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帽子什么色
‘壹’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帽徽是什么标志
自解.放战争初取消国.民革.命军帽徽到1949年上半年,我军都没有帽徽。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为镶有金黄.色边之五角红星,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
帽徽,是近代以来军.队的重要标识,在军服的各种识别标志中处于首要地位,也代.表着一支军.队的性质。在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具有不同特点的帽徽,见证着人.民军.队的不断壮.大。
红军的红五星帽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以红五星作为帽徽。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在竹排上拿出一枚红军留下的红五星。其实,这是一枚65式铝质帽徽,当时红军的红五星帽徽主要为布质,也有硬纸、油毡、树皮、兽皮等材料制成的。
不过,红军也有一些金属帽徽,大多为铜质、锡质,个别为银质,形状为圆形、椭圆形,一般都有凸起的斧头、镰刀和五角星图案。1930年龙州起.义后,红八军等部.队就佩戴过铜帽徽。当然,受根据地经济条件制约,金属帽徽并不常见。
八路军、新四军的国.民革.命军帽徽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统.一佩戴国.民革.命军陆军帽徽,即“青.天.白.日”帽徽。
有观点认为,“皖南事变”后,八路军和新四军便取消该帽徽。历.史上,确有新四军官兵在事变发生后,出于义愤不戴国.民革.命军帽徽的情况,但八路军、新四军领.导机.关并未明令取消。因为,八路军、新四军在当时已纳入国.民革.命军序列,帽徽是我军合法化标志之一,不取消帽徽,就不会给国.民.党造成口实。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通.过“政协决议”,规定中.共武.装纳入“政.府军”,八路军、新四军此时也未取消国.民革.命军帽徽。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番号相继取消,国.民革.命军帽徽在我军中也陆续被取消。
以军徽作帽徽的49式帽徽
自解.放战争初取消国.民革.命军帽徽到1949年上半年,我军都没有帽徽。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为镶有金黄.色边之五角红星,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以军徽为帽徽,称为49式帽徽,1949年下半年开始配发。由于执行作战任务,不少部.队在当年底才配发。
1997年8月11日的《解.放军报》曾刊登一篇署名“惠彤”的文章,谈到1949年11月,他和两名战友奉命去上.海购.买文化用.品,在大街上因未佩戴帽徽而被请到军管会。当时,他们所在部.队在浙东南,尚未配发帽徽。他们在军管会领.取了3枚帽徽缀在帽子上。
三军不同的50式帽徽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全军装备50式军服,佩戴制式帽徽和胸章。50式帽徽式样与49式相同,为镶有金黄.色边的红五角星,正中嵌金黄.色“八一”字样。但海军军官所戴大檐帽沿用传统桃形帽徽,图案是“八一”军徽加藏蓝色底衬和银灰色铁锚,海军战士所戴水兵帽则佩戴和陆军一样的“八一”红五角星帽徽。
1951年,空军军官帽徽改为与本军种军徽样式相同,即“八一”军徽加金黄.色飞鹰双翼。至此,陆、海、空三军都有了各自的帽徽。空军所戴解.放帽仍佩戴“八一”红五角星帽徽。
三军均为圆形的55式帽徽
1955年,全军换装55式服装,佩戴新式帽徽、肩章和领章。55式帽徽有大小两种,均为圆形。大帽徽用于大檐帽、冬帽,小帽徽用于无檐帽、解.放帽。
陆军帽徽主体图案为“八一”红五角星,外围为齿轮、麦穗,海、空军帽徽分别加铁锚和飞翅图案。防空军、公.安军帽徽与陆军相同。存放于原总后勤部军需生产技术研究所的55式三军大帽徽标样,也只有陆海空军3种。
除大、小帽徽外,还有船形帽帽徽,图案为“八一”军徽底衬草绿色。1957年后,船形帽帽徽改为与陆军大帽徽同样的图案,“八一”军徽底衬海蓝色,外围有齿轮麦穗。中.国人.民志愿军因其特殊性,帽徽五角星里没有“八一”两字。
“一颗红星头上戴”:65式帽徽
1965年6.月1日,全军取消军衔制,统.一更换新帽徽、领章。65式帽徽、领章不分军种、不分等级,全军上下无论男女官兵,一律佩戴红五角星帽徽和全红领章,将之称为“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从而体现官兵一致的革.命传统。65式红五星帽徽材质分铝质和塑料两种,尺寸相同,铝质较为多见。
