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帽子类别 » 帽子上戴鹿角头饰的是什么族

帽子上戴鹿角头饰的是什么族

发布时间: 2022-05-16 04:00:29

㈠ 日本武士头带鹿角帽子(有点像独角仙的角)有什么讲究吗是什么级别什么渊源

1,日本武士的头盔越奇葩、标志着这个武士的地位越高,这种一般来说都是将领或者是更高一级别的大名
2,奇葩的头盔作用是为了防止中箭和劈砍,在日本古代战争中弓箭一直都是主角,奇葩的头盔可以防止空中飞过来的箭射中自己,劈砍就更不用说了(一刀砍到角上哈哈)
3,还有一个作用是为了突出武将的威严和身份

㈡ 贵州人帽子上两个角是什么民族

摘要 两边有角就是彝族(头巾前面带英雄结)

㈢ 少数民族代表戴“小鹿头”,“小鹿头”背后有什么故事

在2021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4次会议上,在内蒙古代表审议团中,其中一位少数民族代表头顶小鹿头,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注意。据相关媒体报道,这位代表是鄂伦春族人,其头上戴的小鹿头并不是真的小鹿,而是袍子。这个帽子被称为狍头皮毛。该代表表示狍头皮毛是鄂伦春族的民族特色,只有出席重大节日活动才会佩戴。

3、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我们要尊重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自觉履行这一义务,我们就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域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有网友认为代表佩戴小鹿头与当下保护野生动物不相符。但是我要说的是,该代表已经明确表示鄂伦春族人已经不再捕猎狍子。截至2021年鄂伦春族已经不足1万人口。我们各民族应加强互助互爱。给这个可爱的代表点赞。

