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帽子类别 » 皇帝为什么叫铁帽子王

皇帝为什么叫铁帽子王

发布时间: 2022-11-28 22:29:25

‘壹’ 雍正王朝中,怡亲王胤祥为何能被封为铁帽子王

我觉得是因为他的母亲非常的有实力,是蒙古族的公主,所以他能够被封为铁帽子王。

‘贰’ 历史上的铁帽子王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的“铁帽子王”,是清代的一种封爵制度,铁帽子王和其他亲王相比,享有的如下特权

一是“世袭罔替”,隔代不降爵。

二是俸禄优厚,岁俸银一万两,禄米一万斛。

三是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当然了,大饼是这么画的,具体怎么样,还得看皇帝的心情和个人表现,铁帽子王的后代也不乏被夺爵的历史记载。

(2)皇帝为什么叫铁帽子王扩展阅读

历史意义

铁帽子王是好是坏,需要将其置于中国历史和清朝历史的具体环境中去分析。

首先,这一制度彻底结束裂土分封制度,可有效维护大一统政治。

《清文献通考》将宗室爵位之封列入“封建”条目,意味着将其类比为中国传统历史上的分封制度。周代以来,分封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绵延不绝,但受封者封藩就国,往往拥兵自重,形成对抗中央的势力,更多是扮演一个造成割据战乱的消极因素。

与以往相比,清朝的封爵制度对诸王的约束显得简约而严厉。宗室诸王有封号而无封地,亦无属国,只能在京城王府居住,不得随意离开,他们不能到地方任职,无法干预地方政务,更不能掌握军队。宗室王公的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而且,清代宗室封爵,除非有特旨可以世袭罔替者,一般其爵位都只能逐代递减,待遇逐渐降低,使国家财政负担不致过重,也彻底消除了宗室诸王形成尾大不掉势力的各种潜在因素。

其次,就清代本身历史而言,世袭罔替的宗室分封制度,是树立中央权威、消除旗主政治的结果。

清初宗室诸王对中央的威胁不在于裂土分封,割据一方,而在于对八旗各旗当作私产加以控制,各拥旗众,可与中央分庭抗礼。

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随着部众日繁,努尔哈赤将投附和征服的女真人逐渐整编成旗。随着诸子侄、孙子长大成人,努尔哈赤像分家产一样将八旗分给诸子孙。当时后金所有军国政务全由努尔哈赤与八旗旗主讨论决定。努尔哈赤之所以这样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死后诸子相争,同室操戈,兄弟屠戮,希望用这种家产均分、八王共治的格局来维持政治平衡,防止个人专权。

然而,这种格局使后来继位的皇太极受到很大掣肘,不但每天上朝处理政务时要与其他三大贝勒一起“南面而坐”,而且要先给几位兄长施礼。皇太极曾抱怨自己“不过一黄旗贝勒而已”。更严重的是,几大贝勒各拥本旗重兵,相互间矛盾日渐尖锐,使新兴的满洲力量时常面临分裂危机。

由此,从皇太极继位到多尔衮摄政,再到顺治皇帝亲政,清初皇帝集权政治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就是提高皇室在八旗中的地位,削弱、阻断宗室旗主们的势力。不仅如此,清朝中央还极力弱化宗室旗主与各旗部众的关系,借鉴明朝的内阁、六部等官僚制度治理国家,取代八旗旗主政治。

八旗管理被纳入到国家的官僚体制中,八旗不再是宗室旗主私产,宗室诸王的利益也用封爵制度规范下来。所以,仔细梳理会发现,干隆时期确认的八大铁帽子王,代善、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豪格、岳托六人本身就是当初的旗主贝勒,至于后来分封的庄亲王硕塞是皇太极之子,帝室后裔,而萨哈廉、勒克德浑一系,也是皇室的忠实追随者。

总之,清朝对宗室管理之规范与严格大大超过以往朝代。然而,这种封爵制度毕竟是以保证满洲宗室贵族世袭特权为目的的,其落后性不言而喻,随着革命爆发,民国肇建,清代的铁帽子王便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铁帽子王-网络

‘叁’ 什么叫“铁帽子王”

