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总理为什么不戴领带
‘壹’ 领带是谁发明的,哪个国家的人哦嘿嘿!为什么要打领带呢!代表什么呢!
领带起源与演变 领带是上装领部的服饰件,系在衬衫领子上并在胸前打结,广义上包括领结。它通常与西装搭配使用,是人们(特别是男士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服饰品。 领带常能体现出佩戴者的年龄、职业、气质、文化修养和经济能力等等,它同其服饰一样是人类独有的文化特征。它的产生受地理气候、生活习俗及审美情趣的影响,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一种客观反映,同时它作为物质与文化的产物顺应着历史的潮流,在求新求美中,处于不断的演变发展之中。 领带的起源 最早的领带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难以考证的问题。因为记载领带的史料很少,考察领带的直接佐证也很少,而关于领带起源的传说很多,各人说法不尽相同。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种说法。 领带保护说: 认为领带最早起源于日耳曼,日耳曼人居住在深山老林里,茹毛饮血,披着兽皮取暖御寒,为了不让兽皮掉下来,他们用草绳扎在脖子上,绑住兽皮。这样一来,风也不能从颈间吹进去,既保暖又防风,后来他们脖子上的草绳被古代西方人发现,逐步完善成了领带。另有人认为领带起源于海边的渔民,渔民到海里打鱼,因海上风大而冷,渔民就在脖子上系上一根带子,防风保暖,渐渐地带子成了一种装饰。保护人体以适应当时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领带产生的一个客观因素,这种草绳、带子便是最原始的领带了。 领带功用说: 认为领带起源是因为人们生活的需要,具有某种用途的,这里有两种传说。 一种认为领带起源于英国男子衣领下的专供男子擦嘴的布。工业革命前,英国也是个落后的国家,吃肉用手抓,然后大块大块地捧到嘴边去啃,成年男子又流行络腮胡子,大块肉一啃就把胡子弄油腻了,男人们就用袖子去擦。为了对付男人这种不爱干净的行为,妇女们 在男人的衣领下挂了一块布,专供他们擦嘴,久而久之,衣领下面的这块布,就成了英国男式上衣传统的附属物。工业革命后,英国发展成为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们对衣食住行都很讲究,挂在衣领下的布演化成了领带。 另一传说认为领带是罗马帝国时代,军队为了防寒、防尘等实用目的而使用。军队去前线打仗,妻子为丈夫、朋友为朋友把类似丝巾的方巾挂在他们的脖子上,在战争中用来包扎、止血。到后来,为了区分士兵、连队,采用了不同花色和颜色的领巾,进而演变发展到今日, 成为职业服装的必需品。 领带装饰说认为领带起源是人类美的情感的表现。17世纪中叶,法国军队中一支克罗地亚骑兵凯旋回到巴黎。他们身着威武的制服,脖领上系着一条围巾,颜色各种各样,非常好看,骑在马上显得十分精神、威风。巴黎一些爱赶时髦的纨绔子弟看了,倍感兴趣,竞相仿效,也在自己的衣领上系上一条围巾。第二天,有一位大臣上朝,在脖领上系了一条白色围巾,还在前面打了一个漂亮的领结,路易十四国王见了大加赞赏,当众宣布以领结为高贵的标志,并下令上流人士都要如此打扮。 领带的演变 1668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巴黎检阅克罗地亚雇佣军,雇佣军官兵的衣领上系着的布带;就是史料记载的最早领带。领带的历史由此开始了;从此,服饰文化史上就盛开着一朵经久不衰且摧璨耀目的奇葩。 说领带离不开谈西装,可以说领带和西装是一对孪生兄弟。领带的产生和发展同十七世纪欧洲的男子服装的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十七世纪的欧洲男子穿紧身衣,戴耳环,穿花皱领衬衫,丝绒,高高卷起的发型上面戴一顶小帽,敬礼时用一个有流苏的小棒把它举起。衬衫当作内衣穿在里边,衣领装饰相当华丽,高高的领子加了一圈花边,衣领上绣上了美丽的荷叶边,衣领打折迭成花环状,这些领子露在外面,从外衣就可看到。衬衫外是一件背心,然后披上短外套,下身着长统袜和紧身马裤。这种追求华丽、讲究奢侈的服装在当时贵族中最时髦;它带有女性风格的娇艳和柔弱,是“洛可可”风格的典型男服。着这种服装的男人“与女人的差异仅仅是没有纺车”,当时人们曾作过种种努力去改造男人服装,结果却是徒劳的。 直到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了宫廷贵族生活的终结,男人放弃了华丽服装,改换成简单朴素的装束。