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帽子类别 » 埃及人为什么带小帽子

埃及人为什么带小帽子

发布时间: 2022-10-18 09:54:38

⑴ 埃及的宫廷有吗,叫什么 ,法老头上戴的像布子一样的东西是什么

那应该是皇冠或者头巾王冠和头巾(Crowns&Nemes)
古埃及的法老和众神头戴不同的头巾和王冠,公元 3000 年前,上埃及法老头戴白冠,下埃及法老头戴红冠,统一之后,两个王冠混合为一种双重红白冠。18 王朝开始,法老也戴蓝色王冠,和任意一侧有一支羽毛、头顶小圆盘的白色王冠。有是有宫廷,不过太多了,而且没较出名的

⑵ 古埃及的着装特点以及具体款式有哪些

自埃及史前时代有衣物出现以来,妇女就在纺织技术和成衣缝制上占有优势。做衣服是一件日常家务,不过也有妇女在纺织场为贵族们缝制衣物。从王后的礼服,法老的精制短褶裙到普通人家穿的简单褶裙和围裙,每一件衣服都是由妇女手工缝制的。就算是最最简单的衣服,其缝制步骤也是惊人的烦琐。听来滑稽的是,织布作为男人职业曾让希罗多德惊讶,曾经一度却是古埃及妇女独统的领域。织布是仅次于耕作的重要工作,因为埃及人需要大量的布匹做衣服或裹尸布——一个木乃伊就需要400码布。直到新王国时期,大多都是妇女在织布,监察其他纺织工,并且送货兑钱。
绝大多数埃及人穿的衣服是用亚麻布缝制成的。此种织物轻盈,透气,穿在身上也能行动自如,这在炎热(部分地区还相当潮湿)的埃及是极其重要的一点。其他被选来做织物的材料还有羊毛和棉花。羊毛可以保暖,美中不足的是它的表面有一层防潮的天然油脂,因此古埃及人也曾认为羊毛是不洁净的。棉花透气,却不如亚麻轻盈。

亚麻布是植物纤维织物,来源于尼罗河沿岸生长的植物——亚麻。亚麻经晒干,梳理,浸泡,锤薄,使表面光洁的处理之后,就适合于纺成线了,再以线织成亚麻布,裁剪缝制成衣物。

制衣工具包括刀(或剪刀)和针,这两样工具都需要经过成形,打磨或雕刻。在前王朝时期,用的是石刀与骨针,但在旧王国时期时,就都换成红铜的了。接着到了中王国时期,青铜又取代了红铜。刀与针已固定成形。令人意外的是,当时的针没有针眼。刀和针是用“坚硬带有尖头的工具,可能是石头”刮磨出来的。古埃及人运用这些工具和亚麻布,制作出适合于气候条件,且能符合不同社会地位的人需求的服装。

织染

织染工艺的缘起已遗失在了古代。但被保存在许多博物馆中的,各种层次级别尺寸的木乃伊裹尸布仍能证明古埃及织染技术水平。王室用紫色可能出现于公元前1600年。墓室壁画,神庙和别的曝露于天气变化中却得以幸存的建筑,以及表面装饰过的陶器,应用于如上目的的色彩原料,经由化学分析,经常能告诉我们不少知识。

于是在1913年,纽约Metropolitan博物馆捐出了自Perneb之墓(修建于公元前2650年)出土的颜料。交由Maximilian Toch研究。他发现,红色颜料是氧化铁,赤铁矿,黄颜色则是含有铁或黄赭色的陶土,蓝色是细微粉状的玻璃,淡蓝色是碳酸铜,可能是石青(蓝铜矿),绿色是孔雀石,黑色是木炭或骨碳,灰色,是混合了木炭的石灰石。遗存于一只彩绘壶上用以装饰的一些颜色,则是含有石灰石与陶土的赤铁矿混合物。

成衣

埃及夏季的炎热与冬天的温和,使得埃及人更喜欢以植物纤维制成的轻薄布料,主要是亚麻布,在罗马时代偶尔会用从印度进口的棉布。也有羊毛,但就埃及人本身而言,是极少用它的。

