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帽子由什么组成
1. 京剧服饰的种类知识
京剧服饰:京剧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具有极高的地位,其影响力也是毋庸置疑的。在京剧表演中通过服饰,可以充分地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由于京剧具有200多年的历史,所以流传下来许多服饰,当前已经成为一种程式了。在京剧表演中,一般都是根据衣服来分辨人物的。具体有这样四个方面:首先,衣服上带蟒的。如果人物是穿黄蟒的,是皇帝的装扮,穿红色和紫色蟒服的,是大臣的装扮。其次,穿着官衣的,是地方官员的装扮。而穿衣裙的,一般都是夫人和小姐的装扮。再次,对于衣服上带褶子的人物。在衣服褶子上绣着飞禽的,都是武生的装扮,绣花卉的是小生的装扮,褶子上补着杂色绸子的是穷困书生的装扮。最后,对于头上缠着带子或者身上系着裙子的,一般是病人的装扮。所以在京剧表演中,看见人物出场所穿的服饰,就能对这个人物的年龄和地位,以及生活状况等方面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京剧服饰的种类有很多,根据戏服的材料、颜色、种类、色彩,通过纹样和质量进行不同的搭配,使戏服在颜色和搭配上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具有表现力。在进行戏服分类时,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根据穿戴进行分类。有长袍、短衣、铠甲、盔帽和相关饰品的分类。第二,以戏服方面进行分类。有蟒袍和官衣、箭衣和靠、披和褶子等多种分类。第三,依照色彩方面进行分类。有上五色和下五色。第四,以质地进行分类。有缎、绸、布等。第五,根据纹饰进行分类。有龙和凤、花和鸟、虫和鱼、水和云等。所以在京剧服饰上,分类的方式有许多种,观众可以根据人物的服饰对人物有一个大概的判断。
京剧是文化和艺术的传承,也是民族的印记,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京剧表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京剧表演中,不仅要有高超的表演技巧,也要有良好的唱功等其他因素的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塑造出人物形象。而京剧服饰就是这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2. 京剧的盔头分为哪几种
京剧的盔头,分为盔、帽、巾、冠四类,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位等特点,在式样、色彩、纹饰上进行区分。男角色除头盔外,还有水发、发髻、蓬头、孩儿发等。女角色的发式有大头、旗头、古装头,三种皆贴片子,无年代地域之区分,梳大头只以所戴之点翠、水钻、银泡首饰(头面)的不同,区别人物的身份年龄。
3. 京剧中头盔称为什么
京剧头盔,是指京剧演员表演时头上所戴的冠帽,行话叫“盔头”。按所扮演人物的身份、地位等不同而戴不同的冠帽。大体分六个类型:1、盔,是武将在战争时用来防护头部的帽子,如帅盔、夫子盔、霸王盔等。2、冠,是比较郑重的礼帽。如皇帝戴的平天冠、九龙冠。年轻的皇子、太子戴的紫金冠,还有皇后戴的凤冠等都是。3、巾,是家常随便戴的一种便帽,种类比较多。4、
罗帽,分软硬两种,多用于有功夫在身的江湖人物和随从。5、纱帽。6.、驸马套,舞台上的驸马戴的帽子,专用名词叫驸马套。
4. 京剧头饰有哪些
京剧头饰是女性人物在头上戴的各式漂亮的装饰品,主要分三类:
1.点翠头面:点翠头面是用翠鸟的羽毛剪成一小块一小块之后贴在金属的底板上制成的,是头面中最高级的一种,据说现在为保护翠鸟已不准再制了,如果用颜色相近的绸子为材料代替制作,因为没有天然羽毛呈现的光泽,效果差很多。戴点翠的女性在剧中的地位也是很高的,至少她的父亲或丈夫是朝廷高官;宫中的后妃在不戴冠的时候也戴点翠头面。
拓展资料: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干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业的成功引发了文化消费欲望的高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戏曲声腔昆山腔的兴起,纷纷蓄养家班,角色斗艺,并卖力为干隆下江南收集声色歌舞,不惜重金包装徽剧色艺,客观上为徽剧进京创造了条件。
雄霸明清商界500余年的徽州商帮以盐商出名,黄山歙县的盐商尤其出名,富甲一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戏曲声腔昆山腔的兴起,江南江北文人士大夫和富商巨贾纷纷蓄养家庭戏班。已经在外地商界崭露头角的徽商也纷纷效仿。长期为某个徽州商人所养所用的戏曲班社就被外人称为“徽班”。
徽商广蓄家班,安徽沿江一带,包括古徽州的地方戏也开始兴盛。他们唱昆腔,由于语言的差异而不“谐吴音”,不经意间唱出了一点“。尤以诞生在安徽安庆市怀宁县的石牌调最着名。徽州艺人带着乡音下扬州,得到了徽商们的亲情惠顾和重金扶持。他们或出没于码头街肆,或为徽商富贾所容留。技艺得到发展,乡音也渐占上风。
值得一提的是,歙县大盐商江春,是一位品味极高的戏曲鉴赏家,他酷爱戏曲,家中常常“曲剧三四部,同日分亭馆宴客,客至以数百计”。他把各种名角聚在一起,又让不同声腔同台互补,使异军突起的徽班具有了博采众长的开放格局。“乱弹”乱唱,红火异常。
这时最叫彩的是来自安庆的戏曲艺人,清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就这样写道:安庆色艺最优,盖于本地乱弹,故本地乱弹间有聘之入班者。徽商在商界进一步站稳了脚跟,他们和戏曲艺术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而涌现出大批戏曲家的“徽班”,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5. 中国戏曲的盔头有什么等级之分
在我国的戏曲界,盔头”指是中国古代戏曲京剧中人物所用的,各种冠帽的统称为盔头,在京剧最鼎盛的时期,加上全国地方的各种盔头,总共会有500多种,但是在到今天为止常用的已经不足200种了。
按照当时古代舞台上的角色来发分,盔头可以分为四大类。可以分为冠、盔、帽、巾四大类,按照当时的材料来分,又会分为软胎与硬胎。
冠,在古代来说,属于地位比较高的,是皇上戴的那种盔头,当时的观属于一种比较郑重的礼帽,没有身份的人是戴不了的。
不管怎么说,正是因为盔头的发展,导致促进了中国古代戏曲的不断进步跟繁荣,也是因为戏曲的繁荣与发展,导致了盔头种类的不断繁多,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6. 向大家请教,京剧女角头上戴的凤冠上有许多珠子,那种头饰叫什么名字谢谢!
京剧中旦角的头饰行话叫“头面”。珠子是这些头面上的附属装饰品,没专用名称。
京剧中的“头面”是女性人物在头上戴的各式漂亮的装饰品,分为两种:软头面和硬头面。
1、软头面分为:线帘、网子、发垫、发簪、大发、水纱等六种。
2、硬头面分为:点犀头面、水钻头面和银锭头面三种。除银锭头面件数较少外,水钻头面、点翠头面各有五十件左右,其中包括:
泡子、鬓簪、鬓蝠、泡条、串联(三联、四联)、六角、大顶花、边蝠、边凤、偏凤、面花、压鬓、后三条、包头联、竖梁、横梁、后兜、太阳光、凤挑、八宝、福寿字、耳挖子、耳坠、鱼翅等单件。硬头面可以全套使用或半套使用,也可以单件使用。
点翠头面,贵妇、官眷的专利品;水钻头面,一般女性皆可用;银泡头面,贫民妇女或女犯戴用。
