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路上帽子上石头什么意思
A. 在西藏路中间放个帽子是什么意思
藏族帽子种类繁多,主要有毡帽、皮帽、金丝花帽等。毡帽是藏族最古老的二种帽子。藏族学者根敦琼培所着《白史》,就有古代安多玛贾绷若头戴毡帽的记载。至今甘、青有些地区仍有戴这种帽子的。它以白毛毡为原料,帽顶尖高,相檐很小;制作简单。现代安多地区的红缨毡帽、工布地区的男式夏毡帽,基本形状仍是古老毡,帽沿传下来的,只是用红缨、金花缎等加以装饰罢了。内地出产的毡帽、礼帽也为广大农牧区及城镇人民所喜爱。牧区喜欢戴的皮帽,是用上等的整张狐皮做的,有些讲究的则用缎子做帽面,帽檐用狐皮,年轻人戴上显得潇洒、魁梧。金花帽是男女老幼都喜欢戴的民族帽,不过男女戴的式样有所区别。金花帽是用金花缎、金丝带做装饰,以毛毡和皮毛作面料,这样做出的帽子,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格外精神。格桑丝尤藏族妇女夏天戴的帽子中有一种叫“格桑丝尤”或“丝热”的箕形帽,它是用四根竹条、柳枝或筷子作骨架,面料以黑布镶花缎或全绸缎缝制。帽檐伸出额头用以遮阳。毡帽它是用白毡制成,外罩一层白布,帽沿以黑布压边,加上尖顶的帽筒象是戴着一朵喇叭花。这种帽子有双重功能,一来白布在外可以反射阳光,二来白毡在内可以遮挡雨水和保暖。狐皮帽这是应于高原牧区的需要而产生的冬帽,前遮眉毛后接领,两边掩盖耳朵,可以根据需要伸拉到肩颈部位。平时卷起露出蓬松的帽沿,帽后有开口,两边各缀一条彩带。一般狐皮帽的帽筒分为两种:尖顶和圆顶。筒高三十厘米,用锦缎缝制。圆顶帽筒的顶,多用数片大小不等的圆形绸缎叠压。很象一朵艳丽绽放的花瓣。玉树民歌云:“狐皮帽子毛儿黄,清风吹动似波浪……”武士帽这种帽子流行于康巴地区的玉树一带,一般只是在跳锅瓦舞蹈的时候才戴.它和很多藏区的红顶穗帽比较相近.因为这种帽子在五十年前的玉树十分流行,有很多不了解玉树地域划分标准的人将玉树称为:红帽国羔皮帽这种帽内都是白色的羊羔皮,帽外皆缎面,盘形,中间有窄小的帽筒用来将帽子固定在头顶。这种帽子只具备防晒的功能,适应夏季高原的需要。
B. 走川藏线一路上用小石头堆起来的像个三角形的那种是什么
是玛尼堆或玛尼墙。
玛尼堆最初称曼扎,意为曼陀罗,是由大小不等的石头集垒起来的、具有灵气的石堆,藏语为“多本”;还有一种是在石块或卵石上刻写文字、图像,以藏传佛教的色彩和内容为其最大特征,有佛尊、动物保护神和永远念不完的六字真言,然后堆积起来成为一道长长的墙垣,这种玛尼墙藏语称绵当。
西藏人民每逢吉日良辰,人们一边煨桑,一边往玛尼堆上添加石子,并神圣地用额头碰它,口中默诵祈祷词,然后丢向石堆。天长地久,一座座玛尼堆拔地而起,愈垒愈高。每颗石子都凝结信徒们发自内心的祈愿。玛尼石的产生,使这些自然的石头开始形象化。藏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浩如烟海的玛尼石刻品,凡人迹所至,随处可见,它是藏族刻在石头上的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
C. 西藏路边发现的东西,石头被涂成黄色红色,求解代表什么意义
是为了提示人们这个地域容易滑坡。
D. 西藏旅行,路边经常看到石头堆,它们有何寓意
很多人都喜欢去西藏旅行,觉得那里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可以洗涤心灵。但是在路上经常会看到一些小石堆,如果是有经验的人带着你,他会告诉你不要碰这些小石堆。这些小石堆是有很大寓意的。西藏地区的人民对石头有一种信仰,他们把石头当作像神灵一样的存在。
有时候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刻有文字,图案的石头堆起来的石堆,这些石头是玛尼石,而他们大多刻的是六字真言和咒语。这是藏族人民的民间艺术,是为了祈福,能够让神灵保佑他们。这种习俗和藏族人民的巨石崇拜有很大的关系,藏区一些巨大的山石形状各异,会被当地居民当作神石,容易引起人们对神灵的幻想。所以这是每个地区的风俗,既然我们去旅行,就要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享受各地的风土人情。