可能埃及人会从地中海东岸地区买回少量的丝,大约在公元前第二个千年下半叶。在埃及人的坟墓中已经发现了丝的痕迹。

兽皮,几乎都是豹皮,祭司们有时会穿它,当法老作为神之第一侍者时,也会穿兽皮。在图坦卡蒙n的墓室中就曾发现过这样一套衣服,在墓室的墙壁上也常常描绘有兽皮衣服。一些国王和王后还会穿饰有羽毛和圆形小亮片的礼服。

织布是妇女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在家进行,不过也有贵族或有钱人开办的工坊。经过捶打与梳理的亚麻转成纤维,就可以用来纺线了。

一开始采用平面织机来纺织,织机用钉子固定在地上,工人蹲着工作,之后到新王国时期,就改用立式织机了。

裙裳
古埃及人穿的亚麻短袍,镶有饰边,垂至腿部,被称为“calasiris”,袍子外还会罩一层宽松的白色羊毛斗篷。

衣裳通常以亚麻布制成,式样简洁:一条短缠腰布,很像是男人穿的褶裙,女子则穿有肩带的裙子。这种基本款式依地位高低钱财多寡而会有些小小的变动,但在整个埃及历史中,却不曾有根本上的改变。褶裙的长度分好几种,在旧王国时期较短,中王国时长及小腿,经常与无袖衬衫或长袍搭配着穿。穿的时候将它缠绕在腰际,有时会打上褶,或者以腰带固定住。

图坦卡蒙的墓室里出土了许多式样的衣物:短袍,衬衫,褶裙,腰带,短袜,头饰,帽子,方巾,防护手套和手套。其中一些手套镶着精美的亚麻内衬,其他的手套在式样上,分出食指,中指,并留有一开口,以便大拇指能伸出来。内衣是三角样式的缠腰布。

埃及男女穿的长袍被Herodotus称为”kalasiris,用料与剪裁在数个世纪中有极大的差异。

Kalasiris的款式有单肩或双肩,或配以肩带穿着。可以是任何长度,从脖子至胸这一块开始,通常触及脚踝,袍边镶有饰物。一些人穿短袖的,也有人穿无袖的。尺寸有非常紧身,或者稍微宽松一点的。他们还经常戴条腰带,使衣服出现褶纹。

缝制这样的长袍需要一幅长方形的布,长度是想要袍长的两倍。在布的中心裁一个开口,这样可以从头上套进去,然后将布折起一半,将两侧缝起来,不过要为手臂留下一定的开口。

妇女的裙子会以珠子装饰,所用布料有时是打过褶子的。大多数情况下,裙子的式样都是将胸部覆盖的,但也有例外,曾有几个时期流行将胸部裸露在外。

环领斗篷最远可追溯至旧王国时期,一般都用亚麻布制作,也是在中心开口,以便套在脖子上。斗篷经常是染过颜色的,也会绘上图案,或作其他装饰,这样的斗篷长度很少会超过肩膀。在新王国时期,人们有时也会佩戴披肩。

仆人或女奴大部分时候只穿不足以遮体的紧身短衬裤,但多数职业妇女穿短款的kalasiris。干体力活的男人们会戴条缠腰布(如上图),或穿类似Galabiyeh(中东地区的一种衣袍)的宽松长袍,要是他们在水里干活,那就什么都不穿。

孩子们在夏季时总是赤裸着身体,到冬天会穿罩衣和斗篷。

在大多数情况下,普通埃及人不会戴任何头饰,条件好一些的人戴假发——可能仅在特殊场合戴。新王国时期的假发发展出了独特的式样。

无论是雕像,绘画,浮雕,还是别的什么表现,法老总是被刻画成戴着王冠的形象,但目前还不能确定,法老是真在每天的生活中戴王冠,还是艺术表现上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

洗衣

洗衣服是件繁重的工作。洗涤用的碱液是用蓖麻油和硝石制成的。洗衣是由两个工人完成的,程序包括捶打,冲洗和拧绞。到公元前1200年,洗衣房里有了防火的大金属桶(煮衣服用的),它能够减轻洗衣工的工作量。



地中海沿岸居民几乎不需要穿精制的鞋,唯一例外的是生活在安纳托利亚高原的(Anatolian highlands)的赫梯人(Hittites),他们穿有系带的鞋子。(尽管在埃及的浮雕中,赫梯人被描绘成赤脚一族)。