恢复55式形制的85式帽徽
1⑨85年我军装备85式服装,取消红五角星帽徽,恢复以“八一”军徽为主体、底衬金黄.色飞翅的圆形帽徽。85式帽徽也分大小两种:大帽徽用于大檐帽、冬帽,小帽徽用于无檐帽、解.放帽。
85式陆军、海军、空军帽徽,与55式帽徽图案相同,但区别是55式帽徽五星的角在麦穗内.侧,而85式帽徽五星的角在麦穗外侧,即整个帽徽外侧。
实行新军衔制的87式帽徽
1⑨88年为配合新军衔制,全军装备87式服装。87式帽徽分大小两种,大帽徽用于大檐帽、冬帽,小帽徽用于作训帽、女军人无檐帽。大帽徽主体为“八一”红五角星,周围、下部有金黄.色麦穗、天.安门、松枝叶和齿轮图案,海军帽徽底衬藏蓝色和金黄.色铁锚,空军帽徽底衬天蓝色和金黄.色飞翅。小帽徽为圆形,中.央有“八一”红五角星,周围有金黄.色麦穗和齿轮,海空军底衬色和标志与大帽徽相同。
97式和99式帽徽
1997年和199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和驻澳.门部.队,先后装备97式服装。97式大檐帽帽徽,样式为桃形,主体图案为“八一”红五角星,周围、下部有金黄.色麦穗、天.安门、松枝叶和齿轮图案,总体尺寸比87式大帽徽大1厘米,陆军底衬海蓝色,海军底衬藏蓝色和金黄.色铁锚,空军底衬天蓝色和金黄.色飞翅。
2000年5月1日,全军装备99式夏服。99式贝雷帽所配贝雷帽帽徽,图案与97式大帽徽相同。
新一代07式帽徽
2007年建军80周.年之际,全军装备07式服装。07式帽徽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第7代帽徽。帽徽品种包括金属帽徽、贝雷帽帽徽和作训帽帽徽3种。外形为桃形,图案为松枝叶、天.安门、齿轮、麦穗环绕“八一”军徽。
金属帽徽,分大帽徽和小帽徽两种,男军人.大檐帽、水兵帽、栽绒帽和皮帽配大帽徽,女军人卷檐帽、栽绒帽、皮帽缀配小帽徽。贝雷帽帽徽与金属帽徽形制、图案相同,背景按陆、海、空分别衬以松枝绿、深藏青、深蓝灰底色。作训帽与金属帽徽形制、颜色相同,绣片颜色陆军为灰绿色、海军为藏青色、空军为蓝灰色,帽徽图案为黄.色。
2017年8月1日,全军统.一换发佩戴夏常服帽,夏常服帽帽徽形制与贝雷帽帽徽相同。
‘贰’ 中国人民解放军帽徽、图片
1988年10月,在实行新军衔制的同时,陆军、海军、空军的帽徽进行了改革,将1985年实行的小帽徽作为作训帽和女军人无檐软帽帽徽;大帽徽加衬金黄色松枝叶和天安门图案,适用于大檐帽、水兵帽、绒(皮)帽上佩带。
新帽徽庄重严肃,美观大方。红五星、麦穗、齿轮和天安门,象征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与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肩负着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光荣使命。长青松树具有傲风雪、抗严寒的性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当代军人的不屈风范。
(2)八一帽子什么色扩展阅读:
1949年6月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帽徽样式与“八一”军徽相同。1951年后,海军、空军军官的帽徽样式与本军种军徽样式相同。
1955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颁发了新的帽徽样式,陆军、海军、空军的帽徽为圆形,正中镶嵌“八一”军徽,分别以海篮、藏篮、天篮色衬底,周围为麦穗和齿轮。海军、空军帽徽分别衬以铁锚和飞鹰两翼。
1965年6月,陆军、海军、空军的帽徽统一改为全红五角星。1985年5月,陆军、海军、空军帽徽又分别恢复了1955年样式,并分大小两种。大帽徽直径40毫米,用于大檐帽、绒帽和皮帽;小的帽徽直径35毫米,用于解放帽和女软帽。
1988年10月在实行新军衔制的同时,陆军、海军、空军的帽徽进行了改革,将1985年实行的小帽徽作为作训帽和女军人无檐软帽帽徽;大帽徽主体为“八一”红五角星,下方加衬天安门图案和8片金黄色松枝叶,适用于大檐帽、水兵帽、绒(皮)帽上佩带。
‘叁’ 中国陆军帽徽的演变,在建国后是怎样的图案
中国陆军帽徽演变史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以红五星作为帽徽,这是一枚65式铝质帽徽,当时红军的红五星帽徽主要为布质,也有硬纸、油毡、树皮、兽皮等材料制成的。
二、1930年龙州起义后,红八军等部队就佩戴过铜帽徽。当然,受根据地经济条件制约,金属帽徽并不常见。大多为铜质、锡质,个别为银质,形状为圆形、椭圆形,一般都有凸起的斧头、镰刀和五角星图案。
六、1955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颁发了新的帽徽样式,陆军、海军、空军的帽徽为圆形,正中镶嵌“八一”军徽,分别以海蓝、藏蓝、天蓝色垫底,周围为麦穗和齿轮。海军、空军帽徽分别衬以铁锚和飞鹰两翼。
