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冬帽子是什么样的
1. 红军的帽子怎么用一句话形容
八角帽又称"红军帽",是红军的象征,也是红军军装佩饰最显眼的部分之一。其帽顶外口呈八角形,下端接有一段落帽边,前面中间有半月形的帽舌。
2. 红军服装的颜色
是灰蓝色。
上世纪20年代末,随着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扩红”运动的展开,中国工农红军队伍迅速扩大,从作战和管理等方面服装统一的必要性也日益显现。
1929年3月长汀长岭寨一战后,红四军前委为提振士气,决定赶制4000套正规的红军军装,从而使红军首次在一个军的范围内有了统一的服装。
1929年3月,长岭寨一战后,红四军乘胜解放了闽西重镇长汀城和周围的农村。当时长汀人口约2万人,物产丰富,富商云集,手工作坊遍布城乡,有很好的经济基础。
解放长汀后,红四军没收了10余家反动豪绅的财产,并向资本千元以上的商人筹借军饷,共筹得5万余元。 “给养已不成问题,士气非常振奋。 ”红四军前委决定给每位指战员4块光洋军饷。
同时考虑到红四军自创建以来,军装各式各样,相当破旧,急需更换。前委决定利用这些军饷和长汀良好的缝纫、印染条件,赶制4000套军装。长汀秘密工会协助红四军后勤供给部购置布匹。
当时商店没有灰布,后勤供给部就与染布坊联系,帮助把布匹染成灰色,然后将个体分散的裁缝工人和一家专做军装的裁缝厂组织起来,在南门街郑屋成立了红军临时被服厂(后来发展成为中华苏维埃被服厂)。
由于时间紧,数量多,工人少,机器不够用,临时被服厂两班倒,每班8小时,日夜加班赶制,当时共有裁缝师傅20多人、缝纫机12台。军服款式仿照苏联红军的军装(中山装式,下有两个口袋)和列宁戴过的八角帽式样进行缝制,然后在军衣的领子上缝上两块红布领章、八角帽前缝上五角星。
由于此时适逢列宁逝世5周年,为缅怀列宁的丰功伟绩,红四军前委决定将4000套灰色军衣的红领章上都缀上黑边,表示纪念。这是红军史上唯一的红领章上缀有黑边的军装。新军装的颜色是灰色的,每一套有一副裹腿和一顶有红星的军帽。
红四军干部战士穿上新军装,士气大增,在南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以整齐威武的军容,接受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检阅。
毛泽东曾作演讲,其中说道:“红军军服领口上的两个红领章代表两面红旗。”陈毅则对军服的颜色做了说明:“灰蓝色代表天空、海洋、青黛的群山和辽阔的大地。”这也是红军首次在一个军的范围内有了统一的服装。
(2)红军冬帽子是什么样的扩展阅读:
红四军换上新军装后不久,中央苏区各部队也陆续穿上了这种式样的军装。 1932年以后,各地红军着装的军服基本上趋向一致。
上衣为灰色中山装;军帽是八角帽,帽徽为红布五角星;军上衣是立翻领,4个带盖加扣的明兜,领口上缀一副红布领章;下衣是有插手口袋的西装式军裤,打绑腿。但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红军军服样式虽然逐渐统一,布料、颜色还不尽相同。
红军服装的颜色多为灰色,但也有不同的颜色。比较典型的是红二军团的军装:红七师为灰色军服,红八师为青色军服,红九师为蓝色军服。
3. 1种苏联军帽
对不起,那是动漫,事实上苏联人的帽子从来就没有外加东西的,除了哥萨克骑兵的帽穗子.苏联红军士兵冬天带大棉帽,俗称"狗皮帽子",材质很多各不相同,和雷锋带的帽子相仿,但是苏联人的狗皮帽子以蓝灰色居多,质地是软的.如图.楼主画面里的帽子看起来像苏军船形帽,但是船形帽是苏联红军的夏装帽
4. 红军帽是三角帽还是八角帽
是八角帽。
八角帽和红五星,是红军的象征,也是红军军装佩饰最显眼的部分之一。
红军的八角帽是冯玉祥赠的。冯玉祥在1930年爆发的中原大战中失败下野,所部被蒋介石收编。冯玉祥被迫出国“考察”。临行前他悄悄将自己原本打算重振旗鼓的数十万套军服全部捐给了红军。从此,红军有了自己的军装,这就是以八角帽为标志的红军军服。
历史由来:
灰色的八角帽成了红军的特殊标记。据说,有一次红军打了白军一个埋伏。天黑了,红军就都散到沟里、坡上去抓俘虏,跟敌人混在一起了。天黑,看不清人,怎么抓俘虏。
唯一可以识别的记号,就是敌人的军帽和红军的不同:敌人的军帽帽檐又短又硬,红军的八角帽帽檐长,是软布做的,帽檐边上还撑了一条篾片。因此,红军战士碰到了人就往往拦腰二抱,摸到对方是硬布短帽檐,就把他的枪缴了。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八角帽
5. 中国建军以来共有几种制式军服分别是什么