古埃及人一般都赤脚,但在一些特殊场合,或者光着双脚有可能受伤时(比如捕鸟时,要防止捕鸟网上的木茬刺穿脚心),他们会穿凉鞋。凉鞋配有两条窄长的皮带,以皮革或灯心草制成,通常都有皮制的鞋底和鞋带。

国王有时会穿非常精美的凉鞋,就像他们有时会戴装饰用的手套一样,不过通常来说,他们都被描绘成光着双脚,像神一样。金质的凉鞋已有出土,其实穿起来并不舒服。在图坦卡蒙(Tutankhamen)的墓葬中,有93双鞋。其中有木制的凉鞋,鞋面上描绘着国王俘虏敌人的情景:国王每走一步,都将一名敌人踩于脚下。

中王国早期的鞋子差不多只有这种款式的凉鞋——皮带夹趾,在后跟连接,鞋面并非用以把脚固定在鞋里,而仅仅是为了覆在脚上。新王国时期,一些埃及人会偶合穿上真正的鞋(而非凉鞋),卡纳克神庙中的Nutmose王后肖像就表现了这一点。这可能缘于赫梯人的影响,埃及人正是在那一时期开始与赫梯人有所接触。

以灯心草编成的凉鞋相当结实漂亮,常会用皮革做鞋底。时下不受重视的凉鞋在古埃及却有可能象征着某人的财富与地位。

十六,服装
对古埃及人而言,传统就是一切——生活和宗教似乎停滞不变,这一点在当时的服饰上体现得非常明确。直到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2年控制了埃及之后,埃及人的日常服饰才开始慢慢地发生了变化。但是,在庆典场合和宗教仪式上,他们仍然保留了古代的服饰风格。

几个世纪以来,埃及文化一直是后来其他民族在艺术和建筑上的灵感源泉,但它在服装上的创造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忘却了。这可能是因为好莱坞电影的影响所致。在以埃及为题材的好莱坞巨片里,埃及服装给人或多或少地留下了矫揉造作的印象。许多人一想到古埃及服装,脑海里马上浮现出巨片里那些眩目、精雕细琢的服装。

事实上,古埃及服装朴实无华,但史诗般的电影巨作里那些奢华的场面所出现的纷繁多样的服装,掩盖了这个事实。古埃及服装的款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女性服装的特征是高高的腰线,而男性服装则强调臀部,即使是引进了新服装和新款式,人们也是新旧一道穿。

最初,大多数服装样式都很简单,大致呈三角形。由于气候极其炎热,这儿的服装常常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宽敞、轻盈而省布。全裸是被禁止的。除了儿童、奴隶和平民,任何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裸体,都会被认为低贱、不道德。

男子和女子都可以让上身赤裸,尽管女子身体的遮盖面要比男子多得多。二者服装上的线条比例也相似,但侧重点稍微不一样。女性服装对人的束缚比男性服装多得多。女子穿的袈缧丝丽服是束身装,男子穿的褶裙就使得穿着者可以更自由地活动,这大概表明男性有更机动的生活方式。

衣服体现出古埃及社会严格奉行等级制的本质,它突出了不同的社会等级。但是,决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不是服装的款式,而是衣服的布料。所以,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越高,他身上衣服的布料就越好:法老的衣服常常用细软的亚麻布来做,可能还用金丝来装饰。在这个等级体系的另一端,平民所穿的标准腰布则用植物纤维或皮革来做。布料的编织根据社会等级的变化而变化。

女性服装

直到十八王朝中期,普通女性还穿着袈缧丝丽服。这种紧身女装形状简单,从乳房下一直垂到脚踝之上,并又两根肩带把它往上提。考古学家发现的那些袈缧丝丽服呈筒状,并在衣服的一侧将其缝合。这类服装可能不像绘画和塑像表现出来的那么合身,而且在形状上肯定彼此有些不一样。据壁画所绘,这类衣服也有些会往上延伸,盖过胸部,甚至到脖子那儿。幸存下来的一些衣服是由衣袖往上提,而不是吊带。女人常常在袈缧丝丽服上披一条轻巧的围巾,白天用来挡太阳,晚上用来御寒。