那时流行类似燕尾服式样的帝国式服装:上衣高腰节,裙摆自然下垂,大领口加灯笼袖,胸部以下略有装束,华丽的衬衫领子没有了,代之以襞领,襞领前系黑丝 领带或系领结。领带呈领巾状,用白麻、棉布、丝绸等制作,在脖子上围两圈,在领前交叉一下,然后垂下来,也有打成蝴蝶结状。这在法朗士小说《领带》中可见:“他的暗绿色上装的领子竖得很高,他穿着一件南京紫花布背心,黑绸子宽领带在他的颈子上绕了三圈。”据说诗人拜伦对领带给法很讲究,等到他结好满意的样式时,弃置一旁的领带己堆积如山了。那时女性也结领带,有位安公主喜欢组合黑色缎带和蕾丝制的领带,打出典雅而别致的领结。 1850年左右,西服作为运动服被采用。到1870年左右,人们都开始穿西服了,领带成为时尚,一种与西装搭配而不可缺少的装饰物。根据一些服饰专家的分析,领带正好象胸衣、裙子一样展现了人们的性别特征,象征着二种富有理性的责任感,体现了一个严肃守法的精神世界,而这恰恰是当时男性们所刻意追求的。这时领带形状为带状,通常斜裁,内夹衬布,长宽时有变化,颜色以黑色为主。据说第一个领带给是1868年英国发明的。19世纪末温莎公爵所打出的领带给风靡一时,是19世纪末艺术家的象征,那时领带形状结法基本影响到现 在。 19世纪末,领带传入美国。美国人发明了细绳领带(或称牛仔领带),黑色的细绳领带是19世纪美国西部、南部绅士的典型配饰。后来又出现了一种以滑动金属环固定的细绳领带,称保罗领带。 现在领带基本沿袭19世纪末的条状款式,45°角斜向裁剪,内夹衬布、里子绸,长宽有一定的标准,色彩图案多种多样。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发展,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领带也越来越讲究艺术和精细,从款式、色彩上趋向更完美、更美丽。 第三节 领带在中国的普及 领带在中国古代文献有记载,《宋史·五行志》里有“北海县蚕自织成绢,成领带”。这里“领带”是指古代衣领上的饰边,而不是现在的领带。从领带传播的历史来看,领带最早传人中国的时间与西服传入中国的时间大致是一致的。 西服传入中国,大约在清代晚期。当时的人,特别是有点身份的人士都穿认为是“国粹”的长袍马褂。谁要是第一个穿上西服,那当然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据说第一个穿西服的是清末大思想家严复的大公子,此公子风流倜傥,狂傲不羁,当时人称为严公子。他操一口流利的英语,曾做过一个法国外交官的翻译。这位外交官见他常穿长袍短褂,就说:“你这身打扮不方便,还不如穿西装哪!”严公子听后,不畏人言,毅然剪掉了辫子,穿起西装,打上领带走在京城街头。当然,免不了招来非议,但他勇气十足。 光绪(1875一1908)中叶以后,出洋留学者日多,西服首先在这些人中间盛行,回国后继续穿着。在一些通商口岸,年轻人竟皆穿西服,以夸耀乡里,顽固党人见之大愤,恶见着服外国之装,加以讥诮。着西装者反唇相讥:“吾改西装,固外国之服矣。公试临镜自照,亦古之深衣否?盖亦满州衣冠耳。满州在明亦在外国。是公与吾固皆服外国之服也,又奚择焉。”顽固党人被讥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以西服为代表的西方服饰文化,是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后,开始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1941年10月,民国政府公布了“服制”,规定了以西式服装为大礼服,以男子青褂蓝袍,女子上衣下裙为常礼服。这个制度,后来未能在民间实行。1919年后,西服作为新文化的象征冲击传统的长袍马褂,西服才渐渐得以流行。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上海、广州十天津等沿海发达城市为中心,在上流社会和学校的青年学生、教师、公司洋行及各机关的办事员中掀起穿西服的热潮。 建国以来,占服饰主导地位的一直是中山装。打倒“四人帮”后,改革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重新打开国门的中国人,随着思想的解放,经济的腾飞,以西服为代表的西方服饰以不可阻挡的国际化趋势又一次拥进中国大陆,人们不再讨论它是否曾被什么阶级穿用过,不再理会它那说不清的象征和含义,欲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中国人似乎以一种挑战的心理来主动接受这种并不陌生但又感到新鲜的服饰文化。