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有帽子的头像怎么画
㈠ 素描怎么画好人头像
画好素描头像,首先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避免公式化、概念化地将人物画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好像人物形象是从一个模型里刻出来的。要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特征,首先要掌握头部的基本结构,明确骨骼、肌肉的形状和位置;其次是形神兼备,注重对人物内在性格和情绪的刻画。只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留意模特情绪变化时眉、眼、嘴的细微变化,抓住神情最为自然、生动的时刻进行刻画,就能使画面充满生气。对于考生来说,形神兼备是人像写生的最高要求,应贯穿素描头像学习的始终,而不是在技巧提高之后才去追求。总之,要画好素描人像,获得扎实的素描基础知识和准确的造型能力,要靠进行大量练习才能达到的。俗话说“熟能生巧”,技巧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同时还要多看优秀的素描人像作品,提高鉴赏力,进而大胆地进行多方面的尝试,不断提高绘画水平,画出更好的作品。
认识素描头像之头部基本比例
头部的基本比例关系我们大致可以概括为“三庭五眼”,就是脸的长度大概是三个鼻子的长度,而宽度则是五个眼睛的长度,这对抓住大的头部的比例关系非常有帮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微差,这就是个人的形象特征,有的人鼻子会长一点,有的人眼睛会宽一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人脸五官大小的比例关系也基本一致。在写生时,一定要根据自己所处的视角的透视关系来确定头部比例关系,切不可生搬硬套。要想画好形,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要锻炼自己的眼力,在了解头部基本比例关系的前提下,还要对模特多进行对比和观察。
1从平视角度分析头部基本比例
总结平视时头部的基本规律,这对其他角度观察头部都会有重要作用。头高的一半处是眼睛;眼睛到头顶距离的1/5处是眉毛;眉毛到鼻底的长度等于眉毛到发际线的长度,也等于鼻底到下巴的长度;鼻子到下巴距离的1/2处是下唇缘;耳朵的长度等于眉毛到鼻底的长度。以眼形的长度为单位,可以把脸的宽度分成五个等份,从左侧发际线至右侧,为五只眼形;两只眼睛之间有一只眼形的间距,两眼外侧至侧面发际线各为一只眼形的距离各占面部整体宽度1/5的长度。
2从仰视角度分析头部基本比例
人物头部的基本结构会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形体会因为角度的原因发生巨大的改变,仰视会造成面部结构及五官形体的变化。首先,头部下巴的部分会被拉长,脑门的高度会随之变短,注意鼻子底线和耳朵上沿的关系;五官整体会呈现出向上弯曲的弧度的趋势;头部五官的位置会提高,耳朵的位置则会相应降低;还有就是下巴底面的面积会加大,转折较清晰,也能看得比较清楚。要在掌握正面观察头部的基础之上灵活处理其他角度的变化。
3从俯视角度分析头部基本比例
在高一点的位置观察人的头部,会出现俯视的效果,直观的感觉是脑门变大、变宽了,而下巴却变短、变窄了,感觉头部整个形体向下收进去了。俯视的角度,要注意眉毛和耳朵上沿的空间关系;从侧面俯视观察模特,特别要注意鼻子和耳垂的空间关系,眼睛和下巴的空间关系;俯视角度的半侧面是比较难表现的,不仅要注意五官排列向下弧度的特点和趋势,还要格外注意五官之间形体所形成的角度关系,这也是帮助检查形体准确与否的客观依据。
认识素描头像之透视技巧
透视
头部通过颈部的运动,可以前俯后仰、左右转动。随着空间的变化及观察对象时的视线高低与视角的变化,头部及五官位置之间便产生了各种透视现象。如头前俯,则头顶扩大,面部及五官缩短,下颌面比例加大。头的不断转动便产生了各种透视弧线的变化。
