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帽子类别 » 四川话这么大的帽子怎么说

四川话这么大的帽子怎么说

发布时间: 2022-05-28 03:01:59

㈠ 四川话怎么说

四川话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拥有多种含义。

1、由于成都及重庆两大城市在四川地区的地位和对外的重要影响,四川话通常指西南官话成渝片,即成渝话,成都话和重庆话是其代表。

2、也可指四川方言,即流行于四川及重庆境内的方言的总称。

(1)四川话这么大的帽子怎么说扩展阅读:

四川话

四川话,又称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现今四川话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

成都话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同时由于四川话内部互通度较高,各方言区交流并无障碍,因而四川话本身并没有标准音。

部分语言学家认为,四川话并不等同于“四川方言” ,因为除四川话外,四川省境内较为常见的汉语言还有土广东话(属客家话)和老湖广话(属湘语)等,其都以方言岛的形式分布于四川各地 。同时,四川省境内还拥有大量藏语、彝语、羌语的使用者。但由于四川话在四川具有强势地位,是事实上的通用语,一般而言,土广东话与老湖广话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四川话的使用者,而部分藏族、彝族、羌族地区,特别是康定、雅江、昭觉、马尔康、松潘、丹巴等州府、县府所在地,也通用口音接近的四川话。

四川人爱“算坛子”,也就是特别爱开玩笑。如果你来天府之国出差,旅游;最有必要的是了解一下四川话,以防自己“吃了亏”还不知道。

㈡ 重庆话帽子怎么说

摘要 一般来说重庆方言说扎马尾辫叫“扎帽杆儿”,帽杆顾名思义,就是女孩子袋一般的帽子时,通常都会有条辫子从帽子后面扣上的地方露出来,看起就像个杆子,就叫“帽杆儿”

㈢ 四川话怎么说日常用语

骂人=卷人,薯仔=洋玉,大声说话=版命,走路=甩火腿,膝盖=克西头儿,手肘=倒拐子,打架=掴聂,冷=冰欠,猜拳=拾圈儿,螃蟹=盘海,蜻蜓=丁丁猫儿,捉迷藏=逮强强猫,老婆=老捏儿,老公=老几,里面=吼头,吹虚=扯把子/提虚劲,一巴掌=一耳屎,,吵架=扯筋,看=qio,提=dia,说话=开腔,爱打扮=妖艳儿,接吻=肯兔儿脑壳,完了=归意,结束=杀割,不踏实=李扯火,轮胎=滚滚儿,经常=环是,故意=利边,哎呀=哦豁,胡牌=割了,听牌=下叫,打哈欠=大豁孩,直走转弯=抵拢倒拐,搞怪=装疯迷窍,形容很软=希溜啪,胖子=闷墩儿/长得拽实炮少,弄不懂=搞不醒活,形容说话做事不着边际=筛边打晃,不守信用=丢死耗子,急急忙忙的跑=穿经打斗的。全部=一哈,大惊小怪=惊风火扯,吝啬=抖怂,风筝=风兜儿,生气=打燃火,怎么回事=朗拐子搞的,没关系=不成在,装怪=灯儿啊当啊的,便宜=相因,无精打采=秋迷秋眼的,聊天=摆龙门阵,遥远=老远八远,形容人不懂事=广耳石,吹牛=冒皮皮/憧壳子,内裤=摇裤/火炮儿,潜水=栽泌头儿,洗澡=搓夹夹!

拓展资料

1. ×起:起来,常用在动词后面,加强动词的意义:、来不起了、扎起、懂得起

2. 雄起:加油

3. 幺儿呢:表示惊讶

4. 晒:语气助词

5. 格:西南方言习惯疑问词前置。“格是嘛?”(是不是)。“格好”(好不好)。“格吃了”(吃了没有)

6. 哈(轻声):疑问。自问自答。轻度肯定。例子:“格是哈”?-是不是?是么?“军医哈”-是军医吧?是军医。

7. 哈哈儿呢:一会儿

8. 扯(ce):发音时韵元音要拉长。表示跑题了。例如“扯远了”“胡扯”,"你有点扯哦"

9. 日错:挑衅

10. 空了吹:少在这儿瞎说。不要再吹牛了,没人信你!