㈣ 头饰的各族头饰

人类使用头饰的时间是很早的,而且都和装饰有关。中国汉字中的“美”字,其实就是一个戴着头饰的人。其头饰也许是一个羊头,有两只角;也许是两根长长的翎毛,因而有人说“美”字“像头上戴羽毛装饰物的舞人之形”。其实,这种情形在古代民族和现代少数民族中都经常可以见到。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戴头饰的历史,而且都以不同的形式流传到现代。
我国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县现在是佤族聚居区。就在这里的勐董河下游两岸陡峭的崖壁上,保存着我国最古老的崖壁画之一沧源崖画。沧源崖画共发现十个画点,清晰可辨的人物图像七百余个。其中,凡是形体较为高大的人物图像几乎都有头饰(有的还有尾饰),而且头饰非常突出,有的头饰的长度甚至超过人体本身的长度。沧源崖画中的头饰,多为牛角、鹿角、牛尾、鹿尾、虎尾、鸟羽等物,尤以牛角头饰为多。这种情形,和某些古籍中对云南少数民族的记载是完全一致的。《云南志》说;“望苴子蛮……衣短甲,兜上插牦牛尾,驰突如飞,其妇人亦如此。”《宋史·蛮夷四》说:“使者衣虎皮颤裘,以虎尾插首为饰。”此外,明清时期编纂的多种志书,对基诺族、景颇族等,都有“首戴骨圈,插鸡毛,缠红藤”之类的记载。历史上我国少数民族的头饰于此可见一斑。
现代的首饰,材料单纯得多,仅限于某些贵金属如金、银以及金银之类的合金仿制品和翡翠、玉石、钻石、宝石、珍珠、珊瑚、流浪等。近年来,虽也开始制作塑料、陶瓷首饰,但普及度较低。相对来说,少数民族所佩戴的头饰,其所用材料要丰富得多,而且也不一定追求名贵,而是就地取材,因时制宜。概括起来,世界少数民族用作头饰的材料大体可以区分为这样三类:动物类、植物类和矿物类。动物类除上面已经提到过的兽角和羽毛外,还有兽骨、兽牙、贝壳、蛋壳、蟹爪、马爪等,甚至还有某些小动物。植物类头饰有花朵、树叶、竹片竹管、木片木棍、苔绒等,甚至还有成只的水果。矿物类头饰物有各种砾石、石珠、石片或金属如铜、铁、金、银等。可见,少数民族的头饰物是十分多种多样的。稀奇古怪,但也是十分丰富多彩。
我国少数民族的头饰和其他首饰和体饰一样,以银为主。同时,还有金、铜、锡等金属,玉、松石、珊瑚等非金属材料,羽毛、兽角、兽牙、花朵、竹筒、木片等动植物材料和绒球、丝穗等棉毛制品。头饰的形式有簪、钗、箍、圈、梳、珠、牌、扣、泡,有的干脆就是银元和钥匙。蒙古族无论男女,头发上都饰以宝石、珊瑚、碧玉,女的插银簪。西北土族也常以珊瑚、松石作头饰。新疆的柯尔克孜族妇女发盖上饰银元、铜珠;而未结婚的姑娘则在帽子上饰以珠、穗和插三至四根猫头鹰、雪鸡羽毛;老年妇女则在发辫上坠银元和钥匙。塔吉克斯坦人常在帽沿上饰以银链,已婚妇女的发辫上却缀白纽扣和丝穗。塔塔尔族的头饰则是旧银币和金属牌。锡伯族的头饰较为丰富,尤以新娘为甚,戴头箍、插簪子和鬓钗,戴花。满族入关前也主要以花为饰,入关后银饰十分繁多。西藏的门巴族女子饰彩色珠串,男子则在帽边用孔雀羽毛围扎,十分雄壮美观。塔巴族头插竹签、银签,戴珠串,插鸟翎。羌族插银或钢打制的簪、钗。白族则插银或玉的头辔。傣族妇女除银钗外,还喜欢插色彩鲜艳的塑料梳子和戴鲜花或塑料花。苗族头饰均为银制,十分丰富突出。布依族插银发簪。水族喜欢在头上插梳子。仡佬族除一般的银簪外,还有一种白银发饰,专门戴在头上。壮族妇女一般都使用银针、根簪。瑶族、畲族的银制头饰都十分突出。高山族与其整个服饰相配合,戴羽冠、角冠、花冠和银冠。 藏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也有小麦、油莱、豌豆等农作物。
藏族服饰和装饰风格大致可以分为藏东、藏南和藏中、藏北四大类。这四类又可以分为农牧区二大风格以及各年龄阶段和不同性别、不同社会地位、不同身份之分。这是各地藏族服饰共有的特点。由于藏民族居住的地域广阔和山川的自然阻隔,造成了虽属同族但服饰各异的局面。
藏族服饰,作为一种存在于本民族文化生活模式中的组成部分,佩带又是构成藏族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佩带的装饰品的质地一方面是金银物器,另一方面是天然宝石。
藏族服饰文化里头饰是最具地域特色的一种装饰品,它构成了某种地域特色的审美情趣,象征着不同地区的穿着风格。
藏族妇女大多数将头发分编成无数根小辫,头饰大多是琥珀、珊瑚、玛瑙、绿松耳石等各种天然宝石。佩带时有的直接把装饰品固定在发辫中,也有将各种要戴的头饰固定在与发色相近的布上,再与发辫一起衔接,这样既美观又方便。为了便于下雨时披自制毛毡雨披和戴帽子,发辫和头饰一般集中在下部。
藏北已婚女子将长发从中间分开,编成许多辫子,前额的分发处开始分别在两边的细辫上串上相对称的珊瑚、翡翠等宝石,把后脑勺的头发编成一根较粗点的发辫,上面固定上从大到小的银圆。
未婚女子将头发编成一根或两根,没有过多的讲究和装饰物。
藏族妇女的头饰中,最有特色且内涵丰富的是戴在发顶上的“巴珠”。贵重的“巴珠”由宝石或珊瑚做成,其形制前后藏有所不同,前藏妇女戴的“巴珠”是三角形,后藏戴的是半月形。姑娘头上一插上“巴珠”,就意味着姑娘已经长大成人了。所以,第一次播“巴珠”的时候,按照传统习俗,还对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向姑娘表示祝贺。 苗族盛装头饰也许是我国少数民族头饰中最奇异、最精致也最漂亮的头饰了。其中一种头饰,具有明显的牛崇拜的色彩。苗族妇女在载上由银泡、银片组成的银冠后,还要戴上两支连在一起的银制水牛角,就象一个巨大的“U”字。每支角上雕一条龙,龙头朝内,呈二龙戏珠之势。两支银角中间,有扇形银芒。另一种头饰,由自下而上横排的五支宝剑头形银片组成,也戴在银冠上。五支银片长尺余,大体相等;“剑尖”朝左,右边整齐;正中有风头饰。横片上插满鲜花。上面两种头饰,用银多达三斤。

