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帽子都叫什么
⑴ 学术界八大铁帽子有条件拿吗
有的。
1、院士。2、千人。3、长江学者。4、杰青。5、青年千人。6、青年长江。7、优秀青年基金。8、青年拔尖人才。都是需要较高的条件的。
上述1-4类被称作人才市场的四大天王,也称老铁帽子王。5-8类被称作学术界的四小金刚,也称小铁帽子王。目前国内轰轰烈烈的人才争夺战主要集中在这八大铁帽子王之间进行,其他的都不叫人才。
⑵ 清朝共有几个铁帽子王,分别是哪些人
满清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满清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满清中后期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⑶ 介绍一下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
和硕礼亲王:代善,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清初“四大贝勒”之一,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晋封和硕礼亲王。
皇太极死后,代善又与睿亲王多尔衮主持立福临为帝。代善于顺治五年病逝,干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2人被夺爵。
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六子。济尔哈朗是清太祖的侄子(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六子),也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孙。顺治初年与多尔衮同为摄政王,顺治十二年去世,干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5人被夺爵。
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因作战智勇双全,赐号“墨尔根代青”(聪明的统帅),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
皇太极死后,与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临即位,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出猎时死于喀剌城(今河北省卢龙县),年仅39岁。干隆四十三年追谥其为睿忠亲王,配享太庙。睿亲王世爵共传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和硕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十五子,多铎是睿亲王多尔衮同胞幼弟,崇德元年封豫亲王。清军入关后,他率领军队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顺治六年因天花病逝,干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王,其中2人被夺爵。
和硕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豪格因功于崇德元年封肃亲王,后因皇太极死后的皇位之争与多尔衮不和,顺治元年被夺爵,顺治五年被拘禁死于狱中。顺治八年世祖亲政,为长兄昭雪,恢复原封谥肃武亲王。干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肃亲王世爵共传9世,10王。
和硕庄亲王(原称和硕承泽亲王):硕塞,皇太极五子,硕塞是皇太极第五子,曾与多铎共同在河南攻击李自成,又随军攻破南京,俘虏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顺治十一年硕塞死,其子袭爵改号庄亲王。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其中2人被夺爵。
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长子,自幼随父祖征战,太宗崇德元年封为成亲王,但性格狂妄傲慢,两度被降为贝子,太宗两次免其死罪。崇德三年,岳托病逝军中。诏封克勤郡王,干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其中3人被夺爵。
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努尔哈赤曾孙、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的父亲为代善第三子萨哈璘,萨哈璘兼通满、汉、蒙古三种文字,屡建战功,崇德年间病死,追封颖亲王,勒克德浑是其第三子。顺治五年封顺承郡王,顺治九年去世。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王,其中3人被夺爵。
(3)铁帽子都叫什么扩展阅读: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飨太庙的殊荣。
铁帽子王是世袭罔替的王爵,和其他亲王相比享有的特权主要有3项:
“世袭罔替”, 隔代不降爵;
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
⑷ 清朝初年的八大铁帽子王是什么时候、由哪位皇帝册封的呢
清朝宗室的爵位分为十二等,如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看到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等。而铁帽子王则是王爵中最为尊贵的一种,它不像其他爵位,每过一代就会降一个等级,铁帽子王是世袭罔替,永不降爵。因此,这个王爵被民间俗称为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
所谓清初的八大铁帽子王,其实直到干隆时才叫起来。分别为: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这八个人,因功勋卓着,同时又是皇室,因此被封为八大铁帽子王。
八旗
努尔哈赤以女真部落为根基所建立的八旗制度,是一个典型的奴隶制军功集团。努尔哈赤视八旗为私人财产,因此他将八旗分封给他的子孙和亲属,如他的嫡系子孙代善、皇太极、多尔衮、岳托、豪格等人,麾下都有八旗佐领,甚至直接成为旗主,不过此时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封爵制度,因此,并未确定八大铁帽子王。
干隆皇帝
这八个铁帽子王中,除了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外,其他七人均为努尔哈赤的嫡系子孙。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八大铁帽子王世袭罔替,但世袭罔替的是爵位而非本人,如果继承王位的铁帽子王们犯错,依然会被罢黜或被惩罚。
⑸ 康熙时期铁帽子王爷名字叫什么