外国人可以穿的,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穿?于是,一股“西服热”席卷中华大地。从“十年浩劫”中解放出来的中国人对西服表现出比西方人更高的热情。穿西服打领带成为一种时尚。随着80年代初的“西服热”的兴起,领带,也在中国普及和流行。嵊州的领带服饰行业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随着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而方兴未艾。 参考资料: http://www.blog.e.cn/user2/54848/archives/2005/360087.shtml
‘贰’ 爱因斯坦的生平事迹
(1)1921年(42岁),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1月,访问布拉格和维也纳。同年1月27日在普鲁士科学院作《几何学和经验》的报告。2月,去阿姆斯特丹参加国际工联会议。
(2)1921年4月5日至5月30日,为了给耶路撒冷的希伯莱大学的创建筹集资金,同魏茨曼一起首次访问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巴纳德勋章。在白宫受哈丁总统接见。在访问芝加哥、波士顿和普林斯顿期间,就相对论进行了4次讲学。6月,访问英国,拜谒了牛顿墓地。
(3)1922年(43岁)1月,完成关于统一场论的第一篇论文。3—4月访问法国,努力促使法德关系正常化。发表批判马赫哲学的谈话。4月,参加国际联盟知识界合作委员会。7月,受到被谋杀的威胁,暂离柏林。沿途访问科伦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
(4)1922年11月9日,在去日本到上海的途中,爱因斯坦通过电报知道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23年(44岁)2月2日,爱因斯坦从日本返回途中,到巴勒斯坦访问,逗留12天。
(5)1923年2月8日,成为特拉维夫市的第一个名誉公民。从巴勒斯坦返回德国途中,访问了西班牙。3月,爱因斯坦对国联的能力大失所望,向国联提出辞职。6—7月,帮助创建“新俄朋友协会”,并成为其执行委员会委员。
(6)1923年7月,到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诺贝尔奖金。并讲演相对论,作为对得到诺贝尔奖金的感谢。发现了康普顿效应,解决了光子概念中长期存在的矛盾。12月,第一次推测量子效应可能来自过度约束的广义相对论场方程。
(2)希腊总理为什么不戴领带扩展阅读:
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以失败。看过他的数学和物理考卷的该校物理学家韦伯先生却慧眼识英才,称赞他:“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爱因斯坦,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是你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你不想表现自己。”
爱因斯坦在数学方面可以说是“天才”,他在12岁到16岁时就已经自学学会了解析几何和微积分。而对于不想表现自己这个“缺点”,他也是“死不悔改”。他晚年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我年轻时对生活的需要和期望是能在一个角落安静地做我的研究,公众人士不会对我完全注意,可是现在却不能了。”
‘叁’ 阿莱克斯·齐普拉斯的人物评价
齐普拉斯领导的新一届政府是希腊二战后首次出现由左翼政党主导的政府,齐普拉斯也是希腊第一位“70后”总理。他的政敌讥讽他为“少年魔法师”,表示“齐普拉斯向希腊承诺了一个不需要牺牲的人间天堂,似乎他能通过某种神奇的方式使国家重振繁荣,就好像他是哈利·波特。”(新华网)
齐普拉斯是一位“魅力十足”却又有些“自相矛盾”的领导人。齐普拉斯讨厌打领带,即便是在正式场合抛头露面时,他也拒绝打领带。他曾宣称自己并不认同希腊的社会习俗,或希腊东正教的宗教习俗。有媒体称他过着一种“非正统的生活方式”:没有结婚,却和伴侣一起生活了20年;育有两子,且并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在教堂接受洗礼。这在希腊传统观念中显得颇为离经叛道。(希腊媒体Greek Reporter)
‘肆’ 希腊为什么要坚持全民公决
