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男装分类 » 女扮男装从军代表什么

女扮男装从军代表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9-10 12:35:17

⑴ 花木兰代父从军

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仍然传说纷坛,莫衷一是。
关于她的姓氏,有人说是姓朱,有人说是复姓木兰,有人说是姓魏,明代徐渭在《四声猿传奇》中说她是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至于出生年代,姚莹在《康輶纪行》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人;宋翔凤的《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程大冒的《演繁露》中则说她是唐初人,比较起来北魏时人的说法比较可靠。
说到籍贯里居,姚莹以为她是凉州人,河北省《完县志》说她是完县人,《大清一统志》说她是颖州谯郡东魏村人,还有人说她是宋州人或黄州人,河南省《商丘县志》则说她是丘花宋村人,似以《商丘县志》的说法比较合理。
然而不管怎么说,正如《中国文学发展史》所言:“考证这些无稽之谈,实在没有一顾的价值,我们只要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够了。”
确实,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诗是这样写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都在北方。黄河姑且不说,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花木兰参加的战事,当发生在北魏与柔然之间。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晋未年曾被封为代王,后为苻坚所灭。符坚在淝水之战中失败,拓跋氏复国,改国号为“魏”,经过五、六十年的征战,结束“五胡乱华”的十国时代,统一黄河流域。传到北魏孝文帝时已八十六年,经过了五位皇帝,孝文帝崇尚中原汉族文化,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为北魏皇室后代。当时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会经济发展,花木兰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中。
这时立国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游牧大国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断南侵,北魏政权便多次“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与柔然大战。
战争产生英雌,在世无男英雄的情况下,便会有女英雄,北魏与柔然战争没有突出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兰。
在《木兰诗》中开头就说明了当时的军情紧急:“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而花木兰家中除了年迈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亲怎能去远征杀敌,可是祖国的召唤又义不容辞,面对这双重的考验,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好女儿,替父从军的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帼英雄本色的表现。
花木兰就要出征了,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畴,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是多么的急促紧张,是多么的昂扬士气,她早晨告别爷娘,晚上就宿在了黄河岸边,行军多急,军情多紧张,军令如山倒,作为一个少女离开闺阁,投入战场,何异投入另一个世界。暮色苍茫中,一个女战士枕戈待旦,这是何等荒凉而又悲壮的境界。“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见战事是十分的频繁,岁月是十分的漫长,那么多的将军蝶血疆场,花木兰能活着回来是十分的不容易。那可是:

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
野树旌旗;川回组练;法重心骇,威尊命贱;
利锨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博,山川震眩;
声析山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
积雪没胫,坚冰在须。当此苦寒,天假强胡,
凭陵杀气,以相剪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都尉新降,将
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
……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渐浙,魂魄结兮天沉沉,
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花木兰回来了,这很不容易。她重视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家庭的温暖。她拒绝了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她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
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搀扶着出来迎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以实际行动迎接姊姊的回来。看到这一切,花木兰由衷地高兴,十二年的沙场出生入死,多难。十二年的乔装而不露痕迹,多难,然而这一切都过去,花木兰内心的精神力量,该是何等地伟大。
日子安定下来,过去的伙伴又来看她,她每次都总是以女儿装见他们,对惊怕的过去的伙伴,花木兰在内心说:知道了么?过去与你一道血战沙场,立下大功;回朝后不愿为尚书郎的我是个女孩子。
还我女儿本色,花木兰多么自豪。

⑵ 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因社会里女子没有行军打仗、转战十年、立功万里而做英雄豪杰权利种论调违反历史事实国妇女地位见漫长封建社会多低微竟从军样重要事项被历史和文人们给直接划去了.
木兰替父从军传奇故事出自《古乐府》里《木兰辞》据史料记载木兰我国历史上确有其人姓花
清《木兰奇女传》载有朱木兰14岁起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转战沙场13载屡建奇功唐太宗封武昭军、武昭公主赐姓李
清《三十二兰室诗钞》载有魏木兰抵抗南侵匈奴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战死沙场被追谥孝烈
《新唐书》、《全唐诗》载有任木兰散尽家财组织部队女扮男装跃马横戈率军举打败强大叛军
明《韩木兰传》载少女木兰姓韩十二岁女扮男装改名韩天保投奔红巾军13年军旅生涯战功卓着家乡四川阆建有木兰庙、木兰寺等来纪念

