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帽子类别 » 允祥什么时候封铁帽子王

允祥什么时候封铁帽子王

发布时间: 2022-09-02 00:59:12

① 十三皇子胤祥为何去世后被追封为铁帽子王

胤祥是清朝第一位恩封的铁帽子王。

在他之前,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等8位铁帽子王都是以开国元勋的身份获得世袭罔替之殊荣。

胤祥,能成为清朝第一位恩封的铁帽子王,这离不开他的四皇兄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


当然,胤祥也的确担得起雍正给他的这份待遇。

胤祥在雍正朝虽然只有8年的时间,但对雍正朝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胤祥在雍正的各项新政中充当着重要角色,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可以这么说雍正能够实施新政,这其中胤祥的作用不容忽视,没有他,很有可能就没有雍正的新政。

首先,胤祥总理户部期间,一心为公,不论远近亲贵,整顿财务,进行财务改革等一系列措施,追缴亏空,革除弊政,充盈了国库,从而为雍正所实施的各项新政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后盾。其次,胤祥在负责营田水利事宜,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他合理治理河流,利用土地,变劣势为优势,有效治理当地水利,让东南数十州县河流疏畅,获灌溉之利。

最后,胤祥为雍正朝荐贤甚多,像福建总督刘世明、陕西总督查郎阿、山西巡抚石麟、福建巡抚赵国麟等等,这些都是胤祥向雍正举荐的。这些人才在之后都成为了雍正朝朝堂上的中坚力量,有效地贯彻了雍正所实施的诸多新政,为清朝在干隆朝走上极盛立下汗马功劳。

雍正为君,给胤祥的宠荣无以复加;胤祥为臣,对胤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雍正厚待胤祥,胤祥忠心雍正,两人相得益彰,最终促成“棠棣情深”一段佳话。

② 十三阿哥为何被封为“铁帽子王”

胤祥在雍正期间被封为怡亲王,也就是世袭罔替的亲王,只不过在干隆期间完善王爵制度的时候把他划在了铁帽子王之列。

祥不但具备优秀的文化素养,还颇有办事才能、协调人际关系的才能,是难得一见的人材,胤祥还能文能诗,棋棋书画无一不通,今有《交辉园遗稿》流传世间。胤祥不但能文,他还继承了满洲人的骑射,骑马射箭样样精通。

十三阿哥胤祥和四皇子胤禛的关系最好,雍正帝在写给胤祥的祭文曾提到胤祥的数学是他亲自传授的。

康熙六十一年,皇四子胤禛继位,史称雍正皇帝。第二天胤祥被任命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同日晋升为和硕怡亲王。

(2)允祥什么时候封铁帽子王扩展阅读: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11月16日-1730年6月18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胤祥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四皇子胤禛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1723年),命总理户部。

自此即全力辅佐胤禛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雍正三年(1725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

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4岁,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③ 铁帽子王允祥传了几代

怡亲王世系:

1722年—1730年:怡贤亲王允祥 谥号贤
1730年—1778年:怡僖亲王允祥七子,谥号僖
1779年—1799年:怡恭亲王永‍弘晓二子,谥号恭
追封:怡亲王绵标 永琅二子,1800年追封
1799年—1818年:怡恪亲王奕绵标一子,谥号恪
1819年—1821年:怡亲王载坊 奕勋一子,无嗣
1825年—1861年:怡亲王奕勋二子,1861年革爵
1862年—1864年:不入八分辅国公载泰 允祥五世孙,奕增子,降爵为不入八分辅国公,1864年袭奉恩辅国公
追封:怡亲王永福 允祥孙,弘晈二子,1864年追封
追封:怡亲王永福四子,1864年追封
追封:怡亲王奕格 绵誉三子,1864年追封
1864年—1890年:怡端亲王载敦 奕格二子,谥号端
1891年—1900年:已革怡亲王溥静 载敦一子,1900年革爵
1902年—1945年:怡亲王溥耀一子

④ 老十三胤祥,到底有什么功劳,被雍正皇帝加封为铁帽子王

首先,我们看一下清朝的爵位制度。清朝的爵位分为:亲王、郡王、贝勒等等,其中,亲王又分成了铁帽子王和普通亲王。按照清朝的规矩,普通亲王的爵位不能世袭,例如父亲是亲王,儿子只能是郡王,孙子只能是贝勒。只有铁帽子王拥有世袭罔替的特权,一代代地传下去。但清朝册封铁帽子王拥有一系列严格的规定,清朝的铁帽子王屈指可数。

尤其是在和平时期,想成为铁帽子王非常困难。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老十三胤祥被册封为铁帽子王,肯定立下了无法替代的巨大功劳。但是在清朝文献的记录中,查不到任何记载。按照道理来说,雍正皇帝不会平白无故的赏赐自己的十三弟。肯定是一些无法公开的功劳,最大的可能就是军权。