七、1965年6月,陆军、海军、空军的帽徽统一改为全红五角星。
八、1985年5月,陆军、海军、空军帽徽又分别恢复1955年样式,并分大小两种。
九、1988年10月,在实行新军衔制的同时,陆军、海军、空军的帽徽进行了改革。
十、1997年和1999年,中国驻香港和驻澳门部队,先后装备97式服装。
十一、2000年5月1日,全军装备99式夏服。99式贝雷帽所配贝雷帽帽徽,图案与97式大帽徽相同。
十二、2007年建军80周年之际,全军装备07式服装。07式帽徽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第7代帽徽
十三、2017年8月1日,全军统一换发佩戴夏常服帽,夏常服帽帽徽形制与贝雷帽帽徽相同。
新帽徽庄重严肃,美观大方。象征我国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与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肩负着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光荣使命。长青松树具有傲风雪、抗严寒的性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当代军人的不屈风范。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也佩戴帽徽,其图案由国 徽、盾牌、长城和松枝组成。
‘肆’ 有八一两字的帽子代表什么,是军还是兵
我军统一的制式军徽是中央军委1949年6月15日与军旗一同颁布的。我军军徽图案为一颗镶有金黄色边的五角红星,中央嵌有金色“八一”二字,名称为“‘八一’军徽”...
‘伍’ 八一帽辉那一年用于部队
最早是49年,后来在65年的时候改为了红五星,在85年时又改了回来。
1949年6月起,解放军帽徽样式与“八一”军徽同。1951年后,海军、空军军官的帽徽样式与本军种军徽样式相同。
1955年10月,陆军、海军、空军官兵的帽徽为圆形,正中镶嵌“八一”军徽,分别以海蓝、藏蓝、天蓝色垫底,周围为麦穗和齿轮。海军、空军的帽徽分别衬有铁锚和飞鹰两翼。
1965年6月,三军官兵的帽徽统一改为全红星。
1985年5月三军官兵帽徽恢复1955年样式。
‘陆’ 中国建军以来共有几种制式军服分别是什么
7种。
1,中山装八角帽
1928年红军利用战场缴获的几架缝纫机在江西宁冈挑寮村的一座破庙里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所被装厂,也就是说,这时起红军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制式服装。这一时期红军的服装样式是用粗布做成的灰色中山装、八角帽,缀以布质的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
2,五零式
按陆、海、空三军干部、战士区分。陆海空三军干部夏服均用棉平布制作,以服装颜色、大檐帽帽徽图饰区分军种。全军干部、战士夏季均戴大檐帽。陆军干部夏服有两个上挖袋,裤子为西式裤,设有后枪袋。海空军干部夏服有四个挖袋。海军干部设有上白下蓝和全蓝服两种。
3,五五式
55式军衔服装分礼服和常服两类,首次突破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礼服配发校以上军官,在重大礼仪场合和出国访问时着穿,同时还设有海军舰艇尉官礼服和水兵礼服,以及军乐团、仪仗队、文工团、体工队礼服。军官礼了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
4,六五式
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制,随即废止55式军衔服装,全军干部、战士一律戴解放帽,佩带红五星帽徽和全红领章。
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干扰,部队在1965年6月1日取消了军衔制。军衔服装随即废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缀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样式与55式常服相同。
5,八五式
1984年1月,中央军委批准了军服改革方案,并于1985年装备部队,定名为85式军服。85式军服仍然沿用55式军服样式。仅解放帽改为大檐帽,佩带圆形“八一”红五星帽徽和军种肩领章。
6,八七式
系列服装分礼服、常服、作训服三类。
礼服是军官在重大庆典和重要外事活动时着穿的制式服装。分夏礼服和冬礼服两种。礼服为西服式。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按不同颜色和裤中缝牙线的颜色区分军种。
