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希度男装什么档次
❶ 印度民族大起义什么时候开始
印度民族起义一般指1857年到1858年发生在北部和中部印度的反对英国统治的民族起义。这次起义终结了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管理印度的体制,使得印度置于英国直接统治之下,故此常被视为印度的第一次独立战争。
起因
从1850年开始,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推行西化过程,如建设铁路,宣传基督教,设立司法系统。这些举措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的发展,但在强行推行的过程中激化了和印度原住民的矛盾,使原住民产生对东印度公司的不信任感。东印度公司为了巩固殖民地,保证贸易和利润,建立了雇佣军制度,雇用兵称为西帕衣团(印地语:shipahi),军官则由在英国东印公司专门设立的一所学校接受训练后的英国人担任。到1857年孟买、马德拉斯和加尔各答三个英国殖民地各有自己的部队,一共维持的军队已经超越英国的正规军,包括二十万西帕衣兵,而英国士兵只有四万人。
东印度公司征收各种阶层的印度人,而不是按照传统用所罗门和刹帝利担任战士,另外东印度公司给予西帕衣兵的待遇相当不公平,工资很低,并且他们参加远征时(往阿富汗或缅甸等国家),必须自己支付旅途费和行李运费。特别是1856年前往缅甸的远征,按照印度传统,如果前往缅甸会导致丧失种姓和被逐出所在群落。这使得很多雇佣兵非常不满。而远征结束后,东印度公司开始取消雇用兵的原有的一些特权,减少他们的薪水,并规定职务升级不能超过中士。英国士兵住在舒适的房子,印度士兵却只能住简陋的帐篷。
起义爆发的导火线是关于子弹润滑油的传言。1857年初开始在雇佣兵中流传这样一种说法:东印度公司用猪油或牛脂做润滑油涂在来福枪的子弹上。当时在装子弹之前,士兵必须用牙齿咬破来福枪子弹的弹壳,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深怕用嘴接触不纯净动物的脂肪,因而拒绝使用这些子弹。东印度公司宣称,这种说法是谣言,并且已经换了新的用腊作润滑剂的子弹。但是印度士兵依然怀疑润滑油不干净。
3月,第34团的一名士兵 Mangal Pande 攻击他的英国中士,伤害了一名军士长并开枪自尽。作为公共的惩罚,东印公司决定取消这个兵团,其他士兵因而感到不满。
[编辑本段]起义爆发
1857年5月9日第3轻骑兵团85名印度士兵拒绝使用子弹被判处10年苦役。5月10日处于Meerut的孟加拉部队第11轻骑兵团和20轻骑兵团发动叛乱,释放第三骑兵团士兵,并攻击欧洲人居住区,把所有能找到的欧洲人和印度的基督教徒都杀光了,把房子烧毁了。在Meerut的英国士兵有2083人并有12门野战炮,印度士兵有2500余人,也许是由于当地的英国军官觉得可以控制局势,于是没有通知其他地方的英国守军,而对反抗者的行动反应又慢,使得起义军队前往德里前进。
5月11日起义军队到达德里,当地的印度人加入反英运动,攻击红堡,杀掉5名英国人并要求居住在当地的莫卧儿帝国皇帝穆罕默德·巴哈杜尔·沙复位,他勉强同意成为叛乱的首领。西帕衣团继续屠杀城里的英国人和基督教徒。
支持与反对
反英分子看法不一致。许多印度人加入抗英运动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希望恢复莫卧儿帝国或者马拉特帝国。印东公司在1853年占领了 Jhansi地区,叛乱爆发以后,该地区的女王 Lakshmî Bâî 发动暴力反抗。 许多伊斯兰教徒因为宗教原因参加反抗运动。
但是,一部分印度人不支持这次起义。旁遮普的锡克教徒对莫卧儿帝国恨之入骨,他们和英国人站在同一条战线。在Oudh地区,逊尼派的人民不希望什叶派的莫卧儿复位。南部地区的印度人当时并没有受到东印度公司的管辖,所以只是零星反叛,没有大的起义活动。
印东公司重新占领德里
英国人反映迟钝,没有马上反击。最后,两个兵团从Meerut和Simla出发,进攻德里,一路上杀了无数的印度人。与此同时,一些英国部队离开印度的土地,被调动去俄罗斯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英国人走了近两个月的路程后,在德里附近的Badl-ke-Serai村同印度反抗者交战,并逼他们撤退德里。在这座大城市里,反抗者很容易得到援军和粮食,英国军队为数不多,无法攻打反抗者的基地。
印度民族大起义
19世纪中期印度封建主领导的、以印度雇佣兵为骨干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又称印度雇佣军兵变、土兵起义。19世纪上半期,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极力把印度变成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激起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极大仇恨。英国在印度实行兼并封建主领地的政策,引起许多王公的不满。1849年英国吞并旁遮普以后,取消20万印度雇佣兵的特权,使印度雇佣兵十分气愤。
早在1856年 ,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就在 广大城乡进行各种形式的反英宣传。从1857年2月到4月,军队哗变事件不断发生。5月11日,起义者进入德里,拥立莫卧儿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为印度皇帝,成立了领导机构——由10人组成的行政院。起义者占领古都德里,激发了各地起义的迅速发展 。年轻的詹西女王拉克希米·巴伊于6月领导人民起义。起义波及北印度和中印度广大地区,中心是德里、坎普尔、勒克瑙。从6月上旬到9月中旬,起义者进行英勇的德里保卫战。7月初,巴雷利起义领袖巴克德·汗到达德里,被任命为德里起义军总司令。但巴哈杜尔·沙二世周围的封建贵族反对巴克德·汗,致使起义军失去统一指挥。9月中旬,在血战6天之后,德里陷落。巴克德·汗率军出走法鲁哈巴德。巴哈杜尔·沙二世屈膝投降,后被囚在仰光。德里陷落后,奥德首府勒克瑙成为起义军的中心。1858年初,集中在勒克瑙的起义军接近20万人 ,其中3.5万以上是孟加拉军团的印度雇佣兵。2月19日至3月19日,起义军在勒克瑙进行艰苦的保卫战,最后被迫撤出城市。3月22日至4月3日,在拉克希米·巴伊领导下,起义军进行詹西保卫战。6月,这位女王在瓜廖尔牺牲。
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1858年8月,英国议会通过法案,撤销东印度公司。
[编辑本段]章西女王葩依
1857年,印度爆发了反英民族大起义,全国上下都与英国侵略者展开了积极的斗争。章西人民也在女王葩依的领导下参加了起义,配合其他地方的起义军抗击英殖民强盗。6月4日,女王率领章西起义军占领了军火库,打死了英国在章西的最高指挥官邓洛普,并最后重新占领了章西,7月8日,英军投降,女王葩依重登王位。在万众欢腾当中,女王郑重宣布:“世界属于上帝,章西属于阿克希米·葩依!”女王重新执政后,为了配合印度各地的反英斗争,葩依率军南征北战,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者。
1857年9月,英军攻陷德里,起义军遭受重大损失。当英军有了喘息的机会后,便调军队扑向章西,次年1月,中印度英军总指挥罗斯将军率军来到章西。勇敢的章西女王葩依早已率军等候多时了,他们先把粮食运进城中,并在城墙上构筑了工事,架起了大炮,作好了一切准备。
罗斯到达章西以后,先派军队把章西城围了起来,接着在城南和城东南修筑炮台,准备攻城。女王葩依看准了时机,一声令下:“开炮!”霎时间,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一发发仇恨的炮弹射向英军阵地。英军也急忙发炮还击。虽然英军的大炮比女王的炮威力大,但起义军们个个英勇善战,女王指挥果断,连续两天僵持不下。第三天,英军猛攻南城门,试图集中火力打开南门。女王见状,急忙调转炮位,对准英军炮台,只听见“轰轰”几声巨响,英军一座炮台不翼而飞。起义军暂时压住了敌人的火力。
战斗在激烈地进行,女王率兵大显身手,使敌人遭到重大伤亡,但因为长时间地进行炮战,起义军也受到不少损失。英军看到起义军南门是个缺口,就重新集中火力猛攻,不久,南门缺口越来越大,章西马上就要被英军攻破了。这时,女王立即派人去与附近的起义军领袖、她的好友托比联系,请他火速增援。托比得到消息后,立刻发兵章西,不料途中中了英军埋伏,托比战败,只好收兵。女王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了。英军趁机猛加大火力攻城,女王寡不敌众,率军弃城而走。英军占领了章西。
女王葩依将军队带出章西,同托比的部队汇合在一起,进驻到另一个城市瓜辽尔,此时是1858年6月1日。瓜辽尔是印度中部的一个军事重镇,应该说,义军占领瓜辽尔后,对其他地区的起义军也非常有利。但由于德里的莫卧儿王朝已投降英军,各地起义军群龙无首,盲目作战。鉴于这种情况,葩依和托比推举他们的另一位好朋友、当时也是起义军一个重要领导人的萨希布为起义军领袖。同时,还任命其他各部大臣。托比担任起义军总司令。女王葩依立下誓言:“我将全力以赴,击溃英军!”