铁帽子王指八位权势赫赫的王爷,他们在开国创业过程中战功最多、勋劳最大,所以他们的王位也是一辈传一辈,不降不除。如果因事被革除爵位,可由本家其他子孙继承。本家假若无人,还可以由旁支子孙袭封。这叫“世袭罔替”,俗称“铁帽子王”。这项规制发端于清初,定制于干隆。
“八大铁帽子王”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龙子龙孙,其中有: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第二子)、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之侄)、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第十五子)、肃亲王豪格(皇太极之子)、承泽亲王硕塞(皇太极之子)、成亲王岳托(代善之子)、颖亲王萨哈廉(代善之子,王位后传于其子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⑹ 清朝十二个铁帽子王分别是谁清朝灭亡时,他们在干什么
大家都知道清朝历史上有十二个着名的铁帽子王,相比于其他王爷的爵位逐代降等而言,他们的爵位可以永传子孙,而且不降等。
那时候,由于醇亲王载沣已经隐退,奕劻在皇室内部辈分高、权力大,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溥伟、载泽等人纠结10多人前往庆亲王府,围攻奕劻。奕劻不为所动。最终,在奕劻的坚持下,溥仪颁发了《退位诏书》,终结了清朝近300年的统治。
⑺ “八大铁帽子王”指的是哪八大
清朝时期世袭的亲王郡王 就是俗称的铁帽子王——铁帽子王是清代对“世袭罔替,配享太庙”王爵的称谓。
干隆皇帝诏定清朝初年的八大铁帽子王:
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 和硕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和硕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 和硕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 和硕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 和硕承泽亲王(后改为庄亲王):爱新觉罗硕塞 多罗克勤郡王:爱新觉罗岳托 多罗顺承郡王:爱新觉罗勒克德浑 其中,爱新觉罗岳托和爱新觉罗勒克德浑是爱新觉罗代善的儿子。
另外,清朝中后期也恩封了几个铁帽子王:
和硕怡亲王:爱新觉罗允祥 和硕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 和硕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 和硕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满清封爵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下共十四等,其爵位并不世袭,每世递降一等。无爵位的宗室叫“间散宗室”,用四品顶戴。惟有礼亲王、睿亲王、肃亲王、郑亲王、庄亲王、豫亲王、顺承郡王、克勤郡王八个家族,因为其祖有大功勋,被赐世袭不降封典,即俗称所谓“铁帽子王”。如果某“铁帽子王”获罪夺爵,以其旁支袭爵。每逢节庆大典王公上表庆贺或各王集议大事上表列衔,均以礼亲王居守。满清时,另外还有四家世袭亲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
以下八位为“军功封”铁帽子王:
礼亲王
始封祖为和硕礼烈亲王代善。代善是清太祖奴尔哈赤次子,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进封和硕礼亲王。皇太极死后,代善又主持立福临为帝。代善顺治五年病逝,干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其后代袭爵有名的子孙,如嘉庆十年袭爵的礼亲王昭琏是皇族中着名学者,着有《啸亭杂录》等传世,昭琏后因凌辱大臣被夺爵。末代礼亲王叫世铎,清帝退位后去世。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2人被夺爵。
睿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祖奴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多尔衮以作战勇敢赐号“墨尔根代青”,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皇太极死后,他顾全大局和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临即位。顺治元年多尔衮进入北京,安抚百姓,制定章法制度,是清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多尔衮先后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死于出征路上,年仅39岁,灵柩回京时,顺治亲自在东直门迎接。多尔衮死后被尊为“义皇帝”,庙号 “成宗”,神主附太庙。后来苏克萨哈等攻奸他种种不法,被废掉尊号,黜出宗室,毁陵墓,家产人员入官,此后百余年无人感议论此事。干隆三十八年清高宗弘历下令修葺东直门外睿王坟,干隆四十三年为其平反复其王爵,其爵世袭罔替,追谥曰“忠”,配享太庙。其身后无子,以同母弟多铎之后继承爵位。睿亲王世袭共传 11世,不算追封的,共8王。
豫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祖奴尔哈赤15子多铎。多铎在太宗时于大凌河大破明军祖大寿之师,从此明朝没有成规模的抵抗,崇德元年封豫亲王。清军入关后,他率领军队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顺治六年以痘症病逝,干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王,其中2人被夺爵。
肃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宗长子肃武亲王豪格,因功于崇德元年封肃亲王。清军入关后率领大军西征川陕,剿击李自成、张献忠余部。豪格与多尔衮不和,顺治元年因语侵多尔衮被夺爵,顺治五年被拘禁死于狱中。顺治八年世祖亲政,为长兄昭雪,恢复原封谥肃武亲王。干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末代肃亲王善耆清末任民政部尚书。清帝退位后,避居大连与日本人过从甚密,死于1922年。肃亲王世爵共传9世10王。
庄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宗皇太极第5子承泽裕亲王硕塞。硕塞与多铎共同在河南攻击李自成,又随军攻破南京,俘虏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顺治十一年硕塞死,其子袭爵改号庄亲王。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其中2人夺爵。
⑻ 据说清朝共有八大铁帽子王,他们分别是谁呢