㈤ 古代人的头饰有什么讲究吗

摘要:古代头饰精巧华美,本文简单的介绍了古代妇女头饰的种类,头饰的发展演变,以及古代妇女根据身份,出席的场合来佩戴不同的头饰。

关键词:笄,簪,钗,华胜,擿,花钿,步摇,梳篦

经常可以看到电视剧中古代女子穿着雍容华丽的服装,戴着制作精美的头饰,这亮丽的一幕使我们不禁感慨古代手工技术的发达。但是细细想来,电视剧中呈现出来的只是崇尚简洁的现代人参考史料对古代头饰的仿照品。这就不难想象真正的古代头饰有多么的巧夺天工。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古代妇女所佩戴的头饰。

1. 1. 笄,簪,钗,擿,华胜

笄是古时用以贯发或者固定弁,冕的。在《仪礼·士冠礼》中记载:“皮弁笄,爵弁笄。”郑玄注:“笄,今之簪。”古代妇女经常使用笄来固定发髻。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时候就用笄将头发绾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礼。《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郑玄注:“笄,女之礼,犹冠男也。”《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簪是由笄发展而的,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可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擿,簪股,将头部做成可搔头的簪子,所以俗称为搔头。《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簪。《后汉书·舆服志》有:“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擿,长一尺,为簪珥。”的记载。

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五代五缟《中华古今注·钗子》:“钗子,盖古笄之遗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为之,敬王以玳瑁为之,始皇又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钗与簪是有区别的,发簪作成一股,而发钗一般作成两股。

华胜,即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释名·释首饰》:“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着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唐颜师古注;“胜,妇人之首饰也,汉代谓之华胜。”

2. 步摇

步摇,古代妇女附在簪钗上的一种首饰。《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题……”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曰:“汉之步摇黄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来形容杨贵妃。

古代妇女将头发绾成髻鬟,用簪钗固定,以免髻鬟松散坠落。古代的簪钗形式繁多,用石,竹,玉,骨,金,银等多种材料制成,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簪钗也有变化,从历代遗留下的款式多样的簪钗中可以看出其变化主要集中在簪首,常见的有:(1)圆顶形,簪身为圆柱体,顶端作球体或半球体,少数刻有旋纹;(2)花顶形,簪身与上相同,惟于顶端镂凿梅,莲,菊,桃等花纹;(3)耳挖形以金属或玉形成,簪身略扁,上端宽阔,至颈部明显收束,并朝正面弯转,形成耳挖,使一物具有两种功用;(4)如意形,簪身作圆形或扁形,簪身朝前弯转,呈如意头状;(5)动物形,簪首饰以飞禽走兽,常见的有龙,凤,麒麟,燕,雀及游鱼等。

这些形状的发簪,发钗在各地的古墓中时有发现,例如:西安南郊惠家村唐大中二年(848年)墓出土双凤纹鎏金银钗,另有镂空穿枝菊花纹钗,形象丰美。广州皇帝岗唐代木椁墓出土金银首饰中有花鸟钗,花穗钗,缠枝钗,圆锥钗等,用模压,雕刻,剪凿等工艺做成,每式钗朵都是一式两件,花纹相同而方向相反,可知是左右分插的。

