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管掉金属帽子怎么处理
Ⅰ 电子管话筒外壳金属的地方有点生锈怎么擦掉
外壳金属的地方有点生锈,可以先用干燥的布擦拭,然后用牙膏仔细擦生锈的部位,再把残余的牙膏清理掉,表面涂上一层颜色合适的油漆。干燥后即可。
Ⅱ FU-5电子管顶部金属帽掉了,用什么材料能重新粘接上去
用环氧树脂可以粘,FU-5的管帽本来就是用环氧树脂粘的。也可以用AB胶(AB胶实际上也是环氧树脂)。如果开机时间一长,管帽的锡会融化,那管子的工作电流太大,或管子已经老化。正常情况下是不会融化的。
Ⅲ 电子管问题求高手解答
这个一两句讲不清楚,建议还是先学习一下电子管的原理吧。
你对电子管了解多少?
最近这段时间都在翻译国外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几个生僻的词,跟电子管有关,但是感觉怎么翻译也不对劲,所以就决定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了解。
在查阅了许多资料后,终于把这些东西弄明白了,于是决定把自己的这点收获与大家分享。
电子管的发展史
算一算,电子管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超过100年了,那么这百年间它是如何发展与演变的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1884年,爱迪生做实验的时候第一次发现了电子移动的现象,这就是电子二极管的雏形。
1904年,爱迪生的助手,英国人弗莱明第一次将电子管(二极管)运用到了设备中。
1906年,福利斯特发明了三极管,可以扩大电流。
1912年,阿姆斯壮用三极管发明了再生电路,使其可以接收无线信号并传至扬声器。
1915年,朗缪尔改良了电子管制作中真空环节的处理方式,提高了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1922年,由于引进了新的元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效率。
1927年,赫尔发明了四级管来消除高频震荡,改进频率范围。
1928年,赫尔又发明了五级管,改进了性能,成为了使用最广的真空管。
之后的很多年,电子管开始在各领域发挥作用,低压的用于无线电领域。光电管应用于音响设备,使录音和音频提取变为可能。阴极射线管被用于示波器电视和站相机。微波电子管应用于雷达和微波炉。储存管用于储存和数据检索。
1948年,晶体管问世。
1960年,晶体管小型化商业化,在应用上取代了大多数真空管。
需要注意的是,二极管、三极管是按功能来分类,而电子管、晶体管则按材料跟结构来分类。
所以既有电子二极管、电子三极管,也有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
电子管的工作原理
电子管有电热灯丝(阴极),加热后会产生游离电子。在加入场强后,电子就会固定的从阴极向阳极运动,这样就产生了电流。如果加入栅极并加入负电位,就会对电子运动产生阻碍,从而也就控制了电流大小。这就是一般电子管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还衍生出了各种多极管。
电子管本质上就是一种控制电流的装置,其中发射电子的电极为阴极。
阴极又分为直热式与傍热式,一般直热式采用直流供电,傍热式采用交流供电。由于傍热式阴极加热效率高,所以绝大多数电子管都是傍热式的。
电子管的其它名称
最早的电子管是由英国的弗莱明发明的,因为电子管控制电流的方式和水阀控制水流的原理一样,所以当时他把这个装置称为热离子阀(Thermionic valve)。直到现在英国及周边地区也仍然沿用这个称呼。
所谓热离子,是电子处于被激发状态时的名称,在这个状态下,电子会开始跃迁,正好对应电子管中电子的状态。
而在美国,人们更多的称它为真空管,因为电子管工作时需要一个尽可能真空的环境(残余气体电离会产生正离子,它们会撞击发射极进而降低发射性能),所以电子管内的元器件都是被封闭在一个真空的玻璃容器中(一般为玻璃管)。
可以这么说,所有电子管都是真空管,而一般说电子管指的就是真空电子管。
在国内,电子管这个名称更为常见。
所以实际上电子管(electron tube),真空管(vacuum tube),热离子阀(Thermionic valve)都是指同一个东西,甚至如果是英译中的话,这三个词都可以翻译成电子管。
电子管的音频应用
