着白纸的柳木棍),眼睛直盯着大门口。我正看着活宝发小,大嫂二嫂一声“娘哎!”就开哭了。那四弟媳虽是新媳妇,但人家也很老道地跟着“娘哎!娘哎”地哭上了。我赶快用白毛巾捂住脸哼哼。谁成想,脸捂得严实没看到路,不小心撞到了树上,树上的雪“哗”的落了我一脖子,凉的我打了一激灵,我那四弟媳“扑哧”一声笑出了声。我想虽然是我惹的祸,但我不能笑,不能让那活宝看笑话。这时屋里的女孝子们出来迎着我们,到了我们跟前冲着我们跪了一下,起来回头就哭着进屋。本来我们这样跟着哼哼着进了屋就行了,可四弟媳这回怎么也止不住笑了,“扑哧、扑哧”笑个不停,因毛巾捂着脸,倒看不出是笑还是哭。

到了屋门口,大嫂拉了我一下,意思是通知我,逝者的棺材冲着屋门口放在屋中央,进门先向棺材下跪磕头。这回我顾不得捂脸了,随着大嫂二嫂进门后冲着棺材跪下磕头。四弟媳也随着完成这道程序。可她不知是想起刚才的事,还是又看到我磕头的样子滑稽,又捂住脸“扑哧”的笑。屋里有帮忙劝哭的,以为她在哭,就劝上了:“齁(博兴方言,别,不要)哭了,子女们都很孝顺,老太太又没有受罪。”这回是我直接憋不住了,这是哪儿跟哪儿呀。为了不让那劝哭的劝到我这里来,我就往后退了退。这时听到外面喊:“娘家人来了,孝子们快出门迎接。”这时屋里一阵慌乱,孝子们赶快提着恩杖往外走。总算把我们的糗事给截住了。

去迎娘家人很隆重,这娘家人指的是逝者的娘家人,是孝子们的姥娘家人。如子女们平常不孝顺,今天娘家人就会发难,让孝子们难看。因此,孝子们都不敢怠慢,赶快出门迎接,跪在娘家人面前,等娘家人说:“起来吧。”孝子们这才如释重负。进门后,先让娘家人看看棺材里的逝者,如娘家人嫌逝者的寿衣不好,丧事办的不排场,或是听说平常子女们不孝顺,娘家人就向那些不孝的孝子们发难不让发丧。那子女们就得跪在姥娘家的人们面前,求得姥娘家人的原谅,直到同意发丧。所以去迎接娘家人就像迎接官员一样。丧事这天不管来了多少祭,只要娘家祭不来,这丧就不能发,看出娘家人的重要性,这也是老舅专门管外甥的最好时机。

大姑姐她婆婆的娘家人,很满意孝子们。礼柜传来话:祭到齐了,准备发丧。这时听到屋里一位主事的老太太喊了句:“揣孝!”屋里立刻像炸了锅:“我那亲娘哎,我再看你最后一眼了!”这哭声是趴在棺材上不起来的逝者的闺女,就是我大姑姐的大姑姐。因为只要一喊揣孝,那棺材就要盖上盖,真的再也看不到亲娘了。所以她趴在棺材上痛哭不起来,这时给她收头的妯娌们姐妹们真正用上护孝的作用了。不顾她碰头拍棺材,好几个人一起下手,一边把孝布像围巾一样给她顶在头上,再把孝布耷拉在腰间的两头用麻绳在她的腰里扎住,又把孝饽饽硬塞进她的怀里。当女儿的怀里除了揣孝饽饽,还要揣孝囤子(给逝者缝制的盛粮食的物件)。这回收头的任务很艰巨,顶孝布、揣孝、揣囤子。当女儿的只管悲痛的哭娘,一点不配合,急的给她护孝的收头客们手忙脚乱。

我们妯娌四个也是同样,那首饰匣子不知是啥时候礼柜上拿走的,把收头钱留下换上孝饽饽后又拿回来了。大嫂把首饰匣子让我拿着,她就和二嫂给大姑姐顶孝布、揣孝饽饽、揣罐子(罐子是给逝者盛水的器具)。这罐子比闺女揣的囤子难弄,如揣不结实,或是护孝的护不好,会打了罐子的,那样不吉利。给逝者的儿媳护孝是件很艰巨的任务,所以两位大伯嫂很认真地给大姑姐揣好孝后,又很认真地护着大姑姐。她们两个一左一右,各人一只手抓着大姑姐的一只胳膊,另一只手紧紧抓着大姑姐的孝布和孝衫(孝衫是专门给逝者的儿媳和女儿做的白大褂子),很小心地护着大姑姐怀里揣的罐子。