另一种套装由两部分组成。上身穿紧身短胸衣,胸衣在前在后都可以脱下。衣袖窄小,用细绳连到身体上。胸衣配着宽大的裙子,裙褶呈水平状。

法老和贵族的妻子穿着用漂白的亚麻布做成的褶衣,衣褶以手工折成,然后浆硬。保养这些衣服得特别仔细谨慎,仆人们得花上几个小时来把它们浆硬。

在第十八王朝时,新的服装流行起来,大概与这一时期宗教信仰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有所关联。从埃赫那吞的妻子纳菲儿提提和她的6个女儿的画像上,可以看到她们穿的亚麻布褶衣修长而飘逸,带褶的长袍袖子宽大,一直垂到肘部,里面则穿着长长的紧身服。乳房下系着一条带子,领口则垂着饰有珠宝的项饰。

男性服装

传统的男性服装是衫缇。这是一种简单的褶裙,人们把它缠在腰部,末端相互折叠着垂在身体前部。最初的衫缇是用皮革或牛皮做的,后来就用一种很轻的布,通常是亚麻布。在法老所穿的褶裙后有时会垂下一条狮尾,而士兵则穿着带条纹的或用彩色布料做的褶裙。

随着时间的推移,褶裙裁剪得越来越棱角分明,而且还经过了浆洗,这样褶裙就硬得可以往外挺,并在身体前部形成一个三角形。对于男性而言,其服装大部分是强调身体前部,侧重点在于阴部,因为它在生育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将之奉为圣物,常常把阴部上的布料弄成衣褶以吸引他人的注意。

男子服装在慢慢地变化,衫缇之后的创新之一就是腰裙。在纳米尔出土的着名的“调色板”上,美尼斯王就穿了一条这样的裙子。裙子上端往上延伸,直到跨过左肩。这幅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900年。

在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40~前1640),男子在褶裙之上再穿着长裙。长裙用一块方形的亚麻布做成,长短不一,有到大腿中部的,也有到小腿的。它们有时用一条装饰性腰带来固定。

埃及在公元前15世纪征服叙利亚之后,引进了两种服装——短外袍和长袍。那时,大量外国织工来到埃及定居,当时这种移民人数甚多,以至于“叙利亚人”这种称谓成了织工的同义词。其结果是先进的纺织技术随之进入埃及,使得生产质地更好的纺织品成为可能。短外袍和短袖夜服(类似睡衣?)相似,它可以穿在衫缇外面。长袍结构复杂,用一块布做成,布匹的长度必须为穿着者身高的两倍。因为它很宽,袖子肥大,而裙子又束在腰部,因而领口宽大。长袍是埃及人所穿的最为异乎寻常的服装款式。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服装。这种服装用一块布料做成,肩膀处有衣褶,并用翡布拉(一种像胸针一样的别针)固定住。

布料和颜色

在古埃及,亚麻布是用来做衣服的最常见的布料。与其他材料相比,它有几大优势:它的纤维可以织成精细轻巧的布料,既不熟,也不重,而且可以简单地在身体上形成褶皱。它洗起来也很容易。最初,这类布料是用各种植物纤维织成的——这一技术是埃及人发明的,但随着全国的灌溉技术得到普遍提高,亚麻成了最常见的原材料。叙利亚织工来到埃及之后,他们精巧的纺织技术使得布料生产更容易,质地更优良。家庭用品,如篮子和筛子,也用植物纤维编成。

尽管亚麻布是最常见的布料,但并非唯一:人们把芦苇编织好,做成奴隶穿的衣服;纸草类植物被做成诸如围裙一样的短小紧身的服装。除了亚麻布之外,棉花也被做成各种各样的衣服,例如短外袍和长袍,衣服上还可以绣上金线。羊毛用来做围巾和外套。皮革用来做戎装,如士兵的铠甲。希腊人和罗马人大约在公元前323年引进丝绸,这时埃及人才开始知道它。在庙宇里不能穿用羊毛和皮革做成的服装,因为埃及人认为,穿着用动物皮毛做的衣服来拜神是渎神的行为。