⑶ 古代女扮男装参军,为何不会暴露身份

很多人看影视剧,都会吐槽剧中女扮男装,却无人能识破的剧情,认为现实中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女扮男装一眼就能被拆穿。其实,这都是我们受到影视剧的误导,影视剧和现实当然不能比,因为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女扮男装的女人,有可能本身就具有偏男性化的长相。

比如咱们熟知的中国古代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影视剧中花木兰为了视觉效果,不可能找个男性化演员出演,因此我们观众一眼就能看出花木兰是女的,但现实中花木兰究竟长什么样?谁都不知道。

图:卡塔莉娜·德·埃劳索画像

纵观这3格女扮男装参军的女人,她们之所以没有暴露身份,其实我们从照片看就知道了。长期在军中作战,加之刻意乔装成男性,而且战斗中别人也没有时间去思考战友的性别,因此想要蒙混过关是十分容易的,这或许也是花木兰替父从军为何没有暴露身份的原因所在。

⑷ 什么从军女扮男装

木兰从军女扮男装

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
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⑸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有哪些原因

当时军队要求每家都要出一个壮丁,花木兰她父亲老了,如果花木兰不去,他父亲就得去。

始见于《木兰辞》(亦名《木兰诗》)。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其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民间传说和戏曲中广为流传。

原诗中无其姓,后世流传中最常见的说法是“花木兰”,还有姓朱、魏、任、韩等多种说法。

关于花木兰身处年代的说法,主要是两种说法:
第一:北魏太武帝向北大破柔然期间
第二: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
美国迪斯尼公司的动画片巨制《花木兰》使外国人也增加了对这一传说的了解。

⑹ 古代女扮男装的英雄(出花木兰外)

木兰, 祝英台,黄崇嘏, 韩娥, 黄善聪.

据唐人小说,有个木兰女子,是河南睢阳人氏。因父亲被有司点做边庭戍卒,木兰可怜父亲多病,扮女为男,代替其役,头顶兜鍪,身披铁铠,手执戈矛,腰悬弓矢,击柝提铃,餐风宿草,受了百般辛苦。如此十年,役满而归,依旧是个童身。边廷上万千军士,没一人看得出他是女子。后人有诗赞云:
缇萦救父古今稀,代父从戎事更奇。
全孝全忠又全节,男儿几个不亏移?

又有个女子,叫做祝英台,常州义兴人氏,自小通书好学,闻余杭文风最盛,欲往游学。其哥嫂止之曰:“古者男女七岁不同席,不共食,你今一十六岁,却出外游学,男女不分,岂不笑话!”英台道:“奴家自有良策。”乃裹巾束带,扮作男子模样,走到哥嫂面前,哥嫂亦不能辨认。英台临行时,正是夏初天气,榴花盛开,乃手摘一枝,插于花台之上,对天祷告道:“奴家祝英台出外游学,若完名全节,此枝生根长叶,年年花发;若有不肖之事,玷辱门风,此枝枯萎。”祷毕出门,自称祝九舍人。遇个朋友,是个苏州人氏,叫做梁山伯,与他同馆读书,甚相爱重,结为兄弟。日则同食,夜则同卧,如此三年,英台衣不解带,山伯屡次疑惑盘问,都被英台将言语支吾过了。读了三年书,学问成就,相别回家,约梁山伯二个月内,可来见访。英台归时,仍是初夏,那花台上所插榴枝,花叶并茂.哥嫂方信了。同乡三十里外,有个安乐村,那村中有个马氏,大富之家。闻得祝九娘贤慧,寻媒与他哥哥议亲。哥哥一口许下,纳彩问名都过了,约定来年二月娶亲。原来英台有心于山伯,要等他来访时,露其机括;谁知山伯有事,稽迟在家。英台只恐哥嫂疑心,不敢推阻。山伯直到十月,方才动身,过了六个月了。到得祝家庄,问祝九舍人时,庄客说道:“本庄只有祝九娘,并没有祝九舍人。”山伯心疑,传了名刺进去,只见丫鬟出来,请梁兄到中堂相见。山伯走进中堂,那祝英台红妆翠袖,别是一般妆束了。山伯大惊,方知假扮男子,自愧愚鲁,不能辨识。寒温已罢,便谈及婚姻之事。英台将哥嫂做主,已许马氏为辞。山伯自恨来迟,懊悔不迭。分别回去,遂成相思之病,奄奄不起,至岁底身亡。嘱付父母,可葬我于安乐村路口,父母依言葬之。明年,英台出嫁马家,行至安乐村路口,忽然狂风四起,天昏地暗,舆人都不能行。英台举眼观看,但见梁山伯飘然而来,说道:“吾为思贤妹,一病而亡,今葬于此地。贤妹不忘旧谊,可出轿一顾。”英台果然走出轿来,忽然一声响亮,地下裂开丈余,英台从裂中跳下。众人扯其衣服,如蝉脱一般,其衣片片而飞。顷刻天清地明,那地裂处,只如一线之细。歇轿处,正是梁山伯坟墓。乃知生为兄弟,死作夫妻。再看那飞的衣服碎片,变成两般花蝴蝶,传说是二人精灵所化,红者为梁山伯,黑者为祝英台。其种到处有之,至今犹呼其名为梁山伯、祝英台也。后人有诗赞云:
三载书帏共起眠,活姻缘作死姻缘。
非关山伯无分晓,还是英台志节坚。

