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领帽子是什么
‘壹’ 适合什么样的帽子
看不见你的图,在空间看了,你比较适合戴平顶帽吧
一般来说,常见的帽子款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宽帽沿式:帽子的边沿向外伸出一大圈的宽边,这一型的帽子适于外出时戴,同时可以将太阳镜摘下来架在帽口上。
小帽沿式:帽子的边沿向外伸出一小圈,有时这小圈的帽沿会采用一边向外翻的设计。这种帽子很挺、很帅,通常可以和立领的风衣或外套搭配。
鸭舌式:这种帽子适于小个子的女性佩戴,可以偏向一边,另一边露了较多的头发。还有一种只有帽舌,却没有帽顶的凉帽适合于运动时佩戴。
童子军式小呢帽:帽口紧贴头部,帽顶从中心向帽边做放射式的多片组合,有点粻罚纲核蕺姑告太梗咖像南瓜顶,适于瘦长体型的女性,戴时应偏向一边,并露出另一边的头发。
半球式:这种女帽最适合一般身材的人使用,有时会在紧贴帽口的部位加上一排长边,有的是向外做一个翻边,贴在帽口,长发型不适宜。
★脸型与帽子如何搭配
圆脸型:适宜戴平顶型帽子,帽边最好富有线条,帽边的宽度适宜在7—10厘米之间。
方脸型:除了不宜选用方形的帽子外,其它的都比较合适。帽边的宽度7—20厘米不等。
尖脸型:不宜戴鸭舌帽,这样会使脸庞显得上大下小,给人消瘦的感觉,最好选用圆顶帽。
长脸型:不要选择小帽沿或高顶帽,这样会把脸拉得更长,适合选择宽边帽或帽边向下的帽子。
椭圆脸型:适宜平顶型帽,帽冠需要有点装饰点缀,帽边的宽度以12厘米最佳。
还有棒球帽是平檐的,就是嘻哈范儿
‘贰’ 日本侵犯中国时军帽是大檐帽还是上小下大的那种小檐帽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陆军共更换过3种制式军服:
1938年5月以前是昭五式军服,就是无论官兵都是大檐帽,立领上为锹型兵种章,肩章上为军衔。
1938-年5月31日至1941年7月30日是九八式军服,大檐帽改为战斗帽,立领改翻领,军衔改为领章,取消兵种章,改为在右胸缀山形兵种绣章。
1940年8月1日取消了九八式军服的山形兵种绣章。
1943年10月12日又改为三式军服,和九八式的主要区别是:第一,领章变大,而且随着军衔不同,领章尺寸也大小不一:将官领章宽30mm长45mm,佐官领章宽25mm长45mm,尉官领章宽20mm长45mm,样式仍为平行四边形,五角星位置靠前,下士官领章尺寸不变仍为宽18mm长40mm,改为刺绣五角星,士兵领章尺寸不变五角星靠前。第二:从尉官以上在袖口处增加军衔袖章,图案为深绿色丝带和茶褐色圆底金色刺绣五角星组合而成:将官为三线一至三星;佐官为二线一至三星;尉官为一线一至三星;准尉一线无星。
所以以19385月为界,之前就是大檐帽,以后就是战斗帽。
‘叁’ 部队首长的帽子和兵的帽子有什么不同
1、大檐帽
样式:活帽套,立帽墙:帽前后增加了翘度。
颜色:帽檐:军官饰金黄色檐花,士官、士兵为黑色光面塑料帽檐。
帽丝带:将官为金黄色;校尉官和士官为银灰色;士兵为黑色人造革带。
帽墙丝带:陆军军官、士官为正红色,士兵为深草绿色;海军官兵均为藏青色;空军为蔚蓝色。
帽墙、帽罩:陆军为浅棕绿色;海军帽墙为藏青色、帽罩为本白色;空军为蔚蓝色。
2、贝雷帽
样式:国际通用贝雷帽帽形,帽左前方帽墙上缀有机锈军种帽徽。
用料:帽面为纯羊仔澳毛起绒毛纱;帽里为黑色涤绵平布。
颜色:陆军:深棕绿色;海军:深藏青色;空军:深蔚蓝色。