至于老十三胤祥,从来不结党营私,而是为人谨慎,从来没有过分的地方。直到老十三胤祥去世,雍正皇帝都非常信任这位十三弟。雍正皇帝的兄弟很多,但只有胤祥属于雍正皇帝的嫡系,就连后来的允礼也算不上。至于老八集团的残余势力,经常暗中捣乱,给雍正皇帝制造了很多麻烦。

⑤ 老十三胤祥,究竟有何功劳,被雍正帝加封为铁帽子王

这里先叫胤祥为允祥,老十三允祥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他在康熙时期因为犯了错被自己的父亲监禁了起来,而了解这一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当时各个皇子为了争夺皇帝之位分成了两大阵营,老十三当时就是在雍正这一阵营里的,所以他和雍正的关系就比较好,也可以理解他之后被雍正帝加封为铁帽子王了,铁帽子王是当时一个比较重要的殊荣,算是一个荣誉吧!



允祥一生为国家付出了许多,他做的这些事情自然被皇上记在了心里,并且加倍的对他好。也是因为他做了这么多的实事,所以雍正特许把允改为胤,并且让干隆加封给了他铁帽子王的称号,也是对他的一个回报。

⑥ 清朝的铁帽子王是怎么回事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其身份高贵且封爵像铁般牢固,在清朝国祚二百六十八年加上在关外时期约近三百年的漫长岁月之中,获此殊荣的满清贵胄仅有十二家,分别为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以及庆亲王。
在上述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中,头八位都是其祖先在清朝开国以及入关统一时期立下汗马功劳而受封,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这是因有军功而受封;其他四位则是因为与皇帝有着特殊亲密关系中受封,属于恩封。
和硕礼烈亲王:爱新觉罗代善
和硕郑献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和硕睿忠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
和硕豫通亲王:爱新觉罗多铎
和硕肃武亲王:爱新觉罗豪格
和硕承泽亲王(后改为庄亲王):爱新觉罗硕塞
多罗克勤郡王:爱新觉罗岳托
多罗顺承郡王:爱新觉罗勒克德浑
和硕怡亲王:爱新觉罗允祥
和硕恭亲王:爱新觉罗奕�6�0
和硕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
和硕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
满清封爵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下共十四等,其爵位并不世袭,每世递降一等。无爵位的宗室叫“间散宗室”,用四品顶戴。惟有礼亲王、睿亲王、肃亲王、郑亲王、庄亲王、豫亲王、顺承郡王、克勤郡王八个家族,因为其祖有大功勋,被赐世袭不降封典,即俗称所谓“铁帽子王”。如果某“铁帽子王”获罪夺爵,以其旁支袭爵。每逢节庆大典王公上表庆贺或各王集议大事上表列衔,均以礼亲王居首。满清时,另外还有四家世袭亲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
以下八位为“军功封”铁帽子王:
礼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祖奴尔哈赤2子和硕礼烈亲王代善。代善是清太祖奴尔哈赤次子,为清初“四大贝勒”之一,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为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进封和硕礼亲王。皇太极死后,代善又与睿亲王多尔衮主持立福临为帝。代善顺治五年病逝,干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其后代袭爵有名的子孙,如嘉庆十年袭爵的礼亲王昭琏是皇族中着名学者,着有《啸亭杂录》等传世,昭琏后因凌辱大臣被夺爵。末代礼亲王叫世铎,清帝退位后去世。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2人被夺爵。
郑亲王
始封祖为郑亲王济尔哈朗,他是清太祖的侄子(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6子),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孙。济尔哈朗从征蒙古、朝鲜,崇德元年进封和硕郑亲王。顺治初年与多尔衮同为摄政王,不久即遭多尔衮排挤 生生被踹了下来。多尔衮去世后与苏克萨哈一同清算多尔衮,也算是报了仇。顺治十二年去世,干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道光二十六年端华袭封,咸丰十一年文宗死,端华与其异母弟肃顺等八人受遗诏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共理朝政。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杀肃顺,端华赐自尽。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五人夺爵。