又有一个女子,姓黄名崇嘏,是西蜀临邛人氏。生成聪明俊雅,诗赋俱通,父母双亡,亦无亲族。时宰相周庠镇蜀,崇嘏假扮做秀才,将平日所作诗卷呈上。周庠一见,篇篇道好,字字称奇,乃荐为郡掾。吏事精敏,地方凡有疑狱,累年不决者,一经崇嘏剖断,无不洞然。屡摄府县之事,到处便有声名,胥徒畏服,士民感仰。周庠首荐于朝,言其才可大用,欲妻之以女,央太守作媒,崇嘏只微笑不答。周庠乘他进见,自述其意,崇嘏索纸笔,作诗一首献上。诗曰:
一辞拾翠碧江湄,贫守蓬茅但赋诗;
自服蓝袍居郡掾,永抛鸾镜画蛾眉。
立身卓尔青松操,挺志坚然白璧姿。
幕府若教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
庠见诗,大惊,叩其本末,方知果然是女子。因将女作男,事关风化,不好声张其事,教他辞去郡掾,隐于郭外,乃于郡中择士人嫁之。后来士人亦举进士及第,位致通显,崇嘏累封夫人。据如今搬演《春桃记》传奇,说黄崇嘏中过女状元,此是增藻之词。后人亦有诗赞云:
珠玑满腹彩生毫,更服烹鲜手段高。
若使生时逢武后,君臣一对女中豪。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二十八卷 李秀卿义结黄贞女>

明朝有贞女韩氏和黄善聪

贞女韩氏,保宁人。元末明玉珍据蜀,贞女虑见掠,伪为男子服,混迹民间。
既而被驱入伍,转战七年,人莫知其处女也。后从玉珍破云南还,遇其叔父赎归
成都,始改装而行,同时从军者莫不惊异。洪武四年嫁为尹氏妇。成都人以韩贞
女称。其后有黄善聪者,南京人。年十三失母,父贩香庐、凤间,令善聪为男子
装从游数年。父死,善聪习其业,变姓名曰张胜。有李英者,亦贩香,与为伴侣
者逾年,不知其为女也。后偕返南京省其姊。姊初不之识,诘知其故,怒詈曰:
“男女乱群,辱我甚矣。”拒不纳。善聪以死自誓。乃呼邻妪察之,果处子也。
相持痛哭,立为改装。明日,英来,知为女,怏怏如失,归告母求婚。善聪不从,
曰:“若归英,如瓜李何?”邻里交劝,执益坚。
有司闻之,助以聘,判为夫妇。
<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九列女一>
黄善聪传