罗斯看到起义军到瓜辽尔,就立刻率军前来围剿。女王奉命镇守东门,抗击英军。
罗斯来到后,命令部队攻城,女王和她的女友曼达尔、卡希纵马战斗。只见女王身穿战衣,手拿钢刀,骑着一匹白色的战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起义军们见女王如此骁勇,信心倍增,士气高昂,多次打退了英军的进攻。
6月18日,英军决定发动总攻击,一场恶战就要来临了。这一天,女王与以往一样,率军袭击攻城英军,她本人身着男装,多次迎着敌人的炮火英勇杀敌。然后迅速回马城内。英军看到女王所守的东门不易攻克,就派兵袭击其他守军,直到最后,才包围了女王。
“轰、轰、轰”三声炮响,城墙开了一个大缺口,英军迅速向城内逼来。这时女王高喊一声:“跟我来,攻击敌人炮兵阵地!”随着她的一声呐喊,起义军骑兵部队迅速向敌炮兵阵地进攻,敌人看到起义军冲了过来,赶快放下大炮,去拿步枪,但已经来不及了。葩依的部队横扫敌营,顿时血流成河,敌军尸体遍地。
杀散了敌的炮兵,葩依立即集合部队,准备攻击其他敌人,但敌人已经围了上来,很快,女王葩依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之中。
“冲出去,快!”葩依战刀一挥,立刻突围,起义军越战越勇。
敌人数量太多了,女王和她的战友未能迅速冲出去。只见女王左劈右砍,杀声不断,一个个英军倒在了她的战马下。不少英军看了以后,胆颤心惊,不敢上前。
这时,突然有一名英国军官认出了身穿男装的女王,立即喊道:“她就是女王葩依,快,把她活捉!”于是,英军立即向女王移动过来。女王四面受敌,仍英勇奋战。敌人人多势重,挥舞战刀杀向女王。
女王正在拼杀,突然感到什么东西猛烈地撞击着头部,当她意识到是受伤了时,鲜血已经流遍了她的全身。原来是一个英国骑兵从侧面袭击女王,长长的战刀从女王头部右侧砍下,将女王的一只眼睛都砍掉了。但女王仍骑在马上,挥舞着战刀,寻找着使她受伤的敌人骑兵,正当她转过身准备刺杀敌人骑兵时,另外一个英军又把刺刀捅向了她的胸脯。她突然感到疼痛难忍。但仍然咬紧牙齿,一刀刺向敌人。敌人被杀死了,女王也从马上摔了下来。
这时,一名随身跟从女王的女兵刚巧在女王身边。看到女王翻身落马,她立刻上前去把女王扶进路旁一座小屋中。房主人看到是章西女王,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她。但是,由于伤势太重,流血过多,女王葩依停止了呼吸。这时她才23岁。章西女王死后,起义失败了。女王葩依以她的生命表示了英国殖民地人民不甘殖民统治的精神,她的事迹不断地被印度人民传颂着,鼓舞着印度人民同殖民者进行顽强的抗争。
❷ 女英雄的故事 急急急 要短的
章西女王葩依
1857年,印度爆发了反英民族大起义,全国上下都与英国侵略者展开了积极的斗争。章西人民也在女王葩依的领导下参加了起义,配合其他地方的起义军抗击英殖民强盗。6月4日,女王率领章西起义军占领了军火库,打死了英国在章西的最高指挥官邓洛普,并最后重新占领了章西,7月8日,英军投降,女王葩依重登王位。在万众欢腾当中,女王郑重宣布:“世界属于上帝,章西属于阿克希米·葩依!”女王重新执政后,为了配合印度各地的反英斗争,葩依率军南征北战,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者。
1857年9月,英军攻陷德里,起义军遭受重大损失。当英军有了喘息的机会后,便调军队扑向章西,次年1月,中印度英军总指挥罗斯将军率军来到章西。勇敢的章西女王葩依早已率军等候多时了,他们先把粮食运进城中,并在城墙上构筑了工事,架起了大炮,作好了一切准备。
罗斯到达章西以后,先派军队把章西城围了起来,接着在城南和城东南修筑炮台,准备攻城。女王葩依看准了时机,一声令下:“开炮!”霎时间,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一发发仇恨的炮弹射向英军阵地。英军也急忙发炮还击。虽然英军的大炮比女王的炮威力大,但起义军们个个英勇善战,女王指挥果断,连续两天僵持不下。第三天,英军猛攻南城门,试图集中火力打开南门。女王见状,急忙调转炮位,对准英军炮台,只听见“轰轰”几声巨响,英军一座炮台不翼而飞。起义军暂时压住了敌人的火力。
战斗在激烈地进行,女王率兵大显身手,使敌人遭到重大伤亡,但因为长时间地进行炮战,起义军也受到不少损失。英军看到起义军南门是个缺口,就重新集中火力猛攻,不久,南门缺口越来越大,章西马上就要被英军攻破了。这时,女王立即派人去与附近的起义军领袖、她的好友托比联系,请他火速增援。托比得到消息后,立刻发兵章西,不料途中中了英军埋伏,托比战败,只好收兵。女王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了。英军趁机猛加大火力攻城,女王寡不敌众,率军弃城而走。英军占领了章西。
女王葩依将军队带出章西,同托比的部队汇合在一起,进驻到另一个城市瓜辽尔,此时是1858年6月1日。瓜辽尔是印度中部的一个军事重镇,应该说,义军占领瓜辽尔后,对其他地区的起义军也非常有利。但由于德里的莫卧儿王朝已投降英军,各地起义军群龙无首,盲目作战。鉴于这种情况,葩依和托比推举他们的另一位好朋友、当时也是起义军一个重要领导人的萨希布为起义军领袖。同时,还任命其他各部大臣。托比担任起义军总司令。女王葩依立下誓言:“我将全力以赴,击溃英军!”
罗斯看到起义军到瓜辽尔,就立刻率军前来围剿。女王奉命镇守东门,抗击英军。
罗斯来到后,命令部队攻城,女王和她的女友曼达尔、卡希纵马战斗。只见女王身穿战衣,手拿钢刀,骑着一匹白色的战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起义军们见女王如此骁勇,信心倍增,士气高昂,多次打退了英军的进攻。
6月18日,英军决定发动总攻击,一场恶战就要来临了。这一天,女王与以往一样,率军袭击攻城英军,她本人身着男装,多次迎着敌人的炮火英勇杀敌。然后迅速回马城内。英军看到女王所守的东门不易攻克,就派兵袭击其他守军,直到最后,才包围了女王。
“轰、轰、轰”三声炮响,城墙开了一个大缺口,英军迅速向城内逼来。这时女王高喊一声:“跟我来,攻击敌人炮兵阵地!”随着她的一声呐喊,起义军骑兵部队迅速向敌炮兵阵地进攻,敌人看到起义军冲了过来,赶快放下大炮,去拿步枪,但已经来不及了。葩依的部队横扫敌营,顿时血流成河,敌军尸体遍地。
杀散了敌的炮兵,葩依立即集合部队,准备攻击其他敌人,但敌人已经围了上来,很快,女王葩依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之中。
“冲出去,快!”葩依战刀一挥,立刻突围,起义军越战越勇。
敌人数量太多了,女王和她的战友未能迅速冲出去。只见女王左劈右砍,杀声不断,一个个英军倒在了她的战马下。不少英军看了以后,胆颤心惊,不敢上前。
这时,突然有一名英国军官认出了身穿男装的女王,立即喊道:“她就是女王葩依,快,把她活捉!”于是,英军立即向女王移动过来。女王四面受敌,仍英勇奋战。敌人人多势众,挥舞战刀杀向女王。
女王正在拼杀,突然感到什么东西猛烈地撞击着头部,当她意识到是受伤了时,鲜血已经流遍了她的全身。原来是一个英国骑兵从侧面袭击女王,长长的战刀从女王头部右侧砍下,将女王的一只眼睛都砍掉了。但女王仍骑在马上,挥舞着战刀,寻找着使她受伤的敌人骑兵,正当她转过身准备刺杀敌人骑兵时,另外一个英军又把刺刀捅向了她的胸脯。她突然感到疼痛难忍。但仍然咬紧牙齿,一刀刺向敌人。敌人被杀死了,女王也从马上摔了下来。
这时,一名随身跟从女王的女兵刚巧在女王身边。看到女王翻身落马,她立刻上前去把女王扶进路旁一座小屋中。房主人看到是章西女王,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她。但是,由于伤势太重,流血过多,女王葩依停止了呼吸。这时她才23岁。章西女王死后,起义失败了。女王葩依以她的生命表示了英国殖民地人民不甘殖民统治的精神,她的事迹不断地被印度人民传颂着,鼓舞着印度人民同殖民者进行顽强的抗争。
❸ 卡希度拉杆箱怎么样
质量好。卡希度杆箱是采用abs加pc材质,质量非常的好,是有曲面防刮设计,可以防水抗压耐磨,坚固防撞合金包角,使得箱体更加坚固耐用,使用寿命更长。
❹ 章西女王真的漂亮,是个伟人
章西女王葩依
www.qfxl.com, 2003-2-11 新世纪家园
章西是印度中部的一个小城,19世纪50年代,这里因一个女王的故事而使章西名闻
遐迩,流传青史。
阿克希米·葩依,1835年生于印度的贝拿勒斯。在三四岁的时候,她随从父母前往
马拉塔最后一个首相巴吉·拉奥二世的王府居住,同拉奥二世的养子纳纳·萨希布和坦蒂
阿·托皮结成了好朋友。葩依从小精通武艺,7岁就学会了骑马。1852年,她17岁时
嫁给了比她大二三倍的章西王公甘加达尔·拉奥,成了章西王后。
王公死时没有儿子,葩依在王公临死时所生的一个儿子不久之后又死去了,所以,按照
当时英国所定的规矩,哪个王公死后,如果没有儿子继承王位,那么就要废除他的领地,收
归英殖民者所有。但是葩依已经领养了一个儿子,并已经以养子的监护人的身份行使王权了。
英殖民政府不管这些,强行兼并了章西。葩依非常气愤,曾当着英国官员的面说:“我
决不放弃我的章西,谁敢占领章西,决没有好下场。”面对英国人的无理行径,章西人民也