睿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祖奴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多尔衮因作战智勇有谋,赐号“墨尔根代青”(聪明的统帅),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崇德7年参加松锦大战,大获全胜。皇太极死后,他顾全大局和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临即位。顺治元年多尔衮进入北京,安抚百姓,制定章法制度,实际上是他一手打下了大清的万里江山,他也是清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多尔衮先后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且在顺治四年停止了其御前跪拜,顺治顺治六年底为皇父摄政王,在官方文件中与皇帝同格抬写,是“太后下嫁”迷案的男主角。顺治七年出猎时死于喀剌城(今河北省卢龙县),年仅39岁,灵柩回京时,顺治亲自在东直门外五里迎接。多尔衮死后被尊为“诚敬义皇帝”,庙号 “成宗”,神附太庙。后来苏克萨哈与济尔哈朗攻击他种种不法,顺治即废其皇帝尊号,黜出宗室,毁陵墓,鞭尸,家产人员入官,世人即称其“睿王”或“墨尔根王”,此后128年间无人敢议论此事。干隆三十八年清高宗弘历下令修葺东直门外睿王坟,干隆四十三年为其平反复其王爵,其爵世袭罔替,追谥曰“忠”为睿忠亲王,配享太庙。其身后有一女东莪,无子,以同母弟多铎5子多尔博之后孙淳颍继承爵位。睿亲王世袭共传 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豫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祖奴尔哈赤15子多铎,睿亲王多尔衮同胞幼弟。多铎在太宗时于大凌河大破明军祖大寿之师,使从此明朝没有成规模的抵抗,崇德元年封豫亲王。清军入关后,他率领军队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顺治六年因天花病逝,干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王,其中2人被夺爵。
肃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宗长子肃武亲王豪格,因功于崇德元年封肃亲王。清军入关后率领大军西征川陕,剿击李自成、张献忠余部。豪格一因皇太极死后的皇位之争与多尔衮不和,顺治元年因语侵多尔衮被夺爵,顺治五年被拘禁死于狱中。顺治八年世祖亲政,为长兄昭雪,恢复原封谥肃武亲王。干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末代肃亲王善耆清末任民政部尚书。清帝退位后,避居大连与日本人过从甚密,死于1922年。肃亲王世爵共传9世10王。
庄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宗皇太极第5子承泽裕亲王硕塞。硕塞与多铎共同在河南攻击李自成,又随军攻破南京,俘虏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顺治十一年硕塞死,其子袭爵改号庄亲王。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其中2人夺爵。
克勤郡王
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长子岳托。岳托自幼随父祖征战,功劳卓,太宗崇德元年封为成亲王。岳托作战勇敢,但性格狂妄傲慢,屡屡被申斥,封爵两度被降为贝子,太宗两次免其死罪。清兵入关后,岳托率部攻山东克济南,崇德三年病逝军中。诏封克勤郡王,干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其中3人夺爵。
顺承郡王
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其父为代善第三子萨哈璘,萨哈璘兼通满、汉、蒙古三种文字,屡建战功,崇德年间病死,追封颖亲王,勒克德浑是其第三子。顺治元年他被任命为平南大将军,顺治五年封顺承郡王,顺治九年去世。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王,其中三人被夺爵。