唐代花钗:(1)斯德哥尔摩kempe氏藏(2)广州皇帝岗唐墓出土(3)唐代菊花纹钗(西安出土)(4)唐代双凤纹钗(西安出土)

安徽合肥西郊南唐保大年间墓出土一件金镶玉长28厘米的步摇,上端像双翅展开,镶着精琢玉片花饰,其下分垂珠玉串饰。另一件长18厘米,顶端有四蝶纷飞,下垂珠玉串饰的银步摇,制作都极精致

2. 3. 梳篦,钿花

篦,一种比梳子密的梳头工具。亦指用篦梳头剔除发垢。唐李贺《秦宫》诗:“鸾篦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王琦汇解:“篦,所以去发垢,以竹为之,鸾篦必鸾形象之也。”

钿花,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玉》:“凡玉器琢余碎,取入钿花用。”钟广言注:“钿花:用贵重物品做成花朵状的装饰品,如金钿,螺钿,宝钿,翠钿,玉钿等。”

中国自古便注重礼仪,人们对自己的仪容装饰十分重视,梳篦在古时是人手必备之物。尤其是妇女,几乎梳不离身,时间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风气。

湖北江陵出土几件秦木质彩绘角抵图木篦,马蹄形,上绘三人作角抵戏。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的梳篦是象牙制成的,均作马蹄形,长均8.8厘米,宽均5.9厘米,梳20齿,篦47齿,细密均匀。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和湖北江陵纪南城出土的西汉木梳,背平直,上面有四个装饰纽。湖南长沙南门纸圆冲唐墓出土铜梳已残,背上有清晰的纹饰,作双鸟徘徊旋飞。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了精美的骨梳

簪钗是用来绾住头发的,而花钿直接插入绾好的发髻起装饰的作用。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早在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有插梳的习惯。当时,虽不完全是为了装饰(有的和宗教,葬俗有关),但却是后世插梳习俗的源流。

春秋以前的梳子,不论形制多么复杂,装饰多么考究,它们的外形特征基本一致,都是直竖形,梳把较高,横面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

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为主,尤以木料最常见。梳篦的造型多上圆下方形似马蹄。

自魏晋在妇女头上流行插梳之风,至唐更盛,这种梳篦常用金,银,玉,犀等高贵材料制作,插戴方法在唐代的绘画如张萱的《捣练图》,周肪《纨扇仕女图》及敦煌莫高窟唐代供养人壁画中均能看到。元稹在《恨妆成》中描写:“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王建的《宫词》中也有“归来别施一头梳”的描写,这些正说明这种插梳的风尚。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显降低,其质料及装饰视用途而别。宋朝以后,梳子的形状趋于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时期的梳篦样式,基本保持宋制。

4.结语

从古代妇女的头饰中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发展的经济状况,经济越发达,妇女们所佩戴的头饰越多,制作的也越为精巧,复杂。妇女们佩戴头饰也是有身份地位的讲究的,不同地位的人在不同场合所佩戴的头饰不一。这点从《后汉书·舆服志》中可以看出,其中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时所佩戴的首饰:“簪以瑇瑁为擿,长一尺,端为华胜,上为凤皇爵,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左右一横簪之,以安蔮结。诸簪珥皆同制,其擿有等级焉。”

“皇后谒庙服假结,步摇,簪珥。步摇以黄金为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九等,熊,虎,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诗所谓‘副笄六珈’者。诸爵兽皆以翡翠为毛羽。金题,白珠珰绕,以翡翠为华云。”“公,卿,列侯,中两千石,二千石夫人,绀缯蔮,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擿,长一尺,为簪珥。”《旧唐书·舆服志》中也有记载:“武德令,皇后服有纬衣,鞠衣,钿钗礼衣三等。纬衣,首