E. 去西藏的路上有人在路边用石头堆成小堆.为什么
那叫玛尼堆,是藏传佛教信徒的一种宗教行为。或者理解为佛教虔诚的祈福。
F. 臧民在朝圣的路上堆石头是什么意思
玛尼石堆
最直接的意义有两个:一、是祈福和禳解;二、是供人们转经礼拜,随时匡正自己的思想行为。尤其是在远离城镇和寺院的乡野村寨,玛尼堆更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不或缺的所在。所以在地广人稀的青藏高原,无处不在的玛尼堆担负起了经堂和道场的部分功能。
形成原因:
每逢吉日良辰,人们一边煨桑,一边往玛尼堆上添加石子,并神圣地用额头碰它,口中默诵祈祷词,然后把它丢向石堆。天长日久,一座座玛尼堆拔地而起,并且愈垒愈高。
佛教文明传来之前,雪域西藏盛行着原始拜物教——苯教。那时的人们对于变幻莫测的大自然是敬畏、崇拜、迷惘和依恋。大至山川、小到木石都成为人类的保护与破坏之神的寄寓之所,所以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人们世世代代顶礼的对象。
藏族先民靠山吃山,磨石斧以狩猎,凿石锅以煮食,垒石屋以避寒,佩石坠以驱邪,如此维系着长久不衰的巨石崇拜与灵石崇拜。散见于西藏各地的摩崖石刻与玛尼石堆,便是这一古老信仰习俗流变的具体体现。
(6)西藏路上帽子上石头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朝圣的路上,灵魂纯净
藏民们那骨子里的一份虔诚,对信仰的虔诚。我在甘南藏区、川北藏区、滇西藏区都遇到过长期朝圣的人们,他们在路途忍受寂寞、孤独、寒冷,甚至饥饿,只为了心中的那个通向幸福的梦想。
藏民们将双手高高举过头顶,双眼直视苍穹。紧接着,“啪”“啪”“啪”三声响,第一声响在双手合十的头顶,第二声响在额头,第三声响在心窝。头顶佛,法在额,僧留心。这是藏民的顶礼。
三声响过,再迈出一步,扑倒在地,五体投地的人们,就这样站起来趴下去、躺倒,再站起来、趴下去、……他们的心灵绽放出的快乐、坚定、纯净,只有灵魂的皈依他们对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肉体的苦难在他们那里变成了心灵修行的必经之路。
G. 在西藏常见路边用石堆成一个个小石堆是什么意思
这些石堆叫做玛尼堆,藏语称“朵帮”,就是垒起来的石头之意。
藏族人认为石头是有灵性的,所以会在路口,湖边或者山上堆玛尼石堆,祈福的意思。路过玛尼堆时要顺时针绕一圈,再填上一块石头,所以时间越久玛尼堆规模越大。
(7)西藏路上帽子上石头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朵帮”又分为两种类型:“阻秽禳灾朵帮”和“镇邪朵帮”。“阻秽禳灾朵帮”大都设在村头寨尾,石堆庞大,而且下大上小呈阶梯状垒砌,石堆内藏有阻止秽恶、禳除灾难、祈祷祥和的经文,并有五谷杂粮、金银珠宝及枪支刀矛。 “镇邪朵帮”大都设在路旁、湖边、十字路口等处,石堆规模较小,形状呈圆锥形,没有阶梯,右堆内藏有镇邪咒文。
玛尼石(Marnyi Stone) 是藏族的传统民间艺术,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以期祛邪求福。玛尼石可组成为玛尼堆或玛尼墙,在西藏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每逢吉日良辰,人们一边煨桑,一边往玛尼堆上加石子,并虔诚地用额头碰它,口中不停祷告。
H. 西藏路边的石头堆是什么意思 西藏路边的石头堆叫什么
西藏路边的石头堆叫什么 西藏路边的石头堆是什么意思 西藏这个地方,是所有旅行者向往的神圣的地方,这里的一切都被人们所敬畏着,那么这里的白石堆在当地是有着什么样的意思呢,这个白石堆叫什么呢,据说这里的人们还比较敬畏石头。
西藏路边的石头堆叫什么
在西藏及青海云南等藏民聚居地区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玛尼堆。
这些石堆,藏语称“朵帮”,就是垒起来的石头之意。“朵帮”又分为两种类型:“阻秽禳灾朵帮”和“镇邪朵帮”。“阻秽禳灾朵帮”大都设在村头寨尾,石堆庞大,而且下大上小呈阶梯状垒砌,石堆内藏有阻止秽恶、禳除灾难、祈祷祥和的经文,并有五谷杂粮、金银珠宝及枪支刀矛。