以下是“恩封”的四位世袭亲王:
怡亲王
始封祖是怡贤亲王允祥。允祥是圣祖玄烨第13子。雍亲王胤禛即位后,即封其为和硕怡亲王,雍正八年去世,谥为“贤”,又特别在谥前加“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配享太庙,干隆时定怡亲王爵世袭罔替。道光时载垣袭爵,同治初立时与端华、肃顺等同为八位顾命大臣之一。辛酉政变后与郑亲王端华同被赐死。怡亲王世爵共传8世9王。
恭亲王
始封祖是恭忠亲王奕�6�0。奕�6�0为道光第6子。道光遗诏中遗命皇四子奕詝入继大统的同时封奕�6�0为亲王。咸丰即位后即封其为恭亲王。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得到了奕�6�0的大力支持配合。两宫垂帘听政任命他为议政王,后赐其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同治七年以后遭忌不再参与朝政。光绪二十四年奕�6�0病逝,诏谥曰“忠”,配享太庙。恭亲王世爵共传3世2王。
醇亲王
始封祖为醇贤亲王奕譞,奕譞是道光第7子,咸丰年被封为醇郡王,其福晋是慈禧胞妹叶赫那拉氏。同治十一年进封为醇亲王。同治死后无嗣,其子载湉(叶赫那拉氏之子)即位,改元光绪,醇亲王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光绪十六年奕譞过世,配享太庙,“称皇帝本生考醇贤亲王”,其子载沣袭爵。光绪三十四年德宗死,载沣子溥仪入继大统,载沣为监国摄政王。1951年载沣病逝于北京。
庆亲王
始封祖是奕劻。奕劻也是最后一位被封为世袭罔替的亲王。奕匡是干隆17子永璘的嫡孙,光绪十年命其管理总理衙门,封庆郡王。慈禧60大寿时封为亲王,深得慈禧信任,曾与李鸿章共同主持辛丑议和。慈禧死后载沣掌政,为缓和亲贵之争赐其王爵世袭。辛亥革命爆发后,奏启用袁世凯,清廷退位后被清朝亲贵遗老目为“贼子”。后寓居天津,1918年病死。其王爵只有一代,没有来得及世袭。
各系的承爵系表
1、和硕礼亲王(承序:代善、满达海、常阿岱、杰书、椿泰、崇安、巴尔图、永恩、麟趾、全龄、世铎、诚厚,历十代十五王)
代善:太祖二子,和硕礼烈亲王
满达海:代善七子,和硕巽简亲王(改号,后追降为贝勒)
常阿岱:满达海子,和硕巽亲王(后降为贝勒)
杰书:代善孙,和硕康良亲王(改号康)
椿泰:杰书子,和硕康悼亲王
崇安:杰书子,椿泰弟,和硕康修亲王
巴尔图:杰书子,椿泰、崇安弟,和硕康简亲王
永恩:崇安子,和硕礼恭亲王(复号礼)
昭梿:永恩子,和硕礼亲王(后革爵)
永諲:崇安子,永恩弟,追封和硕礼亲王
麟趾:永諲子,和硕礼安亲王
锡春:麟趾子,追封和硕礼亲王
全龄:锡春子,和硕礼和亲王
世铎:全龄子,和硕礼恪亲王
诚厚:世铎子,和硕礼敦亲王
2、和硕郑亲王(承序:济尔哈朗、济度、德塞、喇布、雅布、雅尔江阿、神保住、德沛、奇阿通、丰讷亨、积哈纳、乌尔恭阿、端华、承志、庆至、凯泰、昭煦,历十代二十六王)
济尔哈朗:显祖孙,太祖三弟舒尔哈齐六子,和硕郑献亲王
济度:济尔哈朗二子,和硕简纯亲王(改号简)
德塞:济度三子,和硕简惠亲王
喇布:济度二子,和硕简亲王(后追革爵)
雅布:济度五子,和硕简修亲王
雅尔江阿:雅布长子,和硕简亲王(后革爵)
神保住:雅布十四子,和硕简亲王(后革爵)
费扬武:济尔哈朗八弟,追封和硕简亲王
傅喇塔:费扬武四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福存:傅喇塔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德沛:福存子,和硕简仪亲王
巴尔堪:济尔哈朗四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巴赛:巴尔堪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奇阿通:巴赛子,和硕简勤亲王
丰讷亨:奇阿通长子,和硕简恪亲王
积哈纳:丰讷亨子,和硕郑恭亲王(复号郑)
乌尔恭阿:积哈纳子,和硕郑慎亲王
端华:乌尔恭阿子,和硕郑亲王(后革爵)
经讷亨:奇阿通二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伊丰额:经讷亨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西朗阿:伊丰额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承志:西朗阿子,和硕郑亲王(后革爵)
松德:积哈纳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庆至:松德子,和硕郑顺亲王
凯泰:庆至子,和硕郑恪亲王
昭煦:凯泰子,和硕郑亲王
3、和硕睿亲王(承序:多尔衮、多尔博、淳颖、宝恩、瑞恩、仁寿、德长、魁斌,历十一代十二王)
多尔衮:太祖十四子,和硕睿忠亲王
