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隔离帽子技术要求怎么填写
① 新冠一级防护标准
新冠一级防护标准:穿工作服、戴一次性使用帽子、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穿一次性使用隔离衣、戴一次性使用手套。适用人群:1、标本运送送检人员;2、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人员;3、预检分诊与发热门诊医务人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二)停工、停业、停课;
(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上级人民政府接到下级人民政府关于采取前款所列紧急措施的报告时,应当即时作出决定。紧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② 一般防护目标中的三类防护目标
1、一级防护要求
穿工作服(白大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穿一次性使用隔离衣和戴一次性使用手套、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2、二级防护要求
戴一次性使用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或更高级别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雾型)或防护面罩(防雾型)、医用防护服或穿工作服(白大褂)外罩一件医用防护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
3、三级防护要求
除按二级防护要求外,将护目镜(防雾型)或防护面罩,换为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更高级别带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正压式头套)。
③ 安全帽的质量标准
④ 保护性隔离的隔离要求
1、患者安置于隔离单元内。
2、接触患者前,应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工作人员及病人家属有呼吸道症状时应避免进入病房。
3、接触患者前应严格按照“六步法”洗手,不提倡使用消毒液进行快速手部消毒。使用非手触式水龙头,无此设备,可用避污纸开关水龙头;洗手时间要求至少30秒;洗净后用干手纸干手。
3、非层流病室内空气消毒使用医用空气净化消毒器。
4、病房清洁工具如拖把、水桶、抹布等为专用工具。病室物表、地面、床单元每日使用500mg/L有效氯溶液清洁消毒。
5、床单、被套、枕套、病员服等每日更换。棉被、毛毯、病员内衣每周更换1次。
6、生活用品专人使用。
7、严格禁止探视,做好规定陪护人员的宣教工作。
8、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⑤ 关于隔离衣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关于隔离衣的描述正确的是:隔离衣应每日更换,如有潮湿应立即更换。
隔离衣和防护服在产品特点、使用场景、外观和材质上有一定的区别,具体如下:
1、产品特点:一次性防护服属于单向隔离,可以有效防止医护人员被感染;一次性隔离衣属于双向隔离,不仅可以用来保护患者防止感染,还可以在医务人员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以及其他感染物时避免感染。
3、外观和材质:一次性防护服应该合身能盖住里面的衣服,包含帽子、上衣和裤子的连身式结构,帽子的面部、袖口和裤管口都有松紧结构,光滑的布料防止纤维脱落,免洗。
一次性隔离衣没有帽子,后背开口,能够遮住身着衣物和外露皮肤。
⑥ 分级防护的标准及原则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为最大限度降低防控人员感染风险,为不同岗位人员科学提供防护措施,现将标准预防、三级防护标准明确如下:
一、标准预防1.标准预防:是指基于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等。2.分级防护: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隔离等措施。3.分级防护标准:
1、一级防护
(1)适用范围①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的人员。②样本运送人员。③一般呼吸道发热门急诊医务人员。
(2)防护要求穿工作服(白大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穿一次性使用隔离衣和戴一次性使用手套、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2、二级防护