颜色具有象征意义。绿色象征青春和生命,而黄色代表黄金,是永恒之神的肌肤。黑色很少出现在埃及人的服装上——这是假发的专用色。白色象征着幸福,在埃及人的衣柜里白色衣服很常见。当然,其中也有现实原因,即以当时的技术来看,要想给亚麻布着色还比较困难,所以衣服通常用天然、经过漂白的亚麻布制成。随后,天然的本地配料在埃及逐渐得到发展。尽管这种技术很难掌握,埃及人还是开始尝试给布料染色,比如奴隶就常穿着蓝色的衣服。红色染料从番红类植物中提取;丝线被染成金色,然后用来编织御用短外袍和手套;皮革也被染成红色、黄色和绿色。

珠宝与饰物

埃及人的远征,带回了大量贡品和财宝。尽管如此,埃及的服装本身仍旧几乎没什么装饰,有时几乎到了寒伧的程度。

不过,那时的雕塑和壁画表明,当时的男人女人都穿戴着珠宝。珠宝和饰物应该被视为服装的一部分。埃及人用珠宝来体现财富的多寡,并且用它来为衣柜增色。

项链之类的物品自前王朝时代起已经为人所穿戴。项链、臂环、手镯和脚镯用金子、珊瑚、珍珠、玛瑙、玉髓等制成。当时的珠宝很少用银,银被称为“白色金属”,古埃及人认为,神的骨头就是由银构成的。银通常用于装饰和点缀,埃及人将它打制成薄片,用来做塑像、家具和一些小玩意的镶饰。

项饰是把贝壳、珠子、花朵和宝石镶入黄金而做成的。它既可以当作项链来戴,也可以连到用皮革或布做成的项圈上(这种风格起源于古朝时期)。第十八王朝时期,引进了一种新设计,以2~4排金属片组成一条项链,这似乎从侧面证明了,当时可以获取的金属数量更多了。在那一时期的壁画上所见到的饰珠手镯起源于——或创意来自近东地区的样板。坠饰和耳环通常都很大,戴起来肯定非常沉重。

皇室成员对金子类珠宝的胃口都很大,而自古以来,恰好是陪葬的大量珠宝吸引了盗墓者,因此要完好无损地挖掘到这些珠宝是很罕见的。但在1834年,一个名叫裘塞珀.费里尼的意大利探险家就发现了一整套珠宝。他在苏丹境内一处名叫米洛衣的地方发现了属于阿玛尼莎赫图王后的一个金字塔。对这些物品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揭示出它们的主人是如何穿戴它们的。比如说,阿玛尼莎赫图王后把由10个组成的一套手镯平均叠加在两只手上。在她的陵墓上,还有9个盾形戒指。这些戒指都是平常的戒指,但她不是把它们戴到手指上,而是把它们连到头发上,让它们从额头上垂下来。

其他装饰物被赋予了宗教或政治的涵义。法老的饰物深具象征意义,他们所持的弯拐和连枷代表着他们对领土、牧人及农夫的权力。“伊西斯圣结”是生命的神圣象征,通常只有国王、王后和众神才有权拥有。它的起源不确定,但是据说它象征着便鞋上的鞋带。眼镜蛇是埃及君主们专有的象征,它被装饰在王冠和鹰状头巾上。“荷露斯之眼”是一种很常见的幸运符。

花也是常用的饰品。人们把鲜花剪裁成项饰,在葬礼或节日的宗教仪式上穿戴。埃及人喜欢花,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美丽,还因为它们蕴涵着各种象征意义。莲花一直是埃及的象征。传说一朵大莲花从远古的水域生长出来,在开天辟地后的第一个清晨里,这朵莲花是太阳的摇篮。

鞋子

凉鞋是已知的最古老的鞋子,人们认为它是使双脚不被沙漠里的热沙烫着、同时又能让脚保持通风和凉快的最理想办法。埃及凉鞋最基本的形状很像皮带,由两根吊带和一面鞋帮组成。一根吊带穿过大脚趾和第二根脚趾之间,然后与另一根越过脚弓的吊带相接。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穿着木头、纸草、山羊皮和棕榈纤维做成的凉鞋。鞋子在埃及人的衣柜里被认为是最值钱的东西,它是在室内穿的。旅行时,人们提着鞋,只有在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才穿上它?