‘肆’ 清朝的铁帽子王是怎么回事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其身份高贵且封爵像铁般牢固,在清朝国祚二百六十八年加上在关外时期约近三百年的漫长岁月之中,获此殊荣的满清贵胄仅有十二家,分别为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以及庆亲王。
在上述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中,头八位都是其祖先在清朝开国以及入关统一时期立下汗马功劳而受封,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这是因有军功而受封;其他四位则是因为与皇帝有着特殊亲密关系中受封,属于恩封。
和硕礼烈亲王:爱新觉罗代善
和硕郑献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和硕睿忠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
和硕豫通亲王:爱新觉罗多铎
和硕肃武亲王:爱新觉罗豪格
和硕承泽亲王(后改为庄亲王):爱新觉罗硕塞
多罗克勤郡王:爱新觉罗岳托
多罗顺承郡王:爱新觉罗勒克德浑
和硕怡亲王:爱新觉罗允祥
和硕恭亲王:爱新觉罗奕�6�0
和硕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
和硕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
满清封爵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下共十四等,其爵位并不世袭,每世递降一等。无爵位的宗室叫“间散宗室”,用四品顶戴。惟有礼亲王、睿亲王、肃亲王、郑亲王、庄亲王、豫亲王、顺承郡王、克勤郡王八个家族,因为其祖有大功勋,被赐世袭不降封典,即俗称所谓“铁帽子王”。如果某“铁帽子王”获罪夺爵,以其旁支袭爵。每逢节庆大典王公上表庆贺或各王集议大事上表列衔,均以礼亲王居首。满清时,另外还有四家世袭亲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
以下八位为“军功封”铁帽子王:
礼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祖奴尔哈赤2子和硕礼烈亲王代善。代善是清太祖奴尔哈赤次子,为清初“四大贝勒”之一,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为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进封和硕礼亲王。皇太极死后,代善又与睿亲王多尔衮主持立福临为帝。代善顺治五年病逝,干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其后代袭爵有名的子孙,如嘉庆十年袭爵的礼亲王昭琏是皇族中着名学者,着有《啸亭杂录》等传世,昭琏后因凌辱大臣被夺爵。末代礼亲王叫世铎,清帝退位后去世。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2人被夺爵。
郑亲王
始封祖为郑亲王济尔哈朗,他是清太祖的侄子(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6子),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孙。济尔哈朗从征蒙古、朝鲜,崇德元年进封和硕郑亲王。顺治初年与多尔衮同为摄政王,不久即遭多尔衮排挤 生生被踹了下来。多尔衮去世后与苏克萨哈一同清算多尔衮,也算是报了仇。顺治十二年去世,干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道光二十六年端华袭封,咸丰十一年文宗死,端华与其异母弟肃顺等八人受遗诏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共理朝政。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杀肃顺,端华赐自尽。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五人夺爵。