全力支持葩依的要求,并表示愿意和女王一道,与英国殖民者作坚决斗争。
1857年,印度爆发了反英民族大起义,全国上下都与英国侵略者展开了积极的斗
争。章西人民也在女王葩依的领导下参加了起义,配合其他地方的起义军抗击英殖民强盗。
6月4日,女王率领章西起义军占领了军火库,打死了英国在章西的最高指挥官邓洛普,并
最后重新占领了章西,7月8日,英军投降,女王葩依重登王位。在万众欢腾当中,女王郑
重宣布:“世界属于上帝,章西属于阿克希米·葩依!”女王重新执政后,为了配合印度各
地的反英斗争,葩依率军南征北战,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者。
1857年9月,英军攻陷德里,起义军遭受重大损失。当英军有了喘息的机会后,便
调军队扑向章西,次年1月,中印度英军总指挥罗斯将军率军来到章西。勇敢的章西女王葩
依早已率军等候多时了,他们先把粮食运进城中,并在城墙上构筑了工事,架起了大炮,作
好了一切准备。
罗斯到达章西以后,先派军队把章西城围了起来,接着在城南和城东南修筑炮台,准备
攻城。女王葩依看准了时机,一声令下:“开炮!”霎时间,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一发发
仇恨的炮弹射向英军阵地。英军也急忙发炮还击。虽然英军的大炮比女王的炮威力大,但起
义军们个个英勇善战,女王指挥果断,连续两天僵持不下。第三天,英军猛攻南城门,试图
集中火力打开南门。女王见状,急忙调转炮位,对准英军炮台,只听见“轰轰”几声巨响,
英军一座炮台不翼而飞。起义军暂时压住了敌人的火力。
战斗在激烈地进行,女王率兵大显身手,使敌人遭到重大伤亡,但因为长时间地进行炮
战,起义军也受到不少损失。英军看到起义军南门是个缺口,就重新集中火力猛攻,不久,
南门缺口越来越大,章西马上就要被英军攻破了。这时,女王立即派人去与附近的起义军领
袖、她的好友托比联系,请他火速增援。托比得到消息后,立刻发兵章西,不料途中中了英
军埋伏,托比战败,只好收兵。女王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了。英军趁机猛加大火力攻城,女王
寡不敌众,率军弃城而走。英军占领了章西。
女王葩依将军队带出章西,同托比的部队汇合在一起,进驻到另一个城市瓜辽尔,此时
是1858年6月1日。瓜辽尔是印度中部的一个军事重镇,应该说,义军占领瓜辽尔后,
对其他地区的起义军也非常有利。但由于德里的莫卧儿王朝已投降英军,各地起义军群龙无
首,盲目作战。鉴于这种情况,葩依和托比推举他们的另一位好朋友、当时也是起义军一个
重要领导人的萨希布为起义军领袖。同时,还任命其他各部大臣。托比担任起义军总司令。
女王葩依立下誓言:“我将全力以赴,击溃英军!”
罗斯看到起义军到瓜辽尔,就立刻率军前来围剿。女王奉命镇守东门,抗击英军。
罗斯来到后,命令部队攻城,女王和她的女友曼达尔、卡希纵马战斗。只见女王身穿战
衣,手拿钢刀,骑着一匹白色的战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起义军们见女王如此骁勇,信心
倍增,士气高昂,多次打退了英军的进攻。
6月18日,英军决定发动总攻击,一场恶战就要来临了。这一天,女王与以往一样,
率军袭击攻城英军,她本人身着男装,多次迎着敌人的炮火英勇杀敌。然后迅速回马城内。
英军看到女王所守的东门不易攻克,就派兵袭击其他守军,直到最后,才包围了女王。
“轰、轰、轰”三声炮响,城墙开了一个大缺口,英军迅速向城内逼来。这时女王高喊
一声:“跟我来,攻击敌人炮兵阵地!”随着她的一声呐喊,起义军骑兵部队迅速向敌炮兵
阵地进攻,敌人看到起义军冲了过来,赶快放下大炮,去拿步枪,但已经来不及了。葩依的
部队横扫敌营,顿时血流成河,敌军尸体遍地。
杀散了敌的炮兵,葩依立即集合部队,准备攻击其他敌人,但敌人已经围了上来,很
快,女王葩依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之中。
“冲出去,快!”葩依战刀一挥,立刻突围,起义军越战越勇。
敌人数量太多了,女王和她的战友未能迅速冲出去。只见女王左劈右砍,杀声不断,一
个个英军倒在了她的战马下。不少英军看了以后,胆颤心惊,不敢上前。
这时,突然有一名英国军官认出了身穿男装的女王,立即喊道:“她就是女王葩依,
快,把她活捉!”于是,英军立即向女王移动过来。女王四面受敌,仍英勇奋战。敌人人多
势重,挥舞战刀杀向女王。
女王正在拼杀,突然感到什么东西猛烈地撞击着头部,当她意识到是受伤了时,鲜血已
经流遍了她的全身。原来是一个英国骑兵从侧面袭击女王,长长的战刀从女王头部右侧砍
下,将女王的一只眼睛都砍掉了。但女王仍骑在马上,挥舞着战刀,寻找着使她受伤的敌人
骑兵,正当她转过身准备刺杀敌人骑兵时,另外一个英军又把刺刀捅向了她的胸脯。她突然
感到疼痛难忍。但仍然咬紧牙齿,一刀刺向敌人。敌人被杀死了,女王也从马上摔了下来。
这时,一名随身跟从女王的女兵刚巧在女王身边。看到女王翻身落马,她立刻上前去把
女王扶进路旁一座小屋中。房主人看到是章西女王,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她。但是,由于伤
势太重,流血过多,女王葩依停止了呼吸。这时她才22岁。章西女王死后,起义失败了。
女王葩依以她的生命表示了英国殖民地人民不甘殖民统治的精神,她的事迹不断地被印度人
民传颂着,鼓舞着印度人民同殖民者进行顽强的抗争。
❺ 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女英雄是谁
西女王
章西是印度中部的一个小城,19世纪50年代,这里因一个女王的故事而使章西名闻遐迩,流传青史。
阿克希米·葩依,1835年生于印度的贝拿勒斯。在三四岁的时候,她随从父母前往马拉塔最后一个首相巴吉·拉奥二世的王府居住,同拉奥二世的养子纳纳·萨希布和坦蒂阿·托皮结成了好朋友。葩依从小精通武艺,7岁就学会了骑马。1852年,她17岁时嫁给了比她大二三倍的章西王公甘加达尔·拉奥,成了章西王后。
王公死时没有儿子,葩依在王公临死时所生的一个儿子不久之后又死去了,所以,按照当时英国所定的规矩,哪个王公死后,如果没有儿子继承王位,那么就要废除他的领地,收归英殖民者所有。但是葩依已经领养了一个儿子,并已经以养子的监护人的身份行使王权了。
英殖民政府不管这些,强行兼并了章西。葩依非常气愤,曾当着英国官员的面说:“我决不放弃我的章西,谁敢占领章西,决没有好下场。”面对英国人的无理行径,章西人民也全力支持葩依的要求,并表示愿意和女王一道,与英国殖民者作坚决斗争。
1857年,印度爆发了反英民族大起义,全国上下都与英国侵略者展开了积极的斗争。章西人民也在女王葩依的领导下参加了起义,配合其他地方的起义军抗击英殖民强盗。6月4日,女王率领章西起义军占领了军火库,打死了英国在章西的最高指挥官邓洛普,并最后重新占领了章西,7月8日,英军投降,女王葩依重登王位。在万众欢腾当中,女王郑重宣布:“世界属于上帝,章西属于阿克希米·葩依!”女王重新执政后,为了配合印度各地的反英斗争,葩依率军南征北战,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者。
1857年9月,英军攻陷德里,起义军遭受重大损失。当英军有了喘息的机会后,便调军队扑向章西,次年1月,中印度英军总指挥罗斯将军率军来到章西。勇敢的章西女王葩依早已率军等候多时了,他们先把粮食运进城中,并在城墙上构筑了工事,架起了大炮,作好了一切准备。
罗斯到达章西以后,先派军队把章西城围了起来,接着在城南和城东南修筑炮台,准备攻城。女王葩依看准了时机,一声令下:“开炮!”霎时间,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一发发仇恨的炮弹射向英军阵地。英军也急忙发炮还击。虽然英军的大炮比女王的炮威力大,但起义军们个个英勇善战,女王指挥果断,连续两天僵持不下。第三天,英军猛攻南城门,试图集中火力打开南门。女王见状,急忙调转炮位,对准英军炮台,只听见“轰轰”几声巨响,英军一座炮台不翼而飞。起义军暂时压住了敌人的火力。
战斗在激烈地进行,女王率兵大显身手,使敌人遭到重大伤亡,但因为长时间地进行炮战,起义军也受到不少损失。英军看到起义军南门是个缺口,就重新集中火力猛攻,不久,南门缺口越来越大,章西马上就要被英军攻破了。这时,女王立即派人去与附近的起义军领袖、她的好友托比联系,请他火速增援。托比得到消息后,立刻发兵章西,不料途中中了英军埋伏,托比战败,只好收兵。女王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了。英军趁机猛加大火力攻城,女王寡不敌众,率军弃城而走。英军占领了章西。
女王葩依将军队带出章西,同托比的部队汇合在一起,进驻到另一个城市瓜辽尔,此时是1858年6月1日。瓜辽尔是印度中部的一个军事重镇,应该说,义军占领瓜辽尔后,对其他地区的起义军也非常有利。但由于德里的莫卧儿王朝已投降英军,各地起义军群龙无首,盲目作战。鉴于这种情况,葩依和托比推举他们的另一位好朋友、当时也是起义军一个重要领导人的萨希布为起义军领袖。同时,还任命其他各部大臣。托比担任起义军总司令。女王葩依立下誓言:“我将全力以赴,击溃英军!”
