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衣腋下收一针收多少针
A. 织毛衣腋下怎么收针
第一步:全部针数对分; 第二步:对分后的二头或二尾各留出或收去约 3cm 的针数。(目的是穿着伸手时没有束缚) 第三步:收腋窝: 1)织第一/ 二行各将尾针收去 1针; 2)织第三/ 六行各将尾针收去 2针; 3)以后每织一行各将尾针收去 1针; 一直收到够后背或前身宽时停止收针,再织到一定长度收后...领或前领。
B. 成人毛衣背心从下往上织,腋窝分针留几针
摘要 亲,您好。六针,用细毛线收六针。1、当作你现在整行都要织低针,收针要做低针的伏针收针。织第一针,如常的织第二针,然后将第一针的针眼套住第二针的针眼,如此类推。2、用钩针做收针(高针面)最后一针的收针方法:先剪断毛线,把线尾套入最后一个针步中,并拉紧。一目松紧编织(一针高一针低)用伏针固定(平织收针法)收针:二目松紧编织(两针高两针低)用伏针固定(平织收针法)收针:四目松紧编织(四针高四针低)用伏针固定(平织收针法)收针:3、罗纹编固定(弹性收针法)边端有1针低针的1x1(一针高一针低)罗纹编固定然后把针拔下来,把线线带到后面。织正针边端有2针低针的1x1(一针高一针低)罗纹编固定(弹性收针)2x2(两针高两针低)罗纹编固定(弹性收针)环编的罗纹编固定(弹性收针法)
C. 斜肩毛衣腋下每边留几针
你好。腋下留针14针,两边收针,一边收12针左右,主要是根据肩部的针数来确定的。你可以量一下此人的肩部多宽,怎么也要20多针(还要看个人的肩膀宽窄)。领口的针数是腰部针数的一半,比如腰部180针,领口就是90针。
D. 毛衣280针腋下留多少针
成人从下往上织毛衣前后等分,一边用线留15针,然前片两行收掉2针(即一边收1针)。收到想要的前胸宽度,直接织到5寸(放腋到领口)等分两针,中间留20多根头用钱穿好。
再对一边进行编织织,从留线的一边每2行收3,2,1收到了第7行2行收1直到留肩的宽度,腋到肩距7.5寸。再织后片7.5寸。两边收针。

腋窝收针:
1、桶式衣身:织一、二、三行在两边各收一针,第四行织,第五行两边各收一 针,然后都织一行,再两边各收一针(隔一行一收)如此下去,收到前后身 够宽为止,前边比后边要多收5针。
2、片式衣身:前身:织1一3行腋窝边都收一针,第四行开始隔一行边收一针, 直到够宽为止。
后身:织一行,边收一针,织一行不收,再织一行,边收一针(隔一行收一 针),以此类推一直收到够后身宽为止。
E. 织的毛衣有360针,不知道腋下应该收多少针,前后应该留多少
前留4针,后留3针.前面是每次2针收两次,然后再每次收1针收4次,后面每次2针收两次,然后再每次收1针收3次或4次.其实你可以自己看着办,毛衣的弹性很大没有固定的收法,你自己看着弧度差不多就可以了
F. 编织毛衣腋下怎么收针,三针收一次什么意思
一。最好两腋下先均收五针,再隔行前片两腋各收三针,隔行收三针,再隔行各收两针,隔行收两针,再隔行各收一针,隔行收一针,直收到肩膀要留的针数;后腋的话与前腋差不多,就是在隔行收两针的时候,只要收一个两针就行了。二。插肩袖的话,前后腋一样的收,都是两针两针的收,直收到剩下脖围的针数就行了。
G. 成人毛衣编织时腋下收多少针合适
六针,用细毛线收六针。
1、当作你现在整行都要织低针,收针要做低针的伏针收针。织第一针,如常的织第二针,然后将第一针的针眼套住第二针的针眼,如此类推。
2、用钩针做收针 (高针面)最后一针的收针方法: 先剪断毛线,把线尾套入最后一个针步中,并拉紧。
一目松紧编织(一针高一针低)用伏针固定 (平织收针法)收针:
二目松紧编织(两针高两针低)用伏针固定 (平织收针法)收针:
四目松紧编织(四针高四针低)用伏针固定 (平织收针法)收针:
3、罗纹编固定 ( 弹性收针法)
边端有 1 针低针的 1 x 1 (一针高一针低) 罗纹编固定
然后把针拔下来,把线线带到后面。织正针
边端有 2 针低针的 1 x 1 (一针高一针低) 罗纹编固定(弹性收针)
2 x 2 (两针高两针低) 罗纹编固定 (弹性收针)
环编的罗纹编固定 ( 弹性收针法)
H. 儿童毛衣腋下该收几针
摘要 那要看几岁的儿童,还有要看是哪一种毛线。一般腋下留针粗线是八针左右,细线留针十四针左右。在留针以后,收针从留针的两侧逐渐收至腋窝弧度,剩下的针数正好是肩部的宽度。腋下收针,粗线每行收两针,左右各一针。细线每行收四针,左右各两针。
I. 手织300针男毛衣腋下留多少针肩多少针v领怎么收
腋下留26针左右,肩膀剩28针左右,V领在腋下留针后,前片再织一寸后从中间对称分开,每织一行收一针,直到剩下肩膀的针数后不收,至于长度看胳膊的粗细决定长短。
J. 成人从下往上织毛衣腋下留多少针
摘要 从下往上织,毛衣腋下窝(叫袖窝)一般情况下,留针3~5Cm,也可以平收针3~5Cm,得根据人的胖瘦来决定,人瘦留针3cm左右、人胖则留针5Cm左右。