多尔博:多铎五子,出为多尔衮嗣,和硕睿亲王(后削爵),追封
苏尔发:多尔博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塞勒:苏尔发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功宜布:塞勒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如松:功宜布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淳颖:如松子,出为多尔衮嗣,和硕睿恭亲王
宝恩:淳颖子,和硕睿慎亲王
瑞恩:淳颖子,宝恩弟,和硕睿勤亲王
仁寿:瑞恩子,和硕睿僖亲王
德长:仁寿子,和硕睿 亲王
魁斌:德长子,和硕睿亲王
4、和硕豫亲王(承序:多铎、多尼、鄂扎、董额、德昭、如松、修龄、裕丰、裕兴、裕全、义道、本格、懋林,历九代十七王)
多铎:太祖十五子,和硕豫通亲王
多尼:多铎长子,多罗信宣和郡王(改号信,原亲王)
鄂扎:多尼子,多罗信郡王
董额:多铎三子,多罗信郡王
德昭:鄂扎子,多罗信郡王
多尔博:多铎五子,追封信郡王
苏尔发:多尔博子,追封信郡王
塞勒:苏尔发子,追封信郡王
功宜布:塞勒子,追封信郡王
如松:功宜布子,多罗信恪郡王
修龄:德昭子,和硕豫良亲王(复号、爵)
裕丰:修龄子,和硕豫亲王(后革爵)
裕兴:修龄子,裕丰弟,和硕豫亲王(后革爵)
裕全:修龄子,裕丰、裕兴弟,和硕豫厚亲王
义道:裕全子,和硕豫慎亲王
本格:义道子,和硕豫诚亲王
懋林:本格子,和硕豫亲王
5、和硕肃亲王(承序:豪格、富绶、丹臻、衍潢、蕴着、永锡、敬敏、华丰、隆懃、善耆,历九代十王)
豪格:太宗长子,和硕肃武亲王
富绶:豪格子,和硕显懿亲王(改号显)
丹臻:富绶子,和硕显密亲王
衍潢:丹臻子,和硕显谨亲王
蕴着:富绶孙,和硕肃勤亲王(复号肃)
永锡:丹臻孙,和硕肃恭亲王
敬敏:永锡子,和硕肃慎亲王
华丰:敬敏子,和硕肃恪亲王
隆懃:华丰子,和硕肃良亲王
善耆:隆懃子,和硕肃忠亲王
6、和硕庄亲王(承序:硕塞、博果铎、允禄、永献、绵课、奕镈、绵护、绵深、奕仁、载勋、载功,历八代十一王)
硕塞:太宗五子,和硕承泽裕亲王
博果铎:硕塞长子,和硕庄靖亲王(改号庄)
允禄:圣祖十六子,出为博果铎嗣,和硕庄恪亲王
永献:允禄孙,和硕庄慎亲王
绵课:允禄曾孙,和硕庄襄亲王
奕镈:绵课子,和硕庄亲王(后革爵)
绵护:允禄曾孙,和硕庄勤亲王
绵深:绵护弟,和硕庄质亲王
奕仁:绵深子,和硕庄厚亲王
载勋:奕仁子,和硕庄亲王(后革爵)
载功:奕仁子,载勋弟,和硕庄亲王
7、多罗克勤郡王(承序:岳讬、罗洛宏、罗科铎、纳尔图、纳尔福、纳尔苏、福彭、庆宁、庆恒、雅朗阿、恒谨、恒元、尚格、承硕、庆惠、晋祺、崧杰、宴森,历十三代十八王)
岳讬:代善长子,追封多罗克勤郡王
罗洛宏:岳讬长子,多罗衍禧介郡王(改号衍禧)
罗科铎:罗洛宏子,多罗平比郡王(改号平)
纳尔图:罗科铎子,多罗平郡王(后革爵)
纳尔福:罗科铎子,纳尔图弟,多罗平悼郡王
纳尔苏:纳尔福子,多罗平郡王(后革爵)
福彭:纳尔苏子,多罗平敏郡王
庆宁:福彭子,多罗平僖郡王
庆恒:纳尔苏孙,多罗克勤良郡王(复号克勤)
雅朗阿:纳尔图孙,多罗克勤庄郡王
恒谨:雅朗阿子,多罗克勤郡王(后革爵)
恒元:雅朗阿子,恒谨弟,追封多罗克勤郡王
尚格:恒元子,多罗克勤简郡王
承硕:尚格子,多罗克勤恪郡王
庆惠:承硕子,多罗克勤敬郡王
晋祺:庆惠子,多罗克勤诚郡王
崧杰:晋祺子,多罗克勤顺郡王
宴森:崧杰子,多罗克勤郡王
8、多罗顺承郡王(承序:勒克德浑、勒尔锦、勒尔贝、扬奇、充保、布穆巴、诺罗布、锡保、熙良、泰斐英阿、恒昌、伦柱、春山、庆恩、讷勒赫,历十代十五王)
勒克德浑:代善孙,萨哈璘二子,多罗顺承恭惠郡王
勒尔锦:勒克德浑子,多罗顺承郡王(后革爵)
勒尔贝:勒尔锦长子,多罗顺承郡王
扬奇:勒尔锦二子,多罗顺承郡王
充保:勒尔锦三子,多罗顺承郡王
布穆巴:勒尔锦四子,多罗顺承郡王(后革爵)
诺罗布:勒克德浑三子,多罗顺承忠郡王
锡保:诺罗布子,和硕顺承亲王(后革爵)
熙良:锡保子,多罗顺承恪郡王
泰斐英阿:熙良子,多罗顺承恭郡王
恒昌:泰斐英阿子,多罗顺承慎郡王
伦柱:恒昌子,多罗顺承简郡王
春山:伦柱子,多罗顺承勤郡王
庆恩:春山子,多罗顺承敏郡王
讷勒赫:庆恩子,多罗顺承质郡王
9、和硕怡亲王(承序:允祥、弘晓、永琅、奕勋、载坊、载垣、载敦、溥静、毓麒,历七代九王)
允祥:圣祖十三子,和硕怡贤亲王
弘晓:允祥七子,和硕怡僖亲王
永琅:弘晓子,和硕怡恭亲王
奕勋:永琅孙,和硕怡恪亲王
载坊:奕勋子,和硕怡 亲王
载垣:奕勋子,载坊弟,和硕怡亲王(后革爵)
载敦:允祥五世孙,弘皎四世孙,和硕怡端亲王
溥静:载敦子,和硕怡 亲王
毓麒:溥静子,和硕怡亲王
10、和硕恭亲王(承序:奕欣、溥伟,历三代二王)
奕欣:宣宗六子,和硕恭忠亲王
溥伟:奕欣孙,载滢子,出为奕欣长子载溦后,和硕恭亲王
11、和硕醇亲王(承序:奕譞、载沣,历二代二王)
奕譞:宣宗七子,和硕醇贤亲王
载沣:奕譞子,和硕醇亲王
12、和硕庆亲王(历一代一王)
奕劻:高宗曾孙,永璘孙,绵性子,和硕庆密亲王

