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帽子里有层膜是什么
‘壹’ 干香菇里有塑料纸怎么回事
有几种可能会。1、香菇存放时间比较长了。2、香菇有潮湿后在太阳下暴晒。3、你买的香菇在制作时有问题。
‘贰’ 帽子里面有一层布,叫什么名字
这个我觉得应该叫里衬吧。它主要起到一个支撑性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个里衬的话,那么这个帽子。她是急既软又没有型儿的。
‘叁’ 如何挑选香菇图解法
第1点看香菇的个头,一般个头比较大的香菇,他的肉非常多,吃起来也是比较爽口,有些香菇的个头非常小,个头小的香菇肉相对来说也是非常少的,口感吃起来也是比较差劲。
第2点看香菇的菌柄与菌盖的生长状态,一般品质比较好的香菇,这个地方都是非常均匀的,不会出现歪瓜裂枣的状态,所以我们在购买香锅的时候一定要看一下这个地方,如果长得很不均匀的话,我们就不要购买,这样的口感吃起来不好吃。
第3点看香菇菌盖的边缘,新鲜的香菇,它的菌盖是往里面弯曲的,如果我们在购买的时候看到菌盖往外面翘,这样的香菇已经不新鲜了,说不定是存放了很长时间的,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第4点,闻香菇的味道,香菇就犹如他的名字一样,闻起来也是带有淡淡的香味儿,不过这种香味儿非常清新,要是我们在购买香菇的时候,闻到一股腐烂味道的话,说明已经不新鲜就不要购买,买了也是浪费钱~
‘肆’ 蘑菇有哪些重要特征
蘑菇通常与平菇、草菇和香菇一起并称为对人体有益的常用“四大食用 菌”。蘑菇以菌直径2到4厘米,尚未开伞,菌柄短粗,长约2到4厘米,横径1.5 到2厘米时,肉厚脆嫩,香味浓郁,品质 最佳。人工栽培最多,其肉质肥嫩、鲜美 可口。此外,还有曼陀罗(山茄子)、毛茛(猴蒜)、天南星(蛇玉米)、红心灰菜(落黎)、牛舌棵子、石蒜(野大蒜)等。
毒蘑菇常见识别特征有:形状奇怪,颜色鲜艳。菌盖上生有刺疣、鳞片等;菌柄上同时有菌托。嗅有臭味,无菌香味;味道辛辣、极苦。菌体受伤后伤口变色,汁液浑浊。菌柄不生蛆,不生虫,鸟兽不食。生于阴暗、潮湿、污秽的地方。与葱、蒜、大米、银器等共煮呈乌黑色。
上述只是经验感觉的毒蘑菇特征,关键的问题是品种鉴别。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则和试验可以告诉人们哪种蘑菇是可吃,哪种有毒。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只凭靠不住的、也无直接关系的感官来判断,这确实危险。比较可靠的办法就是只吃那些你认识的或能确定科学名称的野生蘑菇。
‘伍’ 香菇 看上去发红 还能吃么
香菇看上去发红,有两种情况:
1.香菇有红一点的和黑一点的,这个红就没事的.放心吃好了;
2.如果放的时间长了,变质而红的,那就不能吃的、
‘陆’ 反季节香菇袋料地埋覆土栽培,具体该怎么操作
反季节香菇袋料地埋覆土栽培,具体该怎么操作?
一般接种后要就地培养,减少污染的概率。应该以的形状放置,堆叠高度应取决于温度。装袋后通风34小时去除水分,温度控制在2225之间。10天内不要移动袋子,以促进菌丝定植和快速生长。当接种口的菌丝长到2厘米时,同时堆积穿刺;长4厘米、1/2厘米时,分别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倾倒,有污染及时隔离。菌丝满袋10天后,应再次穿孔,孔深应为袋的半径。脱袋出菇后4050天营养生长达到高峰,菌丝大量积累,可进入生殖期。此时再次在散射光下培养1020天,总培养时间达到5070天。袋间逐渐形成菌膜,随后肿物膨大,开始分泌黄褐色色素,此时菌丝基本成熟。
秋冬出菇后,春菇管理棒含水量下降。为了提高产量,需要补水,补水的方法有两种:浸泡法和注水法。补水后盖上薄膜,控制温度发芽,每天换气。几天后开始出现芽,菇潮明显,子实体分布均匀。当温度上升到23以上时,原基形成受到抑制,所以早上喷冷水降温,产生蘑菇。后期由于温度的升高,菌棒内所剩营养物质的缺乏,菌丝的衰弱可以告诉菌棒培养的结束。
‘柒’ 香菇菌丝生长期管理很重要,香菇菌丝生长期该怎么管理
蘑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条件为温度22℃-26℃,空气湿度60%-65%,通风良好,黑暗或弱光。接种后1-6天是菌丝萌发和定植期。由于菌丝生长微弱,菌袋温度比室温低1℃-3℃。为了给菌丝提供合适的温度,室温应调节到28℃-29℃,并应每天测量室温、堆温和袋温。此时不宜搬动袋子,以防杂菌感染。3天内不通气或少通气。接种后7-10天,菌丝扩散到材料中,袋温逐渐升高,室温控制在25℃-27℃。7天后翻堆,然后每7-10天翻堆一次。翻堆时,逐袋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和杂菌感染情况。如发现漏接接种袋或接种点无细菌,可集中在其他地方,挖出霉斑,用5%-10%石灰水涂抹患处,培养室每天通风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
