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戴了帽子为什么还要戴钢盔
1. 二战日军戴头盔时里面会戴布帽子吗
日军的军服配备都有帽子,但不会戴上帽子再戴钢盔的,作战时戴钢盔里面不会再戴帽子的
2. 二战时期,日本士兵帽子上的两片屁帘和钢盔网有什么用
从军事角度讲,日军的军事制度和武器装备也有很多值得研究和借鉴的东西,比如日军在二战时的头盔伪装。19世纪末,日本跟中国突然拉开距离,向前飞奔,成为世界强国。之所以如此,就是日本这个民族善于学习,眼界开阔。日本遭到列强凌辱之后,不是闭关自守、夜郎自大;而是痛定思痛、进行了明治维新,全面向西方学习。
3. 为什么二战时期,有些日本士兵戴帽子,有些戴钢盔为什么中国人拍的片子里钢盔和美国人拍的比如血战钢锯
日本资源有限,无法做到给每一名士兵配发钢盔。东北、朝鲜和台湾等殖民地没有制造钢盔的能力;
大陆派遣军和南洋派遣军的作战需求不同,钢盔造型也不同;
国内电影人瞎JB乱拍。
4. 在电影里为什么日本军人的帽子两边吊着两块布子是干什么用的啊
是遮太阳用的,这种军帽最先是法国北非军团使用的,在沙漠地区对防止阳光灼伤后颈效果不错
还有一种说法是防蚊蝇叮咬的
比较希奇的说法是凡是有防蝇帘的都是野战部队,没有的是宪兵
日本创立近代陆海军,分别以西方法、英等国为蓝本的,在制度和服饰方面有明显的继承性。其中陆军的服装与法国19世纪60年代相似,圆锥形的野战帽,侵华战争时广东老百姓称之为萝卜仔。法军非洲殖民地驻军帽子后面有一圈布。
不过日本在引进同时有创新,改为两块布,视为天皇赐予每个士兵的护身符,大意:一块是八宏一宇,一块是四海一体。
海湾战争时美军也用过。
考虑到海湾环境,防晒说较可信。
5. 请问日本关东军的服装有戴钢盔软帽和大檐帽分别有什么讲究
没区别啊,二种全有啊。软帽是属于战斗用,后面有
屁帘
,就是那个破布条,主要作用是因为东南亚地区的气候,防止脖子被
晒伤
。软帽也叫做略帽。而
大檐帽
是属于
礼仪服装
。所以你看到的电视剧里士兵基本是带软帽,而高级将领带大檐帽。其实日军平时是带大檐帽的。战斗时候带略帽,然后套钢盔。
6. 抗战时为什么日军好像是既戴着钢盔又戴着军帽
日军钢盔的里衬太薄。在如中国东北这样的寒冷地区,出汗、沾水以后如果不注意,脑袋就会和钢盔冻在一起,硬取会连皮肉一起扯下。
而且内衬太薄的话,戴起来也不会舒服。戴上帽子是不是会舒服一点?
还有日本钢盔反光的问题,遇到突发战斗或者进行偷袭。戴军帽是不是安全性好些。
还有日本陆军条例规定,现役军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佩戴军帽。这样的话钢盔。军帽双保险,是不是可以少挨长官的耳光?
7. 为什么日本鬼子要带两个帽子啊
鬼子都太挫太矮,多戴两顶帽子可以增加身高,希望采纳
8. 日本人的帽子是布的,为什么还要一直带着,也挡不了子弹
日本人习惯戴帽子;
在抗战时期军规就有出入基地必须带帽;结果一队日本便衣特务为了执行规定,要当地维持会提供一些中国人的帽子,被地下党提供了一些伤寒病人用过的毛巾,最后都得病了!
即便是现在的日资企业,也规定上班必须戴帽子;就连供应商送货进厂房也必须戴!
9.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日军会在头盔上罩上一层网
日军头盔上的那层网其实有多个方面的作用,其中的一种作用就在于方便士兵携带。士兵行军作战过程中,如果仅凭一个光秃秃的钢盔,很难携带上战场,戴上布制的帽子时,由于头盔上的有那层网,也就方便背在身后,或者与自己的背包一起捆绑背在后背。而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则在于伪装,如果只是光秃秃的头盔,其实在野外是不容易隐藏。在战场当中或者是在山林战时,头盔由于其球形外观,很荣誉与周围的实物产生区分,也就很容易暴露士兵所处的位置,因此在头盔上缠上一层网,可以尽可能地掩盖头盔,甚至于在野外时,远距离观察很容易当成杂草之类的事物,也就有了隐藏的作用。
当然,可能还有其他的小作用,比如在战地上磕磕碰碰是在所难免的,那么这层网状物也有减压缓冲的作用,以减少头盔的磨损。
10. 二战时的日本兵为什么不带钢盔
二战日军的钢盔是普遍装备的,数量也很大。
1930年日本军队开始正式装备钢盔,被称作“铁兜”,1932年正式更名为“铁帽”。 型号分别为90式和98式两款制式钢盔,日文称九〇式铁帽和九八式铁帽。其中,九〇式铁帽最为普遍和大量装备。
九〇式铁帽,采用碳素钢制作,厚度1mm,全重1公斤,有大小两种规格。这款钢盔的缺点是硬度大而韧性不足,对于火炮破片伤害有效,但对于步枪直接射击的防御效果很不理想。前后左右对称外形,有良好的被弹曲面,在头顶上部有4个小的气孔以作通风之用。日本陆军的90式钢盔前部正中印有日本陆军的星形徽记(星徽),海军印有锚状标记。
抗战及之后,我军大量缴获了日式钢盔,作为制式装备,一直使用到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