⑦ 谁知道嘉庆年间,八大铁帽子王的详情

这位老兄,要是把嘉道两朝的王公朝臣名单事迹都列出来,我自己都能写本书老,不如列个名单,您自个儿照名单网络看看事迹如何?

铁帽子王:

克勤郡王尚格(亨元之子,嘉庆4年承袭王位,道光13年去世)
礼亲王昭琏(永恩之子.有文才,写<啸亭杂录>那位,你要写小说可以先看下这本书,透露不少当时官场时事,嘉庆10年袭封,嘉庆二十年11月26日被夺爵)

亲王:

仪亲王-永璇(干隆第八子,八十八岁薨)
成亲王-永瑆(干隆第十一子,七十二岁薨,和嘉庆关系较好)
庆亲王-永璘(干隆皇帝第十七子)
敦亲王-绵恺(嘉庆第三子)
瑞亲王-绵忻(嘉庆第四子,其孙载漪改号端郡王)
惠亲王-绵愉(嘉庆第五子)
隐郡王-奕纬(道光第一子)
慧质郡王-奕继(道光第三子,三岁薨)
恭亲王-奕?(道光第六子,铁帽子)
醇亲王-奕环(道光第七子,铁帽子)

嘉庆后妃:
皇后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
皇贵妃 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
和裕皇贵妃刘佳氏
华妃侯佳氏
恕妃完颜氏
庄妃王氏
信妃刘佳氏
嫔 简嫔关佳氏
逊嫔沈佳氏
恩嫔乌雅氏
荣嫔梁氏
淳嫔董佳氏
安嫔苏完尼瓜尔佳氏

朝臣:

杨遇春(名将,二等男爵,太子少保,嘉庆道光朝镇压那几个农民起义少不了他,道光11年死)
吏部尚书 松筠(牛人,两江总督两广总督协办大学士,道光14年死)
礼部尚书 汪廷珍(名臣,上书房总师傅,道光老师)
兵部尚书 桂良(名臣,后迁东阁大学士)
刑部尚书 蒋攸铦
户部尚书 王鼎
工部尚书 瑞麟
军机大臣 穆彰阿
军机大臣 赛尚阿
军机大臣 何汝霖

江苏巡抚 章煦
安徽巡抚 程懋采
河南巡抚 方受畴
湖广总督 吴熊光(后改两广总督)
山东巡抚 陈大文
福建巡抚 温成惠(嘉庆12年调直隶总督)
陕甘总督 那彦成(道光初长龄继任)
广东巡抚 百龄(贪官一个)
四川总督 琦善

推荐书目:《啸亭杂录》,《道咸宦海见闻录》,《枢垣记略》

大事记:
嘉庆四年(1799年;己未)- 太上皇干隆逝,嘉庆帝亲政。大学士和珅被赐死。
嘉庆八年(1803年;癸亥)- 侍卫成德行刺嘉庆未遂
嘉庆九年(1804年;甲子)- 彻底镇压白莲教
嘉庆十五年(1810年;庚戊)- 禁鸦片入北京
嘉庆十六年(1811年;辛未)- 禁人民习天主教
嘉庆十八年(1813年;癸酉)- 天理教起义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丙子)- 英国使臣阿美士德到京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嘉庆帝木兰秋狝。在到达热河避暑山庄的次日,嘉庆帝突然死亡。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遭雷击而死。
道光十四年(1834年)- 律劳卑事件
道光十八年闰四月,黄爵滋奏请“将内地吸食鸦片者俱罪死”。十一月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日,虎门销烟开始。
道光二十年五月二十九日,英舰封锁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开始。英舰北上,六月攻陷浙江定海,七月抵达天津附近,其后返回广东。九月林则徐被革职。琦善与英方全权代表义律商议和约,十二月义律单方面公布《穿鼻草约》。
道光二十一年正月,英军占领香港。道光帝不承认《穿鼻草约》,二月琦善被革职,押京审理。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英军兵临南京,清廷同意议和,《南京条约》立。
道光二十三年八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立。
道光二十六年正月,正式解除对天主教的禁令。
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帝在圆明园去世。