饰花十二树,并两博鬓……钿钗礼衣,十二钿……;皇太子妃服,首饰花九树,……细钗礼衣,九钿……;内外命妇服花钗,翟衣青质,第一品花钿九树,翟九等。第二品花钿八树,翟八等。第三品花钿七树,翟七等。第四品花钿六树,翟六等。第五品花钿五树,翟五等。钿钗礼衣,……第一品九钿,第二品八钿,第三品七钿,第四品六钿,第五品五钿……。”

古代妇女的头饰是古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文明传承过程中我们汲取了很多,也舍弃了很多,在有着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崇尚简洁的人们已不再佩戴象古代那样华丽且形式复杂多样的头饰,但是簪,钗等头饰并没有消失,它们被简化了。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经常可以看到女子用简单,大方的簪钗来绾头发。希望簪钗作为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继续发展与传承下去,中华文明这个璀璨的皇冠上不可缺少这样一颗闪耀的珍珠。

㈥ 少数民族代表头戴“小鹿头”,这帽子有什么来头

人们在看新闻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庄严的会议场合,居然有代表头上戴了一定“小鹿”帽子。因为看上去非常可爱,所以霎时间引起了网友们的讨论,很多人都想要代表头上戴的同款帽子。

其实这种帽子,名字叫做“狍头皮帽”,是部分少数民族专有的帽子。这种帽子很早之前就存在,它的作用主要有三个,一是用来取暖,二是用来狩猎,三是用来当装饰品。而狍头皮帽出现在会议上,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13年的会议上,蒙古代表就头戴狍头皮帽,和如今一样引起了网友关注。

3、狍头皮帽的来源

狍头皮帽是鄂伦春族的传统服饰,无论是老人、成年人或者儿童,全都会戴着狍头皮帽。一是用来取暖,二是用来狩猎。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狍头皮帽的数量正在减少,只有部分人还会戴着它。

以前可能是生活必需品,现在更多是用来当装饰品。经过加工后,狍头皮会变成艺术品,这也象征着鄂伦春族的审美情趣。

另外可能会有人提到保护野生动物,需要注意的是,狍子利润非常高,在养殖技术过关、有相关许可的情况下,是允许家养的。代表头上戴的帽子,并不涉及到“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㈦ 头上鹿角是什么民族

头上鹿角的民族是:鄂伦春族

在鄂伦春族古代狩猎文化时代里,鹿及鹿科野生动物与先民具有原始特征的狩猎生产生活形成了密切的联系,是他们衣食住行的主要资源之一。

鹿角被认为是萨满庇护神的储藏所,在北方民族的萨满装束中,是最为突出的标志。一叉叉向上伸展的鹿角被看作通天的象征,是萨满灵魂上行的凭借物。

因此,鄂伦春族头戴鹿角。

㈧ 我国56个民族的服饰特点

苗族: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裙子则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充分显示了苗族的聪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布衣族:布依族男子上穿对襟或大襟的短衣,下着长裤,也有穿长衫长裤,缠青色或花格头巾。色调以青蓝色或白色为主。妇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着长裤。衣襟、袖口等处镶彩色花边,裤脚处也镶着花边,头缠青色或花格头巾,或将白色印花头帕搭在头上,青年女子的胸前还挂着绣有漂亮花纹图案的围腰。布依族妇女喜欢佩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足蹬尖鼻绣花鞋,布依族服饰整体色调淡雅朴素,与自然界保持着天然的和谐。
侗族: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对襟、左衽和右衽三种,下着长裤,裹绑腿。缠头布为三米长的亮布,两断用红绿丝线绣着一排锯齿形的图案。盛装时戴“银帽”,并佩戴其它银质饰物。女子穿裙时,上身以开襟紧身衣相配,胸部围青色刺绣的剪刀口状的“兜领”,裹绑腿;穿裤时,以右衽短衣相配。盛装时,妇女多穿鸡毛裙。也有穿右衽无领上衣,以银珠为扣,环肩镶边,足蹬翘尖绣花鞋。侗族妇女喜欢佩带银花、银帽、项圈、手镯等银质饰物。侗族的衣料多为自织自染的“侗布”,有粗纱、细纱之分。侗族妇女擅长刺绣,手工技艺精湛。
瑶族:瑶族各支系服饰存在较大差异,男子服装以青蓝色为基本色调,以对襟、斜襟、琵琶襟短衣为主,也有的穿交领长衫,配长短不一的裤子,扎头巾、打绑腿,朴实无华。妇女服饰有穿大襟上衣,束腰着裤的;有穿圆领短衣,下着百褶裙的;还有穿长衫配裤的。瑶族服饰的挑花构图风格独特,整幅图案均为几何纹。瑶族头饰特点更为突出,有“龙盘”形、“A”字形、“飞燕”形等。瑶族染织业发达,服装均用自染土布制作,有一套完整的蓝靛印染技术。色彩常用红、绿、黄、白黑五种,服饰制作采用挑花、刺绣、织锦、蜡染等工艺。
白族: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的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裤子都喜欢用白色和接近白色的浅绿、浅蓝等色。白族妇女常将色彩艳丽的图案绣在挂包、裹背、腰带、包头布、鞋等饰物上。淡雅朴实,色调和谐,审美境界高雅。大理的白族男子身着白色对襟上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头缠白色或蓝色头帕,肩挂手绣挂包