把握这些透视变化,首先应确定头部中线、五官辅助线,再以此出发去把握头部运动规律。在把握这一规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掌握透视变化规律,如近大远小,视线以上的东西近高远低,视线以下的东西近低远高等;二是了解头部的结构连贯性,头部运动引起结构透视变化,要依靠结构辅助线从中找出变化规律;三是视觉位置的判断力要准确,观察整体透视视角,推断出变化的透视幅度。只要把这三者把握好,无论头怎样运动,都能从中寻出一定的规律。
1. 正面
平视的透视规律:
一般平视、正面头像都保持正常的五官比例,没有明显的透视变化。
仰视透视规律:
一般仰视、正面头像顶面缩小,面部及五官缩短,下颌突出,体积放大,这就是上小下大的仰视效果。
俯视透视规律:
俯视与仰视正好相反,头顶扩大,面部及五官缩短,这就是上大下小的俯视效果。
平视透视规律:
平视半侧面头像的长宽比例由于受透视旋转变化的影响,透视影响较为明显,几条五官辅助线发生近大远小的变化。
仰视透视规律:
这个角度透视影响很明显:横线方面,几条水平的五官辅助线发生近大远小的变化;纵向方面,顶面缩小,下颌放大,上小下大的仰视效果。
俯视透视规律:
这个角度透视影响很明显:横向方面,几条水平的五官辅助线发生近小远大的变化;在纵向方面,与仰视正好相反,头顶扩大,面部及五官缩短,体现出上大下小的俯视效果。
3.正侧面
平视透视规律:
一般平视、正侧面头像都保持正常的五官比例,没有明显的透视变化。正侧面平视头像的长宽比例由于受透视水平旋转变化的影响,纵向比例发生变化,而横向比例保持不变。
仰视透视规律:
由于正侧面只能看到半张脸,横向的五官透视变化不是特别明显,但在纵向方面,顶面缩小、下颌放大、上小下大的仰视效果较为突出。
俯视透视规律:
由于正侧面只能看到半张脸,横向的五官透视变化不是特别明显,但在纵向方面,与仰视正好相反,头顶扩大,面部及五官缩短,体现出上大下小的俯视效果。
4.透视范例
这张作品中模特额头的形体比较饱满,要注意分析额头部分的透视关系,该“转”过去的结构要处理得能“转”过去,这些都要通过准确的透视关系表现出来。
3/4侧面素描头像的透视关系会比较复杂,要尽量把握准确,否则远处的脸会翻”过来,严重影响头部形体的准确性和空间感。
注意五官结构的辅助线应该是基本平行的,这样才能保证五官的透视是在同一视点和角度上,五官和面部其他结构的透视关系应该保持一致和统一。
注意脸部侧面结构也应基本保持一定的平行关系,否则就会产生正面的五官和脸的侧面脱节的现象,这样的错误是非常明显的,我们需要特别注意。
认识素描头像之构图技巧
构图也就是经常提到的画面经营位置,这一步是在画素描头像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而关键性的问题。
1. 从视角来说:在训练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从仰视、平视、俯视及正面、侧面、四分之三等不同角度进行训练。
2. 从媒介来说:应有意识地对短发、披肩长发、辫子、帽子、眼镜、胡子、围巾等辅助物的形式进行训练。
3. 从规律来说(以考试用纸为准):
八开纸通常上面留出1.5—2厘米,头像高度为22.5厘米左右。
四开纸通常上面留3厘米,头像高度为25厘米左右。
在构图中,通常情况下,头部视线前方都要留出相对较多的空间,后方的空间可相对少一些。当然此规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遇到表现女性长发,梳马尾辫和四分之三侧面角度的表现时,头部可适当往前移,缎带辫子留出一个相对合适的空间,以此来保证画面中头发作为一个最重的色块在画面中上下左右及大小的视觉不衡。
强调画面构图的完整性。能从经营作品的高度去控制调整画面,避免在动笔之前欠缺主动的整体观察与思考,消极、惰性地对待肖像与画面之间的关系,欠缺整体的布局与安排,以致造成构图上诸多的弊端。
原则上人物安排于画面视觉中心,大小适当,以保持画面平衡,注重人物头、颈 、肩整体在画面中的关系。避免过偏、过满、过空等现象。
素描头像知识要点——骨骼解剖
解剖知识在绘画中研究的本质是骨骼和肌肉,要透过人物的表面找出它们的连接构造规律,在写生时,把结构理解为面的转折和穿插。这些转折和穿插受光源和视角的影响不是很清晰,绘画时要通过骨骼和肌肉去分析对象。理解了这些骨骼和肌肉的造型特征,与头像的写生相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结构的特点。