⑧ 清朝八大铁帽子王分别是谁是什么时候封的

铁帽子王是清代对“世袭罔替,配享太庙”王爵的称谓。
干隆皇帝诏定清朝初年的八大铁帽子王:
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
和硕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和硕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
和硕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
和硕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
和硕承泽亲王(后改为庄亲王):爱新觉罗硕塞
多罗克勤郡王:爱新觉罗岳托
多罗顺承郡王:爱新觉罗勒克德浑
其中,爱新觉罗岳托和爱新觉罗勒克德浑是爱新觉罗代善的儿子。
另外,清朝中后期也恩封了几个铁帽子王:
和硕怡亲王:爱新觉罗允祥
和硕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
和硕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
和硕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
满清封爵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下共十四等,其爵位并不世袭,每世递降一等。无爵位的宗室叫“间散宗室”,用四品顶戴。惟有礼亲王、睿亲王、肃亲王、郑亲王、庄亲王、豫亲王、顺承郡王、克勤郡王八个家族,因为其祖有大功勋,被赐世袭不降封典,即俗称所谓“铁帽子王”。如果某“铁帽子王”获罪夺爵,以其旁支袭爵。每逢节庆大典王公上表庆贺或各王集议大事上表列衔,均以礼亲王居守。满清时,另外还有四家世袭亲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

以下八位为“军功封”铁帽子王:
礼亲王
始封祖为和硕礼烈亲王代善。代善是清太祖奴尔哈赤次子,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进封和硕礼亲王。皇太极死后,代善又主持立福临为帝。代善顺治五年病逝,干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其后代袭爵有名的子孙,如嘉庆十年袭爵的礼亲王昭琏是皇族中着名学者,着有《啸亭杂录》等传世,昭琏后因凌辱大臣被夺爵。末代礼亲王叫世铎,清帝退位后去世。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2人被夺爵。
睿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祖奴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多尔衮以作战勇敢赐号“墨尔根代青”,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皇太极死后,他顾全大局和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临即位。顺治元年多尔衮进入北京,安抚百姓,制定章法制度,是清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多尔衮先后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死于出征路上,年仅39岁,灵柩回京时,顺治亲自在东直门迎接。多尔衮死后被尊为“义皇帝”,庙号 “成宗”,神主附太庙。后来苏克萨哈等攻奸他种种不法,被废掉尊号,黜出宗室,毁陵墓,家产人员入官,此后百余年无人感议论此事。干隆三十八年清高宗弘历下令修葺东直门外睿王坟,干隆四十三年为其平反复其王爵,其爵世袭罔替,追谥曰“忠”,配享太庙。其身后无子,以同母弟多铎之后继承爵位。睿亲王世袭共传 11世,不算追封的,共8王。
豫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祖奴尔哈赤15子多铎。多铎在太宗时于大凌河大破明军祖大寿之师,从此明朝没有成规模的抵抗,崇德元年封豫亲王。清军入关后,他率领军队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顺治六年以痘症病逝,干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王,其中2人被夺爵。
肃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宗长子肃武亲王豪格,因功于崇德元年封肃亲王。清军入关后率领大军西征川陕,剿击李自成、张献忠余部。豪格与多尔衮不和,顺治元年因语侵多尔衮被夺爵,顺治五年被拘禁死于狱中。顺治八年世祖亲政,为长兄昭雪,恢复原封谥肃武亲王。干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末代肃亲王善耆清末任民政部尚书。清帝退位后,避居大连与日本人过从甚密,死于1922年。肃亲王世爵共传9世10王。
庄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宗皇太极第5子承泽裕亲王硕塞。硕塞与多铎共同在河南攻击李自成,又随军攻破南京,俘虏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顺治十一年硕塞死,其子袭爵改号庄亲王。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其中2人夺爵。
郑亲王
始封祖为郑亲王济尔哈朗,他是清太祖的侄子(奴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6子),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孙。济尔哈朗从征蒙古、朝鲜,崇德元年进封和硕郑亲王。顺治十二年去世,干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道光二十六年端华袭封,咸丰十一年文宗死,端华与其异母弟肃顺等八人受遗诏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共理朝政。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杀肃顺,端华赐自尽。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五人夺爵。
克勤郡王
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长子岳托。岳托自幼随父祖征战,功劳卓,太宗崇德元年封为成亲王。岳托作战勇敢,但性格狂妄傲慢,屡屡被申斥,封爵两度被降为贝子,太宗两次免其死罪。清兵入关后,岳托率部攻山东克济南,崇德三年病逝军中。诏封克勤郡王,干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其中3人夺爵。
顺承郡王
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其父为代善第三子萨哈辚,萨哈辚兼通满、汉、蒙古三种文字,屡建战功,崇德年间病死,追封颖亲王,勒克德浑是其第三子。顺治元年他被任命为平南大将军,顺治五年封顺承郡王,顺治九年去世。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王,其中三人被夺爵。
以下是“恩封”的四位世袭亲王:
怡亲王
始封祖是怡贤亲王允祥。允祥是圣祖玄烨第13子。雍亲王允缜即位后,即封其为和硕怡亲王,雍正八年去世,谥为“贤”,又特别在谥前加“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配享太庙,干隆时定怡亲王爵世袭罔替。道光时载恒袭爵,同治初立时与端华、肃顺等同为八位顾命大臣之一。辛酉政变后与郑亲王端华同赐死。怡亲王世爵共传8世9王。
恭亲王
始封祖是恭忠亲王奕忻。奕忻为道光第6子。道光遗诏中遗命皇四子奕泞入继大统的同时封奕忻为亲王。咸丰即位后即封其为恭亲王。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得到了奕忻的大力支持配合。两宫垂帘听政任命他为议政王,后赐其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同治七年以后遭忌不再参与朝政。光绪二十四年奕忻病逝,诏谥曰“忠”,配享太庙。恭亲王世爵共传3世2王。
醇亲王
始封祖为醇贤亲王奕儇,奕儇是道光第7子,咸丰年被封为醇郡王,其福晋是慈禧胞妹,。同治十一年进封为醇亲王。同治死后无嗣,其子载恬即位,改元光绪,醇亲王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光绪十六年奕儇去世,配享太庙,“称皇帝本生考醇贤亲王”,其子载沣袭爵。光绪三十四年德宗死,载沣子溥仪入继大统,载沣为监国摄政王。1951年载沣病逝于北京。
庆亲王
始封祖是奕匡。奕匡也是最后一位被封为世袭罔替的亲王。奕匡是干隆17子永磷的嫡孙,光绪十年命其管理总理衙门,封庆郡王。慈禧60大寿时封为亲王,深得慈禧信任,曾与李鸿章共同主持辛丑议和。慈禧死后载沣掌政,为缓和亲贵之争赐其王爵世袭。辛亥革命爆发后,奏启用袁世凯,清廷退位后被清朝亲贵遗老目为“贼子”。后寓居天津,1918年病死。其王爵只有一代,没有来得及世袭。