7,零七式
标志服饰主体图案,以“八一”军徽、长城、盾牌、钢枪、飞翅、铁锚为主,象征人民军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钢铁长城,体现全军官兵献身国防的坚强意志和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6)八一帽子什么色扩展阅读:
中国工农红军初期的服装主要靠自制或从敌人手中缴获而解决,没有统一的样式。红军制作军服的材料来源:一是从城里买来;二是把打土豪没收来的衣服和布料加以改装。
红军军装和小八角帽的设计者是山西省榆次市西赫村人赵品三,他是榆次最早的党员之一。
第3次反“围剿”后,赵品三调到中央红军学校任俱乐部主任,时任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瑞金卫戍区司令、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的刘伯承,有感于红校学员着装的杂乱,把设计军服的任务交给了他。赵品三开始时仿照苏联红军军服样式设计,上衣是紧口套头的,很不适合南方的气候。
后改为开襟敞口的,并缀上红领章,军帽用适合中国人脸型的“小八角”式列宁帽,帽中央缀一颗红五角星。赵品三设计的军服,得到了刘伯承的认可,并随之普及开来。
抗战全面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服装、标志基本与国民革命军相同。理论上,除无军衔、无“符号”胸章、包括朱德、彭德怀在内的绝大多数军官均无大礼服和毛呢料制服(也有叶挺、林彪等例外)外,八路军、新四军军服服装与国军中央军和除东北军外的其他部队完全相同。
但实际上,八路军军装色调极其混乱,骨干部队为继承自中央红军的草木灰色,早期少部分得到国军后勤供给的部队为仿德国灰色,后来军服均为根据地土法生产,山东、河北制成时通常为黄绿色,穿着后逐渐褪成黄灰或灰白色。
‘柒’ 军人的 帽子的 帽徽为什么有天安门和 八一两种
军人佩带在军帽上的标志。18世纪上半叶,欧洲许多国家的军队开始佩带帽徽作为标志。中国清朝末年的新军和中华民国时期的军队,都佩带帽徽作为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佩带布料全红五角星帽徽。1949年 6月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帽徽样式与“八一”军徽同。1951年后,海军、空军军官的帽徽样式与本军种军徽样式相同。1955年 10月,陆军、海军、空军官兵的帽徽为圆形,正中镶嵌“八一”军徽,分别以海蓝、藏蓝、天蓝色垫底,周围为麦穗和齿轮。海军、空军的帽徽分别衬有铁锚和飞鹰两翼。1965年 6月,三军官兵的帽徽统一改为全红星。1985年5月三军官兵帽徽恢复1955年样式,并分大小两种。1988年 10月开始使用的“八七”式帽徽分为大小两种。大帽徽缀于大檐帽、绒(皮)帽,主体为“八一”红五星,八片松枝叶环抱着麦穗、齿轮和天安门,象征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力量,与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人民解放军属于人民。采用松枝叶作为帽徽的组成部分,是因为松树生命力极强,给人以力量、启发、深思和勇气。具有生机勃勃,傲然屹立,傲风雪、抗严寒,不怕风吹雨打,苍劲有力,永藻青春,勇于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性格。帽徽总体高、宽皆为 50毫米,分陆、海、空军三种。陆军底衬海蓝色,海军底衬藏蓝色和金黄色铁锚,空军底衬天蓝色和金黄色飞翅。为铝冲压制成,用螺丝、螺帽缀钉。松枝叶纹仿刺绣,颜色与麦穗、齿轮、天安门一致,为金黄色,天安门按标准加工,上下平直,左右高出松叶半毫米左右,周边有清晰的轮廓线。小帽徽缀于作训帽,圆形,直径为 35毫米。采用软塑料热转移印膜制成,具有轻便、柔软、形薄的特点,便于佩带。陆、海、空三军小帽徽的区分与大帽徽相同。小帽徽中央有“八一”红星,周围有金黄色麦穗和齿轮。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官兵的帽徽是 1983年设计制作的,图案由国徽、盾牌、长城和松技组成。国徽是国家的象征,标志着武警部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盾牌标志着武警部队是国家和人民安全的坚强后盾;长城标志着武警部队如同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松枝标志着武警部队英勇保卫祖国、不畏强暴、坚忍不拔的战斗意志。
‘捌’ 开国大典中,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服装色调和样式上有什么不同
军 服 ~~~~~~~网络知道上不能贴图片,我那么认真的找,给分吧!