那几个女子,都是前朝人,如今再说个近代的,是大明朝弘治年间的故事。南京应天府上元县有个黄公,以贩线香为业,兼带卖些杂货,惯走江北一带地方。江北人见他买卖公道,都唤他做“黄老实”。家中止一妻二女,长女名道聪,幼女名善聪。道聪年长,嫁与本京青溪桥张二哥为妻去了。止有幼女善聪在家,方年一十二岁。母亲一病而亡,殡葬已毕。黄老实又要往江北卖香生理,思想:“女儿在家,孤身无伴,况且年幼未曾许人,怎生放心得下?待寄在姐夫家,又不是个道理。若不做买卖,撇了这走熟的道路,又那里寻几贯钱钞养家度日?”左思右想,去住两难。香货俱已定下,只有这女儿没安顿处。一连想了数日,忽然想着道:“有计了,我在客边没人作伴,何不将女假充男子,带将出去?且待年长,再作区处。只是一件,江北主顾人家,都晓得我没儿,今番带着孩子去,倘然被他盘问,露出破绽,却不是个笑话?我如今只说是张家外甥,带出来学做生理,使人不疑。”计较已定,与女儿说通了,制副道袍净袜,教女儿穿着,头上裹个包巾,妆扮起来,好一个清秀孩子。正是:
眉目生成清气,资性那更伶俐。
若还伯道相逢,十个九个过继。

黄老实爹女两人,贩着香货,趁船来到江北庐州府,下了主人家。主人家见善聪生得清秀,无不夸奖,问黄老实道:“这个孩子,是你什么人?”黄老实答道:“是我家外甥,叫做张胜。老汉没有儿子,带他出来走走,认了这起主顾人家,后来好接管老汉的生意。”众人听说,并不疑惑。黄老实下个单身客房,每日出去发货讨帐,留下善聪看房。善聪目不妄视,足不乱移。众人都道这张小官比外公愈加老实,个个欢喜。

自古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黄老实在庐州,不上两年,害个病症,医药不痊,呜呼哀哉。善聪哭了一场,买棺盛殓,权寄于城外古寺之中;思想年幼孤女,往来江湖不便。间壁客房中下着的,也是个贩香客人,又同是应天府人氏,平昔间看他少年诚实,问其姓名来历,那客人答道:“小生姓李,名英,字秀卿,从幼跟随父亲出外经纪。今父亲年老,受不得风霜辛苦,因此把本钱与小生,在此行贩。”善聪道:“我张胜跟随外祖在此,不幸外祖身故,孤寡无依。足下若不弃,愿结为异姓兄弟,合伙生理,彼此有靠。”李英道:“如此最好。”李英年十八岁,长张胜四年,张胜因拜李英为兄,甚相友爱。过了几日,弟兄两个商议,轮流一人往南京贩货,一人住在庐州发货付帐;一来一去,不致担误了生理,甚为两便。善聪道:“兄弟年幼,况外祖灵柩无力奔回,何颜归于故乡?让哥哥去贩货罢。”于是收拾资本,都交付与李英。李英剩下的货物,和那帐目,也交付与张胜。但是两边买卖,毫厘不欺。从此李英、张胜两家行李,并在一房。李英到庐州时,只在张胜房住,日则同食,夜则同眠。但每夜张胜只是和衣而睡,不脱衫裤,亦不去鞋袜,李英甚以为怪。张胜答道:“兄弟自幼得了个寒疾,才解动里衣,这病就发作,所以如此睡惯了。”李英又问道:“你耳朵子上,怎的有个环眼?”张胜道:“幼年间爹娘与我算命,说有关煞难养,为此穿破两耳。”李英是个诚实君子,这句话便被他瞒过,更不疑惑。张胜也十分小心在意,虽泄溺亦必等到黑晚,私自去方便,不令人瞧见。以此客居虽久,并不露一些些马脚。有诗为证:
女相男形虽不同,全凭心细谨包笼。
只憎一件难遮掩,行步跷蹊三寸弓。

黄善聪假称张胜,在庐州府做生理,初到时止十二岁,光阴似箭,不觉一住九年,如今二十岁了。这几年勤苦营运,手中颇颇活动,比前不同。思想父亲灵柩暴露他乡,亲姐姐数年不会,况且自己终身也不是个了当,乃与李英哥哥商议,只说要搬外公灵柩,回家安葬。李英道:“此乃孝顺之事,只灵柩不比他件,你一人如何担带?做哥的相帮你同走,心中也放得下。待你安葬事毕,再同来就是。”张胜道:“多谢哥哥厚意。”当晚定议,择个吉日,顾下船只,唤几个僧人,做个起灵功德,抬了黄老实的灵柩下船。一路上风顺则行,风逆则止,不一日到了南京,在朝阳门外,觅个空闲房子,将柩寄顿,俟吉下葬。