罗斯看到起义军到瓜辽尔,就立刻率军前来围剿。女王奉命镇守东门,抗击英军。
罗斯来到后,命令部队攻城,女王和她的女友曼达尔、卡希纵马战斗。只见女王身穿战衣,手拿钢刀,骑着一匹白色的战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起义军们见女王如此骁勇,信心倍增,士气高昂,多次打退了英军的进攻。
6月18日,英军决定发动总攻击,一场恶战就要来临了。这一天,女王与以往一样,率军袭击攻城英军,她本人身着男装,多次迎着敌人的炮火英勇杀敌。然后迅速回马城内。英军看到女王所守的东门不易攻克,就派兵袭击其他守军,直到最后,才包围了女王。
“轰、轰、轰”三声炮响,城墙开了一个大缺口,英军迅速向城内逼来。这时女王高喊一声:“跟我来,攻击敌人炮兵阵地!”随着她的一声呐喊,起义军骑兵部队迅速向敌炮兵阵地进攻,敌人看到起义军冲了过来,赶快放下大炮,去拿步枪,但已经来不及了。葩依的部队横扫敌营,顿时血流成河,敌军尸体遍地。
杀散了敌的炮兵,葩依立即集合部队,准备攻击其他敌人,但敌人已经围了上来,很快,女王葩依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之中。
“冲出去,快!”葩依战刀一挥,立刻突围,起义军越战越勇。
敌人数量太多了,女王和她的战友未能迅速冲出去。只见女王左劈右砍,杀声不断,一个个英军倒在了她的战马下。不少英军看了以后,胆颤心惊,不敢上前。
这时,突然有一名英国军官认出了身穿男装的女王,立即喊道:“她就是女王葩依,快,把她活捉!”于是,英军立即向女王移动过来。女王四面受敌,仍英勇奋战。敌人人多势重,挥舞战刀杀向女王。
女王正在拼杀,突然感到什么东西猛烈地撞击着头部,当她意识到是受伤了时,鲜血已经流遍了她的全身。原来是一个英国骑兵从侧面袭击女王,长长的战刀从女王头部右侧砍下,将女王的一只眼睛都砍掉了。但女王仍骑在马上,挥舞着战刀,寻找着使她受伤的敌人骑兵,正当她转过身准备刺杀敌人骑兵时,另外一个英军又把刺刀捅向了她的胸脯。她突然感到疼痛难忍。但仍然咬紧牙齿,一刀刺向敌人。敌人被杀死了,女王也从马上摔了下来。
这时,一名随身跟从女王的女兵刚巧在女王身边。看到女王翻身落马,她立刻上前去把女王扶进路旁一座小屋中。房主人看到是章西女王,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她。但是,由于伤势太重,流血过多,女王葩依停止了呼吸。这时她才22岁。章西女王死后,起义失败了。女王葩依以她的生命表示了英国殖民地人民不甘殖民统治的精神,她的事迹不断地被印度人民传颂着,鼓舞着印度人民同殖民者进行顽强的抗争。
❻ 章西女王在哪场战役中死的
1858年6月18日,在瓜廖尔的城郊保卫战中遭遇英军罗斯将军的第8轻骑兵团,孤军奋战,身被数刀,被抬出战场后,伤重不治牺牲。
章西女王(Rani of Jhansi)又译詹西女王、占西女王,名拉克希米芭伊,印度民族女英雄。1853年章西王公去世后,因无子嗣,以养子监护人身分登基。不久公国被英国兼并。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后,于5月在章西发动起义响应,驱赶英国侵略者。她的坚定和勇敢,使其成为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最受爱戴的领导人。1858年6月章西沦陷后撤至印度北部的瓜廖尔继续战斗,6月18日在城郊的保卫战中,遭遇英军罗斯将军的第8轻骑兵团,孤军奋战,身被数刀,被抬出战场后,伤重不治。牺牲时年仅23岁,被称为印度的圣女贞德。
章西女王(1835与出嫁年份差7年,若按14岁出嫁,应是1828年~1858年6月18日),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印度民族英雄。 自幼学习骑术、射击,聪颖,勇敢。1842年嫁给章西王,为王后。1853年丈夫去世后,因无子嗣,以养子监护人身份登基。1854年,英国殖民当局以“绝嗣丧权”为由兼并占西王国。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后,于6月4日在占西发动起义。1858年3~4月指挥起义军保卫占西。她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失败后退往加尔比,与唐底亚·托比率领的起义军会合。6月1日夺取瓜廖尔后,整顿军队,部署城防,负责防守东门。6月17~18日指挥抗击英军进攻,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直至到牺牲。
❼ 章西女王为什么被英军称最危险的人物
章西女王(Rani of Jhansi),又译占西女王,名阿克希米·葩依,印度民族女英雄。1853年章西王公去世后,因无子嗣,以养子监护人身分登基。不久公国被英国兼并。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后,于5月在章西发动起义响应,驱赶英国侵略者。她的美貌、坚定和勇敢,使其成为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最受爱戴的领导人。1858年6月章西沦陷后撤至印度北部的瓜廖尔继续战斗,6月18日在城郊的保卫战中,遭遇英军罗斯将军的第8轻骑兵团,孤军奋战,身被数刀,被抬出战场后,伤重不治。牺牲时年仅29岁(一说22岁),被称为印度的圣女贞德。
章西女王的人物生平
阿克希米·葩依,1835年生于印度的贝拿勒斯。在三四岁的时候,她随从父母前往马拉塔最后一个首相巴吉·拉奥二世的王府居住,同拉奥二世的养子纳纳·萨希布和坦蒂阿·托皮结成了好朋友。葩依从小精通武艺,7岁就学会了骑马。1852年,她17岁时嫁给了比她大二三倍的章西王公甘加达尔·拉奥,成了章西王后。
王公死时没有儿子,葩依在王公临死时所生的一个儿子不久之后又死去了,所以,按照当时英国所定的规矩,哪个王公死后,如果没有儿子继承王位,那么就要废除他的领地,收归英殖民者所有。但是葩依已经领养了一个儿子,并已经以养子的监护人的身份行使王权了。英殖民政府不管这些,强行兼并了章西。葩依非常气愤,曾当着英国官员的面说:“我决不放弃我的章西,谁敢占领章西,决没有好下场。”面对英国人的无理行径,章西人民也全力支持葩依的要求,并表示愿意和女王一道,与英国殖民者作坚决斗争。 1857年,印度爆发了反英民族大起义,全国上下都与英国侵略者展开了积极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德里,勒克瑙,章西等大城市为中心的起义据点。章西人民也在女王葩依的领导下参加了起义,配合其他地方的起义军抗击英殖民强盗。德6月4日,女王率领章西起义军占领了军火库,打死了英国在章西的最高指挥官邓洛普,并最后重新占领了章西,7月8日,英军投降,女王葩依重登王位。在万众欢腾当中,女王郑重宣布:“世界属于上帝,章西属于阿克希米·葩依!”女王重新执政后,为了配合印度各地的反英斗争,葩依率军南征北战,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者。
1857年9月,英军攻陷德里,起义军遭受重大损失。当英军有了喘息的机会后,便调军队扑向章西,次年1月,中印度英军总指挥罗斯将军率军来到章西。勇敢的章西女王葩依早已率军等候多时了,他们先把粮食运进城中,并在城墙上构筑了工事,架起了大炮,作好了一切准备。
罗斯到达章西以后,先派军队把章西城围了起来,接着在城南和城东南修筑炮台,准备攻城。女王葩依看准了时机,一声令下:“开炮!”霎时间,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一发发仇恨的炮弹射向英军阵地。英军也急忙发炮还击。虽然英军的大炮比女王的炮威力大,但起义军们个个英勇善战,女王指挥果断,连续两天僵持不下。第三天,英军猛攻南城门,试图集中火力打开南门。女王见状,急忙调转炮位,对准英军炮台,只听见“轰轰”几声巨响,英军一座炮台不翼而飞。起义军暂时压住了英军的火力。 战斗在激烈地进行,女王率兵大显身手,使英军遭到重大伤亡,但因为长时间地进行炮战,起义军也受到不少损失。英军看到起义军南门是个缺口,就重新集中火力猛攻,不久,南门缺口越来越大,章西马上就要被英军攻破了。这时,女王立即派人去与附近的起义军领袖、她的好友托比联系,请他火速增援。托比得到消息后,立刻发兵章西,不料途中中了英军埋伏,托比战败,只好收兵。女王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了。英军趁机猛加大火力攻城,女王寡不敌众,率军弃城而走。英军占领了章西。
女王葩依将军队带出章西,同托比的部队汇合在一起,进驻到另一个城市瓜辽尔,此时是1858年6月1日。瓜辽尔是印度中部的一个军事重镇,应该说,义军占领瓜辽尔后,对其他地区的起义军也非常有利。但由于德里的莫卧儿王朝已投降英军,各地起义军群龙无首,盲目作战。鉴于这种情况,葩依和托比推举他们的另一位好朋友、当时也是起义军一个重要领导人的萨希布为起义军领袖。同时,还任命其他各部大臣。托比担任起义军总司令。女王葩依立下誓言:“我将全力以赴,击溃英军!”