建国前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初期,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时部队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系红领巾以示区别。同年9月,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湖南秋收起义,穿的是各式服装,佩带红布袖章,以此象征是一支红色部队。这个时期,一部分军服是靠打土豪或从战场上缴获来的,另外一部分则依靠当地群众义务缝制,没有统一的样式。>>>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军服,八路军为土黄色,新四军为灰色,布料有粗布,也有细布,号码不分大小,上衣长度一律为“二尺五”。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服装样式与抗日战争时期相同。1946年10月,我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取消“八路”、“新四军”臂章,各部队分别佩带标有番号的臂章或胸章。解放战争后期,我军接管了一批国民党军队的军需工厂,从而初步具备了统一生产和供应服装的条件。1949年1月,军委后勤部规定了全军统一的服装样式。军服为草绿色棉平布中山装,胸前佩带长方形布胸章,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头戴解放帽,帽徽为“八一”红五角星。1949年10月参加开国典礼阅兵式的部队穿的就是这种军服。
建国后,人民解放军自从1950年统一军服制式,经历了1955年军衔服装、1962年定型生产的“六二”式军装。此后,解放军军服几经更新换代,先后进行了12次军服改革调整。 “五五”式军服图文
“六五”式军装 1965年6月1日取消军衔制后,改装“六五”式军装,全体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缀红五角星帽徽和红领章。
“七一”式军装 1969年,随着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研制了涤锦棉三元混纺单衣,1973年装备部队,称“七一”式服装。应用合成纤维纺织品作军需服装和装具,这在我军服装发展史上,是一次划时代的改革。
“七八”式军装 “七八”式服装是“七一”式的改进型,它以减重为目的,全面应用合成纤维纺织品的新成果。
“八五”式军装 “八五”式军装基本沿用1955年样式,与“七八”式服装相比,其明显区别在于布料和样式的彻底更新换代。
“八七”式军装 “八七”式军服是1987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定型的。1988年10月1日起陆续装备部队。这套服装除分礼服、常服、作训服外,还特别设置了文工团员用的演出服和军乐团、仪仗队的礼宾服。另外,还有地勤服、迷彩服、防化服、坦克服、航空服等近10种特种服装。1990年开始配发了87式制式衬衣。1992年,中央军委决定:文职干部配发制式服装,戴文职肩章、领花。用“八七”式系列军服装备部队,是我军军服史上一个突破。
“九七”式军装 1993年初,我军开始研制面向21世纪的新一代军服。新一代军服保留了“八七”式服装的优点,吸取了国际上先进国家军服的长处,与87式军服相比,在结构、用料、颜色、服饰及配套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尤其是样式、颜色更为美观、大方和协调,形成了陆军以棕绿色为主色调、海军以白色和藏青色为主色调、空军以蔚蓝色为主色调的三军颜色体系。97式军服共分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与87式服装相比,主要增加了礼服、夹克常服、毛衣、体能训练服、战士皮鞋、作战靴及国际通用的贝雷帽等品种,新增了绶带、军种胸标、姓名牌、臂章等服饰标志。
97式军服于1997年5月1日起首先在驻港部队试穿,1999年装备驻澳门部队,驻国外武官配发了97式礼服,全军其他单位未装备
2000年5月1日起,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开始统一配发99式长、短袖制式衬衣和贝雷帽,同时取消已装备部队多年的87式长、短袖制式衬衣。99式制式衬衣采用了先进的纺织和原液染色等技术,与87式制式衬衣相比,在样式结构、用料、颜色和加工工艺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提高了穿着舒适性。长袖制式衬衣官兵均为束腰式;短袖制式衬衣军官、文职干部为夹克式,士兵为束腰式。陆海空三军衬衣颜色为各军种基本色,陆军为浅绿色,海军为本白色,空军为浅蔚蓝色,体现了三军特色,形成了系列。这次向全军官兵配发的贝雷帽为我军首次装备。贝雷帽采用国际通用样式,用料为细羊毛,颜色为陆军深棕绿色、海军深藏青色、空军深蔚蓝色。贝雷帽的配发,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官兵在夏季戴大檐帽太重、太热和不便携带的问题。
2004年12月12月1日,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士兵和部分军校学员统一换发用仿毛面料制成的04式冬常服。2005年5月,士兵换发用同一材料制成的04式夏常服。我军士兵现行着穿的87式夏常服用俗称“的确良”的涤棉平布制成,冬常服用俗称“涤卡”的涤棉卡其布制成。04式士兵常服使用“多重多异复合化纤长丝织物”为服装面料,外观、质感与毛料无异,保暖性、防风性、透气性和密度都达到毛料的指标,而且有更好的抗皱保型性,能抗静电,可水洗,易干,耐磨。
04式士兵常服样式与87式常服相同,服装板型有一定改进,腰身比较明显,共有04式士兵夏常服、士兵冬常服、水兵服、士兵大檐帽、水兵帽、士兵冬帽等6个品种。04式士兵大檐帽、空军士兵冬帽和陆军士兵夏常服、冬帽、冬常服由草绿色改为棕绿色,04式海军士兵夏常服、水兵服、冬帽、冬常服由藏蓝色改为藏青色,04式空军士兵夏常服、冬常服由上草绿下藏蓝改为上棕绿下藏蓝。