学习解剖的目的大致有两个:一是对头像形体组成由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培养我们整体的观察方法与表现能力。二是培养造型能力。对骨骼和肌肉有更深层的认知后,构成肌肉骨骼的形状、大小等不同因素,同时也有空间变化的不同要求,因此,认真理解和学习解剖知识对素描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
骨骼解剖
学习画人像应该理解对人头部外形起决定作用的是头骨。头骨除下颌骨以外,其余各块是接在一起的一个整体。它由主要的骨骼结构组成不同的形体转折面,其直接影响头部外部特征的突出点称为骨点。头骨包括额骨(额骨的两组主要骨点即额丘和额前弓是构成额头的主要转折面)、颅顶骨、枕骨、颧骨(含颧弓,是头部正面和侧面的转折骨点),鼻骨、颞骨(与额骨和颅顶骨形成头部上半部上面和前面的分界线)、上颌骨(包括眶下凹和颊骨)、下颌骨(包括下颌角和颏结节)。头的上半部呈半球形,从颞骨边缘到眉弓到额骨的额丘、额前弓形成头部重要的转折点。头的中部由鼻骨、颧骨、颊骨、颧弓构成扁方形的结构框架。颧骨和颧弓处于头骨中部的两个侧面,颊骨和眶下凹是颧骨延伸正面中部的支骨,颧骨从侧面到正面的左右两个骨点,是决定头下半部基本形的骨点。头骨结构体积形状及大小骨点的转折,决定了人物头部的立体框架,也影响着人体的外部特征。这是作画塑造形体必须了解的第一依据。
素描头像知识要点之肌肉解剖
构成人物头部另一基本特征的是肌肉结构,肌肉的收缩和扩张体现了人物面部表情特征和精神面貌的变化。了解头部肌肉的走向、位置和体积的厚薄,对我们生动地表现头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头部的肌肉依附于头骨而又彼此相互作用,比如颞肌和咬肌,就起到收合下颌骨、放开下颌骨的作用,我们吃东西的时候就靠这一组肌肉的收缩与扩张来起功能性作用。尤其是咬肌,是面部最后是我有力的肌肉,它起于下颌角骨点周围,上附颊骨,并穿过颧弓与颞肌连成一体,所以人在吃东西或紧咬牙关时往往带动颞肌的运动。又如上唇方肌和下唇方肌也是一组相互作用的肌肉。通过这组肌肉运动,人的嘴能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如喜、怒、哀、乐、惧等表情都是由这些表情肌配合完成的。头部肌肉的厚薄也决定了肌肉运动量的大小。一般情况下,运动量小的肌肉硬而薄,如额肌、颧肌;运动量大的肌肉显得软而厚,如口轮匝肌、眼轮匝肌、上唇方肌和下唇方肌等。另外,头部的主要肌肉,如额肌、皱眉肌、眉间降肌、颞肌、眼轮匝肌、颧肌、鼻肌、上唇方肌、唇三角肌、下唇方肌、口轮匝肌、颏肌、笑肌、咬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是连接颈部的主要肌肉。必须了解它们的结构、位置、形状及各自的功能作用,同时还要观察它们之间有机的整体关系。只有深刻地理解了头部各部位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这种正确的感性认识加以运用,才能主动概括和提炼人物头像,塑造出头像的深刻内涵与本质。
素描头像知识要点之眼部训练
眼睛的形状因人而异,有圆、扁、宽、双眼皮、单眼皮等区别。但基本的骨骼结构和肌肉组成是一样的,万变不离其宗,只有把结构这个框架搭好,才能更好地将其不同的个体特征表现出来。
眼部由眼眶、眼睑、眼球三部分组成。眼球为圆球形状水晶体,嵌在眼眶内,外部由上下眼睑包盖着,我们所看到的眼睛只是显露在外面的半球形部分。
眼部结构
画眼睛的时候,脑海中一定要出现一个球体,无论眼球或者是眼珠一定要根据球体来上调子。表现眼皮时,线条的深浅、方圆和粗细等变化也要注意,这样才能表现出眼睛球体式的空间。眼睛颜色最深的部位是眼珠,眼珠的高光、反光和瞳孔等都要细致刻画。
眼部明暗表现步骤详解
眼睛一般以内外眼角为连线,呈菱形,上眼睑较厚,有投影,所以一般画得浓重些。下眼睑较松弛,多为受光的地方,所以可画轻些、淡些。眼珠需在受光面留出高光点,瞳孔要画得浓重一些。上眼睑要比下眼睑厚且长。
眉毛前面的部分向上生长,尾端则向旁边生长。要注意睫毛是纤细毛发的质感。眼睛黑眼珠部分的细节非常丰富,注意其玻璃晶体的透明质感。眼皮是包着眼角的,上眼皮会在眼珠上留下投影。
步骤一:先用简单的线条画出眼睛的大形,要注意不同模特眼睛的特征是不一样的,要加以区别。用线不要太重、太实,但是关键的结构要强调出来,还要注意眼睛结构虚实关系的变化。