3、头盔
头盔是军人训练、作战时用于保护头部的一种防护器具,通常呈半球形,主要由外壳衬里和悬挂装置组成。其外壳用特种钢、强化塑料、皮革等材料制成,能有效的抵御弹头、弹片及其他打击对头部的伤害。
4、迷彩作训帽
帽墙该为立帽墙、圆冒顶,大帽檐。
5、水兵帽
水兵帽是指海军士兵的无檐帽,通常为白色或者蓝色,帽檐为硬圈,前方一般标有文字,后方有两条黑色缎带,有的飘带上标有文字,有的飘带上印有勋章的绶带标志。19世纪初,无檐水兵帽在各国海军流传开来。后来,由于飘带具有侧风向和装饰作用,因此成为水兵帽的组成部分。
(3)立领帽子是什么扩展阅读:
军帽的徽章标志象征,军队的标志之一。有些国家的军队各军种都有自己的军徽。把具有一定意义的图案制作成徽章作为某一军事集团的象征和军事首领的标志在古代已有之。
公元前5世纪,欧洲一些国家的军队中出现装饰有神祗和动物小雕像或刻绘着特殊象征性图案(公牛、猫头鹰和互握的手等)圆盘的矛和杆。同时,还出现了军事首长、高级官员的个人标志。10世纪一13世纪,西欧骑士的盔甲和旗帜上出现了区分穿戴这样甲胄的骑士的贵族家族纹章,这是纹章主人力量、勇敢、敏捷和机智的象征。
同时,还出现了军事首长、高级官员的个人标志。10世纪一13世纪,西欧骑士的盔甲和旗帜上出现了区分穿戴这样甲胄的骑士的贵族家族纹章,这是纹章主人力量、勇敢、敏捷和机智的象征。
‘肆’ 一个穿立领带帽子的英伦头像logo,请问是什么牌子的头像
普罗蒙男装
该标志取英国人头像为基本元素,经过大块的黑色拼凑,简要概括英国人的特点而成。最具特点的是帽子和风衣领。既潇洒又大气。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充分体现了当下盛行的英伦格调,更能突出普罗蒙男装的商务性和国际性。色彩采用纯黑色,体现了他的成熟与稳重。
【普罗蒙男装}设计适合绣在衣服胸前的LOGO-LOGO设计-LOGO/VI设计 -猪八戒网
http://task.zhubajie.com/1650530/f0s2.html
‘伍’ 清朝格格的各种帽子是代表什么意思啊
清朝女子带的是旗头,带旗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也没有品级之分。主要是满族妇女的发式。满族已婚妇女的发式多是绾髻。旗头是由"两把头"发展而来的,由于是进关以后才流行起来的,所以,人们也把它叫"大京样"。
常见的是扇面状的中空硬壳,高度一尺左右,下方是头围大小的圆箍。以铁丝做架,布袼褙(浆糊粘合起来的多层布)做胎,表面包裹黑色缎子或绒布。大拉翅的表面可以插绢花、簪、钗等众多装饰,有时候侧面还悬挂有流苏。使用的时候用扁簪固定在头上,不用的时可取下。
满族妇女传统发式是辫发盘髻,盘髻又分单髻与双髻。双髻通常为未婚女性梳用,即在头顶左右两端节成长辫然后盘转成为髻,汉族则称这种发饰为丫头。单髻多用于已婚女性,即将头发集于头顶,编成一条长辫,盘转而为髻,这种发式简洁、利落,便于骑射远行,在野外宿营又可枕辫而眠。
当时无论身份高低,贫富贵贱,发式皆如此。区别贵族与平民处只是髻上所插簪饰,贵族女子髻上装饰颇多而平民女子仅插木簪。
(5)立领帽子是什么扩展阅读:
旗头的发展:
入关后由于在满汉文化逐渐融合的基础上,满族女子发式被汉族女子所模仿;汉族女子发式也在不同程度上被满族女子所模仿,由此而形成满、汉族女子发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变风格,极大的丰富了满族妇女的头饰艺术。