我大姑姐的哭声一点不弱于她大姑姐的哭声,我不知道她哭的是婆媳的感情,还是哭的对自己亲娘、我婆婆的想念(我的婆婆去世十几年了)。她们俩趴在棺材上痛哭着,不让盖棺。我让她们的哭声感染了,手巾也不捂脸了,泪水哗哗地流,本来是用来捂脸的手巾这回用上擦泪了。这儿的俗语:儿子哭一声震天动地。这会儿屋外的灵棚里随着刚才屋内那声:揣孝!屋外灵棚里的孝巾(孝巾是丧事主事的,戴着顶像道士帽样的白帽子)接着喊:“起灵了!”灵棚里的孝子们大声地痛哭起来,我大姑姐的丈夫哭的震天动地!

在孝子们的哭声中,两个帮忙的抬着灵楼往外走,男孝子们在灵楼前面,面向灵楼倒退着走。抬棺材的紧跟在灵楼后边,女孝子们又紧跟在棺材的后边哭着往外走。按规矩,儿媳在女孝子们前头,闺女在儿媳后边,其他的女孝子们在闺女后边。我们随大姑姐紧跟在棺材的后边,我们的后边是大姑姐的大姑姐。大姑姐只顾哭,护在她身边的两位嫂嫂,不光护着她怀里揣的孝罐子,还时刻注视着地面上的坑坑洼洼和砖头什么的,不能让她绊倒。她的哭声不光影响着我一直在流泪,也同时影响着我的两位嫂子和四弟媳。

发丧的队伍走走停停,我也不时地往前看看。看到棺材和灵楼前面的孝子们。我大姑姐的丈夫,左手举着白纸包着的瓦片捂着头的左边,右手拄着恩杖冲着灵楼和棺材,前仰后合地痛哭着他的亲娘。他没有护孝的,但为了他倒退着走不被绊倒,有个扶着他的。这个人就是那个活宝发小。这会儿一点都看不出他是个好耍活宝的人,他认真地照护着他的叔叔。不时地回头看看身后的路平整不平整,又时不时地给他那占着双手的叔叔擦擦泪。

一路听着大姑姐边哭边念叨着她婆婆对她的好:“娘哎!您是俺做伴的娘、帮俺疼俺的娘,把您那些孙子们都看大了,您这么就走了……”我们身后大姑姐的大姑姐痛哭诉说着亲娘对她的疼爱:“亲娘哎,疼俺的娘,您就狠心走了不管我了,我再来也看不到您了。亲娘哎……”媳妇闺女一前一后放声哭喊着亲娘,我们无声地流着泪。二嫂和大嫂紧紧架着哭得东倒西歪得大姑姐,我和四弟媳不住地给她们擦泪。这才知道护孝的意义与作用。

发丧的队伍到了路口,灵位和棺材依次停在了那里,这时开始拜祭。孝巾指挥着躬礼(躬礼是逝者同辈的,请拜祭的,给拜祭的还礼的)请闺女家的祭。闺女祭是顶头祭,所以先拜闺女祭。然后再拜儿媳的娘家祭。

拜完闺女家的祭后,这时躬礼向我的公爹抱拳施礼,就看到我穿着件白大褂的公爹,随着抬花祭的,来到灵楼前。先向灵楼抱拳鞠了一躬,又向后退了几步,双手甩了甩袖子,像古装戏里的大臣参见皇上的样子,跪地叩拜他亲家的灵位。这样反反复复好几次,听说过四起四拜、八起八拜,不知公爹这是几起几拜,反正反反复复的好几次。最后是逝者的娘家祭,娘家祭叫墓祭,是看着闺女下葬的祭。

娘家祭拜完,也就发完丧了。听着孝巾喊了声:“卸孝了!”就见大嫂二嫂忙着从大姑姐的怀里掏出孝罐子递给等着接的人,再把姐姐扎孝布的麻绳解下来,把孝布递给我,把大姑姐头上的孝码子摘下来包孝饽饽,包好后又递给她。同时告诉我们,把白衣服脱下来。然后,大姑姐家的孝子们向我们跪下磕了一个头,这叫谢孝。
至此,我们收下了最后一个头,完成了收头的任务。

Ⅳ 送老人上山下葬曾沙要戴什么颜色帽子

肯定要戴黑色或者深色的帽子就可以了。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各地都是这样做的,一直延续到现在的。