步骤二: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将眼睛部分的结构清晰化,明确其体面和转折关系,加以光影的辅助作用,初步表现出眼睛局部的体积感和光影感,注意要表现得生动和准确。
步骤三:这一步要明确整个眼睛局部的黑白灰素描关系,注意重的地方是在眼窝、眼角和黑眼珠的部分;控制好黑层次的变化;亮的地方可以先空着,后面再进行深入和刻画。
步骤四:深入眼睛局部的细节,要注意眉毛、睫毛和眼珠的质感表现。内、外眼角的细节也要进行细化和丰富,这样才能加强局部的画面完成感。
步骤五:调整眼睛局部黑白灰关系的同时,要继续深入细节。在调整时要注意画面节奏的变化,该减弱的地方需要减弱,该加强的地方需要加强,还要有虚实关系的变化。
眼部多角度明暗表现步骤
由于角度的不同造成眼睛所处的透视关系也不同,表现正面眼睛时要注意其左右的对称关系和眼睛结构线向上或向下弯的趋势;3/4侧面眼睛的表现重点是体现出两个眼睛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和上下眼睑的弯曲程度;表现正侧面的眼睛时主要注意内眼角的结构转折和上下眼睑的虚实关系。
素描头像知识要点之鼻部训练
鼻隆起于面部,呈三角状,由鼻根和鼻底两部分组成。鼻上部的隆起是鼻骨,它小而结实,其形状决定了鼻子的长和宽。鼻骨下边连接鼻软骨,包括鼻中隔软骨、鼻侧软骨和鼻翼软骨,鼻翼可随呼吸或表情张缩。鼻子的形状因人而异,有高挺的、肥厚的,也有尖细的、扁平的等等。鼻孔的形状则随鼻形而变化,与鼻翼的形状关系密切。
我们可以将鼻子看成是一个棱柱体,主要分为四个大面:中间的最亮的鼻梁面、两侧的灰面和最重的鼻底面。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再对鼻翼和鼻头部分进行更细致的划分。
鼻部明暗表现步骤详解
在画鼻子时可将其分为上下两部分来表现:鼻子上面部分是鼻骨,比较硬,有肌肉覆盖;鼻子下面部分即鼻头和鼻翼,它们是软骨,没有骨骼和肌肉,所以画的时候不要太硬。
观察鼻子的时候,要注意鼻子的内在结构、软骨和硬骨的位置、衔接关系和塑造方法。要分析鼻子大的体面关系,注意鼻子底面的塑造和细节变化。不同人的鼻子不会一模一样,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分析各自的特点和区别。
步骤一:起形时要注意鼻子外部的轮廓线和内部的结构线,注意鼻子形体的转折线和明暗交界线的关系,特别是鼻子底部的转折关系要交代明确,这样才能表现出鼻子厚重的体积感。还要注意对鼻子虚实关系的处理,要有所变化。
步骤二:注意鼻子的结构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鼻子上段部分的硬骨部分,另一部分是鼻头区域的软骨部分,要注意对这两部分鼻子细节的处理。鼻子硬骨部分不能画得太软,软骨部分不能画得太硬,要有所对比。
步骤三:要把画面的黑白灰关系处理明确,这对表现鼻子的体积感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光影的巧妙处理也能加强鼻子的形体感。注意鼻子的底面和投影不要画得太重、太实,这样会显得很闷,没有透气的感觉。
步骤四:深入刻画鼻子的细节,要注意鼻子正面和侧面的自然过渡,还要注意鼻子侧面和脸的正面也要有一个缓坡的过渡面。处理好过渡才会使鼻子的深入显得自然和生动,才不会觉得画得太“僵”或者太“板”。
步骤五:鼻子最后的深入阶段,除了表面处理得光滑和细腻,使其更接近皮肤真实的质感,还要注意鼻子细节的表现,比如鼻子高光的处理,鼻孔和鼻翼的包裹细节,还有鼻子投影的虚实关系等等。
鼻部多角度明暗表现步骤
鼻子有正、侧面之分,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穿插关系。因此刻画鼻子时不要着急上明暗以及勾勒鼻子的边缘线,应该把鼻梁、鼻翼和鼻底这三个结构的穿插关系理清楚,特别是要将底面结构找清楚。表现鼻梁及其边线时不要画得太黑,要控制好线条的粗细、虚实等变化。
素描头像知识要点之嘴部训练
嘴就形状来说,是由覆于上、下颌骨和牙齿之上的双唇所决定的。因为颌骨和牙齿所形成的弧度直接影响着双唇的曲直,不同的颌骨和牙齿构成的弧线就产生了不同的嘴形。嘴唇由口轮匝肌组成,上下牙齿生在半圆形的上下颌骨齿槽内。