希腊人过惯了高福利的生活,可是很多的希腊人其实并不明白其实他们的生产力水平是不足以支持如此高的生活水平的。欧盟的富哥们同意援助希腊其实是很不情愿的,比如德国,德国的生产力水平高出希腊不知几个档次,但是生活水平也不比希腊高多少,这让德国人非常不满,一个国家享用着与工作产出不相称的生活标准最终还要节俭持家的我来买单?但是希腊人也很不满,正所谓人们容易接受情况变好,但接受不了情况变遭的事实。他们觉得大哥们帮的不够,所以对政府不满,所以希腊总理希望通过公投,诉诸民意,通过信任关。
但是我也觉的希腊这是一时头脑发热,玩起火来了,现在是进退维谷,后悔莫及。就像有些人说的,希腊此举或激怒本来就极为不满的援助者,使他们改变主意,或要求希腊滚出欧元区。
‘伍’ 急!!!高分悬赏——语文高手不得错过!
粗心·专心·事业心
……
着名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确实是够粗心的了:有一次,他请老朋友吃饭。入席以后,他说去取一瓶酒,竟一去不复返,害得那位老朋友等了半天也不见他的影子。原来,牛顿去取酒时,忽然想起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竟跑到实验室里专心致志地做起实验来,把那位老朋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还有一次,牛顿牵着马上山,走着,走着,又想起了科研中的问题,手就松开了,放掉了缰绳。他走到山顶,这才发现马儿跑了!
牛顿的粗心,是生活上的粗心。他在生活上的粗心,是由他对科学的专心引起的。牛顿在科学上专心致志,兢兢业业。正因为他把全部心思用在科学上,所以才在生活上显得那么大大咧咧,丢三落四。
在科学家当中,像牛顿这样的不乏其人。爱因斯坦也是这样。有一次,爱因斯坦在一个桥头等候朋友,等着等着,他陷入了沉思,连雨水湿了衣服都不觉得。他想了一会儿,就掏出纸条,记了起来。这时雨点打湿了纸条,他才发觉正在下雨。他赶紧把纸条放进衣袋,却又沉思起来,忘记了冰凉的雨点打在他的脸上。
科学家们在生活上粗心,常常被人们认为“怪”,甚至被称为“科学怪人”。其实,“怪人”不怪。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怪”,往往是科学家们废寝忘食、通宵达旦钻研科学引起的。正如俗话所说:“一心不可二用。”他们的心思全部扑到科学上去了,自然对别的事情就显得漫不经心,心不在焉了。
科学家们专心于科学,生活上总是从简从朴。爱因斯坦连会见以色列总理古本里安时,也不打领带,不穿袜子,觉得那样太浪费时间。同样,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受到沙皇接见时,事先声明,请允许他随便穿什么衣服——平时穿什么,接见时就穿什么。门捷列夫的衣服式样,是他自己设计的,口袋很大,便于放笔记本。至于是否“时髦”,他认为是无所谓的。牛顿的袜筒,常常缩到脚后跟,他毫不在乎。陈景润穿鞋子常忘了系鞋带,衣服钮扣也常扣不齐。专心致志的科学家这样不注意生活细节,是可以理解的。
科学家们在生活上粗心,在科学上专心,正是他们对科学有强烈的事业心的表现。这正如丁肇中所指出的:“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许多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时间并不长,而接连出成果,我认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事业心。比如搞物理试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科学家们把科学作为毕生献身的事业,全心全意为科学的进步而奋斗。法国科学家法布尔在他的最后一年——92岁时,出版了巨着《昆虫记》的最后一卷——第十卷。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利在临死前,躺在病床上修改校样,说完“我现在改正的才对了”这句话后半小时,与世长辞。爱因斯坦在临死前仍在改写统一场论的科学着作,对陪伴他的亲人说完“我在这里做我的事,你好好地去睡吧”,就离开了人世。
看清楚了!是给这篇文章续写结尾,至少要用两种以上的方案。可以用斩截法、总结法、回应法、引申法、建议法、补充法来给它续写结尾。
说明:如果在08年5月3日上午5:30之前,认真地回答此问题,我将把分提高至100!在08年5月3日上午5:30之后把问题回答正确,就只能得到10分。急用啊!!谢谢大家了
问题补充:同学小吴,你是不是眼睛近视?在你回答问题之前,麻烦你用你那双病态的眼睛看清楚问题的说明!