虽然在集成电路和电子设备的发展过程中,电子管由于体积大,功耗和发热较高(灯丝需要加热),寿命短(器材损耗)、成本高(耗材贵,制造安装工艺很难自动化)而逐渐被取代。但是在音频行业却不存在这些问题,因为这是一个不惜一切代价获得好声音的领域,在这一领域传统电子管仍然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简单的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在Hi-Fi领域,目前在一些高端高保真的音响器材中,仍然使用低噪声、稳定系数高的电子管作为音频功率放大器件(也就是功放,香港那边称使用电子管的功放为“胆机”)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电子管有自己的非线性特征,而且人耳对这种非线性加工后的声音比较喜欢,
用科学来解释的话就是电子管的失真绝大多数是偶次失真,在音乐表现上正好是倍频程谐音,所以听起来不仅没有生硬的失真感,反而有一种独特的声音表现。
另一方面是在音乐制作领域,许多昂贵的模拟设备使用的都是电子管而非晶体管。
主要原因是电子管是一种工作在高电压低电流环境下的元器件(晶体管则是低电压大电流),所以有着输入动态范围大,转换速率快的特点。另外就是电子管的抗过载能力很强,不易损毁。
高端音频模拟设备比如话放和压缩和EQ很多都是采用电子管。
小结
相信看过了这些你对电子管已经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从查阅资料,到消化吸收,再到归纳总结,整整用了一周的时间。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去掉了很多资料中大段的赘述以及学术性的词汇,使这篇文章变得简单易读。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写这篇东西也就有了意义。
---------------------------
电子管工作原理
对电子管工作原理的了解有助于处理实际电路问题。电子管由外部的玻璃壳体、内部的几个电极和连接电极的管脚组成。二极管是最简单的电子管,里面有灯丝Filament(跟白炽灯的灯丝看起来差不多,通常用f表示)、阴极Cathode(紧靠灯丝的一块金属板或者灯丝本身,通常用K表示,直接使用灯丝作阴极的电子管叫直热式,有独立阴极的则叫旁热式)和屏极Plate(位于最外面的一块金属板,通常用P表示)。
电子管实际电路工作时,灯丝上有电流通过就会发热,当自身或加热阴极到达一定温度之后,会有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而从上面发射出来,这些电子将被屏极吸收,但由于灯丝或者阴极不能吸收电子,所以这个方向不能反过来,这个单向导电特性是电子管的工作基础。三极管是在二极管的阴极和屏极之间增加了一个栅极Grid(一片比较致密的金属网格,通常用G表示)以控制电子的运动,而正是栅极的控制作用使得电子管拥有了放大电压信号的能力。五级管则是在三极管的第一栅极G1和屏极之间依次增加了第二栅极G2(称为帘栅极)和第三栅极G3(称为抑止栅极),目的主要在于减小各极间电容和抑止二次电子发射。电子管各极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请参考本文后面章节中的电路部分。
图1直热式双二极管、旁热式三极管和五级管的结构示意图五级管从上到下:P、G3、G2、G1、K和f,由于电子管玻璃壳体内部存在空间电子流和灯丝,
电子管内部需要抽成真空(实际上也有少部分型号的电子管出于特殊需要而在内部充以低压气体),这就是电子管又叫作真空管的原因。从实际生产工艺来讲,电子管连接外部电路的管脚和玻璃壳体之间是无法保持理想密封而不让空气通过的,所以在电子管的内侧顶部会蒸镀上一些用于吸收气体的消气剂,用以与进入壳体内部的空气发生作用,从而保持内部的真空程度。看起来这些消气剂就像是一层附着在玻璃壳体顶部内侧的银镜。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电子管的电路会产生不小的热量。熟悉电子电路设计的朋友都知道,热量是影响设计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正因为这个原因,适用电子管的设备想要进入完全稳定的工作状态往往需要在开机一段时间之后。而如果是采用放大器设计,那么也就是意味着在恢复稳定之后才会产生更好的声音。
Ⅳ 灯管两头的绝缘帽坏了怎么办
你这种现象应该是线跟灯管虚, 你接好套好热缩管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