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二龙抬头男装活动怎么做
‘壹’ 二月二龙抬头要做哪些事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
民谚云:“二月二,龙抬头。”
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龙头节”
在人们心中,“龙”寄托着生存和希望
象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而在广东的不同地方
人们会开展各类民俗活动
来度过这充满美好意头的一天
‘贰’ 二月二龙抬头当天要做些什么呢
相较于其他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等,在农历二月初二的龙抬头,在人们的印象当中要陌生一些。这是在唐代的时候就已经设立的传统节日,通过这个节日也能够表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敬畏之心。尤其是需要耕作的人们而言,这个节日显得尤为重要。自古以来,人们对于龙都有着非常崇高的信仰,而在龙抬头的这个时节也希望龙神能够保佑人们风调雨顺,祛病消灾。从古代也流传下来了许多关于龙抬头当天需要做的传统习俗。
吃猪头肉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这个部位的猪肉肥而不腻,软糯可口,无论是牙口不好的老人,还是牙齿没有长齐的小孩子都非常合适。吃猪头肉的目的也是为了图吉利,讨个好彩头,不过在吃之前会将猪头用来祭拜龙王。龙王的职责就是管理人间的风雨,祭拜之后能够让来年风调雨顺。
‘叁’ 二月二龙抬头有什么习俗啊
‘肆’ 2月2龙抬头什么习俗
二月初二龙抬头习俗如下:
1、剃龙头: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2、开笔写字: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
3、引钱龙:晋西北一些地方的引钱龙,选择一棵大树或一块大石,用灰线围洒一圈。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先将铜钱置放在灰线圈内,手拉线牵回家中,用容器盖住即成。
4、起龙船:广东的珠三角地区,众人跳入水中“起龙船”,请龙出水,清洗龙船,试扒龙船,人们选择这天作为传统“起龙船”的日子。是为了显示百姓对龙舟的尊重以及祈求事事顺利的心愿。
二月初二龙抬头忌讳做如下事项:
1、从春节到二月二不得空锅。
2、走亲访友。看望病人忌初一。十五,下午不探望病人。
3、商店忌说“关门”,晚上关门叫“靠门”。
4、造房木材忌用桑木(“桑”谐音“丧”)。槐木(“槐”谐音“坏”)。
5、为人贺喜忌穿白鞋,忌扎白腿带或白腰带。父母死后,一月之内不能为人贺喜。
6、渔民或船户忌说“翻过来”,称“滑过来”。
7、忌说“吃醋”,叫“用忌讳”。
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有着很多的风俗习惯与节日禁忌,这些习俗与禁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给中华传统文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神往。
‘伍’ 二月二龙抬头怎么做
2020年龙头节时间是2020年02月24日,星期一,农历二月初二
龙抬头的起源和由来
龙抬头的说法,来自古老的天文学,在很久以前人们选择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组星象作为坐标,以此作为观测天象参照物。古人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宿”表示居住,因为它们环列在日、月、五星的四方,很像日、月、五星栖宿的场所,所以称作“宿”。“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在东方的7个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在冬季,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北方地平线下。仲春(惊蛰至春分间),角宿(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所以被称为龙抬头。龙抬头是指苍龙七宿群星在天空的隐现变化,并非是真有一条动物之龙在不断地变换。
龙抬头有什么风俗
二月二这一天的时候,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公的诞辰,“土地诞”也称“社日节”。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古时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戊,五行属土)。古人认为土生万物,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人们认为土地公管理着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要在“二月二”这天祭拜土地神。土地公又被叫做福德正神,在中国南方地方,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还有放鞭炮等相应的活动。
二月二龙抬头有什么忌讳
在古时候重男轻女的社会思想下,在古人看来,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就等于是男方的人。而妇女生小孩肯定是要见血的,产后还会有部分恶露排出体外,所以在古人看来是非常污秽的事。女人回娘家生小孩等于把“霉运”带回家,而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是等于把好运带回家的,与之相冲,所以妇女不得在娘家分娩。
‘陆’ 二月初二龙抬头有什么习俗
1、二月二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
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2、祭祀龙神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登。
3、纳吉活动
除祭祀龙神外,民间往往还举行多种活动纳吉,诸如舞龙、剃龙头、戴龙尾、开笔等。舞龙,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几家合伙制作一条龙,二月二日这天上街舞龙庆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龙的荫护下再获丰收。
4、伏龙驱虫
二月初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萌动,疾病易生,虫害也是庄稼的天敌,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5、饮食多以“龙”为名
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6、炒玉米
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干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柒’ 2月2龙抬头有什么习俗吗
剪头发,回娘家,吃豆豆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二月二,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在广西中北部壮族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八月二龙收尾”的说法。
春节过后很快就要进入春耕春种季节,要对种子发芽率进行鉴定。那时把上一年留作种子的玉米、大豆弄一点放到锅里炒。遭虫蛀或者受潮变质的种子不会炸裂,农民以此来判定种子发芽率,以确定是否可以使用。炒熟的玉米豆子就做零食。同时还有关于龙王为救黎民百姓违抗玉帝旨意的传说,玉帝要金豆开花才放他,民间于是有了炒玉米爆开花救出龙王的故事。
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
‘捌’ 民间二月二龙抬头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南方祭花神,花朝会也会在二月二做的
‘玖’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活动有哪些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活动有:祭社神、吃龙食、采龙气、剃龙头、起龙船、使耕牛、开笔写字、引田龙、放龙灯、敲龙头、围粮囤、熏虫等等。
(9)二月初二龙抬头男装活动怎么做扩展阅读:
吃龙食:二月二这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有些地方还有吃“龙眼”、“龙须”、“龙舌”、“龙耳”、“龙皮”、“龙子”、“龙蛋”以及吃春饼、吃猪头肉的习俗。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临沂人过二月二,农家就开始准备炒糖豆的原料。二月二早上,家家户户都用糖炒花生和黄豆,有的地方叫糖豆,有的地方叫蝎豆,还有的爆玉米花。过去都是自家制作自家食用,现在不同了,一般没有自家制作的了。
城里的超市里,农村的集市上,二月二前后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糖豆,大概有十几种甚至更多。随吃随买,香甜可口。二月二这天,农家的餐桌上要摆多种糖豆,以示庆贺这个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