睿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祖奴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多尔衮因作战智勇有谋,赐号“墨尔根代青”(聪明的统帅),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崇德7年参加松锦大战,大获全胜。皇太极死后,他顾全大局和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临即位。顺治元年多尔衮进入北京,安抚百姓,制定章法制度,实际上是他一手打下了大清的万里江山,他也是清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多尔衮先后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且在顺治四年停止了其御前跪拜,顺治顺治六年底为皇父摄政王,在官方文件中与皇帝同格抬写,是“太后下嫁”迷案的男主角。顺治七年出猎时死于喀剌城(今河北省卢龙县),年仅39岁,灵柩回京时,顺治亲自在东直门外五里迎接。多尔衮死后被尊为“诚敬义皇帝”,庙号 “成宗”,神附太庙。后来苏克萨哈与济尔哈朗攻击他种种不法,顺治即废其皇帝尊号,黜出宗室,毁陵墓,鞭尸,家产人员入官,世人即称其“睿王”或“墨尔根王”,此后128年间无人敢议论此事。干隆三十八年清高宗弘历下令修葺东直门外睿王坟,干隆四十三年为其平反复其王爵,其爵世袭罔替,追谥曰“忠”为睿忠亲王,配享太庙。其身后有一女东莪,无子,以同母弟多铎5子多尔博之后孙淳颍继承爵位。睿亲王世袭共传 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豫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祖奴尔哈赤15子多铎,睿亲王多尔衮同胞幼弟。多铎在太宗时于大凌河大破明军祖大寿之师,使从此明朝没有成规模的抵抗,崇德元年封豫亲王。清军入关后,他率领军队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顺治六年因天花病逝,干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王,其中2人被夺爵。
肃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宗长子肃武亲王豪格,因功于崇德元年封肃亲王。清军入关后率领大军西征川陕,剿击李自成、张献忠余部。豪格一因皇太极死后的皇位之争与多尔衮不和,顺治元年因语侵多尔衮被夺爵,顺治五年被拘禁死于狱中。顺治八年世祖亲政,为长兄昭雪,恢复原封谥肃武亲王。干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末代肃亲王善耆清末任民政部尚书。清帝退位后,避居大连与日本人过从甚密,死于1922年。肃亲王世爵共传9世10王。
庄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宗皇太极第5子承泽裕亲王硕塞。硕塞与多铎共同在河南攻击李自成,又随军攻破南京,俘虏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顺治十一年硕塞死,其子袭爵改号庄亲王。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其中2人夺爵。
克勤郡王
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长子岳托。岳托自幼随父祖征战,功劳卓,太宗崇德元年封为成亲王。岳托作战勇敢,但性格狂妄傲慢,屡屡被申斥,封爵两度被降为贝子,太宗两次免其死罪。清兵入关后,岳托率部攻山东克济南,崇德三年病逝军中。诏封克勤郡王,干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其中3人夺爵。
顺承郡王
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其父为代善第三子萨哈璘,萨哈璘兼通满、汉、蒙古三种文字,屡建战功,崇德年间病死,追封颖亲王,勒克德浑是其第三子。顺治元年他被任命为平南大将军,顺治五年封顺承郡王,顺治九年去世。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王,其中三人被夺爵。
以下是“恩封”的四位世袭亲王:
怡亲王
始封祖是怡贤亲王允祥。允祥是圣祖玄烨第13子。雍亲王胤禛即位后,即封其为和硕怡亲王,雍正八年去世,谥为“贤”,又特别在谥前加“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配享太庙,干隆时定怡亲王爵世袭罔替。道光时载垣袭爵,同治初立时与端华、肃顺等同为八位顾命大臣之一。辛酉政变后与郑亲王端华同被赐死。怡亲王世爵共传8世9王。
