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铁帽子什么意思
‘壹’ 清朝的铁帽子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清代铁帽子王的称呼,起于干隆年间,干隆四十三年,干隆为多尔衮等数位清朝初期的功臣平反,趁机将清初功封(清代爵位封赏分四种,其他三种是恩封,袭封和考封,待遇皆不同)的八个王爷定为世袭罔替的王爵,传子孙但不降爵位等级,遂有了铁帽子王的叫法。
清虽然承接明制,但为了吸取明亡的教训,很多方面都有改动,其中宗室王爵就是重要的一项改革。明太祖朱元璋是布衣皇帝,挨过饿,受过穷困之苦,当上皇帝之后,为了子孙不再受自己的遭过的罪,特别规定,凡是太祖子孙,都由朝廷供养,虽然也规定了王爵递减的制度,但减到一定爵位就不在降低,且后世皇帝的儿子一律封王,这极大对外刺激了皇室子弟的繁衍数量,至明亡,宗室子弟已经高达二十万以上,明政府每年收入的一多半都得来养这群人,造成明财政对外极端困难,是明亡的重要原因。
正因为清代皇子不全封王以及严格的降等袭爵制度,铁帽子王才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照耀了这个时代,随着清的灭亡,这些王朝背影,时代旧梦也就相继落幕,走进了历史,成为了遥远的故事只说给后人听了。
‘贰’ 清朝的铁帽子王是什么意思
铁帽子王,是对清代世袭罔替的王爵的俗称,整个清代共有十二家铁帽子王。清王朝建立后,建立了一整套封爵制度,皇族爵位即是这个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当时确定的皇族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清朝封爵一般有两种,一为臣民在战争中立功而受封,称为功封;另为皇裔受封(正常情况下必封),称为恩封。清朝共有十二位王的后人在继承爵位时无需降级,作为皇帝对其功劳的赏赐,称为铁帽子王。
以上是网络的。。。。。其实有很多问题直接在网络上搜都是找得到的
‘叁’ 清朝的“铁帽子王”究竟有多铁呢
铁帽子王是清朝民间俗称,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这种爵位可以一直承袭,并且不会被降爵位,清朝一共设有12个世袭罔替的王,也就是铁帽子王,清朝初期设立铁帽子王也是因为这些皇室宗亲对皇室和国家有着突出贡献,尤其是清朝初期,铁帽子王的权力是极大的(铁帽子王是先有极大的权力才有这个称号,并不是有了这个称号之后才有的权力)。
所以说如果继承铁帽子王这个爵位,还是应该有所收敛,毕竟自己不够牛,所以他们往往犯错之后会受到惩处,比如降级、夺取爵位、圈禁发配。
还有人认为铁帽子王就是铁做的帽子,实际上是有帽子,但是这个帽子的材料是宝石做的,而其中为什么成为“铁帽子王”,这个铁更多的是指这个世袭罔替的制度固定,意思是稳定、不改变,世袭罔替可以承袭爵位不降级,但是并不意味着承袭爵位的人就可以肆无忌惮,毕竟不是开国功勋,所以还得收敛些,不然承袭爵位的可能就是其他旁支了。
‘肆’ 清朝铁帽子王是什么意思
中国古代把爵位分成了王爵、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等爵位。王爵的地位最高,仅次于皇帝。王爵又分为亲王和郡王。亲王也称“一字王”,一般以历史上的国名为号,如秦王、晋王。郡王称“二字王”,一般以地名为号,如临淄王、陈留王。

在这十二位铁帽子王中,谁的实力最强呢?这其实要看处于哪个时期。清朝入关前,礼亲王代善掌握着八旗中的正红旗和镶红旗,因此实力最强。清朝入关后,睿亲王多尔衮权倾朝野,又掌握着正白、镶白两旗,连顺治皇帝都要喊他皇父摄政王,实力最强自然毋庸置疑。
此后,皇权越来越集中,开国的八家铁帽子王都得老老实实听命于皇帝。因此也就没有谁强谁弱的说法。至于清朝中后期这四位铁帽子王,他们所处的年代和受封爵位的时间都不相同,所以就更没有可比性了。
‘伍’ 清朝的铁帽子王是多大的官职,究竟有什么权利
“铁帽子王”是民间对于清朝世袭罔替王爵的称呼,整个清朝一共只有12个,其中8个是满清开国之初战功赫赫的皇亲宗室,另外4个是清朝中后期稳固江山有大功于国的皇亲。实际上“铁帽子”一点都不保险,因为爵位虽然不会被皇帝除去,但是继承爵位的人是随时可以换的,整个清朝“铁帽子王”被治罪后换人的有不少。
“铁帽子王”比其他的爵位要多享受3项特权。
1、王爵可以世袭罔替,继承的时候不降低爵位等级;
2、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死后配享太庙;
3、“铁帽子王”有朝廷赏赐下来的世袭罔替王府。其实“铁帽子王”在清朝只是能够享受更好地生活待遇,至于在朝廷上有多大的权力完全是看能不能受到皇帝的重用,不然也只是一个清闲的皇室宗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