嘴唇的形状受颌骨的影响,它的基本形是一个圆柱形。嘴巴鼓起来之后,嘴角的两边自然而然地变虚,而嘴中央朝正面的位置是对比最强、最实的。通常来说,上嘴唇呈M形,下嘴唇呈W形。
嘴部明暗表现步骤详解
口缝是上下嘴唇闭合时形成的波状线,它连接左右嘴角,是嘴部的一个表现情绪的重要部分。上嘴唇边缘线的方圆以及深浅需要注意,不要处理成简单的弧形。嘴角是嘴部与脸部衔接中非常重要的地方,上嘴唇颜色最重的交界线由嘴角处穿过嘴唇边缘线与脸部相交,在形体上形成了丰富的明暗关系,这是嘴部非常重要的一个细节。
每个人的嘴部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人嘴唇厚一点,有的人嘴唇薄一点,我们要仔细观察,细心体会。表现时可以稍有夸张,但要把握好夸张的程度,不能太过夸张。
步骤一:先勾勒出嘴部的基本形体,注意要强调出上嘴唇的明暗交界线,两边的嘴角可以画得重一点,需要强调的地方可以处理得实一点,比如唇缝处的投影。
步骤二:继续明确嘴部的结构,特别是上、下嘴唇的体面和转折关系,我们通过结构素描的方式更容易分析和表现。口轮匝肌的体积塑造和投影的形都要具体处理,要区分出大的明暗和黑白灰素描关系。
步骤三:这一步可以深入处理嘴部的体面和结构关系,局部的细节也要跟上,比如嘴角和唇缝。嘴唇周边的结构和细节也要刻画,比如人中和下嘴唇底面的凹陷结构。
步骤四:深入刻画嘴唇的细节,注意嘴唇的质感是肉肉的,不能处理得太过方硬。虽然嘴唇本身的固有色较重,但是我们不能画得过黑,这样都是不贴切的。
步骤五:最后阶段就是调整的过程,从画面整体的黑白灰关系出发,调整其素描关系。还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局部要服从整体,而不能从整体中“跳”出来。
嘴部多角度明暗表现步骤
嘴部的透视主要体现在侧面的时候,以人中为界,离视线近的部分长,离视线远的部分短。在仰视或者俯视时也是如此,只不过仰视时上唇厚,俯视时下唇厚。画正面的嘴时要注意嘴角与瞳孔对齐,女人、小孩的嘴要画得小一些。此外,还要注意人中的形状、位置和两嘴角的倾斜度,因为面部表情不同,嘴角的形状也会不一样。嘴唇的轮廓处理要有虚有实。
㈡ 美术素描头像
首先注意比例关系,也就是三庭五眼,双眼之间的距离是你所画的其中一个眼睛的长度,头部的二分之一是眼睛,眼睛到下巴的二分之一是鼻子,鼻子到下巴的二分之一是嘴巴,耳朵一般是在眼睛到鼻子的长度。
其次,当结构掌握好之后,就是明暗色调,跟柔和度,下笔不要太死,阴影地方也是有明暗变化的,要注意仔细观察
㈢ 素描头像的画法和步骤
1、首先用铅笔对素描头像开始打形,简单勾画下头发、面部、以及颈部的形态就可以了。这是一个三分之二侧脸的男人头像,平常画的也比较多,结构透视把握起来应该不难。
注意事项:
在这个三分之二素描头像的绘画中,造型和结构相对来说不是很难,比较难的应该是人物的形态,抓准仰视视角的形态是重点也是难点。
㈣ 素描人物头像要怎样画才能表现出人物头发的质感
其实头发是附着在头骨上的,你画的时候要看到头部结构然后依据头骨的走向来画头发,如果把头比作一个球体的话,那么头发就是盖在球体上的布。
画头发的时候开始不要画一根根的发丝,要把它看做一个整体,跟着头骨的结构走向分出他的明暗面,顺便把头发的厚度表示一下即可;然后就是再继续刻画出他的灰面让它变得有厚度起来,这时候发丝可以略微表示一下还是不做细部描写;最后就是调整,加深头发的暗部,用橡皮或者橡皮泥提出头发的高光,再用较硬的铅笔勾画出一些比较明显的发丝即可。需要注意的就两点而已,一是头发是贴附在头骨上的,二是头发是有厚度的。画卷发或者长发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只不过只需要微弱的找一下头发的走向罢了。
还有就是头发是头的一个部分,在你分头部亮暗面的时候就可以顺带把它画上,每一次深入刻画面部都要把头发的步骤加入,不可刻意去找去画那样会显得很假,由于头像注重的还是面部刻画,所以万万不可把头发画的过于细致,那样会抢了风头,除非模特的头发挡住了大部分面部或者你要故意的去描写头发而减弱面部。
其实如果说质感的画,那上了大调子之后用卫生纸轻轻擦 一下,然后再最后调整画明显的发丝的时候画出头发的走向就ok了,很简单不用刻意的去画
㈤ 素描人头戴帽子的男生怎么画正面
多看看书,考前临摹几张,背住你临摹的,考试不管模特是这时候什么样的往上套就可以了!其实素描还得平时多积累,短时间是很难提高的!