罗斯看到起义军到瓜辽尔,就立刻率军前来围剿。女王奉命镇守东门,抗击英军。罗斯来到后,命令部队攻城,女王和她的女友曼达尔、卡希纵马战斗。只见女王身穿战衣,手拿钢刀,骑着一匹白色的战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起义军们见女王如此骁勇,信心倍增,士气高昂,多次打退了英军的进攻。
6月18日,英军决定发动总攻击,一场恶战就要来临了。这一天,女王与以往一样,率军袭击攻城英军,她本人身着男装,多次迎着英军的炮火英勇杀敌。然后迅速回马城内。英军看到女王所守的东门不易攻克,就派兵袭击其他守军,直到最后,才包围了女王。三声炮响城墙开了一个大缺口,英军迅速向城内逼来。这时女王高喊一声:“跟我来,攻击英军炮兵阵地!”随着她的一声呐喊,起义军骑兵部队迅速向敌炮兵阵地进攻,英军看到起义军冲了过来,赶快放下大炮,去拿步枪,但已经来不及了。葩依的部队横扫敌营,顿时血流成河,敌军尸体遍地。杀散了敌的炮兵,葩依立即集合部队,准备攻击其他英军,但英军已经围了上来,很快,女王葩依陷入英军重重包围之中。葩依战刀一挥,立刻突围,起义军越战越勇。 英军数量太多了,女王和她的战友未能迅速冲出去。只见女王左劈右砍,杀声不断,一个个英军倒在了她的战马下。不少英军看了以后,胆颤心惊,不敢上前。这时,突然有一名英国军官认出了身穿男装的女王,立即喊道:“她就是女王葩依,快,把她活捉!”于是,英军立即向女王移动过来。女王四面受敌,仍英勇奋战。英军人多势重,挥舞战刀杀向女王。
女王正在拼杀,突然感到什么东西猛烈地撞击着头部,当她意识到是受伤了时,鲜血已经流遍了她的全身。原来是一个英国骑兵从侧面袭击女王,长长的战刀从女王头部右侧砍下,将女王的一只眼睛都砍掉了。但女王仍骑在马上,挥舞着战刀,寻找着使她受伤的英军骑兵,正当她转过身准备刺杀英军骑兵时,另外一个英军又把刺刀捅向了她的胸脯。她突然感到疼痛难忍。但仍然咬紧牙齿,一刀刺向英军。英军被杀死了,女王也从马上摔了下来。
这时,一名随身跟从女王的女兵刚巧在女王身边。看到女王翻身落马,她立刻上前去把女王扶进路旁一座小屋中。房主人看到是章西女王,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她。但是,由于伤势太重,流血过多,女王葩依停止了呼吸。这时她才23岁。章西女王死后,起义失败了。女王葩依以她的生命表示了英国殖民地人民不甘殖民统治的精神,她的事迹不断地被印度人民传颂着,鼓舞着印度人民同殖民者进行顽强的抗争。
❽ 关于玻利瓦尔或章西女王的故事
玻利瓦尔 (一)西蒙·玻利瓦尔(Simón Bolivar)是南美洲北部地区民族独立战争中最为重要的领导人,也是整个拉丁美洲反抗殖民统治的革命运动中最为杰出的领袖。为了永远纪念这位功勋卓越的革命者,他被授予了“解放者”的光荣称号。
1783年7月24日,玻利瓦尔出生于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城的一个大地主、大资本家家中。在他的家里,除拥有大片种植园和1000多名奴隶之外,还有金矿、糖厂、房产以及呢绒商店等。与其他地主资本家一样,他的家庭既是压制人者,又是被压制者。对奴隶,他们压榨、剥削、奴役,凭借他们的金钱过着剥削人的生活。而另一方面,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又受到西班牙殖民者的歧视、压制。所以,这些土生地主资本家迫切希望推翻殖民统治,挣脱殖民枷锁。
1799—1806年,玻利瓦尔先后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留学,吸收了进步的革命思想,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就影响了他以后的生活道路。1806年,玻利瓦尔回到祖国,立刻投身于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去。1810—1812年,委内瑞拉第一共和国成立,玻利瓦尔因积极革命而成为领导人之一。第一共和国失败后,他重新组织力量,继续斗争。1813年,他率领革命军解放了加拉加斯等地区,打败了殖民军,建立了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他号召人民起来战斗,“向可恨的奴役者宣布一场决死战!”正是在这时,他被授予了“解放者”的称号。不久之后,第二共和国又失败了。玻利瓦尔不得不流亡于牙买加、海地等国家。
当玻利瓦尔来到海地的时候,此时的海地已经挣脱荷兰殖民者的统治而独立了,所以他请求海地总统佩蒂翁支持他的革命斗争。他的愿望满足了,佩蒂翁非常支持推翻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活动,当即答应送给玻利瓦尔7艘船和大批武器弹药,玻利瓦尔非常感谢,表示要像海地那样,赶走殖民者。
经过两个月的准备,1816年3月,玻利瓦尔率领一支200多人的爱国部队,乘风破浪,来到委内瑞拉北海岸的奥里诺科省登陆。这次登陆,玻利瓦尔吸收了前两次共和国失败的教训。他要率领战友们彻底赶走殖民者,他对战友说:“我们不仅要解放委内瑞拉,还要解放新格兰纳达(现在的哥伦比亚)、厄瓜多爾尔尔、秘鲁等被西班牙人奴役几百年的地区。我相信,只要南美大陆上的人民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经过准备,他们决定先袭击加拉加斯,然后占领它,再进军内地。但是,加拉加斯是军事要地,有西班牙军队重兵把守,经过激战,玻利瓦尔的部队伤亡惨重,不得不立即撤退,这次袭击又失败了。
之后,玻利瓦尔认真总结经验,宣布了废除奴隶制的法令,号召全体黑人起来为争取自由而斗争。这样,就赢得了大量黑人的支持。同时,他还决定,没收西班牙王宫和反动派的财产,许诺分给革命军战士土地,取消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并保证分土地给他们等。这些措施获得了社会各阶层的拥护,大大加强了革命斗争的实力。军事上,玻利瓦尔也采取了更为有效的战略战术原则,他们不再去攻击大城市、与敌人硬拼,而是把部队引入了奥里诺科河流城的东部地区,对战斗非常有利。
1818年10月,位于奥里诺科河下游的安哥拉徒城热闹非凡,委内瑞拉第三共和国成立了。此时的玻利瓦尔激动异常,现在的革命爱国军队已今非昔比,黑人、农民、手工业者、城市小资产阶级都极力拥护并积极参与了抗击殖民军的斗争,草原牧民也组成抗敌队伍,与他们一道共同战斗,力量大大加强了。
玻利瓦尔信心更强、斗志更坚,他决心率领各阶层人民坚决推翻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的独立与自主。早在欧洲留学时,他就立下誓言:“不打碎西班牙殖民者束缚我的祖国的枷锁,我的心将不安宁。我的手将不倦地打击敌人!”此时此刻,他仿佛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了。
1819年5月,玻利瓦尔率领2000名革命军经过长途跋涉,他们来到了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他们的目的是突袭新格兰纳达地区的西班牙人并占领这个地区。安第斯山横卧在委内瑞拉和新格兰纳达之间,由委内瑞拉到新格兰纳达的通道早已被西班牙军队占领,玻利瓦尔只好率军走在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之中。战士们在极端艰险的条件下顽强地走着,有时他们不得不手抓野藤、脚登险石,一个个轮流而过,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革命军由平原初到山地,因空气稀薄,呼吸困难,不少人走到悬崖峭壁时,头晕目眩,甚至有人一头栽落万丈深渊,为了社会的独立、人民的富强,贡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终于翻过了安第斯山,战士们欢呼雀跃,精神抖擞,准备以更加坚强的力量去打击殖民军。在新格兰纳达的一片高原谷地上,他们突然发现了敌人,玻利瓦尔立刻组织战士们向敌人发动突袭。随着“冲啊!”的呼喊声,革命军战士如猛虎下山,冲向敌人。
面对从天而降的革命军,西班牙军队惊慌失措,匆忙拿起武器应战。但还未等他们转过身,就被革命军一枪打死了。不少还未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的西班牙人转眼之间成了革命军的俘虏,其中有不少军事指挥官。
这次袭击大获全胜,玻利瓦尔乘胜追击,立刻向波哥大进军。波哥大的西班牙守军顽强抵抗,双方展开了艰苦的鏖战。最后,玻利瓦尔终于取得胜利,占领了波哥大,解放了哥伦比亚地区。
接着,玻利瓦尔率军回师委内瑞拉,以强大的攻势横扫委内瑞拉全境,西班牙军望风而溃,不堪一击。玻利瓦尔把军队开进首都加拉加斯,随即解放了全国。
委内瑞拉解放后,革命军南下厄瓜多爾尔尔,与西班牙军队进行了英勇奋战,又大败殖民军,革命军占领了首府基多城,厄瓜多爾尔尔宣布解放。
至此,南美洲西北部地区获得了解放。玻利瓦尔看到,应该建立更为牢固的革命阵地,组成坚强的抗敌部队,所以1819年12月,新格兰纳达、委内瑞拉、厄瓜多爾尔尔共同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玻利瓦尔被选为总统和最高统帅。不久,革命军又多次出兵,扫清了委内瑞拉和厄瓜多爾尔尔境内的殖民军残余势力,南美洲北部地区得到彻底解放。大哥伦比亚共和国成立以后,玻利瓦尔仍然致力于抗击殖民军的革命事业。为解放秘鲁,他率军与西班牙军队进行了浴血奋战。秘鲁当时是西班牙势力最为顽固的地区,所以玻利瓦尔经过艰苦的战斗,以巨大的代价才取得了胜利。所以当秘鲁东部(又叫上秘鲁)被玻利瓦尔解放以后,就改名为玻利维亚,目的是纪念这个国家的解放者。