‘陆’ 内贾德为什么从不打领带
常有国内的朋友问起:伊朗总统内贾德在出席联合国大会等非常正式的场合时,为什么穿了正装却不打领带?伊朗人无论士农工商,几乎人人都穿西服,却为啥从不打领带?
内贾德总统刚上台时,他的着装就成为外国人热议的话题。有人说他不懂礼仪,身为领导人,穿着却如此不妥;有人说他如此穿着,传递出了一个信号——亲民、平易近人。
朋友们的这些疑问让我想起了2007年4月的一天,15名被伊朗军队扣押的英国水兵在德黑兰总统府前向媒体挥手告别时,我注意到,除了女兵特尼,其余14名男兵均着正装,但都没有打领带。原来,水兵们穿的西服是伊朗配发的,因为领带在伊朗属于被禁物品,所以并未配发,水兵们也就统统没有领带可系。
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穿正装要系领带或领结这一世界通行的着装规范便被禁止,因为领带和领结被视为“堕落的西方文明的象征”,会对伊朗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着装习惯产生“不良影响”。接下来的几年,伊朗民兵组织经常组织“反领带行动”,带着剪刀上街巡逻,见到系领带者,不由分说,一刀剪下。
近30年过去了,领带在伊朗保守人士眼里,仍然是“可憎的”。在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的网站上仍然可以看到这样的语句:“领带是‘非伊斯兰的’。系领带有助于传播西方文化。”
鉴于系领带在伊朗是“很政治化”的事,因此,几乎所有伊朗人,尤其是政府工作人员,包括总统在内,穿西服时一律不打领带。
有一点需要说明。尽管领带在伊朗被禁,但来伊朗访问的外国人不必受此限制,伊朗人对外国人打领带通常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因为他们明白,来者打领带是出于对他人的尊重。
‘柒’ 关于希腊军政府
希腊军政府时期,泛指右翼军事政权统治希腊的期间。始于1967年4月21日清晨希腊军方发动政变,终于1974年7月。前后共七年。军政府别名上校政权(希腊文:Το καθεστώς των Συνταγματαρχών)。
目录
1 背景
2 政变
3 军政府的成立
4 瓦解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希腊即爆发了共产党与政府之间的内战。后来在美国和英国支援下,政府军于1949年获胜。希腊共产党随即被宣布为非法组织,许多党员遭到迫害或流亡出国。从此,希腊军方与美国中情局之间的关系变得相当密切。这个现象尤其在1952年希腊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后,更为明显。再加上希腊在围堵政策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共党随时再度叛乱的风险仍高。因此,就在这种“恐共”的气氛当中,极右势力逐渐抬头。
保守派在经过数年的执政之后,1965年,由中立派议员乔治‧帕潘德里欧出任希腊总理,他的当选被视为改变的契机。然而,当时年纪尚轻的国王康斯坦丁二世,为了要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而与改革派发生了冲突,还将乔治·安德里欧·帕潘德里欧打发走,酿成了一场宪政危机。事后,国王指派Ioannis Paraskevopoulos为临时总理,做为这段期间的过渡政府。并宣布将于1967年5月28日举行国会改选。由于迹象显示 Papandreou所属的中间联盟将一举成为国会最大党,并且跟立场偏左的联合民主党组成联合政府。此举造成保守派人士的忧虑,深怕共产党会死灰复燃;而这也成为军方发动政变的理由。
政变