为配合04式士兵常服着穿,我军首次为除海军海勤和驻香港、澳门部队以外的士兵配发02式士兵皮鞋。02式士兵男皮鞋颜色为黑色,样式为素头外耳系带式,用料为超细纤维合成革;02式士兵女皮鞋颜色为黑色,样式为素头外耳系带式,用料为黄牛正面革。
200511月11日,空军开始统一换发05式常服。空军新常服颜色为蓝灰色。新常服的正式换发,标志着空军从此拥有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与使命任务相配套的常服,结束了50多年来空军常服采用陆军土黄色上衣和海军藏蓝色裤子上下颜色不统一的历史,实现了与空军工作、训练、作战环境相一致。
07式陆海空男军官礼服
07式军服 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全军从2007年起换发07式服装。这次是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换装,涉及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4个系列共644个品种。陆军军服颜色调整为松枝绿,海军军服调整为深藏青色和白色,空军军服在深蓝灰色基础上作了适当加深。大檐帽调整了翘度,军官增加了帽檐(墙)花;夏常服为束腰式,陆、空军和海军白色春秋常服为猎装式,使体型更显修长;增加了级别资历章、国防服役章、臂章等,海军首次增加袖章,重新设计了三军统一的帽徽、领花,体现了军人荣誉,强化了军服美感。国旗、军旗、长城、天安门等中国军队的传统重要标识,简洁地融入到了臂章、领花、胸标等标志服饰上。
07式军装全军从2007年7月1日起由驻京、驻港和驻澳部队先行装备,8月1日起全军军官开始穿着,预计在09年前完成全军换装
现在,世界上的军装大多数是绿色的(草绿、深绿或黄中偏绿)。为什么不约而同地朝绿色发展呢?这是从实战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19世纪末,英帝国主义发动了对南非的侵略战争。当时,南非有一个叫“布尔”的倔强民族,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国土受到外来侵略者的蹂躏,组织起来进行武装反抗。布尔族参战的兵力少,英军人多,双方兵力对比为1:5。布尔人在战争初期失利。英军自恃人多势壮,骄横前进。布尔人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英军有一个很大特点,都穿红色军装,在南非森林的绿色背景中,格外显眼,因而行动极易暴露,布尔人从这里得到启发,立即把自己的服装改为草绿色,松炮也涂成绿色。这样一来,布尔人便利用密草丛林的绿色背景作掩护,英军不容易发现布尔人,而布尔人很容易发现英军,他们常常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英军,突然发起攻击,打得英军措手不及,英军却找不到目标。这场战争,英军死伤9万多人,损失惨重。
“前车覆,后车诫”,英国人在南非受到的教训,很快被许多国家的军队所汲取。为了在野战条件下较好地隐蔽军队的行动,人们首先从服装上着手,不断改进军装的颜色,尽量使之与自然背景的颜色接近。这样,世界上的军队虽然服装形式差别很大,但在颜色上却逐渐在绿色基调上统一起来。
当然,一切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从隐蔽伪装的角度来看,军服的颜色也不能局限于绿色。在许多情况下,自然背景并非绿色,这就要求根据当时当地的背景条件、灵活合理选择服装颜色。如在雪地,则只有白色才能与背景协调一致;在海上,则只有蓝色才能与之融为一体;在沙漠地,则只有黄褐色与背景比较接近。
服装分类
[编辑本段]
按陆、海、空三军干部、战士区分。陆海空三军干部夏服均用棉平布制作,以服装颜色、大檐帽帽徽图饰区分军种。全军干部、战士夏季均戴大檐帽。陆军干部夏服有两个上挖袋,裤子为西式裤,设有后枪袋。海空军干部夏服有四个挖袋。海军干部设有上白下蓝和全蓝服两种。陆军战士夏服上衣为套头式,半开口,紧袖口,两个上挖袋,扎线腰带。为便于着穿、训练和作战,1952年改为前开襟,散袖口,戴解放帽。海军战士夏服为上白下蓝和全蓝水兵服,用料均为棉平布。空军战士的夏服与空军干部夏服基本相同。女军人夏服有连衣裙和列宁服两种。帽子、服装颜色与所在军种男军人相同。三军干部、战士的冬服样式、用料与夏服相同。
1950年8月中央军委批准陆军团以上干部和海空军营以上干部、空军伞兵、海军舰艇部队及海校学员着呢服。改善了部分军人的军容仪表。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同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朝参战。志愿军干部夏服与解放军干部夏服相同,战士夏服在肘、肩、臀、膝部位加扎一层布,提高了军服的耐磨程度。志愿军干部冬服,考虑到服装的调节作用,从结构上做了改进,上衣袖口加了绊带,配穿马裤,增强了保暖性,以适应朝鲜严寒的冬天。1953年朝鲜停战以后,志愿军干部战士佩戴"中国人民志愿军"布胸章。
五五式
55式军衔服装分礼服和常服两类,首次突破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礼服配发校以上军官,在重大礼仪场合和出国访问时着穿,同时还设有海军舰艇尉官礼服和水兵礼服,以及军乐团、仪仗队、文工团、体工队礼服。军官礼了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礼服颜色按军种区分。礼服用料为纯毛华达呢,礼服领边、袖头、裤中缝按不同衔级配有不同饰物。校以上女军官的礼服为裙服。装饰、用料与男军官礼服相。55式军衔礼服较大地改善了校以上军官的军容仪表,较好地展示了国威和军威。55式常服是供军人平时着穿的服装,分夏常服和冬常服两种。军官着穿常服时佩戴军衔肩章、军种领章;大檐帽配圆形"八一"红五星帽徽,校、尉官扎武装带。常服颜色按不同军种区分。军官夏常服用料按衔级区分。(元帅、将军夏常服用料为纯毛哔叽。校官夏常服为榨蚕丝织物,尉官冬夏常服为棉斜纹.