闲话休叙。再说李英同张胜进了城门,东西分路。李英问道:“兄弟高居何处?做哥的好来拜望。”张胜道:“家下傍着秦淮河清溪桥居住,来日专候哥哥降临茶话。”两下分别。张胜本是黄家女子,那认得途径?喜得秦淮河是个有名的所在,不是个僻地,还好寻问。张胜行至清溪桥下,问着了张家,敲门而入。其日姐夫不在家,望着内里便走。姐姐道聪骂将起来,道:“是人家各有内外,甚么花子,一些体面不存,直入内室,是何道理?男子汉在家时,瞧见了,好歹一百孤拐奉承你,还不快走!”张胜不慌不忙,笑嘻嘻的作一个揖下去,口中叫道:“姐姐,你自家嫡亲兄弟,如何不认得了?”姐姐骂道:“油嘴光棍!我从来那有兄弟?”张胜道:“姐姐九年前之事,你可思量得出?”姐姐道:“思量甚么?前九年我还记得。我爹爹并没儿子,止生下我姊妹二人,我妹子小名善聪,九年前爹爹带往江北贩香,一去不回。至今音问不通,未审死活存亡。你是何处光棍,却来冒认别人做姐姐!”张胜道:“你要问善聪妹子,我即是也。”说罢,放声大哭。姐姐还不信是真,问道:“你既是善聪妹子,缘何如此妆扮?”张胜道:“父亲临行时,将我改扮为男,只说是外甥张胜,带出来学做生理。不期两年上父亲一病而亡,你妹子虽然殡殓,却恨孤贫,不能扶柩而归。有个同乡人李秀卿,志诚君子,你妹子万不得已,只得与他八拜为交,合伙营生。淹留江北,不觉又六七年,今岁始办归计。适才到此,便来拜见姐姐,别无他故。”姐姐道:“原来如此,你同个男子合伙营生,男女相处许多年,一定配为夫妇了。自古明人不做暗事,何不带顶髻儿?还好看相。恁般乔打扮回来,不雌不雄,好不羞耻人!”张胜道:“不欺姐姐,奴家至今,还是童身,岂敢行苟且之事,玷辱门风。”道聪不信,引入密室验之。你说怎么验法?用细细干灰铺放余桶之内,却教女子解了下衣,坐于桶上。用绵纸条栖入鼻中,要他打喷嚏。若是破身的,上气泄,下气亦泄,干灰必然吹动;若是童身,其灰如旧。朝廷选妃,都用此法,道聪生长京师,岂有不知?当时试那妹子,果是未破的童身。于是姊妹两人,抱头而哭。道聪慌忙开箱,取出自家裙袄,安排妹子香汤沐浴,教他更换衣服。妹子道:“不欺姐姐,我自从出去,未曾解衣露体。今日见了姐姐,方才放心耳。”那一晚,张二哥回家,老婆打发在外厢安歇。姊妹二人,同被而卧,各诉衷肠,整整的叙了一夜说话,眼也不曾合缝。