恭亲王
始封祖是恭忠亲王奕�6�0。奕�6�0为道光第6子。道光遗诏中遗命皇四子奕詝入继大统的同时封奕�6�0为亲王。咸丰即位后即封其为恭亲王。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得到了奕�6�0的大力支持配合。两宫垂帘听政任命他为议政王,后赐其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同治七年以后遭忌不再参与朝政。光绪二十四年奕�6�0病逝,诏谥曰“忠”,配享太庙。恭亲王世爵共传3世2王。
醇亲王
始封祖为醇贤亲王奕譞,奕譞是道光第7子,咸丰年被封为醇郡王,其福晋是慈禧胞妹叶赫那拉氏。同治十一年进封为醇亲王。同治死后无嗣,其子载湉(叶赫那拉氏之子)即位,改元光绪,醇亲王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光绪十六年奕譞过世,配享太庙,“称皇帝本生考醇贤亲王”,其子载沣袭爵。光绪三十四年德宗死,载沣子溥仪入继大统,载沣为监国摄政王。1951年载沣病逝于北京。
庆亲王
始封祖是奕劻。奕劻也是最后一位被封为世袭罔替的亲王。奕匡是干隆17子永璘的嫡孙,光绪十年命其管理总理衙门,封庆郡王。慈禧60大寿时封为亲王,深得慈禧信任,曾与李鸿章共同主持辛丑议和。慈禧死后载沣掌政,为缓和亲贵之争赐其王爵世袭。辛亥革命爆发后,奏启用袁世凯,清廷退位后被清朝亲贵遗老目为“贼子”。后寓居天津,1918年病死。其王爵只有一代,没有来得及世袭。
各系的承爵系表
1、和硕礼亲王(承序:代善、满达海、常阿岱、杰书、椿泰、崇安、巴尔图、永恩、麟趾、全龄、世铎、诚厚,历十代十五王)
代善:太祖二子,和硕礼烈亲王
满达海:代善七子,和硕巽简亲王(改号,后追降为贝勒)
常阿岱:满达海子,和硕巽亲王(后降为贝勒)
杰书:代善孙,和硕康良亲王(改号康)
椿泰:杰书子,和硕康悼亲王
崇安:杰书子,椿泰弟,和硕康修亲王
巴尔图:杰书子,椿泰、崇安弟,和硕康简亲王
永恩:崇安子,和硕礼恭亲王(复号礼)
昭梿:永恩子,和硕礼亲王(后革爵)
永諲:崇安子,永恩弟,追封和硕礼亲王
麟趾:永諲子,和硕礼安亲王
锡春:麟趾子,追封和硕礼亲王
全龄:锡春子,和硕礼和亲王
世铎:全龄子,和硕礼恪亲王
诚厚:世铎子,和硕礼敦亲王
2、和硕郑亲王(承序:济尔哈朗、济度、德塞、喇布、雅布、雅尔江阿、神保住、德沛、奇阿通、丰讷亨、积哈纳、乌尔恭阿、端华、承志、庆至、凯泰、昭煦,历十代二十六王)
济尔哈朗:显祖孙,太祖三弟舒尔哈齐六子,和硕郑献亲王
济度:济尔哈朗二子,和硕简纯亲王(改号简)
德塞:济度三子,和硕简惠亲王
喇布:济度二子,和硕简亲王(后追革爵)
雅布:济度五子,和硕简修亲王
雅尔江阿:雅布长子,和硕简亲王(后革爵)
神保住:雅布十四子,和硕简亲王(后革爵)
费扬武:济尔哈朗八弟,追封和硕简亲王
傅喇塔:费扬武四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福存:傅喇塔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德沛:福存子,和硕简仪亲王
巴尔堪:济尔哈朗四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巴赛:巴尔堪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奇阿通:巴赛子,和硕简勤亲王
丰讷亨:奇阿通长子,和硕简恪亲王
积哈纳:丰讷亨子,和硕郑恭亲王(复号郑)
乌尔恭阿:积哈纳子,和硕郑慎亲王
端华:乌尔恭阿子,和硕郑亲王(后革爵)
经讷亨:奇阿通二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伊丰额:经讷亨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西朗阿:伊丰额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承志:西朗阿子,和硕郑亲王(后革爵)
松德:积哈纳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庆至:松德子,和硕郑顺亲王
凯泰:庆至子,和硕郑恪亲王
昭煦:凯泰子,和硕郑亲王
3、和硕睿亲王(承序:多尔衮、多尔博、淳颖、宝恩、瑞恩、仁寿、德长、魁斌,历十一代十二王)
多尔衮:太祖十四子,和硕睿忠亲王
多尔博:多铎五子,出为多尔衮嗣,和硕睿亲王(后削爵),追封
