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帽子类别 » 唐僧帽子为什么断了

唐僧帽子为什么断了

发布时间: 2022-06-15 11:24:52

① 造梦西游ol为什么唐僧没帽子

在造梦英雄中,每个角色都有属于自己不同的属性,比如悟空是火和斩这两种心法,唐僧则是治愈和冰。而沙僧所体现出来的元素属性是木,个人的特点则是用毒。武器使用更加灵活,可以在铲和弓箭2种武器间自由转换,可近可远!

沙僧的技能分为毒系心法和木系心法。毒系心法有5个,分别是:瘴气,麻痹药剂,巫毒娃娃,剧毒阵,猛毒素。木系心法有5个,分别是:强力击,腾空击,多重击,绿叶标记,木魔舞。玩家在这10个技能当中只能选择5个技能!

② 82版西游记第八集,唐僧从马上摔下来以后帽子掉了,请问是自然掉还是自己用手拿掉的

是自然掉的,我绝对有把握

③ 观音菩萨,为什么给唐僧帽子,让悟空带上

《西游记》关于紧箍咒的处理也表明这是一部以心性修养为主旨的小说。第八回,如来委托观音去东土寻一个取经人,并寻找几个保护取经人的徒弟。如来取出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作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第十四回,紧箍儿戴上悟空的头。只要唐僧念动咒语,悟空便头痛难忍,从此只得死心塌地保唐僧西去。第十七回,禁箍儿戴上黑熊精的头:
菩萨又怕那妖无礼,却把一个箍儿,丢在那妖头上。那妖起来,提枪要刺,行者、菩萨早已起在空中。菩萨将真言念起。那怪依旧头疼,丢了枪,满地乱滚。半空里笑倒个美猴王,平地下滚坏个黑熊怪。
念禁箍咒的效果是明显的:黑熊怪“难禁疼痛,只得跪在地下哀告”,“愿皈正果”。“一片野心今日定,无穷顽性此时收。”第四十二回,金箍儿上了红孩儿的头。“菩萨捻着诀,默默的念了几遍,那妖精搓耳揉腮,攒蹄打滚。”“那童子开不得手,拿不得枪,方知是法力深微,没奈何,才纳头下拜。”至此为止,无论是紧箍儿,还是禁箍儿,还是金箍儿,在读者的感受中都是法宝,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法宝。
但接下来的事实却令我们质疑最初的感受。第五十七回,三藏恨逐悟空,断难回心转意,悟空无奈,去普陀崖求助观音老母,“万望菩萨舍大慈悲,将《松箍儿咒》念念,褪下金箍,交还与你,放我仍往水帘洞逃生去罢!”菩萨笑道:“《紧箍儿咒》,本是如来传我的。当年差我上东土寻取经人,赐我三件宝贝,乃是锦衣袈裟、九环锡杖、金紧禁三个箍儿,秘授与咒语三篇,却无什么《松箍儿咒》。”从小说的暗示来看,不仅观音菩萨无什么《松箍儿咒》,连如来也没有。这样的情节设计,又使金箍儿看上去不像法宝,因为,通常的法宝,都不仅有使用的方法,而且有解除的方法。
《西游记》在最后关头提醒读者,与其将金箍儿视为法宝,蠢不如从象征的角度将之理解为一种具有强制约束力的规范。
第一百回的一段对话,有必要给予足够的注意:
孙悟空却又对唐僧道:“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儿捕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人。”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
这使人想起大珠慧海禅师的一句名言:“本自无缚,不用求解。”(本来就没有什么束缚,根本不用去求解脱)禅宗佛性说的要点,是把实相、本性、真理,均诉诸一心。心、性、理等,名异实同。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心外求心,佛外求佛,法外求法,无异于南辕北辙。黄蘖希运禅师用一个比喻来说明佛在自心,不假外求。他说:只要你有觅佛的念头,便是过失。这好像痴人在山顶叫一声,听到山谷中有回音,便忙不迭地下山寻找声响,待找不到声响,又上山叫一声,又下山寻觅。如此往复循环,千生万劫也找不到声响。离开自身而向外求佛的人亦然,“只寻声逐响人,虚生浪死汉”。在禅宗看来,“自家宝藏,一切具足,使用自在,不假外求”。“你若求佛,即被佛魔摄,你若求祖,即被祖魔摄,你若有求皆苦,不如元事”。恰如孙悟空头上,只因向外求佛而未能明心见性,头便被箍住;一旦从自心中顿现真如本性,大彻大悟,金箍儿也就消失了。一则公案说:有僧问石头希迁:“如何是解脱?”
石头反问:“谁缚汝?”问:“如何是净土?”反问:“谁垢汝?”问:“如何是涅檠?”
反问:“谁将生死与汝?”
石头以矛攻盾,正言若反,抽钉拔楔,沉着痛快。他的意思是说:既然没有谁绑住你,那就是已经解脱;既然没有谁弄脏你,那便处处都是净土;既然无生死之别,又何必追求涅檠?所以,石头一再强调:“即心即佛,心佛众生,菩提烦恼,名异体一。汝等当知,自己心灵,体离断常,性非垢净,湛然圆满,凡圣齐同。”身外无佛,身外无法,学佛的当务之急是明心见性。金箍只戴在那些未能明心见性者的头上;一旦明心见性,就不再存在任何强制性的约束,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也。
金箍不是法宝,金箍象征一种强制性的约束,它标志着修养过程中尚未明心见性的那个阶段。