⑨ 谁知道清朝十三阿哥胤祥的具体资料

爱新觉罗胤祥,清圣祖康熙帝的十三子。自幼跟随胤禛(日后的雍正帝),这为他成年后所做之政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雍正元年被封为怡亲王,并世袭罔替,是清朝有史以来的第九位铁帽子王。
怡亲王允祥及年表

萱草园主人 初稿时间 2004/01/07
最后修改时间 2004/01/07

《前言》
怡亲王允祥与雍正帝关系非常亲密,宫中事务无论大小,他都涉及参与,在雍正王朝中有举足轻重地位,但是有关允祥的历史资料各处并不多见,甚至不少人对其了解甚少,这里主要收集其个人历史资料,希望能够弥补这一现状。

⑩ 清朝的铁帽子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清代铁帽子王的称呼,起于干隆年间,干隆四十三年,干隆为多尔衮等数位清朝初期的功臣平反,趁机将清初功封(清代爵位封赏分四种,其他三种是恩封,袭封和考封,待遇皆不同)的八个王爷定为世袭罔替的王爵,传子孙但不降爵位等级,遂有了铁帽子王的叫法。

清虽然承接明制,但为了吸取明亡的教训,很多方面都有改动,其中宗室王爵就是重要的一项改革。明太祖朱元璋是布衣皇帝,挨过饿,受过穷困之苦,当上皇帝之后,为了子孙不再受自己的遭过的罪,特别规定,凡是太祖子孙,都由朝廷供养,虽然也规定了王爵递减的制度,但减到一定爵位就不在降低,且后世皇帝的儿子一律封王,这极大对外刺激了皇室子弟的繁衍数量,至明亡,宗室子弟已经高达二十万以上,明政府每年收入的一多半都得来养这群人,造成明财政对外极端困难,是明亡的重要原因。

正因为清代皇子不全封王以及严格的降等袭爵制度,铁帽子王才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照耀了这个时代,随着清的灭亡,这些王朝背影,时代旧梦也就相继落幕,走进了历史,成为了遥远的故事只说给后人听了。

热点内容
女警戴帽子的头发怎么扎 发布:2023-08-31 22:03:00 浏览:4195
草的绿色染在裤子上怎么办 发布:2023-08-31 22:01:09 浏览:5260
毛衣喇叭裙怎么加针 发布:2023-08-31 21:54:08 浏览:3876
抚顺买男装哪里好 发布:2023-08-31 21:53:12 浏览:4343
钩针钩毛线帽怎么做视频 发布:2023-08-31 21:48:20 浏览:3559
福建人的帽子怎么做 发布:2023-08-31 21:33:56 浏览:3564
男生红色卫衣怎么搭裤子 发布:2023-08-31 21:32:02 浏览:4508
条纹衬衣配什么颜色的领带好看 发布:2023-08-31 21:26:07 浏览:4138
穿带帽子的大衣怎么扎头发 发布:2023-08-31 21:09:32 浏览:3453
男装牌匾什么颜色字最亮 发布:2023-08-31 21:03:10 浏览:3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