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针毛衣织多少针合适
A. 织大人毛衣要起多少针
可以先拿这款毛线织个3CM*3CM的小片,然后看这个范围内一行有多少针。再量一下腰围,最好稍微放宽些,然后用腰围的厘米数除以3,再乘上3CM内的针数,就可以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起针数。
因为每个人的编织手势有松紧、棒针有粗细、粗毛线也有不同的线径,所以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得到一个比较精确的结果。
B. 织一件男士毛衣要起多少针
从上往下织,领子起160-170针,从下往上织,边起350针就可以。
毛衣编织的历史非常的久远,人类在原始生活中利用树叶、兽皮来蔽体,在渔牧生活中结网捕鱼,就懂得运用编织的技法,随着文明的演进与科技的发明,人类不仅充分利用各类动植物等天然纤维,编织出生活所需的物品。

不一定需要用两支棒针。用两支棒针迭起来起针,好处是针眼大些,编织第一行时比较容易插入,但针眼洞洞大,可能不好看。也可用一支棒针起针,但有些朋友拉得太紧,编第一行时很难把针插入,所以要松紧适合,那么用一支棒针起针也可。
C. 我身160身高体重160织毛衣起多少针棒针
摘要 男人1米7的身高,160斤的体重,织毛衣可以起260针左右,感觉大小比较合适,穿着也比较舒服。
D. 4岁孩子的衣服,从下往上织毛衣起多少针合适
一般中粗的毛线起140——160针,细线起210——240就可以。
要看孩子的胖瘦和高矮来决定,还要看毛线的粗细程度。
材料:5050棉绒线48支合8股
用量:202克
工具:2.75mm、3.25mm
尺寸:胸围72㎝,衣长42㎝,连肩袖长40㎝
编织说明:
过程:下往上织,育克再连起来织
正身:2.75mm针单螺纹起184针,2行空心针,20行单螺纹,换3.25mm针,门襟排花:8针单桂花+2针上+6针麻花+2针上,注意:边针织双边。麻花8行交叉一次,织到25㎝后停止待织。

毛线的选择
材质:毛线在成分上分棉、麻、毛、丝四大类,现在还有很多合成纤维类。比较常用的是羊毛和棉线。
羊毛:保暖,不易变形,一般含60%以上的羊毛就很暖和了,如果80%以上可能会觉得很扎人,需要打底了,多为中粗或粗线。
羊绒:多为细线,表示粗细的专业名词几支,个人觉得比较混乱,没有标准,所以最好是询问店家适宜的棒针粗细
E. 成人毛衣一般起多少针
根据每个成人的身高尺寸不同,毛衣的起针数也不一样。一般来说粗线大概要起120针,细线大概要起150针。
实验法计算毛衣尺寸
毛线一般是按针数来定尺寸的,按粗细程度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高粗线:编织时宽以7-8针为3.3厘米(1寸)左右,长以8-10针为3.3厘米左右,二是中粗线,宽以9针为3.3厘米,长以10-11针为3.3厘米,三是细线,宽以11针为3.3厘米,长以12-14针为3.3厘米。用这三种线编织花样时,一般会有1-2针的误差,因此要根据花型的密度适当地加针或减针。
有一个比较直观、准确的计算方法,就是试验法:用选择好的针和线先起20针,按你需要的花样编织3.3厘米后,用尺子量具体的尺寸,然后以此为标准去推算毛衣的尺寸。
具体的方法是将人的身同分为高、中、矮三个类型:
高(1.75米以上)男套衫,身宽为97厘米左右(2.9尺),身长为77厘米左右(2.3尺);
高(1.70米以上)女套祖,身宽为90厘米(2.7尺),身长为70厘米(2.1尺);
中1.65-1.75米)男套祖,身为90厘米(2.7尺),身长为70厘米(2.1尺);
中(1.60-1.70米)女套祖,身为80厘米(2.4尺),身长为63厘米(1.9尺),
矮(1.65米以下)男套衫,身宽为83厘米(2.5尺),身长为65厘米(1.95尺);
矮(1.60米以下)女套衫,身宽为73厘米(2.2尺),身长为60厘米(1.8尺)。
开衫的身宽是套衫的身宽加7厘米左右(2寸),身长要加3.3厘米左右(1寸),风雪衣和外套的身宽是套衫的身宽加13.3厘米左右(4寸),身长则根据个人爱好,可织成短、中、长等样式。

洗涤技巧
①毛衣在洗涤前,应先拍去毛衣上的灰尘,把毛衣放在冷水中浸泡10~20分钟,拿出后挤干水分,放入洗衣粉溶液或肥皂片溶液中轻轻搓洗毛衣,再用清水漂洗毛衣。
为了保证毛线的色泽,可在水中滴入2%的醋酸(食有醋亦可)来中和残留在毛衣中的肥皂。洗净后,挤去毛衣中的水分,拦散,装入网兜,将毛衣挂在通风处晾干,切忌绞拧或曝晒毛衣。
②用茶水洗涤 毛衣(线),不仅能把毛衣上的灰尘洗净,还能使毛线不褪色,延长使用寿命。
洗涤毛衣的方法是:用一盆开水,放适量茶叶,待茶叶泡透,水凉之后,滤出茶叶,把毛衣(线)放在茶水中浸泡15分钟,然后轻轻搓毛衣几次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挤出水分,抖散,毛线可直接持在阴凉处晾干;毛衣为防止变形,应装入网兜再挂阴凉处晾干。
③如果毛衣不耐碱,如果水洗宜用中性不含酶洗涤剂,最好采用毛料专用洗涤剂。如果使用洗衣机来洗,宜使用滚筒洗衣机,选择柔和程序。如手洗最好轻轻揉洗,不可使用搓衣板搓洗。
毛衣不可使用含氯漂渍液,可用含氧彩漂;采用挤压洗,忌拧绞,挤压除水,平摊阴干或折半悬挂阴干;湿态整形或半干时整形,能除皱纹,勿阳光下暴晒;要使用柔顺剂维护柔软手感和抗静电。深颜色一般易褪色,应单独洗涤。
F. 1一3岁毛衣织多少针
1一3岁毛衣织120针左右。这是粗毛线,打好边看大小放针。细一点的毛线140针左右,孩子的毛衣要宽松。
1到3岁宝宝的毛衣在编织之前,要先测量宝宝实际的身长和肩宽,并要留出适当的长度和宽度,因为这个阶段宝宝生长速度快,再加上毛衣洗后会缩水,所以不能将毛衣织的太小。