11. 豁别个:骗别人。别个:别人。

12. 冲壳子:吹牛

13. 不存在:没有问题,小事情等等,分语境意思太广,呵呵,我说不全啦。

14. 对头:是的。

15. 晓得:知道,有不耐烦的意思。

16. 摁是:确实是。

17. *巴:如“盐巴”“牙巴”等。哈哈,“泥巴”就不算了哈,那是普通话。

18. 莫棱个:不要这样

19. 铲铲:不相信的意思。例如:甲:今天发奖金老哟。乙:铲铲,昨天才发老的。

20. 蛮施:特别、很,加重语气,比如你蛮施烦,就是你特别烦。

21. 不消:不需要,不消说,不需要说,要不要我开车去接你,不消。

22. 晓得:知道

23. 恼火:困难。“这题很恼火”:这题很不容易做

24. 伤心:语气助词。“哈的伤心”:非常傻

25. 龟儿:语气词,带有埋怨的意思。如“他龟儿不吃饭”意思是他不吃饭。

26. 提劲:1. 来劲,振奋人心:姑姑,太提劲了 ;2. 同"扯皮",即"找茬"之意.

27. 梭边边:第一个边拖长音。梭:溜走;边边:边缘。如:“你把事情搞糟了,想梭边边嗖!”

28. 扑爬:摔筋斗,在地上爬滚。zuai一扑爬:摔了一跤。

29. 冒皮皮:吹牛。有道是“冒皮皮,打飞机”。也有"找茬"之意

30. 喝(huo)皮:占便宜

31. zua(二声)幺四:打川牌

32. 过捏:小孩打架、吵架

33. zua瞌睡:打瞌睡

34. zuai呀 平声:就是摔跤了的意思

35. 进笼笼:关进监狱

36. 涮坛子:说大话,吹牛皮或?嫘Φ囊馑?

37. 抓zhua三声:啄。“被公鸡zhua了一下”:被公鸡啄了一下

38. 洗白了、洗bo儿:完了

39. 改手:上厕所

40. 直见滴(dia):指液状物一直不停的滴

41. 接倒:接着

42. 走人户(一般读fu):去亲戚朋友家串门

43. 告哈:试一下。

44. 扯仆汉:打呼噜

45. 打拼花:沟女

46. 打平伙:AA制聚餐

47. 打牙祭:吃了一顿大餐

48. 逞下去:压下去

49. 马起脸:板脸

50. 拱过来:挤过来

51. 扯把子、日白、上坛子:说谎

52. 逗硬:动真格的

53. 看稀奇、看古怪:看热闹

54. 吃嘎嘎:吃肉的意思

55. 卡卡各各:角落

56. 索索板儿、索索滩儿:滑梯

57. 要台:临时加餐,不是正餐。如“打要台”,“要台”不等于“宵夜”,要台上午吃,宵夜是晚上吃的。

58. 哄人:骗人的意思

59. 哦屎(o屎):拉屎

60. 哦尿(o尿):撒尿

61. 杀个了:完了。如“锅里的饭杀个了”,就是锅里的饭完了。

62. 打摆子:症状是全身发抖,很怕冷,喜欢盖很多被子。

63. 打梦脚:走神

64. 卖麻批:指女性卖淫。麻批指女性的性器官。

65. 打谷子:收割稻谷,谷子:稻谷

66. 走秧歌:指结婚时担当女方亲戚到男方家做客。

67. 跑江湖、超社会:出去混的

68. 爬批开:滚远点

69. 整:用途广泛的动词。例子:“整了顿方便面”,吃了顿方便面

70. 咂:西南方言,1、吸吮;2、小口地喝酒、喝水。西南少数民族用麦管或细竹管从酒坛里吸酒也叫咂酒。

71. 安:淹。“安死了”:淹死了

72. 呡(min三声):嘴唇少少地沾一点儿,如“呡一口酒”