⑶ 请问谁知道阿拉伯人头上戴的头巾与头圈儿的颜色和样式的说法

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传统风俗的阿拉伯民族,随着社会的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渗透和交流,其人民的传统习俗也随着演变,他们的审美观、穿戴、居住既蕴涵着传统色彩又带有朝代气息。

[一]男子的装束

身着大袍,外加披风,包头巾上戴头箍,为阿拉伯人的形象。
阿拉伯大袍多为白色,衣袖宽大,袍长至脚,做工简单,无尊卑等级之分。它既是平民百姓的便装,也是达官贵人的礼服,衣料质地随季节和主人经济条件而定,有棉布、纱类、毛料、尼绒等。

��宽松舒适为阿拉伯大袍的特点,但其做工装饰各区存在细微差异;如沙特人的大袍为长袖、高领、镶里子。苏丹人的大袍无领,胸围和袖子肥大,呈圆筒形,长至脚踝,前后都有袋兜,侧面还有腰兜,可两面轮换穿。阵曼人的大袍无领,领口处有一条约30公分长的绳穗垂于前胸,穗底部有一花萼状开口,可向里边喷洒香水,放香料。

阿拉伯大袍的颜色除白色外,也有深蓝、深灰、深棕色和黑色。阿拉伯人的内衣,各地区也不相同。上衣多为条纹长衫,也有白色汗衫,夏季许多人不穿内衣。下身穿着奇特,也门、阿曼、阿联酋等国流行男穿裙子女穿裤,偏僻地区的部落或穷人仅用一块布把下身一围了事。利比亚、突尼斯等国的男士是喜欢穿肥大的灯笼裤。由于阿拉伯男子一年四季大袍不离身,内衣的式样和色彩就没有多少显露的机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阿拉伯各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但传统服装白大袍并没有被冷落,至今仍相当流行。即使是赶时髦的年轻人和公务人员,上班时西装革履或牛仔服,一到家仍都换上大袍。国家元首、高级官员身着大袍出席盛宴和庆典活动的也屡见不鲜。有一些人士洋结合,在大袍外穿西装,或西装外披大袍,可谓别具风格。

阿拉伯大袍历经千载而不衰,是它对生活在炎热少雨的阿拉伯人有无法取代的优越性。生活实践证明,大袍比其他式样的服装更具抗热护身的优点,无论白色或其他颜色的大袍,在吸收外来热量的同时,里面形成一个通风管,空气自下而上流通,犹如烟囱一样,使人体感到凉爽。

披风在阿拉伯人看来,是节日盛装,男人在大袍外加件披风,显得神采奕奕,有男子汉气概。披风花色繁多,质量也不相同。如科威特的披风市场上,男式、女式、夏天穿的透明纱披风、冬季穿的羊毛、驼毛、呢绒披风样样俱全;有平民穿的物美价廉的普通披风,也有王室成员及富翁们穿用的做工精细、镶有金银丝的豪华披风。

阿拉伯人的包头巾,也是沙漠坏境产物,起帽子的作用,夏季遮阳防晒,冬天御寒保暖。这种头巾是块布,将其放于头上,再套上一个头箍固定之。其色多为白色,也有其他颜色。布料有优劣厚薄之别,随季节和条件而定。

头箍是用驼毛做成的圆状环,多为黑色,偶有白色,粗细轻重不等。年轻人喜欢粗重的头箍,再系根飘带,显得潇洒、英俊。

有些阿拉伯国家,如半岛上的也门和北非的毛里塔尼亚,男人们头上缠一条白色的长头巾,不戴头箍。他们的头巾除起帽子的作用外,还有其它用途:睡觉时做铺盖,礼拜时当垫子,洗脸时做毛巾,买东西时当包袱,刮风时蒙在脸上挡风沙。

阿曼男子只披头巾,不戴头箍,头巾的颜色有等级之分,多为白色或素色,王室人员用红、蓝、黄三色为基调的特制头巾,其他人们禁用。

头巾下再戴一顶小白帽是许多阿拉伯人的习惯。在非正式场合,他们更喜欢只戴小白帽而不包头巾。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的部分男子不用头巾,不戴小白帽,只戴一顶红色或黑色土耳其式的高筒毡帽。一些人爱在毡帽下缠一条白布,更显艳丽新颖。