④ 西游记中唐僧念过几次紧箍咒

《西游记》中唐三藏一共念过十次紧箍咒:

第一次 ——骗孙悟空带上后,为了试验效果,念了一次。

第二次—— 孙悟空要打唐僧,唐僧又念了一次。

第三-五次—— 打死白骨精三次变化,念了三次。

第六次 ——乌鸡国为了让孙悟空救国王,念了一次。

第七次 ——为了分辨真假唐僧念了一次。

第八、九次—— 六耳猕猴那次孙悟空打死人念了两次。

第十次—— 为了分辨真假孙悟空,唐僧最后念了一次。

延伸意义

观音菩萨给孙悟空戴一个“紧箍咒”,就是要以此来引导他的思想,用理性来操纵和导引这只野猴身上的非理性因素,强迫他接受文明的教化,借以断除他身上的原始野性,促使他的“人化”和“社会化”,为的是让他能够融入文明社会。

“紧箍咒”这一意象,揭示了文化在“人”的生成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接受人文教化,即“紧箍”,是必要而且必须的,紧箍咒的形成也是必须而且必然的,这是文明存在的保障,文明发展的前提,是人之为“人”的必由之径。

⑤ 西游记为什么用了三个唐僧

为什么唐僧要去取经,为什么是唐僧?唐僧之前是什么身份?

金蝉子,如来座下弟子。当初犯错的原因,如来给的说法是“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说白了就是徒弟觉得自己的姿势水平已经比师傅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师傅讲课的时候上课睡觉。

九九八十一难,就是被发配的金蝉子回到灵山总公司所必要熬的资历。这资历必须足够,要不最后观音和如来一算只有八十难,就必须补上一个“掉水里”这个与前八十难相比轻松不少的一难呢?如来最后说的“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

所以说,唐僧必须取经,不取不行。

⑥ 唐僧帽子下面两根带子有啥讲究

起风时系上,以免帽子被风吹掉。

⑦ 唐僧帽子的飘带为什么换颜色了

因为帽子换了,且还是不同人送的,自然颜色不一样。
开始的时候帽子是皇上送的,后来一直穿的观音菩萨给的。
唐僧所戴的是五佛冠加毗卢帽,五方五佛是佛教最高级别的五尊神祗,唐朝武宗毁佛后宣宗登基后又提倡复兴佛教,但因政治和经济原因奉祀五方佛的官寺没有得到朝廷的复兴。

⑧ 孙悟空被戴紧箍的时候,孙悟空有多单纯,唐僧有多阴险

孙悟空从五行山下出来,拜唐僧为师,一开始俩人的感情相当好。唐僧越发觉得自己捡了个宝,而孙悟空也因唐僧救了他,又给他缝虎皮裙,而欣喜万分。

可是随后出现的六个毛贼挑拨了师徒之间的关系,孙悟空觉得这太正常,况且这也是因为自己六根不净,观音菩萨刻意派来的毛贼。而唐僧却总在担心孙悟空连累了他,还试图以不要他做徒弟威胁,结果没想到,孙悟空一怒之下跑了……

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绝对毁掉你的三观!

《这不是西游》第四卷《收徒历程》第4章(总第42章):

大唐高僧标榜的唐僧,为了释放自身的小邪恶对孙悟空连说四次谎话

三、出家人也打诳语

孙悟空终于回来了,直接问唐僧,师父怎么还不走路,在这里干嘛啊?

结果唐僧第一次口出诳语:

“……动也不敢动,只管在此等你。”

这个唐僧啊,城府颇深,明明当时自己悄悄上路了,这里又说一动不动在等孙悟空,高,实在是高!

孙悟空单纯啊,还跟唐僧展示自己筋斗云多么厉害,自己又怎么到东海龙王处喝茶……而唐僧心思不在这里,他想的是怎么骗孙悟空戴上紧箍儿,所以很快就第二次口出诳语:

“我略略的言语重了些儿,你就怪我……像我这样去不得的,只管在此忍饿。你也过意不去呀!”

这个唐僧啊,刚才还暗暗自责自己言语重了些,现在看孙悟空回来了,变成了略略重了些。这还不算,还骗孙悟空说自己在忍饥挨饿,这就搞笑了,以前没有孙悟空,自己就不会从包袱里拿吃的?

你以为包袱里没有吃的,那你就错了,因为孙悟空说去化斋,唐僧当然不同意,说了第三句诳语:

“不用化斋,我那包袱里,还有些干粮,是刘太保母亲送的……”

看了没,自己懒到宁可挨饿,也不愿意自己去翻包袱,说到底还是骗单纯的孙悟空上当!

