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脑电波的帽子叫什么
‘壹’ 脑电图帽EEG-Cap是什么意思,谁家在做
脑电图帽eeg是什么意思我感觉是一个故障代的意思
‘贰’ 测量脑电波的仪器叫什么
就叫脑电波仪。
脑电波是诊断癫痫的必要依据,脑电波对于各种颅内病变,如脑中风、脑炎、脑瘤、代谢性脑病变等,亦有很大的诊断帮助。脑波图仍是目前研究睡眠最客观的依据,借由监测睡眠中脑波变化,人们可以区分睡眠中的不同时期。
(2)测量脑电波的帽子叫什么扩展阅读:
作为一种有效的对神经活动进行间接测量的工具,脑电图(EEG)及其相关联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的相关研究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和心理生理学研究中。
其具有较高的时间精度(temporal resolution)可以检测毫秒级的电位变化,但空间精度(spatial resolution)则相对较差。目前,借助脑电图及事件相关电位,已发现了多种同人脑认知功能相关联的成分。如P300成分同个体的内源性注意有关,N400成分同语义加工有关。
早在1857年,英国的一位青年生理科学工作者卡通(R.Caton)在兔脑和猴脑上记录到了脑电活动,并发表了“脑灰质电现象的研究”论文,但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
十五年后,贝克(A.Beck)再一次发表脑电波的论文,才掀起研究脑电现象的热潮,直至1924年德国的精神病学家贝格尔(H.Berger)看到电鳗发出电气,认为人类身上必然有相同的现象,才真正地记录到了人脑的脑电波,从此诞生了人的脑电图。
‘叁’ 脑电波监测是否真的存在
浙江大学一个由一位博导和6名博士组成的科研小组,正在进行一项利用人体脑电波变化确定是否患上网瘾的课题。如果实验成功,那么这个课题将填补国内用科学仪器诊断人体是否患上网瘾的空白。但是针对这个诊断方法,也有一些专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人身上都有磁场,但人思考的时候,磁场会发生改变,形成一种生物电流通过磁场,而形成的东西,我就把它定位为“脑电波”。生物电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各种生物均有电活动的表现,大如鲸,小到细菌,都有或强或弱的生物电。人体也同样广泛地存在着生物电现象,因为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对脑来说,脑细胞就是脑内一个个“微小的发电站”。我们的脑无时无刻不在产生脑电波。
连续上网52个小时,脑电波检测是否成瘾
最高纪录连续上网打游戏52个小时,除了中途上厕所,连喝水都很少的小勇沉迷于网络游戏已经有4个月的时间了,他平均每天面对电脑的时间都在10个小时以上。甚至在睡觉的时候,手也像是在敲键盘一样不停地在被子上按着。但是小勇并不愿意承认他自己已经网络成瘾,无奈之下,他的父母把他送到浙江大学网络成瘾研究中心进行检测。
“我们也尝试过其他的成瘾检测方法,但是效果都不好”浙大管理学院网络成瘾研究中心研究小组成员戴坤懿告诉本报记者,比如说进行量表的检测,有网瘾的孩子比较特别,他们不像有烟瘾或者酒瘾的人很容易承认自己是有问题的,有网瘾的孩子都不愿承认自己是网瘾少年。而量表的偏向性又太强,看见问题就可以判断出做出怎样的选择会得出判定自己有网瘾的答案。因此大多数进行检测的孩子都不会诚实的进行回答。而用仪器进行检测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这样的问题。
在网络成瘾研究中心的检测室,工作人员首先要用洗发液清洗小勇的头发,这是因为人的头皮上有油脂,会产生一定的阻抗。洗完头发吹干后,工作人员把一个黑色的大“帽子”戴在了小勇的头上。然后拿出一些色卡和问题让小勇进行观看和回答。
戴坤懿解释,这个“黑帽子”中有64个电极,帽子里的金属片和小勇的头皮接触,分别对应着人体大脑的相应区域,小勇看到图片和思考问题时大脑的任何反应都会通过脑电波被记录下来。这时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小勇的脑电波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了。
患上网瘾的人即便是思考简单问题,大脑也在高度运行
戴坤懿告诉记者:“事实上,网瘾诊断的本质就是通过脑电波叠加的波形和脑地形图,对正常人、网络沉迷者和网络成瘾者进行分析鉴别,并作出科学的诊断。”
人的大脑共分为前后左右4个区域,其中前区是思考复杂问题的区域,后区是思考简单问题的区域。“打过网络游戏的人都知道,游戏往往比较复杂,在打这些游戏时需要用到人脑的前区进行思维,打的时间越长,大脑前区使用的时间也就越长,久而久之,不管是思考简单问题还是复杂问题,都会习惯性地运用大脑前区进行思维,实验中我们发现即使是在进行简单的颜色辨别思考时,网瘾患者的大脑都是在进行高度的运行,他们已经习惯了用大脑前区思维。