㈥ 中性笔(带帽)的结构素描图怎么画啊能不能给我几张类似的图片啊
以前画过很多结构素描。结构是画好素描的关键。
无论什么物品放在你跟前,首先就要清楚它的结构是怎么样的,才能下笔画好素描。
抱歉现在没有现成的作品也不能画,先传一张结构素描图参考一下
㈦ 素描头像怎样画啊,初学者该怎样学
第一步,构思、构图。在作画前要养成观察对象的特征、酝酿自己情绪的习惯。根据对象的职业、年龄、气质、爱好等考虑该如何表现,最后欲达到怎样的效果。成竹在胸,下笔就大胆潇洒。不要仓促作画,构图时注意人物位置是否合适以及人物前方的空间要大些。虽然这是老生常谈,却是决定整幅画是否完整舒服的关键。 第二步,狠抓轮廓。这点非常重要。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的墙基不堪设想。轮廓即墙基,要抓准,就要抓住头部基本形、五官位置、明暗交界线的位置、头与肩的关系。 要画准轮廓,就必须整体观察,整体比较,多运用辅助线帮助确定位置。在抓外形时要狠抓特征,要画得像。外形初见端倪,形象呼之欲出。就如公园门口的艺人用剪子剪影,轻而易举地将人物形象显现出来,尽管看不清过细的内部结构,我们照样能够认出他来。有些同学不注意这一步,形还非常含糊,便匆匆忙忙去画五官了。这样画出来的画怎么能逼近对象呢! 在画准外形的基础上,五官位置也需狠下功夫。在画五官时要注意中轴线的运用,除绝对正面外,中轴线根据头的动态呈孤线,很多同学不理解这一点,画稍侧的角度,头总是转不过去,当然感觉就很差。五官位置可以根据三停五眼的基本规律,在共性中找出人与人的形象特征,画出人与人的千差万别。在打轮廓时要注意眉、眼、鼻、耳的长和宽以及厚度的位置。如果这一步画不准千万不要深入,更不能上明暗。画眉毛要注意眼窝上下凹处的骨点和通过颞骨处凸的转折所呈现的眉深眉淡。画眼则要将四个眼角处于一条平行线上,否则眼睛就有高低,感觉不舒服。画眼很重要,上眼皮和下眼睑有区别,一般上眼皮较重,原因是有厚度,且眼睫毛较深,阴影投射在眼球上,往往这里是整幅画的最深处,很有神,也易将眼球包在眼皮之中。下眼睑受光,要亮,不然就如戏妆了。嘴的刻划也关系到人的表情。首先要确定上下嘴唇的厚薄,还要注意嘴唇不能用线勾得过死,嘴的上翘下垂,非常微妙。画耳要与眼鼻嘴联系起来看,有些考生不愿多画耳朵,甚至将耳朵当作负担。要么虚不过去,影响空间,要么跳得厉害,破坏整体。 明暗交界线是决定头部深度、体积的关键,颧骨处在交界线最突出部位,有高有低,有突出也有柔和,可视特征而定。尽管受光处颧骨不那么明显,但必须与暗部对称地画。顺便说一下,人物写生非常重要的是对称,诸如两眼、两耳、两个鼻孔等都要同时考虑。 头发固有色是黑色。只要仔细分析,绝不是漆黑一片,也同样有明暗对比。头发是在颅骨上形成的,发型、明暗都必须考虑结构。头发力争画得蓬松,富有质感。 第三步,深入刻划。此时要好好审视一番,看看哪些部位最深、最强烈,就从这些地方着手,一般先从眉、眼、鼻、颞骨处开始,一下子即可抓住特征,画出大的关系,但是一定要避免抓住一点反反复复盯着画,使局部画得过分而关系失调。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可根据对象特征来考虑,如角度有些偏,颧骨比较突出,有的剑眉浓重而富个性,有的眼睛炯炯有神,那就由此展开。 在深入中要始终保持整体关系,明白一幅画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整幅画面的整体感,完整感,如果只是将笔墨停留在五官上,以为是画龙点睛,而忽视其它方面,整个画面就不会好。我们在看画展时,总是站在较远处端详整幅画,对某些部分感兴趣,再走近细观,没有人看画展时直冲到画前死盯着局部看,如果那样岂不滑稽可笑? 在深入中首先着眼于整个画面的明暗对比,我将它比作为主要矛盾。然后是暗的与暗的比,亮的与亮的比,我将它比作为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抓住了大的关系,又注意了微妙的关系,整个画面就有主有次,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深入。每深入一层,即从最凸处开始,带动次明部。画眼注意整个眼轮匝肌周围的关系,画嘴考虑口轮匝肌的块面,画鼻注意鼻骨、鼻翼与脸颊的联系。同时,还要考虑这一局部在整个脸部中的比例关系。总之,在深入中时时考虑整体,主次各得其所。 第四步,调整。调整既是深入也是概括,使画面的总体效果更趋完整,要做减法,将琐碎的细节综合起来,加强大关系。 要画好人像,特别要画得像。避免公式化、概念化地将人物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机械式的描摹,好像人物形象是一个模型里刻出来的,总是那么呆板、没有生气。