子实体根据其生长模式分为三种:独居型、集群型和群居型。就菌盖而言,相当于伞顶,一般挺突,肉质肥硕,直径100mm左右,生长初期,帽边向内卷曲,看起来像半球形。毛膜是连接帽缘和茎的桥梁。当帽子逐渐长大时,它会膨胀形成一把小雨伞。真菌褶皱,也称为蘑菇叶和蘑菇分离,呈放射状排列在真菌覆盖层下。它们通常被成形为单一的白色薄片,这些薄片被均匀地排列并结合在一起。这些真菌褶皱上还有另一种微小的生殖器官,即载体;最后,它下降到柄部,柄部生长在帽下,通常是圆柱形或扁平而宽的。它是香菇生长发育输送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和通道,也能起到辅助作用。香菇出土时,茎上有小绒毛。随着香菇的生长,被称为菌环的细菌性疾病的白色绒毛逐渐消失。
‘捌’ 做袋料香菇的外面的一层薄膜是什么材料啊。
这种胶袋种完香菇以后就都破了呀~~
你可以找种香菇的地方的私人或者工厂来收购
‘玖’ 香菇袋料栽培(以木屑为例)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1)工艺流程
配方→备料→配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脱袋排场→转色管理→促蕾→出菇→采收
(2)培养料的配制
先把木屑用2~3目的筛子过筛,剔除硬物以防刺破塑料袋。后将麸皮或米糠、石膏等加入,堆成山状,先干拌三遍;再将可溶于水的尿素、糖、过磷酸钙等溶于水后,加入培养料,反复混合均匀。准确控制含水量是拌料的关键,一般用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迹(含水量60%左右)为宜。晴天高温水要偏多一些;甘蔗渣、玉米芯、棉籽壳等原料颗粒松、易吸水,应适当增加含水量。培养料拌匀后,堆放片刻,待原料吸水稍软后再装袋。pH6左右为宜。
(3)装袋、灭菌
根据生产目的与需要,自行选用聚乙烯栽培袋规格;装袋时松紧度要适宜,以手托装好的袋中央没有松软感,料袋两端不下垂为度,太紧太松都会影响培养料气相、液相和固相的结构。原料要在4~6小时内装完,并随即上锅灭菌,防止发酵变酸。
灭菌原则是“攻头、保尾、控中间”,即在3~4小时内使锅中下部温度上升至100℃,然后维持10~12小时,快结束时,大火猛攻一阵,再焖一段时间出锅。降温后运往冷却室或接种室,晾干料袋表面的水分,待袋内温度下降到28℃时接种。
(4)接种、培养
接种最好选择在低温时间(最好夜间)快速完成,动作要快,1000袋力求要在3~4小时内完成。接种时3~5人1组,1人搬袋并排放到操作台上,1人在接种处擦酒精并用锥形棒打穴(3穴/袋),1人将菌种掰成长锥形快速填入穴中(菌种高出料袋),并贴上胶布。
一般接种后就地培养,减少污染机率,以“#”字形摆放,堆高视温度情况而定。排袋结束后通风3~4小时排湿,并调控温度在22~25℃之间,10天内不要搬动菌袋,促使菌丝定植并快速生长。当接种口菌丝长到2厘米时进行倒堆,同时扎孔;长至4厘米、长满1/2时分别进行第2、3次倒堆,若有污染及时隔离。菌丝满袋10天时,再扎一次孔,孔深以菌袋半径为宜。
(5)脱袋、排场
菌袋发菌40~50天时营养生长达到高峰,菌丝蕴量丰富,即可进入生殖阶段,这时给予散射光照再培养10~20天,总培养时间达50~70天,料袋间逐渐形成菌膜,接着隆起瘤状物并开始分泌黄褐色色素,这时菌丝已基本成熟。当隆起瘤状物达50%时就可脱袋、排场(图4-14)。
图4-14 香菇排场
脱料时最好选择阴天无干热风的天气进行,菌袋两头各留一点薄膜作“帽子”,以免排场时触地感染杂菌。排场时棒距5厘米,与地面成70°~80°角,用塑料膜盖严畦床,暂不起拱,排场后3~5天,不要掀膜。
(6)转色、促蕾
排场后,在光线增强,氧气充足,温度、湿度差增大的条件下,4~7天菌棒表面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并倒伏形成菌膜,开始转色。促其转色的方法是:温度调整在23℃左右,不高于28℃,每天揭膜通风20~30分钟,创造干湿差,加强光照,经过14~15天,菌棒转色结束,此时菌袋表面形成一层具有韧性的菌膜,具有阻止水分散发和杂菌污染的作用。菌膜偏薄,水分易散发;过厚,推迟出菇并影响产量。
转色完毕,再给予一定的干湿差、温差和光照的刺激,迫使菌丝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
(7)出菇管理
①秋菇管理 秋季空气干燥,气温逐渐下降,管理以保湿、保温为主。白天盖膜增温,凌晨掀膜换气并喷水降温,形成温差和湿差,利于提高菌丝活力和子实体的质量。当第一批菇长至7~8成熟时及时采收。采收后通风降湿,养菌5~7天,当采菇部位发白时,再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中培养3~5天后,第二批菇蕾形成。
②冬菇管理 秋季出菇后,菌棒养分、水分消耗很大,入冬后温度下降快,要做好保温、喷水(用贮备水)工作,一般不要揭膜通风。为保温每天换气应在中午进行,换气后盖膜保湿,畦床干燥时可喷轻水。
③春菇管理 菌棒经过秋冬二季出菇,含水量减少,为提高产量,需进行补水,补水方法有浸水法和注水法两种。补水后盖上薄膜,控制温度发菌,每天换气,几天后开始现蕾且菇潮明显,子实体分布均匀,当温度升到23℃以上时原基形成受到抑制,要在早上喷冷水降温出菇。后期,由于温度升高加之菌棒养分所剩无几,菌丝衰弱可告菌棒栽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