苏尔发:多尔博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塞勒:苏尔发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功宜布:塞勒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如松:功宜布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淳颖:如松子,出为多尔衮嗣,和硕睿恭亲王
宝恩:淳颖子,和硕睿慎亲王
瑞恩:淳颖子,宝恩弟,和硕睿勤亲王
仁寿:瑞恩子,和硕睿僖亲王
德长:仁寿子,和硕睿 亲王
魁斌:德长子,和硕睿亲王
4、和硕豫亲王(承序:多铎、多尼、鄂扎、董额、德昭、如松、修龄、裕丰、裕兴、裕全、义道、本格、懋林,历九代十七王)
多铎:太祖十五子,和硕豫通亲王
多尼:多铎长子,多罗信宣和郡王(改号信,原亲王)
鄂扎:多尼子,多罗信郡王
董额:多铎三子,多罗信郡王
德昭:鄂扎子,多罗信郡王
多尔博:多铎五子,追封信郡王
苏尔发:多尔博子,追封信郡王
塞勒:苏尔发子,追封信郡王
功宜布:塞勒子,追封信郡王
如松:功宜布子,多罗信恪郡王
修龄:德昭子,和硕豫良亲王(复号、爵)
裕丰:修龄子,和硕豫亲王(后革爵)
裕兴:修龄子,裕丰弟,和硕豫亲王(后革爵)
裕全:修龄子,裕丰、裕兴弟,和硕豫厚亲王
义道:裕全子,和硕豫慎亲王
本格:义道子,和硕豫诚亲王
懋林:本格子,和硕豫亲王
5、和硕肃亲王(承序:豪格、富绶、丹臻、衍潢、蕴着、永锡、敬敏、华丰、隆懃、善耆,历九代十王)
豪格:太宗长子,和硕肃武亲王
富绶:豪格子,和硕显懿亲王(改号显)
丹臻:富绶子,和硕显密亲王
衍潢:丹臻子,和硕显谨亲王
蕴着:富绶孙,和硕肃勤亲王(复号肃)
永锡:丹臻孙,和硕肃恭亲王
敬敏:永锡子,和硕肃慎亲王
华丰:敬敏子,和硕肃恪亲王
隆懃:华丰子,和硕肃良亲王
善耆:隆懃子,和硕肃忠亲王
6、和硕庄亲王(承序:硕塞、博果铎、允禄、永献、绵课、奕镈、绵护、绵深、奕仁、载勋、载功,历八代十一王)
硕塞:太宗五子,和硕承泽裕亲王
博果铎:硕塞长子,和硕庄靖亲王(改号庄)
允禄:圣祖十六子,出为博果铎嗣,和硕庄恪亲王
永献:允禄孙,和硕庄慎亲王
绵课:允禄曾孙,和硕庄襄亲王
奕镈:绵课子,和硕庄亲王(后革爵)
绵护:允禄曾孙,和硕庄勤亲王
绵深:绵护弟,和硕庄质亲王
奕仁:绵深子,和硕庄厚亲王
载勋:奕仁子,和硕庄亲王(后革爵)
载功:奕仁子,载勋弟,和硕庄亲王
7、多罗克勤郡王(承序:岳讬、罗洛宏、罗科铎、纳尔图、纳尔福、纳尔苏、福彭、庆宁、庆恒、雅朗阿、恒谨、恒元、尚格、承硕、庆惠、晋祺、崧杰、宴森,历十三代十八王)
岳讬:代善长子,追封多罗克勤郡王
罗洛宏:岳讬长子,多罗衍禧介郡王(改号衍禧)
罗科铎:罗洛宏子,多罗平比郡王(改号平)
纳尔图:罗科铎子,多罗平郡王(后革爵)
纳尔福:罗科铎子,纳尔图弟,多罗平悼郡王
纳尔苏:纳尔福子,多罗平郡王(后革爵)
福彭:纳尔苏子,多罗平敏郡王
庆宁:福彭子,多罗平僖郡王
庆恒:纳尔苏孙,多罗克勤良郡王(复号克勤)
雅朗阿:纳尔图孙,多罗克勤庄郡王
恒谨:雅朗阿子,多罗克勤郡王(后革爵)
恒元:雅朗阿子,恒谨弟,追封多罗克勤郡王
尚格:恒元子,多罗克勤简郡王
承硕:尚格子,多罗克勤恪郡王
庆惠:承硕子,多罗克勤敬郡王
晋祺:庆惠子,多罗克勤诚郡王
崧杰:晋祺子,多罗克勤顺郡王
宴森:崧杰子,多罗克勤郡王
8、多罗顺承郡王(承序:勒克德浑、勒尔锦、勒尔贝、扬奇、充保、布穆巴、诺罗布、锡保、熙良、泰斐英阿、恒昌、伦柱、春山、庆恩、讷勒赫,历十代十五王)
勒克德浑:代善孙,萨哈璘二子,多罗顺承恭惠郡王
勒尔锦:勒克德浑子,多罗顺承郡王(后革爵)
勒尔贝:勒尔锦长子,多罗顺承郡王
扬奇:勒尔锦二子,多罗顺承郡王
充保:勒尔锦三子,多罗顺承郡王
布穆巴:勒尔锦四子,多罗顺承郡王(后革爵)
诺罗布:勒克德浑三子,多罗顺承忠郡王
锡保:诺罗布子,和硕顺承亲王(后革爵)
熙良:锡保子,多罗顺承恪郡王
泰斐英阿:熙良子,多罗顺承恭郡王
恒昌:泰斐英阿子,多罗顺承慎郡王
伦柱:恒昌子,多罗顺承简郡王
春山:伦柱子,多罗顺承勤郡王
庆恩:春山子,多罗顺承敏郡王
讷勒赫:庆恩子,多罗顺承质郡王
9、和硕怡亲王(承序:允祥、弘晓、永琅、奕勋、载坊、载垣、载敦、溥静、毓麒,历七代九王)
允祥:圣祖十三子,和硕怡贤亲王
弘晓:允祥七子,和硕怡僖亲王
永琅:弘晓子,和硕怡恭亲王
奕勋:永琅孙,和硕怡恪亲王
载坊:奕勋子,和硕怡 亲王
载垣:奕勋子,载坊弟,和硕怡亲王(后革爵)
载敦:允祥五世孙,弘皎四世孙,和硕怡端亲王
溥静:载敦子,和硕怡 亲王
毓麒:溥静子,和硕怡亲王
10、和硕恭亲王(承序:奕欣、溥伟,历三代二王)
奕欣:宣宗六子,和硕恭忠亲王
溥伟:奕欣孙,载滢子,出为奕欣长子载溦后,和硕恭亲王
11、和硕醇亲王(承序:奕譞、载沣,历二代二王)
奕譞:宣宗七子,和硕醇贤亲王
载沣:奕譞子,和硕醇亲王
12、和硕庆亲王(历一代一王)
奕劻:高宗曾孙,永璘孙,绵性子,和硕庆密亲王