玻利瓦尔一生参加过大小472次战役,为南美洲人民的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也为世界人民抗击殖民侵略树立了榜样。
但是,玻利瓦尔在各方面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革命时提出的不少口号、诺言都没有实现,如虽宣布废除奴隶制,但实际上仍然存在,农民也未得到土地,甚至战士也长期拿不到军饷。而且,玻利瓦尔忽视了革命军的团结,在革命即将胜利的时候,他就把南美洲另一位杰出的革命领袖圣马丁排挤出革命阵营,使革命受到重大损失。所以,玻利瓦尔渐渐失去了群众基础。
1830年5月,玻利瓦尔辞去大共和国总统职务,同年12月17日,因病死去。
章西女王 章西是印度中部的一个小城,19世纪50年代,这里因一个女王的故事而使章西名闻遐迩,流传青史。
阿克希米·葩依,1835年生于印度的贝拿勒斯。在三四岁的时候,她随从父母前往马拉塔最后一个首相巴吉·拉奥二世的王府居住,同拉奥二世的养子纳纳·萨希布和坦蒂阿·托皮结成了好朋友。葩依从小精通武艺,7岁就学会了骑马。1852年,她17岁时嫁给了比她大二三倍的章西王公甘加达尔·拉奥,成了章西王后。
王公死时没有儿子,葩依在王公临死时所生的一个儿子不久之后又死去了,所以,按照当时英国所定的规矩,哪个王公死后,如果没有儿子继承王位,那么就要废除他的领地,收归英殖民者所有。但是葩依已经领养了一个儿子,并已经以养子的监护人的身份行使王权了。
英殖民政府不管这些,强行兼并了章西。葩依非常气愤,曾当着英国官员的面说:“我决不放弃我的章西,谁敢占领章西,决没有好下场。”面对英国人的无理行径,章西人民也全力支持葩依的要求,并表示愿意和女王一道,与英国殖民者作坚决斗争。
1857年,印度爆发了反英民族大起义,全国上下都与英国侵略者展开了积极的斗争。章西人民也在女王葩依的领导下参加了起义,配合其他地方的起义军抗击英殖民强盗。6月4日,女王率领章西起义军占领了军火库,打死了英国在章西的最高指挥官邓洛普,并最后重新占领了章西,7月8日,英军投降,女王葩依重登王位。在万众欢腾当中,女王郑重宣布:“世界属于上帝,章西属于阿克希米·葩依!”女王重新执政后,为了配合印度各地的反英斗争,葩依率军南征北战,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者。
1857年9月,英军攻陷德里,起义军遭受重大损失。当英军有了喘息的机会后,便调军队扑向章西,次年1月,中印度英军总指挥罗斯将军率军来到章西。勇敢的章西女王葩依早已率军等候多时了,他们先把粮食运进城中,并在城墙上构筑了工事,架起了大炮,作好了一切准备。
罗斯到达章西以后,先派军队把章西城围了起来,接着在城南和城东南修筑炮台,准备攻城。女王葩依看准了时机,一声令下:“开炮!”霎时间,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一发发仇恨的炮弹射向英军阵地。英军也急忙发炮还击。虽然英军的大炮比女王的炮威力大,但起义军们个个英勇善战,女王指挥果断,连续两天僵持不下。第三天,英军猛攻南城门,试图集中火力打开南门。女王见状,急忙调转炮位,对准英军炮台,只听见“轰轰”几声巨响,英军一座炮台不翼而飞。起义军暂时压住了敌人的火力。
战斗在激烈地进行,女王率兵大显身手,使敌人遭到重大伤亡,但因为长时间地进行炮战,起义军也受到不少损失。英军看到起义军南门是个缺口,就重新集中火力猛攻,不久,南门缺口越来越大,章西马上就要被英军攻破了。这时,女王立即派人去与附近的起义军领袖、她的好友托比联系,请他火速增援。托比得到消息后,立刻发兵章西,不料途中中了英军埋伏,托比战败,只好收兵。女王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了。英军趁机猛加大火力攻城,女王寡不敌众,率军弃城而走。英军占领了章西。
女王葩依将军队带出章西,同托比的部队汇合在一起,进驻到另一个城市瓜辽尔,此时是1858年6月1日。瓜辽尔是印度中部的一个军事重镇,应该说,义军占领瓜辽尔后,对其他地区的起义军也非常有利。但由于德里的莫卧儿王朝已投降英军,各地起义军群龙无首,盲目作战。鉴于这种情况,葩依和托比推举他们的另一位好朋友、当时也是起义军一个重要领导人的萨希布为起义军领袖。同时,还任命其他各部大臣。托比担任起义军总司令。女王葩依立下誓言:“我将全力以赴,击溃英军!”
罗斯看到起义军到瓜辽尔,就立刻率军前来围剿。女王奉命镇守东门,抗击英军。
罗斯来到后,命令部队攻城,女王和她的女友曼达尔、卡希纵马战斗。只见女王身穿战衣,手拿钢刀,骑着一匹白色的战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起义军们见女王如此骁勇,信心倍增,士气高昂,多次打退了英军的进攻。
6月18日,英军决定发动总攻击,一场恶战就要来临了。这一天,女王与以往一样,率军袭击攻城英军,她本人身着男装,多次迎着敌人的炮火英勇杀敌。然后迅速回马城内。英军看到女王所守的东门不易攻克,就派兵袭击其他守军,直到最后,才包围了女王。
“轰、轰、轰”三声炮响,城墙开了一个大缺口,英军迅速向城内逼来。这时女王高喊一声:“跟我来,攻击敌人炮兵阵地!”随着她的一声呐喊,起义军骑兵部队迅速向敌炮兵阵地进攻,敌人看到起义军冲了过来,赶快放下大炮,去拿步枪,但已经来不及了。葩依的部队横扫敌营,顿时血流成河,敌军尸体遍地。
杀散了敌的炮兵,葩依立即集合部队,准备攻击其他敌人,但敌人已经围了上来,很快,女王葩依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之中。
“冲出去,快!”葩依战刀一挥,立刻突围,起义军越战越勇。
敌人数量太多了,女王和她的战友未能迅速冲出去。只见女王左劈右砍,杀声不断,一个个英军倒在了她的战马下。不少英军看了以后,胆颤心惊,不敢上前。
这时,突然有一名英国军官认出了身穿男装的女王,立即喊道:“她就是女王葩依,快,把她活捉!”于是,英军立即向女王移动过来。女王四面受敌,仍英勇奋战。敌人人多势重,挥舞战刀杀向女王。
女王正在拼杀,突然感到什么东西猛烈地撞击着头部,当她意识到是受伤了时,鲜血已经流遍了她的全身。原来是一个英国骑兵从侧面袭击女王,长长的战刀从女王头部右侧砍下,将女王的一只眼睛都砍掉了。但女王仍骑在马上,挥舞着战刀,寻找着使她受伤的敌人骑兵,正当她转过身准备刺杀敌人骑兵时,另外一个英军又把刺刀捅向了她的胸脯。她突然感到疼痛难忍。但仍然咬紧牙齿,一刀刺向敌人。敌人被杀死了,女王也从马上摔了下来。
这时,一名随身跟从女王的女兵刚巧在女王身边。看到女王翻身落马,她立刻上前去把女王扶进路旁一座小屋中。房主人看到是章西女王,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她。但是,由于伤势太重,流血过多,女王葩依停止了呼吸。这时她才23岁。章西女王死后,起义失败了。女王葩依以她的生命表示了英国殖民地人民不甘殖民统治的精神,她的事迹不断地被印度人民传颂着,鼓舞着印度人民同殖民者进行顽强的抗争。
章西女王和印度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❾ 保卡希一斤放多少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微信公号12月18日消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年度会议于12月14-19日在网上举行,本届会议审议通过了3个《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29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
在委员会主席、牙买加文化、性别、娱乐和体育部长格兰治(Olivia Grange)主持之下,委员会成员还将3个项目列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录》,并决定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拨款99239美元,用于保护纳米比亚的“艾克桑/嘎纳/欧班希/卡希顾祖传音乐知识和技艺”。
今年芬兰、马耳他、巴拉圭和新加坡首次有遗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名录中共有来自131个国家的遗产项目。
多国联合申报遗产的数量在今年创出新高,达到14个。这印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加强人类团结和促进国际合作方面的能力。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增项目(按审议通过顺序排列):
哥伦比亚——与普图马约和纳里尼奥的帕斯托莫帕-莫帕清漆有关的传统知识和技术
与普图马约和纳里尼奥的帕斯托莫帕-莫帕(mopa-mopa)清漆有关的传统知识和技术涉及3个传统行业:采伐、木工和清漆装饰。它的采伐工作需要对森林步道、攀树和精致采伐等技术有广泛的了解,以避免损坏植物。这种做法对于群体身份的认同和自营职业至关重要。然而,它受到了包括发展和全球化等各种因素,以及采伐场难以进入、家庭作坊运作条件不稳定等事实的威胁。
埃及——上埃及手织品萨伊德