佩物,是阿拉伯各部落长期养成的装饰习惯,其式样繁多,各有千秋,尤以也门和阿曼的腰刀最具特色。

腰刀最初是用以防身自卫的武器,后逐渐成为珍贵的装饰品和民族风俗。阿拉伯人觉得只有佩戴腰刀,才能显示男子汉的侠义、潇洒和威武气概,不佩腰刀的男人不算好汉。同时,佩戴腰刀也是男孩子长大成人的标志。至今还有些部落,当男孩长到15岁就为他举行佩戴仪式,以示祝贺。

腰刀的制做,在也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在不少城市仍有制造腰刀的作坊,有机制也有手工制做,做工考究、精细。腰刀多为双刃,成弯钩形,刀鞘饰有银环,与宽皮带或绣有精美图案的丝带连结,便于佩带。

在阿曼,腰刀是国家的象征,其图案绘在国徽上。阵曼国的地图形状也酷似一把腰刀。

腰刀柄的制作也很讲究,有牛角、羊角和木质的,最名贵的是用犀牛角或长劲鹿角制成,用金银镶上图案或经文,光彩夺目,价值连城;有的还镶上主人很氏、制做年代,代代相传。

名为腰刀,并非都挎于人们的腰部,有的别于金银彩线绣成的腰带上,更多的插在胸前特制的宽皮带上,每当他们高歌起舞时,常以腰刀伴舞。腰刀几乎不离身,如从主人身上夺下腰刀,是对主人最严厉的教训与最大的侮辱。也门政府规定,佩戴腰刀的人打架斗殴,治安人员和部落酋长有权扣押他的腰刀,罚他在若干天内只能带刀鞘外出,晓谕人们他正在受过。所以,无论何时,都不可随便摘掉别人身上的腰刀。

毛里塔尼亚人的佩物与其他阿拉伯国家有所不同,几乎人人身带护身符,有的甚至要带几个。护身符装在皮制的小袋里。除美饰外,主要是图吉利。

[二]女子的服饰

头戴黑面纱,身穿黑大袍是伊斯兰教规定下的阿拉伯妇女形象。阿拉伯妇女的黑面纱很薄,戴上面纱,外人见不着主人的脸,主人却能透过纱同网视物如常。有少数妇女戴双层黑纱,视物困难,常需儿童帮助;有人用一块黑纱盖住头发,另一块遮住面部和嘴巴,露出眼睛;有人在黑纱上开一个或两个小洞,便于视物。黑纱有大小,小的罩住头及脖子,大的蒙在头上,四角可垂至胸部,甚至腿部。多数妇女除戴黑纱外,里面还戴有做工精细、镶嵌饰物的帽子。

黑大袍是阿拉伯妇女的传统服装,做工简单,式样和花色因地而异。如沙特妇女的黑袍是一件宽大的黑斗篷。

也门女子服式有二种:一种是头顶黑纱,将头部盖住,再披块黑布(或花格子布)裹着全身;另一种是分头部、上身和下身三部分,头顶黑纱至脖子,上身黑披肩垂至腰部,在胸前系牢,下身穿条黑裙子盖至脚面。

埃及妇女的黑袍是块长方形的黑布,即将5米长的布一分为二,两边缝在一起,根据个人喜好绣上花边即成,穿、披均可,灵活方便,还可随意穿着袒露身体的某一部分。

苏丹妇女爱穿拖地长袍。长袍是一块布,可裹全身,黑色、白色皆有。

利比亚妇女外出时,常用一块类似被单的花布把全身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双眼。

阿拉伯妇女看起来衣着简单,甚至赤脚,其实不然,她们浑身几乎戴满各式金银首饰。头戴银头箍,头箍系银链,前额挂金银链,鼻饰镶花,耳坠一环又一环,项链一圈又一圈,十指戴戒指,手腕挂镯子,脚饰脚镯与足铃……,倒也十分别致,充分显现披金戴银的雍容华贵。

滚滚石油财富改变着中东这块古老的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规律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如今,阿拉伯人的传统服饰除在边远地区仍占统治地位外,大城市已逐渐让位于土洋结合,东西方款式共存的服饰新时代。尤其男女青年一代装束更喜欢追赶时髦。