人物要画得像,首先是形神兼备,注重人物内在性格和情绪的刻划。只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留意眉、眼、嘴的情绪变化的表现,在神情最为自然、生动的时刻来画,就能使画面有生气。我觉得形神兼备是人像写生的最高要求,绝不是在技巧提高之后才去追求。 总之要画好人像素描,需得扎实的基础,精确的造型能力,还是要靠多画才能得到。俗话说,“熟能生巧”,技巧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同时还要多看好的范画,提高鉴赏力,进而大胆地多方面地进行尝试,不断提高绘画水平,实现自己的理想。
㈧ 怎么画素描头像
要画好素描头像,首先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避免公式化、概念化地将人物画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好像人物形象是从一个模型里刻出来的。要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特征,首先要掌握头部的基本结构,明确骨骼、肌肉的形状和位置;其次是形神兼备,注重对人物内在性格和情绪的刻画。只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留意模特情绪变化时眉、眼、嘴的细微变化,抓住神情最为自然、生动的时刻进行刻画,就能使画面充满生气。对于考生来说,形神兼备是人像写生的最高要求,应贯穿素描头像学习的始终,而不是在技巧提高之后才去追求。总之,要画好素描人像,获得扎实的素描基础知识和准确的造型能力,要靠进行大量练习才能达到的。俗话说“熟能生巧”,技巧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同时还要多看优秀的素描人像作品,提高鉴赏力,进而大胆地进行多方面的尝试,不断提高绘画水平,画出更好的作品。
一、头部基本比例:
头部的基本比例关系我们大致可以概括为“三庭五眼”,就是脸的长度大概是三个鼻子的长度,而宽度则是五个眼睛的长度,这对我们抓住大的头部的比例关系非常有帮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微差,这就是个人的形象特征,有的人鼻子会长一点,有的人眼睛会宽一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人脸五官大小的比例关系也基本一致。在写生时,一定要根据自己所处的视角的透视关系来确定头部比例关系,切不可生搬硬套。要想画好形,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要锻炼自己的眼力,在了解头部基本比例关系的前提下,还要对模特多进行对比和观察。
二、从平视角度分析头部基本比例:
总结平视时头部的基本规律,这对其他角度观察头部都会有重要作用。头高的一半处是眼睛;眼睛到头顶距离的1/5处是眉毛;眉毛到鼻底的长度等于眉毛到发际线的长度,也等于鼻底到下巴的长度;鼻子到下巴距离的1/2处是下唇缘;耳朵的长度等于眉毛到鼻底的长度。以眼形的长度为单位,可以把脸的宽度分成五个等份,从左侧发际线至右侧,为五只眼形;两只眼睛之间有一只眼形的间距,两眼外侧至侧面发际线各为一只眼形的距离各占面部整体宽度1/5的长度。
三、从仰视角度分析头部基本比例:
人物头部的基本结构会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形体会因为角度的原因发生巨大的改变,仰视会造成面部结构及五官形体的变化。首先,头部下巴的部分会被拉长,脑门的高度会随之变短,注意鼻子底线和耳朵上沿的关系;五官整体会呈现出向上弯曲的弧度的趋势;头部五官的位置会提高,耳朵的位置则会相应降低;还有就是下巴底面的面积会加大,转折较清晰,我们也能看得比较清楚。我们要在掌握正面观察头部的基础之上灵活处理其他角度的变化。
四、从俯视角度分析头部基本比例:
我们在高一点的位置观察人的头部,会出现俯视的效果,我们直观的感觉是脑门变大、变宽了,而下巴却变短、变窄了,感觉头部整个形体向下收进去了。俯视的角度,我们要注意眉毛和耳朵上沿的空间关系;从侧面俯视观察模特,特别要注意鼻子和耳垂的空间关系,眼睛和下巴的空间关系;俯视角度的半侧面是比较难表现的,我们不仅要注意五官排列向下弧度的特点和趋势,还要格外注意五官之间形体所形成的角度关系,这也是帮助我们检查形体准确与否的客观依据。