73. 腾(ten平声):抖。“ten了一下”:抖了一下

74. 记、切:去。例如:“我们一起切。”,绵阳念"切",自贡和内江念“记”,重庆市则QIE,QI混用,大部分四川人念“气”,少部分念“刻”

75. 困:睡。“困告”:睡觉

76. 耍:休假、玩儿

77. 贡:窜进窜出

78. zua(二声):踢。例如“zua球”,“zua你两jo(脚)”。

79. 巴:粘贴、附着。例如:“巴斗烫”(粘着烫)。

80. 拗(niu):手脚不停地动

81. 笔:一般指从容器中倒出液体。“笔花椒油”

82. 秋:熏。“秋腊肉”

83. 照:调皮。“照皮子”

84. 脚杆:腿脚

85. 手杆:手臂

86. 离二杆:人的小腿

87. 脑(音同老)壳:脑袋

88. 倒拐子、手拐子:手肘

89. 脚(jo)板心、手板心:脚心、手心

90. 锤子、鸡er:都是指男人的性器官,常用作语气词语。

91. 批、麻批:都是指女人的性器官,常用作语气词语。

92. 体卡啦:大腿内侧

93. 夹二孔:腋窝

94. 克系娃:膝盖

95. 肚记眼:肚脐

96. 作(zuo平声)登儿:屁股,现多指猪肉臀部

97. 猎巴骨、肋巴骨:肋骨,引指人瘦

98. 颈看:脖子

99. nainai平声:奶

100. 扒哥儿:贼、扒手,绵阳人则爱说"ZUI娃子".

101. 老汉儿:老爸,“妈老汉er”指父母

102. 宝气:傻冒,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人

103. 婆娘(lian平声):女人,有的也指妻子。

104. 夹色子:口吃

105. 拜子:瘸子

106. 闷灯er:傻乎乎的

107. 妹崽:女孩的意思

108. 新姑娘er(nian平声):新娘

109. 茧八浪(lan平声):结巴

110. 老子:我

111. 小汤巴、小巴汤:小孩

112. 照皮子:顽皮的小孩

113. 小姑娘er(lian平声):小女孩

114. 大姑娘(lian平声):年轻女子

115. 老姑娘(lian平声):未嫁的大龄女子

116. 络儿胡:长络腮胡的人

117. 贼(zhui)娃子:指入室盗窃者

118. lianlian平声:阿姨、姨、姑姑。写作“女”旁加一个“上”

120. meimei平声:妹妹

121. guoguo平声:哥哥

㈣ 四川话里“取草帽子”什么意思

草帽子又不是值钱的东西,就算是忘了拿,也没人回去取,跑一趟路都不划算,除非你真的是闲的蛋疼,所以别人说,你跑到那去做什么,取草帽子吗?是问你一天是不是闲的没事做。如果别人问你是不是在哪里哪里,你回答说,我跑到那去做什么,取草帽子吗?意思是说我没那么闲。