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制,随即废止55式军衔服装,全军干部、战士一律戴解放帽,佩带红五星帽徽和全红领章。
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干扰,部队在1965年6月1日取消了军衔制。军衔服装随即废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缀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样式与55式常服相同。全军干部和战士、男军人和女军人服装和式样基本相同,人们只能从衣服口袋来区分干部和士兵。
1978年,我军服装又在71式军服的基础上,以减轻重量为主要目的,进一步扩大合纤材料的使用。主要将冬服罩衣、棉衣和大衣面料改为涤卡布料,棉衣里子布改为改维棉布,对皮帽和毛皮大衣采用新工艺生产,并对罩衣减轻了重量。改进后的服装定名为78式军服。
1984年1月,中央军委批准了军服改革方案,并于1985年装备部队,定名为85式军服。85式军服仍然沿用55式军服样式。仅解放帽改为大檐帽,佩带圆形“八一”红五星帽徽和军种肩领章。干部、战士增发了制式衬衣。团以上干部夏服为凡尔丁毛料,冬服为马裤呢毛料,大衣为大衣呢毛料;且军以上干部为纯毛料,师团干部为毛涤混纺,营以下干部和战斗服装用料为涤锦棉三元混纺布料。
八七”式系列服装分礼服、常服、作训服三类。
礼服是军官在重大庆典和重要外事活动时着穿的制式服装。分夏礼服和冬礼服两种。礼服为西服式。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按不同颜色和裤中缝牙线的颜色区分军种。礼服用料按衔级区别。女军官礼服样式、用料、颜色与所在军种男军官相同,系玫瑰红领带。87式军服还设有文工团演出服和军乐团、仪仗队礼宾服。
常服是军人在平时和一般性礼仪场合着穿的服装。分夏常服、制式衬衣和冬常服三种。军官夏常服为翻领,两个上贴袋,两个下挖袋,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按不同颜色区分军种。夏常服用料按不同衔级区别。
1997年7月1日,我军驻港部队官兵穿着的新一代军服,正是我军研制的新一代军服的雏形。我军新一代军服吸取了世界其它国家军服的长处,与现行军服相比,在结构、用料、颜色、服饰及配套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尤其是样式、颜色更加美观大方,形成了陆军以棕绿色为主色调、海军以白色和藏青色为主色调,空军以蔚蓝色为主色调的三军军服颜色系列。此外,新一代军服还采用了国际流行军服的分类,按功能分为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共包括礼服、春秋常服、夏常服、毛绒衣、大衣、作训服、体能训练服及其配套的军鞋(靴)和服饰九个部分。 99式服装是1999年预先装备部队的新一代军服的一部分。主要包括陆、海、空军男女长、短袖夏服上衣,男女茄克夏服上衣和92-1男女夏裤,以及贝雷帽。
设计标准
[编辑本段]
军装每次设计、更新时都要进行大量的测量、实验工作。设计“84”式军装时,就曾经收集了27个国家的军服样品,对海陆空三军的83个团、15000名不同体型战士进行了实地测量。“07”式军服同样也进行了大量的测量、实验。据介绍,新军装是在驻港部队军装基础上改装而来,“这主要是考虑到与国际接轨”。
据介绍,这次换装最大的特点就是增加了礼服这一类别。据悉,解放军曾在1955年第一次授衔时设有礼服装,参照苏联样式设计,主要是供校级以上军官使用,后来被取消。这是时隔40多年以后第一次增设礼服。这次换装,该院将负责参与部分标准制定。据该院军需系负责人介绍,军装标准是指服装颜色、图案、样式、用料、工艺、加工流程等。
服装发展
[编辑本段]
第一代军装:中山装八角帽
我军建军始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当时这支部队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只是加系红领巾予以区别;湘赣边区的秋收起义部队多着工农服装,佩戴红布袖章。
由于不断有人加入红军部队,而当时红军服装主要依靠打土豪和战场上缴获而来,因此,新入伍的战士,往往是遇上什么穿什么,颜色和式样都很杂乱。
1928年红军利用战场缴获的几架缝纫机在江西宁冈挑寮村的一座破庙里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所被装厂,也就是说,这时起红军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制式服装。
这一时期红军的服装样式是用粗布做成的灰色中山装、八角帽,缀以布质的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
当总司令朱德看到部队官兵换上被装厂生产的第一批统一制式军服时十分高兴,他意味深长地说:“它虽然没有外国军装那么漂亮,但对我们来说,可真是其好无比了。”
当时服装厂的生产条件很艰苦,做衣服的白土布是用灰靛染色,有时连灰靛也没有,只好用茶籽壳(稻草灰等土办法来着色,缝衣线也是工人自制的萱麻线)。
现在中年以上的中国人都还会记得毛泽东那张头戴八角帽的半身照片。那份英气给多少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八角帽和中山装军服又使多少人心中的红军形象更加清晰!