(1)适用范围①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②在疫源地内进行终末消毒的人员。③在生物安全柜内对标本进行处理和检测的实验室人员。④病人转运的司机和医务人员。⑤进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留观室、隔离病房或隔离病区进行诊疗、清洁消毒的医务人员。
(2)防护要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或更高级别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雾型)或防护面罩(防雾型)、医用防护服或穿工作服(白大褂)外罩一件医用防护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⑦ 无菌帽怎么戴
一次性帽子应有收紧的束带或松紧带,以佩戴中毛发散落。头发较长者,戴帽前应束好头发,将头发全部扣进帽子内。一次性帽收口的两端必须置于两侧耳部,不容许置于前额或其他部位。否则会影响实现,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医用帽是适用于医疗系统在临床卫生护理时用的医疗用品,用于医疗机构门诊、病房、检验室等作普通隔离。
主要成分
医用帽一般采用非织造布为主要原料,经裁剪、缝纫制成。非无菌提供,一次性使用。
主要技术指标
1.缝制针距:≥8针/3cm。
2.纵向抗拉强度:≥10N/50mm。
3.微生物指标:细菌菌落总数≤200cfu/g,真菌菌落总数≤100cfu/g,不得检出大肠杆菌,不得检出致病性化脓菌。
特点
手感柔软。
增加透气性,减少出汗,增加佩戴的舒适度。
用途
用于医疗机构门诊、病房、检验室等作普通隔离。
佩戴方法
正确佩戴医用帽可以达到防止头发或头屑脱落污染医疗工作环境的目的。
选择大小适宜的帽子,应充分遮盖头部及发际线的毛发,帽檐边应有收紧的束带或松紧带,以防术中毛发散落。头发较长着,戴帽前应束好头发,将头发全部扣进帽子内,医用帽收口的两端必须置于两侧耳部,不容许置于前额或其他部位。
注意事项
包装破损或医用帽有破损禁止使用。
一次性使用,用后销毁。
以上内容来源:网络-医用帽
⑧ 保护性隔离的名词解释_主要措施_流程_隔离要求
保护性隔离的名词解释
保护性隔离(protective isolation)也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的病人,如严重烧伤、早产儿、白血病、脏器移植及免疫缺陷病人等。
保护性隔离的主要措施
1.设单间隔离室,病人住单间病室。
2.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应戴帽子、口罩、手套,穿隔离衣及拖鞋。
3.接触病人前、后均应洗手。
4.凡患呼吸道疾病者或咽部带菌者,包括工作人员均应避免接触病人。
5.未经消毒处理的物品不可带入隔离室。
6.室内空气、地面、家具等均应严格消毒并通风换气。
7.探视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保护性隔离的意义
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它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治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也称反向隔离。
保护性隔离的目的
保护性隔离(protective isolation)亦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的患者,如严重烧伤患者、早产婴儿、白血病及脏器移植患者等,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订保护性隔离措施如下。
保护性隔离的流程
1、应在病区的末端,设立一间或多间隔离病室。
2、隔离病房设缓冲间。缓冲间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以减少区域之间的空气流通。
保护性隔离的隔离要求
1、患者安置于隔离单元内。
2、接触患者前,应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工作人员及病人家属有呼吸道症状时应避免进入病房。
3、接触患者前应严格按照“六步法”洗手,不提倡使用消毒液进行快速手部消毒。使用非手触式水龙头,无此设备,可用避污纸开关水龙头;洗手时间要求至少30秒;洗净后用干手纸干手。
4、病房清洁工具如拖把、水桶、抹布等为专用工具。病室物表、地面、床单元每日使用500mg/L有效氯溶液清洁消毒。
5、床单、被套、枕套、病员服等每日更换。棉被、毛毯、病员内衣每周更换1次。
6、生活用品专人使用。
