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五角星的帽子为什么叫八角帽
Ⅰ 头上戴个八角帽是什么用具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11
Ⅱ 八路军的帽子为什么是八个角
八路军的帽子为什么是八个角八路军,是不是这个八个脚就代表着八路军,那看来知识还要不断地更新了。
Ⅲ 红军的帽子上有几颗红角星
红军的帽子上有1颗红角星,八角帽和红五星,是红军的象征,也是红军军装佩饰最显眼的部分之一。唯一可以识别的记号,就是敌人的军帽和红军的不同,敌人的军帽帽檐又短又硬,红军的八角帽帽檐长,是软布做的,帽檐边上还撑了一条篾片。
红色五角星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俄国内战,设计者不明。有关红色五角星的起源最普遍的说法是当时俄国军官为了区分莫斯科的驻军和从德国和奥地利前线回到俄国的士兵,就要每一个驻军的士兵在帽子上戴上一颗五角星。后来这些部队加入了苏联红军,于是就把五角星涂上了代表社会主义的红色,这就是红色五角星的起源。另一个说法是指红色五角星起源列夫·托洛茨基和克雷连科的相遇,当时克雷连科戴着一个象征世界语的绿色五角星。当托洛茨基得知绿色五角星的五只角分别代表着五大洲,便产生了以红色五角星作为共产主义的标志的念头。
Ⅳ 八角帽五角星是那个军队
八角帽和红五星,是红军的象征,也是红军军装佩饰最显眼的部分之一
关于红军八角帽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流传较广的至少有四种。
第一种说法,1929年3月,红四军打下长汀后。赶制了4000套新军装,军服款式仿照苏联红军的军装(中山装式,下有两个口袋)和列宁戴过的八角帽式样。
第二种说法,是尹德明设计的。尹德明,湖南茶陵县人, 1929年,尹德明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那时游击战士们没有统一的着装,戴的是“老帽”(即当时的学生帽)。 1930年2月,当时的湘赣游击队司令员谭余保专门召开军容整肃会议,主要精神就是怎样让队伍成为 “正规军”,并将制作标志性制服的任务交给了尹德明。 3天内,尹德明从工农革命军有8个纵队,当地有八角楼等得到启发,很快裁出第一顶红军八角帽。谭余保拿着帽子爱不释手,连声称:“棒!棒!真棒! ”两个月后,全县两千多名战士戴上八角帽。一年内,中国工农革命军全部戴上他设计的八角帽。
第三种说法,是赵品三设计的。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在红都瑞金成立了红军学校。 1932年初,刘伯承调入红校任校长。他到任后,看到着装五花八门,就把学校俱乐部主任赵品三找来说:“学员的着装太乱了,现在已经立国了,可以有条件制作统一的校服了,听说你多才多艺,还是个能工巧匠,你就负责给设计一套校服吧! ”
赵品三领命后,做了几套让学员穿上请刘伯承校长来审定。刘伯承看后非常满意,立即指示就照此样子给全校教员、学员每人做一套。红军学校学员的新式军装整齐划一,威武雄壮,很快引起了总部首长和各部队的注意。于是中央苏区各部队纷纷效法红军学校,穿上了同样制式的小八角帽新式军装。
第四种说法,红军的八角帽是冯玉祥赠的。冯玉祥在1930年爆发的中原大战中失败下野,所部被蒋介石收编。冯玉祥被迫出国“考察”。临行前他悄悄将自己原本打算重振旗鼓的数十万套军服全部捐给了红军。从此,红军有了自己的军装,这就是以八角帽为标志的红军军服。
这么多种说法,到底以哪个为准?可以肯定地说,八角帽列宁确实戴过。冯玉祥的国民军也戴过,这从照片上都可以看到。因此,实事求是地讲,八角帽不是红军首创,应该是借鉴或仿制的,也不完全是哪一个人设计的。 1929年红四军的八角帽和1930年尹德明的八角帽都是大八角帽,1931年赵品三的八角帽是小八角帽。
但不管怎么说,灰色的八角帽成了红军的特殊标记。据说,有一次红军打了白军一个埋伏。天黑了,红军就都散到沟里、坡上去抓俘虏,跟敌人混在一起了。天黑,看不清人,怎么抓俘虏呢?唯一可以识别的记号,就是敌人的军帽和红军的不同:敌人的军帽帽檐又短又硬,红军的八角帽帽檐长,是软布做的,帽檐边上还撑了一条篾片。因此,红军战士碰到了人就往往拦腰二抱,摸到对方是硬布短帽檐,就把他的枪缴了。
Ⅳ 解放军帽子上的五角星是代表什么
党的标志、中间的符号是锤子和镰刀、工业和农业、
Ⅵ 亲兄弟,去当兵,八角帽,五角星。
亲兄弟,有两个人,是2。去当兵,兵就是一人,是1。八角帽,一看就是8,五角星也一样,是5。就是2185
Ⅶ 红军帽为什么是八个角,有什么寓意
简要地说吧:初建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以继承辛亥革命的新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产物,红军八角帽也有辛亥革命首先在南方十八省起义的承志意义,可以设想限于当时的情势红军的八角帽设计为五星八角帽也是最好的解释了。
Ⅷ 红军帽是三角帽还是八角帽
是八角帽。
八角帽和红五星,是红军的象征,也是红军军装佩饰最显眼的部分之一。
红军的八角帽是冯玉祥赠的。冯玉祥在1930年爆发的中原大战中失败下野,所部被蒋介石收编。冯玉祥被迫出国“考察”。临行前他悄悄将自己原本打算重振旗鼓的数十万套军服全部捐给了红军。从此,红军有了自己的军装,这就是以八角帽为标志的红军军服。
历史由来:
灰色的八角帽成了红军的特殊标记。据说,有一次红军打了白军一个埋伏。天黑了,红军就都散到沟里、坡上去抓俘虏,跟敌人混在一起了。天黑,看不清人,怎么抓俘虏。
唯一可以识别的记号,就是敌人的军帽和红军的不同:敌人的军帽帽檐又短又硬,红军的八角帽帽檐长,是软布做的,帽檐边上还撑了一条篾片。因此,红军战士碰到了人就往往拦腰二抱,摸到对方是硬布短帽檐,就把他的枪缴了。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八角帽
Ⅸ 有一种帽子,象鸭嘴帽但有又不是,上面有八个角,大大的盖在头上,显的头小》。。
中央红军八角帽的来龙去脉
——献给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
伴随着红军长征胜利的脚步,庄严威武的,风采独具的,以红五星八角帽为标志的中国工农红军的军装样式,迅速传遍了全中国!特别是斯诺在1936年为毛泽东拍摄的那张着名的军装照,更是将八角帽和中国红军的威名一齐传扬到全世界!