在艰难岁月里——自己动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共产党与国民党再度合作,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和南方红军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服装与国民党军队的服装相同,仅以左臂佩戴“八路军”、“新四军”臂章以示区别。
1941年“皖南事变”后,八路军和新四军部队取消了帽子上的青天白日徽。
国民党对毛泽东领导的部队所在地实行经济封锁,数万部队官兵衣食处于极度匮乏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号召“咱己动手,丰衣足食”,全军掀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战士们自己纺线、织布、染布、做军鞋。
根据地的广大妇女也大张旗鼓地做衣、做鞋支援红军。前方、后方团结一致,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了种种困难,基本上保证了军服的供给。
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军服的变化不大。多在小的标识上做些改动。
40年代后期,我军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统一把草绿色确定为军服的颜色,帽子改为有一个小帽檐的解放帽,左胸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这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服装样式和色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由原来的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
从这时开始,中国军队的军服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第一次出现了大檐帽、士兵套头衫和女军人连衣裙,以及“列宁装”(胸前双排扣)。海军则采用世界通行的海魂衫和套头军服,无檐帽上缀有两根辨风向的飘带,等等。空军、海军、装甲兵等技术兵种也都有了自己的专业特种服装。
从这时起,中国军服离开中山装的单一模式,吸收了外国军服的某些特点。
军服中的极品——元帅服
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服装开始分出礼服、常服等等,首次突破了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
这时期元帅服成为军服中的极品。
解放军十大元帅礼服虽然成为当时群众心目中无比尊贵的形象,但毛泽东却始终拒穿大元帅服。
军衔制实行时,曾计划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
就这样,制作大元帅服成为解放军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一项重要任务。对于这项任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从上海抽调刺绣技工参加大元帅服、元帅服的试制工作。
制成的大元帅礼服采用海蓝色纯毛华达呢面料、西服式样,上衣为大驳头翻领,双排六粒金黄色国徽图案纽扣;下身为散腿裤;领边、袖头、裤中缝镶正红牙边,领边、 袖口绣金钱一道和松技叶,领头和袖头各绣一颗五角星;大元帅礼帽为大檐帽,帽瓦边镶红色牙线、金属丝带,并配金黄色国徽图案帽扣等。
后来,在彭德怀、罗荣桓向毛泽东汇报授衔、授勋工作时,毛泽东在表扬他们的工作成绩后说:“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
因此,为毛泽东精心制作的大元帅礼服从未穿过,一直珍藏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如今已成为一件有历史意义的文物。
风靡全国的“65式”
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全军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级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服装面料是纯棉布。
值得一提的是这时期军服与中国当时的政治发生了很多的关联。
‘玖’ 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军的帽徽是什么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没有统一的着装,也没有帽徽。还保留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军军服。各个野战部队的军服颜色各是不同,有黄的,灰的。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以后,共产党的部队(八路军,新四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摘取所有国民革命军的标志(白日帽徽以及八路军和新四军臂章)。开始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牌,没有帽徽。直到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结束,1949年2月解放军开始统一军装,及四九式军装,有胸牌没有帽徽。同年六月份,渡江战役结束。全国大势已定,确立了国旗,国徽,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确定以南昌起义日期(1927.8.1),为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固每年八月一日就成了解放军建军节。解放军才有自己的军徽,开始佩戴八一红星帽徽。这种八一红星帽徽一直延用到1955年。1958年彻底取消使用。65式军装为大红帽徽,没有八一。直到1985年,解放军换装,帽徽上才又恢复八一字样。八十年代中期出现了新的现役兵种,公安武装警察部队,也就是武警部队。武警部队的帽徽跟其他警种一样,帽徽上是国徽。所以区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可以看帽徽。解放军帽徽上是八一五角星,武警部队的是国徽。
‘拾’ 今年八一后改的新军帽是什么样子
今年8.1全军将统一换发佩戴夏常服帽,
意味着长达17年的解放军贝雷帽,
将被新式夏常服帽取而代之,
也就是卷檐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