Ⅵ 汉族葬礼上孝子戴的帽子的样式怎么做

没有固定样式,但是要用粗麻布或者葛布。

  1. 临终

    过去民间习俗认为,凡享有50岁以上因老、病而死的,都算寿终,称之为“喜丧”,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白喜事”。

  2. 装裹

    寿衣,当地俗称“装老衣”。

    人在临终时候,亲属为其剃头、洗脚、穿戴“装老衣”(寿衣)等,俗称“装裹”、“装穿”。

  3. 安床

    人死气绝后,不能老让亡者躺在原来的炕上,否则叫“背炕板子”,对生者不利。

    必须要从自家的门上卸下一块门扇或者是寿材的上盖放在炕上,把死者移在门板或材盖上,叫“停尸”。

  4. 讣告

    讣告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大门外挂通天纸;一种是张贴书面讣告。

合 葬:

  1. 合(gé)葬,当地人读如“隔葬”。是指一方早亡入土后,另一方死后下葬时要与之合葬一墓,但因有棺材相隔,因此在下葬时阴阳用一些物件把两棺相连,以达到两个鬼魂互相勾通、互相来往。

  2. 就是用红纸或红布把紧挨的两具棺材盖苫起来,称为坟盖纸或坟盖布,上面再放置一个镜子和一把梳子,然后用红线拴二枚铜钱压在上面,孝子持笤帚作扫状,左右各绕三圈,然后下土,合葬仪式完成。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汉族葬礼

Ⅶ 听说第五代要戴蓝色,那绿色红色还有很多颜色怎么分送葬帽子的颜色规律有什么具体规定

平辈不带,小一辈是白色,孙辈白色加一红点,重孙辈是红色,玄孙辈听说是绿色,第六代是黄色的(各地不同,这是我们这边的)
第五第六代还没人见过,只是听说。。。。

Ⅷ 丧事白帽子怎么做

虽然离圣诞节还有一个多月,不过作为一个超爱圣诞元素的宝宝,早就在脑海里寻思着今年要的蛋糕款式。要不就做圣诞主题的纸杯蛋糕吧,只需用草莓和淡奶油做些简单的装饰,就能拥有超可爱的圣诞老人和圣诞帽子,真的不要太萌啦。

材料:
纸杯蛋糕:鸡蛋2个(每个带壳重大约65克),牛奶35克,玉米油25克,低粉45克,细砂糖30克
奶油装饰部分:淡奶油200克,细砂糖15克,融化巧克力适量,红色和粉色色素适量
用料
纸杯蛋糕 看上面
奶油装饰 看上面
(超详细视频教程)的做法
先来做纸杯蛋糕,牛奶和玉米油搅拌到乳化
步骤1
筛入低粉,划一字搅匀

步骤2
加入蛋黄

步骤3
搅拌到顺滑、细腻的状态。

步骤4
蛋白分三次加入细砂糖,打发到小尖角的干性发泡

步骤5
先混合三分之一的蛋白霜

步骤6
再和剩下得蛋白霜翻拌均匀

步骤7
挤入六连模中,面糊挤到模具的七八分满就可以了,这个配方可以做六个大号的纸杯蛋糕

步骤8
送入预热好的烤箱,温度看图哦!
每家烤箱实际温度不同,温度仅供参考

步骤9
出炉啦,晾凉

步骤10
接下来准备奶油装饰的部分

步骤11
淡奶油加糖打发到不流动状态

步骤12
然后取出两小部分的奶油

步骤13
分别调成红色

步骤14
还有粉色

骤15
准备好之后,就可以开凹造型啦

步骤16
用中号圆形裱花嘴挤一圈奶油

步骤17
裱花袋挤小口,画圣诞毛球

步骤18
撒上椰蓉

步骤19
粉色奶油,画圣诞老人的脸

步骤20
圆形中号裱花嘴挤一圈奶油,放上半个草莓

步骤21
用融化好的巧克力画眼睛

步骤22
中号裱花嘴,画上帽子围边

Ⅸ 为什么哀悼的时候要脱帽子

欧美国家以及受欧美影响的许多国家,广为流行着脱帽礼。此礼源于欧洲中世纪。据说,当时武士对女子讲话时,必须把头盔举起,以示对女性的敬重。当武士们友好相见时,为了相致友情,彼此都要把头盔掀起而露出面目。久而久之,便形成脱帽礼。