7、严格禁止探视,做好规定陪护人员的宣教工作。
8、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⑨ 隔离技术定义
隔离技术(isolation technique),将传染源传播者和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和特殊环境中,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对传染病人采取传染源隔离,切断传染途径;对易感人群采取保护性隔离。
中文名
隔离技术
外文名
isolation technique
解释
安置在指定地点和特殊环境
类型
采取传染源隔离
隔离病区的管理
传染病区隔离单位的设置
传染病区与普通病区分开并远离食堂、水源和其他公共场所,相邻病区楼房相隔大约30cm,侧面防护距离为10cm,以防止空气对流传播。病区设有工人员与病人分别进出的门。病区内配设必要的卫生、消毒设备。
以病人为隔离单位:每个病人有独立的环境与用具,与其他病人及不同病种间进行隔离。
以病室为隔离单位:同一病种病人安排在同一病室区,但病原体不同者,应分室收治。
凡未确诊、或发生混合感染、重、危病人具有强烈传染性者应住单独隔离室。
工作区的划分及隔离要求
1.清洁区 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医护办公室、治疗室、配餐室、更衣室、值班室等场所以及病区以外的地区,如食堂、药房、营养室等。
隔离要求:病人及病人接触过的物品不得进入清洁区;工作人员接触病人后需刷手、脱去隔离衣及鞋方可进入清洁区。
2.半污染区 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走廊、检验室、消毒室等。
隔离要求:病人或穿了隔离衣的工作人员通过走廊时,不得接触墙壁、家具等;各类检验标本有一定的存放盘和架,检验完的标本及容器等应严格按要求分别处理。
3.污染区 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如病房、病人洗手间等。
隔离要求:污染区的物品未经消毒的处理,不得带到他处;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时,务必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换隔离鞋;离开前脱隔离衣、鞋,并消毒双手。
⑩ 隔离衣的穿脱流程及注意事项
隔离衣的穿脱流程及注意事项:
穿个人防护用品流程:
1、手卫生。
2、戴一次性帽子。佩戴后整理帽子至头发、耳朵全部被包裹。
3、戴医用防护口罩。
一手托住口罩外侧面,将口罩紧贴面部,另一手拉下方系带至于颈后双耳下,拉上方系带至于头顶部,注意避免系带压迫耳朵。塑形。行气密性测试。使用中口罩如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4、穿防护服。
取防护服,注意避免接触地面,检查效期及完好情况。拉开拉链,先穿下半身,再穿上半身,后戴帽子,系好拉链、扣子、密封条,双人互检。若防护服未能完全贴合面部,可用胶带辅助固定。使用中防护服如破损,应及时更换。
5、戴护目镜。
一手托住护目镜,另一手拉系带至于头顶部,调整位置,确保皮肤黏膜完全被防护用品遮盖。
6、戴内层手套。
内层手套最好为深色。检查有无破损,穿戴后确保防护服袖口完全被包裹。手套如破损,应及时更换。
7、穿靴套。穿隔离衣。
检查,穿着后确保背部完全被包裹,使用中隔离衣如遇血液体液污染或破损,应及时更换。
8、戴外层手套。
检查有无破损,穿戴后确保隔离衣袖口完全被包裹。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进行诊疗操作时,不同患者间应更换手套;手套如破损,应及时更换。
9、穿鞋套。
10、相互检查。
写上名字,以便同事之间相互辨识。
脱个人防护用品流程:
1、手卫生。
2、喷淋。
两人间距大于1m,由头顶至鞋底Z字形喷洒消毒液,注意喷洒鞋底以及避开面部。
3、脱隔离衣连同外层手套。
脱时注意双手避免触碰隔离衣内侧,脱下的隔离衣避免触碰身体前侧,动作轻缓,全程避免抖动,将外层手套一同脱下。
4、手卫生
5、摘护目镜。
上身稍前倾,闭合双眼,双手提起后方系带摘下,摘下后将护目镜至于指定消毒容器内,全程避免触碰护目镜前侧面。
6、手卫生。
7、脱防护服连同内层手套、靴套、鞋套。
一手拎住同侧衣领,另一手拉开拉链,摘掉帽子后拎另一侧衣领,顺势向外后方边脱边卷起防护服,动作轻缓,全程避免抖动。将内层手套、鞋套、靴套一同脱下。
8、手卫生。
进入潜在污染区。
9、摘医用防护口罩。
上身稍前倾,屏息闭眼,双手先取下方系带,随后再摘取上方系带。全程避免触碰口罩外侧面。
10、手卫生。
11、摘一次性帽子。
上身稍前倾,屏息闭眼,提起帽顶由后向前摘下。
12、手卫生,沐浴。
注意事项:
1、脱防护服应严格按照区域划分流程,切勿在污染区摘口罩帽子。
2、佩戴眼镜者应对所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