可是,中央红军的八角帽军装是怎样诞生的;一、四两个方面军在懋功会合后,为什么一方面军的将士们称呼四方面军的将士为“大脑壳”,而四方面军的将士们却称呼一方面军的将士为“小脑壳?
原来,在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前的红军初创时期,由于游击战争条件十分艰苦困难,红军无力穿着统一的军装,部队里穿什么衣服的都有。部分将士穿的是摘掉领章帽徽的原白军军服,还有穿工人装的、农民服的,甚至有人穿的是打土豪没收来的女人装,花花绿绿的。也有一小部分部队在缴获了一批布匹后,制作了红军自己的服装,帽子采用了列宁帽,又叫工人帽,就是《列宁在十月》电影中戴的那一种大八角帽。总之,各个部队的服装是五花八门,杂乱无章。当各部队分散活动时也还不觉得十分明显,但一旦集中起来可就热闹了,根本不象一支正规的军队。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立国后,在红都瑞金成立了红军学校。1932年初,刘伯承调入红校任校长。他是川军名将,又是苏联红军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的高级指挥员(中国红军中仅有两位毕业于该学院,另一位是左权)。他还是八一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军事素养很高,治军很严格,在红军中享有极高的声望。他到任后,看到在出操或集合时,从各部队抽调来的学员着装五花八门,队列很不整齐,就把学校俱乐部主任赵品三找来说:学员的着装太乱了,现在已经立国了,可以有条件制作统一的校服了,听说你多才多艺,还是个能工巧匠,为学校制作了许多教学模型,你就负责给设计一套校服吧!赵品三领命后,经仔细琢磨,觉得还是参照苏联红军的军装比较好,衣服采用套头紧口。帽子嘛,考虑布琼尼式的军帽不适合我国南方气候,其他种军帽多是白军的,不便参照。部分学员戴的那种大八角帽帽形太大,不适合于中国人的身材和脸形。考虑来考虑去,画了许多张草图,觉得还是要采用八角式,以示红军是工农的武装。不过将帽型大大缩小,改变成小八角(很接近后来的解放帽的帽型,这从黄镇的长征漫画中也可得到印证) ,这样看起来与中国人的身材和脸形比较般配。他还找来负责总务的杨至诚给提提意见,杨至诚看了草图后也赞成小八角这种。于是,杨至诚买来布料,赵品三剪裁成型。帽子由赵品三自己手工缝制,顶上缀上一颗红五星。衣料叫裁缝依样制作,取回后赵品三在领子上缝上两只红领章,这也是参照苏联红军的。当时,苏军还没有实行军衔制(苏军是1936年才实行)。军服就是我国大众现在所熟知的保尔 . 柯察金穿着的那个样子,佩戴的也是红五星与红领章。衣服制好后,找来学员试穿,穿后觉得紧口套头不方便,也不适合我国南方的气候,于是就又改成开襟敞口,做了几套让学员穿上请刘伯承校长来审定。刘校长看后非常满意,立即指示杨至诚就照此样子给全校教、学员每人做一套。
红校学员的新式军装整齐划一,威武雄壮,很快引起了总部首长和各部队的注意。于是中央苏区各部队纷纷效法红军学校,穿上了同样制式的小八角帽新式军装。从此,红军就有了自己的,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的统一军装。
由于敌人的封锁,关山的阻隔以及条件所限,第四方面军的军装不可能与中央红军的完全一样。它的衣服颜色是深颜色的,帽子做成了大八角帽。尽管如此,军服型制基本上还是一致的。就这样,全国红军基本上完成了统一的军服着装。但是,由于两军帽子八角的大小差别较大,所以才有了前面提到的在会师后出现的“大脑壳”、“小脑壳”的称谓。
Ⅹ 八角帽是什么军的帽子
八角帽 八角帽
,又称“解放帽”,因帽顶外口呈八角形,故名。下端接有一段落帽边,前面中间有半月形的帽舌。原是八路军的军帽,后演变为春秋适用的便帽。在五十年代前后戴用者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