㈤ 四川话常用语有哪些

其实四川话这个没有方言的。一般我们都不说晚安。比如要你早点休息会说:早点睡瞌睡。再见一般都说byebye。现在的四川话还是比较时髦的哈。脑壳乔得很——脑袋有问题
RI你仙人板板——仙人板板,祖先的牌位
耙耳朵——妻管严
弯弯,yueyue——乡巴佬
撇托,耿直——仗义
港——嚣张,傲气,也有形容别人厉害的用法
宝器,保长,闷的儿,瓜娃儿,哈be儿,瓜批,温shang,木杵杵,憨,ha戳戳,方脑壳——笨的意思,程度有所不同
着敲(KAO)棒棒了——买了贵的东西
崴货——假货
锤子,麻批,毛(线),chuanchuan——否定的口头禅
挨球——欠扁
霍berber——骗我
开黄腔,乱冒皮皮——乱说话
打捶——打架
扯皮,扯精——吵架
恼火,讨球嫌——烦
chen头,洋盘,摩登——时尚,有品味
KAKAGOGO——角落
倒拐——转弯
巴适,安逸,稳当,要得——好
逗是,对头,诶——正确
晓得——知道
着起,挨chen,死的惨(棒硬)——很严重的后果
X球半天——做某事花了很久
搓脱,洗白——后跟钱或其它东西,失去之意
边hur——独眼龙
靠实,硬(EN)是——确实很
戳火,黄了,莫搞头——(生意等)没希望了
要不得了,着不住,撑不起——不行了
袍哥——黑道老大
弯酸。迂(yue)夫子——斤斤计较的人
假打,假老练——伪非
凶——厉害

㈥ 四川话大全

四川方言有:

1:称谓:

大爷----是对男性老人的尊称;
婆婆----是对女性老人的尊称;
老板凳----是对男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
老太婆----是对女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
嬢嬢----是对父辈女性的称呼;
幺儿(女)----是对子女的爱称。

2:生活用语:

摆龙门阵----是指漫无边际的闲谈;
冲壳子----是指吹牛皮,说大话;
涮坛子----是指开玩笑;
打滥仗----是指不务正业或无法按常规办事;
打锤----是指打架;
扯筋(皮)----是指吵架或闹纠纷;
刹割----是指结束或没有了,用完了;
弄归一 ----是指把事做彻底;
整巴实----是指做好;
莫来头----是指没关系;
光董董----是指不穿上衣。

3:形容词:

悬吊吊的----不稳当(妥);
红扯扯的----红得难看;
粑希希的----烂得很;
宝挫挫----不聪明,有点傻;
瓜兮兮的----傻里傻气;
温都都的----温热合适
香喷喷的----形容很香;
甜咪咪的----形容很甜。

4:歇后语:

一坛子萝卜----抓不到姜(缰);
丁丁猫(蜻蜓)想吃樱桃----眼都望绿了(办不到);
下雨天出太阳----假晴(请);
猫抓糍粑----脱不了爪爪(跑不脱)。

5:动物名称:

偷油婆----蟑螂;
丁丁猫----蜻蜓;
赖格宝----蟾蜍;
缺块儿----青蛙。

6:常用语:

安逸——四川方言中指“舒服、 舒坦、顺心”的意思,常用语。

打牙祭——四川方言中指“吃肉”和“吃好东西”的意思,常用语。

撇 脱——四川方言中指“轻松”,“简单”的意思,常用语。

雄起——四川方言中指“坚持”,“不服输”的意思,常用语。

惹毛——四川方言中指“发脾气”,“发火”的意思,常用语。

扯把子——四川方言中指“骗人”,“讲谎话”的意思,常用语。

匀兑——四川方言中指“走后门”,“偷偷摸摸不为人知”的意思,常用语。

扎起——四川方言中指“撑腰”,“有后台”的意思,常用语。

耿直——四川方言中指“讲信用”,“有性格”的意思,常用语。

(6)四川话这么大的帽子怎么说扩展阅读:

(1)四川方言,指代四川人说的方言,宋以前的四川方言和元代至今的四川方言有明显不同,依据宋代文献显示,当时的学者把四川方言与西北方言合称为“西语”,属同一方音语系。

(2)四川方言,发源于上古时期非华夏族语言的古蜀语和古巴语,迄今四川方言的原四川方言始层中仍然保留了“坝”(平地)、“姐”(母亲)、“养”(您)等来自上古时期古蜀语和古巴语的词汇。