但凡孙悟空有一点点心机,自然就发现唐僧话中的漏洞,可惜他没有听出来,还真去翻行礼,这一翻就翻出了衣帽,唐僧一看孙悟空上当,马上第四句诳语出来了:

“是我小时穿戴的,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

由此可见,孙悟空也确实是一心向佛的,不然的话,唐僧这样说话对他就没吸引力。可惜本想学念经,本想学行礼,可惜学会了脑袋疼……


四、心狠手辣的取经人

唐僧一看孙悟空戴上了帽子,干粮立马不吃了,忙不迭的开始念咒,孙悟空疼的直喊“头痛!头痛!”可惜唐僧不理会那一套:

“那师父不住的又念了几遍,把个行者痛得打滚!”

但毕竟不知道紧箍儿到底开度有多大,紧度又有多大,唐僧担心紧箍儿会绷断,所以暂停了一下,这可不是因为孙悟空疼痛哦!

孙悟空一看头不痛了,马上拿出金箍棒要撬紧箍儿,唐僧一看这可不行,马上又念起来。

孙悟空这才知道,原来是这个和尚在作怪啊:

“莫念!莫念!念动我就痛了!这是怎么说?”

唐僧一看时机成熟,马上一副领导的模样:

“你今番可听我教诲了?”行者道“听教了!”“你再可无礼了?”行者道“不敢了!”

唐僧的嘴脸特别像当初如来佛祖把三个箍给观音菩萨时说的话:

“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面对这么恶毒的法宝,孙悟空终于服软了,愿意保唐僧取经,唐僧这才满意了:

“既如此,伏待我上马去也!”

这谱摆的相当讽刺,以前不都是自己上马的吗?

其实这就是孙悟空的选择,选择了进入编制,进入体制,当然就受到体制内的制裁。不管你多么牛叉,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谁让你是我手下的,还治不了你了?

而在孙悟空戴紧箍儿这件事上,我们看不到观音菩萨的慈悲胸怀,也看不到唐僧的仁心,看到的只有孙悟空的愤恨:

“他怎么那等害我!等我上南海打他去!”

这件事上,唐僧连说四次谎话,确实不符大唐高僧的身份,也为后来赶走孙悟空埋下了伏笔……

前情回顾:孙悟空根本没打死毛贼,这都是观音菩萨陷害,并在龙宫另中一计!

⑨ 介绍唐僧

唐僧的形象与传说的白面书生不谋而合。虽然满怀理想主义,却手无缚鸡之力,当困难发生的时侯,总是束手无策,坐待外援。而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真相,显现作者对当政者昏庸无能的暗讽。

唐三藏在书中虽然是以取经为责任的师父,但是实际上他却是个性儒弱,伪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他为人虽然善良仁慈,却不能够明辨是非,反而屡屡听信猪八戒的挑拨,误会能识破妖魔诡计的孙悟空。总是在落入陷阱之后,才大喊“悟空救我”。

(9)唐僧帽子为什么断了扩展阅读:

人物原型

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的玄奘。玄奘这位唐代高僧出生于河南洛阳。他13岁时跟随二哥到洛阳净土寺出家。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他远游印度,精心钻研佛教经典。17年后回到长安,在弘福寺、大慈恩寺等地着书译经。主要着作有《大唐西域记》《会宗论》《制恶见论》等,翻译印度佛经75部,共1335卷,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玄奘故里,到处都遍布着他的圣迹。主要有玄奘故居、唐僧寺、唐僧墓、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恭陵、和陵等。当地人很少用法号称呼他,通常都称他为唐僧。走入偃师境内,求人问路若问唐僧的老家,要比问玄奘故里容易的多。人们习惯这样称呼,因为这样既通俗易懂,又能表现出家乡人的特殊感情。

历史功绩

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紧箍咒。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

⑩ 老版西游记中(即六小龄童饰演的),唐僧帽子两边的带子一开始黄的,后来变成白的了,为什么不知道不要

开始的时候他是皇上送的。后来一直穿的观音菩萨给的。

热点内容
女警戴帽子的头发怎么扎 发布:2023-08-31 22:03:00 浏览:3981
草的绿色染在裤子上怎么办 发布:2023-08-31 22:01:09 浏览:5036
毛衣喇叭裙怎么加针 发布:2023-08-31 21:54:08 浏览:3663
抚顺买男装哪里好 发布:2023-08-31 21:53:12 浏览:4131
钩针钩毛线帽怎么做视频 发布:2023-08-31 21:48:20 浏览:3354
福建人的帽子怎么做 发布:2023-08-31 21:33:56 浏览:3354
男生红色卫衣怎么搭裤子 发布:2023-08-31 21:32:02 浏览:4281
条纹衬衣配什么颜色的领带好看 发布:2023-08-31 21:26:07 浏览:3924
穿带帽子的大衣怎么扎头发 发布:2023-08-31 21:09:32 浏览:3240
男装牌匾什么颜色字最亮 发布:2023-08-31 21:03:10 浏览: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