铁帽子王也是如此,它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比一般的亲王有些有待和特权,具体表现为:“世袭罔替”, 隔代不降爵;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到了干隆年间,为了表彰怡亲王的功德,干隆帝又将怡亲王这一支定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至于清末的三大铁帽子王——恭亲王奕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清初有8个开国王爷,中间有一个帮助雍正皇帝登基的怡亲王胤祥,清末还有三个铁帽子王,分别是恭亲王奕昕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
在清朝,皇帝的儿子们并不像之前的汉朝、明朝一样都会获得封地或者成为王爷,而是他们可能被封为郡王、贝勒、镇国公,辅国公等。就算被封为亲王,这个王位也并不是世袭的,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飨太庙的殊荣。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因在清朝中后期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生于1599年11月19日,死于1655年6月11日。他是唯一一个不是帝王的直系子孙,他虽然不是直系,但是他在开国的时候曾立下赫赫战功,起到了稳定政局、平衡各方势力的作用。八大铁帽子中的克勤郡王、顺承郡王实际上也是代善一系的,这也反映出代善的重要性。
⑼ 清朝的铁帽子王是什么
在清朝国祚二百六十八年加上在关外时期约近三百年的漫长岁月之中,获此殊荣的满清贵胄仅有十二家,分别为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以及庆亲王。在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中,头八位都是其祖先在清朝开国以及入关统一时期立下汗马功劳而受封,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这是因有军功而受封;其他四位则是因为与皇帝有着特殊亲密关系中受封,属于恩封。
铁帽子王是对清代世袭罔替的王爵的俗称,其身份高贵且封爵像铁般牢固。
清王朝建立后,建立了一整套封爵制度,皇族爵位即是这个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当时确定的皇族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清朝封爵一般有两种,一为臣民在战争中立功而受封,称为功封;另为皇裔受封(正常情况下必封),称为恩封。袭爵的方式也分为两种:一种是降等承袭,这是一般的惯例,即逢子孙(通常为嫡长子)袭爵时,每代要递降一个等级来承袭。由和硕亲王递降至奉恩镇国公,多罗郡王递降至奉恩辅国公,多罗贝勒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固山贝子递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奉恩镇国公递降至镇国将军,奉恩辅国公递降至辅国将军,之后就不再递降了,以该爵一直承袭下去。另一种是原等承袭,即由皇帝颁诏允许,某些爵位逢子孙袭爵时,可以按其父、祖的原等级来承袭,世代相承不变。若是没有子嗣后代时,则以旁支后代奉始封祖先祀,并承袭该爵。这就叫做世袭罔替。在清朝国祚二百六十八年加上在关外时期约近三百年的漫长岁月之中,获此殊荣的满清贵胄仅有十二位王的后人在继承爵位时无需降级,作为皇帝对其功劳的赏赐,称为铁帽子王。
这十二位王中,有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另外四位是中后期在政治斗争中得到皇帝重用而受封。
干隆皇帝按“功封”诏定清朝初年的八位铁帽子王:六位和硕亲王,即,
和硕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次子
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
和硕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十五子
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六子
和硕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
和硕承泽亲王(后改为庄亲王):硕塞,皇太极五子
两位多罗郡王,即,
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努尔哈赤次子代善长子
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三子萨哈璘次子
中后期所恩封的四位铁帽子王(全是和硕亲王):
和硕怡亲王:胤祥,康熙帝十三子
和硕恭亲王:奕欣,道光帝六子
和硕醇亲王:奕譞,道光帝七子
和硕庆亲王:奕劻,干隆帝十七子永璘六子绵性长子
⑽ 什么是铁帽子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是谁
铁帽子王是清代对“世袭罔替,配享太庙”王爵的称谓。
干隆皇帝诏定清朝初年的八大铁帽子王:
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
和硕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和硕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 和硕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
和硕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
和硕承泽亲王(后改为庄亲王):爱新觉罗硕塞
多罗克勤郡王:爱新觉罗岳托
多罗顺承郡王:爱新觉罗勒克德浑
其中,爱新觉罗岳托和爱新觉罗勒克德浑是爱新觉罗代善的儿子。
另外,清朝中后期也恩封了几个铁帽子王:
和硕怡亲王:爱新觉罗允祥
和硕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
和硕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
和硕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
满清封爵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下共十四等,其爵位并不世袭,每世递降一等。无爵位的宗室叫“间散宗室”,用四品顶戴。惟有礼亲王、睿亲王、肃亲王、郑亲王、庄亲王、豫亲王、顺承郡王、克勤郡王八个家族,因为其祖有大功勋,被赐世袭不降封典,即俗称所谓“铁帽子王”。如果某“铁帽子王”获罪夺爵,以其旁支袭爵。每逢节庆大典王公上表庆贺或各王集议大事上表列衔,均以礼亲王居守。满清时,另外还有四家世袭亲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