1967年4月21日,就在选举即将举行的前几个礼拜,陆军准将Stylianos Pattakos和两名上校乔治·帕帕多普洛斯以及尼可拉斯·马卡瑞佐斯等人共同发动了兵变,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夺取了政权。其中Pattakos是总部设在雅典之装甲训练中心的指挥官,使得整个军团得以立刻控制整个雅典市区。同一时间,他们还派人去搜捕各主要政治领袖,以及被认为是同情共产党的一般平民。到了上午,总理帕纳约蒂斯·卡内罗波罗斯遭到软禁,全国落入军方手中。这时,美国驻希腊的大使并不赞同这种作法,批评这是在“强奸民主”。然而中情局驻雅典分处的处长Jack Maury则以“你要怎么强奸一个妓女”来反驳。同年12月,国王试图反制政变失败,被迫流亡至罗马,从此以后政权遂完全落入军方手中。
军政府的成立
国王出亡以后,军方乃成立摄政团以取代原先之民选政府,由乔治·帕帕多普洛斯接任首相。
‘捌’ 左翼赢了,希腊赢了吗
暂时还没有看出来
希腊激进左翼联盟党领导人齐普拉斯在首都雅典举行的庆祝集会上对支持者讲话。
希腊最大反对党激进左翼联盟党领导人亚历克西斯·齐普拉斯26日宣誓就任希腊总理,承诺与国际债权人重新谈判贷款条件,并声言自己的胜选是“希腊的胜利”。但是,受希腊政局悲观情绪影响,欧元对美元汇率26日盘中创下11年来新低。
‘玖’ 希腊的政治
希腊总理和内阁主导着政治进程,而总统在象征性的职权之外还可以行使一些政府功能。总统、总理任期4年,由议会选举产生,可以再连任一次。希腊一院制的议会成员最长任期为4年,但选举可以提前举行。
希腊使用一种十分复杂的比例代表制选举体系,在此系统下小党无法有较大的影响力,而即使在最大党没过半数的情况下,该党依然可以控制议会。政党只有获得至少3%的选票才可以取得300席议会中的席位。 ●新民主党:执政党。1974年9月成立,创建人康斯坦丁·卡拉曼利斯。该党曾于1974-1981年和1990-1993年执政。2004年3月7日在全国议会选举中击败泛希社运重新执政,2007年9月16日提前大选,蝉联执政。
●泛希社运:在野党。1974年9月成立,创建人是现任主席的父亲安德烈·帕潘德里欧。该党于1981-1989年和1993-2003年长期执政。在2004年3月7日和2007年9月16日举行的两次全国议会大选中连续失利,为在野党。
●希腊共产党:1918年成立。
●左翼激进联盟党原为左派和进步联盟党简称“左联”,1987年4月成立,主要由前希共国内派成员组成。
●人民东正教阵线,主要由老年人和宗教保守派人士组成。 总统
卡罗洛斯·帕普利亚斯,总统。1926年出生于希北部城市约阿尼纳,毕业于雅典大学和摩纳哥大学法学系并获科隆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任律师,后从政。1974年9月与安德烈·帕潘德里欧共同创建泛希社运,任中央委员会委员,1977年当选全国议员,1974-1985年担任泛希社运国际关系委员会秘书长,1981年担任外交部副部长,1985-1989年和1993-1996年两次出任外交部长,2001-2003年,连续三届当选议会外交与国防委员会主席。2005年2月8日当选共和国总统,2010年2月连任。帕长期致力于对华友好工作,曾多次访华。精通德语、意大利语,已婚,有3女。 总理
亚历克西斯·齐普拉斯,总理。1974年7月28日出生于雅典,2000年毕业于国立雅典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他毕业后投身建筑业,担任土木工程师。齐普拉斯从2006年开始步入希腊政坛,2008年被选为激进左翼联盟党主席,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希腊议会党派领导人。2009年,齐普拉斯当选为议会议员。在2012年6月举行的希腊议会选举中,齐普拉斯领导的激进左翼联盟党的得票率居第二位,在议会300个席位中获71席。
2015年1月,希腊举行的议会选举中,激进左翼联盟党获胜,亚历克西斯·齐普拉斯就任新一届总理。
齐普拉斯的伴侣是派里斯泰拉·巴齐亚娜,他们从1987年开始共同生活,育有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