西藏路边的石头堆是什么意思
玛尼堆的石块、石板或卵石上大都刻有文字、图像。内容多是藏传佛教的经文、佛尊、动物保护神、六字真言及各种吉祥图案等。每逢吉日良辰,人们一边煨桑,一边往尼玛堆上加石子,并虔诚地用额头碰它,口中不停祷告。日久天长,一座座尼玛堆便拔地而起,愈垒愈高。
随时时间的推移在玛尼堆上也会放上些石块和石板上,并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等,称为玛尼石刻。
玛尼石刻表现的内容极为丰富,大致可分为四类:灵兽动物类,护法神类,经文咒语、六字真言类,佛、菩萨、高僧大德类。前两类属于早期苯教文化乃至更早时期的原始自然崇拜,后两类则属于佛教内容。
玛尼石刻雕刻手法多样,有线刻、减地阳刻、浅浮雕、高浮雕、雕刻施彩等。玛尼石刻在藏传佛教美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独特的地位,极具本土特色和民族特色,是源自藏地本土上的一种融雕刻和绘画为一体、相当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
碎石块堆成一堆,布上经幡,每次路过时就在石堆上垒上一些石块,然后绕“尼玛堆”顺时针走三圈,祈求上天保佑。当地藏胞在山顶上环绕牛头碑垒起石块,矗立杆子,扯起绳索,绳索上数以百计、色彩纷呈的丝绸哈达在劲风中招扬着挚诚挚真的祈祷和祝福。据说这种独特的祭祀方式叫“尼玛堆”,如同蒙古族的“敖包”。虔诚的佛教信徒和前来河源的游人你往我来系上五颜六色的彩绸,寄托自己的祈祷、祝福和希望。彩绸的色彩分别象征不同地意义:蓝色象征天空、白色象征祥云、红色象征火焰、黄色象征大地、绿色象征水。
尼玛石刻极具民族特色,是藏民刻在石头上的理想、追求、情感和希望。尼玛石刻的产生,使这些自然的石头有了生动的形象和灵气。
I. 西藏的路边堆的石头是什么意思
西藏路边堆的石头是玛尼石堆。
玛尼堆藏语称“多崩”,意为“10万经石”。在西藏的原始思想意识中,人们认为万物皆有灵性。而白色崇拜中当然少不了白色的石头。在佛教传入西藏后,人们堆玛尼堆又进了一步,一般不再是纯粹的白石。人们把那些本来就被认为赋有灵气的白石再刻上佛经或佛像,使这些白石更赋灵气,成为玛尼石,以求保佑和庇护自己。
(9)西藏路上帽子上石头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玛尼石堆的形成:
每逢吉日良辰,人们一边煨桑,一边往玛尼堆上添加石子,并神圣地用额头碰它,口中默诵祈祷词,然后把它丢向石堆。天长日久,一座座玛尼堆拔地而起,并且愈垒愈高。
佛教文明传来之前,雪域西藏盛行着原始拜物教——苯教。那时的人们对于变幻莫测的大自然是敬畏、崇拜、迷惘和依恋。大至山川、小到木石都成为人类的保护与破坏之神的寄寓之所,所以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人们世世代代顶礼的对象。
藏族先民靠山吃山,磨石斧以狩猎,凿石锅以煮食,垒石屋以避寒,佩石坠以驱邪,如此维系着长久不衰的巨石崇拜与灵石崇拜。散见于西藏各地的摩崖石刻与玛尼石堆,便是这一古老信仰习俗流变的具体体现。
J. 去西蔵禁忌 去西蔵禁忌有什么
1、在进入西藏后,经常能看见很多牦牛,如果想要拍照最好向放牧的人询问,得到许可再拍照;若是遇到挂有布标的,问都不要问了,最好不要拍了,即使是挡住你的路了也不能驱赶,这些挂有布标的都是藏民敬神的祭品。
2、不要动手去摸藏族人的头发和帽子,还有我们习惯摸小孩子的头表示亲昵,但是西藏哪里不可以的;对藏民来说,他们认为人的头顶上住着神佛,所以触碰头顶是一项非常神圣的礼仪,只有活佛和高僧才可以摸头施礼。
3、如果藏民对你伸舌头,不要误会这个是在侮辱你,恰恰相反,藏民伸舌头表示尊敬或者不好意思。
4、西藏信佛,所以那里的寺庙很多,建造的也很好,可以进入参观,但是仅限于参观,带着眼睛看就行了,不要随意的摸任何东西,也不要拍照。还有就是进入寺庙的时候要把帽子和墨镜都是摘下来,女生要是穿裙子了就不要进去了。
5、玛尼石堆,是在西藏各地都可以见到的,有些刻有字体图案,是当地藏民祈福用的,所以遇到时,注意不要踩到或者攀爬,也不要看着那块好看拿走,但是可以拿一块石头放上去,寓意着添福增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