(3)四川方言,一般被看作西南官话的代表,和云南话、贵州话共同构成一致性较高的西南方言,四川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和普通话总体上相当接近,在语调上则差异显着。

㈦ ”什么是帽子戏法”用四川话怎么说

“主要是要吧把法这个字的发音发成HUA,而不是FA 呵呵,我就喜欢这么读

回答者: a469355192 - 试用期 二级 2009-9-11 17:34 ”

没去过四川的很多地方吧,你这种读法一般在四川的南充、遂宁、广安及重庆的梁平、万州一带。

四川的大部分地方“法”读fa

“什么是帽子戏法”,四川人一般这样问:啥子是帽子戏法或帽子戏法是啥子?

㈧ 一些常用语用"四川话"怎么说

你要咋子 ,你要哪门,你要干啥子,你要爪子(你要干嘛)

搞不抻tou,弄不醒活(搞不明白)

整不松活,整不归一(没整完)

整松活,整归一(整完了)

昨黑了(昨天晚上)

今黑了(今天晚上)

二天多(改天)

早神(早上)

少午(中午)

黑了(晚上)

搞锤子,搞铲铲,搞铲花儿(没戏了)

哦豁(啊偶)

要遭起(要完了)

给你kuo到身上,给你一闷棒,给你龟儿一锭子,给你一坨子(打你)

不要批脸,臊皮(不要脸)

批垮,日白(少说大话)

行事,得行,攒劲(可以)

杀杠,洋盘(了不起)

不成在,莫得啥子,不说辣西(不存在)

(8)四川话这么大的帽子怎么说扩展阅读

四川话分布范围

四川话的使用人口主要分布于信封盆地一带,覆盖了除部分非汉族聚居区外的整个四川省、重庆市,以及陕西、湖北、湖南、云南、贵州等省与川毗邻的部分县市,使用人口约0.93亿,是使用人口最多的汉语分支之一。

蜀话内部互通度较高,词汇、语法、声韵等方面都较为一致,一般根据古入声的今读情况分为如下图所示的4个方言区:入声归阳平的川西片、入声保留的灌赤片岷江小片、入声归去声的灌赤片仁富小片和入声归阴平的灌赤片雅棉小片。

从保持中古时期蜀语特点的多少来看,川北、川东片由于地理区位等原因,是明清以来湖广等地移民的主要聚居区,受外来语言影响较大,保持古音较少,是语言的发展区,为新派四川话。

而川西、川南的灌赤片由于四川土着居民存留较多、接受外来移民相对较少,保持古音较多,是语言的稳定区,为老派四川话。

灌赤片大部分区域保留了入声,同时从古代蜀地区“平声似去”的特点来看,古入声归去声仍可视为保留本地区中古音的一个表现;灌赤片同时还保留了较多的中古时期的蜀语词汇。

四川省

成都片区;四川话以成都为中心,成都人说话的方式比较中性化,带an字母的词汇音,嘴巴发音呈扁平状态,突出了成都话的个性。使用成都话的地方主要包括(成都市辖区、郊县、县级市,资阳代管的简阳市,眉山市北部少数乡镇,德阳市中江县等5个地带)

南充片区;四川话以南充人为特色的代表,形成了南充片区口音,南充,作为川东北经济中心,其语言上也有相对的带动作用,南充口音与广安口音分界线位于高坪区阙家镇地带,与广安市嘉陵江一江之隔形成了二江语言风格,南充人说话比较高调,方言中各种词汇比较重音。

巴中片区;四川话以巴中市为代表的巴中口音,音调特别的好辨认,在交流方面巴中人比较偏重音调的后音,卷舌音比较重。比如说吃饭,巴中人与达州人则说成“启反”。巴中口音使用人口辐射大半个川北地区,人口大约在600万左右。

泸州片区;代表地区(泸州市辖区、县,宜宾市辖区、县)

内自片区;代表地区(内江市辖区、县,自贡市辖区、县、眉山市仁寿县)

