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加冠是什么帽子
1. 古代男子行冠礼的三甲是指
指加缁布冠、加皮弁冠、加爵弁冠。
加冠,是由来宾中德高望重的人给受冠者加冠,而且选定的这个人,是由事先卜筮定的,加冠一般是3次。
首先加缁布冠,缁布冠是用黑色的麻布做成的帽子,加缁布的目的,主要是要受冠者“尚质重古”,不忘本,加强自身修养,才能持家,才能治国,其次加皮弁冠,皮弁冠是用白鹿皮做的帽子,加此冠的目的,是希望受冠者以后能行仁德,勤政恤民,或希望受冠者能顺利进入仕途,最后,加爵弁冠,又叫雀弁冠,爵弁冠是仅次于冕的一种帽子,样子像酒器爵的上端,爵又形似雀,爵弁冠在上古又是祭服的帽子,所以加此冠,是希望受冠者加冠后重视礼仪,敬事神明。
2. 在我国古代,举行冠礼的“三加”指的是什么
由事先择定的贵宾庄重地为受冠者加冠。加冠仪式为“三加”,每一加皆有其独特的寓意。
第一加为缁布冠,这是用黑麻布做成的帽子,传说这是太古之冠,以此表示不能忘本之意;第二加为皮弁冠,这是用白鹿皮制成的帽子,表示从此要服兵役;第三加为爵弁冠,这是用红中带黑的细麻布或丝帛做成的前小后大的帽子,表示从此可以参加祭祀。
“三加”之仪行于士人的冠礼,如是诸侯的冠礼,则要“四加”,即在三加之后还要加玄冕,这是一种外黑里红的礼帽,供诸侯祭祀四方百物之用。
天子的冠礼为“五加”,即在前面四加的基础上,再加衮冕。衮冕是天子祭祀先王时所用。衮冕与玄冕形制、颜色相差不大,其顶上都有一块前圆后方的冕板,只是在冕冠前后垂挂的玉串,当时称为旒,其数量不同,玄冕前后各三旒,衰冕前后十二旒。
加冠完毕,参与冠礼的人要向加冠者敬酒祝贺。然后加冠者从西阶下,去拜见母亲。再回到西阶以东,为其加冠的贵宾给他授字。字是表字,是根据名的字义另取的别名。
命字之后,主人向宾客敬酒,赠送礼物,表示感谢。加冠者则换上黑色的礼帽礼服,带上礼品,拜见兄弟姐妹,还要出外拜见君、卿、大夫等。这些冠礼的礼仪程序,是周代的规定。以后历代都沿袭这一模式,只是其程序逐步趋向简化而已。
3. 古代男女成年都要举行成人礼,这些“冠礼”是如何举行的
男孩的成人礼叫做冠礼,女孩的成人礼叫做笄礼,都是在头上戴东西,男孩带的是冠,女孩带的是发簪。
女孩的笄礼年龄要比男孩稍微早一点,大概在十五岁算是成年,在古代成年的意思就是可以出嫁了,这个时候就要举行笄礼,不过在古代重男轻女严重,所以笄礼并不多见,古代的孩子无论男孩女孩出生以后都是散着头发的,举行成年礼就是把头发挽起来,用笄簪上。
冠礼由自己家的父亲或者长兄主持,先是占卜,找合适的日子,提前三天通知宾客,一共得三次加冠,第一次表示成年了,第二次表示可以服兵役了,第三次表示可以祭祀了,完事了男孩还要去拜见母亲,宾客为他取字,还要拜见地方长官、长辈、兄弟什么的,据说要有十几个步骤,咱们这是简化说的,先秦的时候冠礼是非常繁琐的,后来就变得简便多了。
4. 古代成人礼三次加戴的帽子分别叫什么
初加:发笄和罗帕、素色的襦裙,似中衣。衣缘没有文饰,腰带用普通的细布带。
再加:发簪、曲裾深衣。
三加:钗冠。正式的大袖长裙礼服,上衣下裳制。佩绶等饰物。
衣服的摆放:按顺序分别叠好、衣领朝东,由北向南依次置于席上,席置于场地东侧;要加的发饰,由有司捧在盘里,立于场地西册,面朝南,从东到西排开,依次是:发笄、发簪、钗笄。
(4)第三次加冠是什么帽子扩展阅读:
古代的成年礼本意是为了禁止与未成年的异性通婚。冠礼是成年礼的一种高级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说是对成年人婚姻资格的一种道德审查。
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成丁礼演变而来,一直延续至明代。具体的仪式是由受礼者在宗庙中将头发盘起来,戴上礼帽。由于要穿戴的服饰很多;
包括冠中、帽子、幞头、衣衫、革带、鞋靴等,于是分为3道重要程序,分3次将不同材料制成、代表不同含义的帽子一一戴上。“三加”之后,还要由父亲或其他长辈、宾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个“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备日后择偶成婚的资格。
5. 古代男子加冠三次分别叫啥
初加:发笄和罗帕、素色的襦裙,似中衣。衣缘没有文饰,腰带用普通的细布带。