‘伍’ 中国古代历史上铁帽子王是什么意思

清朝俗称世袭原封爵位的王爷。



清 梁章钜《称谓录·宗室》:“我朝 礼亲王、睿亲王、肃亲王、郑亲王、庄亲王、豫亲王、顺承郡王、克觐郡王,皆国初有大勋劳者,世袭不降封,谓之铁帽子王。”赵大年《公主的女儿》一:“就是在封为亲王或郡王之后,皇帝念其特别亲近(一般都是皇帝的亲兄弟),或者立过大功的,就在他的爵位上加‘世袭罔替’四个字,他的子孙就可以代代世袭原有的爵位,不必降级。北京 人管这种王爷叫‘铁帽子王’,与 满 人所说‘铁杆庄稼’吃不倒,是一个意思。”

‘陆’ 铁帽子王是谁,铁帽子王是什么意思暗指谁

去年谈反腐说“你懂的”,今年再谈反腐,吕新华又用上了“大家都很任性”、“铁帽子王”,这可算是给翻译出了个难题。翻译当时和发言人沟通,询问“大家都很任性”的含义。吕新华表示,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在反腐问题上的态度是一致的,“大家都很任性”。猜测有没有更大老虎落马没多大意义。反腐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什么样的老虎都是藏不住的。那么,“铁帽子王”是什么意思?英文怎么说?“大家都很任性”又该如何翻译?

现场翻译

事实上,在这之前,中纪委、人民日报、新华社等都用“铁帽子王”这个词表过态。《人民日报》在今年1月15日发表题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一论学习贯彻******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讲话》的评论员文章,借用了“铁帽子王”一词:腐败没有“铁帽子王”,反腐败绝不封顶设限,我们党以铁腕反腐的行动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纠正错误,勇于从严治党、捍卫党纪,善于自我净化、自我革新。

中纪委网站在2月3日刊文《一论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条体会:不得罪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中也提到了“铁帽子王”:

在贪腐问题上,没有人能当“铁帽子王”。谁违反党纪国法,不论是什么人,不论担任过什么职务,都决不姑息。只有在零容忍的态度之下,每查处一件案件,对“反腐终点论”“反腐上限论”“反腐拐点论”等,都是一个有力辟谣;对那些还在窥测方向甚至困兽犹斗的腐败分子,更是一记重锤。

现场实录:

香港凤凰卫视凤凰新媒体记者:您好发言人,您刚才也提到政协对于反腐的立场和态度,有媒体称,中共的反腐风暴不会停止,近期还会有更大的“老虎”落网,请问怎么理解更大的“老虎”?谢谢。

吕新华:首先我要讲,党和政府,和我们人民群众,在反腐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一致的。我套用一个网络热词,就叫“大家都很任性”。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说,没有分歧。

(任性就是)大家都支持啊,有老虎的话都把他挖出来,这个态度上,大家都很任性是不是啊?