次日起身,黄善聪梳妆打扮起来,别自一个模样。与姐夫姐姐重新叙礼。道聪在丈夫面前,夸奖妹子贞节,连李秀卿也称赞了几句:“若不是个真诚君子,怎与他相处得许多时?”话犹未绝,只听得门外咳嗽一声,问道:“里面有人么?”黄善聪认得是李秀卿声音,对姐姐说:“教姐夫出去迎他,我今番不好相见了。”道聪道:“你既与他结义过来,又且是个好人,就相见也不妨。”善聪颠倒怕羞起来,不肯出去。道聪只得先教丈夫出去迎接,看他口气,觉也不觉。张二哥连忙趋出,见了李秀卿,叙礼已毕,分宾而坐。秀卿开言道:“小生是李英,特到此访张胜兄弟,不知阁下是他何人?”张二哥笑道:“是在下至亲,只怕他今日不肯与足下相会,枉劳尊驾。”李秀卿道:“说那里话?我与他是异姓骨肉,最相爱契,约定我今日到此。特特而来,那有不会之理?”张二哥道:“其中有个缘故,容从容奉告。”秀卿性急,连连的催促,迟一刻只待发作出来了。慌得张二哥便往内跑,教老婆苦劝姨姐,与李秀卿相见,善聪只是不肯出房。他夫妻两口躲过一边,倒教人将李秀卿请进内宅。秀卿一见了黄善聪,看不仔细,倒退下七八步。善聪叫道:“哥哥不须疑虑,请来叙话。”秀卿听得声音,方才晓得就是张胜,重走上前作揖道:“兄弟,如何恁般打扮?”善聪道:“一言难尽,请哥哥坐了,容妹子从容告诉。”两人对坐了,善聪将十二岁随父出门始末根由,细细述了一遍,又道:“一向承哥哥带挈提携,感谢不尽。但在先有兄弟之好,今后有男女之嫌,相见只此一次,不复能再聚矣。”秀卿听说,呆了半晌,自思五六年和他同行同卧,竟不晓得他是女子,好生懵懂!便道:“妹子听我一言,我与你相契许久,你知我知,往事不必说了。如今你既青年无主,我亦壮而未娶,何不推八拜之情,合二姓之好?百年谐老,永远团圆,岂不美哉!”善聪羞得满面通红,便起身道:“妾以兄长高义,今日不避形迹,厚颜请见。兄乃言及于乱,非妾所以待兄之意也。”说罢,一头走进去,一头说道:“兄宜速出,勿得停滞,以招物议。”

秀卿被发作一场,好生没趣。回到家中,如痴如醉,颠倒割舍不下起来。乃央媒妪去张家求亲说合。张二哥夫妇,到也欣然。无奈善聪立意不肯,道:“嫌疑之际,不可不谨。今日若与配合,无私有私,把七年贞节,一旦付之东流,岂不惹人嘲笑?”媒妪与姐姐两口交劝,只是不允。那边李秀卿执意定要娶善聪为妻,每日缠着媒妪,要他奔走传话。三回五转,徒惹得善聪焦燥,并不见松了半分口气。似恁般说,难道这头亲事就不成了?且看下回分解。正是:
七年兄弟意殷勤,今日重逢局面新。
欲表从前清白操,故甘薄幸拒姻亲。

天下只有三般口嘴,极是利害:秀才口,骂遍四方;和尚口,吃遍四方;媒婆口,传遍四方。且说媒婆口,怎地传遍四方?那做媒的有几句口号:
东家走,西家走,两脚奔波气常吼。牵三带四有商量,走进人家不怕狗。前街某,后街某,家家户户皆朋友。相逢先把笑颜开,惯报新闻不待叩。说也有,话也有,指长话短舒开手。一家有事百家知,何曾留下隔宿口?要骗茶,要吃酒,脸皮三寸三分厚。若还羡他说作高,拌干涎沫七八斗。
那黄善聪女扮男妆,千古奇事,又且恁地贞节,世世罕有,这些媒妪,走一遍,说一遍,一传十,十传百,霎时间满京城通知道了。人人夸美,个个称奇,虽缙绅之中,谈及此事,都道:“难得,难得。”有守备太监李公,不信其事,差人缉访,果然不谬。乃唤李秀卿来盘问,一一符合。因问秀卿天下美妇人尽多,何必黄家之女?秀卿道:“七年契爱,意不能舍,除却此女,皆非所愿。”李公意甚悯之,乃藏秀卿于衙门中。次日唤前媒妪来,分付道:“闻知黄家女贞节可敬,我有个侄儿欲求他为妇,汝去说合,成则有赏。”那时守备太监,正有权势,谁敢不依?媒妪回覆,亲事已谐了。李公自出已财,替秀卿行聘;又赁下一所空房,密地先送秀卿住下。李公亲身到彼,主张花烛,笙萧鼓乐,取那黄善聪进门成亲。交拜之后,夫妻相见,一场好笑。善聪明知落了李公圈套,事到其间,推阻不得。李公就认秀卿为侄,大出资财,替善聪备办妆奁。又对合城官府说了,五府六部及府尹县官,各有所助。一来看李公面上,二来都道是一桩奇事,人人要玉成其美。秀卿自此遂为京城中富室,夫妻相爱,连育二子,后来读书显达。有好事者,将此事编成唱本说唱,其名曰《贩香记》。有诗为证,诗曰:
七载男妆不露针,归来独守岁寒心。
编成小说垂闺训,一洗桑间濮上音。
又有一首诗,单道太监李公的好处,诗曰:
节操恩情两得全,宦官谁似李公贤?
虽然没有风流分,种得来生一段缘。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二十八卷 李秀卿义结黄贞女>