其中主要的几种发式有“软翅头”、“两把头”“一字头”、“架子头”、“大拉翅 ”、“燕尾”、“高粱头”等等,形式稍异。如“两把头”和“架子头”等。有的是在其他发式的基础上演变而成,即保留了原来发式的基本形状,又在某些地方有所创新。
还有的在其他民族习俗影响下,即保持自己民族发式。发式特征,又融进了其他民族的风格,形成了新的发式,如汉族的“如意缕”与满族的“如意头”。
至于满族中老年普通妇女在平常梳的“高粱头”,则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至今在满族聚居地仍可看到。满族妇女的发式和汉族妇女的发式相比,显得高大和夸张,具有艳丽夺目的效果,使发饰在满族妇女的服饰中占有较为突出的位置,并形成了满族妇女风韵独特的发式——旗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旗头
‘陆’ 衣服领子类型有哪些
衣服领子类型有圆领、V领、方领、立领、翻领等领型。
1、圆领
圆领指领角呈半圆形的领型,也叫圆角领。起源于中东的亚述帝国时代的闪米特人。圆领式样在中国的汉朝便有出现,当时主要是作为内衣穿着,但一直到隋唐才开始盛行,成为官式常服。这种服装延续了唐,五代,宋,明,并对日本,高丽等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V领
V领就是衣服领口呈现英文字母“V”形的领型。V领可以在视觉上面拉长脖子的长度,很好的衬托出优美的脖颈线条,使颈部更加纤细优美。
3、方领
方领指领角呈方形的领型。如领面较窄,则称之为小方领。方领设计可以让视线停留在锁骨处,减弱对双臂和肩膀的视线关注。
4、立领
立领是正装衣服风格,是指领子穿着的时候是立起来的,而且没有办法翻下去。民族服饰中的立领即明立领,最早出现于明朝中期,到了明朝后期的中原和江南已经广泛流行。
5、翻领
翻领指翻在底领外面的领面造型。衬衣翻领通常领尾端较尖,领型规整,领下常打领带或领结,不可以将衬衣翻领立起。相交于衬衣,风衣的翻领通常形式多样且较为夸张,可在领子上增加装饰物。
‘柒’ 你在秋冬季节喜欢戴什么款式的帽子
从耳下位置开始不规则卷曲的短发给人自然灵动的好印象,以栗子红或酒红色挑染来增添独特艺术气质,并 提亮肤色,适合具有文艺范儿的学生MM。与帽子搭配,凸显红色系的个性短发,搭配黑白灰中性色系的服装效果最佳,针织帽选择较素的深蓝色或烟灰色,与发色形成自然和谐的对比,粗棒针的款式能进一步增加文艺气息哦。
‘捌’ 立领衣服适合带什么样的帽子
看你要走什么风0.0
绝对绝对不要鸭嘴帽
可爱的毛帽挺适合
‘玖’ 汉族的传统服饰是啥明朝对襟立领圆领
明朝服饰属于汉族传统服饰体系,在经过元代蒙古人统治之后,明朝恢复汉族的传统,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明代许多男子流行的发式都是明太祖首创的。比如“网巾”,有象征国家法令齐全的意思,“四方巾”象征国家太平,还有“瓜皮帽”,它几乎被现代的西方人当作中国典型的帽子了。服饰发展到明代,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前襟的纽扣代替了几千年来的带结。但是纽扣并非始于明代,从元代的辫线袄子腰围部分曾经见到过钉纽扣的形式。纽扣的使用也是一种变革,体现着时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