目前研究中心运用这种方法已经对100多个孩子进行检测。如果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判断对网络是否成瘾,那么其他方面的成瘾是否也能检测呢?戴坤懿给出了肯定的答案:“酒瘾、赌瘾、烟瘾、购物成瘾等等成瘾问题都和网络成瘾一样,反映出的脑电波有同样的现象”。同时戴坤懿也指出,目前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判断是否成瘾,对于如何治疗还需要进一步的要研究。
不同声音
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中心主任陶然:成瘾界定是系统工程脑电波只是辅助手段
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中心主任陶然是国内知名的成瘾治疗专家,对于观察和对比脑电波的方法来判断是否成瘾的方法,他表示不能认同。陶然告诉记者,成瘾的界定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看患者的全面症状,脑电波只能作为诊断的辅助手段。
“人体脑电波具有不稳定性,很容易产生误差。也许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在接受脑电波检测的当天心情很好,他的脑电波表现就可能会很正常,反过来,一个很少接触网络的人接受检测的那天心情不好,脑电波很可能会出现异常,甚至出现所谓的网瘾症状。”陶然说。成瘾行为可以说是一种由于过度进行某种行为而导致的慢性或周期性迷恋状态。对于成瘾的人来说,他们难以抗拒去进行这种行为的欲望,与此同时,又会出现不断增加时间、提高程度、戒不掉等现象,进行这种行为给自身带来的快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产生依赖。
陶然说:“如果想界定一个人对于某件事究竟是爱好还是上瘾,可以通过一些标准来判断。”比如这件事已经占据了这个人的身心,只有不断地增加对于这件事的投入程度才能感到满足,无法控制去做这件事的冲动,一旦不做就会烦躁不安或者情绪低落,因为过度迷恋而面临失学、失业,或者失去朋友等,人的社会功能受到损害,生活节律紊乱,并且出现一些躯体症状等等。如果大部分符合这些情况,那么说明你已经上瘾了。
陶然告诉记者,临床上显示,成瘾的人也可以分成轻度和重度。重度成瘾患者不但有成瘾行为,还伴有焦虑、自闭等精神症状。这样的人往往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用的人,缺乏自信。因此,成瘾的人喜欢逃避,他们不会和别人争,总是认为,凡事即使去做,也不会取得成功。因此,只有综合了患者的症状,再加上脑电波的表现,才能科学地判定一个人是否患上了网瘾。
北京大学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周晓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北京大学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中心、心理学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周晓林在得知此事后也通过本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一个网瘾少年进行脑电波分析,那么向他提出不同的问题或者给他看不同的图片,脑电波检测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给他看网络游戏、鼠标等和上网有关的图片,或者给他看普通的风景图片和动物图片,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同样有毒瘾的人会对针头的图片比较敏感,而有酒瘾的人会对酒瓶的图片更加敏感。
因此,检测人员是如何进行检测的会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在分析检测结果的时候,还要判断注意的程度有没有特异性,如果没有就不过是有一些注意力偏向而已。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周晓林说,在他的一个学生进行的实验中可以看到,有些经常上网打游戏的人注意力分配、手眼协调甚至要比一般人好。“老司机对道路的注意力分配就和新司机不同”
‘肆’ 脑电波:让你拥有读心术、意念控制术
出品:科学大院
作者:韩飞(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科普博览
总之,脑电波的应用一旦成熟,还是相当酷的。想象一下未来吧:
朋友在卢浮宫旅行,忽然看到一幅枫林白露的油画,激动之余好想与你分享一下她的感受。只要你愿意,你就能接受一下对方的思想,噢,原来是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甚至,有一天人类的记忆和思想可以像文字一样储存起来,未来人们便能感受到原来过去的世界,竟如此精彩!