2004年12月1日后,我国解放军三军将士换着新军装。 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在新式士兵常服换发后,对常服、作训服的穿着方法进行了重新调整规定。按照规定,师以下作战部队士兵在作战、训练、执勤、工作和日常生活等时间与场合,应当着作训服或工作服;常服一般只在节假日和非作战、训练、执勤时间和场合着穿。除师以下作战部队以外其他军队单位的士兵,在工作、日常生活等一般时间与场合,以及庆典、集会、集体学习、节假日等特殊时间与场合,应当着常服;作战、训练、执勤和体力劳动等时间和场合,应当着作训服或工作服。士兵着夏常服时要戴大檐帽,穿制式皮鞋;着冬常服时要戴冬帽或大檐帽,穿制式冬鞋或皮鞋。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曾更换三批军装。 第一批军服 即民主革命时期的军服。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南昌领导有原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2万余人参加的起义,起义部队仍用原番号,着国民革命军服装,加系红领巾。同年9月,湘赣边界举行了秋收起义,参加者大部分是农民自卫军、工农义勇队,穿的是农民、工人自己的便服。参加秋收起义的原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仍着原军装,只是在臂上佩带了红布袖章,以示区别。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服装主要靠自带、自制、打土豪和战场缴获敌人军服,没有统一的样式。 1929年,红军用2万余元制作红军制式服装。军装、帽子、绑腿都选用灰粗布,上衣为中山装,下衣为西装裤,衣领缀一副红布制成的平行四边形领章。之后, 又在红领章周围镶上了黑布边。红军的帽子为八角帽,上缀红布五角星帽徽。干部、战士的服装样式相同。之后,红四军指战员穿上了崭新的军装,并在长汀城南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这是红军第一次在一个军的范围内有了统一的、自制的军装。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和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和新编第四军。在服装样式上采取左臂佩带长方形“八路”、“新四军”臂章,服装颜色为草黄色,战士为4个贴袋,干部为两个贴袋、两个吊袋。1947年3月,我军正式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取消“八路”、“新四军”臂章,各部队分别佩带标有番号的臂章或胸章。军服颜色也不一致,多数是土黄色,中原部队则是灰色。1949年1月,军委后勤部规定了全军统一的服装样式。军服为草绿色棉平布中山装,胸前佩带长方形布胸章,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头戴解放帽,帽徽为“八一”红五角星,1949年10月参加开国典礼阅兵式的部队穿的就是这种军服。 第二批军服 即社会主义时期的军服。中国人民解放军自从1950年统一军服制式,经历了1955年军衔服装和1965年的改装,1987年形成定型系列化多功能军服这样几个阶段的变化。 “五〇”式军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很快由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根据部队正规化建设的要求,总后勤部组织专门人员对军服制式进行了研究,设计出新的军服和帽徽。1950年1月4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批准1950年军服(简称“五〇”式军服)装备部队,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在全军范围内统一了军服样式。“五〇”式军服按陆、海、空军干部、战士和女军人区分,并有夏服和冬服之分。帽子、服装颜色与所在军种男军服相同。 “五五”式军衔服装。1953年1月9日,总后勤部担负研制军衔服装的任务。军衔服装参照了苏联和东欧国家军服样式,结合我国服装特点进行了设计。于1955年10月1日起实行,简称“五五”式军衔服装。 “五五”式军衔服装首次突破了单一制式军服,分礼服和常服两类,礼服主要配发给校级以上军官,用于重要场合和出国访问时穿着。同时还设有海军舰艇尉官和士兵礼服,以及军乐团、仪仗队、文工团、体工队礼服等。 “六五”式军服。60年代中期,由于党和国家指导思想受到“左”的思想的干扰,我军的军衔制度也遭到了否定。1965年5月24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我军新的帽徽、领章和部分军装样式的决定。官兵一律戴解放帽、佩带全红五角星帽徽和全红领章。海军军服样式改为与陆、空军相同,颜色为深灰色。当时,全军干部和战士,男、女军人军服衣料、式样基本相同,人们只能从上衣口袋区分干部和战士,以领子区分男服女服。这是我军军服发展史上的一个倒退。 “八五”式军服。1985年新式服装装备部队,简称“八五”式军服。“八五”式军服主要沿用“五五”式军服样式。干部、战士增发制式衬衣,增发大檐帽,解放帽作为工作帽予以保留;圆形“八一”徽和军种肩章、领章取代了全红五角星帽徽和全红领章。师、团职干部配发了混纺毛料夏服、冬服和大衣,军职以上则为纯毛料。