贞女韩氏(韩娥)

《明史·列女传》载:"贞女韩氏,保宁人。元末明玉珍据蜀,贞女虑见掠,伪为男子服混迹民间。既而被驱入伍,转伐七年,人莫知其处女也。后从玉珍破云南还,遇其叔父,嫁为尹氏妇,成都人以韩贞女称"。蜀中花木兰——韩娥,本是一民间女子,元至正五年(元元1345年)出生于四川保宁府阆中县老干山下一处士家里,父名韩成。她的祖父韩新泽,曾作过元朝四川盐运副使。韩娥不幸,三岁丧父,七岁亡母,由居家成都度缘桥的叔父韩立抚养。韩立正直善良,待侄女犹如亲生,每日教其读书习剑。小韩娥聪敏勤奋,学业不断长进,养成文武之好。时元朝统治暴虐,百姓不堪忍受,农民起义凤起云涌。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反元。徐寿辉于同年八月在湖北聚众响应,建立农民政权,号“天完”。徐部农民义军不断壮大发展,以部将明玉珍率部溯长江而上,袭重庆,走完者都,执哈麻秃,献寿辉。寿辉授玉珍陇蜀行省右丞。明玉珍部据川东,继向四川西北挺进。元军望风披靡,蜀民喜迎义师。时韩娥已长成12岁的少女。兵荒马乱的年月,社会不清,溃散官兵办匪为盗,烧杀抢掠。韩立夫妻想到,姑娘防身最为要紧,担心侄女在战乱中被掳掠,遭受凌辱。于是准备男子服一套,嘱侄女随穿着,女扮男装。不久,农民起义军攻打成都,元军溃改逃窜。韩娥被元军溃兵拉作马夫,致与叔父母失去联系。数日后,溃军被明玉珍部大将王起岩率领的红巾军包围。文武双全的韩娥机智地杀掉溃军头目,投入了农民起义军,化名韩关保。王将军佩服她的勇气,见她年少英俊,勇武机灵,便作主让其认部将罗甲为义父。韩娥欣然答应,拜见了义父,成为罗甲身边的一员副将,协助义父办理军中事务,随军参加川中战事。罗甲,四川叙州(今宜宾)人,待韩娥如亲,韩娥尊他如生父。
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徐寿辉部红巾军内争,陈友琼于次年杀害了徐寿辉,引起义军严重分裂,明玉珍在重庆被部将拥为陇蜀王。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明玉珍在四川建立政权“即皇位于重庆,国号夏,建元天统”。第二年,明玉珍“遣万胜由界首,邹兴由建昌,又指挥李某者由八番,分道攻云南”。罗甲部奉命取道川南入云南作战,韩娥随义父出征。参加农民起义军以后,在四川、云南反元战场,韩娥金戈铁马十二载,屡建战功,深得义父喜爱,很受人们尊敬。在军中,韩娥举止俭点,谨慎机敏,冬不卸甲,夏不裸浴。有进征战告捷,军中饮宴,众将劝酒,她均巧言谢拒。因此,韩娥军伍十多年,全年上下对其身份信而不疑。战事结束,罗甲要为“义子”婚配,韩娥有口难言,推诿不成,只好与王参军聪明贤淑、才貌双全的女儿“成婚”。新婚之夜王小组情意绵绵,韩娥则异榻而眠,严守秘密。不多日,“妻子”和“岳父母”皆指责她不讲情义,义父也予严厉训斥。
正当韩娥颇感难堪之时,她奉命随王起岩将军到成都办理军务,行至度缘桥,巧逢离散多年的叔父母。二老验过韩娥儿时头上留下的刀疤,确认侄女就在眼前,难免感慨唏嘘。韩立向五起岩将军乞请准许侄女别军还乡,并讲明侄女女扮男装的真相。五将军听后暗吃一惊,一时不敢相信。为辨真相,他将此事移交成都府衙查险。成都府衙验明关保真身,申报大夏朝,准韩娥还乡,并表彰这“贞烈”。元灭明兴,韩娥告别十二年军旅生活,脱下战时袍,重着女儿裳。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韩娥由叔父作主,与在军中结识的新都同兴乡(今木兰)人马复宗结为夫妻,婚后生有一男二女。后来,王起岩任明朝礼部朗中,解任再至成都时,特地将韩娥事迹呈报蜀藩王,蜀王召见了韩娥。
韩娥女扮男装从军反元的事迹,传遍蜀中大地,被誉为“蜀中花木兰”。其子女长大成人后,念及母亲荣耀一生,倡议建寺纪念,并尽孝道,故乡新都父老应之。于是选择风景秀丽、可高瞻远眺的新都宝地同兴乡来岸山为寺址,建成木兰寺,成为家乡人民对其表示敬仰怀念之情的场所。木兰镇因此而得名。
木兰镇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神奇的传说,是川西客家人聚居地之一,客家文化延续至今。
供您参考哈!