达州片区;代表地区(达州市除万源市、开江县外的其他地区)

绵阳片区;代表地区(绵阳市除北川县外、德阳市除中江县外、广元市除昭化、苍溪县、青川县外)

雅安片区;代表地区(雅安全市)

凉山州片区;凉山州,全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地,该地以民族语言为主,融合了四川方言,其音调听起来比较细腻,柔润的感觉。代表地区(凉山州全州、攀枝花市)

阿坝州片区;代表地区(阿坝州、北川县)

甘孜州片区;代表地区(甘孜州)

㈨ 求四川话常用语

1、歪

形容一个人很凶的意思!

比如:“你很歪哦!!知道我是干啥子的不哦?”

2、绵

意思是表达一个事物和一个人做事情很拖,性格很慢,很缠绵!

比如:“你做事情不要那么绵嘛要的不哦?快点!”

3、茂起:

意思是比起的意思,但其中的茂也是有矛盾的意思,小时候不是经常和小孩子开玩笑的说:“我和你茂了!不理你了!”

4、毛焦火辣

形容一个人烦躁,急躁的意思!

比如:“你的牌打得好差哦,输的我毛椒火辣的!”

5、拦中半腰

意思是说别人还没说完或者自己还没做完事情,就中途给人家打断!比如:

“今天我在作报告,有个人拦中半腰的打了个哈欠,结果大家都传染了!”


㈩ 四川话常用语

1、大爷是对男性老人的尊称;婆婆是对女性老人的尊称;老巴是对男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老姆姆是对女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娘娘是对父辈女性的称呼;幺儿(女)是对子女的爱称。

2、老子在别人面前称老子是占对方便宜;虾子奚落对方是胆小鬼;讨口乞丐,叫花子。

3、说某人傻瓜娃子;瓜兮兮地;瓜眉瓜眼的;瘟猪;哈儿;憨包等。

4、稳当(妥);红扯扯的,红得难看;粑希希的烂得很;悬吊吊的。

5、鲊起即撑腰、作后台、给人帮忙的意思。过去属于袍哥话。袍哥是发源于四川的一种帮会组织,它既是反清的秘密结社,又是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政治、经济互助团体。由于它是非法的民间组织,因此一出现就受到清政府的严禁追查。

6、吃赏午今四川人仍将“吃午饭”称为“吃赏午”,这和一个传说有关。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天,川西坝子的农民们边插秧子边唱山歌,知府不让大家唱,农民戏曰:“吼山歌会把田头的杂草吼掉。”

知府说,如果真能吼掉杂草,则赏大家一顿午饭。后来果然田里的杂草就没有了。知府又提出农民说过唱山歌秧子要长高,想借此赖掉这顿午饭。当晚,农民把田里的水排了一些出去,外行看起来,秧子果然长高一截。于是,知府只好认输,给插秧的农民每人赏了一顿饭,从此人们便把吃中午饭叫做“吃赏午”。

热点内容
女警戴帽子的头发怎么扎 发布:2023-08-31 22:03:00 浏览:2906
草的绿色染在裤子上怎么办 发布:2023-08-31 22:01:09 浏览:3823
毛衣喇叭裙怎么加针 发布:2023-08-31 21:54:08 浏览:2593
抚顺买男装哪里好 发布:2023-08-31 21:53:12 浏览:3075
钩针钩毛线帽怎么做视频 发布:2023-08-31 21:48:20 浏览:2330
福建人的帽子怎么做 发布:2023-08-31 21:33:56 浏览:2293
男生红色卫衣怎么搭裤子 发布:2023-08-31 21:32:02 浏览:3051
条纹衬衣配什么颜色的领带好看 发布:2023-08-31 21:26:07 浏览:2872
穿带帽子的大衣怎么扎头发 发布:2023-08-31 21:09:32 浏览:2180
男装牌匾什么颜色字最亮 发布:2023-08-31 21:03:10 浏览: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