上埃及手织品萨伊德(Sa'eed)的制作是一个工艺精巧的复杂过程,包括从准备织布机到穿线、编织,再到最终成品等一系列的步骤和技术。虽然古老的基本技术原则一直沿袭至今,但工厂用料逐渐从昂贵的绢丝转向棉纱,宽幅织机也取代了小型窄幅织机。尽管这项传统实践是群体认同和自豪感的源泉之一,但仍然面临着许多威胁,导致对它的重视和传承不够。
纳米比亚——艾克桑/嘎纳/欧班希/卡希顾祖传音乐知识和技艺
艾克桑/嘎纳/欧班希/卡希顾(Aixan/Gana/Ob#ANS TSI //Khasigu)祖传音乐知识和技艺是一种纳马人特有的传统音乐。纳马传统音乐包括传统乐器演奏。独特的音色、质感和节奏,伴有和谐韵律的主旋律是其特色。这种音乐常与“纳马步”(Nama-stap)舞蹈相得益彰。在过去,这一音乐是凝聚社区和村庄的纽带,但是现在它面临着许多威胁,仅有少数年长者仍在发扬该项传统并拥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活力严重不够的活态遗产。名录希望与遗产相关社群合作,动员国际合作和援助以加强这些文化习俗的传承。截至目前,该名录收录在册67个项目。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增项目(按审议通过顺序排列):
韩国——韩国燃灯会
燃灯会是遍及整个韩国的风俗。在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临近之日,街道上会悬挂各色灯笼,拎着手工灯笼的民众聚集起来参加庆祝游行。这个一年一度的节日从沐浴小佛像的神圣仪式开始,随后是公众游行,再之后参加者会聚集在一起参加娱乐活动和集体游戏。该节日在促进社会融合中起着关键作用,欢庆的氛围能暂时消除社会界限。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传统萨杜编织
传统萨杜(Al Sa)编织是指贝都因妇女制作的传统纺织品,阿拉伯语“萨杜”指横向编织。它是使用天然纤维在地织机上制成的经面平纹织物,所得布料编织紧密、经久耐用,其图案常体现沙漠环境。萨杜制作工艺的主要传承者是年长的贝都因妇女,她们在技能传授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如今,萨杜作为功能性物品的作用下降,变成了深厚传统和文化的载体。
塞尔维亚——兹拉库萨陶器制作,兹拉库萨村的手工陶轮制陶
该遗产制造用于熟食加工的无釉容器。兹拉库萨(Zlakusa)陶器广泛用于塞尔维亚各地的家庭和餐馆,器皿原料为陶土和方解石,陶轮仅由手工操作,成品上多装饰有几何图案。据称用兹拉库萨陶器烹制的某些菜肴具有独特风味。这类陶器与兹拉库萨村及其周围地区密切相关,体现了这里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
新加坡——新加坡的小贩文化,多元文化城市背景下的社区餐饮习俗
小贩文化见于新加坡的各个角落。小贩们为小贩中心食客准备各种食物。这些中心充当着“社区餐厅”,让不同背景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共享就餐体验。中心还开展棋牌、街头表演、自助绘画等活动。小贩中心从街头饮食摊贩演变而来,已成为新加坡多元文化城市国家的标志。小贩们一般售卖经过多年改良的特色食品,并将其食谱、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年轻的家庭成员或学徒。
西班牙——葡萄酒奔马节
葡萄酒奔马节(Los Caballos del Vino)是一种马文化,每年5月1-3日在卡拉瓦卡德拉克鲁斯 (Caravaca de la Cruz)举行,包含一系列的活动。首先,马匹会披上华丽的绣花斗篷,并通过各种游行予以展示。从山顶到城堡的赛马是最令人期待的时刻,最优秀的骑手和最精美的斗篷将获得奖品。葡萄种植和马匹养殖是该地区经济、历史和文化的固有组成部分,这一节日展示了友谊以及人与马之间的关系等传统价值。
瑞士、法国——钟表机械和艺术机械技艺
钟表机械和艺术机械技艺被用于制作计量、计时、艺术自动机、机械机器人、雕塑和动画绘画、音乐盒和鸣鸟等物件,这些技术用品和艺术品均具有产生运动或发出声音的机械装置。在发挥经济功能的同时,这些技能也影响了相关地区的建筑、城市景观和日常社会现实。这些地区的手工艺十分活跃。
突尼斯——克肯纳群岛的夏尔非亚捕鱼法
克肯纳群岛的夏尔非亚(Charfia)捕鱼法是一种传统的被动捕鱼技术,该技术利用当地的水文条件、海床轮廓以及海陆自然资源。夏尔非亚是一种固定的渔获装置,通常仅在秋分和六月之间运行,以给海洋生物休养生息的时间。每年的装置重建是社区性活动。夏尔非亚捕鱼法需要对水下地形和海流有广泛的了解,是这里的岛民使用的主要捕鱼技术,因而成为该群岛所有岛民的认同元素。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传统阿夫拉贾灌溉体系及与其建设、维护和公平配水有关的口述传统、知识和技艺
阿夫拉贾(Al Aflaj)灌溉体系是一个从地下水源到盆地的长距离输水系统。水依靠逐级梯度落差流动,而地下隧道则减少了蒸发。阿夫拉贾还包括一个地面渠道网络,用于向当地农场分配水。几个世纪以来,阿夫拉贾灌溉体系一直在提供饮用水和农场灌溉用水,彰显了沙漠缺水环境下的社区创造力。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赛骆驼,与骆驼有关的社会习俗和节庆遗产
赛骆驼是一种在相关社群中很受欢迎的习俗。参赛骆驼根据品种、原产地和年龄选出,接受特殊饲养和训练后方参加比赛。比赛在特殊设计的场地上进行,每轮通常有15-20头骆驼参加。与其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模仿和口头传承获得。赛骆驼在贝都因社会中的重要性与骆驼在沙漠环境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有关。
赞比亚——布迪马舞蹈
布迪马(Budima)舞蹈是韦族(Wee)人一年四季在各种仪式场合进行的武士舞蹈,男子、女性和儿童都会参与其中。男性扮演善战的武士,他们用长矛模拟战争,而其他人则吹奏一组以羚羊角制成的单音笛/号和高喊。女人们戴着珠串和脚铃边歌边舞,充满活力。布迪马舞蹈是凝聚韦族人的一种方式,他们为民族的舞蹈深感自豪。
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突尼斯——与古斯米的生产和消费有关的知识、技术和实践
与古斯米生产和消费有关的知识、技能和实践包含了有关群体生产古斯米的方法、加工条件和工具,及其衍生的人工制品和消费的情况。古斯米的准备过程涉及一系列的操作,需要使用专用工具,且具有一定的仪式性。在不同地区、季节和场合,古斯米会搭配不同蔬菜和肉类食用。这道菜象征着团结、好客和共享美食等社会和文化理念。
阿根廷——恰马梅
恰马梅(Chamamé)是一种常见于阿根廷科连特斯省的文化表达形式,其主要元素包括一种 “亲密拥抱”舞蹈、“musiqueada” 音乐社交活动以及名为“sapukay”的吟啸(一种伴随着身体律动来传达情感的别具特色的吟唱)。相关歌唱形式源于宗教歌曲。恰马梅最初是用瓜拉尼语演唱的,但现在以西班牙语和瓜拉尼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传播。恰马梅音乐和舞蹈常出现在社区和家庭聚会、宗教庆祝活动和其他节庆活动中。
阿塞拜疆——传统石榴节庆典及文化
石榴节(Nar Bayrami)是每年10月/ 11月在阿塞拜疆盖奥克恰伊地区举办的年度节日庆典,意在庆祝石榴丰收及其数百年的食用历史和象征意义。石榴文化涵盖了有关石榴生产的程序、知识、传统和技能。它不仅用于各种美食的烹饪,还常见于手工艺品、装饰艺术品、神话、故事等创意文化之中。该节日通过弘扬石榴的实用和象征意义彰显当地自然和文化。
阿塞拜疆、伊朗、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细密画艺术
细密画这种艺术形式主要涉及在书籍、地毯、纺织品、陶瓷以及其他媒介上设计和创作微型绘画,绘画颜料通常由金、银和各种有机染料制成。细密画最初主要用于书本插图,经过后期演变,如今在建筑领域和公共空间装饰中也有其身影。这种传统工艺一般通过师徒关系传承,它同时还是社会、文化身份认同的组成部分。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库普雷斯的割草比赛传统
每年7月在特定草地上举行的年度割草比赛是库普雷斯市最重要的社交活动。比赛内容为使用大镰刀人工割草。缘于高地区的海报高度,在这里割草需要足够的力量和特殊的技巧,比赛结果根据用时、用工和割草量来评判。比赛以往仅限18岁及以上的男性参加。这一传统在家族内部父子相传。
中国——太极拳
太极拳是基于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以中正圆活为运动特征的传统体育实践。该遗产项目注重意念修炼与呼吸调整,通过习练达到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目的。该遗产项目起源于17世纪中叶中国中部的河南省,现已广泛普及至全国其他地区。受道家、儒家思想和中医理论的影响,太极拳已发展出多个流派。
中国、马来西亚——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