在公共场合行此礼时,男子摘下帽子向对方点头致意即可。若相识者侧身已过,双方亦可回身补问"您好",并将帽子略掀一下即可。若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先后每次相遇,双方不必反复脱帽,只点头致意即可。当进入主人房间时,客人必须脱帽,以示敬意。在庄重场合,人们应自觉脱帽。

戴帽子有哪些礼仪要求

帽子源远流长,据说最初是由头巾演化而来的。我国古代人成年时要行“冠礼”,“冠”就是帽子。当代生活中,帽子更是异彩纷呈。帽子不仅具有实用功能,可以御寒遮阳;还具有装饰功能。一项合适的帽子,往往使人能锦上添花,显得格外风度翩翩。

戴帽子一般要注意的礼仪是:

(一)帽子的戴法要合乎规范,该戴正的不要戴歪,该偏后的不要偏前,不要给人留下“衣冠不整”的印象。有人故意把帽子戴得七歪八斜,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个性,其实这是对个性的一种误解。在有些影片中,电影导演为了揭示人物缺少教养,常常让人物敞衣露怀,歪戴帽子,可见这已经成为一种粗俗的典型表现。

(二)男性在社交场合,可以用脱帽向对方表示尊敬。遇到熟悉的人,如果由于双方间相隔较远,不能握手致意时,可以轻轻脱一下帽子,向对方微微颔首。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社交礼节。

(三)在庄重场合,如参加重要集会,奏国歌、升国旗时,除军人行注目礼外,其他人应该脱帽。在悲伤场合,如参加追悼会、向死者遗体告别时,在场者也应该一律脱帽。

(四)在进入室内时,男子要脱下帽子;女子则可看情况,如果帽子是服饰整体的一部分,按照约定俗成的礼仪习惯,也可不脱。

(五)在观看电影戏剧时,为了不遮住后排观众的视线,无论男女,都应自觉脱帽。

Ⅹ 出殡后孝帽子怎么处理

下葬时,孝子孝女的麻套都扔到墓穴里,当然包括孝帽一起埋掉。但是黑纱要等到五七以后才摘,随纸货一起烧掉。
丧葬孝服孝帽的规定:
一、儿子儿媳(干儿媳)闺女孝衫八尺,白裤一条,男孝帽一尺半道布五尺,媳妇含干儿媳 ,头孝五尺(布一破二)闺女同。
二、亲叔伯,亲侄,侄女,孝衫七尺半,道布四尺半,孝帽一尺四寸,女的头孝四尺半,一破三。
三、亲叔伯,男孝衣七尺,道布四尺,孝帽一尺。
二、头孝一破三,女的三尺八寸。
四 亲孙、亲孙女,孝衣帽同亲侄一样。
五 不出五服的男 孝帽一尺三,女头孝三尺半一破三。
六 曾孙带黄帽,玄孙红帽
七 亲戚,女婿,妻侄,外甥都有孝帽,女头孝三尺半,一破三, 九寸宽,娘家人的孝不分辈,男女都有头孝。
1、儿子的道布五尺,凡父母有一方健在的,应一边长一边短。父母双亡的道布两边一样长。有父左短右长,有母左长右短。
2、亲戚的头孝,均由长媳发给,发一人磕头一个,客多者就跪到地上发了。但男孝由长子发,也是发给谁给谁磕头。
3、另给大儿媳撕五尺长布,一破二,束腰,背餍食罐用,布归大儿媳。
4、出殡当天媳妇娘家在礼桌上放礼布一块(100尺)两口分开各半,披到身上50尺,事后可做为两条被子里用

热点内容
女警戴帽子的头发怎么扎 发布:2023-08-31 22:03:00 浏览:4196
草的绿色染在裤子上怎么办 发布:2023-08-31 22:01:09 浏览:5261
毛衣喇叭裙怎么加针 发布:2023-08-31 21:54:08 浏览:3877
抚顺买男装哪里好 发布:2023-08-31 21:53:12 浏览:4344
钩针钩毛线帽怎么做视频 发布:2023-08-31 21:48:20 浏览:3560
福建人的帽子怎么做 发布:2023-08-31 21:33:56 浏览:3565
男生红色卫衣怎么搭裤子 发布:2023-08-31 21:32:02 浏览:4509
条纹衬衣配什么颜色的领带好看 发布:2023-08-31 21:26:07 浏览:4139
穿带帽子的大衣怎么扎头发 发布:2023-08-31 21:09:32 浏览:3454
男装牌匾什么颜色字最亮 发布:2023-08-31 21:03:10 浏览: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