埃及女装的主流是表现女性的体态美,款式不拘一格。西装、茄克、套装、长裤、连衣裙、超短裙、牛仔裤等,都很流行,传统斗篷式长袍,也仍有人穿着。

在利比亚,传统服装虽仍占主导地位,但年轻男人常是西装革履,女士们也身着西装套裙,庄重高雅,欣赏和追求“淡化”了的西方化妆术,胭脂、口红,轻描淡抹,染指甲、洒香水,佩耳环、项链等钝金首饰。

即使是伊斯兰教规最严格的沙特阿拉伯,服饰也在发生变化。妇女们虽仍戴面纱,大袍也依然如故,但大袍里边却是五光十色,年轻的学生身穿牛仔服、T恤衫,上流社会的女子也穿上了潇洒的西装。

⑷ 为啥西方人在土耳其和埃及任职喜欢戴费兹帽

这个主要是有3方面原因:
1、到了人家的地方,就得入乡随俗,既然当地人都有这个习俗,自然的随俗;
2、抱着一种好奇和体验的状态,看看自己带上去的形象或者感觉是怎样的;
3、在一些国家,法律上有要求是要戴费兹帽的;
任何人在某个地方,出现进入那里后,跟那里的人群习惯都差不多,都逃脱不了以上三个理由!

⑸ 犹太人为什么总要戴一个小帽子

读了旧约 圣经就知道了

⑹ 犹太人头上巴掌大小的帽子是怎么带的为什么不掉

原因

  1. 犹太人头上的小帽子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之所以这样带是出于对上帝和神灵的尊敬

2.除此之外,犹太人信奉头以上就是天,光头对着上天,是对它的亵渎,所以要用帽子作为自己与上天之间的隔断物

戴法:

1.犹太人带的帽子又小又轻,跟手掌和拳头差不多大,用女人发卡一样的东西卡在自己的头上

2.另外,戴帽子也会起到美观的作用,特别是对秃头的男人来说,用一小嘬发髻也可以将帽子很容易的卡在自己的头上。所以帽子不易掉下来

以上就是犹太人头上巴掌大小的帽子是怎么带的?为什么不掉?的相关介绍

⑺ 犹太男子头顶小圆帽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小帽子从来都不掉

犹太人一直都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种,这是国际公认了的。犹太男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戴小帽子,而且还不会掉,这其实是因为小帽子是别住了的

其实准确说,那不叫戴而叫顶,因为它太小太轻了,略大于拳头,浅浅地扣在头顶,用发卡别在头顶。谢顶男子,只好偏斜别住边缘的头发,甚至用胶布贴在头顶上。

⑻ 埃及阿蒙神,他的帽子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做成那样的长条形快啊急用谢谢

因为他矮 但是有想要看起来高贵! 满意否 给分吧!

⑼ 犹太人头上戴一个小帽是什么意思

原本犹太人也是包头巾的,表示对上天的尊敬,不可以光头对着上天,因为犹太王国灭亡后,统治者为了好辨认犹太人,强制他们戴帽子,后来帽子逐渐演化为现在的小帽,成为犹太人的一个标记,不过其主要目的还是原来的意义,不可光头示天,戴小帽尊敬上天。

热点内容
女警戴帽子的头发怎么扎 发布:2023-08-31 22:03:00 浏览:4098
草的绿色染在裤子上怎么办 发布:2023-08-31 22:01:09 浏览:5159
毛衣喇叭裙怎么加针 发布:2023-08-31 21:54:08 浏览:3780
抚顺买男装哪里好 发布:2023-08-31 21:53:12 浏览:4247
钩针钩毛线帽怎么做视频 发布:2023-08-31 21:48:20 浏览:3465
福建人的帽子怎么做 发布:2023-08-31 21:33:56 浏览:3469
男生红色卫衣怎么搭裤子 发布:2023-08-31 21:32:02 浏览:4403
条纹衬衣配什么颜色的领带好看 发布:2023-08-31 21:26:07 浏览:4042
穿带帽子的大衣怎么扎头发 发布:2023-08-31 21:09:32 浏览:3357
男装牌匾什么颜色字最亮 发布:2023-08-31 21:03:10 浏览: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