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中国闽南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的禳灾祈安仪式,是植根于滨海社区共同崇祀“代天巡狩王爷”(简称“王爷”)的民间信俗。王爷受上天委派定期赴人间各地巡查,拯疾扶危,御灾捍患;而海上罹难者的亡魂(尊称为“好兄弟”)四处漂泊,无所归依。因而,人们定期举行迎王、送王仪式,迎请王爷巡狩社区四境,带走“好兄弟”。该遗产项目体现了人与海洋之间的可持续联系。
捷克——圣诞树装饰玻璃珠的手工吹制
“圣诞树装饰玻璃珠的手工吹制技术”制作出经过手工镀银、着色和装饰的珠子。作为北波西米亚克尔科诺谢山和伊泽拉山区的重要文化元素,该传统技艺通过家族世代相传。库哈维(Kulhavý)家庭作坊在该技艺的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在经济转型中幸存下来的唯一小型作坊。在关于传奇高山统治者克拉科诺什(Krakonoš)的民间故事中,经常出现此类圣诞节装饰品的制作。
芬兰——芬兰桑拿文化
桑拿文化是多数芬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上,桑拿屋被视为神圣的地方,又被称为 “自然教堂”。人们不仅在桑拿屋里洗涤身体,还在这里净化心灵并享受内心的宁静。桑拿文化包含多样的形式和方法,但并无高下之分。相关传统在家庭中传承,它可以在私人住所或公共场所进行。
法国、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号手音乐艺术,一种与歌唱、气息控制、颤音、场地及氛围共鸣有关的乐器技巧
该遗产内容为圆号的演奏技术和技巧。圆号演奏是一种激发音乐创造力的表演艺术,经常出现在各种节日场合。号手们拥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这种社会大融合是当下圆号演奏的特点之一。圆号乐库自17世纪以来持续丰富,拥有广泛且生动的曲目,对这些常见曲目的演绎也让乐手们感受到了强烈的归属感和传承感。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班顿
班顿是一种押韵的马来诗歌。它是东南亚沿海地区最广为流传的一种口头文化形式。许多诗句主要抒发对情侣、家庭、社区和自然世界的爱。班顿提供了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间接的沟通方式。由于诗句中包含了宗教和文化价值,所以它也是道德教育的载体。在婚庆、仪式和正式典礼上,人们会把班顿融入歌唱和书写当中。
伊朗、亚美尼亚——圣达太修道院朝圣之旅
每年一度、为期三天的圣达太修道院(St Thaddeus Apostle Monastery,位于伊朗西北部)朝圣之旅旨在向圣达太(St Thaddeus,基督的使徒之一)和圣桑图卡德(St Santukhd,第一位基督教女殉道士)两位圣人致敬。该朝圣之旅是伊朗裔亚美尼亚人及亚美尼亚使徒教会信徒们一项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活动。纪念仪式包括特殊的礼拜仪式、游行、祈祷和斋戒,活动高潮为圣弥撒。活动期间还会安排亚美尼亚传统民间表演,朝圣者会享用亚美尼亚菜肴。
意大利、法国——玻璃珠艺术
玻璃珠艺术需要精通相关知识,并熟练掌握玻璃与火的使用。该艺术运用特定的传统工具和流程,生产出的珠子类型多样,例如意大利的流光珠和蔗形珠,或法国的空心珠(使用芯轴制作或向空心管吹气而成)。用玻璃珠制成的礼物常用于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活动和社交场合。这种实践一方面加强了社会凝聚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手工业者和工艺品制作的灵巧性。
日本——与日本木构建筑的保护和传承有关的传统技艺、技术和知识
该遗产包括左官抹灰技术、日本扁柏树皮的收割、漆画以及榻榻米垫的生产等一系列传统技能、技术和知识。木材自古以来就被用于房屋建造,工匠大师培训学徒作为接班人。如今,相关知识和传统技能主要依靠保护协会传承。传统木结构的修复工作需要合作,有利于提升社会凝聚力以及增强社区文化身份认同。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传统的智力和战略游戏:播棋
播棋是一种传统的智力和战略游戏,一般在专用或临时的棋盘上(例如地面挖出的小洞)进行。该游戏有多种衍生形式,棋子可以是石子、小木球、坚果或种子,这些棋子被摆放在各个小洞中,集得最多棋子的一方获胜。这种游戏还与木雕、石雕和珠宝制作等传统手工艺有一定关系。该游戏有助于提高游戏者的认知、动作和社交技能,以非正式和正式教学的形式传承。
马拉维、津巴布韦——制作和演奏拇指琴的艺术
在马拉维和津巴布韦,制作和演奏传统拇指琴姆比拉/桑西(Mbira / Sansi)的艺术在相关社会群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拇指琴由一块木板和固定在上面的金属簧片组成,有些还会安装在葫芦或木制共鸣箱上。这种乐器的流畅乐音神秘、宁静且迷人。它演奏的音乐通常为周期循环性旋律,伴唱的歌曲会传达重要信息,比如谴责不良行为。因此拇指琴是一种谴责暴力及其他社会弊病的“武器”。
马耳他——伊阿弗提亚,马耳他扁平酵母面包的烹饪艺术和文化
伊阿弗提亚(Il-Ftira)面包是马耳他群岛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面包皮厚,内部质地轻盈,带有不规则的大孔。常见食用方法为对半切开之后夹上地中海风味的食材,如橄榄油、西红柿、续随子和橄榄,以及其它季节性食材。将伊阿弗提亚作为零食或开胃菜的饮食文化能促进马耳他人的身份认同。熟练的面包师须以手工为面包塑形。学徒在面包房学习和实践,同时还有各种其它类型的培训项目。
巴拉圭——药草文化中的凉马黛茶习俗和传统知识,巴拉圭瓜拉尼传统饮料
凉马黛茶(Terere)是一种传统饮品,制作方法为于水壶或保温瓶中用冷水冲泡在研钵中碾碎的药草(Pohã Ñana),饮用时倒入放有马黛茶叶(yerba mate)的玻璃杯中,再用特制吸管啜饮。凉马黛茶制作是一种按照一系列预先设定的规则而进行的亲密仪式。每种药草都对健康有益,并包含着世代相传的智慧。这种实践不仅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且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瓜拉尼丰富的文化和植物遗产的认识。
波兰、白俄罗斯——树林养蜂文化
树林养蜂文化涉及与森林地区的树木蜂房或原木蜂房中繁育野生蜜蜂的有关知识、技能、做法、仪式和信仰。树林养蜂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照养蜜蜂,尽可能减少对其自然生命周期的干扰。这种文化催生了多种社会实践,以及烹饪和医学传统。相关传承主要在树林养蜂家庭内部和兄弟之间进行。这一遗产不仅可以培养一种团体归属感,还能提高对环境责任的共同认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致力于提高社群传统和知识技艺的能见度,现已收录492个项目。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录》新增项目:
法国——马提尼克岛多桨帆艇,建造与航行实践遗产保护典范
马提尼克岛多桨帆艇(yole)的船体根据当地海岸的特殊环境打造,已使用几个世纪,反映了传统船只在该地区历史上的重要性。在多桨帆艇面临消失的威胁时,人们自发开展了对它的保护运动,并逐年壮大。保护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保留当地造船者的专业知识,传播帆艇专业技能,加强青年艇手与当地社区之间的联系以及建立一个联合会来组织重大活动。
德国、奥地利、法国、挪威、瑞士——欧洲大教堂作坊的手工艺技术和惯常习俗、技艺、传承、知识发展以及创新
大教堂作坊(Bauhüttenwesen)诞生于中世纪的欧洲大教堂建筑工地上。在德国,大教堂作坊既指建造和修复建筑物的作坊行会网络组织,也指作坊本身。现在的作坊与历史上一样,是相关行业密切合作的平台,形成了跨越国界的超区域网络。面对这类技术技能日益稀缺的现实,大教堂作坊已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传统技术和专门知识的机构。
希腊——多声部大篷车,研究、保护和推广伊庇鲁斯的多声部唱法
多声部大篷车(Polyphonic Caravan)是一项旨在研究、保护和推广伊庇鲁斯多声部唱法的长期项目。这种歌曲由一队歌手共同演唱,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在1990年代中期,一群年轻人成立了非政府组织“阿比罗斯(Apiros,多声部大篷车)”,以解决伊庇鲁斯居民流失对该传统造成的威胁。他们的主要目标仍然是提高对该实践的认识,以文字加以记载,并在传承者之间搭建桥梁,将他们凝聚在一起。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录》有助于分享成功的保护经验,是将活态文化实践和知识有效传播给子孙后代的典范。截至目前,该名录已收录25项优秀实践。
(原题为《教科文组织新批准32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古斯米等跨国遗产将加强人类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