参考文献:
1, Hubbard BP et al., Evidence for a Common Mechanism of SIRT1 Regulation by Allosteric Activators,Science, 2013.
2, Daniel W. Belsky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biological aging in young alts, PNAS, 2015.
‘伍’ 航天员汤洪波有一顶脑电帽,这顶脑电帽的作用是什么
近日,航天员汤洪波手拿脑电帽,在太空中进行科学讲解。其中有一顶脑电帽,汤洪波航天员介绍说它可以采集航天员的脑电信号,并且分析大脑的功能状态和疲劳程度。我国航天员正在通过脑电帽试验脑机交互技术。第一个步骤:采集人脑的脑电位;第二个步骤:提取脑电位的主要特征;第三个步骤:识别脑电位的信息;第四个步骤:进行控制,并作出相关指令。我们国家的航天员在太空完成了全人类第一次脑机交互。当我们的航天员戴上脑电帽之后,可以完成很多实验。比如:通过脑机交互编写一段话;体验一把视觉盛宴等。
十几年前,在科幻书上看到过“采集人脑电波”这项技术,感应器接收人体大脑发出的电信号,并作出相关指令。而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变成现实。我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脑机交互技术会越来越成熟,我们总有一天也会体验到。
‘陆’ 做脑电图时帽子太小
设置可调整的。
在进行脑电图检测的时候,病人需要佩戴脑电图帽,在对儿童或者幼儿进行脑电图检测时,医生需要调整脑电图帽的大小,以往技术中。
脑电图需要患者提前清洁头发,保持安静、放松的状态,配合医生,脑电图指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的电极,将脑组织自发产生的生物电活动经过放大后记录在纸上,形成一定的曲线,反应大脑在不同时刻的功能状态。
‘柒’ 捕捉脑电波的机械是什么
脑电波追踪仪是一种头戴式设备,用于测量用户的脑电波并将数据发送至移动应用,使用户可以控制听到的音乐类型的一种追踪仪。
myBrain Technologies设计的Melomind头戴设备在CES大会上大获追捧,这款头戴设备通过传感器测量你的脑电波,并把脑电数据实时发送到移动应用上,应用会播放适合用户当下心情的音乐。这些音乐全部由myBrain Technologies的音效设计师编曲。当用户逐渐进入放松状态,他可以控制自己听到的音乐类型。
头戴式脑电波追踪仪
‘捌’ 意念控制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技术原理:
“意念”操控,是利用人类的脑波操控,相关的科学研究已经超过半个世纪。
通俗地讲,人类在进行各项生理活动时都在放电。心脏跳动时会产生1~2毫伏的电压,眼睛开闭会产生5~6毫伏的电压,而思考问题时大脑会产生0.2~1毫伏的电压。如果用科学仪器测量大脑的电位活动,那么在荧幕上就会显示出波浪一样的图形,这就是“脑波”。脑波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征,和大脑的意识存在某种程度的对应关系。人在兴奋、紧张、昏迷等不同状态之下,脑电波的频率会有明显的不同,约在1~40赫兹之间,依照不同的频率,脑波又被进一步分为α、β、δ、θ波。当人在一定的压力之下精神高度集中时,脑波的频率在12~38赫兹之间,这个波段被称为β波,是“意识”层面的脑波;当人注意力下降,处于放松状态时,脑波的频率会下降到8~12赫兹,这被称为α波;进入睡眠状态后,脑波频率进一步下降,被分为θ波(4~8赫兹)和δ波(0.5~4赫兹),它们分别反映的是人在“潜意识”和“无意识”阶段的状态。正是因为脑波具有这种随着情绪波动而变化的特性,人类对于脑波的开发利用成为了可能。电影《阿凡达》中所展现的实际上是一种叫做脑机接口的技术(Brain-Computer Interface,简称BCI),是指在人脑与计算机等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的连接通路。通过对于脑电信息的分析解读,将其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动作,这就是用“意念”操控物体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