营职以下干部和战士服装仍有涤棉织品。 但是,“八五”式军服无常服、礼服之分,也没有制式的作训服,仍是单一军服体制,尚待进一步改进,于是有了“八七”系列军服。 “八七”系列军服除了礼服、作战服和训练服三大类服装外,还包括大衣、风雨衣、雨衣以及同上述服装所配套的针织衫、针织衬衣、衬裤、绒衣裤、棉衣裤、棉背心和各种特种服装等。该系列军服装备部队后,改变了我军服装长期以来体制单一的落后状况,对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三批军服 即新时期军服。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于1997年7月1日进驻香港,其新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驻香港部队试穿新一代军服。新一代军服的研制是面向 21世纪的,设计目标是2000年开始装备全军。其研制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2000年全国人民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部队的服装也应有所提高;二是当前各国军队都在研制新一代服装,我军的服装应与世界军队服装接轨;三是为适应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需要,我军应以崭新的面貌进入 21世纪。这不仅可以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军服的差距,适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需要,而且还能提高我军在世界军事舞台上的形象和地位。 新一代军服主要设置了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4个系列。 此外,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也佩带帽徽,其图案由国徽、盾牌、长城和松枝组成。 198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新的军衔制,全军官兵改佩军种(专业技术)符号或领花,军人常服和制式衬衣缀军种或专业技术符号,军官礼服缀领花。 1992年5月,文职干部统一配发服装,佩带文职干部领花。 2004年11月29日之后,我军换上新装。这是我军陆海空三军建军以来换上的最“靓”装束,也是中国空军50年来第一次更换服装。我军除驻外武官和仪仗部队之外,目前驻港澳部队是惟一一支佩有服饰军服的部队。它之所以好看,不仅因为它在款式上进行了改变,更重要的是它佩带了绶带、军种胸标、姓名牌和臂章等服饰。与驻港澳部队相比,我军大多数部队的服饰只有帽徽、肩章和领章。虽然这些服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全军官兵的威武形象,但随着世界军事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军单调的服饰已经远远落后于外国军队,并且满足不了现在的审美需求。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由于武器装备侦察手段的变化,对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我军未来服装要有防护的功能,防核生化、防热辐射等等。
6. 红军帽为什么是八个角,有什么寓意
简要地说吧:初建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以继承辛亥革命的新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产物,红军八角帽也有辛亥革命首先在南方十八省起义的承志意义,可以设想限于当时的情势红军的八角帽设计为五星八角帽也是最好的解释了。
7. 红军的帽子上有几颗红角星
红军的帽子上有1颗红角星,八角帽和红五星,是红军的象征,也是红军军装佩饰最显眼的部分之一。唯一可以识别的记号,就是敌人的军帽和红军的不同,敌人的军帽帽檐又短又硬,红军的八角帽帽檐长,是软布做的,帽檐边上还撑了一条篾片。
红色五角星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俄国内战,设计者不明。有关红色五角星的起源最普遍的说法是当时俄国军官为了区分莫斯科的驻军和从德国和奥地利前线回到俄国的士兵,就要每一个驻军的士兵在帽子上戴上一颗五角星。后来这些部队加入了苏联红军,于是就把五角星涂上了代表社会主义的红色,这就是红色五角星的起源。另一个说法是指红色五角星起源列夫·托洛茨基和克雷连科的相遇,当时克雷连科戴着一个象征世界语的绿色五角星。当托洛茨基得知绿色五角星的五只角分别代表着五大洲,便产生了以红色五角星作为共产主义的标志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