㈨ 少数民族代表头戴“小鹿头”,可可爱爱萌翻网友!这帽子什么来头

在3月5日下午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中,一位少数民族代表的“小鹿头”引起了网友的注意。 据悉,这位代表是鄂伦春族,其头戴的“小鹿头”其实是狍头皮帽。

㈩ 各个民族的服饰特点

先说亚洲吧,黄种人 游牧民族,旗装,蒙古袍 (蒙古,满族等)都是扣盘扣,脚蹬筒靴,头发都结麻花辫,通常还要剃一部分(好戴帽子,不会掉)袖子窄,一切为打猎,运动 。 没有什么美感,但是很有英姿。 然后就是农耕民族,汉服,和服,朝鲜服(汉族,朝鲜,日本等) 这些都是受汉服影响,褒衣博带,十分飘逸,很富美感。面料好,丝绸,刺绣精细。汉族从古就是礼仪之邦(现在除外)
西南少数民族 (苗族,瑶族,傣族等) 他们的服装就是十分适合在山上活动,比较简便 。也不失活泼。
再说欧洲人吧,白种人, 阿拉伯人 ,印度人 (也暂时放到欧洲来说吧,文化相似,他们也属于白种人) 印度莎莉,阿拉伯长衫,都是宽松,色彩渐变,无腰带,头巾,头纱。 比较神秘。
然后是俄罗斯,英法美,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白人, 就是男人裤装,马甲,衬衣,法国灯笼裤。女人喜欢束腰,衬衣,大裙子,小围裙,有好几层,特点是大蓬蓬裙,男女也有穿阿拉伯式长袍,乡下女人也喜欢头巾的。 特点是 华丽,立体。
自己的一点见解,平时喜欢研究,经常买些传统服装收藏。。

热点内容
女警戴帽子的头发怎么扎 发布:2023-08-31 22:03:00 浏览:1538
草的绿色染在裤子上怎么办 发布:2023-08-31 22:01:09 浏览:2047
毛衣喇叭裙怎么加针 发布:2023-08-31 21:54:08 浏览:1221
抚顺买男装哪里好 发布:2023-08-31 21:53:12 浏览:1720
钩针钩毛线帽怎么做视频 发布:2023-08-31 21:48:20 浏览:999
福建人的帽子怎么做 发布:2023-08-31 21:33:56 浏览:908
男生红色卫衣怎么搭裤子 发布:2023-08-31 21:32:02 浏览:1296
条纹衬衣配什么颜色的领带好看 发布:2023-08-31 21:26:07 浏览:1489
穿带帽子的大衣怎么扎头发 发布:2023-08-31 21:09:32 浏览:796
男装牌匾什么颜色字最亮 发布:2023-08-31 21:03:10 浏览: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