挑选毛线的方法:
1、查外观。买毛线时,要注意看毛线条干是否丰满、均匀、圆顺。用手抓的时候是否感觉柔软,松紧适度。一般来说,柔软、不松不紧的毛线质量会好一些。
2、凭手感。好的毛线手感舒适,不扎手,可以放在脸上或者手臂内侧试一试,如果有刺痒、发粘的感觉,质量就可能有问题。另外,不应有油味或其它异味。
3、看色泽。挑选纯毛绒线时,注意观察色泽,要均匀一致,无色斑色差,柔和悦目。白要雪白,青要靛青,蓝要蔚蓝,黑要乌黑。
4、数接头。一般情况下,一两毛线(50克)允许有一个接头,半斤毛线(250克)允许有三个接头,超过这个标准,毛线质量就可能有瑕疵。
5、用火烧。把毛线剪一小截,用火机点燃,纯羊毛毛线烧过以后,就是一团真空的黑球一样的东西,用手指一拈就碎成粉末。
夹杂有晴纶的毛线烧尽以后,无论用手指怎么搓,都会留下一颗小的捻不碎的硬颗粒儿;而有棉的毛线呢,烧完以后会有白灰或者黑灰留下。用这个方法来鉴定毛线是比较准确的。
G. 身高156体重96斤织一件短款棒针毛衣起多少针
问题太宽泛了,即使使用同样线、同样针、同样的针数,不同人织也会有尺寸差异,只给一个针数不标准。
需要知道起针数,织小样计算是最保险、最能织出正确尺寸的方法。
====
推算起针数的方法是:
推算针数=需要织的毛衣宽度×(测量织片10cm内的针数÷10)。
====
织片是指先织一个15平方厘米左右的样片,用尺子测量10cm内有多少针,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就可以确定起针数了。
====

比如上图,10厘米,是15.5针。要织的一件胸围100厘米的毛衣,毛衣片织,取半胸围的数据,即50厘米,套用以上公式即:
50×(15.5÷10)=77.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78针
以上即基本款毛衣起针数的计算方法。
H. 儿童毛衣起多少针
细线织260针,粗线240针。
手工毛衣编织在中国可以说历史悠久了,但最早是用一针一线的编织,到80年代才开始逐步兴起用编织机编织,那时仅有熊猫的主机,当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毛衣编织机,随后中国陆续有了进口的编织机,如兄弟牌、银笛牌、瑞士80S等机器。

在中国一些企业也看好编织机这个大市场,随后就有了多家编织机生产厂家,但多数都是仿照日本的机器制造的,如上海产的申风牌、红旗马产的红旗马牌都是仿照日本产的兄弟牌机器生产的、还有武汉产的梅花牌、温州产的天琴牌、是仿照日本的银笛牌生产的。
并且国产的上述品牌机器,分别和日本产的上述品牌机器相比,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结构上都是一样的,且配件都是可互换的,同时,又有标准、三湘、华美等编织机相继产生,为针织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几年来,人们穿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单纯的保暖型向轻、软、薄的方向发展,而且更加时尚美观。与此相适用的编织机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用横机也进入家用编织机的行列,从原来单纯的粗机型向更细的针型发展,克服了原家用编织机无法编织细线的弊病,且横机的功能也在不断的增加。
如:单板机、休止机的出现,也克服了原来横机不能提花的弊病,横机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喜利发牌SE608手摇编织机,就可达到和进口银笛机器相差不多的功能,SE208手摇横机在结构上做了重大的改革,可同兄弟机那样调节密度,克服了以往横机必须垫片解决密度的问题,又相继生产出电动横机、电脑横机等,大大的提高了劳动效率。
I. 手工编织一件男式毛衣需要起多少针
起针要看穿毛衣人的胸围有多大,胸围的尺寸乘以三根羊绒线织一寸的针数。
每个人的腰围、胸围不同,使用毛衣针的粗细,还有毛线的选择不同,需要起的针数都不一样。你可以用准备好的毛衣针和毛衣线起10针 ,然后织一段距离,然后按照所织出来的宽度,再结合这个人的衣服的宽度。
如果从上面往上面打,下面少不了220针,如果是从上面往下面打,那个衣领要180针就够了,中间身子的话少不了300针。

(9)棒针毛衣织多少针合适扩展阅读
《手工编织标准教程》内容主要包括:
part1直线背心、方格子背心、麻花编织的条纹背、Part2从领口织起的套头毛衣、从领口织起的插肩袖套头毛衣从领口织起的育克式短袖套头毛衣、从领口织起的育克式配色套头毛衣、Part3原型、量身、标准尺寸、女式基本原型、男式基本原型。
5~6岁儿童基本原型、part4基本套头毛衣、圆领套头毛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