1、透视:
头部通过颈部的运动,可以前俯后仰、左右转动。随着空间的变化及我们观察对象时的视线高低与视角的变化,头部及五官位置之间便产生了各种透视现象。如头前俯,则头顶扩大,面部及五官缩短,下颌面比例加大。头的不断转动便产生了各种透视弧线的变化。
把握这些透视变化,我们首先应确定头部中线、五官辅助线,再以此出发去把握头部运动规律。在把握这一规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掌握透视变化规律,如近大远小,视线以上的东西近高远低,视线以下的东西近低远高等;二是了解头部的结构连贯性,头部运动引起结构透视变化,要依靠结构辅助线从中找出变化规律;三是视觉位置的判断力要准确,观察整体透视视角,推断出变化的透视幅度。只要把这三者把握好,无论头怎样运动,都能从中寻出一定的规律。
2、正面:
平视的透视规律:
一般平视、正面头像都保持正常的五官比例,没有明显的透视变化。
仰视透视规律:
一般仰视、正面头像顶面缩小,面部及五官缩短,下颌突出,体积放大,这就是上小下大的仰视效果。
俯视透视规律:
俯视与仰视正好相反,头顶扩大,面部及五官缩短,这就是上大下小的俯视效果。
3、侧面:
平视透视规律:
平视半侧面头像的长宽比例由于受透视旋转变化的影响,透视影响较为明显,几条五官辅助线发生近大远小的变化。
仰视透视规律:
这个角度透视影响很明显:横线方面,几条水平的五官辅助线发生近大远小的变化;纵向方面,顶面缩小,下颌放大,上小下大的仰视效果。
俯视透视规律:
这个角度透视影响很明显:横向方面,几条水平的五官辅助线发生近小远大的变化;在纵向方面,与仰视正好相反,头顶扩大,面部及五官缩短,体现出上大下小的俯视效果。
4、正侧面:
平视透视规律:
一般平视、正侧面头像都保持正常的五官比例,没有明显的透视变化。正侧面平视头像的长宽比例由于受透视水平旋转变化的影响,纵向比例发生变化,而横向比例保持不变。
仰视透视规律:
由于正侧面只能看到半张脸,横向的五官透视变化不是特别明显,但在纵向方面,顶面缩小、下颌放大、上小下大的仰视效果较为突出。
俯视透视规律:
由于正侧面只能看到半张脸,横向的五官透视变化不是特别明显,但在纵向方面,与仰视正好相反,头顶扩大,面部及五官缩短,体现出上大下小的俯视效果。
透视范例:
这张作品中模特额头的形体比较饱满,要注意分析额头部分的透视关系,该“转”过去的结构要处理得能“转”过去,这些都要通过准确的透视关系表现出来。
侧面素描头像的透视关系会比较复杂,要尽量把握准确,否则远处的脸会翻”过来,严重影响头部形体的准确性和空间感。
注意五官结构的辅助线应该是基本平行的,这样才能保证五官的透视是在同一视点和角度上,五官和面部其他结构的透视关系应该保持一致和统一。
注意脸部侧面结构也应基本保持一定的平行关系,否则就会产生正面的五官和脸的侧面脱节的现象,这样的错误是非常明显的,我们需要特别注意。
5、构图:
构图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画面经营位置,这一步是在画素描头像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而关键性的问题。
从视角来说:在训练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从仰视、平视、俯视及正面、侧面、四分之三等不同角度进行训练。
从媒介来说:应有意识地对短发、披肩长发、辫子、帽子、眼镜、胡子、围巾等辅助物的形式进行训练。
从规律来说(以考试用纸为准):
八开纸通常上面留出1.5—2厘米,头像高度为22.5厘米左右。
四开纸通常上面留3厘米,头像高度为25厘米左右。
在构图中,通常情况下,头部视线前方都要留出相对较多的空间,后方的空间可相对少一些。当然此规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遇到表现女性长发,梳马尾辫和四分之三侧面角度的表现时,头部可适当往前移,缎带辫子留出一个相对合适的空间,以此来保证画面中头发作为一个最重的色块在画面中上下左右及大小的视觉不衡。
强调画面构图的完整性。能从经营作品的高度去控制调整画面,避免在动笔之前欠缺主动的整体观察与思考,消极、惰性地对待肖像与画面之间的关系,欠缺整体的布局与安排,以致造成构图上诸多的弊端。
原则上人物安排于画面视觉中心,大小适当,以保持画面平衡,注重人物头、颈 、肩整体在画面中的关系。避免过偏、过满、过空等现象。
㈨ 雷锋头像素描怎么画
1纸上画出一个形状作为帽子
㈩ 跪求素描正面女青年头像戴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