⑺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的意思

花木兰于是换上男装,去集市上买来鞍马,代替父亲去从军打仗。这是形容花木兰的字句。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写的是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打仗,体现了木兰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孝敬父亲的女儿情怀。

⑻ 古代“女扮男装”参军为何不会暴露身份,想想都觉得不可能

在古代“女扮男装参军”虽然困难重重但还是有可能做得到的。毕竟当一位女子进入军营后整日风餐露宿自然时间一久就不像女子了,而军营中的士兵也没那么多的精力去关注一个和他们一样的人。



而黄崇嘏也没有让周痒失望,上任以后黄崇嘏把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因此周痒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黄崇嘏,但黄崇嘏没有答应反而写了一首诗来说明自己的身份。

这首诗如下:

“一辞拾翠碧江湄,贫守蓬茅但赋诗。

自服蓝衫居郡椽,永抛鸾镜画蛾眉。

立身卓尔青松操,挺身铿然白璧姿。

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

从诗中的描绘可以看出黄崇嘏自从当了代理司户参军以后,就抛弃了自己女子的身份,她一直当自己是一个男人一样做事为官。如果不是周痒叫她娶老婆,她很可能一辈子就作为一个男人生存了。

⑼ 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是犯了“欺君之罪”。谈谈你的看法,简述理由!

从当时的法律角度上来说,她确实是触犯了“欺君”这条法律!按照北朝的律例,是每户人家必须有人服兵役或徭役或者赋重税带役,而女子则是不允许入军的,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既是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和事实真相欺骗了皇上,可谓不忠!但是换个角度来说,木兰所作的,只是在大国小家需要她的时候挺身而出,难道这也有错吗?到底什么才是所谓的忠,什么是所谓的孝。保家卫国不是忠吗,代父出征不是孝吗?有道是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规定是死的,总有不合时宜的时候,当改就要改;人是活的,要掌握事情的本质,当机立断。

⑽ 木兰替父从军为什么要女扮男装

1、原因
因为古代社会里女子没有行军打仗的传统,女子被社会制度所约束,得不到应有的权力;其次说明花木兰为人孝顺,为了父亲,甘愿自己男扮女装替父从军。
2、人物简介
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3、相关故事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热点内容
女警戴帽子的头发怎么扎 发布:2023-08-31 22:03:00 浏览:4090
草的绿色染在裤子上怎么办 发布:2023-08-31 22:01:09 浏览:5151
毛衣喇叭裙怎么加针 发布:2023-08-31 21:54:08 浏览:3772
抚顺买男装哪里好 发布:2023-08-31 21:53:12 浏览:4238
钩针钩毛线帽怎么做视频 发布:2023-08-31 21:48:20 浏览:3457
福建人的帽子怎么做 发布:2023-08-31 21:33:56 浏览:3460
男生红色卫衣怎么搭裤子 发布:2023-08-31 21:32:02 浏览:4395
条纹衬衣配什么颜色的领带好看 发布:2023-08-31 21:26:07 浏览:4033
穿带帽子的大衣怎么扎头发 发布:2023-08-31 21:09:32 浏览:3349
男装牌匾什么颜色字最亮 发布:2023-08-31 21:03:10 浏览: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