我个人认为,还有没有更大的老虎,这作为一种猜测的话,我觉得,这个没有多大意义。老百姓,包括有媒体认为,如有更大的老虎一定要挖出来,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

过去一年,党中央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成效明显。在反腐斗争中,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绝不封顶设限,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大家在网络上见过“铁帽子王”这个词哈,这个翻译看她怎么翻啊。)

;

‘柒’ 十三阿哥为何被封为“铁帽子王”

胤祥在雍正期间被封为怡亲王,也就是世袭罔替的亲王,只不过在干隆期间完善王爵制度的时候把他划在了铁帽子王之列。

祥不但具备优秀的文化素养,还颇有办事才能、协调人际关系的才能,是难得一见的人材,胤祥还能文能诗,棋棋书画无一不通,今有《交辉园遗稿》流传世间。胤祥不但能文,他还继承了满洲人的骑射,骑马射箭样样精通。

十三阿哥胤祥和四皇子胤禛的关系最好,雍正帝在写给胤祥的祭文曾提到胤祥的数学是他亲自传授的。

康熙六十一年,皇四子胤禛继位,史称雍正皇帝。第二天胤祥被任命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同日晋升为和硕怡亲王。

(7)皇帝为什么叫铁帽子王扩展阅读: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11月16日-1730年6月18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胤祥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四皇子胤禛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1723年),命总理户部。

自此即全力辅佐胤禛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雍正三年(1725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

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4岁,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捌’ 中国古代历史上铁帽子王是什么意思

清初“八大铁帽子王”的说法自干隆时期才有,而非入关之时即已具备。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飨太庙的殊荣。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因在清朝中后期立功而受封的。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清朝中后期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玖’ 清朝的铁帽子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清代铁帽子王的称呼,起于干隆年间,干隆四十三年,干隆为多尔衮等数位清朝初期的功臣平反,趁机将清初功封(清代爵位封赏分四种,其他三种是恩封,袭封和考封,待遇皆不同)的八个王爷定为世袭罔替的王爵,传子孙但不降爵位等级,遂有了铁帽子王的叫法。

清虽然承接明制,但为了吸取明亡的教训,很多方面都有改动,其中宗室王爵就是重要的一项改革。明太祖朱元璋是布衣皇帝,挨过饿,受过穷困之苦,当上皇帝之后,为了子孙不再受自己的遭过的罪,特别规定,凡是太祖子孙,都由朝廷供养,虽然也规定了王爵递减的制度,但减到一定爵位就不在降低,且后世皇帝的儿子一律封王,这极大对外刺激了皇室子弟的繁衍数量,至明亡,宗室子弟已经高达二十万以上,明政府每年收入的一多半都得来养这群人,造成明财政对外极端困难,是明亡的重要原因。

正因为清代皇子不全封王以及严格的降等袭爵制度,铁帽子王才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照耀了这个时代,随着清的灭亡,这些王朝背影,时代旧梦也就相继落幕,走进了历史,成为了遥远的故事只说给后人听了。

热点内容
女警戴帽子的头发怎么扎 发布:2023-08-31 22:03:00 浏览:4029
草的绿色染在裤子上怎么办 发布:2023-08-31 22:01:09 浏览:5088
毛衣喇叭裙怎么加针 发布:2023-08-31 21:54:08 浏览:3712
抚顺买男装哪里好 发布:2023-08-31 21:53:12 浏览:4179
钩针钩毛线帽怎么做视频 发布:2023-08-31 21:48:20 浏览:3400
福建人的帽子怎么做 发布:2023-08-31 21:33:56 浏览:3401
男生红色卫衣怎么搭裤子 发布:2023-08-31 21:32:02 浏览:4331
条纹衬衣配什么颜色的领带好看 发布:2023-08-31 21:26:07 浏览:3974
穿带帽子的大衣怎么扎头发 发布:2023-08-31 21:09:32 浏览:3290
男装牌匾什么颜色字最亮 发布:2023-08-31 21:03:10 浏览:3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