再加:发簪、曲裾深衣。
三加:钗冠。正式的大袖长裙礼服,上衣下裳制。佩绶等饰物。
衣服的摆放:按顺序分别叠好、衣领朝东,由北向南依次置于席上,席置于场地东侧;要加的发饰,由有司捧在盘里,立于场地西册,面朝南,从东到西排开,依次是:发笄、发簪、钗笄。
(5)第三次加冠是什么帽子扩展阅读:
弱冠指男子20岁,也称加冠。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
古时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加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
6. 古代男子加冠三次分别叫什么
古代男子加冠三次分别叫缁布冠,皮弁冠,爵弁冠。
男子正式的加冠礼有三次:初加缁布冠,表示已经成年,有了成年人的权利跟义务,例如可以管理人;二加皮弁,表示可以服兵役;三加爵弁,表明有权利参加祭礼。
加冠礼中文化意味较浓的一个内容是取字。“童子无字”,字是成人的一个标志。《礼记·冠义》说:“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行冠礼取字后,别人一般就不能随便直呼其名了,而必须称其字,直呼其名就成为一种很失礼的行为。
主要内容
加冠之礼是华夏民族的成人之礼。加冠之礼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意是为了禁止与未成年的异性通婚,礼仪分为迎宾、加冠、加笄、醮子、礼尊、宣誓等环节。
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成丁礼演变而来,一直延续至明代。具体的仪式是由受礼者在宗庙中将头发盘起来,戴上礼帽。
由于要穿戴的服饰很多,包括冠中、帽子、幞头、衣衫、革带、鞋靴等,于是分为3道重要程序,分3次将不同材料制成、代表不同含义的帽子一一戴上。
“三加”之后,还要由父亲或其他长辈、宾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个“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备日后择偶成婚的资格。
7. 男子要三次加冠才算是真正的成年,这三次加冠分别是什么
在古代,成人礼可以说比现代的婚礼还要隆重,古代人十分看重成人礼,在成人礼上男子要三次加冠才算是真正的成年,那么这三次加冠分别是什么?每次的含义是什么?
当然这只是一般士人的加冠礼,对于贵族或者皇帝来说,还有第四冠甚至第五冠,因为他们在古代的地位要高很多。当然对于穷人来说,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撑起这场加冠礼,即使是在士人之中,嫡长子和庶子的加冠礼也有着很大的区别。
8. 秦朝冠礼要戴几顶帽子
三顶帽子。第一顶帽子叫缁布冠,代表已经成人,可以参与大人们的事情。第二顶帽子叫皮弁,表示要肩负保家卫国的责任。第三顶帽子就是素冠,表示以后可以参加祭祀活动。
9. 及冠为什么带三个帽子
20岁成年举行的是加冠礼,在举行加冠礼的时候一共需要加冠三次,这三次分别是戴上不同的帽子,这三个帽子各自有着不同的含义。第一次加冠戴的是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帽子,这个帽子代表着从此有参政的资格,能够担负起社会的责任。紧接着第二次加冠戴的是用白鹿皮做的帽子,这个帽子是军帽,代表着从此要服兵役来保卫社稷疆土。最后加冠戴的是红中带黑的素冠,这是古代通行的礼貌,表示从此可以参加祭祀大典。这便是加冠礼当中的三次加冠。
10. 古代男子加冠三次分别叫什么 古代男子加冠三次分别叫啥
1、第一次加冠戴的是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帽子,这个帽子代表着从此有参政的资格,能够担负起社会的责任。
2、紧接着第二次加冠戴的是用白鹿皮做的帽子,这个帽子是军帽,代表着从此要服兵役来保卫社稷疆土。
3、最后加冠戴的是红中带黑的素冠,这是古代通行的礼貌,表示从此可以参加祭祀大典。这便是加冠礼当中的三次加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