(6)京剧帽子由什么组成扩展阅读:
京剧旦角头面的主要头饰:
1、正凤:用于古装头,直接插在古装正髻上。
2、顶花:用于梳大头,直接插入勒头带里水纱下面。
3、耳挖子:梳大头时耳朵边左右两侧插戴,带的时候左右两边要对称。
4、泡子:大头、古装头旗头均可用,直接插到片子上勒头带下面,有时会配有水钻泡子使用。
5、双泡联:上为五瓣花泡联 下为蝴蝶泡联由十个小蝴蝶或小五瓣花组成,梳大头时顶花以前泡子以后系带。一般都是蝴蝶泡联在前面,五瓣花在后面。
6、四连蝴蝶压条:梳大头女插在顶花两侧使用。
7. 京剧中刀马旦的帽子叫什么名字
京剧中的刀马旦帽子称为盔头,一般的刀马旦戴的叫七星额子。插雉尾翎。如果是非正规军,还要在盔上挂狐狸尾。譬如传统京剧《穆柯寨》中的穆桂英,《银空山》中的代战公主,都是梳大头,戴线尾子。头戴七星额子,插翎挂尾,身穿女靠。
8. 为什么京剧要有七行七科七行七科分别是什么
因为七行七科为盛行、丹行(又称展行)、清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京剧又称角色,可分为盛、旦、京、墨、丑五类。京剧的虚拟、写意和程序之美令人着迷。它旋律优美、铿锵有力、有力。梨园一口多变的北京口音,一千多件衣服,上百个妆容。网尾变丑,名演员唱得好听。京剧作为我国十大国粹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另外新中国成立后,京剧的七大七科又发生了变化。七种元素进一步简化和融合,逐渐确定为盛、丹、精、丑四类。七个科目中,随着剧团整顿、舞台的净化、工作管理制度的完善,取消了经济处、歌剧总处、交通处,其余四个处为主要由管弦乐队和后台管理人员代替。
9. 唱京剧的演员 头上戴的是什么
京剧演员头上戴的是盔头(帽子),由于制作质料的不同,戴帽子人的身分、地位、行当、年龄不一样,所以帽子的样式与名称也就不一样了。
帽子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乌纱幅,简称为纱帽。纱帽是古代官员戴的一种帽子。这种纱帽的正式名称叫幞头(音伏头),俗称为纱帽。纱帽的帽身背后下端,左右对称平插一对帽翅,像左右平伸的两支脚,叫纱帽翅。纱帽翅的正式名称叫作“展”,俗称帽翅。
纱帽翅有好几种,一种叫相纱。最典型的是包公(包拯)戴的帽子,一般是宰相戴的帽子,所以叫相纱。两旁的翅子有一尺多长,一寸来宽,翅的尾巴略为向上翅起,实际就是两根黑漆的平板。
(9)京剧帽子由什么组成扩展阅读
京剧是国粹之一,其服饰也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在众多中华戏剧表演艺术中,京剧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也是在对外戏剧交流与介绍工作中最能表现中华传统艺术精华的戏剧品种。京剧服饰分为大衣、二衣、三衣和云肩四大类。
大衣是京剧服装内部分工的行当之一,它的存在是为演员创造角色服务。从技术职能来 讲是管、拌、扎、勒,所谓的服装的管理保养,在演出中负责演员的服侍的装扮、特殊人物的扎勒,大衣在管理上有很强技能操作以及服饰的名称识别和塑造不同人物着装类型。
10. 京剧头饰的象征意义
内容如下:
1,盔头:是指京剧中人物所戴的各种各样的帽子。根据任务地位、性格、身份的不同,盔头分为冠、盔、帽、巾四大类。
冠:多为帝王、贵族的礼帽。
盔:为武职将帅所戴。
帽:用途最广,包括君臣百姓正式场合的礼帽和日常生活中的便帽。
巾:各类人物家常便服时所戴。
2,头面:旦角头上各种化妆饰物的总称。分为软、硬两种。
软头面:线帘、网子、发垫、发簪、大发、水纱。
硬头面:点翠头面、水钻头面、银锭头面。
艺术特点:
智化 白玉堂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
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